TW201909219A - 按鈕開關 - Google Patents

按鈕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9219A
TW201909219A TW107123080A TW107123080A TW201909219A TW 201909219 A TW201909219 A TW 201909219A TW 107123080 A TW107123080 A TW 107123080A TW 107123080 A TW107123080 A TW 107123080A TW 201909219 A TW201909219 A TW 2019092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pring
button
protrusion
base body
butt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1428B (zh
Inventor
井澤一平
藤野博章
仲真美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9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4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鈕開關,其包括:基體(1);鈕(3),相對於基體(1)以可接近/分離的方式安裝;螺旋彈簧(4),配置於基體(1)與鈕(3)之間,對鈕(3)向相對於基體(1)的分離方向施力;以及突起部(100),配置於基體(1)與螺旋彈簧(4)之間或鈕(3)與螺旋彈簧(4)之間,以相對於基體(1)或鈕(3)可擺動的方式對螺旋彈簧(4)的端部進行支撐。

Description

按鈕開關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按鈕開關。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構成的按鈕開關:使筒狀的引導柱自基體突出,在該引導柱的內徑側對導光體進行引導,利用配置於外徑側的螺旋彈簧以可按壓的方式對鈕進行彈性支撐。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第104851727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將所述按鈕開關用於鍵盤等中並用作遊戲軟體的操作鍵的情況下,有時進行如自按壓按鈕開關的狀態彈起般的操作。於該情況下,螺旋彈簧僅沿按鈕開關的按壓方向伸縮,因此難以衰減而成為產生異音的原因。
本揭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使所使用的螺旋彈簧的振動儘快衰減而有效地抑制顫動(surging)的按鈕開關。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提供一種按鈕開關作為用以解決所述課題的手段的一例,其包括: 基體; 鈕,相對於所述基體以可接近/分離的方式安裝; 螺旋彈簧,配置於所述基體與所述鈕之間,對所述鈕向相對於所述基體的分離方向施力;以及 突起部,配置於所述基體或所述鈕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以相對於所述基體或所述鈕可擺動的方式對所述螺旋彈簧的端部進行支撐。 [發明的效果]
根據作為本揭示的一例的按鈕開關,因自經按壓的鈕鬆開手指而導致螺旋彈簧的施加力以使鈕向分離方向突出的方式作用,即便如此,由於包括以可擺動的方式對螺旋彈簧的端部進行支撐的突起部,因此螺旋彈簧不僅在中心軸方向上,亦在相對於該中心軸而傾斜的方向上使施加力作用。其結果,可使螺旋彈簧的振動儘快衰減而有效地抑制顫動。
以下,依照隨附圖式對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說明中,視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側」、「端」的用語),但使用該些用語是為了容易參照圖式來理解揭示,本揭示的技術範圍並不受該些用語的含義限定。另外,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不意圖限制本揭示、其應用物或其用途。進而,圖式為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與現實不同。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按鈕開關的整體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自圖1拆下鈕3後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是圖1的按鈕開關的分解立體圖。該按鈕開關包括基體1、鈕3、螺旋彈簧4、接點開閉機構5、滑塊6以及升降機構7。鈕3相對於基體1以可接近及分離(即,可接近/分離)的方式安裝。
如圖4A及圖4B所示,基體1例如包含合成樹脂材料,且具有底部8與方形框部9。在底部8設置有作為導光構件的一例的導光體2。
另外,在底部8形成有於俯視時為圓形形狀的開口部10。於開口部10的內周面,在上下方向(即,與基體1的底部8正交的方向且為鈕3相對於基體1的接近/分離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環狀的被卡止部11。如後所述,導光體2的卡止爪29a卡止於被卡止部11。
在開口部10的附近形成有第1安裝台12與第2安裝台13。在第1安裝台12的側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卡止槽14。在底部8形成有與第1卡止槽14連接而連通至下表面的第1端子孔15。另外,第1安裝台12包括上表面包含凸狀的圓弧面的第1卡止突條16。第2安裝台13亦為與第1安裝台12相同的構成,且包括第2卡止槽17以及第2卡止突條18,在底部8形成有與第2卡止槽17連通的第2端子孔19。固定接觸片41固定於第1安裝台12,活動接觸片42固定於第2安裝台13。另外,於底部8的一側部上表面,在中央部形成有於俯視時為矩形形狀的凹陷部20a。另外,在底部8的四角分別形成有凹陷部20b。當按下鈕3時,後述的鈕3的抵接部36的下端抵接於凹陷部20b的底面,從而限制鈕3的進一步的移動。
方形框部9包含相向的兩組側面壁21a、側面壁21b,在該些的外側形成有凸緣部22。凸緣部22用於支撐後述的升降機構7。於相向的側面壁21a的外側,在凸緣部22的外側形成有按出防止壁23。按出防止壁23防止第1臂67及第2臂68被按出至側方。在相向的側面壁21a的外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凹處24。凹處24中,側面壁21a的上半部包含寬度窄的槽部24a,下半部包含較槽部24a更大的退避凹部24b。槽部24a的寬度尺寸形成為在將後述的第1臂67與第2臂68折疊的狀態下可插通的寬度尺寸。
如圖5A及圖5B所示,導光體2例如包含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樹脂材料,且具有圓錐台形狀的導光本體25與自該導光本體25的下端部在徑向上突出的彈性體承接部26。
在導光本體25的上表面形成有多個凸透鏡25a。藉由該些凸透鏡25a,來自作為光源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25b(參照圖5B)的光被擴散。
彈性體承接部26為凸緣狀,包含上半部的承接部本體27與下半部的筒狀體28。另外,彈性體承接部26在圓周方向上等分地形成有三處切口26a,於其中分別形成有爪部29。承接部本體27與筒狀體28藉由切口26a而分割為三個圓弧狀部分。承接部本體27的外徑尺寸大於基體1的開口部10,其下表面抵接於底部8的上表面。筒狀體28的外表面抵接於開口部10的內表面,從而相對於基體1在徑向上對導光體2進行定位。另外,由承接部本體27的下表面與筒狀體28的內表面圍成的空間成為用以配置未圖示的LED 25b的凹部30。爪部29與筒狀體28同樣地向下方側延伸,在頂端部分形成有向外徑側突出的卡止爪29a。卡止爪29a卡止於基體1的開口部10中所形成的被卡止部11,以防止導光體2自開口部10向上方側脫落。
如圖6A及圖6B所示,鈕3例如包含合成樹脂材料,於俯視時具有矩形形狀。該鈕3包括:平面矩形形狀的平板部31、自平板部31的相向的兩邊分別向下方延伸的側壁部32以及自平板部31的相向的其餘兩邊分別向側方延伸的延長部33a、延長部33b。
在平板部31的下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圓筒狀的引導部34。形成有自引導部34在其外徑方向上延長的一對突起部100(即,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配置於通過引導部34的中心的同一直線上(即,相對於引導部34的中心在圓周方向上分離180°的位置)。另外,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抵接於螺旋彈簧4的端部的部分設為山型或U字形狀、例如剖面半圓狀,從而抑制兩者的接觸面積。進而,突起部100的自平板部31突出的尺寸設定為小於引導部34,但大於螺旋彈簧4的股徑。藉此,於平面視時,即便為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即,螺旋彈簧4的最後一圈)的任意部位,亦可使其確實地抵接於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從而利用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以可擺動的方式對螺旋彈簧4的端部進行支撐。
此外,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未必限於相對於螺旋彈簧4的中心使相位相差180°且配置於同一直線上者,亦包含在圓周方向上進行位置偏移而配置者。另外,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並不限於剖面半圓狀而包含剖面三角形形狀等可減小與螺旋彈簧4的端部的接觸面積的各種剖面形狀。總之,只要為如以下般的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即可:藉由螺旋彈簧4的端部壓接於突起部100而變得不平衡,從而可使螺旋彈簧4不僅在其中心軸方向上,亦在與中心軸交差的方向上發生捲曲。
另外,在平板部31的下表面,沿三邊而設置有引導壁35。引導壁35的兩側相向壁在兩端部分形成有較其他部分更突出的抵接部36,並且兩端部以外的部分向內側凸出。另外,在位於引導壁35的兩端部的抵接部36的相向部分分別形成有引導滑塊6的引導槽36a。構成引導槽36a的其中一個側壁的上下端部以外的部分被切除,在下端部形成有抬起用突部37。抬起用突部37包括向上方緩緩傾斜的下方側的傾斜面37a以及上方側的平坦面37b。
於側壁部32,在進一步向下方側延長的兩端部分形成有軸承孔38。後述的第1臂67及第2臂68的第1軸部71(圖3所示)分別可旋轉及滑動地支撐於各軸承孔38。
在其中一個延長部33a形成有三處具有凹狀的圓弧面的突起39。支撐未圖示的平衡棒的支撐部40包含平板部31的側緣與突起39的圓弧面。
回到圖3,螺旋彈簧4為將線材設為螺旋狀者,且配置於導光體2的彈性體承接部26與鈕3的引導部34之間,相對於基體1而對鈕3向上方施力。
接點開閉機構5包括固定接觸片41以及活動接觸片42,該些是藉由對平板狀的銅合金進行沖壓及彎折加工而形成。
如圖7A及圖7B所示,固定接觸片41包括:第1平面部43;自第1平面部43的下緣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固定端子部44;自第1平面部43的一端側下緣正交地延伸的第2平面部45;自第2平面部45的一端緣正交地延伸的第3平面部46;設置於第3平面部46的固定接點47;以及自第1平面部43的另一端緣正交地延伸且與第3平面部46相向的第4平面部48。在固定端子部44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到達第1平面部43的第1卡止突部49。第1卡止突部49卡止於基體1的第1安裝台12中所形成的第1卡止槽14。固定端子部44被壓入第1端子孔15而自底部8的下表面突出。於第4平面部48,在下緣中央部形成有以圓弧狀切出切口而成的第1卡止凹部50。第1卡止凹部50卡止於所述第1安裝台12的第1卡止突條16。
如圖8A及圖8B所示,活動接觸片42包括:第1平面部51;自第1平面部51的一端側下緣向下方延伸的活動端子部52;自第1平面部51的一端正交地延伸的第2平面部53;以及自第1平面部51的另一端正交地延伸且與所述第2平面部53局部地相向的第3平面部54。在活動端子部5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到達第1平面部51的第2卡止突部55。於第2平面部53,在下緣中央部形成有以圓弧狀切出切口而成的第2卡止凹部56。第2卡止凹部56卡止於所述第1安裝台12的第2卡止突條18。第3平面部54在上緣中央部形成有呈剖面大致C字狀彎曲的突出片57。突出片57被推壓至後述的滑塊6的推壓部59而使第3平面部54(進而第1平面部51)發生彈性變形。在第3平面部54的頂端外表面設置有活動接點58。
如圖9A及圖9B所示,滑塊6是對合成樹脂材料進行成形加工而成的平板狀者。滑塊6在中央部分包括推壓部59。推壓部59包括:自距上端規定尺寸的下方側緩緩突出的第1傾斜面60、以及與第1傾斜面60連接且突出部分的中央稍微凹陷的凹曲面61。另外,推壓部59包括突出部分的下端側的突出尺寸緩緩變小的第2傾斜面62。
另外,滑塊6在兩端部包括被引導突部64。被引導突部64形成為將設置於滑塊6的兩端部的平坦部65的外表面中央部分為左右兩部分。被引導突部64插入至鈕3中所形成的引導槽36a內而可上下移動地受到引導。於平坦部65,在由被引導突部64分出的兩部分的其中一者的下方側形成有被抬起用突部66。被抬起用突部66的上表面包含隨著向下方而緩緩突出的傾斜面66a,下表面包含平坦面66b。抬起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抵接於被抬起用突部66的平坦面66b,且當鈕3向上移動時被一起抬起。
回到圖3,升降機構7包括第1臂67以及第2臂68。第1臂67及第2臂68為大致相同形狀,分別具有軸體69與自該軸體69的兩端部延伸的一對腕部70。在各軸體69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第1軸部71。在其中一個腕部70的頂端側形成有向內側突出的第2軸部72與第1突起73。在另一個腕部70的頂端側形成有供所述第2軸部72可旋轉地插通的軸承孔74與向內側突出的第2突起75。
第1臂67及第2臂68藉由將第1臂67的第2軸部72插通至第2臂68的軸承孔74且將第2臂68的第2軸部72插通至第1臂67的軸承孔74而連結。經連結的第1臂67與第2臂68在經折疊的狀態下將連結部分插通至基體1的槽部24a並在退避凹部24b中展開,藉此第1突起73與第2突起75抵接於構成退避凹部24b的上表面而阻止自基體1的脫落。另外,經連結的第1臂67與第2臂68藉由將第1軸部71插通至鈕3的軸承孔38而連結於鈕3。藉由第1軸部71抵接於軸承孔38的內緣,鈕3的突出方向上的移動受到限制。另外,藉由抵接部36的下端抵接於基體1的凹陷部20b的底面,鈕3的按壓方向上的移動受到限制。
繼而,對所述構成的按鈕開關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將導光體2配置於底部8的開口部10。將導光體2的筒狀體28插入至開口部10內,並使凸緣部22抵接於底部8的上表面。藉此,爪部29的卡止爪29a卡止於開口部10的被卡止部11,從而獲得包括導光體2的基體1。
將螺旋彈簧4配置於導光體2的周圍,所述導光體2配置於底部8的開口部10。在該狀態下,如圖10所示,螺旋彈簧4的下端部抵接於導光體2的彈性體承接部26。
將固定接觸片41安裝於基體1的第1安裝台12,並將活動接觸片42安裝於第2安裝台13。固定接觸片41藉由如下方式而固定於基體1:將固定端子部44壓入基體1的第1端子孔15,將第1卡止突部49卡止於第1安裝台12的第1卡止槽14,並將第1卡止凹部50卡止於第1安裝台12的第1卡止突條16。活動接觸片42藉由如下方式而固定於基體1:將活動端子部52壓入基體1的第2端子孔19,將第2卡止突部55卡止於第2安裝台13的第2卡止槽17,並將第2卡止凹部56卡止於第2安裝台13的第2卡止突條18。在該狀態下,相對於固定接點47,活動接點58以可閉合的方式相向。
藉由將第1臂67的第2軸部72插通至第2臂68的軸承孔74且將第2臂68的第2軸部72插通至第1臂67的軸承孔74而連結第1臂67與第2臂68。而且,在經折疊的狀態下,將第1臂67與第2臂68介隔基體1的槽部24a而插入至凹部30,並呈V字狀展開。進而,使鈕3的引導槽36引導滑塊6的被引導突部64。在該狀態下,將第1臂67與第2臂68的第1軸部71插通至鈕3的軸承孔38。藉此,鈕3藉由在與導光體2之間所配置的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而在突出方向上被施力。此時,如圖10所示,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抵接於鈕3中所形成的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分別具有與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相向的彎曲面且呈剖面半圓狀形成,該彎曲面與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進行點接觸。因此,按壓鈕3後,當解除該按壓狀態時,螺旋彈簧4不僅在中心軸方向上,亦在相對於該中心軸而傾斜的方向上對鈕3作用施加力。此外,藉由第1臂67與第2臂68的第1軸部71抵接於軸承孔38的內緣,鈕3在突出方向上的移動受到限制。
以所述方式組裝而成的按鈕開關安裝於裝配有LED 25b的印刷基板(未圖示)上。按鈕開關的安裝中,LED 25b進入位於基體1的下表面的導光體2的凹部30中。另外,在鈕3裝設有未圖示的鍵帽,從而成為鍵盤的鍵。
繼而,對所述構成的按鈕開關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未對未圖示的鍵帽進行按壓操作的初始狀態下,鈕3藉由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而被向上方施力,第1臂67與第2臂68的各第1軸部71抵接於第2臂68與第1臂67的各軸承孔38的內緣。藉此,鈕3被定位於突出位置。在該狀態下,活動接觸片42將突出片57推壓至滑塊6的推壓部59,活動接點58自固定接觸片41的固定接點47分開。
若介隔鍵帽來對抗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而按下鈕3,則滑塊6亦一起向下方移動。此時,活動接觸片42的突出片57的壓接位置自滑塊6的凹曲面61向第1傾斜面60變更。藉此,活動接觸片42的第3平面部46中所蓄積的彈性能量轉換為對滑塊6向下方側施加的力。其結果,相對於鈕3,滑塊6單獨向下方移動並使被抬起用突部66的下端的平坦面66b撞擊鈕3的抬起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而產生聲音。由於滑塊6不僅藉由自重而下落,亦可使來自活動接觸片42的彈性力作用,故可增大所產生的聲音。因此,若為包括所述構成的按鈕開關的鍵盤,則使用者可明確地認識到已恰當地進行了按壓操作。另外,若將所述鍵盤用於遊戲等中,則可藉由其按壓操作來產生充分的聲音而成為與使用狀況相吻合者。另外,藉由發生了彈性變形的活動接觸片42恢復形狀而筆直地延伸,活動接點58與固定接點47閉合。
若解除鈕3的按壓操作,則藉由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而鈕3向上方移動。當鈕3向上方移動時,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介隔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而對鈕3作用。第1突起101及第2突起102分別具有與螺旋彈簧4相向的彎曲面且呈剖面半圓形形狀形成,該彎曲面與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進行點接觸。因此,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傾斜,不僅在其中心軸CL(圖10所示)方向上,亦在與中心軸CL交差的方向上對鈕3作用施加力並使其振動。其結果,可使螺旋彈簧4中所蓄積的彈性能量儘快消耗並使所產生的振動急速衰減。即,螺旋彈簧4的顫動得到抑制,可防止產生異音。
如上所述,第1臂67與第2臂68的第1軸部71抵接於軸承孔38的內緣,從而鈕3恢復為初始位置。關於滑塊6,形成於鈕3的抬起用突部37的平坦面37b抵接於被抬起用突部66的平坦面66b並被抬起,推壓部59推壓活動接觸片42的突出片57而使第3平面部54(進而第1平面部51)發生彈性變形。藉此,活動接點58自固定接點47分開而恢復為初始狀態。
圖11是表示按壓鈕3後鬆開手指時的螺旋彈簧4的振動的變化的圖表。圖中,實線表示包括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的按鈕開關的螺旋彈簧4的振動的變化,虛線表示無突起部100且包括鈕3的按鈕開關中的螺旋彈簧4的振動的變化。根據該圖表而明確:本實施形態的按鈕開關中,自鈕3鬆開手指後,以約0.1秒達成充分衰減。另一方面,無突起部100且包括鈕3的按鈕開關中,為了使螺旋彈簧4的振動充分衰減,花費大致3倍的約0.3秒。
此外,本揭示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所記載的構成,可進行各種變更。
所述實施形態中,在鈕3上形成一對突起部100,但亦可如以下所述的方式構成。
圖12中,在基體1的導光體2上形成一對突起部110。即,將第3突起部111及第4突起部112以位於通過導光體2的中心的同一直線上的方式設置於彈性體承接部26的承接部本體27的上表面。藉由該突起部110,亦可與設置於鈕3上的突起部100同樣地,使作用於鈕3的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相對於螺旋彈簧4的中心軸方向傾斜,且可抑制螺旋彈簧4的顫動。於該情況下,亦可不在鈕3側形成突起部100。於在鈕3側形成突起部100的情況下,較佳為使平面視時的圓周方向的位置在鈕3側與基體1側偏移。據此,可藉由突起部100與突起部110而使捲曲且扭曲的方向在螺旋彈簧4的上端側與下端側分別不同。其結果,可使螺旋彈簧4的振動進一步迅速衰減。
圖12所示的導光體2的構成與所述實施形態稍微不同。即,在導光體2的下表面形成有未圖示的凹部。凹部包含朝向中心傾斜的圓錐面與中心部分的凹面。在導光體2的上表面外周形成有環狀突部113。藉由該些構成,可不使來自LED的光向周圍擴展而確實地照射鈕3的平板部31整體。此外,形成於導光體2的突起部110亦可採用圖5A及圖5B所示的構成。
所述實施形態中,分別利用兩個突起101、突起102及突起111、突起112來構成突起部100及突起部110,但亦可如圖13所示,在鈕3側設置一個(僅突起101),亦可如圖14所示,在基體1側設置一個(僅突起111)。另外,突起亦可設為三個以上。另外,可在鈕3側與基體1側這兩者形成突起,亦可僅形成於任一者。另外,在鈕3側與基體1側,可變更突起的數量。另外,於在鈕3側或基體1側設置多個突起的情況下,較佳為使各側的突起的高度彼此不同。據此,如所述實施形態般,不僅使螺旋彈簧4的施加力分散至突起的兩側,亦可分散至突起間。因此,可使螺旋彈簧4的振動更進一步有效地衰減。
所述實施形態中,將突起部110形成於基體1的導光體2上,但亦可形成於基體1的底部8上。
所述實施形態中,將突起部100設置於鈕3且將突起部110設置於基體1側,但亦可如圖15所示,將突起部120設置於螺旋彈簧4上。此處,於螺旋彈簧4的上端部,在相對於中心軸分離180°的位置分別形成第1突起121及第2突起122。但是,難以在螺旋彈簧4自身上加工突起,因此亦可另行將具有突起的附件裝設於螺旋彈簧4上。於該情況下,附件由橡膠或合成樹脂材料呈筒狀形成,只要在其外周面設置突起而將螺旋彈簧4的一端側的線材壓入至筒狀部分即可。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揭示中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最後,對本揭示的各種態樣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說明中,作為一例,亦標注參照符號來記載。
本揭示的第1態樣的按鈕開關包括: 基體1; 鈕3,相對於所述基體1以可接近/分離的方式安裝; 螺旋彈簧4,配置於所述基體1與所述鈕3之間,對所述鈕3向相對於所述基體1的分離方向施力;以及 突起部100,配置於所述基體1或所述鈕3與所述螺旋彈簧4之間,以相對於所述基體1或所述鈕3可擺動的方式對所述螺旋彈簧4的端部進行支撐。
藉由該構成,突起部100抵接於螺旋彈簧4的端部並使其擺動,亦可使螺旋彈簧4在沿中心軸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擺動。藉此,可將螺旋彈簧4中所蓄積的彈性能量儘快消耗而使振動急速衰減。即,可有效地抑制螺旋彈簧4的顫動。
本揭示的第2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包含分別設置於相對於所述螺旋彈簧4的中心軸而相向的位置的一對突起101、突起102。
藉由該構成,可使螺旋彈簧4的端部抵接於第1突起101與第2突起102而使其確實地擺動,因此可更進一步有效地抑制螺旋彈簧4的顫動。
本揭示的第3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的高度大於所述螺旋彈簧4的股徑。
藉由該構成,可使突起部100確實地抵接於螺旋彈簧4的一端部的任意位置。
本揭示的第4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設置於所述鈕3與所述螺旋彈簧4之間的所述鈕3上。
藉由該構成,可不增大零件個數而簡單地設置突起部100。
本揭示的第5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設置於所述基體1與所述螺旋彈簧4之間的所述基體1上。
藉由該構成,可不增大零件個數而簡單地設置突起部100。
本揭示的第6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包含設置於所述鈕3與所述螺旋彈簧4之間的突起101、突起102及設置於所述基體1與所述螺旋彈簧4之間的突起111、突起112,在所述螺旋彈簧4的中心軸周圍,所述突起101、突起102、突起111、突起112的位置彼此不同。
藉由該構成,在鈕3側與基體1側,可使螺旋彈簧4的端部的擺動方向不同,且可進一步有效地抑制螺旋彈簧4的顫動。
本揭示的第7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設置於所述螺旋彈簧4上。
本揭示的第8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突起部100包含多個突起101、突起102、突起111、突起112,所述多個突起101、突起102、突起111、突起112的高度分別大於所述螺旋彈簧4的股徑且彼此不同。
藉由該構成,螺旋彈簧4的端部抵接於高度不同的多個突起101、突起102、突起111、突起112,藉此可使螺旋彈簧4確實地擺動。因此,可儘快奪取螺旋彈簧4中所蓄積的彈性能量而使振動衰減。
本揭示的第9態樣的按鈕開關中, 所述螺旋彈簧4配置於所述鈕3與所述基體1之間所設置的導光構件2的外側。
藉由該構成,可在來自光源的光透過的區域僅設置導光構件2,且可不妨礙導光效果而抑制顫動。
此外,可藉由將所述各種各樣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實施形態或變形例適當組合而起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進行實施形態彼此的組合或實施例彼此的組合或者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的組合,並且,亦可進行不同的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的組合。
本揭示一邊參照隨附圖式一邊關於較佳的實施形態充分進行了記載,但對熟習此項技術者等人而言各種變形或修正顯而易見。此種變形或修正應被解釋為只要不偏離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本揭示的範圍,則亦包含於本揭示的範圍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按鈕開關可用於鍵盤等。
1‧‧‧基體
2‧‧‧導光體(導光構件)
3‧‧‧鈕
4‧‧‧螺旋彈簧
5‧‧‧接點開閉機構
6‧‧‧滑塊
7‧‧‧升降機構
8‧‧‧底部
9‧‧‧方形框部
10‧‧‧開口部
11‧‧‧被卡止部
12‧‧‧第1安裝台
13‧‧‧第2安裝台
14‧‧‧第1卡止槽
15‧‧‧第1端子孔
16‧‧‧第1卡止突條
17‧‧‧第2卡止槽
18‧‧‧第2卡止突條
19‧‧‧第2端子孔
20a、20b‧‧‧凹陷部
21a、21b‧‧‧側面壁
22‧‧‧凸緣部
23‧‧‧按出防止壁
24‧‧‧凹處
24a‧‧‧槽部
24b‧‧‧退避凹部
25‧‧‧導光本體
25a‧‧‧凸透鏡
25b‧‧‧發光二極體(LED)
26‧‧‧彈性體承接部
26a‧‧‧切口
27‧‧‧承接部本體
28‧‧‧筒狀體
29‧‧‧爪部
29a‧‧‧卡止爪
30‧‧‧凹部
31‧‧‧平板部
32‧‧‧側壁部
33a、33b‧‧‧延長部
34‧‧‧引導部
35‧‧‧引導壁
36‧‧‧抵接部
36a‧‧‧引導槽
37‧‧‧抬起用突部
37a‧‧‧傾斜面
37b‧‧‧平坦面
38‧‧‧軸承孔
39‧‧‧突起
40‧‧‧支撐部
41‧‧‧固定接觸片
42‧‧‧活動接觸片
43‧‧‧第1平面部
44‧‧‧固定端子部
45‧‧‧第2平面部
46‧‧‧第3平面部
47‧‧‧固定接點
48‧‧‧第4平面部
49‧‧‧第1卡止突部
50‧‧‧第1卡止凹部
51‧‧‧第1平面部
52‧‧‧活動端子部
53‧‧‧第2平面部
54‧‧‧第3平面部
55‧‧‧第2卡止突部
56‧‧‧第2卡止凹部
57‧‧‧突出片
58‧‧‧活動接點
59‧‧‧推壓部
60‧‧‧第1傾斜面
61‧‧‧凹曲面
62‧‧‧第2傾斜面
64‧‧‧被引導突部
65‧‧‧平坦部
66‧‧‧被抬起用突部
66a‧‧‧傾斜面
66b‧‧‧平坦面
67‧‧‧第1臂
68‧‧‧第2臂
69‧‧‧軸體
70‧‧‧腕部
71‧‧‧第1軸部
72‧‧‧第2軸部
73‧‧‧第1突起
74‧‧‧軸承孔
75‧‧‧第2突起
100、110、120‧‧‧突起部
101、111、121‧‧‧第1突起
102、112、122‧‧‧第2突起
113‧‧‧環狀突部
CL‧‧‧中心軸
圖1是本實施形態的按鈕開關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自圖1拆下鈕後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按鈕開關的分解立體圖。 圖4A是圖3的基體的立體圖。 圖4B是自下方側觀察圖4A而得的立體圖。 圖5A是自上方側觀察圖3的導光體而得的立體圖。 圖5B是自下方側觀察圖5A的導光體而得的立體圖。 圖6A是自上方側觀察圖3的鈕而得的立體圖。 圖6B是自下方側觀察圖6A的鈕而得的立體圖。 圖7A是圖3的固定接觸片的立體圖。 圖7B是自不同角度觀察圖7A的固定接觸片而得的立體圖。 圖8A是圖3的活動接觸片的立體圖。 圖8B是自不同角度觀察圖8A的活動接觸片而得的立體圖。 圖9A是圖3的滑塊的立體圖。 圖9B是自不同角度觀察圖9A的滑塊而得的立體圖。 圖10是沿圖1的X-X線的剖面圖。 圖11是藉由本實施形態的包括具有突起部的鈕的按鈕開關與無突起部的按鈕開關來對螺旋彈簧的振動的變化進行比較而得的圖表。 圖12是另一實施形態的導光體的立體圖。 圖13是自下方側觀察另一實施形態的鈕而得的立體圖。 圖14是又一實施形態的導光體的立體圖。 圖15是另一實施形態的螺旋彈簧的立體圖。

Claims (9)

  1. 一種按鈕開關,其包括: 基體; 鈕,相對於所述基體以可接近/分離的方式安裝; 螺旋彈簧,配置於所述基體與所述鈕之間,對所述鈕向相對於所述基體的分離方向施力;以及 突起部,配置於所述基體或所述鈕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以相對於所述基體或所述鈕可擺動的方式對所述螺旋彈簧的端部進行支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包含分別設置於相對於所述螺旋彈簧的中心軸而相向的位置的一對突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於所述螺旋彈簧的股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設置於所述鈕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的所述鈕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設置於所述基體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的所述基體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包含設置於所述鈕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的突起及設置於所述基體與所述螺旋彈簧之間的突起,在所述螺旋彈簧的中心軸周圍,所述突起的位置彼此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設置於所述螺旋彈簧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突起部包含多個突起,多個所述突起的高度分別大於所述螺旋彈簧的股徑且彼此不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按鈕開關,其中所述螺旋彈簧配置於所述鈕與所述基體之間所設置的導光構件的外側。
TW107123080A 2017-07-21 2018-07-04 按鈕開關 TWI6814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2045A JP2019021600A (ja) 2017-07-21 2017-07-21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17-142045 2017-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219A true TW201909219A (zh) 2019-03-01
TWI681428B TWI681428B (zh) 2020-01-01

Family

ID=6501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080A TWI681428B (zh) 2017-07-21 2018-07-04 按鈕開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21600A (zh)
KR (1) KR20190127837A (zh)
CN (1) CN110651345A (zh)
TW (1) TWI681428B (zh)
WO (1) WO2019017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478B (zh) * 2019-02-15 2019-1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TWI776704B (zh) * 2021-10-07 2022-09-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0120A (ja) * 1984-02-14 1985-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キ−ボ−ド
JPS59209219A (ja) * 1984-04-18 1984-11-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押釦装置
JP4005766B2 (ja) * 2000-09-28 2007-11-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951446B2 (ja) * 2007-08-31 2012-06-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CN203085412U (zh) * 2013-01-17 2013-07-24 罗格朗(北京)电气有限公司 低噪开关按键
JP5741739B1 (ja) * 2014-03-12 2015-07-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照光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CN104851727A (zh) * 2015-05-25 2015-08-19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小型机械开关的超薄复位机构及小型机械开关
CN205303262U (zh) * 2016-01-21 2016-06-08 深圳市亿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键盘开关
US10485172B2 (en) 2016-10-13 2019-11-26 Terry Todd Coope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for pecan pic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7135A1 (ja) 2019-01-24
KR20190127837A (ko) 2019-11-13
TWI681428B (zh) 2020-01-01
JP2019021600A (ja) 2019-02-07
CN110651345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35809B1 (en) Switch and keyboard provided therewith
JP6702240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6708153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TWI616916B (zh) 按鈕開關以及可動接點構件
TW201909219A (zh) 按鈕開關
WO2020261664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6324083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11095459A (zh) 按键开关
JP7220590B2 (ja) スイッチ部材及び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0021034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WO2020090167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7292059B2 (ja) スイッチ部材
JP6212867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TWM482153U (zh) 按鍵結構
WO2022260011A1 (ja) 押圧操作体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WO2019176405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WO2017208644A1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6204232B2 (ja) 入力装置
JP2015185523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7242343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2190237A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
JP2006318832A (ja) 多方向押圧型スイッチ
JP2007242344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H05342943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H0660769A (ja) 押釦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