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5040A -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5040A
TW201725040A TW105134361A TW105134361A TW201725040A TW 201725040 A TW201725040 A TW 201725040A TW 105134361 A TW105134361 A TW 105134361A TW 105134361 A TW105134361 A TW 105134361A TW 201725040 A TW201725040 A TW 2017250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r
acid
pain
opioid
neuralgi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克西萊旭 尼哈拉 辛格
Original Assignee
奧佛麥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922,37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4992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奧佛麥德公司 filed Critical 奧佛麥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5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504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7Quinolines; Isoquinolines
    • A61K31/485Morphinan derivatives, e.g. morphine, code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4Solid, semi-solid or solidifying implants, which are implanted or injected in body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eur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藉由向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化合物來治療外周神經痛之方法及組合物,其中該等兩個丁基原啡因部分係經由伸乙基間隔基聯結,且其中該間隔基係經由醚鍵鍵結至兩個類鴉片分子。較佳地,該活性劑係以可注射積存劑形式提供。

Description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外周神經痛 慢性疼痛可分成兩種主要類別:「感受傷害性」疼痛(因發炎或損傷組織活化稱作傷害感受器之特定疼痛感測器所導致),及「神經」痛(因對神經系統之損傷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導致)。神經痛可為源於外周神經系統的「外周性的」,或源於大腦或脊髓的「中樞性的」。 外周神經痛是臨床實務中極其常見的慢性病況。外周神經痛具有諸多潛在病因,包括糖尿病、酒精中毒、維生素缺乏、損傷、對指定藥物之毒性反應、感染性疾病、惡性疾病等。 數個機制會促使神經痛之發展及嚴重程度,其與導致感受傷害性疼痛之機制極其不同。由於神經損傷,數種病理變化可能會發生,包括: ·   損傷神經纖維內之衝動產生 ·   神經纖維與神經纖維相互作用 ·   正常神經纖維抑制機制之失效 ·   導致傳導性變化的受損神經纖維之可塑性變性及再生 與外周神經病相關之疼痛可能是嚴重的且不同於遭受疼痛者先前經歷之大多數疼痛,其特徵為異常疼痛(此疼痛反應係來自正常下不會引起疼痛之刺激)、痛覺過敏及在一些情況下之感覺喪失。該疼痛常常描述為「灼痛、刺痛、腫痛或使人昏暈的」。其可為持續性的或突發性的,且存在或不存在感覺損傷。疼痛或感覺喪失之類型及嚴重程度視神經病之潛在病因而定。在神經痛之慢性形式中,症狀不易覺察地開始出現且進展緩慢。一些人會有減輕時段,之後又會復發。其他人會達到平穩階段,其中症狀會保持不變持續數月或數年。諸多慢性神經病會隨時間推移而惡化。對於患有神經痛之大部分患者而言,疼痛將持續終生。諸如抑鬱症、不良生活品質及職業及家庭問題之合併症極其常見。 已經鑑別出大於100種外周神經病,各具有其自身症狀及預後。一般而言,外周神經病係根據對神經之損傷類型分類。神經病之一些形式涉及對僅一種神經之損傷且稱作單神經病。然而,更通常,多種神經會受到影響,其稱作多發性神經病。 外周神經痛之常見類型描繪於表1中: 1 外周神經痛 之常見類型 急性及慢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
 酒精性多發性神經病
 化學療法誘導多發性神經病
 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 壓迫性神經病(例如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HIV感覺神經病醫原性神經痛(例如乳房切除術後疼痛或開胸術後疼痛) 特發性感覺神經病 神經壓迫或腫瘤浸潤 營養缺乏相關神經病 疼痛性糖尿病性神經病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 疱疹後神經痛 輻射後神經叢神經病 神經根病變(頸、胸或腰骶) 毒性暴露相關神經病 三叉神經痛(Tic douloureux/trigeminal neuralgia) 創傷後神經痛用類鴉片鎮痛劑治療神經痛 已使用具有多種作用機制之諸多不同藥物來治療神經痛,其中有類鴉片、羥考酮(oxycodone)及曲馬多(tramadol) (UltramTM )。無一者取得完全成功且所有均具有顯著相關不良事件。類鴉片鎮痛劑之常見不良事件為鎮靜,其與此等藥物之中樞神經系統效應相關。在諸多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中,用類鴉片鎮痛劑治療會導致障礙及活動能力問題,其會增加髖骨折風險。在長期基礎上使用類鴉片鎮痛劑之所有患者將產生生理依賴性,且因為任何原因中止藥療會使得患者需要處在密切醫學照護下。 丁基原啡因是部分的類鴉片μ促效劑且是完全的類鴉片δ及κ拮抗劑,其已在患有神經痛之患者中廣泛地研究。作為鎮痛劑,其效能比嗎啡鹼強大致30倍。丁基原啡因已展示不僅具有鎮痛效應,且亦具有顯著抗痛覺過敏(抗過敏性)特性。痛覺過敏為神經痛之一部分。然而,為此目的指定處方丁基原啡因之主要缺點在於作為類鴉片μ受體促效劑,丁基原啡因具有顯著成癮特性且不適合於安全的長期使用。 外周神經痛在本質上為局部性的,其影響身體之一或多個區域,且藉由靜脈內遞送來治療局部病況的所需劑量似乎為此目的而排除了丁基原啡因本身。對於類鴉片依賴性之治療而言,事實上丁基原啡因先前係已調配成皮下長效積存注射劑(參見美國專利8,921,387及8,975,270)。然而用於治療外周神經痛之丁基原啡因積存調配物似乎在一方面治療局部疼痛之足夠劑量與另一方面關於藥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及其顯著後果之擔憂之間產生了矛盾的選擇。 據此,針對外周神經痛之治療的需要由來已久,其可提供鎮痛特性係類似於丁基原啡因者但沒有因出於彼目的使用類鴉片而預期產生的不良效應。
吾人現將二聚體合成為新的化學實體,其包含兩個丁基原啡因部分,該等部分藉由O-烷基化經由其酚性基團彼此結合,得到下式(I)結構: 在式(I)中,該化合物為: 2,2'-((4aR,4a'R,6S,6'S,7S,7'S,12bR,12b'R)9,9'-(乙烷-1,2-二基雙(氧基))雙(3-(環丙基甲基)-7-甲氧基-1,2,3,4,5,6,7,7a-八氫-4a,7-乙橋-4,12-甲橋苯并呋喃并[3,2-e]異喹啉-9,6-二基))雙(3,3-二甲基丁-2-醇) (化合物1,或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其分子量為961.28。 該二聚體已展示保留母化合物丁基原啡因之受體親和力及藥理學特徵。其維持對μ、δ及κ受體之強效結合親和力。該二聚體之分子量大於1000道爾頓(dalton),其可預防該二聚體被吸收且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向小鼠靜脈內投與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研究展現可快速消除。小鼠未呈現CNS活性之跡象,因為行為沒有改變。近年來,在測定該二聚體之抗痛覺過敏效應的嚙齒動物研究中,展現顯著的抗痛覺過敏活性,然而沒有CNS活性之跡象是明顯的,因為測試小鼠行為無改變。 概言之,基於實驗室資料,當藉由速效調配物或藉由長效積存劑調配物肌肉內或皮下投與時,該二聚體預期具有強效全身性鎮痛及抗痛覺過敏特性(不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由於該二聚體之強共價醚乙二醇聯結基團,所以該二聚體為穩定的且不會經歷代謝。在迄今為止進行的實驗中未偵測到丁基原啡因代謝。強效外周起效(非CNS)藥物特性使得此藥物極其適用於治療疼痛性外周神經病。其強效μ類鴉片促效劑及κ拮抗劑效應及不具有CNS吸收,使得其在鎮痛劑中為獨特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之用途,其藉由皮下或肌肉內投與治療有效劑量來治療外周神經痛。注射液可為皮下或肌肉內用溶液用於初始治療急性疼痛。然而,較佳地,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由注射治療有效量之二聚體之積存劑調配物進行隨時間推移緩慢釋放而治療外周神經痛的方法。最佳地,該化合物係以皮下注射液之緩慢釋放調配物中提供。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外周神經痛之醫藥組合物。 達成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標的方式將自附圖及以下本發明〔實施方式〕顯而易見。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 § 119(e)主張2015年10月26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14/922,373號的優先權之權益,其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習知知識為藉由用親水性較低之取代基替換氫的嗎啡酮之酚性基團之衍生作用將實質上降低所得類鴉片之類鴉片效能。參見Feinberg Andrew F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第73卷第11號第4215頁至第4219頁(1976)。根據R. Richards, Opioid Analgesics (www.faculty.smu.edu):「自由酚基對於鎮痛活性至關重要(A free phenol group is crucial for analgesic activity)」。在Anesth Analg 1984中63;143-51在145及後續頁,D.H.Thorpe表示「認為與受體相互作用的嗎啡鹼分子之另一部分為酚部分。用甲基約束自由羥基基團使效能減少大於十倍...(Another portion of the morphine molecule thought to interact with the receptor is the phenol moiety. Muzzling the free hydroxyl group with a methyl group reduces potency more than ten-fold...)。」作者繼續引用其他研究展示較大烷基具有甚至更加不利之影響,得出結論:「龐大性...造成結合效應降低(bulkiness…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d binding effect)」。亦參見美國專利第8,183,376號及第8,461,171號。 儘管自聯結兩個此類龐大分子可預期位阻,但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出人意料地保留母體類鴉片之藥理學受體活性,包括其抗痛覺過敏活性。由於其大小及親脂性,其較不可能滲透血腦障壁。實際上,當向小鼠投與時,未觀測到CNS活性之跡象。本發明之二聚體化合物因此顯示可用於治療外周神經痛。 如上文所提及,本發明採用丁基原啡因之二聚形式,其中兩個丁基原啡因分子經由各丁基原啡因分子之酚性(3-羥基)官能基與伸乙基聯結基團之間的共價鍵聯結。伸乙基聯結基團在兩個丁基原啡因分子之間充當間隔基,且被認為防止兩個龐大丁基原啡因分子經由分子上其他官能基之間的共價離子或凡得瓦相互作用(Van der Waal interaction)採用封閉環構形。 出人意料地,當兩個藥物分子經由伸乙基間隔基彼此結合,其中間隔基經由醚鍵附接至各藥物分子之苯環時,發現所得二聚體在化學上及代謝上為穩定的,且當暴露於代謝酶時不會去結合。另外,意外地且出乎意料地,二聚體保留母體化合物之藥理學活性。 與丁基原啡因相比,如本文所述製備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不僅在形式且亦在方向上保留類鴉片µ及κ活性,即受體親和力及活性均不受損。另外,本文所述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在活體內及活體外實驗中對代謝相對穩定。甚至在靜脈內注射後暴露於存活小鼠之肝之後,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仍呈現代謝穩定。 再此外,亦發現丁基原啡因二聚體選擇性地僅保留丁基原啡因之μ及κ功能,但顯著剝奪其δ功能。換言之,不同於丁基原啡因,丁基原啡因二聚體為選擇性μ及κ活性分子而無顯著δ活性。 定義 當描述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方法及製程時,除非另外指明,否則以下術語具有以下含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一(a/an)」或「該」不僅包括一個要素之態樣,且亦包括超過一個要素之態樣。舉例而言,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因此,例如關於「細胞(a cell)」係包括複數個此類細胞及關於「藥劑」係包括關於一或多個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藥劑,以及類似情況等。 術語「約」及「大致」一般應意謂鑑於量測之性質或精確度,所量測量之可接受的誤差程度。典型的例示性誤差程度在所給值或值範圍之20百分比(%)內、較佳在10%內且更佳在5%內。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文中所給之量為近似值,意謂當未明確陳述時可推斷術語「約」或「大致」。 術語「投與(administering/administration)」及其衍生詞係指可用於使得藥劑或組合物能夠遞送至生物作用之所需位點的方法。 術語「慢性疼痛」係指持續延長時間段,例如大於三個月至6個月之疼痛,但疼痛之特徵性病徵可早於或晚於此時段出現。慢性疼痛可為輕微的、極痛苦的、間歇性或連續性的。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組合物」意欲涵蓋包含呈指定量之指定成分之產品,以及直接或間接由呈指定量之指定成分之組合而產生之任何產物。 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足以改善該靶向病症或症狀的治療劑之量。 術語「治療(treating/treatment)」及其衍生詞係指治療患者(諸如哺乳動物,尤其人類或動物)中的疾病或醫學病症(諸如疼痛),其包括:改善疾病或醫學病況,亦即消除患者中疾病或醫學病況或使其消退;遏制疾病或醫學病況,亦即減緩或遏制患者中疾病或醫學病況發展;或緩解患者中疾病或醫學病況之症狀。 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為可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對其接受者無害的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 術語「個體」、「個人」或「患者」係指動物,諸如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靈長類動物(例如人類)、母牛、綿羊、山羊、馬、狗、貓、兔、大鼠、小鼠及其類似動物。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合成 本文所提供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合成可藉由以下方法進行:在有機溶劑(諸如乙腈、DMF、DMSO、NMP、DCM、THF、1,4-二噁烷)中在無機鹼(諸如氫氧化鈉、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銫、碳酸氫鉀及碳酸氫鈉)或有機鹼(諸如三乙胺、許尼希氏鹼(Hunig's base)、DMAP及吡啶)存在下,於室溫或高溫下進行一般O-烷基化反應。可使用之適合的烷基化劑包括二碘、二溴、二氯、二甲苯磺酸酯、二甲磺酸酯及二三氟甲磺酸酯試劑(例如二甲苯磺酸1,2-伸乙酯、二甲磺酸1,2-伸乙酯)。丁基原啡因之游離鹼或鹽可作為合成作用中之起始材料。二聚體之醫藥組合物 - 概要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包含式I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的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說明性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及調配物描述如下。此類醫藥組合物可用於治療外周神經痛。 如將瞭解,可在任何或所有本文所論述之組合物及治療方法中使用二聚體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代替二聚體或除該二聚體以外,亦使用二聚體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二聚體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亦即二聚體中任一者之任何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此等鹽可例如在化合物之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原位製備或藉由使呈游離鹼形式之經純化化合物單獨地與適合有機酸或無機酸反應且分離因此形成之鹽來製備。在一些實施例中,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使用以下各者製備:乙酸、褐藻酸、鄰胺基苯甲酸、苯磺酸、苯甲酸、樟腦磺酸、檸檬酸、乙磺酸、甲酸、反丁烯二酸、糠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酸、葡糖醛酸、麩胺酸、乙醇酸、氫溴酸、鹽酸、羥乙基磺酸、乳酸、順丁烯二酸、蘋果酸、杏仁酸、甲磺酸、黏液酸、硝酸、雙羥萘酸、泛酸、苯乙酸、磷酸、丙酸、柳酸、硬脂酸、丁二酸、對胺基苯磺酸、硫酸、酒石酸或對甲苯磺酸。可用於本文所述之方法中的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進一步描述參見例如S.M. Berge等人,「Pharmaceutical Salts」, 1977, J. Pharm. Sci. 66:1-19,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可以非溶劑化形式以及與醫藥上可接受之溶劑(諸如水、乙醇及其類似物)之溶劑化形式存在。一般而言,出於本發明之目的,溶劑化形式視為等效於非溶劑化形式。在一特定實施例中,二聚體之溶劑化形式為水合物。 一般而言,鹽形成可改良所得治療劑之存放期。合適的鹽合成可提供結晶、較不易於氧化且易於操作之產物。可製備各種鹽以提供穩定且結晶化合物。若干實例為鹽酸鹽、硫酸鹽、對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丙二酸鹽、反丁烯二酸鹽及抗壞血酸鹽。二聚體之調配物 對於藉由肌肉內或皮下途徑之非經腸投與而言,可調配呈長期可注射或可植入積存劑形式之二聚體以用於急性投與或慢性投與。可注射劑可呈劑型作為溶液、溶液中分散液或作為粉末或在使用之前待混合之兩種組分存在。急性調配物 用於注射液之大多數基本急性媒劑包含鹽水溶液,其由注射用水(WFI)及0.9%鹽水溶液構成。其他適合之水性媒劑包括林格氏注射液(Ringer's injection)、右旋糖溶液、右旋糖及氯化鈉溶液以及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為了改良藥物之溶解性,可添加非水性水可混溶媒劑,包括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300或400。可添加界面活性劑,諸如聚山梨醇酯20或80、十六醇聚氧乙烯醚EL、Solutol HS 15及諸多其他界面活性劑以改良溶解性。油,尤其玉米油、棉籽油、花生油及芝麻油可用作非水性媒劑。其他非水性媒劑包括油酸乙酯、十四烷酸異丙酯、甘油單油酸酯、苯甲酸苯甲酯及諸多其他媒劑。可單獨或呈組合形式添加抗微生物劑,諸如甲酚、氯丁醇、硝酸苯汞、硫柳汞(thimerosol)、氯化苯甲烴銨、苄索氯銨、苯酚、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醇及諸多其他抗微生物劑。可添加抗氧化劑或螯合劑,諸如亞硫酸氫鈉、硫脲、EDTA、檸檬酸或檸檬酸鹽緩衝液、生育酚或其衍生物、半胱胺酸、甲硫胺酸、抗壞血酸或其混合物。賦形劑之以上群可呈組合形式添加。亦可使用所有此等添加劑及潛在媒劑用於慢性調配物。慢性調配物 較佳地,對於治療慢性疼痛而言,二聚體化合物將以適合於肌肉內植入或注射之組合物形式遞送,或最佳地,藉由皮下積存劑注射或植入物遞送。自油積存劑 長效調配物可藉由將二聚體併入如上文所列之油中且二聚體自彼油緩慢釋放來製造。或者,可製備具有脂肪酸之鹽以降低溶解性且提供緩慢溶解速率。可將兩種方法加以組合。長期可注射劑 1.磷脂 如美國專利9,132,144中所教示,磷脂積存劑可自由磷脂及油組成之水包油乳液中的二聚體形成。乳液藉由均質化形成,且隨後藉由微流體化製成單相。可添加緩衝液以維持pH。接著藉由凍乾形成乾燥糊狀物,且乙醇及或異丙醇添加至糊狀物中呈1%至25%調配物形式以調節黏度,使得其可經由尺寸22針注入。或者,可添加N-甲基吡咯啶酮(NMP)以調節黏度。所形成之透明凝膠積存劑係經滅菌。可視情況添加抗氧化劑及/或螯合劑,諸如EDTA、檸檬酸或檸檬酸鹽緩衝液、生育酚或其衍生物、半胱胺酸、甲硫胺酸、抗壞血酸或其混合物。油之實例為植物油,諸如葵花油、玉米油、橄欖油、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及其類似油,或動物油,諸如魚油,或合成油,諸如甘油單油酸酯、丙二醇單月桂酸酯或單辛酸酯或CAPMULTM 。可在所引用專利中發現可使用之磷脂清單。 液晶可注射凝膠亦可藉由使用磷脂、甘油二油酸酯及乙醇或NMP形成(美國專利8,097,239)。 2.泊洛沙姆(Poloxamer)凝膠 熱可逆凝膠可使用泊洛沙姆TM (PoloxamerTM ),尤其泊洛沙姆407在亦由二聚體及生理學鹽水(0.9%氯化鈉溶液)組成之約15%至25%溶液中製造。室溫下之此等溶液可通過尺寸22針,且在體溫下形成藥物可經數天或更長時段自其中緩慢釋放的凝膠。可添加額外聚合物,諸如2%羥丙甲纖維素或磷脂,諸如1%至4%卵磷脂。可添加在pH 4至7且較佳pH 5至6下之緩衝液,諸如檸檬酸鹽、磷酸鹽或乙酸鹽緩衝液。 3.其他黏性凝膠 如美國專利9,044,450中所揭示,其他黏性可注射凝膠可藉由溶解於N-甲基吡咯啶酮(NMP)、苯甲酸乙酯或苯甲酸苯甲酯中之乳酸之聚合物或共聚物(PLA)或乳酸及乙醇酸之聚合物或共聚物(PLGA)形成。在注入身體中之後可原位形成之另一黏性凝膠為來自Durect Corporation包含蔗糖乙酸酯異丁酸酯之SABERTM 凝膠。舉例而言,約63% NMP與D,L聚乳酸(PLA)一起使用以在注射(AtrigelTM )之後在體內產生可生物降解之凝膠。 4.微球體可注射劑及植入物 微球體可注射劑及植入物均由在體內降解以釋放藥物之可生物降解之聚合物製得。此等包括PLA、PLGA或組合、聚酸酐、聚原酸酯及其他。藥物基質可由玻尿酸製備(US 5,716,631)。實例為含有納曲酮(337 mg/1 g PLGA微球體,Vivitrol)之微球體。此供應為套組,其中微球體需懸浮於由聚山梨醇酯80、交聯羧甲纖維素鈉、鹽水及WFI組成之各別稀釋劑中。另一積存劑,亮丙立德(Leuprolide)亦供應經凍乾之微球體,其中藥物再懸浮於包含聚山梨醇酯80、交聯羧甲纖維素鈉、鹽水、D-甘露醇、控制pH之冰乙酸及WFI之稀釋劑中。 5.植入物 如美國專利6,620,422中,PLA或PLGA可與藥物一起擠壓以形成植入物。 植入物亦可由不可生物降解之聚合物製得。舉例而言,裝載有藥物之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植入物可在醫生診所中用套管針擠壓、植入,且隨後當需要時以手術方式移除。 6. ATRIGELTM 尤其適合於在慢性治療中遞送之二聚體為購自QLT-USA, Fort Collins, Colo之ATRIGEL™產品。ATRIGEL為有機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中之熱塑性聚合物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熱塑性聚合物聚(經1,6-己烷二醇延長之丙交酯-共-乙交酯)(PLG)或PLGH。在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美國專利8,921,387中,丁基原啡因本身調配於ATRIGEL中以用於治療類鴉片依賴性。治療方法 「治療有效量」係指對經治療適應症產生可觀且有利效應的治療劑之量。在某些實施例中,患者為哺乳動物。在較特定實施例中,患者為人類。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患者可為馴養哺乳動物,諸如狗、貓或馬。 向患者投與之本文所提供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劑量變化相當廣泛且可依據健康照護從業者之判斷。劑量可視個體之年齡、體重及醫學病況以及投與類型而適當地變化。在任何所給情況中,本文所提供二聚體之量係視諸如活性組分之溶解性、所用調配物及投藥途徑之因素而定。 對於單次使用之急性或立即釋放注射液而言,二聚體之較佳劑量係介於至少0.3 mg與不超過25 mg之間、更佳在至少1 mg與不超過20 mg之間且再更佳在至少2.5 mg與不超過15 mg之間。單次使用劑量可使用的形式:溶液、懸浮液或以可注射稀釋劑復水之粉末。 對於每週積存注射劑而言,二聚體之較佳劑量係介於約5 mg與約120 mg之間、更佳在約10 mg與100 mg之間且再更佳在約15 mg與約80 mg之間。每週積存劑可使用的形式:可注射溶液、凝膠、懸浮液或以可注射稀釋劑復水之粉末。較佳地,該積存注射劑係可經由注射器針規格21注射。 對於每月或30天積存注射劑而言,二聚體之劑量係介於約25 mg至約200 mg、較佳約30 mg至約150 mg且再更佳約40 mg及約120 mg。每週積存劑可使用的形式:可注射溶液、凝膠、懸浮液或以可注射稀釋劑復水之粉末。較佳地,積存劑係可經由注射器針規格21注射。 在前述內容中,所有重量均係以二聚體鹼表示。 實例 提供以下實例來加以說明,但並非限制所主張之發明。實例 1 :合成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如下文所示合成。將丁基原啡因HCl鹽(5.0 g,10.68 mmol,1當量)及碳酸鉀(42.73 mmol,4當量)裝入3頸圓底燒瓶中,接著裝入無水DMSO (50 ml,10 vol)。將混合物加熱至60℃,且緩慢添加1,2-二溴乙烷(9.2 mL,106.8 mmol,10當量)。反應混合物在60℃下攪拌16 h,接著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且用二氯甲烷萃取。合併有機部分用鹽水洗滌,乾燥(無水Na2 SO4 ),過濾且減壓濃縮,得到黏性液體。使用0-5% MeOH/DCM藉由矽膠層析純化粗產物,得到呈灰白色多泡固體狀之4.2 g (69%)中間物1。 將丁基原啡因HCl鹽(1.74 g,3.72 mmol)及碳酸鉀(2.0 g,14.87 mmol,4當量)裝入3頸圓底燒瓶中,接著裝入無水DMSO (10 mL)。將混合物加熱至60℃,且經2 h時段逐滴添加溶解於7 mL無水DMSO中之中間物1 (3 g,5.22 mmol,1.4當量)。反應混合物在60℃下攪拌16 h,接著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且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無水Na2 SO4 ),過濾且減壓濃縮,得到黏性液體。使用0-5% MeOH/DCM藉由矽膠層析純化粗產物,得到呈多泡固體狀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FB (游離鹼)(2.8 g,77%)。 在室溫下在氮氣下將5.5 g (5.7 mmol)之二結合物(丁基原啡因二聚體-FB)溶解於50 mL乙酸乙酯中。在室溫下逐滴添加3.43 mL (6.9 mmol,1.2當量)之2 N HCl之醚溶液。在室溫下再攪拌反應混合物一小時且將其過濾,獲得固體。固體進一步用100 ml乙酸乙酯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雙HCl鹽)(5.8 g,98%)。1H NMR (300 MHz, DMSO-d6): δ 9.75 (br, 2H), 6.88 (d, J = 9.2 Hz, 2H), 6.67 (d, J = 9.2 Hz, 2H), 4.66 (s, 2H), 4.23-4.42 (m, 4H), 3.84-3.92 (m, 2H), 3.40 (s, 6H), 3.21-3.35 (m, 5H), 2.98-3.20 (m, 7H), 2.64-2.85 (m, 4H), 2.12-2.26 (m, 4H), 1.72-1.94 (m, 4H), 1.38-1.52 (m, 4H), 1.26 (s, 6H), 0.99 (s, 20H), 0.48-0.76 (m, 10H), 0.32-0.42 (m, 4H); MS: m/z 962 (M + 1)+。實例 2 - 分析 1.活體外分析: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代謝穩定性 使用Tecan液體處置系統(Tecan)或等效物,在37±1℃下在含有磷酸鉀緩衝液(50 mM,pH 7.4)、MgCl2 (3 mM)及EDTA (1 mM,pH 7.4)之0.2 mL培育混合物(最終體積)中在存在及不存在輔因子NADPH產生系統下以96孔板格式中指示之最終濃度進行用人類肝微粒體(例如1毫克蛋白質/毫升)培育二聚體(例如1 μM)。NADPH產生系統由NADP (1 mM,pH 7.4)、葡萄糖-6-磷酸鹽(5 mM,pH 7.4)及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1單位/毫升)組成。將二聚體溶解於甲醇水溶液(甲醇0.5% v/v或小於0.5% v/v)中。反應通常藉由添加輔因子開始,且在四個指定時間點(例如至多120分鐘)處藉由添加相等體積之中止試劑(例如乙腈、含有內標物之0.2 mL)中止。零時培育充當100%值以測定基質之損失%。培育一式三份地進行,除零時樣品(其以一式四份培育)以外。零輔因子(無NADPH)培育在零時及最長時間點進行。樣品經受離心(例如在10℃下,920 × g持續10分鐘)且藉由LC-MS/MS分析清液層部分。用微粒體進行額外培育,其中該等微粒體替換為標記物基質(例如右甲嗎喃,以監測基質損失)作為陽性對照以測定測試系統是否具有代謝能力。 以上樣品藉由LC-MS/MS分析。在各培育溶液下進行樣品分析。藉由比較實驗時程內峰值比率來測定結果(通常報導為「剩餘的母體%」)。 用LIMS (包括Galileo,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及報導工具Crystal Reports,SAP)、試算表電腦程式Microsoft Excel (Microsoft Corp.)或等效物計算資料。將基於分析物/內標物(IS)峰面積比率使用LIMS、Analyst Instrument Control及資料處理軟體(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AB SCIEX)或等效物估算未變化之母體化合物之量(以測定各培育中剩餘的大致基質%)。 結果:如圖1中所示之結果指示丁基原啡因之二聚體在微粒體酶存在下相對穩定長達分析之持續時間。微粒體酶通常負責諸如丁基原啡因之藥物代謝。二聚體在微粒體存在下在存在或不存在輔因子下為穩定的。分析在2小時處終止,因為酶在37℃之培育溫度下超過2小時後通常為不穩定的。 2.穩定性分析 基於實驗室之研究之目標在於評價患者可自二聚體獲取丁基原啡因,且因此折中其抗濫用特性之容易性。 此等研究促進理解潛在濫用者可使用家用化學物質(諸如小蘇打、酸)或於水中簡單加熱來分解二聚體之容易性。丁基原啡因二聚體穩定性在室溫下在未經處理之自來水中且在酸(1 N HCl)或鹼(5%水性碳酸氫鈉)存在下評定。二聚體在彼等條件下為相對穩定的且在此等條件下未明顯地降解成丁基原啡因。參見圖2。 結果:如圖2中所示,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保持穩定且在室溫或高溫下在極端pH條件下甚至長達30分鐘不降解釋放丁基原啡因。 此等研究亦促進理解二聚體在胃腸道中之穩定性,其在IBS-D及健康患者中均沿其長度展現梯度pH。pH範圍介於1 (由於自胃之壁細胞分泌鹽酸)至8 (結腸中)。胃腸道之近端部分酸性最高而遠端酸性最低。實例 3 - 受體結合活性 此實例說明本文所提供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結合至以下受體:µ類鴉片受體;κ類鴉片受體;及δ類鴉片受體。 A.人類µ類鴉片受體結合分析 表現人類μ類鴉片受體(珀金埃爾默(Perkin Elmer) #RBHOMM400UA)的來自中國倉鼠卵巢細胞之膜在分析緩衝液(50 mM Tris,pH 7.5及5 mM MgCl2 )中使用玻璃組織研磨機、鐵氟龍研杵(Teflon pestle)及Steadfast攪拌器(Fisher Scientific)均質化。將膜之濃度在分析板,96孔圓底聚丙烯板中調整至300 μg/mL。將待測試之化合物溶解於DMSO (Pierce),10 mM中,接著在分析緩衝液中稀釋至3.6 nM。在已知為預混合板之第二96孔圓底聚丙烯板中,將60 μL之6×化合物與60 μL之3.6 nM 3H-納洛酮(Nalaxone)合併。將50 μL自預混合板一式兩份轉移至含有膜之分析板。在室溫下培育分析板2 h。GF/C 96孔過濾器板(珀金埃爾默#6005174)用0.3%聚伸乙基亞胺預處理30 min。分析板之內含物經由過濾器板使用Packard Filtermate收集器過濾,且用0.9%鹽水在4℃下洗滌3次。過濾器板經乾燥,底面密封,且添加30 μL Microscint 20 (Packard #6013621)至各孔。Topcount-NXT微定量盤式閃爍計數器(Packard)用於量測在2.9 KeV至35 KeV範圍內之所發射能量。結果與最大結合、未接受抑制之孔進行比較。非特異性結合在50 μM未標記納洛酮(naloxone)存在下測定。二聚體之生物活性在圖3中展示。 結果:圖3中之曲線展示二聚體對類鴉片µ受體具有顯著親和力。呈10-8M (約10 ng)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類鴉片µ受體親和力及特徵曲線類似於丁基原啡因。 B.人類κ類鴉片受體結合分析 表現人類κ類鴉片受體(Amersham Biosciences UK Ltd. 6110558 200U)的來自選殖HEK-293細胞之膜在分析緩衝液(50 mM Tris,pH 7.5及5 mM MgCl2 )中使用玻璃組織研磨機、鐵氟龍研杵及Steadfast攪拌器(Fisher Scientific)均質化。將膜之濃度在分析板,96孔圓底聚丙烯板中調整至300 μg/mL。將待測試之化合物溶解於DMSO (Pierce),10 mM中,接著在分析緩衝液中稀釋至3.6 nM。在已知為預混合板之第二96孔圓底聚丙烯板中,將60 μL之6×化合物與60 μL之3.6 nM 3H-二丙諾啡(Diprenorphine) (DPN)合併。將50 μL自預混合板一式兩份轉移至含有膜之分析板。在室溫下培育分析板18 h。GF/C 96孔過濾器板(珀金埃爾默#6005174)用0.3%聚伸乙基亞胺預處理30 min。分析板之內含物經由過濾器板使用Packard Filtermate收集器過濾,且用0.9%鹽水在4℃下洗滌3次。過濾器板經乾燥,底面密封,且添加30 μL Microscint 20 (Packard #6013621)至各孔。Topcount-NXT微定量盤式閃爍計數器(Packard)用於量測在2.9 KeV至35 KeV範圍內之所發射能量。結果與最大結合、未接受抑制之孔進行比較。非特異性結合在50 μM未標記納洛酮(naloxone)存在下測定。二聚體之生物活性在圖4中展示。 結果:圖4描述丁基原啡因單體及二聚體之類鴉片κ受體促效劑特徵曲線。丁基原啡因之單體及二聚體均未喪失對κ受體之親和力。在性質上,如同丁基原啡因,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對類鴉片κ受體之結合隨濃度而增加。據估計,在約1 µg下,二聚體之類鴉片κ受體親和力之特徵曲線類似於丁基原啡因。 C.人類δ類鴉片受體結合分析 分析經設計以測試化合物干擾氚化納曲吲哚(naltrindole)結合至人類δ次型2類鴉片受體的能力。表現人類δ次型2類鴉片受體(珀金埃爾默#RBHODM400UA)的來自中國倉鼠卵巢細胞之膜在分析緩衝液(50 mM Tris,pH 7.5及5 mM MgCl2 )中使用玻璃組織研磨機、鐵氟龍研杵及Steadfast攪拌器(Fisher Scientific)均質化。將膜之濃度在分析板、96孔圓底聚丙烯板中調整至100 μg/mL。待測試之化合物在DMSO,10 mM中溶解,接著在分析緩衝液中稀釋至6×所需最終濃度。配體3H-納曲吲哚(珀金埃爾默#NET-1065)亦在分析緩衝液中稀釋至6 nM。3H-納曲吲哚(50 μL)之等分試樣一式兩份轉移至含有膜之分析板。分析板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GF/C 96孔過濾器板(珀金埃爾默#6005174)用0.3%聚伸乙基亞胺預處理30 min。分析板之內含物經由過濾器板使用Packard Filtermate收集器過濾,且用0.9%鹽水在4℃下洗滌3次。過濾器板經乾燥,底面密封,且添加30 μL MictoS=scint 20(Packard #6013621)至各孔。Topcount-NXT微定量盤式閃爍計數器(Packard)用於量測在2.9至35 KeV範圍內之所發射能量。結果與最大結合、未接受抑制劑之孔進行比較。非特異性結合在1 μM未標記納曲吲哚存在下測定。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生物活性展示於以下表2中。 2 相對於μ及κ類鴉片受體,二聚體對δ受體具有不良親和力。實例 4 - 受體刺激活性 此實例說明本文所提供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化合物刺激µ類鴉片受體介導之信號傳遞的能力。 µ類鴉片受體促效劑及拮抗劑功能分析:在表現人類µ受體(CHO-hMOR)細胞膜之中國倉鼠卵巢中的[35S]GTPγS結合分析。 簡言之,CHO-hMOR細胞膜購自Receptor Biology Inc. (Baltimore Md)。將約10 mg/ml膜蛋白懸浮於10 mM TRIS-HCl pH 7.2、2 mM EDTA、10%蔗糖中,且將懸浮液保持在冰上。將1 mL膜添加至含有50 mM HEPES,pH 7.6、5 mM MgCl2 、100 mM NaCl、1 mM DTT及1 mM EDTA之15 mL冷的結合分析緩衝液中。膜懸浮液用polytron均質化且以3000 rpm離心10分鐘。清液層以18,000 rpm離心20分鐘。丸粒用polytron再懸浮於10 ml分析緩衝液中。 用麥胚凝集素塗佈之SPA珠粒(Amersham)在分析緩衝液中在25℃下將膜預培育45分鐘。與膜(10 μg/ml)結合之SPA珠粒(5 mg/ml)接著與0.5 nM [35S]GTPγS在分析緩衝液中一起培育。基礎結合在不存在添加測試化合物之情況下進行;此未調變結合視為100%,同時促效劑刺激之結合上升至顯著高於此值之水準。一定濃度範圍之受體促效劑SNC80用於刺激[35S]GTPγS結合。基礎的及非特異性結合在不存在促效劑之情況下測試;非特異性結合測定包括10 μM未標記之GTPγS。 使用D-Phe-Cys-Tyr-D-Trp-Orn-Thr-Pen-Thr-NH2 (CTOP)作為標準物藉由評價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抑制經促效劑刺激之GTPγS結合的潛力來測試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作為拮抗劑之功能。放射性在Packard Top Count上定量。計算以下參數: %刺激= [(測試化合物cpm-非特異性cpm)/(基礎cpm-非特異性cpm)]*100 %抑制= (藉由1 μM SNC80刺激之% -在測試化合物存在下藉由1 μM SNC80刺激之%)*100/(藉由1 μM SNC80刺激之% -100)。 使用GraphPad Prism計算EC50。所測試化合物之曲線圖在圖5及圖6中展示。 結果:圖5中所示之資料指示二聚體為強效µ促效劑。結果亦指示呈10-6M (約1 µg)之二聚體之類鴉片µ受體活性類似於丁基原啡因。圖6中之資料展示二聚體不充當µ拮抗劑。實例 5 - 二聚體之抗痛覺過敏特性 弱乙酸溶液經直腸投與至新生小鼠會導致當小鼠達到成熟,處於8-10週齡時結腸過敏。所得痛覺過敏病況類似於人類中的大腸急躁症(IBS)中之病況,其中過敏性及所得痛覺過敏為病症之主要部分。此嚙齒動物痛覺過敏模型已在小鼠及大鼠中的研究中得到驗證。 在此研究中,新生小鼠在出生之後10天時經直腸輸注20 μL之0.5%乙酸或鹽水。在達到成年期(8-10週齡)之後,在測試之前5-10天將一對電極置放於腹外斜肌中。 在測試當天,將電線連接至電極且在異氟醚麻醉下將氣囊導管經直腸插入。小鼠接著置放於由50 ml注射器製成之管中。 在任何治療(基線)之前量測對結腸直腸膨脹(CRD)之內臟運動反射(VMR)反應。在將30 mmHg壓力施加至氣囊持續10秒之前(20秒)及之後量測肌電圖(EMG)記錄。 接著將小鼠自管取出且用ORP-101 (50 mg/kg)或媒劑管飼且接著置放回至管中。 在投與ORP-101或鹽水之後30及60分鐘量測對CRD (30 mmHg)之VMR反應。各量測重複2次且計算平均反應。 結果在圖7中展示,其中丁基原啡因二聚體為指定ORP-101。在接受二聚體之小鼠中,結腸過敏及痛覺過敏與接受鹽水對照之小鼠中的效應相比顯著減少。此藉由肌電圖所量測之小鼠腹外斜肌回應於結腸壓力收縮減少來展現。VMR反應減少指示結腸過敏及其所致疼痛減少。實例 6 - 具有 0 . 9 % 鹽水溶液之稀釋液的輸注溶液 輸注溶液之小瓶組合物含有:a) 20 mg呈二鹽酸鹽形式之二聚體鹼、400 mg PEG 300、600 mg聚山梨醇酯80、25 mg大豆油及5 mg無水檸檬酸。 將一半PEG 300及檸檬酸添加至溫度可控的混合容器中,且混合溶液直至檸檬酸溶解為止。將藥物添加至溶液中,添加PEG300之剩餘部分,且混合溶液直至藥物溶解為止。將聚山梨醇酯80及大豆油添加至溶液中,且進行溶液之最終混合。 溶液經無菌過濾且小瓶在氮氣下填充且封蓋。實例 7 - 用於急性治療之皮下溶液 等效於1 g游離鹼之ORP-101二鹽酸鹽添加至1 L無菌水中用於含有50 g右旋糖之注射液,且混合直至完全溶解為止。1 mg/mL藥物鹼溶液經無菌過濾,且無菌填充至透明玻璃小瓶中,且在氮氣下用無可偵測的可滲出物或可萃取物之蓋子封蓋。實例 8 - 可注射 1 之原位膠凝化 液體脂質儲備溶液藉由倒置式混合隔夜來製備,其含有大豆磷脂醯膽鹼(PC) 40 g、甘油單油酸酯(GMO) 40 g、乙醇10 g及呈抗氧化劑形式之生育酚0.3 g。將10 g呈二鹽酸鹽形式之二聚體添加至儲備溶液中,且混合。溶液經無菌過濾至用鐵氟龍(Teflon)內襯之蓋子封蓋的玻璃瓶中。溶液可經由21規格針注入,且在體溫下與水接觸,隨著溶劑消失,其凝膠化形成黏性積存劑。實例 9 - 可注射 1 月之原位膠凝化 1 ml PLGA聚合物:N-甲基吡咯啶酮(70:30)之溶液係由100 mg溶解之二聚體化合物製備。當此溶液緩慢溶解於水中時,凝膠形成,且藥物歷經1個月之時段緩慢釋放。 應理解,本文所述之實例及實施例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根據其而進行之各種修改或變化將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提出且包括在本申請案之精神及範圍內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在某種程度上,在優先權申請案與本申請案之間存在衝突,任何不一致應有利於本申請案來解決。本文中所引用之所有公開案及專利出於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1提供條形圖說明當在存在及不存在輔因子的情況下暴露於CYP酶時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穩定性。 圖2提供條形圖展示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對水性條件以及酸性及鹼性條件各在室溫下及在140℉下持續指示時間段的穩定性。 圖3提供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受體結合實驗-μ受體之結果。 圖4提供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受體結合實驗-κ受體之結果。 圖5提供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μ促效劑功能分析結果。 圖6提供丁基原啡因二聚體之μ拮抗劑功能分析結果。 圖7提供小鼠中二聚體之抗痛覺過敏特性之顯示結果。 各圖式下之作業情況,該化合物係採用其鹽酸鹽形式。

Claims (9)

  1. 一種醫藥組合物之用途,該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及具有下式(I)之丁基原啡因二聚體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用於製造供治療患有外周神經痛之患者用的藥劑。
  2.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二聚體化合物係呈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形式。
  3.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經肌肉內或皮下投與。
  4.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藉由皮下積存劑注射投與。
  5.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患者為人類且其中經投與的二聚體化合物之劑量為約0.3 mg至約1 mg。
  6.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二聚體化合物之劑量為約5 mg至約20 mg。
  7.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二聚體化合物之劑量為約20 mg至約80 mg。
  8.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外周神經痛為糖尿病性神經痛。
  9.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外周神經痛為疱疹後神經痛。
TW105134361A 2015-10-26 2016-10-24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TW2017250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22,373 US9549924B2 (en) 2014-04-28 2015-10-26 Use of buprenorphine dim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5040A true TW201725040A (zh) 2017-07-16

Family

ID=5863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361A TW201725040A (zh) 2015-10-26 2016-10-24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25040A (zh)
WO (1) WO20170749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9358B2 (en) * 2003-07-23 2010-07-20 Crooks Peter A Oral bioavailable prodru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4903A1 (en)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9924B2 (en) Use of buprenorphine dim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US20220241186A1 (en) Implantable polymeric device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buprenorphine
TWI392670B (zh) 經取代的2-胺基萘滿之於製造用於預防、減緩及/或治療各種類型疼痛之藥物上的用途
AU2003231142B2 (en)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s for alleviating pain
KR101539797B1 (ko) 올리고머-삼환계 콘쥬게이트
US20110136847A1 (en) High Concentration Formulations of Opioids and Opioid Derivatives
Prommer Oxymorphone: a review
CN118236371A (zh) 2-溴-1-(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1-基)乙酮静脉施用的组合物和方法
US20140107111A1 (en) Use of sigma ligands in diabetes type-2 associated pain
TW201725040A (zh) 丁基原啡因二聚體治療外周神經痛之用途
ES2930757T3 (es) Una formulación de fármaco para uso en el control eficaz del dolor agudo y/o crónico
WO2010110428A1 (ja) 掻痒の予防及び/または治療剤
US20100160364A1 (en) Remedy or preventive for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yndrome
US10118921B2 (en) Diarylmethylidene piperid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delta opoid receptor agnists
US20200289500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acute or chronic pain
CN112714765A (zh) Gabaa受体配体
JP2021501154A (ja) Sstr標的化コンジュゲート及びそれらの製剤
RU2622980C1 (ru)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купирования острого и/или хронического болевого синдром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US20180153872A1 (en) Heteroaryl carbonitri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WO2022175973A1 (en) An injectable composition for long term delivery of nalbuphine or nalbuphine ester prodrug or its salts and use thereof
EA032511B1 (ru)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дисфункции лобной доли
WO2023212033A9 (en) Extended-releas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cresol
Bennett et al. Opioid use during the perianesthesia period: nursing implications
Nagilla Stereospecific pharmacokinetics of ketorolac in large animal species: Evaluation of an implantable delivery system in d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