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6717A -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 Google Patents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6717A
TW200916717A TW097131016A TW97131016A TW200916717A TW 200916717 A TW200916717 A TW 200916717A TW 097131016 A TW097131016 A TW 097131016A TW 97131016 A TW97131016 A TW 97131016A TW 200916717 A TW200916717 A TW 2009167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hammer
cam surface
revolver
f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1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seph J Zajk
Original Assignee
Sturm Ruger & Amp Compan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urm Ruger & Amp Company filed Critical Sturm Ruger & Amp Company
Publication of TW200916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67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10Triggers; Trigger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42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 F41A19/43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in bolt-action guns
    • F41A19/47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48Double-action mechanisms, i.e. the cocking being effected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trigger pull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42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 F41A19/49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in block-action guns
    • F41A19/50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51Double-action mechanisms, i.e. the cocking being effected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trigger pull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42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 F41A19/52Cocking or firing mechanisms for other types of guns, e.g. fixed breech-block types, revol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19/00Firing or trigger mechanisms; Cocking mechanisms
    • F41A19/06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 F41A19/42Mechanical firing mechanisms, e.g. counterrecoil firing, recoil actuated firing mechanisms having at least one hammer
    • F41A19/52Cocking or firing mechanisms for other types of guns, e.g. fixed breech-block types, revolvers
    • F41A19/53Double-action mechanisms, i.e. the cocking being effected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trigger pull movement

Description

200916717 九、發明說明: 且更明確地說,係關於用於具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體係關於搶械, 有板機致動可扣動擊錘的左輪手搶之擊發控制機構。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8 S 14 α * βe ™ a ^ . 60/955 文中。 【先前技術】
制機構,其包括一擊錘及一 一框架’其支撐一具有複數個 轉彈筒;一槍管;及一擊發控 樞轉地安裝至該框架以用於操 作該擊錘之扳機。在雙動式左輪手搶中,扳機可經由由充 分扣動且接著釋放擊錘以發射左輪手槍之使用者進行的單 一連續向後拉動而操作。 習知扳機設計大體描述於美國專利3,628,278及4,3〇7,53〇 中,該等專利每一者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令。美 國專利3,628,278之圖5在本文中再現為圖i。扳機7經圍繞 樞軸插銷39樞轉地安裝至左輪手搶框架。扳機包括一後部 操作延伸部42,其在向後方向上朝向樞轉地安裝之擊錘6 突出。扳機彈簧(未圖示)在順時針方向上(如在圖丨中所檢 視)使扳機向前偏置。通常稱作擊錘栓釘36之彈簧加載槓 桿插軸安裝至擊錘以用於扣動擊錘。擊錘栓釘36由扳機之 後部操作延伸部42嚙合。向後拉動扳機7使扳機及操作延 伸部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此嚙合擊鐘栓釘3 6且在順時針 133725.doc 200916717 方向上旋轉擊鐘栓針36。此伴隨著抵抗擊錘主彈簧Μ之向 月'J偏置力而順時針旋轉擊錘6。擊錘最終到達充分扣動之 向後位置’且接著由扳機釋放。擊錘在逆時針方向上向前 旋轉以又接觸撞針35且向前驅動撞針35,撞針35撞擊且引 爆裝入膛室之子彈。 當擊發雙動式左輪手搶時,使用者必須將足夠的手指拉 動壓力施加至扳機以克服扳機彈簀及擊錘主彈簧兩者之至 少向别偏置效應。此外,在扳機之後部操作延伸部與擊錘 栓釘之配合表面之間的摩擦必須由扳機拉動克服。歸因於 攻今所使用之扳機與擊錘栓釘之網狀表面之間的操作相互 作用及幾何配置,習知左輪手槍擊發控制機構中之扳機動 作的特徵通常為在扳機之全部運動範圍上之不均勻的扳機 拉動阻力如在圖2中之曲線圖中所示,在扳機之向後運 動範圍之第一部分期間,習知的已知扳機機構通常需要由 使用者最初施加較高的峰值或最大扳機拉動壓力或力。當 扳機繼續由使用者充分向後拉動直至擊錘釋放時,扳機拉 動壓力或力要求接著達到穩定,接著為量值之有時急劇或 犬然減小。此現象使左輪手搶瞬間跳動或急動,此可使一 些使用者更難以使搶械穩固及使其精確瞄準目標縱向射 程。此外,通常高的峰值扳機拉動力要求及不均一的拉動 力對習知雙動式左輪手搶扳機機構給出其特徵性的重扳機 拉動,其可使一些使用者使用此等左輪手槍更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種改良之槍械扳機機構。 【發明内容】 133725.doc 200916717 本發明提供—種減少前述習知扳機設計之缺點的經特殊 組態或構形之扳機。#習知扳機不同,如本文中進一步描 述的’在一實施例中,減本發明的扳機之操作表面經按 以下方式組態及配置以接觸擊錘栓釘:使得由扳機施加至 擊錘栓釘的力作用於與擊錘及扳機之圓形或弓形運動路徑 相切之作用線上以提供最大機械優勢。此實施例使在習知 扳機設計中發現之初始扳機失速或束缚最小化,且提供在 扳機之整個運動範圍上之較均一、平穩的扳機拉動,同時 使拉動扳機所需之峰值或最大壓力/力最小化。根據本發 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擊錘,其包括一擊發阻鐵 (sear) ’該擊發阻鐵具有一嚙合扳機且提供比習知扳機設 計平穩的扳機拉動特徵之波狀操作表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一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搶 包括:一框架;一搶管,其由該框架支撐且界定一搶膛; 至少一可旋轉膛室’其與搶管之搶膛對準以用於固持子 彈;一擊鐘’其樞轉地安裝於該框架中且可在向前未扣動 位置與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及一扳機,其枢轉地安裝 至該框架且可操作以扣動擊錘β該板機包括一經組態及配 置以回應於拉動該扳機而唾合及扣動該擊錘之凹入凸輪表 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凹入凸輪表面嚙合樞轉地耦接至擊 錘之擊錘栓釘,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一經 組態及配置以回應於拉動扳機而响合擊鍾之凸起凸輪表 面。 根據另一實施例,一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搶包括: 133725.doc 200916717
一弹肖’其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於固 持子彈之腔室;—擊鐘,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 在向前未扣動位置與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擊鐘检 釘,其搞接至該擊錘以用於扣動該擊錘;及一板機盆枢 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操作以扣動該擊錘。該扳機包 括一經組態及配置以喷合擊錘栓釘之凹人凸輪表面,其中 該凹入凸輪表面回應於拉動扳機㈣合擊錘栓釘且扣動擊 鐘。在-實施例中,拉動扳機使擊錘㈣了沿著扳機自該凹 入凸輪表面滑動至一凸起凸輪表面。在其他實施例中,該 扳機包括-擊錘嚙合凸耳,其嚙合一安置於該擊錘之下部 刼作表面上之凸起凸輪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下部操 作表面女置於由擊鐘界定之向前延伸之擊發阻鐵上。 在另實施例中,-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槍包括: -彈筒’其可旋轉地安裝於一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於固 持子彈之腫室;-擊錘,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 沿著向後扣動位置與向前未扣動位置之間的第一弓形運動 路控旋轉;一擊錘㈣,其輛接至該冑鐘且界定一接觸表 面;及一扳機,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沿著第二 弓形運動路徑旋轉。該扳機包括一凹入凸輪表面,回應於 拉動該扳機,該凹入凸輪表面嚙合該擊錘栓釘之接觸表 面。較佳地,扳機之凹入凸輪表面與擊錘栓釘之接觸表面 經相互組態及配置,使得在一連串拉動扳機之至少部分期 間,在扳機與擊錘栓釘之間得出之正向接觸力作用於與第 一及第二運動路徑兩者大體上相切之作用線上。 133725.doc 200916717 根據另一實施例,-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搶包括: -彈筒’其可旋轉地安裝於一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於固 持子彈之膛室;一擊錘,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 在向前未扣動位置與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_擊㈣ 釘丄其麵接至該擊錘以用於扣動該擊錘;-扳機,其梅轉 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操作以扣動該擊錘,該扳機包括 -經組態及配置以嚙合該擊錘栓釘之凹入凸輪表面;及一 =阻鐵,其由該擊錘之一部分界定且具有一可與該扳機 σ之不平土旦的波狀下部操作表面。冑板機旋轉至第一位 置使該凹人凸輪表面與該擊錘栓釘喷合且部分扣動該擊 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擊發阻鐵之該不平坦的波狀下部 操作表面包括輻射式部分。在一實施例中,該擊發阻鐵之 該波狀下部操作表面包括—可與扳制合之凸起凸輪表 面,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進一步包括一可與板機喃合之 凹入凸輪表面。在一實施例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一鄰近 該扳機之凹入凸輪表面而安置之凸起凸輪表面。該扳機之 該凸起凸輪表面較佳組態及配置於該扳機上以唾合該擊錘 栓釘。在—些實施例中,將該板機旋轉至第二位置使安置 於5亥板機上之凸起凸輪表面與該擊錘栓釘喃合且進一步扣 =該擊錘。在另一實施例十,將該板機旋轉至該第二位置 J字’吏在擊發阻鐵之該下部操作表面上的凸起凸輪表面 與該扳機喃合。在一實施例中,該擊發阻鐵之該下部操作 表面上的該凸起凸輪表面喷合安置於扳機上之擊錘唾合凸 耳在-些實施例中,該擊錘喷合凸耳與該板機之凹入凸 133725.doc 200916717 輪表面間隔開。 〃亦提供-種用於扣動左輪手搶中之擊錘之方法。在一實 轭例中,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包括—拖轉地安裝之擊 鐘及一扳機的擊發控構之搶械;旋轉該扳機;朝向該 扳機上之凹人凸輪表面;及藉由該扳機之該凹 入凸輪表面來扣動該擊錘。在_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 包括使該凹人凸輪表面與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喃 合。在-些實施例中,該突出部可為一可抱轉地福接至該 擊鐘之彈簧加載擊錘栓釘。在-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 包括回應於旋轉該扳機而使該扳機上之凸起凸輪表面與該 突出部唾合。在另-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該 凹入凸輪表面將正向力施加於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 上,該正向力沿著與由該擊鐘界定之弓形運動路徑及由該 扳機界定之弓形運動路徑兩者相切之作用線而作用。在又 一實施例中,該扣動步驟包括首先使該凹入凸輪表面與自 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嚙合,且隨後使該扳機上之凸起 凸輪表面與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該突出部嚙合。在另一實 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使形成於該擊錘之下表面上的 凸起凸輪表面與形成於該扳機上的擊錘嚙合凸耳嚙a。 【實施方式】 將參看以下圖式描述較佳實施例之特徵,在該等圖式 中’相同元件經類似地標註。 本文中參考較佳實施例說明及描述本發明之特徵及只 處。較佳實施例之此描述意欲結合附圖來理解,應將附圖 133725.doc -10- 200916717 視為整個書面描述之部分。 中,斟士人* 在本文中揭不的實施例之描述 二,了便於描述且並不 、”水平,,、 月之乾可。諸如,,下部”、”上部” 生且 以上"、”以下"、"上"、"下”、"頂部” 底4之相對術語以及其派生詞(例如,”水平地…向 =二上地"等)應解釋為係指如如此描述或如在所論 述:β展不之定向。此等相對術語僅為了便於描 :,二並不需要在-特定定向中建構或操作裝置。諸如"附 接、黏附"、"連接";5 " s、$ " 八Λ # # 連之術語係指結構直接或經由 i、,、。構間接地緊固或附接至彼此之關係, ::: 侧係,除非另有明確描述。此外,本發明之特; ^處係藉由參考較佳實施例說明的。因此,本發明明確 ^不應限於說明可單獨存在或存在於其他特徵組合中之某 一可能的非限制性特徵組合之此等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 範疇由附加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左輪手搶"可指包括至少一搶管 及多個用於固持軍火子彈之旋轉安裝的腫室之任一類型之 搶械或武器,諸如’手動搶或手搶、步搶、手榴彈發射器 等。 參看圖3,以雙動式實心框架左輪手搶之形式展示根據 本發明之原理的左輪手捨1〇之—較佳實施例。在2〇〇7年8 ^ 14日中請的同在巾請中之美國專利t請㈣術955,723 號中進-步描述左輪手搶10’該專利申請案共同讓渡於與 本申請案相同的受讓人’且在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 133725.doc 200916717 文中。 左輪手槍1G包括-彈筒框架12,其中彈筒i6由框架咖 方疋轉地承載且界定形成於其中以用於固持子彈之複數個腔 室13。彈筒16由彈筒吊桿88支撑,彈筒吊桿88包括一經由 彈筒之輪較收納之上部支撐管1〇1及一經由吊桿之孔^可 移除地收、·内之下部固定插銷】9。彈筒吊桿8 8用以自彈筒框 架12k向向外樞轉彈筒16,用於將子彈裝入膛室13中。在 其他實施例中,可替代地經由包括一在彈筒後方附接至框 木之後部之枢轉裝載口或一允許遠離框架之後部向前摺疊 彈筒之枢轉/可折(breakabie)框架之左輪手搶設計來提供對 彈筒之接取以裝入子彈。因此,本發明不限於任何特定類 型之左輪手搶設計,且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繼續參看圓3,左輪手搶10進一步包括一自彈筒框架12 向前延伸且界定一較佳包括膛線15(如所展示)之内部搶膛 之搶管14。在一實施例中,可將搶管14與框架12整合(如 所展示),或替代地,搶管14可為以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 知之習知方式可螺紋附接至框架12(未圖示)之分開的組 件。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彈筒框架12較佳由金屬製成且 更佳地,可為鋁、鈦或鋼。 參看圖3及圖4,左輪手搶1〇進一步包括一附接至彈筒框 架12之後部用於安裝且容納用以操作及發射左輪手搶之擊 發控制機構組件之分開的擊發控制外殼2〇。在—實施例 中’擊發控制外殼20可移除地附接至彈筒框架12〇在—實 施例中,擊發控制外殼2〇之後部包括一用於在其處支撑且 133725.doc -12- 200916717 安裝-單件式或兩件式手柄(未圖示)之狹長後柄腳22。在 如所示之一可能實施例中,擊發控制外殼2〇較佳可包括一 界疋整體扳機護弓23之向前延伸之部分。在其他實施例 中,扳機護弓23可為一附接至擊發控制外殼2〇及/或彈筒 框架12之分開的組件。 現參看圖3及圖4,在-較佳實施例中,左輪手槍1〇進一 步包括一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完全由與彈筒框架12獨立之擊 發控制外殼20支撐之擊發控制機構,且該機構通常包括下 列擊發控制組件:扳機丨丨、具有諸如擊錘槓桿或栓釘“之 擊錘操作突出部之擊錘18、彈筒鎖32、彈筒轉桿35及具有 主彈簧31之主彈簧總成30。在一實施例中,主彈簧總成 包括主彈簧壓桿64,其具有與擊錘18之插銷36嚙合的上端 150及與柄腳22之一部分相抵而撐牢之下端37。在諸圖中 所示之一實施例中,壓桿64之下端37與可提供且安置於柄 腳22中的旋轉鎖40嚙合。擊錘栓釘34本質上為彈簧偏置狹 長槓桿,其圍繞插銷式連接52可樞轉地安裝或耦接至擊錘 18且可操作地定位於扳機丨丨與擊錘18之間(亦見圖9)。擊錘 栓釘34由彈簧54(最佳地展示於圖4中)向上(圖3中之順時針 方向)且遠離擊錘18之擊發阻鐵} 70偏置且經定位以可由扳 機11之後部嚙合。如本文中進一步描述的,回應於扳機拉 動以扣動擊錘1 8,擊錘栓釘34由扳機1 1向上旋轉。在擊錘 18可不包括擊錘栓釘之其他可能實施例中,扳機n可直接 嚙合擊錘1 8之一部分以用於扣動擊錘。 擊錘18圍繞插銷式連接53而可樞轉地安裝至擊發控制外 133725.doc •13· 200916717 殼20,且可在分別與扣動及釋放擊錘相關的向後及向前弓 形運動中移動。如上所指出,擊錘18由主彈簧31向前朝向 彈筒偏置。如在較佳實施例中所示,擊錘18可無頂紋且可 移動地完全安置於擊發控制外殼2〇之空腔21内部。在—實 施例中,上部擊錘18可具有與空腔21之相應内部構形互補 之經修圓或弓形構形及上表面(如所展示)。由於在較佳實 施例中,擊發控制外殼2〇經有利地完全封閉,所以外來碎 片不能進入空腔21且污染擊發控制機構,此與有時具有上 部開口之一些習知外殼設計(即使當使用無頂紋擊錘時)不 同。雖然本文中描述之擊錘18組態為内部無頂紋擊錘,但 在此方面,本發明不受限制。因此,可使用具有頂紋之擊 錘及/或可由使用者手動扣動用於單動操作之外部可接取 擊鍾。因此’本發明不限於如本文中揭示之實施例所說明 的内部無頂紋擊錘左輪手搶設計。 繼續參看圖3及圖4 ’扳機11圍繞插銷式連接38可樞轉地 女裝至擊發控制外殼2〇’且回應於使用者拉動扳機而弓形 移動。板機11由板機扭簧33向下(亦即,如在圖3中檢視順 時針方向)且向前偏置。彈筒鎖32圍繞插銷式連接39而安 襄至擊發控制外殼2 0,且由板機11致動。在擊發期間,彈 筒鎖32使膛室π中之一者與搶管14之槍膛同心對準。彈筒 鎖3 2較佳由彈簧(未圖示)向上偏置至與形成於彈筒丨6中之 彈筒鎖凹陷50嚙合。較佳地,為每一膛室提供一彈筒鎖凹 陷5〇°當向後拉動扳機丨1時,在插銷式連接38之前面的扳 機之前部部分向下(圖3中之逆時針方向)旋轉,其嚙合彈筒 133725.doc -14- 200916717 鎖32且圍繞插銷39在相反方向(圖3中之順時針方向)向下旋 轉彈筒鎖32。此運動自彈筒鎖凹陷5〇(見圖3)中之一者分離 彈筒鎖32,使得回應於拉動扳機u,彈筒16可由彈筒轉桿 35以習知方式旋轉至下一個擊發位置。當扳機丨丨到達—預 定向後點且含有下一個待發射子彈的彈筒13與槍管14對準 時,彈筒鎖32由扳機釋放且返回至其初始向上位置以嚙合 新的彈筒鎖凹陷50。擊錘18之進一步向後運動釋放擊錘以 直接或經由定位於擊錘與子彈之間的由彈筒框架12承載之 中間撞針間接地撞擊且引爆子彈。 如上所述,拉動扳機n亦以本文中待進一步描述之方式 扣動且釋放擊錘18以發射左輪手槍1()。當拉動扳機Η時, 自扳機向後突出之後部操作臂或延伸部51嚙合擊錘栓釘Μ 且向上(在圖3中順時針方向)旋轉擊錘栓釘%,此又向後 (―在圖3中順時針方向)旋轉擊錘18至擊錘接著經釋放以經由 安置於擊錘與子彈之間的中間彈簧加載撞針⑼撞擊在膛室 13中之一者中的子彈之預定點。 參看圖3至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左輪手搶1〇之擊發控 制機構可包括—擊發傳動桿55。擊發傳動桿加應於㈣ 拉動而可垂直移動’且減小左輪手搶將在無板機拉動之情 况下擊發之可能性。在一實施例中,擊發傳動桿Η可定位 衣擊錘栓釘34之前方域由插銷式連接57可移動地搞接至 板機U。彈筒轉桿35亦可經由同—插銷式連接57或藉由一 不同連接可移動地耗接至扳機11。彈簧加載撞針60(圖3及 圖4中所不’為了清晰起見’無彈簧)收納於形成於彈筒框 133725.doc 200916717 架12中且可在其中軸向移動以撞擊子彈(當裝載於腔室。 中時)之凹部中。當拉動扳機丨丨時,擊發傳動桿55作為回 應而垂直向上移動’且變得定位於擊錘18與撞針6〇之間。 隨著擊錘18變得充分扣動且接著經釋放(如本文中所描 述),擊錘撞擊擊發傳動桿55,擊發傳動桿55又將力傳^ 至撞針60,從而向前推動撞針以撞擊子彈。在無板機拉動 之情況下,當擊錘處於其最前方位置中時,擊錘18較佳不 能夠達到撞針60處。 現將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特殊組態之扳機丨i, 其意欲減少扳機拉動壓力要求且提供較平穩之扳機動作。 扳機11較佳經組態以可操作地嚙合一自擊錘18向外延伸之 突出部。在-較佳實施例中,扳機n經組態以唾合擊鐘检 釘34,擊錘栓釘34可樞轉且可操作地耦接至擊錘18,如本 文中所描述。 首先參看圖5及圖6來論述與根據本發明之扳機機構相關 聯的技術操作原理。圖5展示為了清晰起見而自左輪手搶 1 〇拆開的板機及擊錘機構,其中回應於扳機拉動,擊錘栓 釘34最初與後部操作延伸部51接觸。圖6為取自圖5之特寫 圖。 現參看圖5及圖6,包含扳機Π及擊錘18之擊發控制機構 土 |貢〃旱’ r w原理下操作。扳機〗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 I界定 在楣軸插銷38處具有_支點之第一級槓捍。類似地,具有 可操作地附接之擊錘栓釘34的擊錘丨8亦界定在樞軸插銷% 處具有一支點之第—級槓桿。中心線CL界定於扳機U之樞 133725.doc 16 200916717 軸插銷3 8與擊鐘1 8之柩轴插銷5 3之間。扳機11倍增由使用 者施加至扳機之指用部分1 62之機械力(亦即,手指拉動壓 力)且經由擊錘栓釘34將彼放大的所施加之力匕傳遞至擊 錘18。擊錘18又將產生一相反的阻》Fh返回至扳機η之後 部操作延伸部5 1上,該阻力F η由作用於擊錘上的主彈簧總 成30之偏置力產生,如該等圖中所示。 參看圖5至圖7,扳機1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5丨界定一圍繞 扳機樞轴插銷38之弓形旋轉路徑或運動弧線Ρτ。對應地, 擊鐘18界疋一圍繞擊鐘樞軸插銷53之弓形旋轉路徑或運動 弧線ΡΗ。旋轉路徑卜與Ρη以相互相切的關係在點j處相 交,在一實施例中,該點I可接近扳機丨丨之後部操作延伸 部51上的接觸表面160接觸擊錘栓釘34上之相應接觸表面 161之點(亦見圖7)。旋轉路徑卜與?}^之相交界定作用於接 觸表面160與161之間且與表面16〇及161正交的所施加之正 興具中 向力FT、Fh之理論上理想的相互作用線....... Ο 機械優勢最大的如切實可行之路徑Ρτ、Ph相切或非常接近 相切。假設所施加之正向力FtAFh大體沿著線l〇An作 用’則將使歸因於接觸表面16〇與161之間#滑動之滑動接 觸力(該滑動接觸力沿著作用^〇Af在與線l〇An大體垂直 且與每-接觸面平行之方向上作用,如所展示)之摩擦分 量保持最小,從而使使周者更易於拉動板機。然而,若所 施加之力卜偏斜地作用於作用線,則表面16〇鱼 ⑹之間的接觸力之摩擦分量增加’此必須藉由在扳機" 上加上較高的所施加之手指麼力來克服以便圍繞插銷53向 133725.doc •17· 200916717 後扣動擊錘18。因此,作用μ〇Αν表示擊鐘之對圍繞插 銷53之樞轉移動阻力最小的路徑。亦值得注意的係,板機/ 擊錘/擊鐘栓釘系統之理論機械優勢(,t、略摩擦效應)在板機 拉動循環之開始時為最小的。因&,限制在扳機拉動之開 始時由摩擦力引起之阻力矩(藉由用摩擦力自身乘摩擦力 的作用線距扳機柩軸之垂直距離而得出)為確保實際機械 優勢儘可能接近理論之一重要關鍵。 本發明提供―扳機11,其經組態及配置使得扳機η之接 觸表面16G以以下方式喷合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1 :在 此等接觸表面之間所施加之正向扣及〜在沿著與路徑Ρτ 及ΡΗ相士刀或非常接近相切之作用線l〇An之方向上作用。 較佳地’接觸表面16G與161喷合’以使得所施加之正向力 Ft及FH大體上沿著擊錘栓釘34與扳機u之間的嚙合部分之 作用線LOAN作用,其中系統之機械優勢在其最小值附近 保持基本不變(亦#,自圖12中所示之初始接觸,直至圖 14中所示之過渡點’在該過渡點處,扳機u現在亦直接嚙 合擊錘18之一部分連同擊錘栓釘34)。參看圖5至圖9,在 -實施例中,此情形係藉由相互組態扳機後部操作延伸部 51及擊錘栓釘34之分別的接觸表面⑽及161,使得兩個接 觸表面在扳機拉動期間在最大切實可行之程度上保持相互 响合且垂直於或接近垂直於作用線l〇An*定向來提供。 因此,在接觸表面16〇與161之間得出的所施加之力Ft及Fh 將與此等接觸表面正交(亦即,垂直),且沿著線[〇〜(扣 動擊錘18之最小阻力路徑)作用。如圖2中所示與習知扳 133725.doc -18· 200916717 機設計相對比,此有利地減小扣動擊錘18所需之扳機拉動 力或c力此外’當使用具有相同彈I力⑻之相同主彈菁 31時戶斤需之峰值或最大扳機拉動力t匕習知板機設計小。 總:之,扳機"導致較平穩的扳機操作,且減少在習知板 機設計中所發現的手指拉動壓力之突㈣小,手指拉動壓 力之突然減小可使左輪手搶_然地急動或跳動,如上文 所論述。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扳機丨丨展示於圖8及圖9中。扳 機11包括一用於拉動扳機之習知指用部分丨62及一自扳機 向後延伸之狹長的後部操作延伸部5丨。後部操作延伸部5 ^ 包括一形成於延伸部51之頂部中的接觸表面16〇,該接觸 表面160經組態及配置用於以本文中其他處描述之方式嚙 合擊錘栓釘34之相應接觸表面16卜在一實施例中,接觸 表面160包括一經修圓之凹入凸輪表面163。凹入凸輪表面 1 6 3較佳經組態及配置使得當首先拉動扳機丨丨時且稍後, 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1以本文中其他處進一步描述之 式最初唾合凸輪表面163,使得接觸正向力Ft及Fh在最 大的切實可行之程度上大體上沿著作用線l〇An作用(亦見 圖7,其展不力FT及FH之力向量)。在一實施例中,如所展 _擊錘栓釘34最初接觸凸輪表面1 63之向前傾斜部分。 戒機後部操作延伸部5丨之接觸表面} 6〇可進一步包括一鄰 近凸輪表面163而安置且自凸輪表面163向後延伸之相鄰凸 起凸輪表面164。凸輪表面164較佳經組態及配置使得在扳 機拉動之剩餘動作期間,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丨以本 133725.doc •19- 200916717 文中f他處進一步描述之方式保持與凸輪表面〗64唾合, 以使得接觸正向力卜及Fh繼續大體上沿著作用線l〇a〆見 圖6及圖7)作縣時—定時間㈣m統之機械優勢 在其最小值附近保持基本不變(亦即,自圖12中所示之初 始接觸’直至圖14中所示之過渡點,在該過渡點處,板機 現在亦直接替隸18之—部分連同祕栓釘34)。隨 著擊錘栓釘34之表面161在扳機拉動期間繼續其沿著扳機 之凸起表面164之運動,扳機u及擊錘栓釘34之旋轉(藉 由延伸擊錘18)使得正向力向量Ft&Fh不能夠繼續在與在 諸分量之間共用的相互作用線l〇An大體上平行的方向上 作用/σ著摩擦作用線LOAF作用之摩擦力向量(垂直於Ft 及FH)及由其產生的阻力矩開始對使用者所需之扳機拉動 力具有較大效應以繼續致動扳機機構。然而,此與系統之 機械優勢-致’其自圖14中所示的擊錘18及板機n之過渡 位置開始增加’此部分抵消了所需的扳機拉動力之增加的 摩擦分量。在-實施例中,凹入與凸起凸輪表面⑹、164 一起組合以界定一波狀起伏之蜿蜒形接觸表面16〇。在其 他可能實施例中,凸輪表面164可大體扁平或平坦(未圖 不),其自凹入凸輪表面163向後延伸至後端165。扳機η 可自未啟動之充分向前位置(例如,見圖3)樞轉移動至與充 分扣動且釋放擊錘18以發射左輪手搶1Q相關聯的啟動之向 後位置。 繼續參看圖8及圖9,且亦參看圖6,扳機u之後部操作 延伸部5丨可進一步界定一經組態用於收納向前突出之扳機 133725.doc -20· 200916717 喷合支腳或擊發阻鐵170之向後開放的凹部168。後部操作 延伸部51進一步界定一經組態以嚙合擊發阻鐵17〇以用於 向後樞轉擊錘18之擊錘嚙合凸耳169,如本文中進一步描 述的。在一實施例中,扳機11可包括一後部擊發阻鐵嚙合 邊緣171,其嚙合在擊錘18之擊發阻鐵17〇上的互補組態之 凹入擊發阻鐵凹口 172。若左輪手槍1〇在單動模式下操作 且具備一可在外部接取之有頂紋擊錘,則在一實施例中可 提供於後部操作延伸部5 1上且可為輻射狀/經修圓以用於 平穩操作之擊發阻鐵嚙合邊緣171經定位用於將擊錘18固 持於充分扣動之位置中(亦即,擊錘18經手動地扣動,其 中扳機拉動完全地釋放扣動之擊錘以發射左輪手搶)。鄰 近擊發阻鐵凹口 172提供一擊發阻鐵邊緣274,其界定拉動 扳機II進一步最終釋放擊錘18以發射左輪手搶1〇之”擊發 阻鐵結束"點。 擊錘栓釘34進一步詳細地展示於圖1〇中。擊錘栓釘包括 一經組態及配置以嚙合擊錘18之一部分以用於致動擊錘的 末端166及一界定用於嚙合扳機〗】上之相應接觸表面16〇之 接觸表面161的相反末端167。在一實施例中接觸表面 161可較佳地為輻射狀且經弓形成形或經修圓以平穩地嚙 合扳機1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51。接觸表面161之弓形形狀 必表面1 61於扳機拉動之整個範圍上保持與凹入凸輪表面 163接觸且在與凹入凸輪表面163嚙合之情況下前進至凸起 凸輪表面164時提供平穩扳機操作中起輔助作用。擊錘栓 釘34進一步界定一用於收納插銷以在擊錘栓釘與擊錘18之 133725.doc 200916717 間形成插銷式連接52之孔180(例如,見圖3)。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圖11展示擊錘18之一替代且較 佳實施例,其中波狀擊錘擊發阻鐵270可與根據本發明之 左輪手搶扳機機構一起使用。然而’擊發阻鐵1 7 〇 (例如, 圖5及圖6中展示)具有一嚙合扳機η之大體扁平或平坦的 下部操作表面173,圖11中所示之擊發阻鐵27〇經不同地組 態而具有一輻射狀、不平坦的波狀下部操作表面273。發 明者已發現,波狀下部操作表面273進一步減小使用者自 大致當扳機1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5 1嚙合擊錘丨8之擊發阻鐵 270之點(在圖14中所示之扳機-擊錘機構之過渡位置處)直 至扳機釋放擊錘以發射左輪手槍10所需要的扳機拉動或輸 入力。有利地,在擊錘栓釘34自扳機11分離後,波狀下部 操作表面273在扳機拉動之剩餘動作上提供較平穩之板機 操作及較低之扳機輸入力。 現參看圖11,在一實施例中,替代性擊錘擊發阻鐵27〇 包括一波狀下部操作表面273’其界定一凸起凸輪表面 271、一鄰接之凹入凸輪表面272及界定擊錘18上之擊發阻 鐵結束點之擊發阻鐵邊緣274,其中扳機丨丨可操作以釋放 擊錘並發射左輪手搶10。較佳地,如所展示,凸起凸輪表 面27i位於凹入凸輪表面272之前方。與擊發阻鐵17〇(其具 有明顯之凹入的擊發阻鐵凹口 172)相對比,擊發阻鐵27〇 替代地用凸起凸輪表面271替換擊發阻鐵邊緣274與凹入凸 輪表面272之間的擊發阻鐵凹口。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凸 起凸輪表面271在形狀上可僅稍微凸起。 133725.doc •22· 200916717 現將參看圖11及圖12至圖16關於左輪手槍1〇之雙動操作 模式來描述扣動且釋放擊錘18以發射左輪手搶10之扳機i 1 之操作。在此實施例中,擊錘18較佳包括圖u中所示之波 狀擊發阻鐵270;然而,應瞭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 用類似於圖6中所示之擊發阻鐵17〇之擊發阻鐵或其他設 計。圖12至圖16展示扳機拉動之操作序列及板機u之後部 操作延伸部5 1與具有可操作地附接之擊錘栓釘34的擊錘! 8 之相對位置。 圖3展示具有處於待用條件下的擊發控制機構之左輪手 搶1〇,其中在扳機由使用者拉動前,扳機n處於向前未啟 動位置中,且擊錘18處於充分向前未扣動位置中。後部操 作延伸部51可經定位稍微處於如所展示之擊錘栓釘34且與 擊錘栓釘34分開,或者輕輕地鄰接擊錘栓釘。擊錘18由主 彈簧31在未扣動位置中充分向前偏置。擊錘18之擊發阻鐵 270至少部分地收納於扳機丨〗之凹部168中。在一實施例 中,後部操作延伸部51可由如所展示之擊發阻鐵27〇抵抗 扳機彈簧33之向前且順時針方向偏置力(如在圖3中所檢視) 而支撐。 現參看圖12,展示當回應於扳機拉動而使扳機與擊錘初 =接觸時的扳機η及擊鐘18。當使用者開始在雙動操作模 式下在扳機11上向後拉動時;對於扳機拉動之第一部分, 扳機後部操作延伸部51之接觸表面160逆時針(如在圖10中 檢視)旋轉,且最初嚙合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1。此使 擊錘18開始圍繞插銷53順時針方向旋轉(經由擊錘栓釘34) 133725.doc -23- 200916717 且部分扣動擊錘,同時壓縮主彈簧31。擊錘栓釘34之接觸 表面164合凹人凸輪表面163之—部分,該部分為如所展 不的凸輪表面之向前傾斜部分。較佳地,凸輪表面163經 配置以與接觸表面161配合’使得表面161及163上正向施 力ft及FH大體上沿著如本文中其他處描述之理想作用 線L〇AN(例如,見圖6至圖γ)作用,從而導致減小的扳機拉 動或輸入力要求。 現參看圖13,展示在扳機拉動期間處於第一中間扣動位 置中的扳機11及擊錘18,其中扳機及擊錘經部分致動。當 使用者繼續在扳機n上自圖12中所示之位置向後拉動時, 扳機u之接觸表面160保持與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丨6丨接 觸及嚙合。隨著擊錘丨8變得進一步向後扣動且繼續順時針 方向圍繞插銷53旋轉(如在圖13中檢視),擊錘栓釘“逐漸 沿著扳機11之接觸表面160在適當位置中向後滑動。更明 確地說,在一實施例中,擊錘栓釘34在凹入凸輪表面163 上滑動且自凹入凸輪表面163過渡至凸起凸輪表面164,如 圖13中所展示。此進一步壓縮主彈簧31。較佳地,凸輪表 面163且接著164按以下方式保持與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 161嚙合:表面161及163上正向施加之力卜及心繼續大體 上沿著理想作用線LOAN(例如,見圖6至圖7)作用。在圖13 中,應注意s扳機11 (且特定言之;擊發阻鐵嚙合邊緣丨7 ^) 上之擊錘嚙合凸耳169實際上與擊錘18之擊發阻鐵27〇上的 下部操作表面273稍微間隔開且實體上尚未接觸下部操作 表面273。 133725.doc •24- 200916717 隨著使用者繼續在扳機11上自圖13中所示之位置朝向圖 14中所示之過渡位置向後拉動,扳機U之接觸表面⑽保 持與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1接觸且唾合。隨著擊鍾^ 變得進-步向後扣動且繼續在順時針方向圍繞插銷旋轉, 擊鐘栓釘34逐漸沿著扳機U之接觸表面⑽在適當位置中 進一步向後移動。擊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1與凸起凸輪 表面164之一部分嚙合且沿著凸起凸輪表面164之該部分滑 動,較佳使得在於表面164上的移動開始時,表面Μ】及 164上正向施加之力卜及〜大體上作用於理想作用線l〇〜 上(例如,見圖6及圖7)。
現參看圖14,展示處於扳機之後部操作延伸部51現在亦 直接嚙合擊錘之擊發阻鐵270連同擊錘栓釘34的過渡位置 或點中的扳機11及擊錘18機構。扳機丨丨(且特定言之,在 些實她例中,擊發阻鐵嚙合邊緣丨7丨)上之擊錘嚙合凸耳 169現在接觸擊錘18之擊發阻鐵27〇上的下部操作表面 273,使得發生扳機與擊錘之間的直接實體嚙合。因此, 在過渡位置中,扳機1丨現在嚙合擊錘栓釘34及擊發阻鐵 270兩者且作用於擊錘栓釘34及擊發阻鐵27〇兩者上。扳機 11之接觸表面160與擊錘嚙合凸耳169作用以至少最初在圖 14之過渡位置處且稍後進一步扣動且向後旋轉擊鐘,直 至擊鍾栓釘34打破與扳機之接觸:在準潢擊錘釋放及發射 左輪手搶10時,此比圖〗2及圖13更進一步地壓縮主彈簧 31°然而’當扳機準備好自單獨推動擊鐘栓釘34轉變至 如圖14令所示推動擊錘18之擊發阻鐵270時,正向施加之 133725.doc •25· 200916717
之機械優勢自圖14中所示 之主分量因此正沿著摩擦作用線 如本文中其他處所論述,扳機j i 示之過渡位置開始增加以補償正向 力FT,及FH,不沿著理想作用線l〇An作用之事實。 仍參看圖14,當後部操作延伸部5 1與擊錘栓釘34之間的 正向力FT,及Fh,分別沿著大體上垂直之作用線[ο、作用 時,出現扳機-擊錘機構之最佳過渡位置。因此,在一實 施例中,擊發阻鐵270上的下部操作表面273之凸起凸輪表 面271較佳經組態及配置使得當作用線L〇Av大體上在如圖 14中所示之順時針方向上與垂直線成約2〇度角時,扳機u 之嚙合凸耳169將嚙合凸輪表面271。已發現,若扳機僅部 分拉動至後部且使用者想要使扳機返回至其停置位置而不 發射左輪手搶,則超過此角度可能不利地影響適當地重設 扳機機構。 如本文中其他處所描述,在此實施例中之擊錘18之擊發 阻鐵270上的下部操作表面273亦以確保扳機11之擊錘唾合 凸耳1 69之接觸表面繼續在與擊發阻鐵270相同的方向上移 動之方式而為波狀。存在對擊發阻鐵27〇之下部操作表面 273不合需要的幾何形狀,使得在扳機丨丨之擊錘嚙合凸耳 133725.doc •26· 200916717 169與擊錘18之下部操作表面273之間的相對運動可實際上 允許擊錘嚙合凸耳169對於扳機運動之至少部分在相對於 擊發阻鐵270相反之方向上滑動及其自身的反轉。此將引 起使用者可覺察的扳機拉動力中之不良的尖峰及停留時間 或延遲。 繼續向後拉動扳機1 1比圖14中所示之過渡位置更遠地朝 向圖16中所示之充分扣動之釋放位置進一步向後向回扣動 擊錘18。扳機π之擊錘嚙合凸耳i69嚙合擊錘18之擊發阻 鐵2 7 0之凸起凸輪表面2 7丨且沿著凸起凸輪表面2 7丨朝向如 圖15中所示之擊發阻鐵邊緣274滑動。隨著扳機之機械優 勢在扳機拉動運動之整個此部分上增加,所需之扳機拉動 力將開始減小。藉由在擊錘18之擊發阻鐵27〇之底部上添 加額外曲線或輪廓線(諸如,接近如最佳地展示於圖! ι中 之擊發阻鐵邊緣274(亦即,"擊發阻鐵結束"點或位置)且較 佳地緊接在擊發阻鐵邊緣274前安置之凸起凸輪表面 271),可進行機械優勢之改變,使得可實際上降低扳機系 統之機械優勢,以使得在擊發阻鐵結束前存在扳機拉動力 之變平。此導致使用者需要的扳機拉動力之可覺察的改 變,其將向使用者指示其處於擊發阻鐵結束點附近。聯合 下部總的扳機拉動力要求,此可辅助使用者保持左輪手搶 之有效瞄準。 圖16展示在”擊發阻鐵結束”點或位置處之扳機n及擊錘 U,其甲擊錘隨後由扳機向前釋放以發射左輪手槍1〇。擊 錘喃合凸耳169沿著如圖15中所示的擊發阻鐵27()之凸起凸 133725.doc •27- 200916717 輪表面271滑動,直至其到達擊發阻鐵上之擊發阻鐵邊緣 274(亦見圖11)。在此點處,進一步拉動扳機u將打破擊錘 嚙合凸耳169與擊發阻鐵邊緣274之間的接觸,此釋放擊錘 18以朝向如圖3及圖4中所示之未扣動之向前位置快速地向 前旋轉。擊錘18在主彈簧31之偏置效應下撞擊撞針6〇且向 前驅動撞針60以又撞擊且引爆裝入膛室之子彈。當使用者 釋放扳機11時,扳機及後部操作延伸部51向前(如圖3及圖 12至圖16中所示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後部操作延伸部51 抵抗擊錘栓釘彈簧54(圖4中所示)之相對的偏置效應而使擊 錘栓釘34臨時垂陷於擊錘18内,直至操作延伸部51經過擊 錘栓釘之末端167上之接觸表面161 (圖1〇中所展示)。擊錘 栓釘34接著再次向前彈出,且經重設至圖3中所示之位 置。左輪手搶10現在準備好用於下一個雙動式扳機拉動以 用於發射左輪手搶。 圖2為展示根據本發明的左輪手搶扳機機構之一實施例 與兩個已知的先前技術扳機機才冓之間的扳機輸入或拉動力 比較測試之結果之曲線圖。本發明之扳機機構之資料以實 心粗線展示於曲線200中。第一先前技術扳機機樽之資料 展不於曲線210中。本質上將具有"磅/英吋之彈簧常數汴) 之相同主彈簧(具有約6磅之初始彈簧預負載)用於曲線2〇〇 中之本發明之扳機機構及曲線210中之第一先前技術扳機 機構。圖2中所不之此等兩個扳機機構之間的效能差異與 根據本發明的波狀扳機及擊錘對先前技術扳機_擊錘機構 相關。第二先前技術扳機機構之資料展示於曲線MO中。 133725.doc -28- 200916717 第二先前技術扳機機構體現於具有較大框架之較大左輪手 搶中,且於其中使用之彈簧因此具有比根據本發明之實施 例高的彈簧常數(k)。因此,雖然扳機拉動力可能不能直接 與本發明相比較,但曲線22〇展示一習知的已知左輪手搶 之典型的扳機拉動特徵。 參看圖2,沿著X軸用曲線描繪所需之板機拉動距離或行 程長度(央忖)’而沿著γ轴用曲線描繪相應的板機輸入或 拉動力(碎)。所展示之扳機機構具有範圍處於約0.4英忖與 英才之間的至”擊發阻鐵結束"點之總扳機拉動距離(在 此曲線範圍t,由急劇的下垂/倒峰值展示)。 參看圖2,根據本發明的曲線2〇〇在扳機拉動之〇〇英吋 /、、’’々0.1央吋之間的部分表示扳機機構之初始扳機拉動及 拉緊,直至自該機構移除所有鬆弛部分。曲線2〇〇之此部 /刀的特徵為扳機拉動力之急劇、幾乎垂直的增加,如在扳 機拉動距離之約〇·6英时與約^英叶之間所展示,其粗略 也對應於圖12中所示之扳機機構位置及稍後位置。曲線 約〇’ 1英吋至約0.32英吋的扳機拉動距離的部分表示 =反機11與擊鐘18之初始喃合後(圖12)及其後的扳機拉動 之邛分,直至在約0.32英吋處到達圖14中所示之扳機_擊錘 冓之過渡位置。在此部分之扳機拉動期間,扳機11上的 1操‘r延伸部5 1之接觸表面1 60僅嚙合擊錘栓釘34之相 應接觸表面161 ’如圖13中所示’圖13展示板機及擊鐘栓 =在此時間期間之—位置。在扳機拉動之U封與約m 兴吋之間,應注意,在較佳大部分時間内,作用於扳機1 j 133725.doc •29· 200916717 與擊鐘栓釘34之接觸表面160及161之間且與接觸表面ι6〇 及161正交的所施加之正向力FT、FH大體上沿著理想的相 互作用線LOAN作用。 續參看圖2及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曲線2 〇 〇,在板 機拉動距離之約0.32英吋處到達扳機-擊錘機構過渡位置。 如圖14中所示且如本文中其他處所描述,擊錘18之擊錘栓 釘3 4及擊發阻鐵270兩者皆喃合扳機1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 51。對扳機之推動力開始自擊錘栓釘34過渡或傳動至擊發 阻鐵270之下部操作表面273。如所展示約磅的需要由 使用者輸入至扳機機構的峰值或最大扳機拉動力大體上符 合扳機11及擊錘1 8機構之過渡位置。相比之下,用於曲線 21 0及220中之先前技術扳機機構所需的最大扳機拉動力較 高,分別為約13磅及12磅。有利地,根據本發明之扳機機 構具有比先前技術之感覺較重的習知雙動式扳機拉動輕的 扳機拉動。詳言之,需注意,當將本發明之扳機機構(曲 線2 00)與使用基本上具有相同彈簣力之相同主彈簧之第一 先剛技術板機機構(曲線21 〇)比較時,本發明具有幾乎比最 直接相對等的先前技術扳機機構小3磅之扳機拉動力。伴 隨本發明之扳機機構之較低最大扳機拉動力的此較輕之扳 機動作可歸因於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扳機丨丨之後部操作延伸 部51之波狀形狀,其使習知扳機設計所遭受的初始扳機失 速或束缚最小化,且提供在扳機之整個運動範圍上之較均 一、平穩的扳機拉動動作,同時使拉動扳機所需之峰值或 最大壓力/力最小化。此外,基於圖2,與由曲線21〇表示 133725.doc -30- 200916717 之第一先前技術扳機機構相比,根據本發明之扳機機構導 致使用者操作扳機所需的全部工作之約2〇%的減少。 除了具有較輕之扳機拉動之外,根據本發明之扳機機構 有利地亦提供比先前技術平穩的扳機操作。此係關於扳機 力-拉動曲線之形狀。如在圖2之曲線2〇〇中所示,本發明 提供一種具有與平穩的扳機操作及逐漸的扳機拉動力要求 相關聯之大體成鐘形的曲線之扳機機構,其具有朝向曲線 之中間部分出現的最大扳機拉動力,其中在最大輸入力點 之每一側上具有逐漸上斜及下斜的扳機拉動力-距離比 率。曲線200之形狀及至最大扳機拉動力(在圖14中所示之 扳機機構之過渡位置附近)之逐漸上斜的比率可歸因於如 本文中所描述的扳機11之後部操作延伸部5丨之波狀形狀。 經過最大扳機拉動力(在過渡位置後)之逐漸下斜的比率可 歸因於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擊發阻鐵27〇之波狀形狀。在一 些實施例中’當加以組合時’此提供在整個扳機運動範圍 上之平滑的扳機操作。相比之下’先前技術扳機機構曲線 210及220並非鐘形,且在拉動力量值上,如所展示朝向扳 機拉動距離之前三分之一嚴重偏置。曲線21〇及220之最大 扳機拉動力在扳機拉動順序上顯著地比在本發明之曲線 2〇〇中出現得早,在初始扳機拉動及此等扳機機構中的鬆 弛部分之拉緊後不久(見約0.4英吋與0.6英吋之扳機拉動距 離之間的拉動力之急劇、幾乎垂直的增加)。亦應注意, 在〇,1英吋之扳機拉動處需要之拉動力(對於曲線210及220 兩者)與其各別最大扳機拉動力之間存在不大的差異。對 133725.doc -31 - 200916717 於曲線21 0之約0.2英吋之扳機拉動(在約〇1英吋與〇 3英吋 之間)及對於曲線220之約〇‘ 1 5英吋之扳機拉動(在約〇· i英 吋與0.2英吋之間),最大扳機拉動力亦繼續且幾乎保持穩 定(+/-輕微的力變化)。此對於曲線21〇及22〇產生—扳機拉 動力平穩狀態,而非如根據本發明之曲線2〇〇中所示的峰 值,使得使用者在扳機拉動期間必須在比本發明顯著長的 時間週期内輸入幾乎最大的扳機拉動力。曲線21〇及22〇兩 者之扳機拉動力接著在扳機力平穩狀態之後朝向擊發阻鐵 結束點下落,且對於曲線22〇尤其突然。因此,由於幾乎 恆定的輸入扳機力平穩狀態,所以當輸入力在扳機拉動順 序期間突然開始下落時,使用者將不能夠在觸覺上感應 到。此可引起當發射左輪手搶時左輪手搶瞬間跳動或急 動,從而可使一些使用者更難以保持對所欲目標之精確瞄 準。 基於圖2之前述論述,應瞭解,藉由組合根據本發明的 特殊之波狀扳機操作延伸部51與擊發阻鐵27〇兩者,可達 成最佳扳機動作益處。此導致較低的最大扳機拉動力要求 及較平穩的扳機操作,如曲線200之形狀所示。然而,可 單獨使用波狀扳機操作延伸部51,其將仍減小最大扳機拉 動壓力且消除在先前技術扳機機構之初始扳餘動順序期 間的扳機束、缚/失速問題。 應注意,習知扳機組態(諸如,由美國專利3,628,278及 4,307,53G舉例說明之組態)具有使擊鐘栓釘與頂部板機接 觸表面喃合之後部扳機操作延伸部,該頂部扳機接觸表面 133725.doc -32- 200916717 特徵可為大體扁平或水平、扁平或在向後方向上向下成 角度’或單獨的凸形。此外,習知左輪手搶組態中之擊鐘 检釘有時包括成銳角的角,且通常未經修圓。當此等習知 後部扳機操作延伸部因此經由全部扳機運動範圍進行與擊 錘栓釘之末端的初始及隨後接觸時,擊錘栓釘與扳機上之 相互接觸表面以以下方式配合:使得與如圖6中所示的本 發月之實施例相對比,加於每一各別組件上的正向施加之 表面力不沿著理想作用線L0An作用或與板機及擊鐘之旋 轉路t PT、PH;fa切。此增加了擊鐘栓釘與扳機之間的接觸 力之摩擦分量。因&,需要由使用者輸人額外扳機力以克 服作用於扳機與擊錘表面之間的比在根據本發明組態及配 置之扳機中高的接觸滑動摩擦。聯合在扳機拉動運動之開 始時通常最小的系統之機械優勢,此轉化為對使用者之較 高的扳機拉動壓力要求,且引起在初始扳機拉動順序期間 在習知左輪手搶中經歷的臨時失速或束缚,直至足夠的過 篁手指壓力由使用者施加至扳機。所需之施加的手指壓力 接著突然地減小(如圖2中所示),從而導致可不利地影響瞄 準左輪手搶之不良的急動扳機動作。 雖然為了方便起見已參照掌上型左輪手搶之實施例大體 描述了本發明之扳機機構,但應瞭解’可將本發明在同等 放處之情況下周於利用可扣動擊錘及扳機機構發射搶械之 任何類型的搶械或武器(諸如,但不限於步搶)中。因此, 本發明在其適用性上不單獨限於左輪手槍及/或掌上型搶 械。 133725.doc -33- 200916717 雖然前述描述及圖式表示本發明之較佳或例示性實施 例,但應理解,S不脫離隨附申t青專利範圍之等效内容的 精神及範嗨及範4之情況下,可在其中進行各種添加、修 改及替代。詳言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然在不脫 離本發明之精神或基本特徵之情況下,本發明可以其他形 式、結構、配置、比例、大小來體現,且可藉由其他元 彳、材料及組件來體現。此外,在残離本發明之精神的 情況下’若適用,可對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過程進行眾 Γ 乡變化。熟習此項技術者錢-㈣解,在不脫離本發明 之原理的情況下,可將本發明與尤其適於特定環境及操作 要求的在本發明之實踐中使用之結構、配置、比例、大 2、材料及組件及其他者的許多修改—起使用。因此,當 前揭示之實施例在所有方面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本發明之範缚由附加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内容界定,而 不限於前述描述或實施例。相反,應將附加申請專利範圍 冑泛地解釋為包括本發明之其他變體及實施例,在不脫離 ^ 纟發明之等效内容的範嘴及範圍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 者可進行本發明之該等其他變體及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左輪手槍之先前技術扳機_擊錘機構之左側部分橫 截面圖: 圖2為展示與兩個習知的已知左輪手搶扳機設計相比的 根據本發明之扳機之扳機拉力比較測試的結果之曲線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左輪手搶之—實施例之左側橫截面 133725.doc •34- 200916717 圖’其中在扳機致動前,扳機-擊錘機構處於待用條件 下’其中擊錘向前且未扣動; 圖4為其左側橫截面圖; 圖5為為了清晰起見而拆開的圖3之左輪手搶之扳機-擊 鐘機構組件之右側視圖,且回應於拉動扳機,最初使扳機 與擊錘检釘喃合; 圖6為取自圖5的扳機-擊錘機構之詳圖; 圖7為基於圖6之力向量圖’其展示作用於扳機與擊錘接 《: 觸表面之間的正向力’其中回應於拉動扳機,最初使扳機 與擊錘栓釘嚙合; 圖8為圖3之扳機之透視圖; 圖9為圖8之扳機之左側視圖; 圖10為圖3之擊錘栓釘之一實施例之侧視圖; 圖11為具有一可與圖3之左輪手搶—起使用之不平坦的 波狀擊發阻鐵的擊錘之一替代實施例之側視圖;及 , 圖12至圖16為在拉動扳機之連續階段期間的根據本發明 V 之擊發控制機構之操作圖,其展示在各種位署由 π,牡谷種位置中之扳機、 擊錘及擊錘栓釘。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6 擊錘 7 扳機 10 左輪手槍 11 扳機 12 彈筒框架 133725.doc 膛室 搶管 膛線 彈筒 擊鍾 下部固定插銷 擊發控制外殼 空腔 後柄腳 扳機護弓 主彈篑總成 主彈簧 彈筒鎖/擊錘主彈簧 板機扭簧 擊錘槓桿或栓釘 彈筒轉桿 樞軸插銷 下端 插銷式連接/枢轴插銷 插銷式連接/樞轴插銷 旋轉鎖 後部操作延伸部 彈筒鎖凹陷 後部操作延伸部 -36- 200916717 52 插銷式連接 53 插銷式連接/樞軸插 54 彈簧 55 擊發傳動桿 56 子L 57 插銷式連接 60 中間彈簧加載撞針 64 主彈簧壓桿 88 彈筒吊桿 101 上部支撐管 150 上端 160 接觸表面 161 接觸表面 163 凹入凸輪表面 164 凸起凸輪表面 165 後端 166 末端 167 末端 168 凹部 169 擊錘嚙合凸耳 170 擊發阻鐵 171 擊發阻鐵响合邊緣 172 擊發阻鐵凹口 173 下部操作表面 133725.doc •37- 200916717 180 孔 200 曲線 210 曲線 220 曲線 270 擊發阻鐵 271 凸起凸輪表面 272 凹入凸輪表面 273 下部操作表面 274 擊發阻鐵邊緣 CL 中心線 Fh 正向力 Fh· 正向力 Ft 正向力 F x' 正向力 I 點 LOAF 摩擦作用線 L 0 An 作用線 LOAv 作用線 Ph 旋轉路徑 Pt 旋轉路徑 133725.doc -38-

Claims (1)

  1. 200916717 十、申請專利範圍·· 】· -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搶,其包含: 一框架; 搶官,其由該框架支撐且界定一搶膛; 可旋轉膛至,其與槍管之該搶膛對準以用於固 持一子彈; 擊錘’其樞轉地安裝於該框架中且可在—向前未扣 動位置與—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及 扳機’其樞轉地安裝至該框架且可操作以扣動該擊 錘’該扳機包括—經組態及配置以回應於拉動該扳機而 嚙合並扣動該擊錘之凹入凸輪表面。 2. 如請求項1之左輪手搶,其中該凹入凸輪表面嚙合一樞 轉地耦接至該擊錘之擊錘栓釘。 3. 如請求項1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一經組 態及配置以回應於拉動該扳機而嚙合該擊錘之凸起凸輪 表面。 4. 如請求項3之左輪手搶,其中當該擊錘處於該向前未扣 動位置中時’拉動該扳機首先使該凹入凸輪表面與擊鍾 突出部嚙合以將該擊錘移動至一第一扣動位置,且繼續 拉動該扳機隨後使該凸起凸輪表面與該擊錘突出部喃合 以將該擊錘移動至一第二扣動位置。 5. 如請求項1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擊錘包括一回應於拉動 該扳機而可與該扳機之該凹入凸輪表面嚙合之經修圓接 觸表面。 133725.doc 200916717 :青求項1之左輪手冑,其進一步包含—將該擊錘朝向 該未扣動位置偏置之主彈簧。 7.如哨求項1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擊錘進-步包括一擊發 阻鐵’該擊發阻鐵具有一可與該扳機嚙合之波狀下部操 作表面。 8· 一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槍,其包含: 彈筒,其可旋轉地安裝於一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 於固持子彈之腔室; 擊錘,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在一向前未 扣動位置與一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 一擊錘栓釘,其耦接至該擊錘以用於扣動該擊錘;及 -扳機’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操作以扣動 該擊錘,該扳機包括'經組態及配置心合該擊錘检釘 之凹入凸輪表面,其中該凹入凸輪表面回應於拉動該扳 機而嚙合該擊錘栓釘且扣動該擊錘。 9. 如明求項8之左輪手搶,其令該凹入凸輪表面安置於一 自該扳機向後延伸之後部操作延伸部上。 10. 如4求項8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一鄰近 該凹入凸輪表面安置之凸起凸輪表面,該凸起凸輪表面 經組態及配置以回應於拉動該扳機而嚙合該擊錘拴釘。 11. 如凊求項1〇之左輪手搶,其中當拉動該扳機時,該擊鐘 栓釘沿著該扳機自該凹入凸輪表面滑動至該凸起凸輪表 面。 12. 如請求項8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擊鐘栓釘包括—界定— 133725.doc 200916717 凹入凸輪表面之經修圓接觸表 經組態以嚙合該扳機之該 面之末端。 13, 其中該扳機包括一擊錘嚙合凸 —安置於該擊錘之一下部操作 如請求項8之左輪手搶, 耳’該擊錘嚙合凸耳喷合 表面上之凸起凸輪表面。 其包含: 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 14. 一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槍, 一彈筒’其可旋轉地安褒於一 於固持子彈之膛室;
    衣一'^江询丁倨立可沿著一向後 徑旋轉; 扣動位置與-向前未扣動位置之間的一第一弓形運動路 徑旌隸: -擊錘栓釘’其純至該擊錘且界接觸表面·,及 一扳機,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沿著一第二 弓形運動路徑旋轉’扳機包括一凹入凸輪表面,回應: 拉動該扳機,該凹入凸輪表面嚙合該擊錘栓釘之該接觸 表面, 其中該扳機之該凹入凸輪表面與該擊錘栓釘之該接觸 表面經相互組態及配置使得在該扳機與擊錘栓釘之間得 出之正向接觸力在一連串拉動該扳機之至少部分期間作 用於一與該第一及該第二運動路徑兩者大體上相切之作 用線上。 15. 如請求項14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可與 該擊錘栓釘之該接觸表面嚙合之凸起凸輪表面。 16. —種用於扣動一左輪手槍中之一擊錘之方法,其包含: I33725.doc -3- 200916717 提供一且右„ 6 iil 八匕括—樞轉地安裝之擊錘及一扳機的盤 發控制機構之搶械; 旋轉該扳機; 朝向該擊錘移動該扳機上之一凹入凸輪表 坊丄“ 藉由該扳機之該凹入凸輪表面來扣動該擊錘。 3长項16之方法,其進—步包含使該凹人凸輪表面與 -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嚙合。 、 18.如吻求項17之方法’其進—步包含回應於旋轉該板機而 使該扳機上之一凸起凸輪表面與該突出部嚙合。 19.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該凹入凸輪表面 將正向力施加於一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上,該 正向力沿著-與—由該擊錘界定之弓形運動路徑及一由 該扳機界疋之弓形運動路徑兩者相切之作用線作用。 “〇·如吻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扣動步驟包括首先使該凹入 凸輪表面與一自該擊錘向外延伸之突出部嚙合,且隨後 使該扳機上之一凸起凸輪表面與該突出部嚙合。 21.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步包含使—形成於該擊鍾之 一下表面上的凸起凸輪表面與一形成於該扳機上的擊錘 嚙合凸耳嚙合。 22. —種具有扳機機構之左輪手槍,其包含: 一彈筒,其可旋轉地安裝於一框架中且界定複數個用 於固持子彈之膛室; 一擊錘’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在一向前未 扣動位置與一向後扣動位置之間移動; 133725.doc -4- 200916717 一擊錘栓釘,其耦接至該擊錘以用於扣動該擊錘; 一扳機,其樞轉地安裝至該左輪手搶且可操作以扣動 該擊鐘,該扳機包括—經組態及配置㈣合該擊鐘栓釘 之凹入凸輪表面;及 一擊發阻鐵,其由該擊錘之一部分界定且具有一可與 該扳機嚙合之波狀下部操作表面; 、 ▲其中將該扳機旋轉至一第一位置使該凹入凸輪表面與 该擊錘栓釘嚙合且部分扣動該擊錘。
    請求項22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擊發阻鐵之該波狀下部 操作表面包括-可與該扳機哺合之凸起凸輪表面。 24.,請求項23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擊發阻鐵之該波狀下部 操作表面進一步包括一凹入凸輪表面。 25.如請求項22之左輪手搶, 該扳機之該凹入凸輪表面 之δ亥凸起凸輪表面係組態 鐘检釘。 其中該扳機進一步包括一鄰近 女置之凸起凸輪表面,該扳機 及配置於該扳機上以嚙合該擊
    A如請求項22之左輪手搶,其中將該扳機旋轉至-第二位 使安置於。亥扳機上之凸起凸輪表面與該擊鐘检釘喃 合且進一步扣動該擊錘。 2Ή求項22之左輪手搶’其中將該扳機旋轉至該第二位 置同時使—在該擊發限鐵之該下部操作表面上的凸起凸 輪表面與該扳機嚙合。 28.如請求項22之左輪手搶,其中該扳機包括-與該扳機之 相入凸輪表面間隔開之擊鐘喷合凸耳,該擊錘喷合凸 133725.doc 200916717 耳可操作以當將該扳機旋轉至一第二位置時嚙合該擊發 阻鐵之該波狀下部操作表面。 C 133725.doc -6-
TW097131016A 2007-08-14 2008-08-14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TW20091671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572307P 2007-08-14 2007-08-14
US12/184,376 US8096079B2 (en) 2007-08-14 2008-08-01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6717A true TW200916717A (en) 2009-04-16

Family

ID=4035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1016A TW200916717A (en) 2007-08-14 2008-08-14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96079B2 (zh)
EP (1) EP2185886B1 (zh)
BR (1) BRPI0814154A2 (zh)
TW (1) TW200916717A (zh)
WO (1) WO200902350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935A (zh) * 2016-09-23 2021-07-23 亚维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性射击的枪支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3890B2 (en) 2011-10-28 2015-10-20 Heizer Defense, LLC Trigger mechanism
US8997390B1 (en) 2010-12-22 2015-04-07 Heizer Defense, LLC Trigger mechanism with cam surface sear
CN105641918A (zh) * 2016-03-18 2016-06-08 周松 双模式玩具转轮手枪
US10234222B2 (en) * 2016-08-09 2019-03-19 Gonzalo Couce Single 40 mm projectile launcher
DE102016117184B4 (de) * 2016-09-13 2021-05-27 Helmut Jaegers Handfeuerwaffe
US10175019B1 (en) 2017-07-10 2019-01-08 Mohamed Al-Mutawa Trigger mechanism for hammer fired-firearm
US10684087B2 (en) * 2017-10-10 2020-06-16 Sig Sauer, Inc. Handgun sear with multiple engagement surfaces
US10156410B1 (en) * 2018-03-01 2018-12-18 WHG Properties, LLC Trigger mechanism for a firearm
US10578388B2 (en) 2018-07-19 2020-03-03 Centre Firearms Co., Inc. Firing mechanism of a firearm
US10890412B2 (en) 2019-01-03 2021-01-12 Connecticut Shotgun Manufacturing Company Double-barreled revolver
US10890397B2 (en) * 2019-03-19 2021-01-12 Kimber Ip, Llc Apparatus to minimize short stroke in a revolver
US11754359B2 (en) * 2020-12-30 2023-09-12 Elucidamus LLC Firearm lock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5316A (en) * 1958-05-09 1960-07-19 Harrington & Richardson Inc Safety lock for firearms
US3177602A (en) * 1962-06-20 1965-04-13 Eugene E Geber Revolver cylinder and spindle
US3628278A (en) 1970-02-11 1971-12-21 Sturm Ruger & Co Revolver cylinder crane latch mechanism
US3662483A (en) * 1970-10-29 1972-05-16 Louis W Seecamp Firearm firing mechanism with a disconnector pivotably mounted on the gear
US4023465A (en) * 1975-06-27 1977-05-17 Inskip Thomas C Firearm
US4028835A (en) * 1975-08-08 1977-06-14 M.H. Canjar Company Trigger mechanism for rifles
US4056038A (en) * 1976-05-12 1977-11-01 Rath Hans M Dual purpose semi-automatic convertible rifle
US4067131A (en) * 1977-03-24 1978-01-10 Sturm, Ruger & Co., Inc. Firing mechanism for a revolver
US4138789A (en) * 1977-07-07 1979-02-13 Langsford Arthur W Hammer type ignition system
US4307530A (en) * 1980-04-17 1981-12-29 Sturm, Ruger & Company, Inc. Cylinder latch mechanism for revolvers
GB2109515B (en) * 1981-10-30 1985-09-18 Singapore Chartered Ind A hammer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gun
DE3402006C2 (de) * 1984-01-21 1986-06-26 Günter Horst 7927 Sontheim Röhm Sicherungseinrichtung an einer Schußwaffe
US4658702A (en) * 1985-09-25 1987-04-21 Colt Industries Inc. Safety device preventing conversion to full automatic firing
US4680884A (en) * 1986-01-14 1987-07-21 Smith Jr Forrest P Safety firearm mechanism
US4918850A (en) * 1987-12-18 1990-04-24 Rick Jens O Gas seal revolver
US5115588A (en) * 1990-04-12 1992-05-26 Gene Bronsart Trigger mechanism for firearms
IT1246228B (it) * 1991-01-10 1994-11-16 Benelli Armi Spa Meccanismo di scatto per armi da fuoco
US5501134A (en) * 1993-03-26 1996-03-26 Charles R. Milazzo Multi-stage match trigger assembly for use with semi-automatic weapons
FR2719371B1 (fr) * 1994-04-28 1996-06-14 Giat Ind Sa Mécanisme de fonctionnement d'une arme à feu automatique de petit calibre.
US5881485A (en) * 1994-09-01 1999-03-16 Milazzo; Charles R. Multi-stage match trigger assembly for use with semi-automatic weapons
US5548914A (en) * 1994-11-10 1996-08-27 Anderson; David B. Gun trigger mechanism
US5623114A (en) * 1995-03-03 1997-04-22 Soper; Terry A. Selectable fire trigger mechanism
DE29607415U1 (de) 1996-04-25 1997-08-28 Melcher Sportwaffen Revolver
US5680722A (en) * 1996-06-24 1997-10-28 Thompso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firearms
US6131324A (en) * 1998-11-30 2000-10-17 Jewell; Arnold W. Adjustable dual stage trigger assembly
US6385888B1 (en) * 2000-02-25 2002-05-14 Ron Power Revolver firing mechanism with disengaging cylinder pawl
US20030172571A1 (en) * 2002-03-15 2003-09-18 West Jimmy V. Safety precision trigger system for lever action rifles
US6772548B1 (en) * 2002-04-22 2004-08-10 Ronald Power Trigger assembly for AK47 type rifle
US6615527B1 (en) * 2002-06-28 2003-09-09 Derrick J. Martin Trigger mechanism
US7150121B1 (en) * 2002-07-18 2006-12-19 Clay David R One-piece trigger for lever action rifle with exposed hammer
US6681511B1 (en) * 2002-07-22 2004-01-27 John F. Huber Anti-friction gun trigger
US6928763B2 (en) * 2003-09-15 2005-08-16 Sturm, Ruger And Company Firearm cylinder indexing mechanism
DE102004058986B3 (de) * 2004-12-08 2006-08-03 S.A.T. Swiss Arms Technology Ag Abzugseinrichtung für eine Handfeuerwaff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935A (zh) * 2016-09-23 2021-07-23 亚维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性射击的枪支系统及方法
CN113154935B (zh) * 2016-09-23 2023-02-17 亚维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性射击的枪支系统及方法
US11650023B2 (en) 2016-09-23 2023-05-16 Arm West, Llc Selective fire firearm systems and methods
TWI812052B (zh) * 2016-09-23 2023-08-11 美商亞維斯特有限責任公司 選擇性射擊之槍支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5886A2 (en) 2010-05-19
EP2185886A4 (en) 2011-02-23
WO2009023504A2 (en) 2009-02-19
US20090044437A1 (en) 2009-02-19
EP2185886B1 (en) 2013-10-16
WO2009023504A3 (en) 2009-12-30
BRPI0814154A2 (pt) 2015-01-06
US8096079B2 (en) 2012-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6717A (en) Revolver trigger mechanism
US9518793B1 (en) Trigger mechanism
US6341442B1 (en) Double action pistol
US4023465A (en) Firearm
US9267751B2 (en) Trigger mechanisms
US5502914A (en) Striker cocking and firing mechanism for a handgun
EP3129739A1 (en)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firearms
US5160796A (en) Automatic small arm
US6539658B1 (en) Firearm equipped with rapid safety mechanism, drop safety and safety device kit
KR100486979B1 (ko) 권총
US520468A (en) Revolver-lock mechanism
US20170138688A1 (en) Flex-fire technology
US5724759A (en) Safety mechanism for single action firearms
WO2017158256A1 (fr) Arme a feu semi-automatique
US7257918B2 (en) Double action, hammer trigger mechanism for a firearm
US8863424B2 (en) Sear for converting a pull trigger into a release trigger
US5915935A (en) Cocking trigger device
US4403436A (en) Trigger mechanism for multiple barrel firearm providing barrel selection
US10451371B2 (en) Shotgun with decocking mechanism
EP1634032B1 (en) Improved firearm
RU195831U1 (ru) 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пистолет
JPH04103994A (ja) 自動てき弾銃
ZA200508556B (en) Improved fire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