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8713A -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48713A TW201448713A TW102119800A TW102119800A TW201448713A TW 201448713 A TW201448713 A TW 201448713A TW 102119800 A TW102119800 A TW 102119800A TW 102119800 A TW102119800 A TW 102119800A TW 201448713 A TW201448713 A TW 20144871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display panel
- display device
- display
- shaf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端鉸接於顯示面板的背面。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端鉸接於第一支架朝向顯示面板之背面之一面上距離第一端一預設長度之位置。此外,第二支架可滑動地連接於顯示面板底緣。當第二支架朝遠離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時,顯示面板的底緣向第二支架底部靠近。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調整高度之顯示裝置。
由於觸控介面的進步,具有使用方便及操作上容易學習等優勢,觸控技術廣範應用於行動通訊及各式家用電子產品。以觸控顯示裝置為例,目前的觸控顯示裝置主要可分為相框式結構及雙轉軸結構。圖1A為相框式結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A所示,相框式結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主要包含顯示面板10及支架20,在使用觸控功能時,須將支架20向後張開,連帶地顯示面板10也向後傾而加大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換言之,使用者使用觸控功能時須將手伸得更長,若要縮短距離,在張開支架20後還須搬動整個顯示裝置,造成使用不便。此外,為避免滑鼠或鍵盤擋住視線,通常會在相框式結構的顯示面板10底部加設架高的裝置,然而,當切換為觸控模式時,因為顯示面板10後傾且顯示面板10底部架高,使得顯示面板10與使用者的距離更遠。
圖1B與圖1C為雙轉軸結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B所示,雙轉軸結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主要包含顯示面板10、懸臂21及底座22。另外在懸臂21的兩端分別以轉軸30、31連接顯示面板10及底座22。在使用觸控功能時,懸臂21可相對底座22旋轉,帶動顯示面板10靠
近使用者,然而採用如圖1B之雙轉軸結構的觸控顯示裝置僅以傾斜的懸臂21支撐顯示面板10,造成觸碰顯示面板10時容易產生晃動。換言之,此一結構雖可改善前述顯示面板10距離使用者較遠的情形,卻也衍生出顯示面板10支撐不足的問題。
圖1C為另一種雙轉軸結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C所示,雙轉軸結構的觸控顯示裝置主要包含顯示面板10、懸臂21、固定臂23及底座22。另外在懸臂21的兩端分別以轉軸30、31連接顯示面板10及固定臂23。使用觸控功能時,相較於圖1B的觸控顯示裝置,採用圖1C的結構僅能藉由懸臂21相對固定臂23轉動而稍微改變顯示面板10與使用者的距離,實際上兩者間的距離沒有明顯減少,而且顯示面板10大致仍呈一直立狀態,不利於使用者觀看。此外,採用固定臂23架高的方式,使用者須抬高手臂才能點觸顯示面板10,力道不易控制造成顯示面板10晃動問題更嚴重。因此,如何解決顯示面板與使用者之間距離過遠,同時保有觸控使用時的結構穩定性,成為目前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顯示裝置,可提高觸控使用時的穩定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顯示裝置,可調整高度且拉近顯示面板與使用者的距離。
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端鉸接於顯示面板的背面。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端鉸接於第一支架朝向顯示面板之背面之一面上距離第一端一預設長度之位置。此外,第二支架可滑動地連接於顯示面板底緣。當第二支架朝遠離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
時,顯示面板的底緣向第二支架底部靠近。當使用者切換為觸控操作時,第二支架可帶動顯示面板靠近使用者,方便觸控使用。此外,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可共同支撐顯示面板,以提高結構的穩定性。
100‧‧‧顯示裝置
102‧‧‧顯示面板
104‧‧‧背面
106‧‧‧第一支架
107‧‧‧第一支架底部
108‧‧‧第一端
110‧‧‧第二支架
111‧‧‧底部
112‧‧‧第二端
114‧‧‧底緣
116‧‧‧第一軸接部
118‧‧‧第二軸接部
120‧‧‧滑槽
122‧‧‧滑動件
124‧‧‧第一接觸端
126‧‧‧第二接觸端
128‧‧‧弧形結構
130‧‧‧凹口
132‧‧‧底座
134‧‧‧止滑部
d‧‧‧預設長度
圖1A至圖1C為習知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實施例側視圖;圖2B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實施例後視圖;圖2C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實施例前視圖;圖3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作動情形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
本發明係提供顯示裝置,較佳係供配合具觸控功能之電子裝置使用。除此之外,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亦可用於非觸控之電子裝置,以調整觀看時的角度。顯示裝置由雙支架結合顯示面板所構成,其中支架較佳分別結合於顯示面板的背面及底緣,可同時支撐顯示面板。另外,顯示面板與連接其底緣的支架可相對滑動,藉此改變顯示面板的高度及顯示面板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
圖2A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之實施例側視圖,如圖2A所示,顯示裝置100包含顯示面板102、第一支架106及第二支架110。第一支架106具有第一端108鉸接於顯示面板102的背面104。第二支架110具有第二端112鉸接於第一支架106上距離第一端108一預設長度d之位置,
且第二支架110較佳夾設在第一支架106朝向顯示面板102之背面104的一面上,即第二支架110係夾設在第一支架106與顯示面板102之背面104間。此外,第二支架110可滑動地連接於顯示面板102的底緣114。如圖2A所示,顯示面板102與第一端108之間藉由第一軸接部116鉸接,而第一支架106與第二端112之間則藉由第二軸接部118鉸接。當第二支架110朝遠離第一支架106的方向轉動時,顯示面板102的底緣114向第二支架110底部111靠近。
具體而言,第一支架106與第二支架110係不同軸,第二支架110及第二軸接部118的設置位置可配合使用環境作調整,即其設置位置可因應產品的應用屬性而在生產時設定。例如,對於工作空間較大的場合可將設置位置設計為第二支架110及第二軸接部118設置在第一支架106上更靠近第一端108的位置,以提供顯示面板102較大的移動距離。前述之預設長度d較佳係小於第一端108至顯示面板102底緣114之距離,以提供較多的顯示面板102放置角度選擇,並確保觸控操作時顯示面板102能較貼近放置面,進而提高觸控的方便性。
圖2B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之實施例後視圖。如圖2B所示,第一支架106係形成板體且第二支架110亦為板體的構造,但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當顯示面板102尺寸較小時,第一支架106可為板體,而第二支架110則改為桿件形式的支撐裝置;反之亦然。另外,當第一支架106為板體構造時,若顯示裝置100為電腦做在顯示裝置內之產品(AIO,all in one),顯示裝置100之電腦的系統(圖未示)可設置於板體構造內,藉此可將顯示裝置100整體的重量平均分布。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腦的系統亦可直接設置於顯示面板102內部。此外,如圖2B所示,顯示裝置100具有一底座132,其係以軸接方式設置於第一支架106底部107。當第二支架110張開時,底
座132與第一支架106間的夾角變小,當第二支架110收起時,底座132與第一支架106間的夾角變大。就功能而言,底座132可增加第一支架106底部107與放置面的接觸面積,使顯示裝置100放置時較為穩固,也可減少放置面對第一支架106的直接磨損。此外,如圖2B所示,第一軸接部116具有一連接面117黏在顯示面板102的背面104,但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軸接部116亦可鎖附於顯示面板106背蓋內的金屬支架上,形成可拆式的設計;或採一體成型式的設計,以簡化零件及組裝時間。
圖2C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之實施例前視圖。如圖2C所示,顯示裝置100具有滑槽120與滑動件122(請同時參考圖2A)。其中滑槽120形成於第二支架110上且朝第二支架110底部111延伸。滑動件122係設置於顯示面板102底緣114且卡合於滑槽120內,即滑動件122係裝設於第二支架110相對於顯示面板102的背面。因此顯示面板102可藉滑動件122於第二支架110上移動,且滑動件122的移動方向為滑槽120所限制。另外,滑槽120具有第一接觸端124與第二接觸端126,且第一接觸端124之位置高於第二接觸端126,故滑動件122自第一接觸端124朝第二接觸端126移動時,可同時帶動顯示面板102往第二接觸端126移動。除此之外,第二支架110底部111延伸形成弧形結構128,其中,弧形結構128之凹口130朝向顯示面板102之底緣114,藉此設計,可方便使用者拉動第二支架110。。除上述以滑槽及滑動件的方式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支架110與顯示面板102的底緣114亦可採接觸滑動的方式,即不另設導槽或導引結構,以第二支架110的表面接觸顯示面板102的底緣114。
圖3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作動情形之示意圖。如前所述,當滑動件122抵觸第一接觸端124時,顯示面板102為直立狀態(如圖3左的顯示裝置)。當滑動件122朝第二支架110底部111移動而抵觸第二接觸
端126時,顯示面板102為傾斜狀態(如圖3右的顯示裝置)。換言之,當第二支架110朝遠離第一支架106的方向轉動時,滑槽120限制滑動件122的移動方向且顯示面板102藉滑動件122之帶動朝第二支架110底部111靠近,此時第一支架106亦隨第二支架110的移動方向而朝底座132靠近。詳言之,當使用者欲將處於直立狀態的顯示面板102轉為傾斜狀態時,可拉動第二支架110,第二軸接部118會帶動第二支架110朝遠離第一支架106的方向轉動,此時第二支架110與第一支架106間的角度漸增。由於顯示面板102的底緣114係藉滑動件122可移動地固定在第二支架110上,故當第二支架110朝遠離第一支架106的方向轉動時,顯示面板102除了朝第二支架110底部111移動而降低高度,同時顯示面板102也會藉第一軸接部116相對第一支架106轉動,使得顯示面板102與第一支架106間的角度漸增,而顯示面板102逐漸由直立狀態轉動至傾斜狀態。
另一方面,在圖3之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之第一軸接部116較佳為阻尼軸承,當使用者欲進行觸控操作而拉動第二支架110時,阻尼軸承會產生與第一軸接部116及第二軸接部118轉動方向相反的阻力,使顯示面板102高度下降的速度減緩。亦即,當第二支架110朝遠離第一支架106的方向轉動時,第一軸接部116產生阻力使第二支架110遠離速度減慢。藉此阻尼軸承之設計,可避免支架負荷較重時,顯示面板102高度陡然下降造成衝擊而損壞支架或顯示面板102本身,或是發生顯示裝置100翻倒的情形。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軸接部118亦可為阻尼軸承,可配合第一軸接部116共同減緩顯示面板102下降的速度。此外,藉由阻尼軸承的摩擦力,第一支架106與第二支架110在各張角的狀況下均可相對定位(如圖3中的顯示裝置100),因此可使顯示裝置100定位在不同的傾斜角度及高度。在不同實施例中,例如第一軸接部116及第二軸接部118皆非阻尼軸承,亦可藉
由改變圖2C之滑動件122及滑槽120的結構來調整顯示面板的高度變化。舉例而言,在滑槽120內壁沿不同高度依一定間距開設複數溝槽,在滑動件122設計外撐的結構,以卡合於溝槽內,使得滑動件122可定位在不同的高度。如此在沒有阻尼軸承設計時,亦可定位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間的張角。
圖4為本發明顯示裝置100之另一實施例側視圖。相較於前一實施例,圖4之顯示裝置100改用止滑部134設置在第一支架106底部107,藉此可提高第一支架106與放置面間的摩擦力,使第一支架106不會隨顯示面板102移動而任易滑動,也可減少放置面對第一支架106的直接磨損。藉此顯示裝置100,使用者可在操作時拉近顯示面板102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不用再費力搬動調整顯示裝置100的位置。此外第一支架106與第二支架110可同時支撐顯示面板102,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以避免觸控操作時顯示面板102產生搖晃的情形。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顯示裝置
102‧‧‧顯示面板
104‧‧‧背面
106‧‧‧第一支架
107‧‧‧第一支架底部
108‧‧‧第一端
110‧‧‧第二支架
111‧‧‧底部
112‧‧‧第二端
114‧‧‧底緣
116‧‧‧第一軸接部
118‧‧‧第二軸接部
122‧‧‧滑動件
128‧‧‧弧形結構
130‧‧‧凹口
132‧‧‧底座
d‧‧‧預設長度
Claims (12)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具有一背面;一第一支架,具有一第一端,該第一端鉸接於該顯示面板的背面;以及一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二端,該第二端鉸接於該第一支架朝向該顯示面板之該背面之一面上距離該第一端一預設長度之位置,該第二支架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顯示面板之底緣;其中,當該第二支架朝遠離該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時,該顯示面板的底緣向該第二支架底部靠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一軸接部,設置於該顯示面板與該第一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軸接部為一阻尼軸承,當該第二支架朝遠離該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時,該第一軸接部產生阻力使該第二支架遠離速度減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軸接部,設置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軸接部為阻尼軸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預設長度係小於該第一端至該顯示面板底緣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滑槽與一滑動件,該滑槽形成於該第二支架上且朝該第二支架底部延伸;該滑動件係設置於該顯示面板底緣且卡合於該滑槽內,當該第二支架朝遠離該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時,該滑槽限制該滑動件的移動且該滑動件帶動該顯示面板朝 該第二支架底部靠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滑槽具有一第一接觸端與一第二接觸端,且該第一接觸端之位置高於該第二接觸端,當該滑動件抵觸該第一接觸端時,該顯示面板為直立狀態;當該滑動件抵觸該第二接觸端時,該顯示面板為傾斜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架底部延伸形成一弧形結構,該弧形結構之凹口朝向該顯示面板之底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底座,以軸接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支架底部;當該第二支架朝遠離該第一支架的方向轉動時,該第一支架向該底座靠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止滑部,設置於該第一支架底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係形成一板體,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顯示系統設置於該板體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9800A TWI494045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9800A TWI494045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8713A true TW201448713A (zh) | 2014-12-16 |
TWI494045B TWI494045B (zh) | 2015-07-21 |
Family
ID=5270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9800A TWI494045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9404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54184Y (zh) * | 2004-11-04 | 2006-01-25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架 |
TW200951680A (en) * | 2008-06-04 | 2009-12-16 | Pegatron Corp | Desktop compu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M396569U (en) * | 2010-07-29 | 2011-01-11 | Syncmold Entpr Corp | Photo frame type screen supporting rack |
-
2013
- 2013-06-04 TW TW102119800A patent/TWI49404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94045B (zh) | 2015-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6279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908364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US7630193B2 (en) | Multiple position computer display arm | |
US935466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80210504A1 (en) | Laptop computer with multiple integrated displays | |
US7724511B2 (en) |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for a laptop computer | |
US8917500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CN101551053B (zh) | 支撑装置的平面旋转机构 | |
US8896558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djustable touch screen display | |
TWI742370B (zh) | 支架裝置 | |
US902532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6415428B (zh) | 具有可旋转的显示构件的计算设备 | |
KR20090035408A (ko) | 지지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하는 듀얼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TW201713194A (zh) | 電子裝置 | |
EP3198357A1 (en) |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 |
US8922984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TW201303194A (zh) | 支撐架 | |
CN110603505A (zh) | 带支架的计算设备 | |
TWI494045B (zh) | 具可調整高度設計之顯示裝置 | |
US2013025049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426946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TWI576683B (zh) |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二) | |
CN215862574U (zh) | 升降旋转限位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01439799U (zh) | 具可调整角度构造的枢纽结构及具该枢纽结构的电子装置 | |
CN113197426A (zh) | 一种可收纳台式电脑的桌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