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5209A - Procedure for non synchronized radio access (NSRA) resource assignment - Google Patents

Procedure for non synchronized radio access (NSRA) resource assign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5209A
TW200835209A TW096139935A TW96139935A TW200835209A TW 200835209 A TW200835209 A TW 200835209A TW 096139935 A TW096139935 A TW 096139935A TW 96139935 A TW96139935 A TW 96139935A TW 200835209 A TW200835209 A TW 2008352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network
transmission
mobile terminal
sign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9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47793B (en
Inventor
Patrick Fischer
Remi Feuillette
Dragan Vujci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35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5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7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77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Description

20083520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在一 UE中之RACH初始存取程式,且尤 係關於一種用於以較少額外負擔傳送初始存取程式所需之 資訊的方法。 【先前技術】
U 通 用 行 動 電 訊 系 統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係一種第三代(3G)非同 步行動通訊系統,其係基於歐洲系統、行動通訊全球系統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及通用封 包無線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s,GPRS),在寬 頻分碼多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中操作。UMTS之長期進化(long-term evolution, LTE)係在由標準化UMTS之第三代合夥專案(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討論中 ° 3GPP LTE係一用於致能高速封包通訊之技術。許多方 案已針對包括目標為減少使用者及供應者成本、改進服務 品質、及擴展及改進覆蓋及系統容量之LTE目的而提出。 3 G LTE需求減少每一位元成本、增加服務可用性、頻帶之 彈性使用、及簡單結構、開放介面、及一作為上層需求之 終端的適當功率消耗。 第1圖係一顯示進化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v〇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E-UMTS)之 5 200835209 網路結構的方塊圖^ Ε-UMTS亦可稱為LTE系統。該通訊網 路係廣泛布署以提供如聲音及封包資料之各種通訊服務。
如第1圖所示,E-UMTS網路包括一進化UMTS地面無 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一 進化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及一或多數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 E-UTRAN 可包括一或多數進化 NodeB(evolved NodeB, eNodeB)20,且複數使用者設備(UE)10可位於一單元中。 一或多數E-UTRAN行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 entity,MME)/系統架構進化(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閘道30可定位在網路末端,且連接至一外部網路。 如在此所用,「下行鏈路」指自eNodeB 20至UE 10之 通訊,且「上行鏈路」指UE至一 eNodeB的通訊。UE 10指 由一使用者承載之通訊設備且亦可稱為行動站(mobile station,MS)、使用者終端(user terminal,UT)、用戶站 (subscriber station,SS)或無線裝置。 一 eNodeB 20提供至UE 10之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 的端點。MME/SAE閘道30提供用於UE 10之一對話的端點 及行動性管理。該eNodeB及MME/SAE閘道可經由S1介面連 eNodeB大體上係固定站,其與一 UE 10通訊且亦可稱 為基地台(base station,BS)或存取點。可能每一單元布署 一 eNodeB 20。一用於傳輸使用者流量或控制流量之介面 可在eNodeB 20間使用。 6 200835209 MME提供各種功能,包括分布傳呼訊息至eNodeB 20、安全性控制、閒置狀態行動性控制、SAE載送控制, 及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發訊之加密及完整 性保護。SAE閘道主機提供包括用於傳呼目的之U平面的終 止、及切換U平面以支援UE行動性之各種功能。為了明示, MME/SAE閘道30在此將簡稱為「閘道」,但應暸解此實體 包括一 MME及一 SAE閘道。 複數之節點可經由S 1介面在eNodeB 20及閘道30間連 接。eNodeB 20可經由X2介面彼此連接,且相鄰eNodeB可 包括一具有X2介面之網狀網路結構。 第2圖係一描述典型E-UTRAN及典型EPC之架構的方 塊圖。如圖示,eNodeB 20可施行選擇閘道30、在無線電 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啟動期間選路朝 向閘道、排程及傳輸傳呼訊息、排程及傳輸廣播通道 (Broadcast Channel,BCCH)資訊、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兩者中動態配置資源至UE10、eNodeB測量之組態及供應、 無線電載送控制、無線電許可控制(radio admission control, RAC)、及在LTE_ACTIVE狀態中連接行動性控制之功能。 在EPC中且如以上指出,閘道30可施行傳呼起源、LTE-IDLE 狀態管理、使用者平面之加密、系統架構進化(SAE)載送 控制、及非存取層(NAS)發訊之加密及完整性保護的功能。 第3及4圖係描述用於E-UMTS之使用者平面協定及控 制平面協定堆疊的方塊圖。如圖示,可依據通訊系統技術 中為人熟知之開放系統互連(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7 200835209 o si)標準模型的三下層,將協定層分為一第一層(L1)、一 第二層(L2)及一第三層(L3)。 實體層(第一層(L1))藉由使用一實體通道提供一至上 層之資訊傳輸服務。該實體層係透過一傳送通道連接一位 於上層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層,且在MAC層與實體層間之資料係經由傳送通道轉移。 資料係經由實體通道在不同實體層間(即介於一傳輸側及 一接收側之實體層間)轉移。 層2(L2)之MAC層經由一邏輯通道提供服務至一無線 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PLC)層(其係上層)。層2(L2) 之RLC層支援具有可靠性之資料傳輸。應注意第3及4圖中 顯示R L C層係因為若r l C功能在M A C内且由其施行,則不 需要RLC層本身。層2(L2)之PDCP層執行一標頭壓縮功 能’其減少不必要之控制資訊,使得藉由使用網際網路協 疋(Internet protocol,IP)封包(例如 IPv4 或 IPv6)傳輸之資 料可有效地透過具有相對較小頻寬之無線電(無線)介面發 一位於第三層(L3)之最底部處的無線電資源控制 (tadio resource contr〇1,RRC)層係僅在控制平面中界定, 且控制有關無線電載送(RB)之組態、重組態及釋放的邏輯 通道、傳送通道及實體通道。在此,RB指一由第二層(L2) 提供在終端及UTRAN間資料傳輸之服務。 如第3圖顯示,RLC及MAC層(在網路側上之一 eN〇deB 20中終止)可執行如排程、自動重覆請求(Aut〇matic以…以 8 200835209
Request,ARQ)、及混合自動重覆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功能。PDCP層(在網路側上之 eNodeB 20中終止)可執行如標頭壓縮、完整性保護及加密 • 的使用者平面功能。 • 如第4圖中說明,RLC及MAC層(在網路側上之一 eNodeB 20中終止)執行與用於控制平面相同之功能。如所 示’ RRC層(在網路侧上之一 eNodeB 20中終止)可執行諸如 r l 廣播、傳呼、RRC連接管理、無線電載送(rb)控制、行動 \ * 性功能及UE測量報告及控制的功能。NAS控制協定(在網路 側上之閘道30的MME中終止)可執行諸如SAE載送管理、鑑 別、LTE一IDLE行動性處理、LTE_IDLE中之傳呼起源、及 用於閘道及UE 1 0間之發訊的安全性控制。 NAS控制協定可使用三種不同狀態;首先,若無rrc 實體時之一 LTE — DETACHED狀態;第二,若無RRC連接而 儲存最少UE資訊時之一 LTE_IDLE狀態;及第三,若已建 立RRC連接之一 LTE — ACTIVE狀態。同時,可將RRC狀態分 I) 成如一 RRCJDLE及一 RRC —CONNECTED的兩種不同狀態。 在RRC JDLE狀態中,UE 10可接收系統資訊之廣播且 傳呼資訊,同時UE指定一由NAS組態之不連續接收 (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且 UE 已配置唯一識別追 • 蹤區域中之UE的識別符(identification,ID)。同樣地,在 « RRC-IDLE狀態中,在eNodeB中不儲存任何RRC上下文。 在 RRC_CONNECTED狀態中,UE 10具有一 E-UTRAN RRC連接及一在E-UTRAN中之上下文,以致資料傳輸至及/ 9 200835209 或接收自網路(eNodeB)變得可行。同時,ue 1〇可對於 eNodeB報告通道品質資訊及回授資訊。 在RRC 一 CONNECTED狀態中uTRan知悉-⑽斤 屬之單元。因此,網路可使資料傳輪至及/或接收|UE 1〇, 網路可控制UE之行動性(遞交),且網路可對於一相鄰單元 執行單元測量。 在RRC一IDLE模式中,UE 10指定傳呼DRX(不連續接收) 循環。明確言之,UE 1〇在每一 !^指定傳呼DRX循環之一 指定傳呼時機監控傳呼訊號。 傳呼時機係一時間間隔’在其期間傳輸一傳呼訊號。 UE 10具有自己的傳呼時機。 傳呼訊息係透過屬於相同追蹤區域之所有單元傳輸。 若UE 10從一追蹤區域移至另一追蹤區域,UE將追蹤區域 更新訊息發送至網路以更新其位置。 一實體通道在UE及eNB之L1層間轉移發訊及資料。如 第5圖顯示,實體通道用一無線電資源轉移發訊及資料,其 係由頻率中之一或多數副載波及時間中之一或多數符號組 成。 一子訊框(其係1·0亳秒長度)係由若干符號組成。可將 子訊框之特定符號(例如子訊框的第一符號)用於乙丨/^控 制通道。L1/L2控制通道承载L1/L2控制資訊,例如發訊。 一傳送通道在L1及MAC層間轉移發訊及資料。一實體 通道係映射至一傳送通道。 下行鏈路傳送通道類型包括一廣播通道(BCH)、一下 10 200835209 行鏈路共享通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一 傳呼通道(PCH)及一多播通道(Multicast Channel, MC H)。 BCH用於傳輸系統資訊。DL-SCH藉由變化調變、編碼和傳 ‘ 輸功率、及動態和半靜態資源配置兩者來支援HARQ、動 . 態鏈路調適。DL-SCH亦致能在整體單元廣播及使用光束形 成。PCH係用於傳呼一 UE。MCH係用於多播或廣播服務傳 輸。 f、 上行鏈路傳送通道類型包括一上行鏈路共享通道 (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及隨機存取通道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UL-SCH藉由變化傳輸 功率及可能的調變及編碼,來支援HARQ及動態鏈路調 適。UL-SCH亦可致能使用光束形成。RACH通常係用於初 始存取一單元。 MAC副層提供在邏輯通道上之資料轉移服務。一組邏 輯通道類型係定義用於由MAC供應之不同資料轉移服 務。各邏輯通道類型係依據所轉移之資訊類型定義。
Q 邏輯通道大體上係分為兩群。兩群係用於轉移控制I 面資訊之控制通道,及用於轉移使用者平面資訊之流量通 道° 控制通道係僅用於控制平面資訊的轉移。由MAC提供 • 之控制通道包括一廣播控制通道(BCCH)、一傳呼控制通道 , (Paging Control Channel, PCCH)、一 公用控制通道 (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一多播控制 $、曾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及一專用控制通、首 11 200835209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BCCH係用於廣播系 統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通道❶PCCH係轉移傳呼資訊的下行 鍵路通道且當網路未知悉UE之位置單元時使用。CCCH係 • 當無與網路之RRC連接時由UE使用。MCCH係一用於自網 • 路傳輸MBMS控制資訊至UE的點對多點下行鏈路通道。 DCCH係一由具有RRC連接之υΕ使用的點對點雙向通道, 其在UE及網路間傳輸專用控制資訊。 流量通道係僅用於使用者平面資訊的轉移。由MAC提 供之流量通道包括專用流量通道(Dedieated Traffic Channel, DTCH)及多播流量通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DTCH係一點對點通道,專用於一 UE轉 移使用者資訊且可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兩者中存在。 MTCH係一用於自網路傳輸流量資料至UE的點對多點下行 鏈路通道。 邏輯通道及傳送通道間之上行鏈路連接包括一可映射 至UL-SCH的DCCH,及一可映射至UL-SCH的DTCH。邏輯 I) 通道及傳送通道間之下行鏈路連接包括一可映射至BCH的 BCCH,一可映射至PCH之PCCH,一可映射至DL-SCH的 DCCH,及一可映射至DL-SCH的DTCH。 已知不同原因值可映射在用以於一 UE及一 eNB間發送 • 訊息之簽名序列上,且通道品質指數(Channel Quality • Indicator,CQI)或路徑損失及原因或訊息大小係用於包括 在初始前文中之候選者。第6圖顯示初始存取期間於UE及 eNB間交換之不同資訊。 12 200835209 當UE希望存取網路且決定一欲傳輸之訊息 J將該 訊息與一目的連結且可決定一原因值。第6圖中今 τ ”兄咧之理想 訊息數3的大小亦可藉由識別所有附加資訊及不同替代μ 小(例如藉由移除附加資訊)來決定,且可使用一替代「 程請求」訊息。 Μ UE獲取用於前文之傳輸、UL干擾、先導傳輸功率及 於在接收器之前文偵測所需的訊號雜訊= (Signal-to-Noise Ratio, SNR)或其組合之必要資 戈·貝讯。此資訊 必須允許計算前文之初始傳輸功率。有利的是從一頻率觀 點傳輸在該前文鄰近之上行鏈路訊息,以確保相同通道係 用於該訊息的傳輸。 ' UE應考慮上行鏈路干擾及上行鏈路路徑損失,以確保 網路以最小SNR接收前文。可僅在ENodeB中決定上行鏈路 干擾,及因此必須在該前文傳輸前藉由ENodeB廣播及由 UE接收。上行鏈路路徑損失可視為類似下行鏈路路徑損 失,且當UE已知該單元之一些先導序列的傳輸功率時,由 UE自所接收Rx(接收器)訊號強度估計。 用於前文之偵測所需的上行鏈路SNR典型將取決於 NodeB組態,例如Rx天線數及接收器性能。可能有利的是 傳輸該先導之相當靜態傳輸功率及分别形成各種上行鏈路 干擾之必要上行鏈路SNR,及可能在前文及訊息間需求之 功率偏移。 前文之初始傳輸功率可依據以下公式大略地計算: 傳輸功率=TransmitPilot-RxPilot+UUiiterfei:eiiee+C)ffset+!SMRRequifed 〇 13 200835209 因此,可廣播 SNRRequired、ULInterference、TransmitPilot及 Offset 的任何組合。原則上,僅須廣播一值。基本上此係目前 UMTS系統的方法,雖然LTE中之UL干擾主要將係相鄰單元 * 干擾,其可能係比在UMTS中更固定。 UE如以上解釋決定用於前文傳輸之初始上行鏈路傳 輸功率。該eNB中之接收器係能估計該絕對接收功率以及 與單元中干擾比較之相對接收功率。若與干擾相比之接收 訊號功率在一 eNB已知臨界值上,則該eNB將會考虞已偵測 〇 今令 〜、、 一刖文。 UE執行功率傾斜以確保即使用於前文之初始估計傳 輸功率不適當時亦可偵測UE0若UE在下一次隨機存取試圖 前未接收確認或接收一否定確認,則另一前文將最有可能 被傳輸。可增加前文的傳輸功率,及/或該前文可在一不同 上行鏈路頻率上傳輸以增加偵測的可能性。因此,將會被 偵測之前文的實際傳輸功率,無須對應於如初始由UE計算 之前文的初始傳輸功率。 (J UE必須決定可能之上行鏈路傳送格式。傳送格式(其 可包括調變及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及應由UE使用之資源塊的數目)主要取決於兩參數, 明確言之,係在eNB的SNR及欲傳輸之訊息的所需大小。 * 實際上,一最大UE訊息大小(或封包承載)及一需要最 * 小SNR對應於各傳送格式。在UMTS中,UE在傳輸前文前 依據估計之初始前文傳輸功率決定是否可選擇一用於傳輸 之傳送格式,前文及傳送塊間之所需偏移,最大允許或可 14 200835209 用UE傳輸功率,一固定偏移及附加裕度。umts中之前文 無須含有有關由U E選擇之傳送袼式的任何資訊,因為網路 無須保留時間及頻率資源,且因此傳送格式係與傳輸訊息 . 一起指示。 • 該eNB必須瞭解UE意欲傳輸之訊息大小及由ue可達 到的SNR,以在接收前文時選擇正確的傳送格式,而後保 留需要之時間及頻率資源。因此,eNB無法依據所接收之 ζ) 前文估計由UE可達到的SNR,因為UE傳輸功率與最大允許 之相比或可能UE傳輸功率對eNB係未知,假設UE將很可能 考慮下行鏈路中之測量路徑損失或某種相等測量,用於決 定初始前文傳輸功率。 該eNB可計算一在已比較之下行鏈路中估計的路徑損 失及上行鏈路的路徑損失間之差。然而,若使用功率傾斜 且用於前文之UE傳送功率未對應於初始計算之ue傳送功 率’則不可能計算。再者,實際UE傳送功率之精度及UE 預期傳輸的傳輸功率極低。因此,已提出將下行鏈路之路 C) 徑損失或CQ1估計及簽名内之上行鏈路中的訊息大小或原 因值編碼。 【發明内容】 以下說明中將提出額外特徵及態樣,且部分可由該說 明中瞭解或可藉由實行本發明而習得。應瞭解本發明之先 前一般性說明及以下詳細說明係範例性與說明性,且係意 於提供如申請專利範圍之本阿明的進一步解釋。 15 200835209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係提供一種在一行動終端及一 網路間建立一通訊鏈路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識別用於存取 網路之至少二群簽名,該至少二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送 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至少一組合,自該至少二群之 一中選擇一簽名,該選擇步驟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之一及 使用該選擇簽名請求存取該網路。 已涵蓋該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各者包括所需上行鏈路 Γ
傳輸功率、下行鏈路訊號之接收品質、上行鏈路干擾、可 用功率淨空(headroom)及最大允許上行鏈路傳輸功率與上行 鏈路傳輸功率間之_預期差中之…t涵蓋無至少一傳送 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特定組合係由該等至少兩群來 表示。 i•更包 示。更涵 應,該回 輪資料。 更涵 定一所要 要傳輸之 大小及自 已涵 接收該存 再選擇自 路。更涵 Μ ^方法更包括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 應包括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及使用該等資源傳 :二該等至少二群之一選擇一簽名之步驟包括決 資料量及可允許功率淨空。更涵蓋決定所 :::步驟包括決定用於傳輸資 代訊息 該專貝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 包括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確認 該等至少二群之一的簽/,已再表:組合之-使用 蓋該簽名#M s丨 再久凊求存取該網 係依據至少-傳送格式及至少-無線電 16 200835209 條件之一已表示組合是否 可各納該存取請求之僂銓i t 增加,而從該等至少二群少 < 得輸功率的 野 < —中再選擇。 已涵羞·自該至少一 ㈡一群之一中再選擇一 決定所要傳輪之資料名之步驟包括 别之貝枓里及可允許功率淨空 要傳輸之資料量之步尺涵盍決定所 叶里之步驟包括決定用於傳輪 大小及自該等資料蒋昤糾^ 、枓之替代訊息 寻貧枓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 已涵蓋該方法更包括在一特定時間量中 Ο
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癉 未接收一確認 月承之回應,且使用該已選擇簽 取該網路。更涵筌兮士、I 再-人碩求存 求之回應,該回應包括用 收該存取清 取請求之傳輸功率係高於原及-該存 一貝料,該等資料係依一 貝源傳輸 ^ ^ . &於藉由施加一偏移至存取If It 傳輸功率所獲得之該功率 取吻求之 選擇該簽名之,群表率傳輸偏移係藉由-由 愈名之該群表不的傳送格式識別。 已涵蓋識別二群,夂铿 野各群包括簽名,且請求存取唁絪政 之步驟包括依據該已選擇簽 取I周路 -傳逆格4 #簽名傳輸-則文。更涵蓋該至少 得仫格式之各者識別一 及一 门燹及編碼方案,一資源塊數目 汉 敢大封包承载。 在本發明另一態樣中, — 網路n # 係棱供一種在一仃動終端及一 網i i通訊鏈路的方I該方法包括識別用於存取該 =Γ、二群簽名’"至少二群之各者表示至少-傳 接收至^無線電條件之至少-組合,自該行動終端 的該;=二識別用以傳輸該存取請求之-簽名所屬 較佳係,該方法更包括依據該已識 17 200835209 別之群配置資源至該行動終端。
Ο 在本發明另一態樣中,係提供一種用以與一網路建立 一通訊鏈路的行動終端。該行動終端包括一傳輸/接收單 疋$傳輸-存取請求至該網路;一顯示單元,其顯示使 用者”面資訊,一輸入單元,其自一使用者接收輸入;及 -處理單元,其識別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至少二群簽名,從 該等至j一群之一中選擇一簽名,且藉由使用該已選擇簽 名產生一存取請求訊息,來控制傳輸/接收單元以請求存取 該網路,彡+料至少=群之各者表示JL少一 #送袼式及 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至少一組合,且該簽名之該選擇步騍 係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中之一。 已涵蓋該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各者包括所需上行鏈路 傳輸功率、下行鏈路訊號之接收品質、上行鏈路干擾、可 用功率淨空及一最大允許上行鏈路傳輸功率與上行鏈路傳 輸功率間之預期差中之一。更涵蓋無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 少一無線電條件之特定組合係由該等至少兩群之兩者表 示0 已涵蓋該傳輸/接收單元接收一該等至少二群簽名之 指示。更涵蓋該傳輸/接收單元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 之回應,該回應包括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立該處理單 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以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 已涵蓋該處理單元藉由決定一所要傳輸之資料量及可 允許功率淨空,自該等至少二群之一選擇該簽名。更涵蓋 該處理單元藉由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息大小及自該 18 200835209 至少之一,來決定所要傳輸之負料 等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 量0
C &已/函盍當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 月求之回應時’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再次請求 存取該網…存取請求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之-使用-再選擇自該等至少二群之—的簽名執行。更涵蓋該處理翠 元依據至少一傳送袼式及至少 合是否可容納該存取請求 少二群之一中再選擇該簽名。 一無線電條件之一 已表示組 之傳輸功率的增加,而從該等至 已涵蓋該處理單元藉由決定所要傳輸之資料量及可允 許功率淨冑’來從該等至少二群之一中再選擇該簽名。更 涵蓋該處理單元藉由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息大小及 自該等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來決定所要傳輪之 資料量。
已涵蓋當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 請求之回應時,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再次請求 存取該網路,該存取請求使用該已選擇簽名執行。更涵蓋 該傳輸/接收單元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令口 應包括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及一該存取請求之傳輪功 率係高於所需之指示,且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 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該等資料係依一低於藉由施加— 偏移至該存取請求之傳輸功率所獲得之該功率的功率傳 輸’該偏移係藉由一由選擇該簽名之該群所表示的一傳送 格式來識別。 19 200835209 已涵蓋識別該二群,各群包括簽名,且該處理單元藉 由依據該已選擇簽名產生一前文,來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 5月求存取該網路。更涵蓋該至少一傳送格式之各者識別一 調變及編碼方案、一資源塊數目及最大封包承載。 本發月之一態樣中,係提供一種用於與一行動終端 建立通訊鏈路的網路。該網路包括一接收器,其從該行 動終端接收一. 辱取請求;及一控制器,其識別用於存取該 Ο ί 網路之5小-*r/~ 一群4名,該等至少二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 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至少一組合,且識別一用以 專輸該存取5月求之簽名所屬的該等至少二群中之一。較佳 係該控制器更依據該已識別之群將資源配置至該行動終 端。 熟習此項技術人士亦將可自參考附圖之具體實施例的 以下詳細說明中瞭解此等及其他具體實施例,本發明不受 限於所揭示之任何特定具體實施例。 【實施方式】 現將詳細參考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其實例係顯 示於附圖中。本發明係關於在_UE中之rach初始存取程 序。 本發明提出一種允許精確選擇UL傳送格式之方法。該 新方法允許UE本身決定在第—前文傳輸前及在功率傾斜 前,是否可將某一傳送袼式用於篦6圓士 、用於第6圖中之訊息3的傳輸。 UE基於已由eNB偵測到之前々沾 則文的傳輸功率決定用於第 20 200835209 6圖中訊息3的傳輸功率。明顯地,係需要最小SNR用於成 功傳輸一 UL訊息,例如第6圖中之訊息3。同時,需要該前 文(例如第6圖中之訊息1)以某一 SNR接收,以視為已由 NodeB成功接收。
L) 該e N B知悉用於成功偵測前文所需之S N R,因為針對 各可用傳送格式需用於訊息3之SNR亦已由eNB知悉。該 eNB可指示一用於傳輸訊息3之傳輸功率相較於該前文的 傳輸功率之偏移,該偏移甚至係在偵測該前文前指示。 本發明考慮用於NSRA之潛在程序的更多態樣,及考慮 包括在訊息中之資訊如何透過連結實體程序及MAC行為 而減少,同時仍傳送必要資訊。 可將固定或廣播裕度用作相對於已估計初始前文傳輸 功率之偏移。此係因為UE知悉該前文之目前使用傳輸功 大可用或允許傳輸功率而可行。或者是,假設eNB 格式^文UE可於刚文之各傳輸前再評估可傳輸哪一傳送 用僂接炊斗、1 03 疋各傳輸前決定哪些可 用傳运格式可用於傳輸^減少 要傳輸功率的錯誤估計之敏感性。需用於則文備測之必 一 UE則將僅決定其能傳輸之傳 十 UE將使用之前文傳輸功率前文格式。該決定係依據
eNB所指示之訊息3所需功率間之差輪功率及用於傳輸由 傳輸功率來進行。 及最大可用或允許UE 當UE指示一對應於用於傳輸 A 一傳送格式的簽名 21 200835209 時,eNB無須檢查UE傳輸功率是否足夠。此係因為UE之偵 測已暗示UE傳送功率及上行鏈路通道品質已足以傳輸所 需傳送格式。
U 因此,簽名必須指示之唯一資訊係UE請求使用之傳送 格式及進一步資訊(例如CQI或路徑損失),無須在前文中編 碼以決定用於訊息3之傳輸的可能傳送格式。再者,若由 UE選擇之傳輸功率導致在eNB中一比偵測所需更高之Snr 時’ eNB可指示在訊息2中一相較於該前文之傳輸功率的偏 移’用於訊息3的傳輸。從一頻率觀點,傳輸鄰近前文之上 行鍵路訊息將係有利,以確保相同的通道係用於該訊息的 傳輸。 k機存取程序。如第7圖所 第7圖顯示依據本發明 示,用於計算前文的必要資訊係在步驟sl〇至S4〇收集,以 確保初始前文的偵測及預備一訊息(若有時)用於傳輸。 叩中需要之資訊包括上行鏈路干擾、先導傳輪功率、 所需SNR及可能額外偏移之任何組合,以基於所測量之已 接收先導接收功率以及用於在上行料中傳輸 息之允許料料料^ ^ 所用的功率之偏移、及有關用於成功前文傳★則文 的資訊,來計算需要前文僂详& ^功率傾斜 水T异而要刚文傳送功率。傳送袼 該可用封包承载大+,但可包括其他 '應。括至少 及需要時間/頻率資源。 δ 例如編碼類型 若在初始前文傳輸之前僅完成一 許傳送格式的估計,則需要一額外裕声心行鏈路的允 取母一傳送格式 22 200835209 一特疋裕度。此允許UE基於已估计初始前文傳輸功率,來 決定是否可傳輸一傳送格式(包括用於最終功率傾斜之裕 度)。亦應使與各傳送格式關聯之簽名/時間/頻率資源可 用’尤其若無訊息需要傳輸。 所需資訊可在一單元中之系統資訊上廣播或固定在一 標準中。執行S10至S40之次序係可互換。 UE在步驟S50中基於將會用於傳輸該前文之傳輸功 率,決定可使用哪些傳送格式。此決定可在傳輸第一前文 前執行一次,其中一組可能之傳送袼式係由UE依據滿足以 下方程式之傳送格式所識別·· ⑽et顶 +施_职 < -卩一 或者是,該決定可在前文之各傳輸前執行。在此情況 下,若傳送袼式增加或若參數(如上行鏈路干擾值)改變 時’可用之該組可能傳送格式可在該程序期間改變。 接著UE從可能傳送格式中選擇允許應傳輸之訊息的 最大版本的傳送格式。若數種傳送格式係可能,則可選擇 需要最少傳輸功率、增加最少填補、或使用最少時間/頻率 資源之傳送格式。 無須在選擇最適合該訊息大小之傳送格式前決定可能 的傳送袼式。適合之數個傳送格式可首先決定,然後基於 初始功率估計決定可使用哪些適合傳送格式。 、如步驟S60中顯示,若無法選擇傳送格式以允許基於 疋則文傳輸功率傳輸至少最小版本的訊息,則rAch 寿序係不成功地結束。如步驟s 7 〇顯示,若已識別一適合 23 200835209 傳送格式,則UE自對應於已選定傳送格式之一組中選擇用 於傳輪的一簽名及時間/頻率資源。 不同傳送格式可在相同群簽名上編碼,例如若所需之 ,頻率負源係相同時。當無訊息部分欲傳輸時可保留— 特定、,且之簽名及時間/頻率資源,且一無訊息欲傳輸的 可從此組中選擇一簽名。 在步驟S80中係決定UE是否接收一 ACK。該ACK可包 括一時點前置值及一上行鏈路資源指派。 若接收一 ACK,UE使用已決定傳送格式傳輸訊息(如 步驟S100中顯示)。若eNB偵測到前文傳輸功率超過臨界 值,一额外偏移(例如可包括在ack中。在此情況 下,訊息係以依據以下方程式決定的功率傳輸: hx - P^reamble + 〇ffSetTFi - Off〇versho〇t 若從eNB接收一否定確認或無接收到確認,UE決定是 否不成功地停止程序或在另一時機繼續該前文傳輸(如步 驟S90中說明)。若在另一時機決定繼續該前文傳輸,則若 可應用時UE將增加其前文傳輸功率及/或改變用於下一前 文傳輸之頻率資源,如步驟S110中說明。取決於UE是否在 前文之各傳輸時決定上行鏈路傳送格式,或是否僅針對第 一前文之傳輸決定一次上行鏈路傳送格式,過程接著退回 至S50或S70任一步驟。 已涵蓋兩可能方法。UE可基於訊息大小及傳送袼式資 訊及相關偏移與及(可能)相較於初始或下一前文之傳輪功 率的一裕度決定一傳送格式供使用,其中傳送袼式資訊及 24 200835209 偏移資訊係在系統資訊 而^ 上層播或固定在一標準中。另一方 面,UE可基於一已選 力 .M ^ , 得送格式選擇用於前文傳輸的簽名 及時間/頻率資源,其中 各傳送袼式對應於一組簽名及時間 /頻率貝源,其係固定在一 ,u 甘 準中或由eNB廣播,且UE自盆 隨機或基於其他標準選摆 忠释 右(例如)不同傳送格式需要相 同時間/頻率資源,則;^円播 、不R傳送袼式可使用相同組簽名。 第8圖說明一行動站 功站(MS)或存取終端2之方塊圖。AT 2 包括一處理器(或數位訊號處理器 管理模組1 〇 5、天線1 4 〇、電池1 5 5 Ο
)1 10、RF模組135、功率 、顯示器115、鍵盤120、 記憶體130、SIM+ 125(其可選用)、揚聲器145及麥克風丨“。 使用者(例如)藉由按一鍵盤12〇之按鍵或藉由使用麥 克風150聲音啟動,來輸入指令資訊(如電話號碼)。微處理 器U0接收及處理指令資訊以執行適當功能,諸如撥電話號 碼。插作為料可從用戶識別模組(SI jyj)卡1 2 5或記憶體模組 1 3 0擷取以執行該功能。再者,處理器n 〇可將指令及操作 資顯不於顯示器115上’供使用者參考及便利。 處理器1 10發出指令資訊至RF模組135,以初始通信, 例如傳輸包含聲音通信資料之無線電訊號。該RF模組1 3 5 包含一接收器和一傳輸器以接收和傳輸無線電訊號。一天 線140有助於無線電訊號之傳輸和接收。當接收無線電訊號 時,RF模組135可轉遞且轉換訊號成基頻用於藉由處理器 110處理。已處理之訊號將會轉換成經由例如揚聲器145輸 出之可聽或可讀資訊。處理器110亦包括執行本文描述之各 種過程所需的協定及功能。 25 200835209 因為本發明可在不脫離其精神或基本特徵下依若干形 式具體實施,故亦應理解除非另行指定,以上所述具體實 施例不受先前描述的任何細節限制,而係應廣泛地視為在 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的精神及範_内。因此’落入 申請專利範圍之界標及邊界’或此等界標及邊界的等效者 内之所有改變及修改,係意欲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前述具體實施例及優點僅係範例性且不應構成限制本 發明。可易於將本教示應用於其他類型之設備。 本發明之說明係意為說明性且不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 嘴。熟習此項技術人士將會瞭解許多替代、修改及變化。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當施行所引用功能時,構件加功能之 子句係意欲涵蓋本文所述之結構,且不僅結構上等效而且 係等效結構。 【圖式簡單說明】 本文所包括之附圖提供對本發明之進一步瞭解,且係 、構成此說明書之一部分,附圖顯示本發明之具體實 j 且連同說明用以解說本發明之原理。在不同圖中由 夕同數予 > 考之本發明特徵、元件及態樣,表示依據一或 夕數具體實施例之相同、等效或類似特徵、元件或態樣。 顯示進化通用>ί亍動電訊系統(E_UMTS)之網路結構 的方塊圖。 圖顯示描述典型E-UTRAN及典型EPC之架構的方塊 26 200835209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3圖顯示用於Ε-UMTS之使用者平面協定。 4圖顯示用於E-UMTS之控制平面協定堆疊。 5圖顯示實體通道的結構。 6圖顯示用於Ε-UMTS初始存取之阡擻七 甘取之Pic機存取程序 7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隨機存取程序。 8圖顯示行動站(MS)或存取終端2的方塊圖 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行動站/存取終端 10 使用者設備 20 進化NodeB/基地台 30 閘道 105 功率管理模組 110 處理器 115 顯示器 120 鍵盤 125 SIM卡 130 記憶體 135 RF模組 140 天線 145 揚聲器 150 麥克風 155 電池 AT 存取終端 eNB 進化NodeB MS 行動站 UE 使用者設備 27

Claims (1)

  1. 20083520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在一行動終端及一網路間建立一通訊鏈路的方 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識別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至少二群簽名,該等至少二 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 至少一組合; 自該等至少二群之一中選擇一簽名,該選擇係依據 該等已表示組合之一;及 使用該已選擇簽名請求存取該網路。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無線 電條件之各者包含以下之一:所需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下行鏈路訊號之接收品質、上行鏈路干擾、可用功率淨 空(headroom)及在可允許之最大上行鏈路傳輸功率與 上行鏈路傳輸功率間之一預期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無至少一傳送 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特定組合係由該等至少兩 群來表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接收一該 等至少二群簽名之指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28 200835209 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該回應包含用 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及 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自該等至少二 群之一選擇一簽名之步驟包含決定所要傳輸之一資料 量及可允許功率淨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決定所要傳輸 之一資料量之步驟包含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息 大小及自該等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 之回應;及 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之一,以一自該等至少二群之 一再選擇的簽名,再次請求存取該網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簽名係依據 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一已表示組合 是否可容納該存取請求之傳輸功率的增加,而從該等至 少二群之一中再選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自該等至少二 29 200835209 群之一中再選擇一簽名之步驟包含決定所要傳輸之一 資料量及可允許功率淨空。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決定所要傳 輸之一資料量之步驟包含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 息大小及自該等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 之回應;及 使用該已選疋簽名再次請求存取該網路。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接收確W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該回應包含用 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及一 以存取凊求之该傳輸功率係 高於所需之指示;及 ^ Ο 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該等資料係依一低於藉由 施加一偏移至該存取請求之該傳輸功率所獲得之該功 率的功率來傳輸,該偽銘後组丄 ^ ^ 偏移係猎由一自其選擇該簽名之該 群所表示的傳送袼式識別。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頊斛 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識別二群, 各群包含32簽名,且姓七 0月來存取該網路之步驟包含·· 依據該已選擇簽名傳輪一前文。 30 200835209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傳送 格式之各者識別一調變及編碼方案、一資源塊數目及一 最大封包承載。 16· —種在一行動終端及一網路間建立一通訊鏈路的方 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識別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至少二群簽名,該等至少二 〇 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 至少一組合; 自該行動終端接收一存取請求; 識別用以傳輸該存取請求之一簽名所屬的該等至 少二群中之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依據該 已識別之群配置資源至該行動終端。 18. —種用以與一網路建立一通訊鏈路的行動終端,該行動 終端包含: 一傳輸/接收單元,其傳輸一存取請求至該網路; ’ 一顯示單元,其顯示使用者介面資訊; - 一輸入單元,其自一使用者接收輸入;及 一處理單元,其識別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至少二群簽 名,從該等至少二群之一選擇一簽名,且藉由使用該已 31 200835209 選擇簽名產生一存取請求訊息,來控制該傳輸/接收單 元以請求存取至該網路, 其中該等至少二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送格式及 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至少一組合,且該簽名之該選擇係 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中之一。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至少 一無線電條件之各者包含以下之一:所需上行鏈路傳輸 功率、下行鏈路訊號之接收品質、上行鏈路干擾、可用 功率淨空及可允許的最大上行鏈路傳輸功率與上行鏈 路傳輸功率間之一預期差。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無至少 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特定組合係由該等 至少兩群之兩者所表示。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傳輸/ 接收單元接收一該等至少二群簽名之指示。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傳輸/ 接收單元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該回應包 含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且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 接收單元以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 32 200835209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處理 單元藉由決定一所要傳輸之資料量及可允許功率淨 空,自該等至少二群之一選擇該簽名。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處理 單元藉由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息大小及自該等 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來決定所要傳輸之該資 料量。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當在一 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 時,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再次請求存取至 該網路,該存取請求依據該等已表示組合之一使用一再 選擇自該等至少二群之一的簽名執行。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處理 單元依據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無線電條件之一已 表示組合是否可容納該存取請求之傳輸功率的增加,而 從該等至少二群之一中再選擇該簽名。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處理 單元藉由決定所要傳輸之一資料量及可允許功率淨 空,來從該等至少二群之一中再選擇該簽名。 33 200835209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處理 單元藉由決定用於傳輸資料之替代訊息大小及自該等 資料移除附加資訊中至少之一,來決定所要傳輸之該資 料量。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當在一 特定時間量中未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 時,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再次請求存取至 該網路,該存取請求使用該已選擇簽名執行。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傳輸/ 接收單元接收一確認接收該存取請求之回應,該回應包 含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資源,及一該存取請求之該傳輸功 率係高於所需之指示,且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傳輸/接收 單元來使用該等資源傳輸資料,該等資料係依一低於藉 由施加一偏移至該存取請求之該傳輸功率所獲得之該 功率的功率來傳輸,該偏移係藉由一自其選擇該簽名之 該群所表示的傳送格式來識別。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係識別 二群,各群包含32簽名,且該處理單元藉由依據該已 選擇簽名產生一前文,來控制該傳輸/接收單元請求存 取至該網路。 34 200835209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行動終端,其中該至少 一傳送格式之各者識別一調變及編碼方案、一資源塊數 目及一最大封包承載。 33. —種用於與一行動終端建立一通訊鏈路的網路,該網路 包含: 一接收器,其從該行動終端接收一存取請求;及 一控制器,其識別用於存取該網路之至少二群簽 名,該等至少二群之各者表示至少一傳送格式及至少一 無線電條件之至少一組合,且識別一用以傳輸該存取請 求之簽名所屬的該等至少二群中之一。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網路,其中該控制器更 依據該已識別之群將資源配置至該行動終端。 35
TW096139935A 2006-10-24 2007-10-24 Procedure for non synchronized radio access (nsra) resource assignment TWI34779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271706P 2006-10-24 2006-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5209A true TW200835209A (en) 2008-08-16
TWI347793B TWI347793B (en) 2011-08-21

Family

ID=3932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9935A TWI347793B (en) 2006-10-24 2007-10-24 Procedure for non synchronized radio access (nsra) resource assignment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8140083B2 (zh)
EP (1) EP2060030A4 (zh)
JP (1) JP2010507933A (zh)
CN (1) CN101523771B (zh)
AU (1) AU2007309945B2 (zh)
BR (1) BRPI0718424A2 (zh)
MX (1) MX2009004432A (zh)
RU (1) RU2436244C2 (zh)
TW (1) TWI347793B (zh)
WO (1) WO2008050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06692D0 (en) * 2006-04-03 2006-05-10 Vodafone Pl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1523951A (zh) * 2006-10-03 2009-09-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到目标基站的任意小区的切换
RU2426251C2 (ru) * 2006-10-31 2011-08-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352093A (zh) * 2007-01-08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向移动的目标节点转发学习到的状态信息
BRPI0807883A2 (pt) * 2007-03-01 2014-06-17 Ntt Docomo Inc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US20080232317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Yu-Chih J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139530B2 (en) * 2007-03-22 2012-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ity management (MM) and session management (SM) for SAE/LTE
JP5140312B2 (ja) * 2007-04-27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接続制御方法、移動通信管理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CN101299876B (zh) 2007-04-30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方法、通信切换方法、无线网络以及节点
US9357564B2 (en) 2007-06-19 2016-05-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454021B1 (ko) * 2007-08-07 2014-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홈셀/개인네트워크셀의 메저먼트 장치및 방법
KR101188550B1 (ko) * 2007-10-29 2012-10-0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Lte에서의 시스템 정보 업데이트
US8718694B2 (en) * 2007-12-07 2014-05-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to support uplink power level determination
EP3397009B1 (en) * 2008-01-11 2020-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2461159B (en) 2008-06-18 201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ac PDUs
GB2461158B (en) * 2008-06-18 2011-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and terminal therof
KR100968020B1 (ko) 2008-06-18 201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EP2136599B1 (en) * 2008-06-18 2017-02-22 LG Electronics Inc. Detection of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US11272449B2 (en) 2008-06-18 2022-03-08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GB2461780B (en) 2008-06-18 2011-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P2136586B1 (en) * 2008-06-18 201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10013646A (es) * 2008-07-01 2010-12-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o y disposicion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ones.
US8271014B2 (en) * 2008-08-11 2012-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ed parameter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 self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and sensitivity level at the node B
US8130667B2 (en) 2008-09-19 2012-03-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amble group selection in random access of wireless networks
US8848594B2 (en)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311061B2 (en)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US8040904B2 (en)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8402334B2 (en) 2008-12-17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unctionality in a relay node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US8335466B2 (en) 2008-12-19 2012-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446856B2 (en)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US8265128B2 (en) 2008-12-19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th relay nodes
KR100949972B1 (ko) 2009-01-02 2010-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KR101122095B1 (ko) 2009-01-05 2012-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불필요한 재전송 방지를 위한 임의접속 기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EP2374320B1 (en) 2009-01-08 2015-04-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handling time alignment command dur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8406781B2 (en) * 2009-02-02 2013-03-26 Lg Electronics Inc. Determination of user equipment antenna capability
US8964659B2 (en) 2009-02-02 201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522645B1 (ko) * 2009-02-25 2015-05-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36258B1 (ko) * 2009-03-20 2016-07-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의 rach 관련 시스템 자원자동적 최적화 방법
WO2010111839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 station sharing
CN103687064B (zh) * 2009-04-22 2017-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TE550904T1 (de) * 2009-06-18 2012-04-15 Panasonic Corp Erweitertes direktzugriffsverfahren für mobile kommunikationen
CN101951643B (zh) * 2009-09-03 2014-04-23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接入程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58382B2 (en) * 2010-05-11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s
GB2487908B (en) * 2011-02-0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WO2013044970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Fujitsu Limited Uplink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4007574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a proximity-based service for public safety
WO2014113925A1 (zh) * 2013-01-22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性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9019820B1 (en) * 2013-06-27 2015-04-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Optimizing voice services
US10813131B2 (en) * 2013-07-30 2020-10-20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32413B2 (en) 2013-10-23 2016-05-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to a geographic area
US9456423B2 (en) 2014-06-18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ed parameter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 self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and sensitivity level at the node B
EP3723320B1 (en) * 2014-08-18 2023-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mple rach (srach)
US10104645B2 (en) * 2014-10-09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devices with different path loss
US10231196B2 (en) * 2015-04-10 2019-03-12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6257954B (zh) * 2015-06-18 2019-09-0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服务小区切换方法
KR20230006050A (ko) * 2015-12-08 2023-01-10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연결 확립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14686C2 (ru) 1997-10-23 2003-10-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Произвольный доступ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EP1443667B1 (en) * 1999-07-07 2007-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ass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on packet channel in a W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GB9918495D0 (en) 1999-08-06 1999-10-0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007334D0 (en) 2000-03-28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558145B2 (en) 2000-07-06 2003-05-06 Klaus A. Wieder Mold interlock
KR100436296B1 (ko) * 2000-10-06 2004-06-18 주식회사 에이로직스 신호 획득을 위한 프리앰블 서치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487354B2 (en) * 2001-05-18 2009-02-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sing digital signatures in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FI113609B (fi) * 2001-06-29 2004-05-14 Nokia Corp Tukiaseman resurssinhallinta ja tukiasema
GB2382746B (en) 2001-11-20 2005-12-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stablish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7551546B2 (en) * 2002-06-27 2009-06-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ual-mode shared OFDM methods/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systems
SG129230A1 (en) * 2002-07-03 2007-02-26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wlan burst type signals
AU2002349315A1 (en) * 2002-09-27 2004-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questing and controlling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839882B2 (en) * 2002-10-31 2010-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17472B2 (ja) * 2002-11-08 2005-11-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KR20040064867A (ko) 2003-01-10 2004-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메시지의 전송 구간을제공하는 방법
JP2004297186A (ja) * 2003-03-25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3916617B2 (ja) * 2004-04-07 2007-05-16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変調信号解析装置
US8335533B2 (en) 2004-04-19 2012-12-18 Zte Corporation Trunking and push-to-talk mechanisms for W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045512B2 (en) *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319870B1 (ko) 2006-01-05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US8169964B2 (en) 2006-10-02 2012-05-01 Troels Kolding Adaptive scheme for lowering uplink control overhead
JP5059118B2 (ja) * 2006-10-23 2012-10-2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共有チャネルを介してチャネル品質指標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559382B2 (en) 2007-03-15 2013-10-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eambl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73503A1 (en) 2007-05-02 200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point-to-multipoint ser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96563A1 (en) 2008-04-24
JP2010507933A (ja) 2010-03-11
US8000711B2 (en) 2011-08-16
EP2060030A1 (en) 2009-05-20
EP2060030A4 (en) 2010-01-13
WO2008050961A1 (en) 2008-05-02
RU2009115251A (ru) 2010-11-27
US8140083B2 (en) 2012-03-20
CN101523771B (zh) 2013-07-31
CN101523771A (zh) 2009-09-02
RU2436244C2 (ru) 2011-12-10
TWI347793B (en) 2011-08-21
MX2009004432A (es) 2009-05-08
BRPI0718424A2 (pt) 2013-11-12
AU2007309945A1 (en) 2008-05-02
US20090252119A1 (en) 2009-10-08
AU2007309945B2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5209A (en) Procedure for non synchronized radio access (NSRA) resource assignment
CN11126408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触发发送载波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TWI569674B (zh) 提供行動終端上之資訊至無線通訊網路之無線電資源管理實體
JP4864096B2 (ja) 1対多サービス通信
US20080188219A1 (en) Use of dedicated rach signatures
US112189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wake-up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481748C2 (ru)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я процедуры ранжирования улучшенног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TW201922036A (zh) 資料提前傳送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US8542648B2 (en) Random access channel frequency diversity
JP201653550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メッセージ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08054119A2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ccess channel message and response messag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EP2030470B1 (en) Procedure for initial access
US9462578B2 (en) Method for payload part transmission on contention channels
TW200820808A (en) Communications
JP7229374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18059170A1 (zh) 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WO2017177440A1 (zh) 状态指示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US10912057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configuration based on UE speed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KR20200071736A (ko) 네트워크 액세스 우선 순위화
WO202307810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