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1195A -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1195A
TW201731195A TW105120490A TW105120490A TW201731195A TW 201731195 A TW201731195 A TW 201731195A TW 105120490 A TW105120490 A TW 105120490A TW 105120490 A TW105120490 A TW 105120490A TW 201731195 A TW201731195 A TW 2017311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eceiving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tting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0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久澤好幸
伊藤有基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1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19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複數個傳送天線(21),係設置於固定部(101);一個以上的接收天線(31),係設置於與固定部(101)相對向之狀態進行移動之移動體(102);以及傳送電源(1),係對傳送天線(21)進行電力供應;其中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之間的電力傳輸方式係藉磁場共振之方式、或藉電磁感應之方式,且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係配置成恆常地使任何的該接收天線(31)能和任何的該傳送天線(2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而相對向,而傳送電源(1)係對已與任何的前述接收天線(3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之傳送天線(21)供應電力。

Description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固定部設置傳送天線,且在與固定部相對向之狀態而移動之移動體設置接收天線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相關技術。
就對電動汽車、電梯、或其他的搬運機械等之移動體進行供電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無線電力傳輸系統)而言,已知有例如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該無線電力傳輸系統係在設置於作為在軌道上移動之移動體的電梯之受電部、以及設置於該動軌道上之固定部的送電部之間進行電力傳輸。據此,即可不需要移動式電纜(travelling cable),而能實現系統全部的小型化、以及輕量化。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5-82963號公報
然而,習知技術中,電力傳輸僅能在送電部 和受電部為相對向之停止時進行。因此,會有移動體在移動中則無法進行供電的課題。此外,習知技術中,由於間歇性供電,故受電部在消費持續電力(continuous power)時,必須因應於消費電力而具備大容量的電池。因此,會有使作為受電側之移動體大型化、重量化、以及高成本化的課題。
此外,習知技術係藉由電場共振之方式而進行電力傳輸。因此,會有送受電部的電極板的面積必須因應於傳輸電力及傳輸距離而擴大,使送受電部大型化的課題。此外,由於藉由電場共振之方式而進行電力傳輸,故會有送受電部必須分別以各兩極方式設置電極,使佔有之電極面積變大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即使移動體為移動中,亦能繼續接收電力者。
本發明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複數個傳送天線,係設置於固定部;一個以上的接收天線,係設置於與固定部相對向之狀態而移動之移動體;以及傳送電源,係對傳送天線進行電力供應;其中傳送天線和接收天線之間的電力傳輸方式係藉磁場共振之方式、或藉電磁感應之方式,且傳送天線及接收天線係配置成恆常地使任何的該接收天線能和任何的該傳送天線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而相對向於,而傳送電源係對已與任何的接收天線重疊 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之傳送天線供應電力。
根據本發明,由於作成如上述之構成,故移動體可在停止中或移動中,接收持續電力。
1、1-1至1-3‧‧‧傳送電源
2、2-1至2-3‧‧‧傳送器
3、2-1至2-3‧‧‧接收器
4‧‧‧接收電路
5‧‧‧傳送裝置
6‧‧‧接收裝置
7‧‧‧金屬體
8a、8b、9‧‧‧介電體
21、21-1至21-3‧‧‧傳送天線(傳送線圈)
22、22-1至22-3‧‧‧開關
23、24‧‧‧傳送側電極
31、31-1至31-3‧‧‧接收天線(接收線圈)
32至36‧‧‧接收側電極
41、41-1至41-2‧‧‧整流電路
42‧‧‧合成部
43‧‧‧負載
71‧‧‧導引軌道部
72‧‧‧外側筐體部分
101‧‧‧固定部
102‧‧‧移動體
103、103-1至103-3、104‧‧‧通道
501‧‧‧處理電路
502‧‧‧CPU
503‧‧‧記憶體
C11、C12、C21、C22、C11-1至C11-3、C12-1至C12-3、C21-1至C21-2、C22-1至C22-2‧‧‧共振用電容器
D21、D21-1、D22-2‧‧‧二極體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等效電路圖。
第3圖中第3A圖至第3C圖係說明傳送天線和接收天線的重疊程度之電力傳輸效率的差異之圖示。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所示的構成之等效電路圖。
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8圖係第7圖所示的構成之等效電路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10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另外的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7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
第13圖中第13A圖、第13B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7的傳送電源的控制部之硬體構成例之圖示。
以下,參考圖式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第2圖係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等效電路圖。
如第1圖、第2圖所示,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有傳送電源1、傳送器2、接收器3、以及接收電路4。又,傳送電源1、以及傳送器2係構成傳送裝置5,接收器3、以及接收電路4係構成接收裝置6。又,第1圖係為了簡化而省略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中之一部分的構成之圖式。
傳送電源1係供應單一頻率的交流電力,且為設置1個以上。第1圖、第2圖係在各傳送器2設置傳送電源1,且在各系統的符號賦予接尾記號(-1,-2,…)。此外,傳送電源1係具有切換用於傳送天線21的電力供應之導通關斷狀態的功能(控制部)。此時,傳送電源1係藉由切換設置於傳送器2的開關22之導通關斷狀態而改變該 傳送器2的共振條件,切換用於傳送天線21的電力供應之導通關斷狀態。有關於該傳送電源1的動作之詳細則容於後述。
傳送器2係利用無線方式而將自傳送電源1供應的電力傳輸至接收器3,且為設置複數個。第1圖、第2圖所示之傳送器2係在各系統的符號賦予接尾記號(-1,-2,…)。第1圖、第2圖所示之傳送器2係具有共振用電容器C11、C12、傳送天線(傳送線圈)21、以及開關22。共振用電容器C11、C12係調整傳送天線21的共振條件。此處,共振用電容器C11的一端係經由開關22而連接於傳送電源1之一對的輸出端子之中之一方的端子。此外,共振用電容器C12的一端係連接於傳送電源1之一對的輸出端子之中之另一方的端子。此外,傳送天線21的一端係連接於共振用電容器C11的另一端,而另一端係連接於共振用電容器C12的另一端。有關於該傳送天線21之詳細容於後述。此外,就開關22而言,列舉有繼電器、以及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等之半導體開關。
接收器3係接收來自傳送器2的電力,且為設置1個以上。第1圖、第2圖係設置2個接收器3,且在各系統的符號賦予接尾記號(-1,-2)。第1圖、第2圖所示之接收器3係具有接收天線(接收線圈)31、以及共振用電容器C21、C22。共振用電容器C21、C22係調整接收天線31的共振條件。此處,接收天線31的一端係連接於共振用電容器C21的一端,而另一端係連接於共振用電容 器C22的一端。有關於該接收天線31之詳細則容於後述。
又,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之間的電力傳輸方式係磁場共振之方式、或電磁感應之方式的其中之任意1種。
接收電路4係連接於接收器3。該接收電路4係在各接收器3,使一對的輸入端子之中之一方的端子連接於共振用電容器C21的另一端,而使另一方的端子連接於共振用電容器C22的另一端。第2圖所示之接收電路4係具有整流電路41、具有二極體D21的合成部42、以及負載43。第2圖係分別設置兩個整流電路41、以及二極體D21,且在各系統的符號賦予接尾記號(-1,-2)。整流電路41係將由對應的接收器3所接收的電力進行整流。合成部42係將由整流電路41所整流的電力予以合成。又,二極體D21的陽極係連接於對應之整流電路41的輸出端子,而陰極係連接於負載43的輸入端子。
接著,說明有關於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的詳細情形。
如第1圖所示,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中,傳送天線21係使捲成螺旋狀(螺線狀)或渦卷狀的線圈構成為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第1圖中表示該傳送天線21係在道路面等之固定部101上,使長軸方向為沿著移動體102的移動方向並以固定間隔而配置。又,各個之傳送天線21,亦可在和鄰接的傳送天線21之間以同相的交流進行動作,亦可以反相的交流進行動作。
此外,如第1圖所示,接收天線31係使捲成螺旋狀(螺線狀)或渦卷狀的線圈構成為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第1圖中表示在移動體102設置兩個之接收天線31,且使該接收天線31之長軸方向為沿著移動體102的移動方向而配置之情形。又,各個接收天線31亦可在和鄰接的接收天線31之間以同相的交流進行動作,亦可以反相的交流進行動作。
並且,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係配置成:恆常地使任何的接收天線31能和任何的傳送天線2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例如4分之3以上的面積)而相對向。
此外,傳送電源1係對經使任何的接收天線31重疊上述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之傳送天線21供應電力。該傳送電源1之電力供應的導通關斷狀態之判定,例如亦可藉使用物體檢測感測器而進行移動體102的檢測而予以判定,亦可藉在傳送裝置5和接收裝置6之間進行通信而予以判定,亦可在已知移動體102的動作之情形,預先設定電力供應之時序。
第1圖所示之狀態中,傳送天線21-1係和接收天線31-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此處係設成4分之3以上的面積)並相對向。因此,傳送電源1-1係對傳送天線21-1而供應電力。另一方面,傳送天線21-2、21-3係和接收天線31-2重疊的面積為未滿預定比例。因此,傳送電源1-2、1-3係不對傳送天線21-2、21-3供應電力。此後,當使移動體102移動,而使傳送天線21-1 和接收天線31-1的重疊減少,且使傳送天線21-3和接收天線31-2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並相對向時,則傳送電源1-1係停止用於傳送天線21-1的電力供應,而傳送電源1-3係對傳送天線21-3供應電力。藉由如此的動作,即使移動體102為移動中,亦能恆常地時進行電力傳輸。
此外,第3圖係表示說明由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重疊程度所致之電力傳輸效率的差異之實驗值。如第3圖所示,在使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重疊4分之3以上並相對向之狀態當中,可實現高效率的電力傳輸。
又,第2圖係表示在各傳送天線21設置傳送電源1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對複數個傳送天線21設置1個傳送電源1。又,該情形時,傳送電源1係構成為可將對各傳送天線21的電力供應予以個別地切換導通關斷。
此外,第1圖係表示設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為相同的尺寸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接收天線31構成為直徑大於傳送天線21,亦可將接收天線31構成為容易重疊於傳送天線21。
如上述之方式,根據該實施形態1,由於構成為具備有:複數個傳送天線21,係設置於固定部101;一個以上的接收天線31,係設置於與固定部101相對向之狀態進行移動之移動體102;以及傳送電源1,係對傳送天 線21進行電力供應;其中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之間的電力傳輸方式係藉磁場共振之方式、或藉電磁感應之方式,且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係配置成恆常地使任何的該接收天線31能和任何的該傳送天線2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並相對向,而傳送電源1係對經使任何的接收天線31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之傳送天線21供應電力,故移動體102在移動中,亦能供應持續電力。
此外,在實施形態1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中,即使移動體102消費持續電力時,亦不需要具備如習知構成的電池。因此,相對於習知構成能使移動體102小型化、輕量化、以及低成本化。
此外,由於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係藉由磁場共振、或電磁感應之方式進行電力傳輸,故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大小,受傳輸電力及傳輸距離所致的影響較少,而能小型化、以及輕量化。
此外,在實施形態1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中,將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構成為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如此,設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為細長的線圈形狀,藉此在各個的天線21、31當中,使電流的方向1800相異的路線彼此接近,且由於在迴路面的內側之狹窄區域使磁通方向為相同而緊密,而在迴路面的外側使磁通抵消,故在天線21、31的周圍電場難以形成輻射。因此,能抑制漏洩磁場的產生,且能抑制鄰接的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或受周圍的金屬等所造成之影響。
實施形態2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該第4圖所示之實施形態2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在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追加:以金屬體7為材料之導引軌道部71、以及以金屬體7為材料的接收裝置6之外側筐體部分72。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金屬體7係位於傳輸電力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周圍,且以距離該傳送天線21和該接收天線31之中之最小外徑的10分之1以上之方式配置者。此處,就金屬體7而言,係列舉銅或鋁等。此外,上述最小外徑係指構成為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短軸方向之外徑的最小值。此外,金屬體7係不需要包覆全部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周圍,只要構成為包圍傳輸電力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周圍即可。
第4圖之例係使金屬體7設置成:設置於固定部101上的傳送天線21的兩側之導引軌道部71、以及接收裝置6之外側筐體部分72。如此,以金屬體7包覆傳輸電力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周圍,藉此除了實施形態1的功效之外,亦能減低對空間的電磁場輻射。
又,在第4圖中表示僅設置金屬體7之情形,但,亦可進而設置磁性體。亦即,該磁性體係位於傳輸電 力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周圍,且以距離該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之中之最小外徑的10分之1以上之方式配置。此處,就磁性體而言,係列舉如鐵氧磁體(ferrite)或非結晶(amorphous)等之透磁率的實部較高而虛部較低之構件。此外,較佳為自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側起,依磁性體、金屬體7之順序加以包圍者。如此,藉由金屬體7、以及磁性體而包圍傳輸電力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即能對第4圖所示之構成,更減低對空間的電磁場輻射。
此外,將金屬體7對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距離該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之中之最小外徑的10分之1以上的理由為:若將金屬體7過於接近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時,會使傳送天線21及接收天線31和金屬體7的干涉增強,且產生損失之故。關於磁性體亦相同。
實施形態3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第6圖係表示第5圖所示的構成之等效電路圖。該第5圖所示之實施形態3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在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追加:介電體8a、8b、傳送側電極23、24、以及接收側電極32、33。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5圖係僅分別圖示1個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
介電體8a、8b係在固定部101以2個1組之方式設置複數組。第5圖中表示介電體8a、8b係使長邊方向為沿著移動體102的移動方向並以固定間隔而配置之情形。此外,介電體8a、8b係能分別任意地設定介電係數。
傳送側電極23係設置於固定部101,而與相對應之組的介電體8a之一面相對向配置,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傳送天線21的一端。
傳送側電極24係設置於固定部101,而與相對應之組的介電體8b之一面相對向配置,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傳送天線21的另一端。
接收側電極32係設置於移動體102,而能與各組的介電體8a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接收天線31的一端。
接收側電極33係設置於移動體102,而能與各組的介電體8b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接收天線31的另一端。
第5圖所示的構成中,接收側電極32、33係伴隨著移動體102的移動而在介電體8a、8b上移動。
根據第5圖所示的構成,使該移動體102移動,藉此能使傳送側電極23和接收側電極32之間的靜電容量、以及傳送側電極24和接收側電極33之間的靜電容量產生變化。因此,除了實施形態1的功效之外,可調整傳送天線21和接收天線31的共振條件,可使特定的天線21、31間的結合變好,或使特定以外的天線21、31間的 結合變差。
又,在上述中表示在第1圖、第2圖所示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追加調整共振條件的機構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在如第4圖所示之另外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亦可適用實施形態3之構成。
實施形態4
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第8圖係表示第7圖所示的構成之等效電路圖。該第7圖所示之實施形態4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在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追加:介電體9、以及接收側電極34至36。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在第6圖中係僅圖示1個接收天線31,且省略傳送裝置5側之圖示。
介電體9係設置複數個於固定部101。第7圖中表示介電體9係使長邊方向為沿著移動體102的移動方向並以固定間隔而配置之情形。此外,介電體9係能分別任意地設定介電係數。
接收側電極34係設置於固定部101,而橫跨各介電體9之一面並相對向配置。
接收側電極35係設置於移動體102,而能與介電體9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接收天線31之一端側(接收天線31之一端或接收電路4之一對的輸入端子之中 之一方的端子)。第7圖、第8圖中係表示接收側電極35為連接於接收天線31的一端之情形。
接收側電極36係設置於移動體102,而能與介電體9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接收天線31之另一端側(接收天線31之另一端或接收電路4之一對的輸入端子之中之另一方的端子)。第7圖、第8圖係表示接收側電極36為連接於接收天線31的另一端之情形。
第7圖所示的構成中,接收側電極35、36係伴隨著移動體102的移動而在介電體9上移動。
根據第7圖所示的構成,使該移動體102移動,藉此能使接收側電極34至36之間的靜電容量產生變化。因此,除了實施形態1的功效之外,可調整接收天線31的共振條件,可使天線21、31間的結合變好,或使其以外的天線21、31間的結合變差。
又,上述係表示在第1圖、第2圖所示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追加調整共振條件的機構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在如第4圖所示之另外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亦可使用實施形態4之構成。
實施形態5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該第9圖所示之實施形態5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對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予以變更傳送天線21、以及接收天線31 的配置者。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9圖之例中,固定部101係由並列配置之兩條通道(lane)103所構成,且在各系統的符號賦予接尾記號(-1,-2)。並且,各傳送天線21係在各通道103配置複數個。此外,第9圖當中,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係以各偏離固定間隔之方式配置。第9圖係表示將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予以各偏離傳送天線21的長軸方向的外徑之2分之1而配置之情形。此外,接收天線31係配置複數個,且各自配置成能與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相對向。第9圖之例係在移動體102設置兩個接收天線31。
第9圖所示之構成亦能獲得和實施形態1相同的功效。
又,第9圖係表示設置兩條通道103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第10圖所示,亦可進一步增加通道數量。又,第10圖之例係表示並列設置三條通道103之情形。第10圖係表示將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予以各偏離傳送天線21的長軸方向的外徑之3分之1而配置之情形。如此,增加通道數量,藉此可增加使任何的傳送天線21及任何的接收天線31重疊而相對向的面積,且可更為提高電力傳輸效率。
此外,第9圖、第10圖係表示分別將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予以各自偏離固定間隔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配置成能與各通道103的傳送天線21相對向的接收天線31予以各自偏離固定間隔。
又,上述中係表示變更第1圖、第2圖所示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的傳送天線21、以及接收天線31的配置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如第4圖至第8圖之另外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亦可適用實施形態5的構成。
實施形態6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該第11圖所示之實施形態6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對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變更傳送天線21的配置間隔,且設接收天線31為1個。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又,第11圖當中,為了方便參閱圖示,而以橢圓形表示傳送天線21、以及接收天線31。
實施形態6的傳送天線21係沿著配置方向,以互相重疊2分之1之方式配置。據此,即使接收天線31為1個,亦在移動體102的移動當中,無論接收天線31在何處,均和任何的傳送天線21重疊4分之3以上。因此,第11圖所示之構成亦能獲得和實施形態1相同的功效,此外,能進行高效率之電力傳輸。
又,上述中係表示變更第1圖、第2圖所示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的傳送天線21的配置間隔、且將接收天線31變更為1個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如第4圖至第8圖之另外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亦可適用實施形態6的構成。
實施形態7
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7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之構成例之示意圖。該第1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7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對第1圖、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變更傳送天線21的配置之情形。其他之構成為相同,且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12圖之例中,固定部101係由具有1個以上的分歧及合流的通道104所構成。第12圖係在途中設置分歧成兩條通道的通道104。並且,各傳送天線21係沿著通道104而配置複數個。藉由如此之構成,在欲將在通道104上朝相同方向移動之移動體102的順序予以變更時,能使其順序進行追越。此外,對第12圖之通道104,即使自左右而使該移動體102移動時,亦能使其交差。
又,第12圖係表示分歧成兩條通道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如分歧成三條以上之通道的構成。
又,上述係表示變更第1圖、第2圖所示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的傳送天線21、以及接收天線31的配置之情形。但,不限定於此,如第4圖至第8圖之另外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亦可適用實施形態7的構成。
最後,參考第13圖而說明各實施形態的傳送電源1的控制部之硬體構成例。傳送電源1的控制部之功能係藉由處理電路501而實現。如第13圖所示,處理電路501亦可為專用的硬體,亦可為執行儲存於記憶體503的 程式之CPU(亦稱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裝置、處理裝置、演算裝置、微處理器、微電腦、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502。
處理電路501為專用的硬體時,處理電路501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之處理器、並列程式化之處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組合此等者。
處理電路501為CPU 502時,控制部之功能係藉由軟體、韌體、或軟體和韌體的組合而實現。軟體或韌體係記述為程式而儲存於記憶體503。處理電路501係讀取記憶於記憶體503的程式而執行,藉此而實現控制部之功能。亦即,傳送電源係具備記憶體503,係在藉由處理電路501而執行時,用以儲存使控制部之功能形成執行結果的程式。此外,此等之程式亦可為使電腦執行控制部的順序或方法者。此處,記憶體503係指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快閃記憶體、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Electrically EPROM)等之非揮發性或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或磁碟、可撓性光碟、光碟、小型雷射光碟、迷你光碟、以及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
如此,處理電路501係能藉由硬體、軟體、韌體、或此等之組合而實現上述之各功能。
又,本發明係在該發明的範圍內,可自由組 合各實施形態、或將各實施形態之任意的構成要素作變形、或在各實施形態當中省略任意的構成要素。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可在使移動體移動中供應持續電力,且適合用於在固定部設置傳送天線,且在與固定部相對向之狀態進行移動的移動體設置接收天線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等。
1-1至1-3‧‧‧傳送電源
6‧‧‧接收裝置
21-1至21-3‧‧‧傳送天線(傳送線圈)
31-1、31-2‧‧‧接收天線(接收線圈)
101‧‧‧固定部
102‧‧‧移動體

Claims (13)

  1. 一種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複數個傳送天線,係設置於固定部;一個以上的接收天線,係設置於與前述固定部相對向之狀態而移動的移動體;以及傳送電源,係對前述傳送天線進行電力供應;其中前述傳送天線和前述接收天線之間的電力傳輸方式係藉磁場共振之方式、或藉電磁感應之方式,前述傳送天線及前述接收天線係配置成恆常地使任何的該接收天線能和任何的該傳送天線重疊預定比例面積以上而相對向,前述傳送電源係對已與任何的前述接收天線重疊前述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之前述傳送天線供應電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預定比例面積以上係指4分之3以上的面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傳送天線及前述接收天線係以捲成橢圓形狀、或長方形狀之方式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各個前述傳送天線在和鄰接之前述傳送天線之間,以反相的交流進行動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接收天線係設有複數個,各個前述接收天線在和鄰接之前述接收天線之 間,以反相的交流進行動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接收天線係構成為相對於前述傳送天線為較大直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金屬體,係位於傳輸電力之前述傳送天線和前述接收天線的周圍,且以距離該傳送天線和該接收天線之中之最小外徑的10分之1以上之方式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磁性體,係位於傳輸電力之前述傳送天線和前述接收天線的周圍,且以距離該傳送天線和該接收天線之中之最小外徑的10分之1以上之方式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兩個一組之複數組的介電體,係配置於前述固定部;第1傳送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固定部,而與相對應之組的一方之前述介電體之一面相對向配置,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傳送天線之一端;第2傳送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固定部,而與相對應之組的另一方之前述介電體之一面相對向配置,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傳送天線之另一端; 第1接收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移動體,而能與各組的一方的前述介電體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接收天線之一端;以及第2接收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移動體,而能與各組的另一方的前述介電體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接收天線之另一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係具備:複數個介電體,係配置於前述固定部;第1接收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且橫跨各個之前述介電體之一面並相對向配置;第2接收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移動體,而能與前述介電體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接收天線之一端側;以及第3接收側電極,係設置於前述移動體,而能與前述介電體之另一面相對向,且連接於相對應之前述接收天線之另一端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固定部係由並列配置之複數條通道所構成,各個前述傳送天線係在各前述通道配置有複數個,前述接收天線係設置有複數個,且各自配置成能與每個前述通道之前述傳送天線相對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各個前述傳送天線係沿著配置方向,以互相重疊2 分之1以上之方式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前述固定部係:包含具有1個以上的分歧及合流的通道之各個前述傳送天線係沿著前述通道而配置有複數個。
TW105120490A 2016-02-29 2016-06-29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TW201731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6052 WO2017149600A1 (ja) 2016-02-29 2016-02-29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195A true TW201731195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4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0490A TW201731195A (zh) 2016-02-29 2016-06-29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3370B2 (zh)
TW (1) TW201731195A (zh)
WO (1) WO2017149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9462B2 (ja) * 2018-08-24 2020-10-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空気入りタイヤ組み立て体、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US20220190647A1 (en) * 2019-03-29 2022-06-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21052473A (ja) * 2019-09-24 2021-04-0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ート給電装置およびカート給電システム
JP7451133B2 (ja) * 2019-10-11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機械装置
CN117616664A (zh) * 2021-07-16 2024-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电梯以及直线式搬送装置
JP7205677B1 (ja) * 2021-07-21 2023-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1891B2 (ja) * 2009-11-13 2014-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充給電システム
JP5844662B2 (ja) * 2012-03-07 2016-01-2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方法
JP2013252011A (ja) * 2012-06-01 2013-12-12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6022267B2 (ja) * 2012-09-05 2016-11-09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給電式の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308429B2 (ja) * 2014-04-25 2018-04-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の機器検知方法及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49600A1 (ja) 2017-09-08
JPWO2017149600A1 (ja) 2018-03-08
JP6293370B2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1195A (zh) 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US976208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1509168B2 (en)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hereof
US9831681B2 (en)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receiving method
CN106160268B (zh) 异物检测装置、无线送电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送系统
US8482159B2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receiving method
US8907526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fixed body and movable body therefor
US9984817B2 (en) Coil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EP3080825B1 (en) Transmitter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JP6260693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1091088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190260235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GB2528788A (en) Wireless charger with resonator
US9979237B2 (en) Adaptive resonant topology application in wearable devices
KR102637679B1 (ko)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US20230369896A1 (en)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5445481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1044709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of wireless power feeding device
KR20200127238A (ko) 다중 셀 유도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KR20200007310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하는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KR20160043900A (ko) 코일 구조체 및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JP6479174B2 (ja) 共振型無線電力伝送装置
US9991749B2 (en) Coil unit, wireless power feed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3158227A (ja) 誘導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101965367B1 (ko) 이중 동위상 직렬 급전 방식을 갖는 개방형 이중 공진 코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