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2523A -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2523A
TW201002523A TW098117325A TW98117325A TW201002523A TW 201002523 A TW201002523 A TW 201002523A TW 098117325 A TW098117325 A TW 098117325A TW 98117325 A TW98117325 A TW 98117325A TW 201002523 A TW201002523 A TW 2010025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ss
fine particles
weight
layer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mi Haga
Tsutomu Nagahama
Shinichi Matsumu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2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5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Y10T428/24405Polymer or resin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00252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該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性膜、附 光學層之偏光元件以及顯示裝置。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 於一種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之防眩性 • 膜。 • 【先前技術】 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裝置(顯示器)中,採用有以下 (\ 技術.於顯示面側設置有防眩性臈,利用該膜而使光擴 政由此賦予防眩性、或者減少因表面反射而導致的光映 射。先前之防眩性膜係利用設置於表面上之凹凸形狀而賦 予防眩性者。 於圖1中,顯示有先前之防眩性膜1〇1之構成。如圖】所 、及設置於該基材111上
方案··為了防止眩光而選擇凹凸形狀 之中心線平均粗糙; 示,該防眩性膜1〇1具有基材lu 之防眩層112。防眩層112含有微〗 防眩層112之表面突出,從 j 凸形狀。例如,在 下方案··為了防止 138295.doc 201002523 度為0.08〜0.5 μηι、平均凹谷間距為2〇〜8〇 μιη。又,在曰 本專利第337U99號公報中,提出如下方案:為了實現良 好之防眩性而設置有粗的凹凸與細的凹凸,並使設置有該 等凹凸之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以為〇H0 μιη,平均 間距Sm為20~120 μιπ,進而,使粗的凹凸之中心線平均粗 糙度Ra為0.5〜1.5 μηι,平均間距8111為1〇〇〜3〇〇 μηι,並且使 細的凹凸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以為〇 〇5〜〇 5 pm,平均間 距 Sm為 20〜70 μηι。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而,上述任一提案均係為了使光以廣角度散射者,表 面之凹凸形狀具有微細之週期,且表面之形狀具有陡峭之 角度成分。因此,存在以下問題:顯示裝置之畫面整體會 退色’即,對比度會下降。 為解決S亥問題,考慮延長表面之凹凸形狀之週期,但在 如此延長週期後,會無法防止光映射。即,對比度與防眩 性係互為相反之特性,難以同時滿足此兩者之特性。 而且,例如,有時在液晶顯示器、有機EL(Electro L_nescence’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他顯示裝置之正面 :严者側)會配置有以機械保護、熱保護、而寸候保護或者 設計性為目的之正面板。此時’若正面板之背面(顯示裝 置側)為平坦之形狀,則在正面板產生彎曲等而接近於顯 示裝置時’有產生牛頓環之問題。 又,當在顯不裝置之背面側配置有其他的背面構件時, 138295.doc 201002523 隨著顯示裝置之薄型化而會導致顯示裝置與背側構件之間 隙變乍’除此之外,由於顯示裝置正在向大型化發展,因 而構件彎曲之問題變得顯著,從而引起產生牛頓環之問 題。例如’以液晶顯示器為例來說明:於液晶顯示器中, 配置有以下構件作為背面構件,即:使光源照度在面内均 勻化之擴散板;用以控制視角之透鏡膜;及用以使光進行 . 偏光分離並再利用之偏光分離反射膜等。但是,配置於該 《 液晶顯示器正面之液晶面板之背面側之偏光板通常具有平 坦的表面形狀(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未達〇 〇3 μιη,均方 根斜率RAq=未達0·01),因而於薄型之液晶顯示器中,牛 頓環之產生將成問題。 因此,期望有一種可抑制該種牛頓環之產生之光學膜。 由此,5亥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對比度與防眩性 兩者並存之光學臈及其製造方法、防眩性膜、附光學層之 偏光元件以及顯示裝置。 υ 又’該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種可使防眩性與圖 像鮮明性兩者並存且亦可抑制牛頓環之產生之光學膜及其 .製造方法、防眩性膜、附光學層之偏光元件以及顯禾裝 置。 χ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了銳意研究後發現,並非自表面突出 之各個粒子所引起之表面散射、而是在藉由週期長而平緩 且已調製好角度成分之凹凸形狀所引起之表面散射之作用 下,可使防眩性及對比度兩者並存。 138295.doc 201002523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1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其具備: 基材;及 形成於該基材上之光學層; 该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該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法而獲得:將含有微粒子及樹脂 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 分布,並將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_4 μιη以上且8 μηι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πι以上且18 μηι以下。 第2發明係一種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 驟: 將含有微粒子及樹脂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塗料乾燥’由此使塗料中產生對流,並㈣該對流而 使微粒子疏密地分布;及 使敗密地刀布有微粒子之塗料硬化,藉此形成光學層; 上述树月曰含有3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以上且8 _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ιη以上且18 μιη以下。 第3發明係-種防眩性膜,其具備: 基材;及 形成於該基材上之防眩層; Λ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該凹凸形狀係智以了 +丄 、、二U下方法而獲得:將含有微粒子及樹脂 138295.doc 201002523 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 分布,並將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ηι以上且8 μπι以下, 上述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8 μπι以上且18 μπι以下。 第4發明係一種附光學層之偏光元件,其具備: 偏光元件;及 設置於該偏光元件上之光學層; 該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該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法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及樹 脂之塗料,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 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以上且8 μηι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 4 μιη以上且18 μιη以下。 第5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及 光學層’其設置於顯示部之顯示面側; s亥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忒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法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及樹 月曰之k料’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 塗料硬化, 上述樹知έ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ιη以上且8 μπ1以下, 138295.doc 201002523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4μΐη以上且18 μηι以下。 第6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 正面構件,其設置於顯示部之正面側;及 光學層,其设置於顯示部之正面側及正面構件之背面側 之至少一者上; 該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該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法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及樹 脂之塗料,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 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U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 _ 4 μηΊ以上且8 以下’ 上述光‘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ηι以上且18 以下。 第7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 月面構件,其設置於顯示部之背面側;及 光學層,其設置於顯示部之背面側及背面構件之正面侧 之至少一者上; 该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該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法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及樹 脂之塗料,利用塗料之對流而使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 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πι以上且8 μηα以下, 138295.doc 201002523 上返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 μηι以上且18叫以下。 於该發明中,表面形狀係根據經乾燥而形成之粒子分 ^及乾燥後之電離放射線照射或加熱而引起之硬化所形 成。即’藉由控制微粒子之分布(粒子之疏密)及樹脂之硬 化收縮率,而可獲得所需之表面粗糙度。 根據微粒子之分布’於微粒子密集存在之部分中,樹脂 =比率變小,而且該等微粒子成為硬化阻礙,因此硬化收 縮變小,相對於此,於微粒子稀疏存在之部分中,樹脂之 比率變大,因此樹脂之硬化收縮變大。因該前者與後者之 硬化收縮率之差而會於塗料表面產生平緩之凹凸,從而於 光學層表面或防眩層表面體現防眩性。 特別重要的是硬化收縮率之控制,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經 實驗而取得之知識,相對於樹脂全部重量而混合3〜2〇重量 %之聚合物,較佳為5〜15重量% ’由此,藉由適度之硬化 收縮而可於表面形成所需之凹凸。在聚合物未達3重量% 時,硬化I縮較大,因此表面變得粗糙,均方根斜率RAq 及算術平均粗糙度Ra增大,白濁度增加。又,於該發明 中,如上所述,以調製硬化收縮為目的而添加聚合物,但 若過量地添加聚合物而超出2〇重量%,即,若樹脂中之硬 化阻礙物之比例增大,則塗料之黏度會增大。由此,微粒 子之分散性變差,微粒子之疏密過度地清晰,故而硬化收 縮之差於疏密部分之間顯著呈現,從而白濁度增加。而 且,若過量地添加聚合物而超出2〇重量%,則塗膜之硬度 會顯著下降。 138295.doc 201002523 本叙明之光學膜於表面且 性’因而其不僅 置ΰ形狀並具有高透射鮮明 眩性膜,亦可用作顯示裝置正面之防眩層或防 J用作杬牛頓環層或抗牛頓 發明之效果 丁 μ衣膜。 如以上所說明,根掳兮 “ 虞5亥發明’可使對比度血防眩性㈣ 相反之特性並存。 又/、丨方眩性5亥寻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對該發
<見她形態進行說明。S 外,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之 部分附以相同符號。有圖式中,對於相同或對應之 (1)弟1實施形態 (1-1)液晶顯示裝置之結構 圖2表示該發明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裳置之構成之— 例。如圖2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 一備·出射光之背光源 (back Hght)3、及將從背光源3所出射之光進行時間空間調 變而顯示圖像之液晶面板2。於液晶面板2之兩面上,分別 設置有偏光元件2a、2b。在設置於液晶面板2之顯示面惻 之偏光元件2b上,設置有防眩性膜i。於該發明中,將於 一主面上形成有防眩性膜i或防眩層之偏光元件2b稱作防 眩性偏光元件4。 作為背光源3,可使用例如直下式f光源、端面式背光 源、及平面光源式背光源。背光源3具備例如光源 '反射 板、光學膜等。作為光源’可使用例如冷陰極燈榮光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熱陰極榮光管 138295.doc • 10· 201002523 (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 HCFL)、有機電激發光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 OEL)、無機電激發光 (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 IEL)及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 LED)等。 作為液晶面板2,可使用例如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 : TN)模式、超扭轉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 : STN)模式、垂直配向(Vertically Aligned : VA)模式、平面 切換(In-Plane Switching : IPS)模式、光學補償彎曲配向 (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 : OCB)模式、鐵電 性液晶(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 FLC)模式、高分子分 政型液日日(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 PDLC)模 式相文型負主(Phase Change Guest Host : PCGH)模弍等 之顯示模式者。 於液晶面板2之兩面上,例如將偏光元件2a、沘設置成 使,、透射軸相互正交。偏光元件2a、㉛係、僅使所入射之光 中正乂之偏光成分之_方通過、而另一方經吸收而遮掩 者。作為偏光元件2a、U,可使㈣如使聚乙烯醇系膜、 ΓΓ宿甲搭化聚乙稀醇系膜、乙稀-醋酸乙稀醋共聚物系 一 帛等之親水性南分子膜吸附埃或二色性染料等之 二色性物質並單軸延伸者。 (1-2)防眩性膜之構成 圖3表示該發明第丨 例。如圖3所示心悲之防眩性膜1之構成之- 基材U上之防目^ 山、備·基材11、及設置於該 ^ °防眩層12含有微粒子13,於其表面 138295.doc 201002523 上形成有微細凹凸。 表面霧度較佳為〇〜5 %, .._ Β, 更么為〇〜丨/°。若表面霧度為5% 以下’則白濁感減少,若 幾 表務度為以下,則白濁感 ^ 1另外,表面霧度係檢測出了表面散射時的 非係I:度越⑪白濁越增多。另-方面,内部霧度並 又π別限疋者,其係根據防眩層12中所含之微粒子 1 3等而決定者。 正脰務+度較佳為3〜45%,更佳為3〜術。,最好的是 3 30/〇错由使整體霧度在3〜45%之範圍内,便可在 低圖像鮮明性之情況下獲得適度之防眩性。即,若整 二峨,則難以獲得充分之防眩性,若整體霧度超出 _像鮮明性會下降。另外,整體霧度係將表面霧 度〃、内部霧度相加後所得之值。 而且,將黑色麼克力板黏合於防眩性膜1之背面而測定
之白濁度較佳為U以下’更佳為G9以下。若白濁度為U 以下’則可抑制對比度之下降’若白濁度為0.9以下,則 可實現優異之對比度。 (基材) 作為基材11之材料,可使用例如具有透明性之塑膠膜。 作為透明塑膠膜之材料,可使用例如周知之高分子膜。作 為周知之高分子膜,具體而言,可舉出心 素(TAC ’ Triacetate Cellul〇se)、聚醋(TPEE,The删叫他 Ρ〇1)^^❿咖黯,熱塑性聚醋彈性體)、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醋(PET’ P〇lyethylene 丁叫祕细)、㈣亞胺(ρι, 138295.doc -12- 201002523 P〇lyimide)、聚醯胺(PA,Polyamide)、芳族聚醯胺 '聚乙 烯(PE,Polyethylene)、聚丙烯酸醋(pAR,p〇lyacrylate)、 聚醚礙H聚丙稀(PP ’ pGlyprGpyIene)、二醋酸纖維 素、聚氯乙婦、丙烯酸系樹脂(PMMA ,Poly_ methylmethacryU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pc, Polycarbonate)、環氧樹脂、尿素樹脂、胺醋樹脂、三聚氰 胺樹脂等。從生產性之觀點考慮,基材u之厚度較佳為% μηι〜100 μηι,但並不特別限定於此範圍。 (防眩層) 防眩層12含有微粒子13及樹脂。微粒子13於防眩層丨2内 4在地刀布。而且,根據需要,防眩層丨2亦可含有光穩定 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抗氧化劑等作為 添加劑。 於防眩層12之表面中,較佳為微粒子13藉由樹脂所覆 蓋。如此覆蓋微粒子13,從而微粒子13會自防眩層Η突 出’於表面形成包含微粒子自身之曲率之高角度成分,故 可抑制白濁度增大。 士在使防眩層12之平均膜厚為τ、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為 D時,比率R(=D/Txl〇〇)較佳為3〇%以上且7〇%以下,更佳 為3〇°/°以上且6〇%以下。若比率R未達3〇。/。,則防眩性會^ :。若比率R超出70% ’則存在於表面附近之微粒子㈣ 變多,從而白濁度上升,對比度下降。 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8 μηι以上且18 μηι以下較佳為9 μιη以上且16 μιη以下,更佳為丨丨以上且η 138295.doc 201002523 原因在於’若平均膜厚未達8 μηι,則無法獲得充分之硬 度;若平均膜厚超出〗8 μηι,則製造時在使樹脂硬化之過 程中會顯著產生捲縮。再者,當平均膜厚未達8 μΐΏ而無法 獲得充分之硬度時’則難以將防眩層12設置於顯示裝置之 最表面0 但是,在不將防眩性膜1用於顯示裝置之最表面時,可 擴大表面硬度之容許值,因而可使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 6.4 μηι以上且18 μηι以下。另外,若平均膜厚未達" μηι,則硬度會進一步下降,且乾燥凝集明顯,表面呈桔 皮狀,會產生眩光。 作為微粒子13,可使用例如球形或扁平之有機微粒子 等。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為2.4 μηι以上且8 μιη以下、4 以上且6 μηι以下。若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變小,則存在於 表面附近之微粒子數會增加,故而白濁度會因表面散射而 增大’若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未達24 _ ’則白濁度之增 大變得明顯。若微粒子13之平均粒彳&@ 曰 > 丁 J m <工超出8 μιη,則在用於 高精細顯示器之時無法抑制眩光。另外 刀5Τ,於s亥發明中,微 粒子13之平均粒徑係藉由微孔電阻法而測定者。 若平均膜厚未達6 μιη,則即便使聚合物之含有量為3重 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亦會由於 里’、、 於微粒子自防眩層突出 之頻率變高而導致對比度下降。 以及聚合物添加量三者之 對比度兩者並存之表面形 在微粒子之粒徑、平均膜厚、 平衡下,可形成能使防眩性與 狀。 138295.doc •14- 201002523 微粒子之粒徑與膜厚表示防眩層中粒子之被覆狀態,使 微粒子之粒徑為2.4 μηι以上且8 μηι以下、較佳為4 μηι以上 且6 μηι以下’並使膜厚為8 μπι以上且1 8 μηι以下,較佳為9 μπι以上且16 μηι以下,更佳為u μΓη以上且13 μηι以下,藉 此可抑制粒子自表面突出,從而可獲得所需之表面形狀, 即,RAq為0·01以上且〇.〇3以下。而且,聚合物係為了調 • 製硬化收縮而添加,若聚合物之含有量未達3重量%,則 f^、、硬化收縮變大,表面變粗糙。即,難以獲得均方根斜率 RAq及异術平均粗糙度Ra增大之所需之表面形狀。若過量 地添加聚合物超出20重量%,則樹脂中之硬化阻礙物之比 例增大,塗料之黏度增大。藉此,微粒子13之分散性變 差,微粒子13之疏密過度地清晰,故而硬化收縮之差於疏 密部分之間顯著呈現,均方根斜率RAq及算術平均粗糙度 Ra增大。 若微粒子之粒徑、平均膜厚、以及聚合物添加量該三者 u 屬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則可獲得所需之表面形狀,從 而可使防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並存。 • /對於100重量份之樹脂,微粒子13之添加量較佳為8重 量份以上且5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1〇重量份以上且3〇重量 份以下,進而更佳為10重量份以上且2〇重量份以下。若微 粒子13之添加量未達8重量份,則面内方向上之微粒子η 之疏密會清晰,因而粗糙度增大,無法獲得鮮明之影像。 另—方面,若微粒子U之添加量超出50重量份,則霧度將 增大,像鮮明度之值會下降,結果導致顯示裝置之 138295.doc 15 201002523 影像對比度亦下降。但是,藉由 田碼j、微粒子13之折射率與 基貝(matnX)之折射率之差而可抑制光之散射,因此好 為,根據所求之影像對比度而調整微粒子13之添加量或盘 基質樹脂之折射率差M数粒子13之折射率與基質之折射率、 之折射率差較佳為〇.()3以下,更佳_ 〇2以下。 」乍為有機微粒子’可使用例如丙稀酸粒子、以丙烯酸_ 苯乙烯共聚物為主成分之微粒子、以及苯乙烯粒子等,但 較佳為以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為主成分之微粒子,特佳 為以具有折射社….%之丙烯酸_苯乙烯共聚物為主成 分之微粒子。其原因在於,可使微粒子13疏密地分布。 在使用例如丙烯酸系樹脂等具有若干極性之微粒子來作 為微粒子13時’於乾燥時所產生之塗料内之對流會變小而 分散,難以形成所需之粒子分布。為了改善此情形,必需 使用表面張力高的溶劑,但由於該種溶劑之沸點高、塗膜 難以乾燥’因而在製造上難以操作。因此’較佳為使用混 合有例如苯乙烯等非極性之樹脂之微粒子。以丙烯酸-笨 乙烯共聚物為主成分之微粒子可藉由改變合成時之丙烯 酸、苯乙烯之組成比率而改變表面能。即便在以丙稀酸_ 苯乙烯共聚物為主成分之微粒子中,特佳亦為具有表示折 射率為1.50〜1.56之混合比者。其原因在於,可獲得所需之 粒子分布’且加上硬化收縮之控制步驟後可獲得所需之表 面形狀。 即便在使用未混合有苯乙烯而是以結構或者官能基數不 同之丙烯酸系樹脂之混合比率經調整後之丙烯酸系粒子的 138295.doc -16- 201002523 清況下,亦可精由對微粒子表面進行親水化處理或疏水化 處理來控制於乾燥時所形成之粒子分布。 防眩層12之表面之粗糙度 0.03 μηι以上且〇 15 μηι以下 μιη以下。若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 μ™,則防眩性會下降,若上述…超出〇 15 會下降。 曲線之算術平均粗趟度Ra為 ’更佳為0.05 μηι以上且〇12 度Ra未達〇.03 μηι,則對比度
圖4係用於說明算術平均粗糙度以者。如以下式⑴所 示,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基準長度之ζ⑴之絕對值的平均 值’該值«小,表示越平滑。若算術平均粗糙度以未達 〇.〇3㈣,則防眩層表面近似於鏡面,對於所入射之光, 鏡©反射之成分增加’因而防眩性下降。若均方根斜率 在〇·(Η以上且G.G3以下之範圍内,則算術平均粗㈣ Ra之上限值係無特別限制者,但根據實驗,隨著算術平均 粗糙度Ra之增大,均方根斜率RAq亦將同時增加。因比, 若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超出〇.15 μιη,則均方根斜率心將超 出0.03 μηι,從而對比度下降。 (數1)
而且,如上所述,將表面之角度成分平均化後之值係由 RM(ea)所表示’但僅僅如此並不充分,藉由均勻地獲得 平坦的表面而可實現更高對比度。可使㈣作為該指標, 使Mq=〇.〇1〜0.03且Ra=0.15以下,從而可均句地獲得具有 138295.doc 17 201002523 平坦表面之膜。 圖5係用於說明均方根斜率之概略圖。粗链度曲線之均 方根粗糙度RAq係將微小範圍之斜率平均化所求出的參 數’由以下式(2)來表示。 RAq(或Rdq):粗糙度曲線之均方根斜率 PAq(或Pdq).剖面曲線之均方根斜率 WAq(或Wdq):波紋度曲線之均方根斜率 基準長度之局部斜率dZ/dx之均方根 (數2) RAq,P Aq,WAq =
(2) 均方根斜率RAq與光學特性(對比度(白濁感)及防眩性)相 關。即,藉由控制均方根斜率RAq而可控制對比度與防眩 性。具體而言’在均方根斜率RAq為〇 〇1以上且〇 〇3以下 時,可使對比度與防眩性兩者並存。 均方根斜率RAq與白濁感㈣。均方根斜率RM係微小 區域之斜率之平均值,因此,若均方根斜率超出 0.03即’右於構成表面之成分中含有陡山肖的斜率,則表 面散射變大,因而白濁感增加…明處對比度下降。若 RAq未達G.G1 μηι ’則表面近似於鏡面,鏡面反射成分増 加,防眩性明顯下降。作為與均方根斜率心類似之表面 形狀麥數,有平均傾斜角0a(JIS B 〇6〇1199句。平均傾斜 角ea在表示斜率之含意方面亦類似,但由於在求均方根斜 率RAq之上述式中’對微小區域之微分值進行均方根計 138295.doc 18 201002523 算,因而強調更大的角度成分(對白濁感有效)。因此,均 方根斜率RAq對於白濁度之感度高於平均傾斜角0a。 粗糙度曲線之平均長度RSm與防眩性之體現方法相關。 粗糙度曲線之平均長度為基準長度之輪廓曲線要素之長度
Xs的平均,具體而言,由下述式(3)來表示。 (數3) RSm -Σ孤 (3) ί 粗糙度曲線之平均長度RSm較佳為〇 〇5 mm以上且〇 2 mm以下’更佳為〇 〇8職以上且〇 15匪以下。若未 達〇·〇5 mm ’則有不體現防眩性之傾向,若RSm超出〇2 m則有表面會逐漸粗化至可目視確認之程度的傾向。 之所以要使粗糖度曲線之平均長度在Q G8麵以上且〇15 、m以下之範圍内’係因為藉此即便在有強光垂直入射至 液日曰顯不裝置之環境下’亦可體現優異之防眩性。 二第1 Λ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丨之均方根斜率成為相較 先則之防眩性膜更小者。此情況可考慮均方根斜率RAq係 將:敬小範圍之斜率平均化而求出之參數即明白,具體而言 ^月白以下所不。即,該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1如圖;3 所:具有連續且平坦之凹凸形狀,相對於此,先前之防眩 性肤如圖1所示具有含有陡峭之角度成分之凹巴形狀。因 此’於該第i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可抑制光橫跨廣角 擴政伙而可減少顯示晝面之白濁化,相對於此,於先前 方眩眭膜中’由於光橫跨廣角而擴散,故而顯示畫面會 138295.doc _ 19· 201002523 白濁化。另机 另外,於圖1所示之先前之防眩 子大小與微粒子之突出I炎、杠+ 、中根據粒 • 卞乞大出罝來決定凹凸形狀。 :為抗靜電劑,可使用例如:導 無機細粉太 田 ‘、,、機4粒子、 劑可單獨使用m夜料。该等抗靜電 及無機細粉末之^ 種以上併用。作為無機微粒子 主成分之材料。作為導:舉出例如以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為 化錫、氧Γ 丁 屬氧化物,可使用例如··氧 乳化銦、ΑΤ〇(銻摻雜轰仆钮 λ 〇xide)、ΙΤΩ一 mi_y D,d ❿ ’ IT〇(銦摻雜氧化 氧化鋅等。而H h n oxlde)、録換雜 時,較佳Α π 4、 卞作為抗疔電劑而使用 季“土為形成上述凝集體之微粒子 微粒子係作盔ρ拉+七 甲之至〆一邛分的 、乍為抗靜電劑之無機微粒子。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舉出例 鹽之類的陰離子系或 夂糸化““碌酸系 銨越之^糸之化合物、胺系化合物或四級 鉍-之類的陽離子系化合物、 故 聚乳乙烯加成物之類的非離 物次 物之類的高分子系化人物系化^物、及聚丙烯酸衍生 ’、S物。離子性液體俜於官、、》下σ、广 之熔融鹽。作A雜;L K體係於至恤下壬液狀 相容性,且於==,較佳為具有與溶劑及樹脂之 樹脂之狀態而存在者。而二=使洛劑揮發後亦以相容於 面活性效果小、即便添加 勹巧丨 S H n 、·^枓中亦不對微粒子13之對流 及旋集造成影響者。具體而兮,你^ 可舉出例如··包含有含氮t為離子對之陽離子種, # if ^ ^ ^ 火、旧之脂肪族四級銨陽離子、含氮 雜%、結構之四級銨陽離 匕含有含磷鏽鹽之鱗陽離子、 138295.doc -20· 201002523 及包含有含硫鏽之銃陽離子等。作為離子對之陰離子種, 可舉出例如4素陰離子、有顧基陰離子、及有機氣系 陰離子等。特別是若陰離子為三(三氟▼續醒基)硝酸之類 的有機氟系陰離子,則於常溫下容易成為液體之離子對, 故而較佳。而且,較佳為離子性液體於離子對中不含有長 鏈之炫基。其原因在於,絲子對中含有長鏈之院基,則
界面活性效果變高,會對微粒子13之凝集造成影響。又, 離子性液體亦可數種類併用。 U-3)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 其_人’對具有上述構成之防眩性膜1之製造方法之一例 進行說明。㈣眩性膜丨之製造方法係於基材丨丨上塗敷含 有微粒子13、樹脂及溶劑之塗料 ^ 主枓且使溶劑乾燥後使樹脂硬 化者。 (塗料調製) 首先,例如,將樹脂、微魅早 子13、及溶劑利用分散器等 之授拌機或者珠磨機等之分散機 p八也a 月文钱進仃混合,獲得微粒子13 料。此時,㈣根據需要而進—步添加光穩定 :::: 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抗氧化劑等。而 且’作為黏度s周整劑,亦可進—斗 等。 —v添加二氧化矽微粒子 作為溶劑,可使用例如: 微粒子13之濕潤性良好,且 等。作為有機溶劑,可舉出 等。 將所使用之樹脂原料溶解,與 不會使基材11白化之有機溶劑 例如第二Μ 丁 π 步一級丁醇、醋酸異丙酯 138295.doc 201002523 樹脂中,相對於樹脂全部重量,較佳為包含3重量%以 上且20重量%以下之聚合物與8〇重量%以上且97重量%以 下之寡聚物及/或單體,更佳為包含5重量%以上且15重量 %以下之聚合物與85重量%以上且95重量%以下之寡聚物 及/或單體。聚合物係為了調製硬化收縮而添加。若聚合 物之含有量未達3重量%,則硬化收縮變大,表面變粗 糙,均方根斜率RAq及算術平均粗糙度Ra增大,白濁度增 多。另一方面,若過量地添加聚合物超出2〇重量%,則樹 脂中之硬化阻礙物之比例增大,塗料之黏度增大。藉此, 微粒子13之分散性變差,微粒子13之疏密過度地清晰,故 而硬化收縮之差於疏密部分之間顯著呈現,白濁度增加。 而且,若過量地添加聚合物超出2〇重量%,則防眩層12之 硬度下降亦變得明顯。 防眩層12之馬氏硬度較佳為220 N/mm2以上,但當添加 聚合物超出20重量份時’難以獲得22〇 N/mm2以上之馬氏 硬度。 於該發明中,馬氏硬度係藉由以下之評估方法而求出 者。 於基材11上形成防眩層12,選擇不存在微粒子丨3之部 分’在下述條件下測定壓痕之表面硬度。 測定裝置:Picoindentor HM-500(Fischer Instruments 公 司) 壓頭:維氏(Vickers)壓頭 最大壓痕深度:AG層平均厚度之1〇%以下 138295.doc 22· 201002523 /乍為樹脂,從製造之容易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例如因 紫外線或電子束而硬化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或者因 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最佳為可因紫外線而硬化之感 光J·生樹脂。作為該種感光性樹脂,可使用例如丙烯酸胺基 甲广旨、環氧丙烯酸脂、聚0|丙烯酸醋、多元醇丙稀酸 、XK配丙烯g文g日、二聚氛胺丙婦酸醋等之丙稀酸醋系樹 曰作為硬化後之特性,特佳為,從圖像透射性之觀點考 心為透光丨生俊異者’且從耐劃傷性之觀點考慮為具有高硬 度者,可進行適當選擇。再者,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並 非係特別限定於紫外線硬化型樹脂者,只要係具有透光性 者則可使用,但較佳為透射光之色調、透射光量不會因著 色、霧度而顯著變化者。 。亥種感光性樹脂係、將光聚合起始劑混合於可形成樹脂之 單體、募聚物、聚合物等之有機材料中而獲得。例如,丙 烯酸胺基甲酸g旨樹脂係藉由使聚g旨多元醇與異氰酸醋單體 或預聚物反應,並使所得之產物與具有羥基之丙烯酸§旨或 曱基丙烯酸酯系之單體反應而獲得。 作為感光性樹脂中含有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單獨使 用二苯曱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蒽醌衍生物等或者將 其等一併使用。於該感光性樹脂中,亦可進一步適當選擇 混合使薄膜形成更佳之成分、例如丙烯酸系樹脂等。 而且,於上述感光性樹脂中,可適當混合使用至少因乾 燥而固定之胺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 苯乙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纖維素系樹脂,或電離故射 138295.doc .23- 201002523 線硬化型寡聚物、熱硬化型寡聚物。藉㈣當混合上_ 脂而可調整防眩層J2之硬度或捲縮。並不限定於上述者, 較佳為可使用具有如丙稀酸雙鍵之電離 基、-OH基等之熱硬化性基者。 對於如此經調整之塗料,較佳為於塗敷前,調整塗料中 含有之微粒子13與液體成分之比重差’使微粒子13產生適 度之沈殿及/或凝集。其原因在於,塗佈後,於塗敷膜表 面可形成傾斜角較低的低角反射部與具有斜度的廣角反射 部/¾合存在之所需之微細凹凸。而且’較佳為調整微粒子 13與樹脂之表面張力差。其原因在於’於樹脂之乾燥、硬 化時,可控制連接微粒子13與微粒子13之間的樹脂的硬化 形狀。 (塗敷) 其次,將以上述方式所獲得之塗料塗敷於基材11上。塗 料塗敷成使乾燥後之平均膜厚較佳為8 μηι以上且i8 pm# 下,更佳為9 μηι以上且16 μηι以下,進一步更佳為丨丨^^以 上且1 3 μηι以下。其原因在於,若平均膜厚較薄則無法 獲得充分之硬度,若平均膜厚較厚,則於製造時在使樹脂 硬化之過程中會產生捲縮。 塗敷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周知之塗敷方法。作為 周知之塗敷方法,可舉出例如:微凹版塗佈(Micr〇gravure Coating)法、線棒塗佈(Wire Bar c〇ating)法、直接凹版塗 佈(Direct Gravure Coating)法、模塗(Die c〇ating)法、浸漬 塗佈(Dip Coating)法、喷塗(Spray Coating)法、反輥塗佈 138295.doc -24· 201002523 (Reverse Roll Coating)法、簾幕式塗佈(Curtain c〇ating) 法、逗點塗佈(Comma Coating)法、刮刀塗佈(Knife Coating)法、旋轉塗佈(Spin coating)法等。 (乾燥·硬化) 於塗料塗敷後,經乾燥及硬化而獲得防眩層1 2。此時, 於防眩層12之表面上形成有與先前相比週期較廣、且較平 坦之(即,均方根斜率RAq適度的小)凹凸形狀。此時,並
未使各個微粒子13均句地分散,而是藉由乾燥時之對流來 設法使微粒子13疏密地分布,將微粒子13所密集之部分作 為-個凸峰’形成具有平滑的波紋度之表面形狀。而且, 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可根據塗料中所含之溶劑之沸點而適 當決定。於該情形下,考慮到基材耐熱性,乾燥溫度 及乾蚝時間較佳為在不會因熱收縮而引起基材η變形之範 圍内進行選定。 以下,對乾燥步驟及硬化步驟進行具體說明。 “百先’使塗敷於基#11上之塗料於特定之溫度下乾燥, =5#產生對流,並於該對流之作用下使微粒子13疏 力==::程::如可__之表面張 K 進仃適當調整而選擇。而且,乾焊 盟度及乾燥時間可舻姑 ^ 〜塗料中所含之溶劑之沸點而適當選 疋;〜月形下,考慮到基材11之耐熱性,乾焊 燥時間較佳為在不會因n p 乾秌-度及乾 進行選定。 ㈣㈣而引起基材u變形之範圍内 138295.doc -25- 201002523 件並未特別以,可為自然乾燥,亦可為對乾燥 =或乾料”進㈣整之人H但是,當乾燥時 /科表面吹風之情形下,較佳為使塗膜表面不會產生風 紋。其原因在於,若產生風紋,則有難以於防眩層表面形 成所需之平坦的波紋度之凹凸形狀之傾向,從而難以使防 眩性與對比度兩者並存。 其f,例如藉由電離放射線照射或加熱而於基材u上使 已乾燥之樹脂硬化。由此,因微粒子13密集之部分與微粒 子13稀疏之部分之硬化收縮率之差異而會在塗料表面上產 生平緩之凹凸。即,將微粒子13密集之部分作為一個凸峰 而形成週期大的波紋度。即’於防眩層12之表面上形成有 與先前相比週期較廣、且較平坦之凹凸形狀。 作為電離放射'線’可使用例如:電子束、紫外線、可見 光線、伽瑪線、電子束等,從生產設備之觀點考慮,較佳 為紫外線。作為紫外線源,可使用例如:超高壓水銀燈、 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碳弧燈、氙弧燈、金屬函化物 燈等。累計照射量較佳為,考慮樹脂之硬化特性、樹脂或 基材11之黃變抑制等而進行適當選擇。而且,照射之環境 可舉出例如空氣、氮氣、氬氣等惰性氣體之環境。 根據以上所述,可獲得目標之防眩性膜。 如上所述,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於基材丨i上塗佈含有 微粒子13及樹脂之塗料,使該塗料乾燥,藉此使塗料中產 生對流’並利用该對流而使微粒子1 3疏密地分布,且使疏 岔地分布有微粒子13之塗料硬化。樹脂中,相對於樹脂全 138295.doc -26- 201002523 部重量而含有3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之聚合物,微粒 子13之平均粒徑為2.4 μηι以上且8 μηι以下,防眩層以之平 均膜厚為8 μηι以上且1 8 μηι以下。因此,可實現高對比度 且具有優異之防眩性之防眩性膜。 (2 )苐2實施形態 ’ (2-1)防眩性膜之構成 圖6表示該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f, 如圖6所示,該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i在防眩層12上進 一步具備低折射率層14,該點與上述第丨實施形態不同。 基材11及防眩層I2與上述第丨實施形態相同,故而附以相 同符號並省略對其之說明。 如圖6所示,低折射率層14較佳為以模仿防眩層表面之 波紋度之方式而設4,更佳為具有大致同樣之厚度,且防 反射層表面之波紋度與防眩層表面大致具有同等平緩之波 紋度。藉此,即便在已設置低折射率層14之情形時亦可使 CJ ,比度與防眩性兩者並存。另外,如上所述,較理想的 是’低折射率層14為大致同樣之厚度,但低折射率層14無 . t設置於防眩層12上之所有的區域中,只要低折射率層: 致均句地形成於防眩層12之除突部以外之大部分上,即, 因比較平滑而反射較大之部分上,則可獲得充分之對比 度。 圖7係放大表示圖6所示之低折射率層14之剖面圖。如圖 斤示低折射率層14含有例如樹脂、及中空微粒子15。 中工微粒子15較佳為分散於防眩層12之整個表面上。而且 138295.doc -27· 201002523 較佳為’中空微粒子15埋設於低折射率層㈣,且所埋設 之甲空微粒子15於低折射率層M之厚度方向上重疊有w 個左右而形成令空微粒子1 5之層。 (2-2)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進 仃况明。該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製造方法在防眩層 之形成步驟後進-步包括低折射率層之形成步驟,該點與 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m,以下僅對低折射率層之形 成步驟進行說明。 (塗料調製) 首先,例如藉由分散器等攪拌機或珠磨機等分散機而將 中空微粒子15、樹脂、及溶劑加以混合,調製塗料。又, 根據岛要’亦可添加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 劑、阻燃劑、及抗氧化劑等之添加劑。 作為樹脂,可單獨使用因光或電子束等而硬化之電離放 射、’泉硬化型樹脂、《因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或者可 使用將其等混合而成者,從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考慮,最佳 為因备、外線而硬化之感光性樹脂。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 較佳為含有90%以上之多官能基單體。作為多官能基單 體,可舉出例如:多元醇與(子基)丙稀酸之醋,具體而 牛出例如.乙—醇二(甲基)丙稀酸酯、環己燒 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 西子一(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曱基)丙烯酸酯、 二經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 138295.doc -28· 201002523
稀酉夂酉旨、二季戍四醇I,田I 1、 %五(甲基)丙婦酸醋、二季戊四醇六(甲 基)丙烯酸i旨、Ts ^ ^ 西" ,&、元四甲土丙烯酸酯、聚胺基甲酸 西曰承丙烯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等。 作為中空微粒子i 5,可舉出· _ 举出·—乳化矽、氧化鋁等之無 微粒子及苯乙烯、丙烯酸等之有機微粒子,但特俨為二 =ΓΓ子。由於該中空微粒子15於内部含有空氣:因 身之折射率與通常微粒子相比較低。例如,二氧化 秒微粒子之折射率^ t 1 * t 相對於此H氧切微粒 子之折射率為1 · 4 5以下。 中空微粒子15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200 nm,更佳為 30〜60 nm。若平均粒秤趙 又任兩 』、、 I出20〇nm,則與可見光波長相比 而成為無法忽略之大小,m ^ λ + X J因而在低折射率層14之表面上光 被散射。因此,透明性下降,能看見顯示面等有些發白。 又,若平均粒徑未達10nm,則中空微粒子15變得容易凝 市而且從提阿與樹脂之親和性之觀點考慮,中*二氧 ί; 化石夕微粒子等中空微粒子15較佳為,在表面具有藉=放 射線而聚合之(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添加劑’例如’亦可使用改質含石夕丙烯酸醋化合物 等,具體而言,可舉出於二甲基石夕烧分子内具有至少一個 乂上之有機基者。鍵接於二甲基石夕烧之有機基當量較佳為 1630咖〇1以上。作為有機基當量之測定方法,可使用以 下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測定法(NMR,Nuch ^
Res刪膽),根據二甲基石夕貌分子内之甲基之_有機基 之1Η之峰值強度比而計算。作為有機基,可舉出例如··甲 138295.doc -29· 201002523 基丙烯醯基、丙烯基、及巯基等。 作為冷劑,較佳為溶解所使用之樹脂且不溶解成為底層 之防眩層12者。該種溶劑可舉出例如:第三級丁醇、甲 本、甲基乙基酮(MEK,Methyl Ethyl Ketone)、異丙醇 (A Is〇ProPyl Alcohol)、甲基異 丁基酮(MIBK,Methyi Isobutyl Ketone)等之有機溶劑。 (塗敷) 將以上述方式所調製之塗料塗敷於防眩層12上。 作為土料之塗敷方法,可舉出例# :凹版塗佈法⑹讓“ Coater)、棒塗法(Bar c〇ater)、模塗法、刮刀塗佈法、逗 土佈法、喷塗法、簾幕式塗佈法等。另外,塗敷方法並 未限疋於上述方法’只要可均勻地塗佈特定量之厚度,則 可為任何方法。 (乾燥.硬化) 其次’使塗敷於防眩層12上之塗料乾燥、硬化。藉此, 具有平坦之凹凸形狀之低折射率層14形成於防眩層12上。 作為乾燥、硬化之方法,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防 眩層之製作步驟相同者。 根據以上所述,可獲得目標之防眩性膜i。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於防眩層12上進一步設置有低折 射率層14,故而與上述第i實施形態相比,可進一步降低 反射率。 (3)第3實施形態 圖8表示該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138295.doc •30- 201002523 如圖8所千,4 该防眩性膜1在防眩層12上具備多層防反射 ‘ * 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基材11及防眩層12盘 上述第1實施开 她心悲相同’故而附以相同符號並省略對亘之 說明。 多層防反射層16係兼具低折射率層16L及高折射率層 ,之積層膜,低折射率層16L及高折射率層16H之積層數 較仏為根據所f之特性而適當選擇。作為低折射率層16L 〇材料,可使用例如Si〇x、Si〇2、Al2〇3及該等之混曰合物 寻丄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等材料,可根據低折射率層肌 所需求之特性而從先前周知之低折射率材料中進行任意選 擇而使用。作為高折射率層16H之材肖,可使用例如 Ti〇2 Nb2〇5、Ta2〇5、w〇3及該等之混合物等但並不特 別限疋於„亥等材料’可根據高折射率層工沾所需求之特性 而從先前周知之高折射率材料中進行任意選擇而使用。作 為低折射率層16L及高折射率層之成膜方法,較佳為 使用歸(sputtering)法,但並不限定於該方法。 而且,如圖8所示,根據,從抑制_^ 表面之污垢附著等的觀點去 ^夕& 、 规點考慮,於多層防反射層16上亦可 進一步具備防污層1 7。作A ιηγ - a 1 1 a 乍為防巧層17,較佳為使用氟系化 合物’但並不限定於此。 根據該第3實施形態,於 、防眩層12上進一步設置有多層 防反射層16 ’故而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比可進-步降低 反射率。 (4)第4實施形態 138295.doc * 3]. 201002523 該第4實施形態係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用作防眩性膜之 光4·膜作為抗牛頓環(Anti Newt on-Ring : ANR)膜(以下稱 作ANR膜)而使用者。 圖9、圖1〇表示該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 例。該顯示裝置具備顯示部2丨、及設置於該顯示部2丨正面 側之正面構件22。在顯示部2 1與正面構件22之間,形成有 例如空氣層。於顯示部2丨之正面側、及正面構件22之背面 側之至少一方上具備有ANR膜23。具體而言,圖9中顯示 於正面構件22之背面側上具備有ANR膜23之顯示裝置之示 例。又’圖1 0中顯示於顯示部2丨之正面側、及正面構件22 之背面側之雙方上具備有ANR膜23之顯示裝置之示例。若 從抑制牛頓環產生之觀點考慮,則較佳為,於顯示部21之 顯示面側、及正面構件22之背面側之雙方上具備ANR膜 23。ANR膜23與正面構件22或顯示部21係經由接著劑等而 黏合。另外,於本發明中,所謂正面,係表示成為顯示面 之側之面、即表示成為觀察者側之面,所謂背面,係表示 成為與顯示面相反之側之面。 作為顯示部21 ’可使用例如:液晶顯示器、CRT(, 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顯示器、電漿顯示器 (Plasma Display Panel : PDP)、有機EL(Electro Lmninescence) 顯示器、無機EL顯示器、表面傳導型電子發射顯示器 (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 : SED)、及場 發射型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 FED)等。 正面構件22係以對顯示部21之正面(觀察者側)進行機械 138295.doc •32- 201002523 保濩、熱保護'耐候保護或者設計性為目的而使用者。正 面構件22具有例如片狀、膜狀或板狀。作為正面構件22之 材料,可使用例如:玻璃、三醋酸纖維素(TAC)、聚酯 (TPEE)、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酯(pET)、聚醯亞胺(ρι)、聚醯 胺(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 碾、聚砜、聚丙烯(PP)、二醋酸纖維素、聚氯乙烯、丙烯 酸系樹脂(PMMA)、及聚碳酸酯(PC)等,但並不特別限定 於該等材料,只要為具有透明性之材料則可使用。 圖11表示ANR膜之構成之一例。八1^11膜23係用以抑制顯 示裝置之牛頓環之產生者。如圊11所示,ANr膜2 3具有基 材24、及設置於該基材24上之ANR層25。八]^11膜23經由接 著層26而黏附於正面構件22等被黏附體上。接著層%係以 接著兒|為主成分。作為該接著劑,可使用例如光學膜之技 術領域中所周知者。另外,於本說明書中,感壓性黏著劑 (PSA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等黏著劑亦可看作為接 著劑之一種。 作為ANR膜23,可使用與第】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相同 者。具體而言,作為基材24、ANR層25,可分別使用與第 1實施形態之基材11、防眩層12相同者。 再者,於該第4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於顯 示裝置之最表面並未使用光學膜ANR膜23,故而可擴大表 面硬度之容許值。因此,八>^1層12之平均膜厚為6·4 _以 上且18 μιη以下,較佳為8 μηι以上且丨8 μηι以下,更佳為9 μιη以上且1 6 μηι以下,最佳為11 μιη以上且丨3 μπι以下。若 138295.doc -33- 201002523 平均膜厚未達6.4 _,則硬度下降,難以作為舰層咖 設置於顯示裝置中’並且乾燥凝集明顯,表面成為桔皮 狀,會產生眩光。若平均膜厚超出18㈣,則製造時在使 树月θ硬化之過程中會顯著產生捲縮。 而且’如圖11所不,從減少反射光之觀點考慮,較佳為 於ANR層25上進一步形成AR(AntiReflecti〇n,抗反射)層 27。作為AR層27,亦可使用乾式方式及濕式方式中之任 一者,但較佳為濕式方式者。作為濕式方式之八尺層π, 可使用例如含有氟系樹脂者'或者含有二氧切等之中空 微粒子者。 根據該發明第4實施形態,於顯示部21之正面側、及正 面構件22之背面側之至少—方上配置有鑛助,藉此可 抑制牛頓環之產生,或者可將牛頓環之產生降低至不介意 的程度。 (5)第5實施形態 圖12、圖13表不該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 例。該第5實施形態具備顯示部21、及設置於該顯示部21 背面側之背面構件26 ’在顯示部21之背面側、及背面構件 26之正面側之至少一方上,具備有ANR膜23,該點與第4 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而言’圖12中顯示於顯示部21之背面側具備有鑛 膜23之顯示裝置之示例。而且’圖⑽顯示於顯示部刀之 月面側及背面構件26之正面側之雙方上具備有ANR膜23之 顯示裝置之示例。另外,對於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相同之 138295.doc -34· 201002523 部分’附以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背面構件26例如具有片狀、膜狀或板狀。當顯示部為液 晶顯示器時,背面構件26例如為用以使光源照度於面内均 勻化之擴散板或擴散片、用以控制視角之透鏡膜、用以將 來自於光源之光進行偏光分離並再利用之偏光分離反射膜 等。 ' 根據該第5實施形態,於顯示部21之背面側及背面構件 26之正面侧之至少一方上,配置有八]^尺膜23,藉此可抑制 牛頓環之產生,或者可將牛頓環之產生降低至不介意之程 度。 (6)第6實施形態 圖14表示該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一 例。該第6實施形態在顯示部21之正面側、及正面構件22 之背面側之至少一方上不經由接著劑等而直接形成ANR層 2 5 ’ §亥點與弟4貫施形態不同。於圖14中,顯示於正面構 件22之背面側直接形成ANR層25之示例。對於與上述第4 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附以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另外’於第5實施形態中’亦可同樣地於顯示部21之背 面側、及背面構件2 6之正面側之至少一方上直接形成ANR 層25。 根據該第6實施形態,於顯示部21之正面侧、及正面構 件22之背面側之至少一方上直接形成有ANR層25,故而顯 示裝置之構成及製造步驟與第4實施形態相比而可簡化。 [實施例] 138295.doc -35- 201002523 以下’透過實施例而具體地說明該發明,但該發 係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者。 於該實施例中,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及_層之乾燥 係以如下方式而測定者。 ”、旱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係藉由庫爾特多道顆粒尺寸分析儀 f 來敎粒子徑並將所得之資料平均而 (防眩層之乾燥膜厚) 防眩層之乾燥膜厚(平均膜厚)係使用接觸 。 (TESA股份有限公司製)並以如下方法而求出。首== ;子使用Μ之圓筒形狀,並以防眩層不會被麼碎之程 X之低何重而使圓筒端子接觸於防眩層。然後,測定# 的=意點,求出防眩性膜總厚之平均值〜。進而,、沒 —基材之未塗佈部之厚度,求出基材之厚^ ^门 值D A中減去基材厚度D B後所得之值作為防眩B :攸平均 無法獲得未塗佈部時,可藉由切片法等而曰子度。在 剖面,測定基材之厚度。但是 衣P 方眩性膜之 較佳為如前者作為平均膜厚而求出。、為微、、,田之膜厚,因而 (實施例1) "授掉1小時而獲得塗料。接著,將所_ J用磁㈣ 法而塗數於厚度為〜之ΤΑΓ所獲仔之塗料以棒塗 咖)公司製)上,於80t之y膜(富士軟片(Fuy0 、c之乾燥爐中乾燥2分鐘後,照射】 I38295.doc -36 - 201002523 J/cm2之紫外線,形成乾燥臈厚為13·2 μη1之防眩層。根據 以上所述,獲得目標之光學膜。 <塗料組成>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9〇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1 0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 184 : 5重量份 溶劑··醋酸丁酯:65重量份 碳酸二甲酯:53重量份 矽系調平劑:0.05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i 515,平均粒徑為二 μηι ’變異係數為8) : 1 〇重量份 (實施例2) 將下述微粒子町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J 行與實施例i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ΐ6·3 防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烤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章股广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i 51〇,平均粒刀 μηι,變異係數為8) : 10重量份 · (實施例3) 除下述情況之外,為相同 j何枓,相同步驟。 即’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 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 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 ^ ^ a 獲仔具有平均膜厚為94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 y·4 138295.doc -37· 201002523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丨525,平均粒徑為5 5 μπι ’變異係數為8): 10重量份 (實施例4)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8·8 之 防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i 5〇〇 ’平均粒徑為^ μιη,變異係數為8) : 1 〇重量份 (實施例5)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81 之 防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丨545,平均粒徑為 μιη,變異係數為8) : 1 5重量份 (實施例6)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17 3 ^^之 防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1515,平均粒徑為8 μιη,變異係數為8) : 1 5重量份 138295.doc -38- 201002523 (實施例7)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i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Π μπ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曱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97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3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mo ’平均粒徑為4 5 μπι ’變異係數為8) : 15重量份 (實施例8)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臈厚為 11 μπ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5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mo,平均粒徑為4 $ μπι,變異係數為8) : 15重量份 (實施例9)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丨丨之防 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曱酸S旨丙稀酸酯募聚物:§ 5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15重量份 138295.doc -39· 201002523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口口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丨51〇,平均粒徑為4 $ μηι ’變異係數為8) : 15重量份 (實施例1 0 )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11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8〇重量份 丙稀酸系聚合物:20重量份 父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 ’折射率為i 51〇,平均粒徑為* 5 μηι ’變異係數為8) : 15重量份 (實施例11) 、首先,進行與實關丨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 為13.2 μ1Ώ之防眩層之防眩性膜。接著,於所獲得之防眩 性膜上’以棒塗法塗敷包含中空二氧化石夕之低折射率塗料 120 nm之後,使其硬化。藉此, % I万眩層上形成有低折射 率層(防反射塗層)^根據以上所述 丄π A ’獲侍目標之防眩性 膜。 (實施例12) 首先,進行與實施存"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 為!3.2,之防眩層之防眩膜。接著,將膜厚為5 之 Si〇x膜、膜厚為10謹之灿2〇5膜、膜厚為%謂之以… 膜、膜厚為100 nm之Nb2〇5膜、及膜厚為9〇 nm之叫膜以 138295.doc -40- 201002523 此順序藉由濺鍍法而積層於防眩層上。藉此,於防眩層上 之防眩性 形成有多層防反射層。根據以上所述,獲得目標 膜。 (實施例13) 。將下述之塗料組成中所示之原料加以混合,#用磁㈣ 器攪拌1小時而獲得塗料。接著,將所獲得之塗料以棒塗 法而塗佈於厚度為80 pmiTAC膜(富士軟片公司製)上,於
8〇°C之乾燥爐中乾燥2分鐘後,照射5〇〇 mj/cm2之紫外 線’形成乾燥膜厚為8 μπι之防眩層。根據以上所迷,獲得 實施例13之光學膜。 <塗料組成> 6官能胺基曱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9〇重量份 丙稀酸系聚合物:1 〇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 184 : 5重量份 溶劑:醋酸丁酯:65重量份 碳酸二曱酯:53重量份 矽系調平劑:0.05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珠粒(综研化學股份有限公㈣,折射率 為1.525’平均粒徑為5〇μη1 ’變異係數為7广9重量份 (實施例14)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i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之防 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婦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138295.doc -41 - 201002523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丨525,平均粒徑為$ 〇 μιη,變異係數為8) : 9重量份 (實施例15) 首先,進行與實施例14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 為8 μιη之防眩層之防眩性膜。接著,於所獲得之防眩性S 上,以棒塗法塗敷包含中空二氧化矽之低折射率塗料 nm之後,使其硬化。藉此,於防眩層上形成有低折射率層 (防反射塗層)。根據以上所述’獲得目標之光學膜。 (實施例16)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丨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6·4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 g月b私基曱酸酿丙稀酸g旨寡聚物:%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5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⑵,平均粒徑為4〇 μιη,變異係數為8) : 9重量份 (實施例17) 一作為微粒子使用具#下述折射率者,除此之外,進行與 實施例13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 二 J联7予為8 μηι之防眩層 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珠粒(综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為1.560,平均粒徑為5·〇μη1,變異係數為7): 9重量份 (比較例1) 77 138295.doc -42- 201002523 使乾燥膜厚為7 3 um,哈u* > β μ 除此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 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兔7 1 π 丁 j朕y予為7·3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比較例2) 、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行與實施例i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之防 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稀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〇lymer ’折射率為1515,平均粒徑為18 μηι ’變異係數為8) ··丨5重量份 (比較例3)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11 μιη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ό官能胺基曱酸酯丙烯酸酯募聚物:1 〇〇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己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為丨5丨〇,平均粒徑為4 5 μηι’變異係數為8): 15重量份 (比較例4)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11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曱酸酯丙烯酸酯募聚物:75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25重量份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138295.doc -43- 201002523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 ’折射率為1 ·5 1 〇,平均粒彳為* $ μηι,變異係數為8) : 1 5重量份 (比較例5)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丨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 1 8 μιη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稀酸系聚合物:5重量份 丙烯酸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Techpolymer,折射率為^%,平均粒徑為8 ,變異$ 數為8) : 10重量份 ' (比較例6) 將下述之樹脂及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 之外’進行與實施例丨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8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膜。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寡聚物·· 9〇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1 〇重量份 交聯性丙蝉酸-苯乙烯jt肀外* 碲/、祆U拉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chpolymer,折射率盔 外町半為1.560,平均粒徑為6 μηι,變異係數為30) : 6重量份 (比較例7) ’進行與實施例13同 μηι之防眩層之光學 將下述微粒子加以混合,除此之外 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工〇 膜。 138295.doc •44· 201002523 交聯性丙烯酸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149,平均粒徑為5〇,變異係 數為8 ) : 1 〇重量份 (比較例8) 將下述樹脂及微粒子加以混合’除此之外,進行與實施 例13同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11 μιη之防眩層之 光學膜。 6官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募聚物:88重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22重量份 父聯性丙烯酸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卫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Techp〇lymer,折射率為⑸,平均粒經為5〇 _,變異^ 數為8 ) : 1 〇重量份 (比較例9) 將下述微粒子以下述之添加量進行混合,除此之外,進 Ο 行與實施例關樣之處理,獲得具有平均膜厚為5 _之防 眩層之光學膜。 交聯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TeehP〇lymer ’折射率為i仍,平均粒γ μηι ’變異係數為8) : 9重量份 (比較例10) 使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Q λ J朕与马19 μηι,除此之外,進行鱼电 例1同樣之處理,獲得防眩性膜。 Ί &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膜之粗綠度、白濁声 眩性、馬氏硬度、及微粒子之狀態,以如下方式進:二 138295.doc •45· 201002523 估。 (粗糙度評估) 對於貫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膜,測定表面粗糙度,自 —維剖面曲線取得粗糙度曲線,並計算出作為粗糙度參數 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曲線之均方根粗糙度RAq、 及輪廓曲線要素之平均長度RSm。其結果示於表1〜表$。 另外測疋條件依據JIS B0601 : 2001。以下表示測定裝 置及測定條件。 測定彳置.全自動微細形狀測定機,Su咖〇rdei_ ET4〇〇〇a (股份有限公司小阪研究所) k 〇.8 mm ’坪估長度為4 mm,截斷值(cutoff)x5倍 資料取樣間距為0.5 μηι (白濁度) 干又巧I防眩性膜進行白濁度 一 ’又 <,只’J疋 〇 果示於表1〜表5°白濁感係、藉由對在防眩層表面已擴影 反射光進行檢測而感知。於此,❹㈣ 核:再現上述現象,將定量化之值作為白濁度。另外, 測定之白濁度可藉由對與 進行實驗而確^ 的情 〆、*«.、月 >卜戈口 广 0 井,泛
反射之影響而對防眩性膜自身之漫反:了抑制: 壓克力板(三菱麗陽(Mi 、仃δ子估U Λ ,. hl Ray〇n)股份有限 Α 一-
Acryhte L 5〇2)經由㈣“黏合於所 ^ 背面。其次,使用愛色麗 X 方眩性港 鹿(X-Rite)公司製之積分球型分 138295.doc -46- 201002523 光譜儀SP64,並使用D65光源,將擴散光照射至試樣表 面利用自°式樣法線方向朝8。方向而傾斜之位置上所存在 之檢測器,於测定反射光之d/8。光學系統中進行測定。測 定值採用去除鏡面反射成分而僅檢測漫反射成分之s啦 . m以檢測視角μ進行敎。藉此,可求出相對於 光源強度之漫反射強度之比例。 • (防眩性之評估1) (、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㈣性膜,以如下方式評估防眩 ^ 首先將防眩性膜經由黏著層而黏合於黑壓克力板 (Α4大小)上,製作評估樣品。接著,於照度為2〇〇勒克斯 (㈣之室内,將防眩膜(板)垂直配置於眼睛之高度,使自 己的臉映射。此時,使自防眩性膜至觀察者的臉之距離為 50 cm。以下述之基準對該反射像之映射情況進行評估。 其結果不於表1〜表5。 A:反射像之眼睛無法識別。 Q B.眼晴可一定程度識別,但輪廓模糊。 c :眼晴維持原樣地映射。 (防眩性之評估2)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性膜,以如下方式評估防眩 性。 將防眩性膜經由黏著劑而黏合於黑色壓克力板上,使相 距2 m之螢光燈(3〇〇勒克斯)垂直映射,並對螢光管之邊緣 之映射方法進行比較。以下述之基準對該映射進行評估。 其結果示於表1〜表5。 13S295.doc -47- 201002523 a:螢光管之邊緣無法識別 b:螢光管之邊緣難以識別 c:螢光管維持原樣地映射 (馬氏硬度)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峰膜,選料存在微粒子之 部分,在下述條件下測定壓痕之表面硬度。其結果示於表 1〜表5。 測定裝置:PiC0indentor HM_5〇〇(Fischer Instruments公 司) 麼頭:維氏壓頭 取大壓痕深度:塗膜厚度(AG層之厚度)之㈣以下 (微粒子之狀態)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 疲二〜 防眩性膜’透過光學顯微鏡之觀 '丁'而觀察到有機微粒子 .„ L 刀布狀態。其結果示於表1〜表 °另外’將有機微粒子 脾古城, 存在有疏密之情形記作「〇」, 將有機微粒子中不在& β 「 4密而是均勻分布之情形記作 X j 〇 比較例1〜5中,以實施例1、比較例 而且’實施例1〜10、 片為代表,示於圖15、圖 5之防眩㈣之透㈣分干涉& 16 中。 “ 以下表示觀察條件。 司製光學顯微鏡BX5 1倍率20倍透 觀察條件:Olympus公 射像 (牛頓環) 138295.doc -48- 201002523 接下來,於黑色壓克力板上以接觸於防眩層面之方式而
載置防眩膜。其次’自與防眩層相反之面施加3G0 g/cA 荷重,並目視評估牛頓環之有無。其結果示於表〗〜表5。 (眩光) 將壓克力板經由空氣層而配置於具有13英吋液晶顯示器 之筆5己型PC(Personal c〇mputer,個人電腦)之正面,將各 光學膜經由黏著劑而黏合於該壓克力板之液晶顯示器側。 接著使液0曰顯示器顯示白色之單色,評估眩光之有無。 其結果示於表丨〜表5。 …
138295.doc -49- 201002523 (¾ 實施例6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5 00 ΙΛ ο 防眩層單層 17.3 46.2 0.025 0.139 0.102 0.46 « 1 〇 實施例5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45 in r4 ο 防眩層單層 〇6 31.0 0.025 0.068 0.076 1.10 CQ 1 〇 實施例4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00 ITi ΙΛ ο ο 防眩層單層 00 00 62.5 0.023 0.112 0.093 0.84 1 〇 實施例3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25 in ο ο 防眩層單層 ON 58.5 0.019 0.075 0.078 0.65 1 〇 a 實施例2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0 in ο ο 防眩層單層 16.3 33.7 0.015 0.065 0.066 0.48 1 〇 Λ 實施例1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5 in ο ο 防眩層單層 13.2 41.7 0.017 0.073 0.061 0.59 1 〇 Λ 種類 折射率 平均粒徑(μιη) 添加量(重量份) 添加量(重量份) 防眩層厚度(μιη) 比率R(%)粒徑/膜厚 RAq Ra(pm) RSm(mm) 白濁度 防眩性(評估1) ε ζ 微粒子之狀態 防眩性(評估2) 填料 聚合物 構成 表面粗糕: 度 光學特性 138295.doc -50- 201002523
(¾ 實施例12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15 Ο Ο 毖+ 13.2 41.7 0.014 0.064 0.063 0.30 1 〇 實施例11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5 ITS ο Ο 防眩層單層+ 低反射層 13.2 41.7 0.015 0.067 0.065 0.40 1 〇 實施例10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0 in 防眩層單層 — 40.9 0.025 0.103 〇 0.76 < 242 〇 實施例9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0 in τί Ι£5 55 防眩層單層 40.9 0.023 0.091 0.057 0.78 263 〇 實施例8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10 防眩層單層 40.9 0.025 0.080 0.078 0.70 302 〇 實施例7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10 iTi ΙΛ 防眩層單層 40.9 0.025 0.123 0.08 0.80 305 〇 種類 折射率 平均粒徑(μιη) 添加量(重量份) 添加量(重量份) 防眩層厚度(μιη) 比率R(%)粒徑/膜厚 RAq Ra(pm) RSm(mm) 白濁度 防眩性 S B a i wIT 微粒子之狀態 填料 聚合物 構成 表面粗度 光學特性 138295.doc -51 - 201002523 (¾ 比較例6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60 'sO Ο ο 防眩層單層 00 75.0 0.017 0.192 0.175 1.20 Μ 1 〇 比較例5 丙烯酸粒子 1_ 1.495 00 Ο in 防眩層單層 〇〇 44.4 0.008 0.05 — 〇 0.40 1 X 比較例4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0 iTi τί ΙΛ ΙΛ fS 防眩層單層 τΗ 40.9 0.032 0.152 0.176 1.34 < 219 〇 比較例3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10 iri — ο 防眩層單層 τΗ 40.9 0.035 0.180 0.189 1.20 < 307 〇 比較例2 丙烯酸-苯乙 稀共聚物 1.515 00 W-i rH ο 防眩層單層 00 22.5 0.031 0.121 0.191 1.49 < 1 〇 比較例1 丙烯酸-苯乙烯 共聚物 1.515 1 —— in Ο ο 防眩層單層 m 75.3 0.031 0.151 0.144 1.18 < 1 〇 種類 折射率 平均粒徑(μιη) 添加量(重量份) 添加量(重量份) 防眩層厚度(μιη) 比率R(%)粒徑/膜厚 RAq Ra(pm) RSm(mm) 白濁度 防眩性(評估1) ε s w iriT 微粒子之狀態 防眩性(評估2) 填料 聚合物 結構 表面粗度 光學特性 138295.doc -52- 201002523
(寸<) 實施例17 丙烯酸粒子 1.56 in 〇\ 〇 防眩層單層 00 62.5 0.0187 0.089 1 實施例16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25 防眩層單層 'Ο 62.5 0.028 0.14 0.08 225 實施例15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25 in as 〇 防眩層單層+防反射層 00 62.5 0.0179 0.08 0.058 1 實施例14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25 in α\ 〇 防眩層單層 00 62.5 0.0187 0.089 0.06 碡 1 實施例13 丙烯酸粒子 1.525 ID as 〇 防眩層單層 00 62.5 0.017 卜 〇 0.11 1 種類 折射率 平均粒徑(μηι) 添加量(重量份) 添加量(重量份) 防眩層厚度(μιη) 比率R(°/。)粒徑/膜厚 RAq Ra(pm) RSm(mm) 抗牛頓環之有無 眩光 馬氏硬度 填料 聚合物 構成 表面粗糙度 -53 - 138295.doc 201002523 (¾ 比較例10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15 ITi Ο ο 防眩層單層 28.9 捲縮大、不足以評估 比較例9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25 ο in 防眩層單層 in 80.0 0.035 0.16 (S 〇 215 00 -Ο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1.57 ITS ο 防眩層單層 45.5 0.04 0.16 0.15 1 1 比較例7 丙稀酸粒子 1.49 in ο ο 防眩層單層 〇 50.0 0.009 0.023 0.15 1 X 種類 折射率 平均粒徑(μιη) 添加量(重量份) 添加量(重量份) 防眩層厚度(μιη) 比率R(%)粒徑/膜厚 RAq Ra(pm) RSm(mm) 抗牛頓環之有無 眩光 馬氏硬度 微粒子之狀態 填料 聚合物 構成 表面粗度 -54- 138295.doc 201002523 根據表1〜表5,可知以下情況。 於實施例1〜1 7中,傕夸人队4 w 便♦合物相對於樹脂之含有量為3重 量%以上且20重量。/。以τ 他,, 里/0以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ηι以 上且8 _以下,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ιη以上且18 μΐΏ 以下’故而算術平均粗链度以在〇〇3 _〜〇i5 _之範圍 内,且均方根斜率RAq在〇〇1〜〇〇3之範圍Θ。因此,可使 ‘ 對比度與防眩性兩者並存。 而且,實施例1〇、12中’於防眩層上形成有低反射層、 … 防反射層,故而與實施例1相比可減少白濁度。 於比車乂例1中,防眩層之乾燥膜厚在8〜18 pm之範圍之 外’且比率R在3〇%〜7()%之範圍之外,故而算術平均粗链 度Ra在〇.〇3 _〜〇15 μιη之外且均方根斜率在 〇.〇3之外。因此,可獲得優異之防眩性,但白濁度將 增大。 於比杈例2中’粒子徑與膜厚之比率R在30%〜70%之範圍 〇 之外’故而均方根斜率RAq在0.01〜0.03之外。因此.,可獲 得優異之防眩性,但白濁度將增大。 -於比較例3中’聚合物之含有量在3重量%〜20重量%之範 圍 卜 故而算術平均粗糙度Ra在0.03 μιη〜0.1 5 μηι之 外,且均方根斜率RAq在0.01〜0.03之外。因此,可獲得優 異之防眩性,但白濁度將增大。 於比較例4中,聚合物之含有 量在3重量%〜20重量%之範 圍之夕卜 故而异術平均粗糙度Ra在0.03 μηι〜0.1 5 μηι之 外’且均方根斜率RAq在0.01〜0.03之外。因此,可獲得優 138295.doc •55- 201002523 異之防眩性,但白濁度將增大D而且,由於聚合物之含量 過剩’因而馬氏硬度與貫施例7〜1 〇相比有所下降。 於比較例5中,由於使用丙稀酸粒子作為有機微粒子, 故而微粒子並未疏密地分布,算術平均粗糙度仏在〇. μιη〜0.15 μηι之外,且均方根斜率RAq在〇 〇1〜〇 〇3之外。因 此,白濁度下降,但防眩性將變得不足。 於比較例6中,由於不含有聚合物,因而算術平均粗糙 度Ra在0.03 μιη〜0.15 μηι之外。因此,白濁度增大。 於比較例7中,由於使用丙烯酸粒子作為有機微粒子, 故而微粒子並未疏密地分布,算術平均粗糙度“在0.03 μηι〜0.15 μπι之外,且均方根斜率RAq在〇〇1〜〇〇3之外。因 此’產生抗牛頓環。 於比較例8中,由於聚合物之添加量未達3重量份,因而 算術平均粗糙度Ra在〇·03 μΐΏ〜〇15 μϊη之外,且均方根斜 率RAq在〇.〇1〜〇 〇3之外。因此,產生有眩光。 於比較例9中,平均膜厚未達6_5 μπι,比率R(粒徑/膜厚) 超出7〇%。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在0_03 μπι〜〇15 0爪之 外,且均方根斜率RAq在〇〇1〜〇〇3之外。因此,產生有眩 光,馬氏硬度下降。 於比較例10中,捲縮大,於靜置狀態下成為筒狀,且黏 合於壓克力板時混入有氣泡,因而不足以進行評估。 圖17係對實施例i及比較例6之粗糙度曲線之剖面分布進 行比較者。另外,於圖17中,曲線^表示實施例丨之粗輪度 曲線之剖面分布,曲線丨2表示比較例6之粗糙度曲線之剖= 138295.doc -56- 201002523 分布。如表中所記載 以下值。 根據各個分布而求出的Ra及RAq為 貝轭例 1 : Κ^=〇·〇73(μηι) , RAq=〇 〇17 比車又例 6 : Ra=〇_i92(pm),RAq=〇.〇17 圖以、圖19係根據從剖面曲線所獲得之测定值而求出每 〇.5 _之斜率(微分值)並將頻率圖表化者。肖t匕較例5相 比,實施m令,微分值為0.01以下之頻率較低,即鏡面 反射強度較低’即便RAq為相同值亦可獲得防眩性較高的 膜。而且,於實施例1中,分布集中在0.01〜0.03中,且藉 由與比較例6相比而較均勻的低角度之斜率所構成◦斜率 之分布(直方圖)可由粗糙度參數以大致代用,因而藉由使 RAq-〇_〇l〜〇·〇3且Ra=〇〇15(_以下而可獲得圖^所代 表之表面性。 以上’對s亥發明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 但該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可進行基 於該發明之技術思想之各種變形。 例如,上述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所舉出之數值、形 狀、材料及構成等僅為示例,根據需要亦可使用與其不同 之數值、形狀、材料及構成等。 而且’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於將該發明應用於液晶顯 示器之顯示面所具備之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之情形作為示 例而進行了說明,但該發明並不限定於此,還可應用於 CRT(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 PDP)、電激發光(Electro Luminescence : 138295.doc -57- 201002523 EL)顯示器、表面傳導型電子發射顯示器(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_emitter DispIay: SED)等各種顯示裝 置之顯示面所使用之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先前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放大剖面圖。 圖2係表示該發明第丨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 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不s亥發明第丨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放大剖面圖。 圖4係用於說明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概略圖。 圖5係用於說明均方根斜率之概略圖。 圖6係表示該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放大剖面圖。 圖7係放大表示圖6所示之低折射率層14之剖面圖。 圖8係表示該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防眩性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剖面圖。 圖9係表示該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裂置之構成例之概 略剖面圖。 圖1〇係表示該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例之 概略剖面圖。 圖U係表示該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ANR膜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剖面圖。 圖1 2係表示該發明 概略剖面圖。 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例之 138295.doc -58- 201002523 圖13係表不該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例之 概略剖面圖。 圖Μ係表不该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1 5係實施例1之防眩性膜之透射微分干涉照片。 圖16係比較例5之防眩性膜之透射微分干涉照片。 圖17係對實施例i及比較例6之粗糙度曲線之剖面分布進 行比較的示圖。 圖18係根據從實施例!之剖面曲線所獲得之測定值而求 出每0.5 μηι之斜率(微分值)並將頻率圖表化之示圖。 圖19係根據從比較例6之剖面曲線所獲得之測定值而求 出每0.5 μιη之斜率(微分值)並將頻率圖表化之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防眩性膜 2 液晶面板 2a、2b 偏光元件 3 背光源 4 防眩性偏光元件 11 基材 12 防眩層 13 微粒子 14 低折射率層 15 中空微粒子 16 多層防反射層 138295.doc -59- 201002523 16L 低折射率層 16H 高折射率層 138295.doc 60-

Claims (1)

  1. 20100252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學膜,其具備: 基材;及 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光學層; 上述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处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式而獲得:將含有微粒子及 樹脂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 , 使上述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ιη以上且8 μιη以下, 上述光予層之平均膜厚為6·4 以上且i8 pm以下。 2· 2請求項!之光學膜,其t在將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 ^為T,亚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d時,比率 R(—D/Τχΐοο)為3〇%以上且7〇%以下。 3.如請求項丨之光學膜,其中上述微粒子係以丙烯酸-笨乙 ^ 烯共聚物作為主成分。 > 4.如請求項丨之光學膜,其中上述微粒子之折射率為〖.π以 上且1.5 6以下。 女》月求項1之光學膜,其中上述光學層之表面之粗糙度 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為〇〇3 μπι以上且〇15卿以 下’並且均方根斜率RAq為〇 〇1以上且〇 〇3以下。 6 4明求項1之光學膜,其中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 2〇重I %以下之聚合物、8〇重量%以上且97重量%以下之 寡聚物及/或單體。 I38295.doc 201002523 7. 8. 9. 10. 如請求項6之光學膜’其中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 2〇重里%以下之聚合物、及80重量。/。以上且97重量%以下 之寡聚物。 種光學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將含有微粒子及樹脂之塗料塗佈於基材上; 使上述塗料乾燥,藉此使上述塗料中產生對流,並藉 由該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疏密地分布;及 使疏岔地分布有上述微粒子之塗料硬化,藉此形成光 ia. ja · 学層,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U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以上且8 以下; 述光牟層之平均膜厚為6·4μιη以上且18μιη以下。 一種防眩性膜,其具備: 基材;及 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防眩層; 上述防眩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上述凹凸形狀係故以下方式而獲得:將含有微粒子及 Μ月曰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上,藉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 使上述微粒子疏密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G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捏為2.4㈣以上且8 μιη以下, 上述防眩層之平均膜厚為8 μπι以上且18 μιη以下。 一種附光學層之偏光元件,其具備: 偏光元件;及 138295.doc 201002523 設置於上述偏光元件上之光學層; 上述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上述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式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 及樹脂之塗料’藉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疏 密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ιη以上且8 μιη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 4 μβι以上且18 pm以下。 11 · 一種顯示裝置,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及 光學層,其設置於上述顯示部之顯示面側; 上述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上述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式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 =樹脂之塗料’藉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疏 牷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上L树月曰3有3重置。/0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_以上且8 _以下, 述光予層之平均膜厚為6 4 以上且1 8 以下。 12. —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 "面構件’其5又置於上述顯示部之正面側;及 光子層’其设置於上述顯示部之正面側及上述正 件之背面側之至少一者上; 上述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138295.doc 201002523 上述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式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 及树月曰之-k料’ it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疏 密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〇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μηι以上且8 μιη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ηι以上且18 μιη以下。 13_ —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圖像之顯示部; 者面構件,其设置於上述顯示部之背面側;及 光子層,其没置於上述顯示部之背面側及上述背面構 件之正面側之至少一者上; 上述光學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上述凹凸形狀係經以下方式而獲得:塗佈含有微粒子 及樹脂之塗料’藉由上述塗料之對流而使上述微粒子疏 密地分布,並將上述塗料硬化, 上述樹脂含有3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之聚合物,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4 μπι以上且8 μηι以下, 上述光學層之平均膜厚為6.4 μηι以上且18 μιη以下。 138295.doc
TW098117325A 2008-06-09 2009-05-25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00252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1140 2008-06-09
JP2008208796A JP2010020268A (ja) 2008-06-09 2008-08-13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523A true TW201002523A (en) 2010-01-16

Family

ID=4141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7325A TW201002523A (en) 2008-06-09 2009-05-25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82204B2 (zh)
EP (1) EP2284579A1 (zh)
JP (1) JP2010020268A (zh)
KR (1) KR20110027636A (zh)
CN (1) CN101815958B (zh)
BR (1) BRPI0903915A2 (zh)
RU (1) RU2010104445A (zh)
TW (1) TW201002523A (zh)
WO (1) WO20091510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026B (zh) * 2010-03-31 2014-08-01 Mitsubishi Rayon Co 積層體以及其製造方法
TWI498603B (zh) * 2010-03-11 2015-09-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及防眩性偏光板
TWI570611B (zh) * 2011-07-26 2017-02-11 Kimoto Co Ltd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anti-glare fil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80081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Katsumi Inoeu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501800B2 (ja) * 2010-02-25 2014-05-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導電性膜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2343698B (zh) * 2010-07-26 2015-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520752B2 (ja) * 2010-09-01 2014-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光学部材,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120123963A (ko) 2011-05-02 2012-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KR101950542B1 (ko) 2011-10-24 2019-02-20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확산 필름, 광확산 필름의 표면 형상을 규정하는 방법, 및 표면 형상 규정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US9568646B2 (en) * 2011-11-04 2017-02-14 Cam Holding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reducing diffuse reflection of nanostructu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and touch panels made of the same
JP6078938B2 (ja) * 2012-03-15 2017-0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10041B1 (ko) * 2012-08-31 2016-04-07 오지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인쇄용 시트, 가식 시트 및 점착성 가식 시트
JP2015231667A (ja) * 2012-09-27 2015-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機能性フィルム
CN105073868A (zh) * 2013-03-13 2015-11-18 塞拉尼斯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用于游戏牌的纤维素二酯膜
WO2014149182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ic chuck repair and refurbishment
JP6526380B2 (ja) * 2013-12-03 2019-06-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BR112016012745A8 (pt) * 2013-12-05 2020-05-19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de economia de energia e aparelho para rede heterogênea
JP6826803B2 (ja) * 2014-08-26 2021-02-10 中国塗料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組成物から形成される硬化被膜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硬化被膜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6716184A (zh) * 2014-09-22 2017-05-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防反射部件
KR20160040922A (ko) * 2014-10-06 2016-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A3011337A1 (en) * 2016-01-20 2017-07-27 AGC Inc. Transparent substrate with non-transparent film
WO2017204119A1 (ja) * 2016-05-23 2017-11-30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形状測定装置及び形状測定方法
JPWO2018105213A1 (ja) 2016-12-06 2019-10-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バリアフィルム、色変換フィルム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881172B2 (ja) * 2017-09-13 2021-06-02 Agc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付透明基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DE112019000737T5 (de) * 2018-02-08 2020-10-22 AGC Inc. Transparentes Substrat, das mit einem Blendschutzfilm versehen ist
CN115413356A (zh) * 2020-06-04 2022-11-29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5236778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散射膜、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789017B (zh) * 2021-09-17 2023-01-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KR20240101716A (ko) * 2022-04-27 2024-07-0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화상 표시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75727A (ja) 1990-11-09 1992-06-23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374299B2 (ja) 1994-04-20 2003-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3674146B2 (ja) 1996-05-07 2005-07-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光学フィルタ装置
JP3821956B2 (ja) 1998-07-28 2006-09-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337134C (zh) * 2001-10-03 2007-09-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具有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WO2006008820A1 (ja) 2004-07-22 2006-01-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機
CN101163993B (zh) * 2005-02-21 2011-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TWI406770B (zh) 2005-02-21 2013-09-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CN101067667A (zh) 2006-05-03 2007-11-07 三星康宁株式会社 显示滤光器和具有该显示滤光器的显示装置
JP5252811B2 (ja) * 2006-05-16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08020587A1 (ja) * 2006-08-14 2010-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積層体
CN101506691B (zh) * 2006-08-18 2011-1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8603B (zh) * 2010-03-11 2015-09-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及防眩性偏光板
TWI447026B (zh) * 2010-03-31 2014-08-01 Mitsubishi Rayon Co 積層體以及其製造方法
TWI570611B (zh) * 2011-07-26 2017-02-11 Kimoto Co Ltd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anti-glare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08206A1 (en) 2012-01-12
RU2010104445A (ru) 2011-08-20
EP2284579A1 (en) 2011-02-16
CN101815958B (zh) 2012-11-21
BRPI0903915A2 (pt) 2015-06-30
US8582204B2 (en) 2013-11-12
WO2009151067A1 (ja) 2009-12-17
KR20110027636A (ko) 2011-03-16
JP2010020268A (ja) 2010-01-28
CN101815958A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2523A (en)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TWI380050B (zh)
KR101711011B1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31330B (zh) An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 antiglare film, an optical layer polarizing element, and a display device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5476948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1918334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84997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0916836A (en)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20523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0830463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20100124657A (ko) 눈부심 방지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표시 장치
KR20130127984A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1007205A (en)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glare-proof polarizer, and display
JP2009037046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TW201118410A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219849A (en) Light-diffusing element, polarizer having light-diffusing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03797385A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片的适合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及图像清晰度的改善方法
JP20090986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2388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20122926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91931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