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5808A -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5808A
TW201125808A TW99102180A TW99102180A TW201125808A TW 201125808 A TW201125808 A TW 201125808A TW 99102180 A TW99102180 A TW 99102180A TW 99102180 A TW99102180 A TW 99102180A TW 201125808 A TW201125808 A TW 2011258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substrate
nanotube film
growth substrate
r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2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2872B (zh
Inventor
Liang Liu
Chen Fe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to TW099102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28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872B/zh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12580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0002] 〇 【先前技ί标】 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係一種由石墨烯片 卷成的中空管狀物,其具有優異的力學、熱學及電學性 質,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由於單根奈米碳管的尺 寸爲奈米級,難於進行加工,爲便於實際應用,人們嘗 試將多個奈米碳管作爲原材料,製成具有較大尺寸的宏 •觀結構。該宏觀結構由多個奈米碳管組成,可以係膜狀 、線狀或其它形狀。現有技術中一般將由多個奈米碳管 組成的宏觀膜狀結構稱爲奈米礙管膜(Carbon Nan-otube Film)。 [0003] ❹ 1 馮辰等人在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佈說明書第 CN1 01239712A號中揭露了一種從奈米碳管陣列中直接拉 取獲得的奈米碳管膜,這種奈米碳管膜具有宏觀尺度且 能够自支撑,其包括多個在凡德瓦爾力作用下首尾相連 的奈米碳管。由於該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基本沿同一 方向排列,因此該奈米碳管膜能够較好的發揮奈米碳管 軸向具有的導電及導熱等各種優異性質,具有極爲廣泛 的應用前景。另外,該奈米碳管膜較爲透明,可作爲透 明導電膜應用。 [0004] 然而,該奈米碳管膜均從一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出,膜的 面積受到該奈米碳管陣列尺寸的限制。現有技術中的奈 米碳管陣列一般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生長獲得,具體爲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3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將一平整的圓形矽片作爲基底,一表面形成一催化劑薄 膜,放置於反應爐中加熱,並通入碳源氣及保護氣體, 该碳源氣在矽片表面的催化劑作用下分解,並在矽片表 面生長出奈米碳管。目前用於生長奈米碳管陣列的反應 爐爲直控ίο英寸的管式反應爐。由於在上述生長過程中 ,官式反應爐内的氣壓小於爐外的大氣壓力,管式反應 爐的爐壁將承受向内的壓力,使該管式反應爐的内徑難 以做到很大。一般地,當管式反應爐的直徑爲1〇英寸, 長度爲2米,内部氣壓爲1〇托(T〇rr)時,内外壁壓力差 爲5萬牛頓。而當管式反應爐的直徑增加到4〇英寸時,内 外壁壓力差可達到2〇萬牛頓。並且,.當直徑增加時,由 於管式反應爐的爐壁曲率下降,其支撐仙也會减弱, 使管式反應爐的穩定性變差甚至破裂,影響安全性。因 此,當採用圓形石夕片作爲基底在1〇英寸管式反應爐内生 長奈米碳管陣列時’該圓形梦片的最大直徑約爲8英寸, 使從該圓形判生長的奈米碳管陣射錄的奈米碳管 膜的面積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實際應,的需要。 【發明内容】 [0005] [0006] =:=r得具有較大寬度的奈米碳管 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 拉伸工具從所述奈米碳管 以及向遠離該曲面狀奈米 具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 被連續拉出,從而形成一 一種奈米碳管臈的製備方法, 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採用一 陣列中選定一奈米碳管片段; 碳管陣列的方向移動該拉伸工 片段,使奈米碳管首尾相連地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0007] 相較於現有技術,由於該奈米碳管陣列爲曲面狀,因此 ,在相同的現有反應爐中製備的該奈米碳管陣列比平面 奈米碳管陣列具有更大的尺寸,使從中拉取獲得的奈米 碳管膜也具有更大的尺寸。 【實施方式】 [0008]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奈米碳管膜的製 備方法。 Ο [0009] 該奈米碳管膜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其中至少部分奈米碳 管相互間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從而使該奈米碳管 膜實現自支撑。本發明實施例所述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 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0] 步驟一:提供一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 [0011] 步驟二:採用一拉伸工具從所述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中 選定一奈米碳管片段;以及 [0012] 步驟三:向遠離該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的方向移動該拉 伸工具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使奈米碳管首尾相 連地被連續拉出,從而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0013] 下面分別對各步驟展開說明。 [0014] 首先對步驟一進一步說明。所述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係 通過化學氣相沈積法形成於一生長基底的曲面,優選爲 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本實施例中,該超順排奈米碳管 陣列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 0992004199-0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5頁/共33頁 201125808 [0015] (a)提供一生長基底,該生長基底包括一曲面; [0016] ( b )在該生長基底的曲面上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以及 [0017] (c)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在生長基底的曲面上生長奈米 碳管陣列。 [0018] 該生長基底可選用石英基底、耐高溫玻璃基底、P型或N 型矽基底、熔點高的金屬基底,或選用形成有氧化層的 矽基底。上述基底在生長奈米碳管陣列120的過程中能够 耐受所述退火及反應溫度,不致變形或熔化。所述曲面 可爲柱面,該柱面表示爲具有一定長度的動直線段沿一 曲線執迹平行移動形成的面。該動直線段被稱爲柱面的 直母線,定曲線被稱爲柱面的准線。當准線係圓時所得 柱面稱爲圓柱面,當准線係螺旋線時所得柱面爲螺旋柱 面。請參閱圖1,該生長基底140的曲面142可以爲該直線 段平行地沿一波浪線移動形成的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 120生長於該曲面142,從而也具有一曲面形狀。該請參 閱圖2,該生長基底140a還可以爲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 ,該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142a可以表示爲具一定寬度的 直線段平行地沿一平面螺旋線軌迹移動形成的面,該直 線段垂直於平面螺旋線所在的平面。曲面142a可以係螺 旋狀生長基底140a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該螺旋狀生長基 底140a具有一在平面螺旋線朝外的一端的開口 144a,以 及由該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定義的間隙146a,該間隙 146a爲螺旋狀間隙,該間隙146a從該開口 144a延伸至該 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中心。可以理解,該生長基底的曲 面不限於上述波浪狀或螺旋狀,只要爲一具有一定寬度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 [0019] ❹ 的直線段平行地沿一曲線軌迹移動形成即可。例如,該 生長基底還可以爲彈簧狀生長基底,所述曲面可以表示 爲具一定寬度的直線段沿一空間螺旋線軌迹移動形成的 面。或者,該生長基底可以爲一筒狀生長基底或柱狀生 長基底,如石英管或石英圓柱,該奈米碳管陣列爲筒狀 陣列。請參閱圖6及圖7,該生長基底140c的曲面142c可 以爲該直線段沿圓形軌迹形成的面,該曲面可以爲生長 基底140c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所述步驟(C)可具體爲將上述形成有催化劑層的生長基 底在300°C~900°C (如700°C)的空氣中退火約30分鐘 〜90分鐘;以及將生長基底置於反應爐中,在保護氣體環 境下加熱到500°C〜900°C (如740°C),然後通入碳源氣 體反應約5分鐘〜30分鐘,生長得到超順排的奈米碳管陣 列。 [0020] 〇 該催化劑層材料可選用鐵(Fe) '鈷(Co)、鎳(Ni) 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之一,優選爲約5奈米厚的鐵催化劑 層。當所述反應爐爲管式反應爐時,該螺旋狀生長基底 140a的韩向可平行於管式反應爐的軸向設置於該管式反 應爐内。進一步地,可通過一支架固定該生長基底的兩 端,使該生長基底懸於該反應爐内。該碳源氣可選用乙 炔、乙烯、乙烷等,優選爲乙炔等化學性質較活潑的碳 氫化合物,保護氣體可選用氮氣、氨氣或惰性氣體。 [0021] 該奈米碳管陣列主要由若干奈米碳管構成,其中大多數 奈米碳管整體上彼此平行且垂直於該生長基底表面。該 奈米碳管陣列的頂面與該生長基底表面平行。通過上述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7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控制生長條件,該奈米碳管陣列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 無定型碳或殘留的催化劑金屬顆粒等。該奈米碳管陣列 中的奈米碳管彼此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接觸形成陣列。 該奈米碳管陣列的生長面積可以與上述生長基底曲面的 面積基本相同。該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可以至少 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米碳管中的 一種。該奈米碳管陣列中奈米碳管的高度爲2微米〜10毫 米,優選爲100微米〜900微米。該奈米碳管的直徑爲 1 ~ 5 0奈米。 [0022] 接下來對步驟二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4,在上述步驟二 中,該奈米碳管片段143由該奈米碳管陣列中的一個或相 鄰的多個相互平行的一束奈米碳管145組成。該拉伸工具 用於選定並拉取該奈米碳管片段143。該拉伸工具優選爲 具有一定寬度的膠帶或表面具有黏膠的基條。該選定所 述奈米碳管片段143的過程可以採用膠帶或基條的黏膠接 觸該奈米碳管陣列。優選地,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 位於生長基底的曲面中所述直線段所在的邊緣。更爲優 選地,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的寬度與所述直線段的 寬度相等,從而從該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具有該直線段 寬度的奈米碳管膜。 [0023] 接著對步驟三進一步說明。該拉伸工具逐漸遠離該奈米 碳管陣列移動,從而以一定速度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 片段143。當該被選定奈米碳管片段143在拉力作用下沿 拉取方向逐漸脫離生長基底的同時,由於凡德瓦爾力作 用,與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相鄰的其它奈米碳管片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Ο 段首尾相連地相繼地被拉出,從而形成一連續、均勻的 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沾寬度與該選定的奈米碳管 片段143的寬度基本相等。優選地,所述拉伸工具沿垂直 於該直線的方向遠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移動。拉出的奈 米碳管膜一端與所述拉伸工具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曲面 狀奈米碳管陣列連接,在奈米碳管膜與曲面狀奈米碳管 陣列連接處,所述奈米碳管膜與所述基底的切面的夾角 小於90度,優選爲小於30度。在不斷的拉取奈米碳管膜 的過程中,維持該夾角小於30度,即基本所有奈米碳管 均沿與基底的切面小於30度被拉出。當奈米碳管陣列中 的奈米碳管相繼地從奈米碳管陣列中被拉出時,形成的 奈米碳管膜與該奈米碳管陣列之間具有一界線,該界線 隨著奈米碳管陣列不斷消耗而不斷移動。優選地,該界 線始終爲一直線’直至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全部奈米碳 管被拉出。 [0024] 請參閱圖5,所述奈米碳管膜係由若干奈米碳管組成的自 Ο 支撑結構。所述若千奈米碳管爲沿該奈米碳管膜的長度 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擇優取向係指在奈米碳管膜中 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 ’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 碳管膜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多數奈米 碳管係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所述奈米碳 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 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 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存在少數偏離兮 099102180 表單編號Α0〗0】 第9頁/共33頁 〇992〇〇4199.〇 201125808 伸方向的奈米$炭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米碳管膜中 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所述自 支撑爲奈米碳管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撑,而只要相 對兩邊提供支撑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 ,即將該奈米碳管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定距離設 置的兩個支撑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撑體之間的奈米碳管 膜能够懸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撑主要通過奈 米碳管膜中存在連續的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延伸排 列的奈米碳管而實現。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 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數奈米碳管,並非絕對的直線狀, 可以適當的彎曲;或者並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 可以適當的偏離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奈米碳管膜 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數奈米碳管中並列的奈米碳 管之間可能存在部分接觸。 [0025] 在宏觀上,由於該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沿奈米 碳管膜長度方向延伸,該奈米碳管膜長度方向具有比寬 度方向明顯優異的導電及導熱性能,另外,由於多數奈 米碳管彼此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在宏觀上該奈米 碳管膜爲一自支撑結構。 [0026] 具體地,每一奈米碳管膜包括多個連續且定向排列的奈 米碳管片段143。該多個奈米碳管片段143通過凡德瓦爾 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143由多個相互平行的奈 米碳管145組成,該多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145通過凡 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143具有任意的長度 、厚度、均勻性及形狀。 099102180 表單編號Α0101 第10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0027] [0028] ◎ [0029] [0030] [0031]
[0032] 所述奈米碳管膜的厚度爲0.5奈米〜100微米,長度與奈米 碳管陣列的面積有關。該奈米碳管膜的比表面積可大於 100平方米每克。該奈米碳管膜具有較好的透光性,可見 光透過率可以達到75%以上。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還提供一拉取所述奈米碳管膜100並 在拉取的同時將該奈米碳管膜100覆蓋於一基底的方法。 該方法適用於從形狀特殊的生長基底表面連續地拉取奈 米碳管膜100。該方法可以包括: 提供一捲繞於一第一卷軸的層狀基底,該層狀基底具有 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對奈米碳管的黏 結力遠大於該第二表面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該第一卷 軸的軸向與所述直線段平行; 以該層狀基底端部的第一表面接觸部分所述奈米碳管陣 列,以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以及 轉動所述第一卷軸,使層狀基底逐漸脫離第一卷軸,並 向遠離該奈米碳管陣列的方向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 段,從而首尾相連地沿同一方向拉出多個奈米碳管片段 ,進而形成所述連續的奈米碳管膜並覆蓋於該層狀基底 的第一表面。 進一步地,可提供一第二卷軸,在拉取所述奈米碳管膜 並覆蓋在層狀基底的同時,將覆蓋有奈米碳管膜的層狀 基底捲繞在該第二卷軸上。 進一步地,隨著所述奈米碳管不斷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 出,奈米碳管陣列不斷被消耗,該奈米碳管膜與奈米碳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33頁 0992004199-0 [0033] 201125808 管陣列的界線也在不斷移動,因此,所述第一卷軸與第 二卷軸可共同相對於該生長基底的曲面平行移動,以保 持該第一卷軸與所述界線的相對位置不變。優選地,該 第一卷軸的直徑小於所述生長基底的曲面具有的最小曲 率半徑。 [0034] 如圖2及圖3所示,當從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 142a上生長的奈米碳管陣列120a拉取奈米碳管膜100時 ,該方法具體爲: [0035] 步驟1 :提供一捲繞於一第一卷軸160的層狀基底170以及 一第二卷軸162,該層狀基底170具有一第一表面172及 一第二表面174,該第一表面172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遠 大於該第二表面174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該第一卷轴 160與第二卷軸162的軸向與所述直線段平行; [0036] 步驟2 :以所述層狀的層狀基底170端部的第一表面172接 觸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0a,以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143 > [0037] 步驟3 :轉動所述第一卷軸160,使層狀的層狀基底170逐 漸脫離第一卷軸160,以一定速度向遠離該奈米碳管陣列 120a的方向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從而首尾相 連地沿同一方向拉出多個奈米碳管片段143,進而形成所 述連續的奈米碳管膜100並覆蓋於該層狀的層狀基底170 的第一表面172後使該層狀基底170捲繞至該第二卷軸 162 ;以及 [0038] 步驟4 :在將層狀基底170捲繞至第二卷軸162的同時,使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2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該第一卷軸160相對於該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平行 移動,從而從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的開口 144a進入 該間隙146a。 [0039] ❹
下面就上述步驟1至4作進一步說明。該層狀基底170可爲 一表面具有塗層的柔性聚合物膜、金屬箔或紙。該柔性 聚合物膜的材料可以爲塑膠或樹脂,本實施例爲聚對苯 二甲酸乙二酯(PET)。該塗層可以由矽、石蠟或特氟隆 等不乾膠底紙表面的常用塗層材料形成。該層狀基底170 具有塗層的表面爲第二表面174。由於所述奈米碳管膜 100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因此具有較強的黏性,與所述 塑膠、樹脂、金屬箔或紙等材料直接接觸時可直接黏附 結合,而該奈米碳管膜100對矽、石蠟或特氟隆等材料的 黏結力則較弱。因此,當該奈米碳管膜100—表面與所述 層狀基底170的第一表面172接觸,另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174接觸時,該奈米碳管膜100可與該第二表面174容易 地分離。另外,該層狀基底170的另一表面可具有膠黏層 ,該具有膠黏層的表面爲第一表面172。從而使該奈米碳 管膜100更爲牢固地與該第一表面172結合。該膠黏層可 以爲一壓敏膠黏層、一熱炼膠層或一感光膠層。該層狀 基底170捲繞於所述第一卷軸160上,並與該第二卷軸 162相互平行設置,且平行於所述直線段。 [0040] 在步驟2中,所述層狀基底170位於端部的部分第一表面 172黏附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0a中的奈米碳管,從而作爲 所述拉伸工具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143。優選地,該選 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與所述第一卷軸160的軸線基本平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行,從而與所述直線段基本平行。本實施例中,該層狀 基底170爲捲繞於第一卷軸160的帶狀基底,該帶狀層狀 基底170的第一表面172平行於第一卷轴160的邊緣接觸 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0a,並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143。 [0041] 在步驟3中,當該層狀基底170被捲繞於第二卷轴162時, 由於該層狀基底170的端部選定了所述奈米碳管片段143 ,該被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沿遠離該奈米峻管陣列 120a的方向被拉出’從而形成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〇。優選 地,通過調整該第一卷軸160與所述的相對位置,使所述 奈米碳管片段143始終傾斜的被拉出。具體地,所述奈米 碳管膜100—端與所述層狀基底17〇連接,另—端與所述 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120a連接,在奈米碳管膜1〇〇與曲面 狀奈米碳管陣列120a連接處,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〇與所述 生長基底140a的切面夾角小於90度,優選小於3〇度。該 拉出的奈米碳管膜1〇〇—端維持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〇3 相連’通過將該層狀基底170捲繞至該第二卷轴162,該 奈米碳管膜100相繼覆蓋至所述層狀基底17〇的第一表面 172,並對奈米碳管陣列120a中的奈米碳管産生拉力使 更多的奈米碳管片段143被首尾相連地相繼從奈米碳管陣 列ma中拉出’ «蓋於所述第—表面172,與該層狀基 底170—同被捲繞於所述第二卷軸162上。在捲繞於第二 卷軸162時,可如圖3所示,使未覆蓋奈米碳管膜⑽的第 二表面174更爲靠近第二卷轴162軸心,也可相反地使第 一表面172更爲靠近第二卷軸162的轴心。 [0042] 隨著奈米碳管片段M3不斷地從所述奈来碳管陣列12〇a$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相繼地被拉出,該奈米碳管陣列120a的面積不斷减小, 該奈米碳管陣列1 20a與該奈米碳管膜1 00之間的界線 122a不斷移動。因此,在步驟4中,在使層狀基底170捲 繞於第二卷軸162的同時,該第一卷軸160應相對於所述 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不斷平行移動,從而從所述螺旋狀 生長基底140a的開口 144a進入該間隙146a。該第二卷軸 162可隨同第一卷軸160相對於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不斷 平行移動。可以理解,該間隙146的寬度應能足以容納該 捲繞於第一卷軸160的層狀基底170以及該第二卷軸162 。通過移動該層狀基底170,從而維持拉取方向與生長基 底140a的角度不變,並使所述第一卷轴160與所述界線 122a等速移動,進而將整個奈米碳管陣列120a拉取完畢 〇 [0043] 由於該層狀基底170的第二表面174與所述奈米碳管膜 100易於分離,因此,該捲繞於第二卷軸162上的層狀基 底170可被展平,形成一奈米碳管膜100與層狀基底170 層叠的雙層結構。 [0044] 所述將第一卷軸160及第二卷軸162相對於曲面生長基底 移動的方法可應用生長於其它各種曲面生長基底的奈米 碳管陣列中。 [0045] 請參閱圖6,當從一筒狀生長基底140b的内表面142b上 生長的奈米碳管陣列120b拉取奈米碳管膜100時,所述拉 取奈米碳管膜100的方法可以包括: [0046] 步驟1 :提供一捲繞於一第一卷軸160的層狀基底170以及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一第二卷軸162 ’該層狀基底170具有一第一表面172及 一第二表面174,該第一表面172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遠 大於該第二表面174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該第一卷軸 160與第二卷輛162的轴向與所述直線段平行,且一並設 置於該筒狀生長基底140b内部; [0047] 步驟2 以所述層狀基底17〇端部的第一表面172接觸所述 奈米碳管陣列1 2〇b,以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143 ; [0048] 步驟3 :通過將該層狀基底170捲繞至該第二卷軸162,以 一定速度向遠離該奈米碳管陣列120b的方向拉取該選定 的奈米碳管片段143,從而首尾相連地沿同一方向拉出多 個奈米碳管片段143,進而形成所述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100並覆蓋於該層狀基底170的第一表面172 ;以及 [0049] 步驟4 :在將層狀基底170捲繞至第二卷轴1 62的同時,使 該第一卷轴160相對於該筒狀生長基底140b的曲面爭行移 動,雉持該第一卷軸丨6〇與筒狀生長基底J40b的距離基本 不變,並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0b消耗的方向運動。 [0050] 可以理解’所述筒狀生長基底不限於圓形筒’該筒狀生 長基底的截面也可係橢圓或者具有圓角的其他多邊形等 。請參閱圖7,該筒狀生長基底140c還可以爲具有〆平行 於筒狀生長基底140c轴向的開口的未封閉筒狀生長基底 140c,該筒狀生長基底丨^以的截面爲未封閉的圓形。所 述奈米碳管陣列也不限於生長在所述筒狀生長基底的内 表面,當生長於筒狀生長基底的外表面時,也可依照上 述方法邊拉取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〇,邊將所述奈米碳管膜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100覆蓋於層狀基底170表面。 [0051] 在從上述各種生長基底的曲面上的奈米碳管陣列上拉取 奈米碳管膜時,通過移動所述第一卷軸160使所述奈米碳 官片段143始終傾斜的被杈出。具體地,在拉伸過程中, 所述奈米碳管膜100—端與所述層狀基底17〇連接,另一 端與所述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丨2〇b連接,在奈米碳管膜 100與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12〇13連接處,所述奈米碳管膜 100與所述生長基底140 b的切面成一小於9〇度的夾角, 優選小於30度。 [0052] 可以理解,所述邊拉取形成奈米碳管膜1〇〇的同時邊將奈 米碳管膜100覆蓋於層狀基底170表面的方法可應用於其 它形狀的曲面生長基底,如波浪狀生長基底12〇 '彈簧狀 生長基底或柱狀生長基底等。 [0053] 另外,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另一種從曲面狀奈米碳管陣 列拉取奈米碳管膜的方法,該方法同樣適用於具有複雜 曲面的奈米碳管陣歹彳λ如生長於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 14Da表面的奈来破管陣列120a1。請*參閱圖8,該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0054] 提供多個第三卷轴182以及一層狀基底i7〇a ; [0〇55]將該多個第三卷轴182平行於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i4〇a的 曲面142a設置; [0056] 099102180 將該層狀基底17 0 a依次通過該多個第三卷轴18 2表面沿一 U形路徑運動’該U形路徑由一去路徑、一頂點及一回路 徑組成,該層狀基底17 0 a在去路徑部分沿進入所述間隙 表單編號A0101 第17頁/共33頁 nqQ9 201125808 146a的方向運動,並繞過 所述開口 u4a向外的方向二回路徑部分向從 [0057] [0058] 採用一拉伸工具從所述生長於螺旋狀生長基底_的曲 面购的奈来碳管陣列咖拉取—奈米碳管膜⑽,並 將該奈米碳管㈣議設於所述層狀基底ma表面 移動所述多㈣三卷軸182,使所述層狀基底i7_所^ 跡路徑運動的同時,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12^消耗的方 向從所述開口 144a進入所述間隙146a,從而使更多 碳管組_所述奈米碳料細並鋪設 層狀基底170a表面。 ^ 心 米 該多個第三卷㈣2可平行於定義所述曲w —的直奸 設置。該多個第三卷軸182起到支撑所述層狀基底心 作用,同時通料行於所述《狀生長基底140a的曲面 ⑽運動,緩慢的把所述層狀基底⑽運送至所述螺旋 狀生長基底l4Ga的内部,從而_生長於螺旋狀生長其 底1術内部的奈米碳管能够順利地被拉出。所述層狀ς 底1703在去路徑和回路徑的運勢方向相反。所述層狀^ 底17〇3在沿所述U形路徑運動的同時,從所述開口 144: 在所述間隙U6a中運動並進人螺旋狀生長基底14〇a中 。理解’該多個第三祕182的運動速度與所述奈, 碳管陣列120a的消耗速度基本相等。在所述拉取的過程 中,仍應保持所述奈米碳管以—定錢從所述奈米碳管 陣列120a中被技出,即在奈米碳管膜剛與曲面狀奈米碳 管陣列120a連接處’所述奈米碳管膜1〇〇與所述生長基底 140a的切面爽角小於9〇度,優選小於3〇度。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18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0059] [0060] Ο [0061]
[0062] 099102180 該層狀基底170a爲一柔性基底,如柔性聚合物膜、金屬 箔或紙。該層狀基底170a的寬度可與所述螺旋狀生長基 底140a曲面的直線段的長度相等,該層狀基底170a的長 度不限,可足够長,以使所有拉出的奈米碳管膜1 00均能 鋪設於層狀基底170a表面。 可以理解,上述通過第三卷軸182輸送層狀基底170a從曲 面上生長的奈米碳管陣列120a中拉取奈米碳管膜100的方 法不限於從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140a表面拉取奈米碳管 膜100,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將該方法應用於從任 何由一直線段沿一曲線軌迹運動定義的曲面上的奈米碳 管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膜。 由於該生長基底可以具有較大的用於生長奈米碳管陣列 的表面積,與平面生長基底比較,在現有的相同反應爐 中,可充分利用反應爐内的空間,生長出較大尺寸的奈 米碳管陣列,從而使從該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的奈 米碳管膜具有較大的面積。該具有較大寬度的奈米碳管 膜可作爲透明導電膜方便地應用於面積較大的觸膜屏及 液晶顯示器等裝置中。 综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習知本案 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形成於波浪狀基底的奈米碳管陣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33頁 0992004199-0 [0063] 201125808 列的結構示意圖。 [0064] 圖2係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從形成於螺旋狀基底的奈米碳管 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膜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65] 圖3係圖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66] 圖4係一奈米碳管片段的結構示意圖。 [0067] 圖5係本發明實施例奈米碳管膜的掃描電鏡照片。 [0068] 圖6係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從形成於筒狀基底内表面的奈米 碳管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膜的侧視結構示意圖。 10069] 圖7係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從形成於具有開口的筒狀基底内 表面的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膜的側視結構示意 圖。 [0070] 圖8係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從形成於螺旋狀基底的奈米碳 管陣列中拉取奈米碳管膜的侧視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71] 奈米碳管膜:100 [0072] 奈米碳管陣列·· 120,120a,120b [0073] 界線:122a [0074] 生長基底:140,140a,140b,140c [0075] 曲面:142, 142a, 142c [0076] 内表面:142b [0077] 奈米碳管片段:143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0078]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Ο [0085] [0086] 開口 : 1 4 4 a 奈米碳管:145 間隙:146a 第一卷軸:160 第二卷軸:162 層狀基底:170, 第一表面:172 第二表面:174 第三卷軸:182 170a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1頁/共33頁 0992004199-0

Claims (1)

  1. 20112580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 採用一拉伸工具從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選定一奈米碳管片 段;以及 向遠離該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的方向移動該拉伸工具拉取 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使奈米碳管首尾相連地被連續拉 出,從而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生長於一生長基底的曲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在拉伸過程中,所述奈米碳管膜一端與所述拉伸工具 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連接,在奈米碳 管膜與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連接處,所述奈米碳管膜與所 述生長基底的切面成一小於90度的夾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夾角小於30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所述生長基底,該生長基底具有所述曲面; 在該生長基底的曲面上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以及 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在生長基底的曲面上生長超順排奈米 碳管奈米碳管陣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生長基底爲石英基底、耐高溫玻璃基底、P型矽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2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ίο . 11 基底、N型矽基底、耐高溫金屬基底或形成有氧化層的矽 基底。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曲面爲具有一定長度的動直線段沿一曲線軌迹平 行移動所形成的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位於所述曲面中所述直線段 所在的邊緣,所述拉伸工具沿垂直於該直線段的方向遠離 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移動。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採用拉伸工具從奈來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奈米碳 管膜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捲繞於一第一卷軸的層狀基底,該層狀基底具有一 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 遠大於該第二表面對奈米碳管的黏結力,該第一卷轴的軸 向與所述直線段平行; 以該層狀基底端部的第一表面接觸部分所述奈米碳管陣列 ,以選定所述奈米碳管片段;以及 轉動所述第一卷軸,使層狀基底逐漸脫離第一卷軸,並向 遠離該奈米碳管陣列的方向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 奈米碳管首尾相連地被拉出,進而形成所述連續的奈米碳 管膜並覆蓋於該層狀基底的第一表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進一步提供一第二卷軸,將覆蓋有奈米碳管膜的層狀 基底捲繞在該第二卷軸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3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中,在將所述層狀基底捲繞至所述第二卷軸的同時,所述 第一卷軸與第二卷軸共同相對於該生長基底的曲面平行移 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生長基底爲螺旋狀生長基底,所述曲面爲具一定 寬度的直線段沿一平面螺旋線軌迹平行移動形成的面,該 螺旋狀生長基底具有一在平面螺旋線朝外的一端的開口, 以及由該螺旋狀生長基底定義的間隙,該間隙從該開口延 伸至該螺旋狀生長基底中心,在拉伸過程中,所述第一卷 軸與第二卷軸共同從所述螺旋狀生長基底的開口進入所述 間隙,並相對於該螺旋狀生長基底的曲面平行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生長基底爲筒狀生長基底,所述曲面爲筒狀生長 基底的内表面,該第一卷軸與第二卷軸的軸向與所述直線 段平行,且一並設置於該筒狀生長基底内部,該第一卷軸 距離曲面的距離基本維持不變,並沿奈米碳管陣列消耗的 方向運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層狀基底的材料爲塑膠、樹脂、金屬箔或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層狀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石夕、石躐或特I隆 塗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層狀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一膠黏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與所述第一卷軸的軸線基本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4頁/共33頁 0992004199-0 201125808 18 . ❹ 19 . Ο 20 . 平行。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採用拉伸工具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奈米碳 管膜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多個第三卷轴以及一層狀基底; 將該多個第三卷軸平行於所述生長基底的曲面設置; 將該層狀基底依次通過該多個第三卷軸表面沿一 U形路徑 運動,該U形路徑由一去路徑、一頂點及一回路徑組成, 該層狀基底在去路徑和回路徑的運動方向相反; 將所述從曲面狀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的奈米碳管膜鋪設於 所述層狀基底表面,通過移動所述多個第三卷軸,使所述 層狀基底沿所述U形路徑運動的同時,沿奈米碳管陣列消 耗的方向運動,從而使奈米碳管膜從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 拉出並鋪設於所述層狀基底表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生長基底爲螺旋狀生長基底,所述曲面爲具一定 寬度的直線段沿一平面螺旋線轨迹平行移動形成的面,該 螺旋狀生長基底具有一在平面螺旋線朝外的一端的開口, 以及由該螺旋狀生長基底定義的間隙,該間隙從該開口延 伸至該螺旋狀生長基底中心,該層狀基底在去路徑部分沿 進入所述間隙的方向運動,並繞過所述頂點,在回路徑部 分向從所述開口向外的方向運動,所述多個第三卷軸沿所 述奈米碳管陣列消耗的方向從所述開口進入所述間隙。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其 中,所述奈求碳管片段爲一個奈米碳管或多個基本相互平 行的奈米碳管組成的一束奈米碳管。 099102180 表單編號A0101 第25頁/共33頁 0992004199-0
TW099102180A 2010-01-26 2010-01-26 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TWI462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2180A TWI462872B (zh) 2010-01-26 2010-01-26 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2180A TWI462872B (zh) 2010-01-26 2010-01-26 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808A true TW201125808A (en) 2011-08-01
TWI462872B TWI462872B (zh) 2014-12-01

Family

ID=4502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2180A TWI462872B (zh) 2010-01-26 2010-01-26 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287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7465B2 (en) 2013-11-21 2021-11-16 Atom H2O, Llc Devices, stru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vertical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s and light emitting displays
TWI780037B (zh) * 2016-01-04 2022-10-11 美商阿湯姆H2O有限責任公司 電子純碳奈米管油墨及其識別方法,以及製成一電子純碳奈米管薄膜之方法
US11785791B2 (en) 2017-05-04 2023-10-10 Atom H2O, Llc Carbon enabled vertic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9012A (ja) * 2001-10-16 2003-04-23 Hiroshi Takigaw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連続生成機
JP3991156B2 (ja) * 2003-08-20 2007-10-17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JP5350635B2 (ja) * 2004-11-09 2013-11-27 ボード・オブ・リージエンツ,ザ・ユニバーシテイ・オブ・テキサス・システム ナノファイバーのリボンおよびシートならびにナノファイバーの撚り糸および無撚り糸の製造および適用
JP2007200564A (ja) * 2006-01-23 2007-08-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放出源の製造方法
JP2009161399A (ja) * 2008-01-07 2009-07-23 Bridgestone Corp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7465B2 (en) 2013-11-21 2021-11-16 Atom H2O, Llc Devices, stru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vertical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s and light emitting displays
TWI780037B (zh) * 2016-01-04 2022-10-11 美商阿湯姆H2O有限責任公司 電子純碳奈米管油墨及其識別方法,以及製成一電子純碳奈米管薄膜之方法
US11785791B2 (en) 2017-05-04 2023-10-10 Atom H2O, Llc Carbon enabled vertic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2872B (zh) 201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1066B2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US8366853B2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US8623258B2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CN101870591B (zh) 一种碳纳米管膜前驱、碳纳米管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碳纳米管膜的发光器件
JP5255021B2 (ja) 保護構造体を有する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08994B (zh) 碳纖維膜
US8414859B2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TWI477442B (zh) 奈米碳管膜之製備方法
TWI608993B (zh) 碳纖維膜及其製備方法
CN101905877A (zh)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US9997323B2 (en) Composite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US9216908B2 (en) Method for making strip shaped graphene layer
TWI395708B (zh) 奈米碳管膜的拉伸方法
CN103578885B (zh) 碳纳米管场发射体
TW201125808A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film
TW201125814A (en)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TW201020209A (en) Carbon nanotube film
CN111115615B (zh)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
TWI344981B (en) Conductive tap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3578889B (zh) 碳纳米管场发射体的制备方法
KR20110046102A (ko) 탄소나노튜브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64107B (zh) 奈米碳管結構的製備方法
TWI462838B (zh) 奈米碳管膜保護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TW201226312A (en)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KR101304339B1 (ko) 탄소나노튜브시트 구조물 제조방법 및 제조된 탄소나노튜브시트 구조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