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9299A - Lens sheet, an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lens sheet - Google Patents

Lens sheet, an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lens she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9299A
TW200949299A TW97147441A TW97147441A TW200949299A TW 200949299 A TW200949299 A TW 200949299A TW 97147441 A TW97147441 A TW 97147441A TW 97147441 A TW97147441 A TW 97147441A TW 200949299 A TW200949299 A TW 2009492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viewing angle
sheet
lens sheet
micro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47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kinori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Publication of TW200949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92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20094929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透鏡片、使用透鏡片的背光及液晶顯示裝 置,更詳言之爲’具有聚光功能的透鏡片、使用透鏡片的 背光及液晶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被要求高的正面亮度,因此液晶顯示裝 置使用之背光具備能提升正面亮度的透鏡片。如專利第 326223 0號公報(專利文獻1)之揭示,通常使用稜鏡片 作爲透鏡片。 但是,稜鏡片雖可提升正面亮度,亮度之視野角特性 卻存在以下(1 )及(2 )之問題。 (1) 稜鏡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不僅在正面會產生 亮度之峰値(peak ),在相對於正面的傾斜方向亦會產生 亮度之峰値(側面凸角(side lobe ))。圖1 7之實線, 係表示稜鏡在顯示器畫面之上下方向並列設置的稜鏡片之 上下方向之視野角特性。橫軸爲視野角(度),縱軸爲各 視野角之亮度。 參照圖1 7,習知稜鏡片之上下方向之視野角特性, 係於視野角之〇度出現第1峰値,於視野角之±80度附近 出現第2峰値(亦即所謂側面凸角),此種側面凸角會帶 給觀看顯示畫面之用戶不調和感。 (2) 圖17之虛線表示稜鏡片之左右方向、亦即稜鏡 -4- 200949299 之長邊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於左右方向之亮度角度 分布,在視野角爲±40度範圍內,即使視野角增大,亮度 亦未明顯變化。但是,視野角超出±4 0度範圍時,隨視野 角之增大,亮度變爲急速下降。在以視野角〇度爲峰値, 隨視野角增大而漸漸降低亮度的自然分布中,即使用戶變 化觀看顯示畫面的角度亦不會有不調和感。但是,如圖17 所示,呈現左右方向之亮度角度分布之顯示畫面中,在視 φ 野角爲±40度附近,亮度會急速變化。因此,對於在視野 角爲±40度附近觀看顯示畫面的用戶,會帶來不調和感。 作爲取代稜鏡片之透鏡片,微透鏡陣列片(micro lens array sheet)乃習知者。微透鏡陣列片,係具備以等 間隔被格子配列或交錯配類的多數個微透鏡。各微透鏡’ 係半球形狀,可以等效聚集全部方位之光’可提升正面亮 度。另外,不會發生稜鏡片之側面凸角,亮度視野角特性 成爲以視野角〇度爲峰値’隨視野角增大而漸漸降低亮度 φ 的自然分布。 但是,微透鏡陣列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在上下方向 與左右方向均成爲同一寬度’其寬度較窄。簡單言之爲, - 使用微透鏡陣列片時’視野角會變窄。通常’相較於用戶 由上下斜方向觀看顯示器之機會’用戶由左右斜方向觀看 之機會較多,因此,特別是左右方向之視野角較大者較好 〇 可以增大左右視野角的微透鏡陣列片被揭示於專利文 獻2 (專利第3252474號公報)。該文獻的微透鏡陣列片 200949299 之微透鏡係半橢圓體狀’半橢圓體之長軸以平行於顯示器 左右方向的方式被配列。藉由使用該微透鏡陣列片’可擴 大左右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而加以維持’左右方向之視 野角較廣。但是’微透鏡爲半橢圓體之故’無法完全聚集 左右方向及對角方向之光’結果,正面亮度變低。 可以維持左右視野角’亮度視野角特性成爲自然分布 的其他透鏡片,例如有多數個圓柱體狀透鏡被並列設置的 雙凸透鏡片。但是,雙凸透鏡片’係和半橢圓體狀之微透 鏡陣列片同樣,正面亮度會降低。 專利文獻1 :專利第326223 0號 專利文獻2 :專利第325247 1號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正面亮度高,而且特定方向之視 野角廣的透鏡片。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及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透鏡片,係具備:片(sheet )狀或薄膜( film )狀之基材部;及多數柱狀透鏡。各柱狀透鏡,係包 含連結成爲1列的多數平凸透鏡部。多數柱狀透鏡,係於 基材部上相互被並設。 本發明之透鏡片之柱狀透鏡,係包含連結成爲1列的 -6- 200949299 多數平凸透鏡部。因此,不僅柱狀透鏡之寬度方向之光, 就連長邊方向之光亦可以某一程度進行聚光,另外,對於 柱狀透鏡之長邊方向呈斜方向之光亦可以進行聚光。簡單 言之爲,可以進行大略全方位之光之聚光。因此,本發明 之透鏡片具有高的正面亮度。另外,構成柱狀透鏡的多數 平凸透鏡部,係連結於柱狀透鏡之長邊方向,因此長邊方 向之光之聚光能會低於寬度方向之光之聚光能。 較好是,在相鄰之上述柱狀透鏡之間被形成間隙。 較好是,在同一柱狀透鏡內相鄰之平凸透鏡部,係相 互呈面接觸。其中所謂「面」係指假想面。
另外,較好是設定透鏡半徑R、X方向間距Px、y方 向間距Py,格子配列時,PxS 2RS Py 交錯配列時,PxS2R
^ Py ^ 2R 此情況下,可維持柱狀透鏡之長邊方向之亮度視野角 特性之寬度於較寬。 較好是上述柱狀透鏡,係包含不同高度之多數平凸透 鏡部。 此情況下,可抑制光耦合(wet-out )現象。 本發明之背光,係具備:面光源;及上述透鏡片。本 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具備:上述背光;及上述液晶面 板。 200949299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又,圖中同一或 相當部分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液晶顯示裝置及背光之構成) 依據圖1、2,液晶顯示裝置1具備:背光10;及敷 設於背光1 〇之正面的液晶面板20。液晶面板20具備以行 列形狀配列的多數畫素。液晶顯示裝置1之顯示畫面21, 係於左右方向(圖中之X方向)具有長邊,於上下方向( 圖中之y方向)具有短邊的長方形狀。 背光1〇具備:所謂直下型,用於射出擴散光的面光 源11,及敷設於面光源11上的片狀或薄膜狀透鏡片15。 面光源11,係具備:殻體12;線光源、亦即多數螢 光管13;及擴散板14。殻體12,係正面具有開口部120 的框體,於內部收納多數螢光管13。殼體12之內側表面 被反射薄膜121覆蓋。 反射薄膜1 2 1,係使螢光管1 3射出之光散亂反射, 將散亂反射之光導引至開口部120。反射薄膜121,例如 爲東麗公司(TORAY )製之 RUMIRA (登記商標)E60L 或E60V。反射薄膜121,較好是擴散反射率爲95%以上 者。 多數螢光管13,係於殻體12內並設於上下方向。螢 光管13,係朝左右方向(圖1中之X方向)延伸之線光源 -8 - 200949299 、例如爲CCFL (冷陰極管)或EEFL (外部電極螢光管) 。另外,和螢光管13同時將L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發光裝置)等之多數電光源收納於殻體12內亦可。另 外,使收納之多數LED配列成爲線狀而形成虛擬之線光 源亦可。 擴散板14被嵌入開口部120。擴散板14係和殼體12 之背面並行被配設。擴散板14被嵌入開口部120時,開 ❹ 口部120之內部被密閉。因此,可防止螢光管13所射出 之光由擴散板14以外之處洩漏至外部,可提升光之利用 效率。 擴散板14,係使來自螢光管13之光與反射薄膜121 所反射之光,大略均勻擴散而朝正面射出。擴散板14,係 由透明基材及分散於基材內之多數塡料(微細粒子)構成 。基材內之分散之多數塡料,其對可視光區域之波長光之 折射率係和基材不同。因此,擴散板14,可使射入光擴散 〇 ,被擴散之光可透過擴散板14。 擴散板14之基材可由例如玻璃或聚酯系樹脂、聚碳 酸酯系樹脂、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脂環式聚烯系樹脂、聚 苯乙稀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醋酸乙烯系樹脂、聚 醚颯酸系樹脂、三乙酸纖維系樹脂等構成。 參照圖3、4’透鏡片15,係具備片狀或薄膜狀之基 材部1 50,及聚光透鏡部160。 基材部150,係片狀或薄膜狀,對可視光爲透明。基 材部1 5 0可由例如玻璃或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 -9- 200949299 聚丙烯酸酯系樹脂、脂環式聚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 、聚乙酸纖維系樹脂等樹脂構成。 聚光透鏡部160,係形成於基材部150上。聚光透鏡 部160,對可視光爲透明。聚光透鏡部160,係包含多數 柱狀透鏡161。多數柱狀透鏡161,係於顯示畫面21之上 下方向(y方向)相互被並設。亦即,柱狀透鏡161,係 和線光源之螢光管13並行。 柱狀透鏡161,係由多數微透鏡部162構成。微透鏡 部162,係平凸透鏡,多數微透鏡部162係於顯示畫面之 左右方向(X方向)連結成爲一列。同一柱狀透鏡內之鄰 接之微透鏡部162,係互呈面接觸。其中,「面」係包含 假想上之面(以下稱假想面)。具體言之爲,如圖4、5 所示,互相鄰接之微透鏡部162,係於假想面164結合。 如圖4所示,由正上方觀察微透鏡部162時,微透鏡 部162之結合部164以外的周緣,較好是圓弧。周緣爲圓 弧,則容易聚集全方位之光。 各微透鏡部162之頂上Tc爲格子配列。在鄰接之柱 狀透鏡1 6 1之間形成平坦之間隙1 6 3。如圖3 - 5所示,微 透鏡部162之凸面,可爲具有一定曲率之球面,或如圖6 所示,橫斷形狀以長軸LA之端設爲頂上Tc的橢圓弧亦可 。另外,如圖7所示,橫斷形狀設爲由包含頂點Tc的圓 弧316,以及連結圓弧316之各端點CP與透鏡之緣ED的 直線3 1 7構成之弓形狀亦可。 聚光透鏡部160,係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構成。電 -10- 200949299 離放射線硬化樹脂,係藉由紫外線或電子線等之電離放射 線而被硬化。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可爲例如聚酯系丙烯 酸酯樹脂、尿烷系丙烯酸酯樹脂、聚醚系丙烯酸酯樹脂、 環氧系丙烯酸酯樹脂、聚酯系甲基丙烯酸酯樹脂、尿烷系 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聚醚系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環氧系甲 基丙烯酸酯樹脂等。 微透鏡部162之凸面具有曲率,因此透鏡片15,不 @ 僅可以聚集(聚光)上下方向(y方向)及左右方向(X 方向)之光,亦可聚集斜方向之光。簡要言之,透鏡片15 可以聚集全方位之光。結果,透鏡片15可提升正面亮度 〇 多數微透鏡部162,係於左右方向(X方向)連結成 爲一列,而形成柱狀透鏡161。鄰接之微透鏡部162,係 呈面接觸,於假想面164被結合。因此,各微透鏡部162 之凸面,係於y方向較寬,於X方向變窄。因此,各微透 φ 鏡部162,和左右方向(X方向)之光比較,更容易聚集 上下方向(y方向)之光。結果,透鏡片15,可將左右方 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寬度,維持於較上下方向更寬。亦 即,透鏡片15可維持較寬之左右視野角。 如圖8所示爲使用透鏡片15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 視野角特性,圖8之橫軸表示視野角(度)。視野角,係 以顯示畫面21之法線方向(正面)設爲0度軸。0度軸起 朝上下方向之傾斜角設爲上下視野角,朝左右方向之傾斜 角設爲左右視野角。左右視野角之中,法線起朝右方向之 -11 - 200949299 傾斜角以(+)表示,法線起朝左方向之傾斜角以(-)表 示。同樣,上下視野角之中,法線起朝上方向之傾斜角以 (+)表示,法線起朝下方向之傾斜角以(-)表示。縱軸 表不各視野角之相對売度。相對亮度之定義如下。首先, 計算不使用透鏡片15,直接將液晶面板20敷設於面光源 11上的液晶顯示裝置之正面亮度(視野角0度之亮度,以 下稱基準正面亮度)。以相對於算出之基準正面亮度的各 視野角之亮度比定義爲相對亮度。圖中虛線表示左右方向 之亮度視野角特性,實線表示上下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 〇 如圖8所示,在使用透鏡片1 5之液晶顯示裝置,左 右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寬度,係較上下方向之亮度視 野角特性爲寬。另外,於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亮度視野 角特性不存在側面凸角,於任一視野角特性均於視野角〇 度出現峰値,隨視野角之變大漸漸降低亮度,呈現自然分 布。 用戶觀看液晶顯示裝置1之顯示畫面21時,由左右 斜方向觀看之機會多於由上下斜方向觀看顯示器之機會。 因此,左右方向之視野角較窄時,對於由左右斜方向觀看 顯示畫面之用戶,會帶來不調和感。其理由在於’僅稍微 變化觀看角度,即會產生亮度之急速變化。藉由使用透鏡 片15可維持較廣之左右視野角。因此,可抑制伴隨左右 視野角變化所導致的亮度變化,不容易給用戶帶來不調和 感。另外,於透鏡片15之亮度視野角特性,在左右方向 -12- 200949299 及上下方向均未產生側面凸角,成爲自然分布。因此’不 會因爲觀看之角度引起亮度之急速變化’不容易給用戶帶 來不調和感。 於圖4,微透鏡部162之頂上Tc成爲格子配列,但 亦可如圖9所示,頂上Tc成爲交錯配列。相較於格子配 列,交錯配列更能減少間隙1 63之寬度,聚光功能更能提 升。因此,正面亮度變爲更高。 於圖4、9,各微透鏡部162具有同一尺寸,但亦可 如圖10所示,柱狀透鏡161包含不同大小之多數微透鏡 部 162 及 165 。 柱狀透鏡161由大小不同之多數微透鏡部162及165 形成時,微透鏡部162及165之高度不同,透鏡片15不 容易貼合於液晶面板20。結果,可以抑制液晶面板20之 顯示畫面21產生之光耦合現象(畫面之滲透)。 又,大小不同之多數微透鏡部,只要其高度不同即可 。因此,如圖10所示,於多數微透鏡部,曲率半徑可以 互爲不同,或者,由正上方觀看時之周緣之曲率半徑相同 ,僅高度不同亦可。 (製造方法) 作爲上述透鏡片15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以下說明輥 對輥(Roll-to-Roll)方式之製造方法。 準備:圓筒形狀送出輥,在其表面圓周方向被捲繞有 相當於基材部150之基材薄膜;捲取輥,用於捲取被製造 -13- 200949299 之透鏡片15;及輥模,用於形成多數柱狀透鏡ι61。 輥模,係於表面具有柱狀透鏡161之轉印溝。各轉印 溝’係延伸於輥模之圓周方向,相互配列於軸方向。轉印 溝之橫斷形狀對應於柱狀透鏡161之橫斷形狀。 柱狀透鏡161,係具有將微透鏡部162直列連結而成 之形狀,但和微透鏡陣列上之微透鏡比較,具有製造時內 部不容易殘留氣泡之優點。微透鏡陣列用之輥模,係於表 ' 面具有多數轉印孔。多數轉印孔,係對應於微透鏡,而互 0 相獨立。因此,在轉印孔塡充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一旦 被氣泡侵入時,該氣泡即不容易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逃 離(放出)。因爲在轉印孔內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不容易 流動。但是,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輥模之轉印溝,其之相 當於微透鏡陣列用的轉印孔之孔係被連結而形成。因此, 即使氣泡侵入塡充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時,電離放射線 硬化樹脂於轉印溝內容易流動,氣泡容易放出。結果,可 抑制氣泡殘留於所形成柱狀透鏡161內。 0 使相互之軸方向呈並行而依據送出輥、輥模、捲取輥 順序配置。配置後,於輥模之轉印溝塡充電離放射線硬化 樹脂。 塡充後,旋轉送出輥,送出基材薄膜,由送出輥將基 材薄膜朝輥模搬送。之後,旋轉輥模,使轉印溝被塡充之 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轉印至基材薄膜上。此時,藉由和輥 模呈對向配置的備用輥與輥模挾持基材薄膜之同時,使電 離放射線硬化樹脂轉印至基材薄膜上。藉由照射電離放射 -14- 200949299 線硬化樹脂使被轉印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硬化,於腳輪 C5、C6 (包含側面端子電極)上形成聚光透鏡部160。藉 由上述工程製造透鏡片15。製造之透鏡片15被捲繞於捲 取輥。 又,於上述製造方法中,係將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塗 敷於輥模上,但亦可將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塗敷於基材薄 膜上而形成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膜。此情況下,使基材薄 φ 膜上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樹脂膜押接於輥模而轉印柱狀透鏡 161。又,於輥模表面及基材薄膜表面分別塗敷電離放射 線硬化樹脂亦可。又,亦可取代輥模,改用板狀之平模。 本實施形態之透鏡片雖使用於直下式背光(direct-type backlight) , 但亦 可使用 於邊側 式背光 (edge-light backlight ) ° 另外,透鏡片15內之間隙163可爲平面,或稍微具 有凹凸。 ❹ (實施例) 調查製造相互不同透鏡形狀的多數透鏡片,調查正面 亮度及亮度視野角特性。 使表1所示試驗編號1〜5之透鏡片藉由上述輥對輥方 式加以製造。另外,使用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薄膜作爲基材薄膜,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作爲電離放射線 硬化樹脂。 -15- 200949299 試驗編號5 微透鏡陣列 圖12 半橢圓體 1 28.75 (Ν 交錯配列 62.5 in CN 1.46 jn 寸 圖16 試驗編號4 微透鏡陣列 圖11 半球 16.25 1 1 交錯配列 〇 ο iTi JAi $ 圖15 試驗編號3 本發明形狀 圖10 1 半球 15 或 20 1 交錯配列 〇1 沄 1.65 圖14 試驗編號2 本發明形狀 圖4 半球 1 1 格子配列 (N 1.65 $ 00 S 試驗編號1 本發明形狀 圖9 半球 1 1 交錯配列 1.68 (N 圖13 試驗編號 透鏡片形狀 形狀 半德:R μιη 短軸長 μιη 長軸長 μηι 配列 X方向簡距:Px μιη y方向間距:Py μηι 正面亮度比 1/2左右視野角 度 1/2上下視野角 度 亮度視野角特性 透鏡 -16- 200949299 試驗編號1之透鏡片具有如圖9所示形狀。各 部爲半球狀,半徑R爲15μιη。又,微透鏡部之配 錯配列,微透鏡部之頂上Tc之左右方向(X方向 列間距Px爲25μιη,上下方向(y方向)之配列6 爲 3 0 μ m。 試驗編號2之透鏡片具有如圖4所示形狀。各 部爲半球狀,半徑R爲15 μηι。又,微透鏡部之配 φ 子配列,微透鏡部之頂上Tc之左右方向(X方向 列間距Px爲25 μιη,上下方向(y方向)之配列^ 爲 3 5 μ m。 試驗編號3之透鏡片具有如圖1〇所示形狀。 透鏡具有2種尺寸之微透鏡部。各微透鏡部爲半球 徑R爲15μιη或20μχη。其他構成和試驗編號1相同 試驗編號4,係準備具有如圖1 1所不形狀之 陣列。各微透鏡爲半球,半徑R爲16.5 μιη。又’ φ 微透鏡互不接觸,微透鏡之配列爲交錯配列,其配 Ρχ 及 Py 均爲 50μιη。 試驗編號5,係準備具有如圖12所示形狀之 陣列。各微透鏡爲半橢圓體,其長軸長和左右方向 向)呈平行而設爲交錯配列。長軸長爲6 2 μιη,短 28.75 μιη。配歹IJ 間距 Ρχ 爲 62·5μιη,Py 爲 25μιη。各 互相獨立。 (正面亮度及亮度視野角特性之調查方法) 微透鏡 列爲交 )之配 5距Py 微透鏡 列爲格 )之配 0距Py 各柱狀 狀,半 〇 微透鏡 相鄰之 列間距 微透鏡 (X方 軸長爲 微透鏡 -17- 200949299 調查所製造之試驗編號1〜5之透鏡片之正面亮度及亮 度視野角特性。 首先,收納並設於上下方向(y方向)之16個EEFL ,而且針對各個試驗編號準備具備擴散板的面光源,該擴 散板具有50%之全光線透過率。將各試驗編號之透鏡片敷 設於所準備之面光源,而製造各試驗編號之背光。此時, 試驗編號1~3之透鏡片,係以柱狀透鏡並設於上下方向( y方向)的方式被敷設,試驗編號5之微透鏡陣列片,係 以微透鏡之長軸平行於EEFL之長邊方向的方式被敷設。 於製造之各試驗編號之背光敷設IPS方式之液晶面板 ,調查亮度視野角特性。視野角,係如上述說明,以透鏡 片之法線方向(正面)設爲〇度軸,〇度軸起朝上下方向 之傾斜角設爲上下視野角,〇度軸起朝左右方向之傾斜角 設爲左右視野角。各上下視野角及左右視野角之亮度,係 藉由亮度計予以測定。亮度之測定位置設爲顯示畫面之中 央。 另外,在未敷設於透鏡片的面光源上,敷設IPS方式 之液晶面板,測定正面亮度。以測定之正面亮度定義爲基 準正面亮度。 計算由試驗編號1〜5之亮度視野角特性所獲得之視野 角0度的正面亮度相對於基準正面亮度之比,設爲各試驗 編號之正面亮度比。 另外,上下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中,算出具有正 面亮度之1/2以上之亮度的視野角範圍(以下稱爲1/2上 200949299 下視野角)。另外,左右方向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中, 出具有正面亮度之1/2以上之亮度的視野角範圍(以1 爲1/2左右視野角)。 (調查結果) 算出之正面亮度比、1/2上下視野角及1/2左右視 角如表1所示。其中,試驗編號1之1/2左右視野角「 」,係表示正面亮度之1/2以上之視野角範圍爲-52 〜+ 52度之範圍。其他之試驗編號亦相同。 試驗編號1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係如圖1 3所示。 驗編號2之視野角特性如圖8所示。試驗編號3〜5之視 角特性分別如圖14〜16所示。圖中實線表示上下方向之 野角特性,虛線表示左右方向之視野角特性。 如表1所示,於試驗編號1〜3之透鏡片,任一正面 度比均爲1.6以上,呈現高的正面亮度。又,如圖8、 、1 4所示,亮度視野角特性,係以視野角0度爲峰値, 視野角之變大而漸漸降低亮度,呈現自然分布。不會如 鏡片在70度以上視野角產生側面凸角。另外,左右方 之視野角特性之寬度係大於上下方向,1/2左右視野角 爲5 0度以上。 相對於此,於試驗編號4之透鏡片,正面亮度比 1.6以上,但是,1/2左右視野角卻未滿50度。各微透 互相獨立,因此全方位之光被等效聚光之結果,如圖 所示,左右方向之視野角係和上下方向同程度變窄。 算 稱 EB2 野 52 度 試 野 視 亮 13 隨 稜 向 均 爲 鏡 -19- 15 200949299 於試驗編號5之透鏡片,1/2左右視野角爲較大的75 度,但是,正面亮度比卻未滿1.6度。微透鏡爲半橢圓體 ,因此無法獲得高的聚光功能。 以上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是上述實施形態僅爲 實施本發明之一例示。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 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之情況下可做各種變更實施。 (發明效果) @ 本發明之透鏡片之柱狀透鏡,係包含連結成爲1列的 多數平凸透鏡部。因此,不僅柱狀透鏡之寬度方向之光, 就連長邊方向之光亦可以某一程度進行聚光,另外,對於 柱狀透鏡之長邊方向呈斜方向之光亦可以進行聚光。簡單 言之爲,可以進行大略全方位之光之聚光。因此,本發明 之透鏡片具有高的正面亮度。另外,構成柱狀透鏡的多數 平凸透鏡部,係連結於柱狀透鏡之長邊方向,因此長邊方 向之光之聚光能會低於寬度方向之光之聚光能。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斜視圖。 圖2爲圖1所示背光之線分II-II之斷面圖。 圖3爲圖1之透鏡片之斜視圖。 圖4爲圖3之透鏡片之上面圖。 圖5爲圖4之線分V-V之斷面圖。 圖6爲具有和圖3不同形狀的本實施形態之另一透鏡 -20- 200949299 片之斷面圖。 圖7爲具有和圖3、6不同形狀的本實施形態之另一 透鏡片之斷面圖。 圖8爲圖3所示透鏡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圖。 圖9爲和圖3、4不同的本實施形態之另一透鏡片之 上面圖。 圖10爲和圖3、4、9不同的本實施形態之另一透鏡 @ 片之上面圖。 圖11爲實施例使用之微透鏡陣列片之上面圖。 圖1 2爲和圖1 1不同的實施例使用之另一微透鏡陣列 片之上面圖。 圖13爲圖9所示透鏡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圖。 圖14爲圖10所示透鏡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圖。 圖15爲圖11所示微透鏡陣列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 圖。 Q 圖1 6爲圖1 2所示微透鏡陣列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 圖。 圖17爲習知稜鏡片之亮度視野角特性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液晶顯不裝置 I 〇 :背光 II :面光源 15 :透鏡片 -21 - 200949299 2 0 :液晶面板 1 50 :基材部 160 :聚光透鏡部 161 :柱狀透鏡 162 :微透鏡 163 :間隙 164 :假想面
-22-

Claims (1)

  1. 20094929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透鏡片,其特徵爲: 包含:片狀或薄膜狀之基材部;及 多數柱狀透鏡,其之各個係包含連結成爲1列的&^ 平凸透鏡部,係於上述基材部上相互被並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片,其中 在相鄰之上述柱狀透鏡之間被形成間隙。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片,其中 同一柱狀透鏡內相鄰之平凸透鏡部,係相互呈面接觸 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透鏡片,其中 上述柱狀透鏡,係包含不同高度之多數平凸透鏡部° 5. —種背光,其特徵爲具備: 面光源;及 敷設於上述面光源上的透鏡片,該透鏡片包含:片狀 φ 或薄膜狀之基材部;及多數柱狀透鏡,其之各個具有連結 成爲1列的多數平凸透鏡部,係於上述基材部上相互被並 設。 6.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具備: 面光源; 敷設於上述面光源上的透鏡片,該透鏡片包含:片狀 或薄膜狀之基材部;及多數柱狀透鏡,其之各個具有連結 成爲1列的多數平凸透鏡部,係於上述基材部上相互被並 設;及 -23- 200949299 敷設於上述透鏡片上的液晶面板 -24-
TW97147441A 2007-12-11 2008-12-05 Lens sheet, an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lens sheet TW20094929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9235 2007-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9299A true TW200949299A (en) 2009-12-01

Family

ID=4075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47441A TW200949299A (en) 2007-12-11 2008-12-05 Lens sheet, an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lens shee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49299A (zh)
WO (1) WO2009075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2193A (en) * 2010-07-23 2012-01-25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Microlens array and mould for fabricating the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2471B2 (ja) * 1992-08-28 2002-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配向制御素子、面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器
JP2974099B2 (ja) * 1992-12-14 1999-1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透過型液晶パネル及び投写形液晶表示装置
JP4228845B2 (ja) * 2003-09-03 2009-0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光学膜、プロジェクション用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75194A1 (ja)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05736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KR101052799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4380795B1 (ja) レンズシート、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0064692A1 (ja) 光学部品、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TW200846704A (en) Optical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37561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157029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レンズシート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125987A1 (ja) 光混合手段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WO2008066081A1 (fr) Feuille optique utilisée dans un dispositif de rétroéclairage, dispositif de rétroéclairag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JP2009258621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1423165A (zh) 串聯陣列透鏡片
JP2009204781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962165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0054995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10376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に用いられるレンズ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49299A (en) Lens sheet, an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lens sheet
JP5267098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122977A (ja) レンズ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KR100936713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791386B2 (ja) 直下型点光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1145476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9069347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3041722A (ja) 直下型点光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8066287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材
KR100993165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