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2382A -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2382A
TW200402382A TW092101637A TW92101637A TW200402382A TW 200402382 A TW200402382 A TW 200402382A TW 092101637 A TW092101637 A TW 092101637A TW 92101637 A TW92101637 A TW 92101637A TW 200402382 A TW200402382 A TW 2004023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ssenger
backrest
chassis
b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593064B (en
Inventor
David Ferry
Adam Bernard Wells
Luke Miles
Andrew Leslie Lawler
David Edward Starkey
Frederick Mills Simon
Doy Gary
Original Assignee
Virgin Atlantic Airw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GB2002/00370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3013903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Virgin Atlantic Airways Ltd filed Critical Virgin Atlantic Airway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93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93064B/zh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内容、實施方式及圖式簡單說明)
【明所屬技領域;J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乘客載具,尤指飛機,的新 5穎座位系統。本發明同時係有關於一種載具用乘客容納單 元’該容納單元係適用以提供個別的、自備的座位及睡眠 的乘客設施。本發明之容納單元係可使用在任一乘客載具 ,包括公車、巴士、渡輪以及火車車廂,但其係特別地適 於使用在飛機上。本發明同時包括對載具用,尤指飛機, 10 乘客座位或是與其相關的改良。 I:先前技術1 發明背景 一種傳統式飛機用之乘客座位其係包括一背靠以及一 座位底盤其係藉由一適當的支撐結構受支撐而離開載具之 15 地板’該支撐結構係固定在地板上的一對座位執道上。當 使用座位之乘客透視觀視時,座位係形成一抽象的座位縱 軸,並且於飛機之機身内的客艙中複數之該等座位係用以 成列地配置,每一列係橫向地延伸橫過客艙,一個接著一 個之後,每一座位之抽象的座位軸大體上係與機身之縱軸 20對正,以致每一座位係面向前。通常,於飛行期間,座位 之为Λ能夠自一直立的位置後仰至使用座位乘客感到舒適 的一後仰位置。一些先前技術的乘客座位,特別針對飛機 之商務艙及頭等艙内所用的座位,其中相鄰列之座位間的 間距係較經濟艙中之座位為大,同包含有一腿靠(leg_rest)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其係以鉸接至座位底盤的前方,並能夠在一下或儲藏位置 ,其中腿靠係自座位底盤懸垂而下大體上係垂直地朝向地 板,以及一升尚或展開的位置,其中腿靠自座位底盤向前 伸展用以承文乘客離開地面之腿部,之間移動。因此,傳 5統式飛機乘客座位藉由將背靠後仰並在有配裝腿靠的狀況 下將腿靠升高,而使乘客能夠獲得相當的舒適度。 儘管上述傳統的飛機乘客座位配置,大體上對於持續 二至四小時之短程運輸而言係符合要求的,但對於乘客典 型地希望能夠睡眠的較長飛行而言係無法符合要求。即使 10在上述的後仰位置,使用座位的乘客依然保持一般的坐姿 。多數的乘客覺得當坐著時根本難以有舒適的睡眠。近年 來定期地搭乘長程航班的乘客人數顯著地增加,因而在業 界傾向於所設計的乘客座位能夠讓乘客在飛行期間採用進 一步的後仰位置以有助於睡眠。這對進行商務旅程的乘客 15而言係特別重要,因其在抵達目的地係需感覺精神恢復並 且機敏的。 業界已揭露針對增加飛機乘客座位能夠後仰之程度的 可月b性,其只不過包含伸展背靠所能向後地後仰的程度 並且將腿靠升高。使用該技術,當背靠後仰且腿靠升高時 20伸展至極限其係能夠形成一大體上為平坦的床,每次伸展 至違一狀況時其大體上係配置成與座位底盤彼此為共平面 、° ^ 一系統的一缺點在於,鄰接列座位之間的間距大體 上必需增加用以容納乘客的最大高度。儘管此狀況有時係 發生在飛機之頭等艙區域,但是對於商務艙大體上係不經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濟的再者’儘管能夠形成—A體上水平地配置的平坦表 面,但是該表面仍不理想,因為在座位上的發泡材或其他 的塾塞一般係經造型使用作為一座位,然而針對床而言, 係需要具有一大體上為平坦的表面。 5 在$國專利㈣326824 A中揭露-則於飛機頭等艙 的座位單凡,其係包括一辅助座位係配置面向-主要座位 ’輔助座位具有-座位部分係配置與主要座位之—腿靠配 口,在主要座位之背靠係後仰至一水平的位置時,用以構 成連、’、貞、平坦的供睡覺用之表面。座位單元界定一抽象 1〇的座位縱軸,並且複數之該座位單元係相關於每-座位之 縱軸以縱向偏移的關係,可並列地配置在客搶中,每一座 位單凡的方向係與飛機機身之縱軸成一銳角,俾便在每一 座位單之前方或後方形成一大體上為三角形或梯形的空 間(根據座位單元係相對於客艙面向外抑或是面向内而定) 15 。該空間係用以容納工作檯面(counter-top)至一相鄰座位 單元之側,並可任擇地係為一食櫥或是其他的儲存空間 。德國專利GB2326824 A的優點在於,在一連同主要座位 之背靠、座位部分及腿靠的平坦睡眠表面中結合一附加、 輔助的座位,其能夠形成一長的睡眠表面,該表面能夠提 2〇供身高高於6呎(1.83公尺)的乘客舒適的服務。然而,德國 專利GB2326824 A之座位單元與上述的傳統式系統相較就 客臉空間而言提供甚至較高的間接費用,此外,仍具有之 缺點在於,座墊主要係設計作為座位使用而非作為床舖。 德國專利GB2326824 A之座位的一缺點在於,佔用了客艙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中極大的地板面積,鑑於其之整體長度,德國專利 GB2326824 A之座位單元完全地不適合用在飛機的商務艙。 世界專利WO 00/21831 A2號中揭露一種座位單元,其 主要係使用在飛機客艙的商務艙部份,能夠將座位單元轉 5換成一床位。世界專利WO 00/21831 A2號之座位單元包括 一對相對面向的座位,每一座位包含一供乘座者身體所用 之座位空間,以及一供乘座者放置腿部的一伸展空間。所 配置之座位讓一抽象的分隔軸之每一側邊將一座位空間伸 展超越該軸進入另一座位的伸展空間。當安裝在飛機客艙 〇中時,其中之一座位大體上係面向前,而其他的座位大體 上係面向後。世界專利W0 00/21831 A2號之座位單元的每 一座位包含一主要的座位,其大體上係與上述德國專利 GB2326824 A之主要的座位相同但不具有一腿靠,以及一 辅助單元係與主要座位之前方隔開。每一座位因而包括一 15主要座位,其具有一可後仰的背靠及座位底盤,以及一輔 助單元係包含一升高墊其係使用作為一擱腳部分(f〇〇t_ rest)。主要座位係可後仰,以致當背靠後仰時,座位底盤 向前移動而與辅助單元接觸,用以於其間構成一連續表面 ,將该表面使用作為一乘客所用的睡眠表面。與德國專利 2〇 GB2326824 A相較,世界專利w〇 〇〇/21831八2號之座位單 元因而具有在長距離飛行期間提供乘客一大體上水平的睡 眠表面的優點。然而,世界專利w〇 〇〇/2183ι A2號之座位 早疋就於一典型的商務艙中可用的空間而言係為浪費的, 並且當裝配為床舖時其之缺點在於,每一座位無法讓身材 1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南大的乘客得到舒適的服務。與上述先前技術之座位相較 ,世界專利WO 00/21831 A2號之座位單元的每一座位同時 具有其之座位坐墊並非特別針對使用作為睡眠表面而設計 ’其輪廓裝配主要係針對座位表面的用途的缺點。 5 於飛機頭等艙中所使用之乘客座位的另一特性係為寬 大的座位寬度。與世界專利WO 00/21831 A2號之座位單元 相關的進一步缺點在於為了在商務艙中容納最大的總人數 ,所以將座位寬度減小,讓多數的乘客覺得不舒適。儘管 世界專利WO 00/21831 A2號之座位單元,針對飛行過程中 10的乘客提供大體上平坦的睡眠表面係為公認優秀的優點, 但是其之整體尺寸讓身高及/或體重高於平均值的乘客覺 得座位稍嫌狹窄。再者,隱私隔板係配置在相鄰的座位單 元之間,再加上於商務艙受限的空間中配置的座位單元總 數,導致客艙整體上具有稍嫌擁擠的景象。 15 法國專利987559 A號中揭露一種大眾運輸載具,諸如 電動車、公車以及相似車輛,所用的座位裝置,其係包括 成列的座位,每一座位包括一支撐結構用於支撐離開載具 地板的座位、一座位底盤以及一背靠。在二相鄰列座位之 間形成一走道。與走道相鄰的其中之一座位的座位底盤, 20其係可在與走道鄰接的二座位支撐結構之間,以一顛倒的 方向移開並吊起,用以在走道中構成一附加的座位。一座 位之背靠因而能夠向前地搖動進入先前由座位底盤所佔用 之空間,用以提供該一座位一個替換的座位底盤。一座位 之背靠於是具有前及後表面,其二者係可使用作為部分的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座位。整列的座位係可任擇地能夠支撐一床塾用以構成一 兩用的座位。然而,法國專利987559 A號之裝置並不 適口使用在客機上,因為客機走道必需隨時保持暢通無阻 再者,複數之相鄰的座位係用以針對一單一的坐臥兩用 5的座位提供支撐。因此法國專利987559 A號之裝置並不能 夠對每一座位提供一坐臥兩用的座位。 曰本專利JP 5-13838 A號中揭露一種諸如巴士及火車 之載具用座位系統,其係包含複數之座位。每一座位包含 座位底盤以及一背靠能夠在一直立位置與一後仰位置之 間㈣,並且座位係酉己置在客艙中,才目關於客搶之中心線 成角度並面向外,用以在每一座位與客艙之一壁之間形 成一大體上為三角形的空間。該空間容納一箱子,其係包 含一供相鄰座位所用的擱腳部分。 法國專利647809 A號中揭露—種臥舖車用的座位系統 15 ,其中複數之座位係配置與臥舖車之縱軸成一角度,其係 面向内用以在每一座位之背後形成一大體上為三角形的空 間,係用以容納一供相鄰座位所用的小桌子。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〇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客機之商務艙用改良的客 驗。特別地,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該客搶,其係結合一 具有最大長度,並且較佳地同時具有最大寬度之平坦的睡 眠表面。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改良的載具用乘客容納單
1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兀,特別係針對飛機,該容納單元係用以提供乘客用之自 備、個別的座位與睡眠客艙,特別係用在飛機之商務艙, 其中相鄰列座位之間的間距,典型地係位在5〇,忖(127 至1.52公尺)的範圍内。 5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乘客容納單元,其係可 轉換成一具有最大長度的床舖,用以容納身材高大的乘客 ’特別是那些身高高於6呎的乘客(1.83公尺)。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一座位表面的載具 用乘客容納單元,其係特別地使用作為一座位表面與一床 1〇舖表面,並係特別地使用作為一床舖表面。 本發明之一不同的目的係所提供之乘客容納單元能夠 轉換成一床舖並且當裝配為一座位時能夠對提昇或對第一 客艙的氣氛有所貢獻,當裝配為一床舖時能夠對提昇或對 第二、不同的客艙氣氛有所貢獻。因此,本發明之另一目 15的係提供-種載具客臉用座位系統,其包含複數之能夠轉 換成床舖的乘客容納單元,當所有或是大部分的單元係裝 配為座位時,其係能夠帶給客艙一種特別的第一整體視覺 外觀並且’當所有或是大部分的單元係裝配為床舖時,其 係能夠帶給客艙一種第二整體外觀或氣氛。 2〇 树明之另—目的係提供—種乘客載具,特別是飛機 ,用座位系統,其係能夠最有效地利用乘客艙内的空間。 本發明之另-目的係提供一種乘客載具之一搶間用座 位系統,其具有一大體上為不擁擠的外觀。 本發明之進-步目的由以下的發明及本發明的特定具 二VrVfV: 1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體實施例之說明’對熟知此技藝之人士而言係為顯而易見 的0 ίο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提供一種載具,特別係為飛機 ,用乘客容納單元,其係用以提供乘客用之自備、個別的 座位與睡眠舖位,該容納單元包含:支撐結構用於支撐該 離開載具之地板的總成;一或更多的可移動乘客支承、結 構性元件;以及用於將該可移動、結構性元件連接至該結 構的構件,以致該元件係可選擇地在一座位形式,其中位 在該一或更多之結構性、可移動元件上複數之乘客支承表 面或是該支撐結構用以構成一乘客用座位,以及一床舖形 式,其中複數之該支承表面係大體上共平面且連續地配置 ,用以構成一乘客用的床舖之間移動;其之特徵在於至少 -該可移動元件係為雙側的,包含第一與第二相對之侧邊 ,該其中之-側邊具有-第_座位表面係在該座位形式中 15 構成部分之座位,以及另-侧邊具有—第二床舖表面係在 该床舖形式中構成該部分之床舖。 雙側、可移動、結構性元件可包含—内部、承重之具 20 有第-及第二相對表面的膜片,以及第一與第二外坐塾層 係用以藉由分別地位在第—與第二表面上之該膜片加以: 撐。因此’該雙侧的可移動元件之該—側邊,例如,可承 載-發、泡填塞層其之輪庵表面係按適#形狀製作,使用作 為-座位元件,並㈣另_側邊係可承載具有—大體上為 平坦表面的—發泡填塞層,使用作為部分之床舖。該雙侧 、可移動之元件的該第-側邊係可具有—第—外觀其係 1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有助於或是提昇-適於座位環境的整體客搶外觀。例如, 該第一表面可具有一皮質或是仿皮質的座位外罩。該第二 表面可具有一視覺外觀係有助於或是提昇一適於睡眠環境 的整體客驗氣氛。因此,該第二表面係可裳上織物或是其 5他材料其之外觀通常與寢具材料結合的墊子。 較佳地,該雙側元件係為一背靠元件。該背靠元件係 可與支撐結構連接,以致其係可選擇地在一第一大體上為 直立位置與一第二傾斜位置之間拖轉,第一大體上為直立 位置其中第一表面係配置用以構成部分之座位,以及第二 w傾斜位置其中該第二表面係配置用以構成部分之床舖。較 佳也♦罪元件之第二床舖表面,於第二傾斜位置中大體 上係為水平的。 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或更多的該乘客支承表面係 可形成一座位底盤。該背靠元件係可與結構連接以致,於 15第二傾斜位置,背靠元件係覆蓋座位底盤。因此,根據本 發明,該座位底盤可具有一專用的座位表自,其係按適當 形狀製作並裝上墊子特別地係使用作為一座位。於床舖的 形式中,座位底盤於第二傾斜位置係可藉由背靠元件整體 或是部分地加以隱藏,以致座位底盤之座位外觀係由背靠 20所隱藏。 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座位底盤可包括一或更多的 該可移動元件,其係與該支撐結構連接用以在一上展開位 置與一下儲藏位置之間具有一垂直元件的一方向上移動, 以及座位底盤移動構件係配置當背靠元件係由直立位置移 1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動至傾斜位置時,用於將座位底盤從上展開位置移動至下 儲藏位置。因此,於該第二傾斜位置,背靠元件係可佔用 通常係由位在上展開位置的座位底盤所佔用之空間,在床 舖形式中,座位底盤係可移至其之下儲藏位置。本發明之 5此特性容許座位總成之床舖表面能夠配置在離載具地板的 一相對低高度的位置,使乘客易於攀登上床舖並且易於自 床舖下床。 於本發明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中,一或更多的該乘客 支承表面係包含一床舖延伸表面,在該座位形式中,該床 10舖延伸表面係配置或可展開而將座位向前或向後配置。該 背靠元件可與結構連接,以致在該傾斜位置中該第二床舖 表面與該床舖延伸表面構成一大體上連續的表面。該床舖 延伸表面係可配置或可展開而將座位底盤元件向前配置以 致,在座位形式中,言亥床舖延伸纟面係可使用作為一摘聊 15部分。該容納單元因而不具有一連接至座位底盤並可自座 位底盤展開的腿靠元件。因此,本發明之容納單元可在與 座位底盤之前方隔開的一位置處,包括一分離的搁腳表面。 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更多之該乘客支承表面可 匕括位在該背Λ元件後方的背面延伸表面,並且該背靠 μ元件係可與結構連接,以致在該傾斜位置中,該第二床舖 表面與該延伸表面大體上係為共平面的。 於-些具體實施例中,於該傾斜位置中,該背靠元件 係可與該背面延伸表面之前方隔開,並且配置一可移動充 填几件,其係與該結構連接以致可在-儲藏位置與-展開 «Μ: 1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ίο :置之間移動’當該充填元件展開時,該充填元件包括一 t客支承充填表面’其係在該背靠元件與該背面延伸表面 之間延伸’以致該背面延伸表面、充填表面以及第二床舖 冓成大體上為連續的表面,並可配置構件當背靠元 件自直立位置移動至傾斜位置時,用於將充填元件由該儲 f位置移動至該展開位置。該充填元件可_地安裝在背 *件的後方,位在背面延伸表面中間以致在儲藏位置中 ,充填元件係可與水平面成—角度,並且—旦展開,係可 樞轉至展開位置。因此,於床舖形式中,可藉由一背面延 申表面充填表面與一掷腳表面以及背靠元件的第二表 面而構成床舖。 本發明之床舖的總長至少為78叶(198公尺),並且於 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長度係可超過85对(2.16公尺)。 較佳地,該背靠元件係與結構祕 與一完全後仰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其中背靠元件係相 對於直立位置向後地搖動。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或更 夕之該可移動件係可包含—座位底盤,其係與支撐結構 連接以致其係可在一第一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相對於支撐結 構枢轉,並且配置構件當背靠元件係自直立位置向後地拖 2〇轉至完全後仰位置時,用於將座位底盤從第一位置漸進地 樞轉至第二位置。 出人意外地發現本發明之複數的乘客容納單元係可配 置在飛機客擒中的商務艙部分,而不致顯著地減少座位數 目。每一座位係界定一抽象的縱軸,相對於正常使用座位
1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的方式前後地延伸。頃發現假若每一乘客容納單元的配置 方式係將其之抽象軸與飛機之縱軸成一對(subten句角,角 度範圍係在35至55度間,則在一飛機客艙中係可容納最大 數目的本發明之乘客容納單元。 5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乘客載具用 ’尤指飛機,座位系統其係包括複數之座位單元,每一座 位單元界定一抽象的座位縱軸,並包括一支撐結構係用以 將座位單元附裝至載具地板,成型構件或是經配置用於形 成包含一座位底盤與一背靠的一座位的構件;特徵在於該 10座位單元係配置用以構成一行(column)界定一抽象的縱行 軸’該行中該座位單元係以縱向偏移的關係,在與抽象的 行軸成一銳角下並列地配置,從而形成每一座位之背面空 間,每一座位單元進一步地包括成形構件或是經配置用於 形成一大體上為平坦的床舖,床舖之主要部分係配置在座 15位位置的前方,床舖向後延伸進入該空間中用以伸展該平 坦的床舖。 較佳地該每一座位之背後空間大體上係為三角形或是 梯形。 該銳角典型地係位在30-60度的範圍中,較佳地係為 20 40_50度,例如,40度、45度或5〇度。通常,該座位單元 係安裝在該載具的一客艙中,該客艙係界定一抽象的客艙 縱軸。該抽象的行軸大體上係可與該客艙軸平行,或是成 一對銳角。因此,於一飛機客艙中,本發明之座位單元係 可以“人字形(herringbone),’的配置方式加以配置。
1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該座位單元可配置與載具之一侧壁相鄰並且面向内。 ㈣地’該諸包括二對置側壁,以及—行之座位單元係 連績地配置或是接近地與每_側壁相鄰以致每—座位面向 客搶内冑位在座位之背靠後方的一延伸表面與侧壁相鄰 地配置。座位因而可使其之f部至載具壁板,給予客搶— 整體不擁擠的外觀。 如客餘空間容許,則可將一或更多的附加行之座位單 元朝向客艙之中心配置。假若在任一已知的客搶中能夠容 納二中央行之座位,因而該等行之座位較佳地大體上係背 10 靠背地配置。 每一座位單70較佳地進而包括一擱腳部分係配置在座 位前方。該擱腳部分因而能夠由座位使用者所使用,在飛 行過私中處纟升馬位置用以支撐他或她的腳,及/或在 另一乘客探訪該座位使用者時能夠坐於其上。倘若配置該 擱腳刀’則發現乘客不需將座位單元與—可移動腿靠 結合作為部分之座位成型構件。 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座位單元可進一步地包括 一第一隱私隔板,其係配置在該擱腳部分的前方。 该座位成型構件以及該床舖成型構件係可包括一或更 20多的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其係具選擇性地配置用以,於 座位形式下,至少構成部分的乘客用座位,或是,在床舖 ^式下’用以至少構成部分之該平坦的床舖,並且在床舖 $式下平坦的床位’係有利地配置在大體上與在座位形式 下座位底盤相同之高度。 1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車乂佳地# I位單兀在該位於座位背後的空間中包 括-第-,較佳地係為固定的,乘客支撐元件,當在床舖 形式下裝配該可移動元件時,該第—乘客支撐元件大體上 係配置與該-或更多的可移動元件共平面,並係用以構成 該部分的平坦床舖。該第—乘客支撐元件大體上係可為三 角形或是梯形。應察知的是,當座位單元係配置為床舖形 式時,第-乘客支撐元件係僅由一乘客使用,因此係可配 置座位單元以致第-乘客支撐元件延伸進入由凹入之客搶 ίο 15 20 側壁所形成的一橫向凹部中,用以將客艙中空間的利用發 揮至最大程度。 有利地,每-座位單元進一步地包括一第二乘客支撐 元件’較佳地係固定至座位之一側邊,該第二乘客支撐元 件大體上係配置與該第一乘客支撐元件共平面,並係當在 該床舖形式下裝配可移動元件時,用以構成該部分的平坦 床舖’從而橫向地伸展該平坦的床舖。該第二乘客支撐元 件大體上係可為三角形或是梯形。_座位單元之該第一固 ^元件大體上係配置與—相鄰座位單元之第m件連 、績’並且該第一與第二元件係可藉由一第二隱私隔板而相 互分開。該第一與第二元件大體上係佔用了座位後方的所 有空間。 因而本發明提供一座位系統,其係特別地適用在客機 之一商務搶。本發明之座位系統提供具有背靠、座位底盤 以及可任擇的擱腳部分的個別座位單元,於飛行期間用2 容許乘客將其之腿部摘在一升高的位置。每一座位單元係 2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配置自備構件用於形成一大體上平坦的床舖,並藉由配置 該平坦的床舖在座位後方向後地伸展,進入一由座位單元 之配置所形成的一空間中,而能夠充分地利用客艙中空間 。出人意外地,頃發現根據本發明能夠在客機之商務艙中 提供長度上達7呎(2.13公尺)的平坦床舖,大體上不致犧牲 乘客總人數。再者,專利申請人已發現可配置本發明之座 位單元,用以帶給客艙一大體上不擁擠的外觀。 該支撐結構係可由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熟知的任一適 10 合、符合飛航標準、重量輕之材料所製成,並係可配備適 合的固定構件,用於將座位單元固定至位在飛機客艙中的 座位執道。較佳地,支撐結構包括一護腋片(palleue)或底 座(plinth)係用以附裝至該座位執道。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提供一乘客載具用座位模組 15 20 ’ 5亥座位模組包—座位部分 一搁腳部分、一單一的支 撐結構詩支撐該錄部分及該離開載具地板的搁腳部分 以及附裝構件用於將該支撑結構附裝至位在載具之地板中 的對座位軌道;其之特徵在於該附裝構件包含二隔開的 固疋刀用於將支撐結構在二隔開點處固定至該對軌道中
:其中之一執道,以及-單-的第三固定部分用於將支 結構較至另-軌道,從而在座位模組與座位軌道之間 仏3點式固疋,該配置致使複數之該座位模組係可附 ㈣道’ _個接著—個’從而構成複數之座位 疋,母一座位單元包含—模組之座位部分,以及另-相 模組的擱腳部分。 21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已發現的是,根據本發明在一單一的座位支撐結構與 一對座位執道之間使用一 3點式固定方式,容許該對之二 座位執道形成較大的撓曲度,如果在機身受到過度的應力 時’例如’諸如如果發生緊急或是毀機落地(crash 5 landinS)狀況,彼此相對地移動,於是降低了結構在該等 狀況下在一或更多的固定點處自座位執道脫離的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乘客載具,尤指飛 機’用乘客座位總成,該總成係用以提供乘客用座位及睡 眠設施,該總成包括: 1〇 一支撐結構,其係用以支撐離開載具地板的總成; 複數之座位元件,其係包括一座位底盤元件以及一背 靠元件,該背靠元件包含第一與第二相對側邊,該其中之 一侧邊具有一第一座位表面,而另一侧邊具有一大體上平 坦的第一床舖表面; 15 一或更多的輔助容納元件,其係與該支撐結構連接或 疋構成為。卩分之該支撐結構,並係可配置或是可展開地與 該座位並列配置,_或每一辅㈣納元件具有一輔助的、 大體上為平坦的乘客支承表面;以及 一座位移動機構,其係用以將座位元件連接至支撐結 2〇構,该座位移動機構包括一座位轉換子機構,其係用以容 岭並控制座位元件移動,以致座位元件能夠具選擇性地在 一用以提供乘客用餘的座位形式,與用以提供乘客用床 舖的床舖形式之間移動,該座位轉換子 靠元件的移動,以致該背靠元件係可由一第一直立: 二ν'A V 卜 2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其中背罪兀件的該第一座位表面與該座位底盤元件配合用 於構成座位,樞轉至-第二傾斜位置,其中第二床舖表面 大體上係配置與-或更多的該輔助乘客支承表面共平面或 疋連縯’用以構成床舖。 5 因此,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乘客座位總成,其係具 有複數之可移動座位元件,係用以構成一座位。座位總成 同時能夠轉換成一床舖形式,其中背靠元件及一或更多的 辅助元件構成一乘客用睡眠表面。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背 Λ 70件具有第一表面係特別地用以使用作為一座位表面, 10以及第二相對表面係特別地用以使用作為一睡眠表面。 較佳地,該座位移動機構係用以控制該座位底盤元件 及該背靠元件彼此相關地移動。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用 以控制該背靠元件的移動,以致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位置 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該背靠元件係向前地搖動覆蓋座位底 15盤元件,並且位在第二傾斜位置的該背靠元件係疊置覆蓋 座位底盤元件。有利地,因此在床舖形式中,座位底盤元 件與背靠元件之第-座位表面皆未構成部分之床舖表面, 因而可以特別適於座位使用的材料為座位裝上墊子。同樣 地,在座位形式中,並不使用背靠之第二床舖表面以構成 20部分之座位,因此該床舖表面係可以特別適於使用作為床 舖的方式裝上墊子。再者,在座位形式及床舖形式中,分 別使用為座位元件裝上墊子的材料彼此間係可上不同的顏 色,及/或具不同的紋理,及/或不同的圖案,當本發明之 所有或大部分之該等乘客總成係裝配成該其中之一方式時
2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俾便在飛機客艙中產生一第一氣氛或一’’情境,,,而當所 有或大部分之該等乘客總成係裝配成該另一方式時,產生 第二不同的氣氛或一,,情境,,。背靠元件之該一表面可承載 一具有輪廓相符之第一表面的發泡墊塞層,其係用以構成 5 一背靠或是部分之座位背靠,而另一表面可承載一具有一 大體上平坦的第二表面的發泡墊塞層,其係用以構成部分 之床舖。 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用以控制座位底盤元件之移動 ,以致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直立位置移動至第二傾斜位置 10時,該座位底盤元件係受引動相對於支撐結構向下地移動 。因此,座位總成之床舖表面係可配置在離載具地板一相 對低高度的位置,對乘客而言係易於攀登上床舖及下床。 較佳地,配置適合的馬達裝置用於自動地在直立與傾 斜位置之間移動背靠元件,以及配置可由使用者操作的控 15 制裝置用於控制馬達裝置之作動。 該座位移動機構較佳地進而包括一座位後仰子機構, 其係用以容許該座位具選擇性地自一直立位置後仰至一完 全後仰的位置,該座位後仰機構係用以控制背靠元件的移 動,以致當座位係自直立位置後仰至完全後仰的位置,該 20背靠元件向後地自第一直立位置搖動至一第三完全後仰的 位置。該座位後仰子機構係可有利地進而用以控制該座位 底盤元件之移動,以致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直立位置向後 地搖動至第三完全後仰的位置時,導致該座位底盤元件向 後傾斜。因此,於完全後仰的位置中,背靠元件與座位底 2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盤元件係可分別地定向用以提供使用座位總成之乘客一符 合人類工程學舒適的就座位置。背靠元件之後仰動作與座 位底盤元件之傾斜動作係可在該可由使用者操作的控制裝 置之控制下機動化。 5 較佳地,一或更多之該輔助容納元件係配置或可展開 地配置在座位的前方或是後方。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 或更多之該輔助容納元件係可包括一搁腳部分,係配置或 可展開地配置在該座位的前方,並且於該第二位置中,背 罪元件之第二床舖表面大體上係配置與該搁腳部分共平面 !〇 並連續。 一或更多之該輔助元件係可包含一固定的背面延伸表 面,配置在座位的後方。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座位總 成可進一步地包括一可移動充填元件,以及該座位轉換子 機構係可用以容許該充填元件在一下、儲藏位置與一升高 15 、可展開位置之間移動,其中該充填元件在該第二傾斜位 置延伸大體上與該背靠元件之該第二表面共平面並連續, 以及該背部延伸表面,從而構成一大體上平坦、伸展的床 舖表面。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進一步用以控制該充填元 件的移動,以致當背靠元件係由該第一直立位置移動至該 2〇第二傾斜位置時,該充填元件係受引動由該儲藏位置移動 至該展開位置。該充填元件係可樞轉地與背靠元件之下端 部連接,以致當背靠元件係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 ,充填元件係受引動由儲藏位置移動至展開位置。 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包含一座位支撐裝置,其係樞 4-5DO 25 200402382 玫、發明說明 轉地與支撐結構連接,用於在一第一座位位置與第二床舖 位置之間搖動。該背靠元件係可安裝在支撐裝置上,以致 背靠元件係可藉由將支撐裝置由該第一位置搖動至該第二 位置’而能夠自第一直立位置樞轉至第二傾斜位置,以及 可提供可鬆開的固定裝置用於具選擇性地將支撐裝置固定 在第一及第二位置。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座位支撐裝 置係可包含二相對的搖動板。該搖動板係可藉由一或更多 的扭力管互連。 該座位底盤元件係可樞轉地安裝在支撐裝置上,該佈 10 15 置以致當支撐裝置係由第一位置搖動至第二位置時,座位 底盤元件係受引動由一上展開位置向下地移動至一下儲藏 位置,並且背靠元件係受引動向前地搖動覆蓋座位底盤元 件,以致在第二傾斜位置,f靠元件係覆蓋座位底盤元件 座位底 一前端部 後端部,並且座位底盤元件係可在該後端部處或是朝向該 後端部樞接至支撐裝置。 方便地,嶺座位移動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座位底盤支 撐裝置於支撐座位底盤元件的前端部。該座位底盤支 樓裝置係可包含-滑道,其係配置在座位底盤元件的下方 2〇、-腳構件具有二相對端部,該其巾之—端部係可梅接至 座位底盤兀件的前端部,而另一端部係可滑動地於該滑道 中喷合,以及-拖戈支柱係將腳構件的另一端部連接至支 撐裝置,該配置以致當支撐裝置係自第一位置搖動至第二 位置時,移動拖戈支柱用以引動或是容許腳構件之該另一 2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二=道中滑動,該滑道所具之外形以致當支撐裝置從 使或〜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腳構件係向下移動,從而致 广座位底盤元件之前端部漸進地向下移動。該腳構 系可在該-端部處㈣至座位底盤元件並且在該另一 端部處係柩接至該滑道。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座位底盤 元件之前端部係可藉由二腳構件支撐,每-腳構件係滑動 地與和座位之_個別橫向側並列的—個別滑道中鳴合。 較佳地,座位移動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座位後口仰子機 構’當該支撐裝置係配置在第一座位位置中時,其係用以 容許該座位元件«擇性地在—直立位置與-完全後仰位 置之間移動。 5 10 4座位後仰子機構包括—曲線的執道,其係附裝至支 撐裝置或是構成在支撐裝置中,並具有二相對之執道端部 ,以及複數之間隔開的執道從動件係附裝至該背靠元件, 15該執道從動件係用以沿著執道喃合並滑動,裝配軌道以致 當執道從動件沿著執道從一端部滑動至另一端部,引動背 靠兀件漸進向後地從第一直立位置搖動至一第三完全後仰 位置。該座位後仰子機構可進一步地包括一可具選擇性操 作的雙向傳動裝置,其係用於平移地將該背靠元件相對於 20支撐裝置而移動,該配置致使該傳動裝置作動將執道從動 件沿著曲線軌道滑動,從而致使背靠元件漸進地在該第一 與第三位置之間搖動。 有利地,該傳動裝置可包括一線性致動器係於背靠元 件與該支撐裝置之間連接。例如,諸如一線性螺桿(Hnear 2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screw)或是滾珠螺桿(baU scre灼的一線性致動器,其係可 在第與第一位置之間的任一中間位置處停止,從而容許 背靠元件在第一與第三位置之間連續地後仰,並可在任一 所需的中間位置處停止。 於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線性致動器可包括一線性螺 杯或是滾珠螺桿固定地牢固至支撐裝置、一螺桿嚙合裝置 樞接至背靠元件以及一藉由該支撐裝置所承載的可具選擇 性操作的雙向馬達,用於轉動地傳動該線性或是滾珠螺桿 該座位底盤元件相對於背靠元件可具有一前端部以及一 10後端部,並且該線性致動器可樞轉地於支撐裝置與座位元 件之間連接,該線性致動器係於該後端部處或是朝向該後 端部處附裝至座位底盤元件,用於相對於支撐結構漸進地 向下傳動該座位底盤元件,從當背靠元件係位在該第一直 立位置時的一第一上位置至當背靠元件係位在該第三完全 15後仰位置時的一第二下位置,並且該座位移動機構可進而 包括一座位底盤支撐裝置,用於當座位底盤元件之後端部 係受傳動向下時,支撐座位底盤元件之前端部,從而致使 座位底盤在背靠元件向後搖動時漸進地向後傾斜。因此, 於直立位置,背靠元件係大體上可為直立的方向,並且座 2〇 位底盤元件大體上係可水平地配置。於完全後仰的位置, 背靠元件係相對於直立位置向後搖動,並且座位底盤元件 係相對於直立位置向後傾斜用以構成一舒適的倚靠座位位 置。較佳地,曲線軌道之外形、線性致動器之長度與位置 、介於線性致動器與背靠元件及座位底盤元件之間樞軸的 2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位置、以及座位底盤支撐裝置的形式,致使當座位係自直 立位置漸進地後仰至完全後仰位置時,其係移動經過一系 列的預定、符合人類工程學舒適的座位位置。於該預定位 置的中間位置,曲線執道之外形等係可由内插法所決定。 5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為了容許背靠元件及座位底盤元件 採用前述符合人類工程學舒適的位置,線性致動器可經由 一無效運動裝置(lost motion device)與背靠元件連接容 許在座位底盤元件及背靠元件之間小程度地相對横移。 該座位轉換子機構可包含一可具選擇性操作的雙向致 10 動器,用於將該支撐裝置固定在該第一座位位置與該第二 床舖位置之間。該致動器可包括一四桿雙搖動連桿組 (four-bar double-rocker linkage),該連桿組包括一搖桿與 連接器連桿係在該支撐裝置與該搖桿中間連接,以及可具 選擇性操作的雙向旋轉式傳動裝置,用於作動該搖桿,該 15 配置致使搖桿作動導致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一與第二位置之 間搖動。該旋轉式傳動裝置可包括一馬達、一蜗輪(worrn gear)以及一蜗輪(worm wheel),其中蜗輪(worm wheel)係 固定地牢固至搖桿。一蜗輪(worm gear)/蜗輪(worm wheel) 裝置係為一不可逆(non-reversible)裝置,因此有利地,例 20 如,在體重過重的乘客猛烈地坐入座位之狀況下,對支撐 裝置所造成之過度的力量並未經由蜗輪(worm gear)/蜗輪 (worm wheel)裝置傳達至馬達。再者,旋轉式傳動裝置係 固定在第一與第二位置。 然而,為了在需要時容許將支撐裝置手動地在該第一 2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與第一位置之間搖動,例如,在飛機客艙中該馬達或是電 力故障狀況下,蝸輪(worm gear)可自蝸輪(w〇nn wheel)脫 離。 该致動器係可附裝至座位總成之支撐結構,位在該座 5位兀件下方。該支撐裝置係可包括二間隔開的側構件,其 係分別地配置在背靠元件之相對側邊上。該連接器連桿係 可與側構件連接,位在支撐裝置與該支撐結構之間的植轴 點下方。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載具用,尤指飛機,乘客座位 10總成,其中-背靠元件係安裝在一支樓結構上,以致為了 乘客的舒適性由-直立位置向後地後仰至一後仰位置,並 能夠向前地樞接至一大體上水平的傾斜位置覆蓋一座位底 盤元件的頂部。座位底盤元件以及背靠元件之一第一表面 其係裝上墊子使其適於作為一座位。然而,背靠元件之 15第二反向表面係使用作為一床舖表面。座位可包括一,而 較佳為二,固定或可展開的輔助延伸表面位在座位之後方 及/或刖方,並且背靠元件係樞接至支撐結構,以致在樞 接至第二傾斜位置時,其係與其中之一的延伸表面接觸, 用以與其構成一大體上為連續的表面。彳配置一可移動充 真元件以充填在背靠元件與另一延伸表面之間所提供 之空間。本發明之座位總成因而能夠由一座位轉換成一床 舖,其甚至能夠容納身材高大的乘客。 有利地,本發明之座位總成係可相對於飛機客搶之縱 轴成35度與55度之間的角度,較佳為40至50度,以致位 2573 3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在背靠元件後方的一延伸表面係延伸進入由一典型凹入的 飛機客艙内壁所形成的一凹部中。儘管與凹入客艙壁並列 的客艙區域並不適合,並且淨空高度(headroom)不足,用 以容納位在直立位置的背靠元件,但其係可根據本發明用 5 以容納背部延伸表面,在床舖形式中,係構成部分的床舖 表面。延伸表面、充填元件以及背靠元件的第二表面,較 佳地係裝上以發泡墊塞或是任何特別適於使用作為床舖的 4效材料所製成的塾子。因此,本發明之座位總成的床舖 表面係可具有一大體上平坦的表面,在展開時大體上係為 10 水平的。 可進一步地察知的是,當該座位總成係配置為座位形 式時,將背靠元件直立,位在座位後方的背部延伸表面大 體上係受隱藏並形成一有用的儲藏空間。方便地,該儲藏 空間係可用以儲藏僅在座位總成轉換成床舖形式時所需之 15寢具材料。例如,由位在背靠元件後方的背部延伸表面所 形成的儲藏空間,係可用以儲藏一羽絨被(duvet)及/或一 毯子與一或更多的枕頭。有利地,該等寢具材料在座位總 成處在座位形式時係受隱藏,帶給客艙一整體整齊的外觀 。當將座位總成轉換成床舖形式時,背靠元件係向前搖動 2〇覆蓋座位底盤元件之頂部,用以露出背部延伸表面,並容 终fe易地取用儲藏在背部延伸表面上的寢具材料,其係能 夠手動地在床舖表面上展開。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特別係在,例如飛 機,之載具上使用的後仰座位總成,其係包括一固定的支 31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撐以支撐載具之地板總成、-可後仰的座位部分 -係包a 一座位底盤以及一背靠、以及座位連接裝置係 用乂將4座位部分與該支撐部分連接,該連接裝置包括一 座位後仰機構係用以容許並控制該座位部分在一第一直立 5位置與一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的移動,以及可具選擇性 喿乍之雙向馬達裝置,係用以在該第一與第二位置傳動該 座位部分;其中該座位後仰機構包括-不可逆線性致動器 於該馬達裝置與該座位部分之間連接。 該不可逆線性致動器係可包括一引導螺桿傳動裝置或 10疋一滾珠螺桿傳動裝置,或是任何其他等效、不可逆的裝 置。在第一直立位置與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使用該一 不可逆致動器用於傳動座位部分,所具有的優點在於,施 加在座位部分的過度強烈或是突發的力量並未傳達至馬達 ,從而降低對馬達造成損害的風險,並因而延長其之壽命 15 。例如,當一體重過重的乘客驟然地坐入他或她的座位部 分,因而對座位部分造成一突發、強烈的力量,該強烈的 力量並未經由不可逆線性致動器傳達至馬達裝置。 線性致動器可包括一線性螺桿或滾珠螺桿,附裝至該 支樓部分與該座位部分之其中之一部分(或是一部分連接) 20 ,以及一螺桿嚙合裝置係附裝至該座位部分與該支撐部分 之其中的另一部分(或是一部分連接)。於一些具體實施例 中,線性致動器可與座位底盤連接,用於沿著相對於支撑 部分,介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的一預定線性路 徑,傳動該座位底盤。 32 £ 3 f Γ}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該座位底盤相對於背靠可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 以及線性致動器係可在該後端部處或是朝向該後端部樞接 至座位底盤,並係可配置用於在其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 位置時向下地傳動座位底盤之後端部。該座位後仰機構可 5 進一步地包括一支撐裝置,當座位底盤之後端部向下傳動 時’用於支撐座位底盤之前端部,從而當背靠向後搖動時 ,致使座位底盤向後傾斜。 線性致動器係可交替地或是附加地與背靠連接,用於 在一第一直立位置與一第二後仰位置之間平移地傳動背靠 10 15 。該座位後仰機構可進一步地包括一引導裝置,當背靠係 由第一直立位置移動至第二完全後仰位置時,用於相對於 支撐部分漸進向後地搖動該背靠。該引導裝置係可包括一 曲線執道,其係附裝至支撐部分或是一部分與支撐部分連 接,以及複數之隔開的執道從動件,其係附裝至背靠,該 軌道從動件係用以沿著該軌道嚙合並滑動。 有利地,線性致動器係可樞接至座位底盤,並可經由 册双運動裝置樞接至背 20 η "、甘吓你度131展盤與背靠 間相對的樞轉與平移的移動,為了容許在背靠與座位底 盤之間移動的自由度,而使該等座位元件能夠採用複數之 相對、預定的、符合人類工程學之舒適的位置。 於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中,提供一種具有一可後仰背靠 該座位包括-固定的支揮部分,其係用以支撐該 板的座位、-座位部分包括—可後仰”靠以及座 連接構件,錢心將該綠❹與該㈣部分連接, 之
3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該連接構件包括背靠後仰機構,其係用以容許並控制背靠 在第i立位置與一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的移動;其 中該背靠包括—具有一上端部的第一下背靠構件,以及一 第-上背靠構件,其係疊置在該背靠構件上,並係在上端 5部處或是朝向上端部而樞接,俾便於其間傳動平移移動, 並且其中該背靠後仰機構包括附裝至支撐部分或是一部分 與該支撐部分連接的第一與第二伸長引導軌道,該第一軌 道具有二相對的軌道端部、複數之第一隔開的軌道响合從 動構件,其係附裝至第—背靠構件並用以於該第—軌道中 10喊口並/月動’以及-第二軌道唾合從動構件,其係附裝至 第二背靠構件或是一部分與該背靠構件連接,並用以於該 第二軌道中喊合並滑動,該第一軌道係為曲線的,以致當 第一軌道喃合從動構件沿著第一軌道從一端部滑動至另一 端部時,致使背靠構件在第一直立位置與第二完全後仰位 置之間相對於支撐部分漸進地搖動,以及該第二執道的外 形致使當該第二軌道喃合從動構件係受影響沿著該第二軌 道滑動時’致使第二背靠構件相關於第一背靠構件漸進地 搖動。 因此有利地,上與下背靠構件在直立與完全後仰位置 20中係可具有不同的相對配置。再者,上與下背靠構件之相 對配置在直立與完全後仰位置之間係可連續地調整。較佳 地,於第-直立位置,上與下背靠構件彼此大體上係為共 平面地配置,用以構成一大體上平坦的背靠表面。於第二 完全後仰位置,上與下背靠構件係可為一對純角,以致下 34 1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背靠構件係以較上背靠構件為大的角度自直立位置傾斜。 因此下背菲構件係可構成一腰椎支撑部分供使用座位的一 乘客所用。 該背Λ後仰機構係可包括具有成一對純角之二臂的一 搖杯《亥搖才干係在該二臂中間的一位置處植接至第一背靠 構件’料中之一臂承載該第二軌道喃合從動構件,以及 ’、有-相對端部的-連桿,該其中之—端部係樞接至該搖 桿的另-臂,而另-端部係固定地牢固至第二背靠構件; 該配置致使當第二從動構件係受影響沿著該第二軌道滑動 〇,搖桿影響相關於其之㈣搖動至第—背#構件,從 而致使該連桿相關於其之樞轴柩轉至搖桿的另一臂,從而 致使第一走罪構件相關於其之搞轴枢接至第一背靠構件。 忒月罪後仰機構可進一步地包括用於限制I桿及/或連桿 的移動的構件。 該座位連接構件可進一步地包括一可具選擇性操作的 雙向線性致動器,其係在支撐部分或是與支撐部分連接的 部分與該背靠之間連接,用於相對於該支撐部分平移地 移動該背靠,該配置致使當背靠受引動而相對支撐部分平 移地移動時,位在第一背靠構件上的第一從動構件係受引 20動而沿著第-軌道漸進地滑動,從而致使背靠在第一直立 位置與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漸進地搖動。 忒座位部分大體上包括一座位底盤。該線性致動器可 與座位底盤連接,用於將該座位底盤沿著一預定的線性路 徑由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線性致動器可樞接 3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至座位底盤。有利地,線性致動器可樞轉地藉由一無效運 動裝置而與背靠結合。 以下係僅參考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伴隨圖式經由實 例所作的說明。 5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中: 第1圖係為一飛機機身的一前部分的截面、概略平面 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種包含複數之個別的座位單元的座位 糸統。 1〇 第1A圖係為第1圖之部分的放大視圖,顯示三相鄰的 座位單元。 第2圖係為第1A圖之三相鄰的座位單元的等角視圖。 於第2圖中,其中之一座位單元係顯示為直立座位形式, 另一所示為後仰座位形式,以及第三者係顯示為一床舖形 15式。 第2 A圖係顯示於第2圖中所示類型的個別座位單元的 一支撐結構的一部分,其中將可移動座位元件移開。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一種載具用第一乘客座位總成的 一概略側視圖’係顯示一直立的座位形式。 2〇 第4圖係為第3圖之第一乘客座位總成的另一概略的侧 视圖,係顯示一完全後仰的座位形式。 第5圖係為第3及4圖之第一座位總成的另_概略的側 視圖,係顯示一床舖形式。 第6圖係顯示第3至5圖處在直立座位形式之第一座位 3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總成的部分的一等角視圖,其中將坐墊移除。 第A圖係為構成部分之第6圖的第一座位總成的一背 靠元件的一側視圖。 第6B圖係為第6八圖之背靠元件的一等角視圖。 5 帛7圖係為在第6圖中所示之部分的第-座位總成之另 荨角視圖其中座位總成係處在完全後仰的座位形式。 第8圖係為第6及7圖之部分的第一座位總成的另一等 角視圖,其中座位總成係處在床舖形式。 第9圖係為第3至8圖之部分的[座位總成的一座位 1〇移動機構的一等角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第10圖係為第9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一側視圖 ’其中所示為座位形式。 第11圖係為第9及10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另一 側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15 第12圖係為第9至11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一放 大的等角視圖。 第13圖係為第3至8圖之第一座位總成的部分之座位後 仰子機構的一等角視圖。 第14圖係為第3至8圖之第一座位總成的部分之座位轉 20換子機構的一等角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第15圖係為第14圖之部分的座位轉換子機構的另一等 角視圖,其中所示為一座位形式將一蝸桿(w〇rm_serew)自 一對應的蜗輪(worm gear)中移開,用以容許在座位與床舖 形式之間手動地移動座位轉換子機構。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16圖係為第14及15圖之部分的座位轉換子機構之一 放大、截面侧視圖。 第17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的一截面、概略平 面圖。 第18圖係為本發明之一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 其中所示係為一座位形式。 第19圖係為第18圖之一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 其中所示係為一床舖形式。 10 第20A-20C圖係顯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在床 舖形式與座位形式之間互相轉換的概略側視圖。 第21A圖係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座位形式下的座位。 第21B圖係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床舖形式下的座位。 15 第22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其 中所示為一座位形式。 第23圖係為第22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其 中所示為一床舖形式。 20 第24A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座位形式下的座位。 第24B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床舖形式下的座位。 第25圖係為弟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變化形式 的等角視圖,其中係包含一滑動座位底盤。 3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26A-26C圖係概略地顯示滑動座位底盤之不同位置 的側視圖。 第27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另一變化形 式的等角視圖。 5 第圖係為一飛機機身之一前部分的上及下甲板的概 略、截面平面圖,顯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應用在一波 音747-400⑧型飛機之上與主甲板。 第29A圖係為本發明之一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概略 側視圖,其中所示的座位總成係處在進餐位置。 1〇 第29B圖係為第29A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概略 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中間後仰位置。 第29C圖係為第29A及29B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 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完全後仰位置。 第30A圖係為第29A至29C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 15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另一中間轉換位置。 第30B圖係為第29A至29C圖以及第3()a圖之座位總成 的一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床舖形式。 第31圖係^包括本發明之複數的乘客總成的另一座位 系統的一概略平面圖。 2〇 帛32圖係為包括本發明之複數的乘客座位總成的另一 座位系統的一概略平面圖。 第A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三乘客座位的一概略側視圖 ,其中所示之座位總成係處在一座位形式。 第33B圖係為第33A圖之第三座位總成的一概略侧視 3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中間位置。 第33C圖係為第33A及33B圖之第三總成的—概略正視 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床舖形式。 I:實施方式3 5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一客機大體上包括具有一前端部與一後端部的一中空 、心軸狀(spindle-shaped)機身。於伴隨圖式之第i圖中所 示的一實例’一典型的飛機機身10之一前端部部分12其係 配置朝向前端部11。該機身10於前端部與後端部之間,係 10 藉由在第1圖中鏈點線A-A所示界定一飛機縱軸,並且機身 10係朝向前端部11推拔,用以構成一鼻部分15。 機身10容納飛機之多種性能與設施,包括一或更多的 乘客客艙20、21。配置在一特定飛機上乘客客艙2〇、21之 數目與尺寸,係視在機身中供乘客客艙所適用之空間以及 15 對於乘客客艙所需形式而定。本發明並未限定使用在任一 特定形狀、尺寸或是客艙數目上。然而,於第1圖中,僅 係為一實例,如圖中所示二客艙20、21係位在機身的前部 分12中,一第一客艙20係位在飛機之鼻部分15内,以及一 第二客艙21係配置在第一客艙2〇後方,一公用區域22係配 20 置在二客艙20、21之間。如第1圖中所示,該公用區域22 可包括一廚房23以及一或更多的乘客盥洗室24。 如第1圖中所示,一飛機客艙2〇、21大體上係由機身 1〇之内部表面的二相對表面部分26、28所形成。實際上, 該相對表面部分26、28構成客艙20、21之相對側壁。於機 4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身内客艙20、21同時包括一地板或曱板3〇,其係由適當的 基礎結構(未顯示)所支撐,以及一天花板(同時未顯示)位 在地板30上方於相對側壁之間延伸。該相對侧壁26、28通 常以複數之預製、合成嵌板加以襯飾使客艙内部具有引人 5注目的外觀,並在客艙20、21與飛機外部之間提供絕熱作 用。 嵌進於地板30中的機身之基礎結構,其包括為熟知此 技藝之人士所廣為熟知類型之複數對座位執道32、34,如 第1圖中虛線所示。每一成對的執道大體上係為線性的, 1〇並且包括一對大體上平行的執道,其係用於將複數之座位 或是其他的裝置固定地牢固至飛機之基礎結構。大體上, 一飛機客艙20、21包括二外對之座位執道32,每一執道係 配置與二對置客艙側壁26、28的其中之一個別的側壁相鄰 。如空間容許,一客艙20、21同時可包括一或更多的中央 15對座位執道34,其係配置在外對座位軌道32的中間。如第 1圖中所示,第-客艙20包括—單_中央對之座位執道34 ,同時第二客搶21包括二並列的中央對之座位執道34。典 型地,-中央狀座位執道34大體上係平行於飛機縱轴& A而延伸。在一飛機客艙21係配置朝向機身⑺之一中央部 2〇分,而離開飛機之前端部與後端部處,例如,諸如第工圖 中的第二客艙21,客艙21之相對侧壁26、28大體上係平行 於飛機縱軸A-A而延伸,並且外對之座位執道32係依循側 土26、28之直線,因而同時大體上係平行於飛機縱軸μ 而延伸。然而,朝向飛機之鼻部分15,該相對側㈣、以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係為拱形的並朝向前端部11收斂。因此,於該等狀況下, 外對之座位執道32係相關於飛機縱軸A-A成一對銳角。 每一客艙20、21容納複數之座位單元40。如第i圖中 所示’位於每一客搶20、21中,座位單元40係配置用以構 5 成為複數行29之座位單元,如以下所詳述。每一行29係固 定地牢固至個別對之座位軌道32、34,並且大體上與其平 行地延伸,並界定一如第1圖中線B-B所示之抽象的行軸。 如第1圖中所示,第一客艙20包括二行29之座位單元40, 該每一行29係固定地牢固至該外對之座位軌道32的其中之 10 一個別的執道。當位在第一客搶20中該外對之座位執道29 係相關於飛機之縱軸Α·A而傾斜,於第一客艙中每一行29 之座位單元40的抽象行軸B-B,同時係與飛機之縱軸a-A 成一對銳角。第二客艙21包括二外行29之座位單元40,以 及'一互相並列的中央行2 9之座位單元4 〇。每一外行2 9係附 15 裝至該外對之座位執道32的一個別執道,並且每一中央行 29係附裝至該中央對座位軌道34的一個別執道。如以上所 述,該中央對座位軌道34大體上係平行於飛機縱軸A-a而 延伸,因此每一中央行29之座位單元40大體上同時係平行 於飛機縱軸A-A而延伸。於第二客艙21中,每一外對之座 20位軌道32大體上同時係平行於飛機縱軸A-a而延伸,因此 第二客艙21之每一外行29大體上係平行於飛機軸A_A而延 伸0 第1A及2圖係顯示構成部分之第1圖之其中的一行的三 相鄰座位單元40。每一座位單元4〇包括支撐結構42用於將 4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座位單元附装至地板3〇。該支撐結構42係可以熟知此技藝 之人士所熟知的任何適合方式製成,但較佳地包括一承重 的、航太等級的鋼質次框架(未顯示),係以一或更多之按 形狀適當製作的合成嵌板加以包覆。每一座位單元40具有 5 一前端部51、一後端部52以及二相對側邊53、54。與後端 部52並列的支撐結構42,其係包括一座位外殼43,如第2A 圖中所示,其大體上形成一立方體的凹部44。對於該凹部 44之後方,支撐結構42形成一第一、大體上平坦且一般係 為三角形的表面47,當座位單元40係安裝在一客艙2〇、21 10中日^,其係大體上平行於客艙20、21之地板30延伸,但稍 有傾斜,如以下的詳細說明。與座位單元4〇之一第一側邊 53並列的支撐結構42,其係形成大體上平坦且一般係為三 角形的表面48,其大體上係與第一表面47共平面,並且於 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第2及2A圖中所示,其大體上係與 15第一表面47連續。該每一第一及第二表面47、48係足夠堅 固’用以支撐一乘客的至少部分重量。該第二表面具有 一第一凹入橫向邊緣45,其係由座位外殼43之一前端部向 外並向後地延伸至位在外殼43之前端部與座位單元4〇之後 端部52之中間點46。該第一及第二表面47、48形成一大體 20 上為線性的第二橫向邊緣49,其係自該點46向後並向内延 伸至座位單元的後端部52。該第一與第二表面47 ' 48因而 延伸至後方及立方體凹部44的其中之一側邊,並形成該凹 部44的上部分。該第一及第二表面47、48係藉由支撐結構 42支撐在離客艙20、21之地板30的一預定高度處。 4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位在座位單元40之第二侧邊54處,座位外殼43包括一 直立的拱形隔板60,其係具有一凸面的後部分61由座位單 元40之後端部52延伸至立方體凹部44的一後端部,以及一 大體上線性前部分62其係在凹部44的前與後端部之間延伸 5 。該後凸面部分61如第1 A圖中所示於平面圖中具有一曲度 ,其係與第二表面48之第一凹入橫向邊緣45的曲度一致。 該隔板60大體上係延伸高於第一及第二表面47、48,並使 用作為供使用座位單元40之乘客的隱私隔板,環繞著座位 單元40之後端部52與第二側邊54。 1〇 與座位單元40之前端部51並列的支撐結構42,其係包 括一軟墊凳(ottoman)由地板3〇向上延伸,並具有一大體上 平坦的上表面66。該上表面66係用以承載一坐墊67,其之 厚度致使所配置的坐墊67大體上係與第一及第二表面47、 48共平面。該軟墊凳65係足夠堅固用以支撐一乘客的重量 15 ,以致如有需要,坐墊67係可使用作為一辅助座位。該支 撐結構42進一步地包括一相對小、輔助的隱私隔板68,環 繞著座位單元40之前端部51。 "亥立方體凹部44接受複數之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其 係藉由一將於以下詳加說明的座位移動機構,與支撐結構 連接σ亥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包括一座位底盤71與一背靠 72座位移動機構容許乘客支承元件具選擇性地裝配,用 以提供一乘客用座位,如第2圖中所示之中央與右手邊的 Η單元40,或疋一床舖如第2圖中所示之左手邊的座位 單元40。於座位形式中,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μ係可 4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具選擇性地在如第2圖之右手邊的座位單元40所示一直立 或用餐位置,以及如第2圖之中央座位單元40所示的一後 仰或是倚靠位置之間移動。 該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71、72係經由座位移動機構附 5裝至支撐結構42以致,在座位形式中,座位底盤71係容納 在外殼43之立方體凹部44内,並且背靠72係自凹部44向上 延伸至座位底盤71的後方,並在座位單元4〇之第一與第二 侧邊53、54之間橫向地延伸。因此,如一使用座位單元 的乘客所感知,座位單元40界定一抽象的座位縱軸,其係 10在座位單元40之前與後端部51、52之間延伸,並係如第1A 圖中的虛線C-C所示。 於完全直立的位置中,座位底盤71大體上係配置與外 设43之第一與第二表面47、48相同高度處,並係與軟墊凳 65之後方隔開,以致坐墊67提供使用座位單元4〇之一乘客 15所用的擱腳部分。於後仰的位置中,背靠72係相對於其在 直立位置中的位置後仰,並且座位底盤71係稍微向後傾斜 ,用以提供一符合人類工程學之舒適的倚靠座位位置。再 者,於倚靠位置,軟墊凳65之坐墊67係作為一乘客用搁腳 部分。 2〇 該背靠72包括一前表面73與一後表面74。於直立及後 仰位置♦ Λ之前表面73係與座位底盤71配合,用以構成 乘客用座位。於床舖形式中,如第2圖之左手邊的座位單 元所示,貪罪係相對於座位單元向前地搖動,並且部分地 谷納在立方體凹部44中,以致背靠72之後表面74大體上係 rv 4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與第一與苐一表面47、48共平面,並且與軟墊希65之坐塾 67共平面。在床舖形式中,背靠72之後表面科大體上同時 係與第二表面48及坐墊67為連續的。座位移動機構包括一 可移動充填元件76,如第1A圖中所示,當座位係由座位形 5式轉換至床舖形式時,其係由一儲藏位置移動至一展開位 置。於床舖形式中,充填元件76係配置在中間位置,並且 大體上係與背靠72之後表面74以及該第一表面47共平面並 為連續的。於床舖形式中,座位單元4〇因此提供一乘客用 延伸床舖表面,床舖表面藉由第一表面47而在座位後方延 10伸,藉由第二表面48由座位之橫向延伸,並藉由軟墊凳65 之坐墊67而在座位前方延伸。 相關於第1及1A圖,位於每一行29中的座位單元40係 附裝至個別對的座位軌道32、34,以致每一座位單元40之 抽象的座位縱軸C-C係與抽象的行縱軸b-B成一對銳角, 15並且座位單元40係於縱向彼此間偏移地並列配置,以致每 一座位單元40在每一座位71、72之後方形成一大體上為三 角形或疋梯形的空間36。該座位單元4〇係配置在行29中, 以致一座位單元4〇之隱私隔板6〇的凸面部分61,大體上係 連續緊靠在另一相鄰座位單元4〇之第一凹面橫向邊緣上。 20如第1 A圖中清楚可見,每一座位單元40之座位71、72之後 方的空間36,因而係由一座位的第一表面47以及另一相鄰 座位的第二表面48所佔用,該一與另一座位單元4〇之第一 及第二表面47、48係分別地藉由一座位單元4〇之隱私隔板 60而互相隔開。因而使用位在每一座位7丨、72後方的空間 4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36,用以在床舖形式中將座位71、72向後延伸進入該空間 36中,而延伸由座位單元4〇所提供之床舖表面47、48、67 、74、76的長度。 於一行29中的座位單元40所成之銳角,係視所需的客 5艙配置而相對於抽象的行軸B-B而定向。然而,典型地, 每一座位單元40之抽象的座位軸c-C與行軸B-B所對之銳 角係位在30度至60度的範圍中,而較佳係為4〇度至5〇度, 如第1圖中所示,例如約為4〇度。座位單元40的方向係可 相關於客艙20、21而面向内或向外。於第!圖之第一客艙 10 20中,能夠見到的是,每一外行29係配置與相對侧壁26、 28之其中個別的一側壁相鄰,並且於每一行29中的座位單 tl40係面向内。於每一行29中座位單元4〇的第二橫向邊緣 49大體上係共平面的,用以構成一伸長行外邊緣,其係延 伸與客驗20之側壁26、28並列。由於在第一客艙2〇中側壁 15 26、28的曲度,所以在外行邊緣與每一側壁26、28具有一 小間隙27,並且通常係使用由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熟知類 型的適合充填嵌板填塞該間隙27。 於第一客艙21中,每一外行29之座位單元4〇相對於客 艙21同時係面向内並面向前。由第1圖中可見,當第二客 2〇艙21之側壁26、28與第一客艙20之侧壁26、28相較大體上 f曲較小,座位單元4〇的第二邊緣49與在第一客艙2〇中的 位置相較,係配置得更為接近侧壁26、28,因而在座位單 元的外行邊緣與相對客艙側壁26、28之間不具或是大體上 不,、間隙。第一客艙21之二中央行29的座位單元4〇同時係 47 200402382 玫、發明說明 面向前,但相關於客艙21其之方向係面向外。該二中央行 29係背罪背地配置,以致於一中央行29中每一座位單元牝 、第線丨生單元49,大體上係與位在另一中央行29的另一 座位單元40的一對應之第二線性邊緣49為連續的。然而, 與第-客艙20之行29相較,第二客艙21之行29的座位單元 40其係配置以致在每一座位71、72之後方,座位單元仞 係形成一大體上三角形或是梯形的空間36,其係由一座位 單兀40之第一表面47與另一相鄰座位單元4〇之第二表面w 所佔用。 1〇 一隱私隔板係配置在二中央行29之間,該隔板可包括 可移動部分構件,其係位在二中央行29中每一對之對應 座位40的中間,該定位構件係可具選擇性地在一展開位置 與儲藏及收回位置之間自動地移動,於展開位置中該定 位構件有效地在成對之二座位4〇之間構成一隱私屏障,而 15於儲藏及收回位置中將該定位構件移除,以致使用二對應 座位的乘客在床舖形式抑或是座位形式中,於其之間並未 具有任何邊界。 頃發現本發明之座位系統容許處在床舖形式下的每一 座位單兀40,提供一乘客用床舖表面,其之長度至少為8〇 20吋(2·032公尺)’於每一行29中介於相鄰座位單元4〇之間的 間距係為50至60吋(1·27至1.52公尺)。於一些狀況下,能 夠以該一間距提供在床舖形式下整體之床舖尺寸係超過85 吋(2·16公尺)。 應察知的是’當本發明之一座位單元4〇的可移動乘客 4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支承元件71、72,如第2圖中所示,係配置成一用餐或是 倚靠的座位形式,座位71、72之後方的空間36係由直立或 是後仰的背靠72所隱藏。因此,當座位單元4〇係使用作為 一座位時,空間36提供一有用的儲藏空間,特別地係能夠 5用以儲藏寢具材料,諸如枕頭、毯子、羽絨被以及相似物 。違專寢具材料能夠儲藏位在座位71、72之後方的空間3 6 内,以致寢具材料係由座位71、72之後方的第一表面47所 支撐。當一乘客希望睡覺時,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71、72 、76係能夠具選擇性地移動至如第2圖中所示的床舖形式 1〇 ,因此將座位71、72之後方空間36暴露,容許易於拿取儲 藏於其中的寢具。利用位在床舖形式的可移動座位元件71 、72、76,由座位單元40所提供之伸展的床舖表面係可由 乘客或是空服員手動地舖放寢具材料,用以提供一乘客用 完全地完成的床舖。 15 於座位形式中,使用座位單元的一第一乘客能夠坐在 由座位底盤71以及背靠72所構成的座位上,以及希望見到 第一乘客的一第二乘客能夠坐在由軟墊凳65所提供的辅助 座位上。 如第1A圖中所示,座位單元4〇之第二表面仏承載一鉸 2〇接的臂靠75,其係錢接至支撐結構42用於在如第^圖中所 示的一儲藏位置與一展開位置(未顯示)之間,於第二表面 48的平面中搖動’於儲藏位置中臂靠75大體上係平行於第 二線性邊緣49而延伸,而於展開位置中臂靠75在與由座位 底盤71以及背靠72所構成的座位並列的立方體凹部44之前 4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5 10 15 ”後端^之間’大體上係平行於抽象的座位軸CC延伸, =此使額㈣—乘客可將他或她的其巾之-手臂擱在臂 靠75上。可交替地,臂靠75可儲藏在構成於該平面48中的 -凹部(未顯示)内,並可提供構件用於在一儲藏位置與一 展幵’位置之間垂直地平移臂靠’於儲藏位置中該臂靠係容 、内在該凹^中’與該頂部表面48齊平,於展開位置中該臂 靠自凹部突出心提供-臂#供座位制者使用。此可交 替方式所具之優點在於,於儲藏位置,在由頂部表面料所 提供之可用表面區域上不致碰撞臂靠。另一固定式臂靠( 未顯示)係可由隔板6〇所支承。 因此,本發明之座位系統包括複數之自備的座位單元 40 ,該每一單元提供乘客用個別的座位與睡眠舖位。於每 一行29中,可見到的是,一座位單元4〇之第二侧邊54的隔 板60與另一相鄰座位單元4〇之隔板6〇係配置與一座位單元 4〇的第一側邊53並列,形成一部分封閉、私人空間,供使 用該一座位單元40的乘客所用。 本發明之每一座位單元40包括一座位外殼43以及一軟 墊凳65 ’該軟墊凳65係與座位外殼43之前方隔開。然而,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座位單元4〇係可便利地藉由將一座位單 20元40之座位外殼43與另一相鄰的座位單元4〇的軟墊凳65 — 體成型而製成。因此,形成一座位單元4〇之座位外殼43的 支撐結構42係可與形成另一相鄰的座位單元40的軟墊凳65 的支撐結構42—體成型。因此,本發明之座位系統,如第 1A圖中所示,係可由複數之座位模組8〇所組成,每一模組 50 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80包括座位外殼43與一座位單元4〇之可移動座位元件71、 72、76 ’以及另一相鄰座位單元4〇之軟墊凳65。藉由將複 數之該座位模組80附裝至位在一客艙2〇、21中的一對座位 執道32、34 ’能夠組裝複數之座位單元4〇,每一座位單元 5 40包括一模組的座位外殼43與另一相鄰模組80的軟墊凳65 〇 母一座位模組80,如第1及1 a圖中所示,於三點位置 處附裝至一對座位軌道32、34。特別地,每一座位模組8〇 係於二隔開點38處附裝至該對座位執道32、34其中之一座 10位執道,並於一單一點39處附裝至該對座位執道32、34的 另一座位執道。每一座位模組8〇,其係可直接地附裝至該 對座位軌道32、34或,可交替地,每一模組8〇之支撐結構 42可包括一基座或護腋片(未顯示),該基座或護腋片係附 裝至座位執道32、34。於任一狀況下,支撐結構42或是基 15座或濩腋片係利用為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熟知的腳固定裝 置附裝至座位執道32、34。使用三點式固定方式38、39用 於將一座位模組80附裝至一對座位執道32、34,已發現係 為有利的,超越一傳統式四點固定方式。特別地,頃發現 三點式固定方式容許在一對座位執道32、34之該二座位執 2〇道之間有較大的撓曲度,因而容許在緊急降落狀況下該二 座位軌道彼此相對地移動或撓曲,或是墜落時降低座位模 組80自座位執道32、34脫離的風險降低。 每一座位單元40之形式,以及根據本發明在一客艙中 對於座位單元40之配置,係容許每一座位單元4〇之使用者 51 200402382 玫、發明說明 易於從走道進入座位單元40,反之亦然。 於第3至5圖中所示係為本發明之一第一乘客座位總成 該第乘客座位總成能夠適用於構成一上述相關於第^ 、1A、2及2A圖說明的座位系統之座位單元4〇。然而,熟 4此技食之人士應察知的{,本發明之座位系統並未限定 使用第3至5圖之座位總成。上述之座位系統大體上能夠包 括任一座位單元40,其係界定一抽象的座位縱軸C-C,並 包括一支撐結構42用於支撐離開一載具之地板3〇的座位單 元,成型構件7卜72或是可裝配用於形成一座位,其係包 ίο括一座位底盤71以及一背靠72與構件48、67、74、76,形 成或是裝配用於形成一大體上平坦的床舖,該床舖的主要 部分係配置在座位的前方位置,床舖係在座位後方向後延 伸用於伸展為平坦的床舖。 於第3至5圖中,第一乘客座位總成與第丨、1A、2及 15 2A圖之座位單元4〇相一致之元件,係以相同之代表符號於 之前加數字”1”加以標示。 本發明之第一乘客座位總成14〇具有一前端部151、一 後舳部152以及二相對側邊153、154。座位總成14〇包括一 支撐結構142’用於固定地將座位總成14〇牢固至嵌進在一 2〇載具之地板130中的座位軌道,並用於支撐離開地板130的 座位總成140。為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熟知之類型的任一 適合的腳固定裝置,係可用以將支撐結構142牢固至一對 座位執道。儘管第3至5圖之第一乘客座位總成14〇係特別 地適用在飛機客機上,但其同時能夠適用在其他形式的乘 5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客載具,例如,諸如火車、長途公車以及水上載具(water_ borne craft),包括客船以及渡輪與氣墊船。 該支撐結構142包括一座位外殼143,其大體上係配置 朝向總成140之後端部152,以及一軟墊凳165其大體上係 5配置朝向總成MO之前端部151。該座位外殼143係形成一 大體上直線的或是立方體凹部144,其係於其之上端部2〇1 及前端部202處敞開,並在其之後端部203處藉由一大體上 垂直延伸的後壁204,以及在每一側邊藉由二隔開的相對 、大體上垂直延伸的側壁205、206加以閉合。於第3至5圖 1〇中,僅見到其中之一側壁205。對於凹部144之後方,座位 外殼143形成一大體上平坦的第一上表面147,以及凹部 144之一中間側邊和總成之一側邊153,外殼143進一步地 形成一大體上平坦的第二上表面,其大體上係為與第一表 面147共平面的,並且大體上同時係為連續的。該第一與 15第二上表面147、148係足夠堅固用以支撐使用座位總成 140之乘客的部分重量。 該軟墊凳165係與座位外殼143之前方隔開,並具有一 大體上平坦的上表面166其係承載一座墊i67,該座墊的一 平坦上表面169大體上係與座位外殼143之第一與第二上表 20面147、148共平面。該軟墊凳單元165同時係足夠堅固, 用以支撐乘客的重量並能夠使用作為一輔助座位。 凹部144之該每一侧壁205、206承載一旋轉軸承222。 該旋轉軸承222係互相對正,用以形成一橫軸其係橫向延 伸穿過該凹部144大體上平行於地板表面13〇,但稍有傾斜 5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如以下所詳述。該旋轉軸承222係配置高於地板表面130 ’其之高度大約在地板表面130與第一和第二上表面147、 M8之間的中間位置。該旋轉軸承222同時係大體上在凹部 144中向後配置,朝向後壁204。該每一旋轉軸承222接受 5 如第6至8圖中所示之一座位移動機構220的一個別的、橫 向延伸的耳軸221,其中為了清楚起見,將支撐結構142省 略。 每一耳軸221大體上係於中心附裝至一個別的、大體 上為雙凸透鏡狀的搖動板223的一大體上平坦、面向外表 10面226上。每一搖動板223具有一大體上為線性的第一邊緣 224,以及一相對的拱形第二邊緣225。第9至11圖係為搖 動板223的詳細圖式。每一搖動板具有一上端部228與一下 端部229,並且二搖動板223係藉由一大體上為圓筒狀、橫 向延伸的具有二相對端部231、232之第一扭力管230扣接 15 在一起。扭力管230之每一端部231、232係與和下端部229 並列的一個別搖動板223之一内表面227連接。第一扭力管 230因而用於聯合該二搖動板223,其係形成一凹部23 5位 在其之個別相對内表面227的中間。該聯合的搖動板223因 而能夠相關於與旋轉軸承222連接的耳軸221,而相對於座 20 位外殼143搖動。 每一搖動板223之拱形邊緣225係朝向其之下端部229 經由一適合的銷接合(pin joint)而樞接至一連桿241的一端 部242。連桿241的另一端部243係樞接一搖臂245的一端部 244。如第14及15圖中所示,搖臂245的另一端部246係固 5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定牢固地與一第二可轉動扭力管250之個別的端部251、 252並列。於一端部251處,第二扭力管250係轉動地支撐 在一中空蝸輪外殼260中。於另一端部252處,第二扭力管 250係轉動地安裝在由凹部144之第二侧壁206所支撐的一 5 軸承2 5 3中。 該蝸輪外殼260具有一大體上平坦的底部表面261,並 形成一大體上為圓筒狀的内腔室262,其係容納第二扭力 管250之一端部251所用之軸承253。該第二扭力管250之一 端部251係同軸固定地牢固至容納在該腔室262内的一蝸輪 10 271。外殼260具有一上壁263其係如代表符號264所示係部 分地切除用以露出蜗輪271之輪齒。該外殼260於該凹部 144之後方處,與後壁204並列,位在第二上表面148下方 ,係固定地牢固至位在第一側壁205中的一凹部(未顯示)内 的第一座位總成140之支撐結構142。 15 該外殼260之上壁263係構成有一大體上向上延伸的凸 耳265,以及一大體上為圓筒狀的蜗桿外殼273係鉸接至該 凸耳265,用於如第14圖中所示的一嚙合位置,與第15圖 中所示的一脫離位置之間移動。該蝸桿外殼273係按適當 形狀製作,以致在嚙合位置中,外殼273係與蜗輪外殼260 20 之上壁263嚙合。如第15圖中所示,蝸桿外殼273係如代表 符號274所示般切除,用以容許蝸輪271之輪齒延伸進入蝸 桿外殼273之内部。如第16圖中所示,蜗桿外殼273容納一 蝸桿270,其係可轉動地安裝在二相對推力軸承272之間。 該蝸桿270係可轉動地經由一同軸的心軸275,與具有一馬 5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達外殼281的電氣馬達280結合,其係固定地牢固至蜗桿外 殼273。如第16圖中所示,馬達外殼281係經由二連桿282 、283與蜗輪外殼260連接,構成一,,中斷鏈結(break-link)” 裝置。該其中一連桿282係在一端部284處樞接至馬達外殼 5 281,並於另一端部285處與另一連桿283之第一端部樞接 。該另一連桿283之一第二端部286係樞接至蝸輪外殼260 。該一連桿282大體上係大於另一連桿283,並且於嚙合位 置中,三樞轉點284、285、286係為共平面的,以致介於 另一連桿283之第二端部與蜗輪外殼260之間的樞轉點,係 10 配置在介於二連桿282、285之間的一連桿282之樞轉點284 至馬達外殼281與樞轉點285的中間位置,以致可防止蝸桿 外殼273不致與蝸輪外殼260脫離。該一連桿282如第16圖 中所示係可具選擇性地順時針轉動,致使另一連桿283同 時順時針轉動,”破壞”三樞轉點284、285、286之對正。 15 蝸桿273因而能夠自蝸輪脫離,容許搖臂245相關於由該第 二扭力管250所形成之轴自由地轉動,連桿282、283係用 以限制蝸桿外殼273能夠自蝸輪外殼260脫離的程度。可交 替地,取代中斷鏈結(break-link)裝置,蜗桿外殼273能夠 藉由,例如一可移開螺栓,可鬆開地牢固至蜗輪外殼260 20 ° 如第9圖中所示,每一搖動板223之内表面227係建構 有一伸長、大體上為線性的凹部301,其之橫截面大體上 為線性的,並大體上平行於該第一邊緣從與搖動板223之 下端部229並列的一下端部302,延伸至位在搖動板223之 5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亥上與下端部228、229的一中間點處的一上端部303。如 第3至5圖中所示,該伸長的凹部301容納一線性螺桿304 , 如第13圖中所示其具有上及下端部305、306。於一些具體 實^例中’滾珠螺桿或是任何其他適合的、不可逆線性致 5動崙裝置係可用以取代該二線性螺桿。於其之上端部305 處母一線性螺桿304係可轉動地安裝在一軸承3〇γ中,其 係於凹部301之上端部303處固定地牢固至搖動板223。每 一線性螺桿3 0 4之下端部3 0 6係容納在一齒輪外殼3丨〇中, 係固疋地牛固至個別搖動板223之内表面。(於第U 圖中,省略其中之一齒輪外殼3 1(),用以顯露出位在線性 累梓304之下端部306處的細節)。該下端部3〇6係由一位在 齒輪外殼310中的一轉動軸承3〇8所支撐,並係可轉動地經 由斜齒輪311與一轉動的傳動軸312之一個別的端部313 、3M結合。於一端部314處,傳動軸Η]係經由一對互相 15嚙合的小齒輪315、316與一步進馬達318連接,其係安裝 至w輪外设310以致馬達318之作動致使軸312作動,並因 而轉動線性螺桿304。 每一線性螺桿304承載一螺帽320,其係包括-按適當 2形狀製作的主體321。該主體321大體上其之橫截面係為τ 开y狀’並包括-大體上直線的滑件部分322,其係按適當 >狀製作帛以在構成於個別搖動板223之内表面227中的 線性凹部3〇1内,構成一緊密但是自由滑動的配合。該滑 件部分322將線性螺桿3〇4容納於其中,並包含内部構造( 未顯示用於與螺桿3〇4喃合。該主體321進一步地包括 5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一對相對的翼部分324,該每一部分具有一大體上平坦的 外表面325,二翼部分324之外表面325相互之間大體上係 為共平面的。主體321具有一大體上平坦的内表面326。將 滑件部分322嵌入在個別的搖動板223之線性凹部301中, 5翼部分324之外表面325係緊密地與搖動板223之内表面227 相鄰。 相關於第6圖,該每一螺帽320係經由一水平自由接頭 329與構成部分之座位底盤元件171的一結構膜片330的一 個別橫向側邊緣331、332連接,其係配置在凹部235中, 10位在二相對搖動板223中間。該膜片330可包括一重量輕、 模塑合成嵌板或一多孔鋁質薄片。該座位底盤元件1 7 i具 有一後端部333以及一前端部334,該水平自由接頭329係 配裝至膜片330朝向該後端部333,用以容許座位底盤元件 的前端部334相對於後端部333向上或向下地傾斜,相 15對於搖動板223係較少移動。該座位底盤元件171包括適合 的坐墊與墊襯物,其係由膜片330所支撐,用以提供使用 座位總成140的乘客一舒適的座位表面。(為了清楚起見, 在苐6至8圖中將坐塾與塾襯物省略)。 與前端部334並列的膜片330,其係樞接至一懸垂桿 2〇 342之一上端部341連接。桿342之另一端部343係樞接至一 滑件345連接,該滑件係可滑動地固持在一伸長的、大體 上為線性的滑道350中,其係固定地牢固至位在該凹部144 内座位外殼143之該側壁205、206的其中個別之一側壁。 如第3圖中清楚可見,每一滑道35〇其之方向係相對於地板 5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表面130成一角度,以致滑道350在一上端部351與一下端 部352之間,於凹部144中向前及向上地延伸。該桿342之 另一端部343同時係樞接至一拖曳支柱355之一下端部354 連接,該拖曳支柱355的一上端部356係樞樞接至與搖動板 5 223之下端部229並列的個別搖動板223之第一線性邊緣224 〇 相關於第9圖,每一搖動板223之内表面227係同時構 成一伸長的拱形執道360,其係在一與板223之上端部228 並列的上端部361與一和板223之下端部229並列的下端部 10 362之間,和第二拱形邊緣225並列地延伸。於線性凹部 301與拱形執道360的中間位置,每一搖動板223之内表面 227係同時構成一短的線性狹縫365,其係從與執道360之 上端部361並列的一上端部366,延伸至和線性凹部301之 上端部303並列的一下端部367。如第3圖中清楚可見,線 15 性狹縫365係相關於板223之線性邊緣224成一角度,以致 當狹縫向下地由上端部366延伸至下端部367時,其係從線 性邊緣224朝向拱形執道360向板内延伸。同時可以見到的 是,拱形執道360與線性狹縫365係從其之個別的上端部 361、366朝向其之個別的下端部362、367互相叉開。 20 位在每一搖動板223上的拱形執道360接受可滑動的二 隔開摩擦塊件371,如第6A及6B圖中所示,其係固定地牢 固至一下背靠元件374之一個別的下側構件373的外表面 372。該下背靠元件374,連同一於以下詳述的一上背靠元 件構成一背靠元件172。每一下側構件373大體上係為L形
5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狀,具有一上端部375與一下端部376以及一大體上為線性 的後邊緣377。於該下端部376處,每一下側構件373包括 具有一向前突出之鼻部分379的一擴大的腳部分378。每一 下侧構件373具有一大體上為線性的前邊緣381,其係相對 5 於後邊緣377成一些微角度,在該上端部375與該擴大的腳 部分378之間延伸。如第6A及6B圖中所示,位在每一下侧 構件373上的其中之一摩擦塊件371係於侧構件373之下端 部376處安裝至該外表面372,與後邊緣377約成45度的角 度。該另一摩擦塊件371係在該上與下端部375、376中間 10 的一點處,安裝至與該後邊緣377並列的該外表面372上。 該另一摩擦塊件371同時係與後邊緣377成一對角,但該角 度係小於由一摩擦塊件371與後邊緣377所成之對角。 於該二下側構件373的中間位置,下背靠元件374包括 一大體上平坦的膜片385,其係與該前與後邊緣377、381 15 二者之内部隔開,用以分別地構成後方與前方下凹部386 及387。同樣地,座位膜片385可包括於飛機座位製造業界 所廣為熟知類型的一模塑合成嵌板或是一多孔金屬薄片。
每一侧構件373之外表面372進一步地構成有一大體上 為直線形狀的腔室390,其具有一周圍側壁391。該腔室 20 390係以一蓋板380所覆蓋(為了清楚起見,係於第6A及6B 圖中省略),其係固定地牢固至側構件373之外表面372。 該腔室390容納一大體上為三角形的搖桿392,其係具有一 上翼件393以及一下翼件395。搖桿392大體上係於其之鈍 角頂點396處中央地樞接至側構件373。於下翼件395的盡 60 丄Ά A 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頭係配置一朝向外的插銷397,並且於上翼件393的盡頭係 配置一凸耳398。搖桿392因而能夠利用上及下翼件393、 395之對應的搖動,而相關於樞軸396搖動。搖桿392之移 動係由腔室390之側壁391所限制,以致上翼件393能夠在 5 如第6A及6B圖中所示的一位置,其中凸耳398係完全地向 前配置,與另一位置(未顯示),其中上臂393係完全地向後 配置,之間搖動。 位在下翼件395上的插銷397係可滑動地收納在,構成 在個別搖動板223之内表面227中。如第3圖中清楚可見, 10下背靠元件374係由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後端部333向上延 伸,並在其之上端部375處樞接至該上背靠元件394。該上 者#元件394包括二隔開的上側構件4〇2,以及一大體上為 平坦的上膜片403,其係在該等上側構件4〇2之間延伸。該 每一上側構件402具有一大體上為線性的後邊緣4〇4,以及 15 大體上為線性的前邊緣405,並且該上膜片403係與該二 後與前邊緣404、405向内地隔開,用以分別地形成前與後 上凹部406、407。容納坐墊的下與上前凹部387、4〇7係經 特別地設計’用以構成一舒適的背靠表面,其係與座位底 盤元件171上的坐墊結合,構成一乘客專用的座位表面。 者Λ所女裝的罪墊係與座位底盤元件171上的坐墊相配。 為了 /月楚起見,在第6、6Α、όΒ、7及8圖中省略了上與下 背靠元件之坐墊及墊襯物。上與下後凹部386、4〇6形成一 大體上為連續的凹部,其係接受一大體上平坦的適用於形 成-床舖表面的坐墊或床墊。再者,為了清楚起見,在第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然而,特別地,配 Λ墊,係可具有與後座 。再者,分別配置在背 6、6A、6B、7及8圖中將此部分省略。 置在上與下前凹部387、4〇7中的背靠墊 墊或床墊不同的風格或是坐墊色彩。再 靠元件的前與後表面上的靠墊,係可針對座位及寢具的目 5的而具有不同之適當的彈性程度。 該每一上侧構件402具有一上端部4〇9以及一下端部 411。母一上側構件402係在該上與下端部409、411中間的 代表符號410處,樞接至個別的下側構件373之上端部375 ,以致母一上側構件402係自樞轉點41〇向下延伸,用以構 1〇成一腳部分412,該部分在其該下端部411處具有一大體上 為U形狀的切除部分414。該u形狀的切除部分414滑動地 容納構成在個別搖桿392之上翼件393上的凸耳398 ,用於 將該臂392之搖動傳送至上侧構件402。因此,搖桿392相 關於其之中心樞轉點396的搖動,致使在上與下背靠元件 15之間,上背靠元件394相關於樞轉點410對應地搖動。 相關於第3圖,每一下侧構件373之鼻部分379係經由 一無效運動裝置420而連接至位在螺帽320上的其中之一翼 部分325,該螺帽係安裝在個別搖動板223之線性螺桿304 上。每一無效運動裝置420包括一插銷,其係於代表符號 20 328處附裝至個別的翼部分325,該插銷係收納在構成於下 侧構件373之鼻部分379中的一短狹縫中。 相關於第9至12圖,每一搖動板223之拱形邊緣225面 對上端部228構成有一突出的凸耳431,其係樞接至一臂構 件432的一端部433,該臂構件432的末端係位在遠離凸耳 6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431的另一端部434中。二臂構件432承載一橫向充填膜片 構件440,該構件承載一大體上為直線的具有一上表面443 的填實坐墊442。 與凸耳43 1並列之每一搖動板223的外表面226,係承 5 載一小的折線構件(dog-leg member)450,其係在搖動板 223的凸耳43 1與下端部229之間於代表符號451處樞接至搖 動板223。該折線構件450具有一第一翼件452,於翼件末 端配置有一鉤453,以及一第二翼件454係配置一凸輪從動 件455。每一臂構件432具有一向外延伸的支撐插銷456, 10 並且每一搖動板223的外表面226係構成有一向外延伸的停 止插銷457,其係位在板223之樞轉點451與拱形邊緣225之 間。折線構件450係可相關於樞轉點451自由地轉動,並且 如第9至12圖中所示停止插銷457係用以限制板223之折線 構件450的順時針轉動。(位在另一搖動板223上的停止插 15 銷係限制對應之折線構件4 5 0的逆時針轉動)。 位在折線構件450之第二翼件454上的凸輪從動件455 ,係與構成在凹部144之個別側壁205、206上的一凸輪 460(見第8至12圖)嚙合,用於控制折線構件450的移動。 如第3圖中所示,如之前所說明的第一座位總成140係 20 可配置為一直立的座位形式,其中搖臂245相對於位在凹 部144内的轉動軸50而向前延伸,並且連桿241大體上係與 搖臂245共平面,以致聯合的搖動板223係定向在如第3、4 、6、7及10圖中所示的座位形式,其中每一搖動板223之 線性邊緣224係在凹部144内向上及向後延伸,位在二搖動 6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板223上的拱形執道360大體上係在凹部144内向下及向前 延伸。當連桿241與搖臂的對角為180度,用以在座位位置 構成一壓縮支柱時,施加至搖動板223上的任何負載係直 線地施加至第二扭力管25〇,並無轉動力施加至蝸輪271。 5有利地’座位總成之座位轉換子機構係能夠禁得起大的向 前力量,而在座位移動機構與支撐結構之間不需任何附加 的可脫離機械聯接器,諸如一射栓(shoot-bolt)。於直立的 座位形式中,如第Π圖中所示,螺帽32〇係配置在其之個 別線性螺桿304的上端部305處,並且桿342之下端部343係 10配置在滑道350的上端部處,以致座位底盤元件ι71大體上 係水平地配置在凹部144内,座位底盤坐墊的上表面大約 係與位在座位外殼142上的第一及第二上表面147、148, 以及位在軟墊凳165上坐墊167之上表面169位在相同的高 度。位在下背靠元件374之下侧構件373上的摩擦塊件371 15 ,係配置在位於搖動板223上拱形執道360的上端部361處 ’以及位在搖桿392上的插銷397係配置在位於搖動板223 上線性狹縫365的上端部366處。因此,搖桿392之上翼件 393係完全向前地配置在其之個別的腔室390中,以致上背 靠元件394大體上係與下背元件373共線的(C0-linear)。 20 於第3圖之直立位置中,位於搖動板223上的折線構件 450係自個別的凸輪構件460脫離,並且如第1〇圖中所示, 於儲藏位置中,臂構件432係配置使充填坐墊442大體上係 配置在座位外殼143之第一上表面147的下方。於直立位置 中,位在上及下背靠元件394、373上的坐墊408,構成一 6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在座位底盤元件171上具有坐墊的符合人類工程學之舒適 的座位。 於直立位置中,由座位底盤元件m與背靠元件Μ所 形成之座位,大體上係適用於進餐。軟墊凳單元165係與 5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前方隔開,並係可使用作為乘客用搁 腳部分。 由第3圖之直立位置,如下座位總成係可後仰至如第* 圖中所示的一完全後仰的位置。步進馬達318一經作動, 致使位在搖動板223上的線性螺桿3〇4轉動。當限制螺帽 10 320與線性螺桿3〇4—起轉動時,螺帽係沿著線性螺桿3〇4 平移地傳動,朝向構成在搖動板223之相對内表面227中之 凹部301的下端部302。當螺帽32〇係向下傳動時,座位底 盤元件171之後端部333同時係相對於由桿342所支樓的前 端部334向下傳動。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後端部333因而向 15下傳動,致使座位底盤元件在桿342之上端部341與座位底 盤膜片330之間相關於樞軸向後傾斜。當線性螺桿川4在凹 部144中向下及向前延伸時,座位底盤元件ι71係同時向前 傳動’該向前的移動係藉由桿342相關於樞軸在個別滑道 350中桿342之下端部343與滑件345之間的向前搖動而容納。 !〇 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前端部334因而在凹部144中稍微 向下地移動,但未達到如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後端部333的 相同移動程度。藉由位在滑件345與搖動板223之間的拖曳 支柱355,防止滑件345沿著滑道350向後移動。 螺帽320之向前及向下移動同時致使背靠元件ι72對應 65 200402382 砍、發明說明 地移動,其係經由位在下背靠元件373之鼻部分379上的無 效運動裝置420與螺帽320連接。背靠元件172之移動致使 摩擦塊件371在位於搖動板223之相對内表面227上的其之 個別的拱形執道360中,從軌道360之上端部361朝向丁端 5部362滑動。如上所述,摩擦塊件371的相對方向與執道 360之彎曲造成,當摩擦塊件371沿著執道36〇滑動時,下 背靠元件373受引致如第4圖中所示由第3圖之直立位置, 向後搖動至如第4圖中所示之完全後仰的位置。 同時地,位在搖桿392上的插銷397係受引致,沿著位 10在搖動板223上的線性狹縫365滑動。當每一線性狹縫 係自位在相同搖動板223上對應的拱形執道360又開時,每 一搖桿392之上翼件係受引動,在個別的腔室39〇中向後搖 動。搖桿392之上翼件393的向後移動,致使上背靠元件 394之上侧構件402相對於下背靠元件373而向前地搖動。 15當背靠元件I72係藉由螺帽320之移動而向前及向下傳動時 ,上背靠元件394相對於下背靠元件373漸進地進而向前搖 動,直至搖桿392與個別腔室390之侧壁391嚙合為止,防 止上背罪元件394的進一步向前搖動。構成在二搖動板223 上的凹部301、執道360及狹縫365的相對位置與外形係經 20仔細計算,用以確保當座位自第3圖之直立位置朝向第4圖 之元全後仰位置後仰時,座位底盤元件1 7丨及上與下背靠 元件394、374係移動經由複數之預定、符合人類工程學的 舒適位置。 控制步進馬達3 18以致螺帽320能夠停在線性螺桿3〇4 6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之上與下端部305、3〇6之間的任—中間位置處。因此,由 座位底盤元件⑺及上與下背靠元件394、374所形成座位 的移動’可在第3@之直立位置與第4圖之完全後仰位置之 間的任一中間位置處停止。於一後仰位置中由上與下背靠 5疋件394、374所造成之對角,致使下背靠元件374有利地 提供使用座位總成140之乘客腰椎支撐。 線性螺桿304係為不可逆的線性致動器裝置,因此本 發明之座位總成具有之附加優點在於,施加在座位底盤元 件171或是背靠元件172的力量無法經由螺帽32〇及線性螺 10桿304而傳送至馬達318。如此所具有的優點在於,施加至 可移動座位元件171、374、394之突然的及/或強勁的力量 ,並未由步進馬達所’’承受”,因而降低了對步進馬達318 造成損害的風險。 如之前所說明之第一座位總成140的一特別的性能在 15 於’其能夠由第3圖之直立位置轉換成如第5圖中所示的一 床舖形式。為了將座位總成140由直立形式轉換成床舖形 式,馬達280作動致使蜗桿270轉動。將位在蝸輪外殼260 上的蝸桿外殼273置於嚙合位置,蝸桿270之轉動致使螞輪 271對應地轉動,並因而致使第二扭力管250轉動。扭力管 20 250之轉動依序致使搖臂245由如第15圖中所示的一座位位 置,轉動至如第14圖中所示的一床舖位置。 相關於第3及5圖,搖臂245向後地轉動致使連桿241相 關於耳軸221向前地搖動該搖動板223。在凹部144内向前 地搖動該搖動板223,致使下背靠元件374相關於耳軸221
6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向前地搖動。介於座位底盤元件171與螺帽320之間的水平 自由接頭329,同時係相關於耳軸222轉動,並且搖動板 223之搖動致使拖曳支柱355沿著滑道350在桿342之下端部 343處向後及向下地拉動滑件354,從滑道之上端部351朝 5 向下端部352。於凹部144内,座位底盤元件171之前與後 端部334、333因而受引動下降,以致如第5圖中所示,背 靠元件172向前搖動覆蓋座位底盤元件171。 於第5圖之床舖形式中,座位底盤元件ι71係配置在位 於凹部144中的一下儲藏位置,並且於背靠元件m之下與 10 上後凹部386、406中的坐墊或床墊大體上係配置與座位外 殼143之上表面147、148,以及位在軟墊凳單元165上的坐 墊167共平面。同時由第5圖中可見,上及下背靠元件3 94 、374係按適當尺寸製作,以致在床舖形式中,上側構件 402之上端部409係與軟墊凳單元165接觸,以致位在背靠 15 元件I72之後表面上的坐墊或床墊,在軟墊凳單元165上以 丄塾167構成一大體上為連續的表面,並在座位外殼143上 構成一第二上表面148。有利地,上背靠元件394之上端部 409,係與位在軟墊凳單元165上的一結構(未顯示)嚙合, 以致在床舖形式中,部分之所施加至背靠元件172的負載 20 ,係部分地由軟墊凳單元所支承。搖桿392與位在下背靠 元件374之下侧構件373上,其之個別的腔室之側壁391嚙 合,用以將上及下背靠元件394、374固定在一起,防止於 床舖形式中,在承受負載下,背靠元件172發生屈曲。 搖動板223由座位位置移動至床舖位置,同時係升高 6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在凹部144内承載充填坐墊443的臂構件432。於如第10圖 中所示座位位置中,折線構件450係自構成在凹部144之側 表面205、206上的凸輪460脫離,並能夠相關於樞轉點451 自由地樞轉。然而,如以上所述,折線構件4 5 0的移動係 5 由停止插銷457所限制。 當搖動板223係向前搖動朝向第5圖之床舖形式時,位 在臂432上的支撐插銷456係變成封閉在位於折線構件450 之第一翼件452上之鉤453後方。當搖動板223係朝向床舖 形式移動時,凸輪從動件455係與凸輪460嚙合,因而將折 10 線構件450固定在適當位置,將支撐插銷456封閉在鉤453 後方。 如第5圖中清楚可見,臂構件432、坐墊構件442、支 撐插銷456、折線構件450以及凸輪460係按適當形狀製作 並定位以致,在床舖形式中,充填坐墊構件442之上表面 15 443係充填介於下背靠元件374之下端部376,與座位外殼 143之第一上表面147之前端部之間的一空間。充填坐墊構 件442之上表面443大體上係配置與位在背靠元件172之背 部上的坐墊或床墊,以及第一上表面147係為連續並為共 平面,用以構成一伸展的、大體上為平坦的床舖表面。 20 裝配座位總成140之支撐結構142以致,在飛行過程中 ,地板表面130係與水平約成1-3度的角度,本發明之座位 總成所提供之床舖表面相對於地面大體上係為水平的。換 言之,本發明之座位總成140抵銷在飛行過程中飛機之稍 微傾斜。 6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有利地,螞輪、蝸桿總成271、270係為非可逆的,並 因而於床舖及座位形式中,馬達28〇不致,,遭受,,施加在搖 動板223的過度力量。換言之,施加在搖動板223的過度或 疋犬然的力1,並未經由蝸輪/蜗桿總成傳送至馬達28〇。 5 如之前所說明,第一乘客座位總成140係配備使用者 可操作的控制器,其係方便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42。該控 制器包括用於操作步進馬達318的裴置,用於在第3圖之直 立位置與第4圖之完全後仰位置之間,具選擇性地移動座 位底盤與可移動背靠移動元件171、374、394,並且用於 10作動馬達280,纟第3圖之直立形式與第5圖之床舖形式之 間,轉換可移動元件171、374、394,其中可移動背靠元 件374、394係與支撐結構142之固定式輔助元件,亦即軟 墊凳單疋165,以及座位外殼143之第一與第二上表面Μ? 、148配合,用以構成一伸展的、大體上為平坦的乘客用 15床舖"亥控制器包括控制電路,用於確保當座位係處在後 仰或是完全後仰位置時,假若乘客試圖將座位總成140由 座位形式轉換成床舖形式,則步進馬達318首先作動,用 以在馬達280作動將座位轉換成床舖形式之前,將可移動 背Λ兀件171、374、394返回至完全直立位置。如果馬達 20 280或是飛機客驗電力故障,則藉由中斷如上所述之中斷 鏈結裝置282、283,並手動向前地搖動搖臂245至第15圖 之座位位置。 如之前所說明,本發明第一乘客座位總成14〇,因而 提供自備、個別的乘客用座位與睡眠舖位。 7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其係包括複數 之於之前相關於第3至16圖所說明之類型的第一乘客座位 總成140。於第17圖中,在機身510之鼻部分515的一後方 位置處,一飛機機身510係包圍出一客艙52〇。如第1圖之 5 座位系統的狀況下,第17圖之客艙520係由機身510之二相 對的内部表面部分526、528、位在機身5 10内支撐在適當 的支撐基礎結構(未顯示)上的一地板表面或甲板530、以及 一天t板(同時並未顯示)所形成。該基礎結構包括複數對 的座位執道532、534,其係嵌置在地板表面530中。第17 10圖之客艙520包括二外對之座位執道532,每一執道係與機 身510之相對表面部分526、528的其中一個別表面部分並 列地延伸,以及一單一的中央對座位執道534。每一對座 位執道532、534,大體上係平行於由機身51〇所形成並係 如第17圖中由鏈點線α·Α所示之一飛機縱軸而延伸。 15 座位總成140係附裝至座位執道532、534,用以構成 複數行529。每一行529係固定地牢固至成對座位執道532 、534的其中之個別一執道,並形成一由第17圖中線b_b所 示之抽象的縱行軸。每一座位總成140,係如第17中線c_c 所示,形成一抽象的縱座位軸,其與抽象的縱行軸b_b約 2〇成49度之對角。在客艙520内,附裝至外對座位執道532的 座位總成140,係面向前並向内。附裝至中央對座位執道 534的座位總成140,係構成二群組537、538。附裝至中央 對座位執道534的座位總成14〇之一前群組537係面向前, 並向著客艙520之一側,同時一後群組538係面向前並向著 4:旮. 71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客艙520之另一側。 如第1圖中所示,於每一行529中,第17圖之座位總成 係縱向地互相偏移而並列地配置,俾便在當座位總成14〇 係處在座位形式時,位於背靠元件172後方,在每一座位 5總成140之後方形成一大體上為三角形或梯形的空間536。 如上所述,每一座位總成140係為自備的,能夠提供一乘 客用個別、伸展的平坦床舖,其之長度至少為8〇吋(2〇2公 尺)並且根據第17圖之座位系統的座位總成14〇的配置,容 許座位總成140以約為50至60吋(1.27-1.52公尺)的間距容納 10在客艙520内。因此,複數之本發明的座位總成14〇,每一 總成提供一至少長度為80吋(2.032公尺)的個別床舖,能夠 容納在一典型的乘客用商務艙内。 一飛機機身510之内部表面於垂直橫截面係為凹入的 ,因此於第17圖之客艙520内,機身51〇之每一相對的内部 15表面部分526、528,在客艙520的每一侧邊處形成一橫向 凹部。有利地,此橫向凹部係由附裝至其中之一對外座位 執道532的每一座位總成14〇之第一與第二乘客支撐輔助表 面147、148所佔用。在床舖形式中,第一與第二支撐表面 147、148構成部分之由每一座位總成14〇所提供之伸展的 2〇平坦床舖表面,同時在一直立或是後仰座位形式中,橫向 凹邠未具有足夠的淨空高度(head room),用以容納座位的 完整高度,其係用以容納部分之伸展的床舖表面,對於淨 二同度需求較低係表示有效地使用客艘内可利用之空間。 根據本發明,係可選定用於裝飾座位底盤元件171的 V' 7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墊襯物,以及配置在每一座位總成140之背靠元件374、 394上的坐墊408,以致當所有或是大部分之第17圖的座位 系統的座位總成140係配置為一座位形式時,客艙具有一 第一特別外觀及/或氣氛係適於用餐及/或休息。提供用於 5裝飾配置在位於背靠元件172上的下及上後凹部386、406 中的坐墊的寢具材料,係可具有特別適於一睡眠環境的圖 案及/或色彩設計。特別地,可選定寢具材料的式樣,以 致當所有或是大部分之第17圖之座位系統的座位總成140 係處在床舖形式時,客艙520可具有一不同的第二外觀或 1〇氣氛,與第一外觀相較更具有,,給人充分休息的,,感覺, 並係更適於一睡眠環境。 相關於伴隨圖式中之第18及19圖,本發明之另一具體 實施例的一乘客容納單元,其係包括由二半殼6i〇a、6i〇b 所裝配而成的一殼總成61〇。容納單元係用以配置在一飛 15機客艙中與至少一相鄰座位610,並列,並且二半殼61〇a、 610b係彼此相似,以致每一半殼構成二相鄰座位的一部分 。每一半喊61〇a、610b係由一適合的飛機用等級、重量輕 的結構材料製成為一單件。 每一容納單元之殼610包括一曲線的、直立後隔板612 20 ,以及一相對的、直立、曲線前隔板614,藉由一大體上 為線性的側壁616互連,用以構成一封閉的乘客空間618。 該殼610包括一底部邊緣611,其係形成—平面並配置 有複數之適合的固定裝置(未顯示卜用於將容納單元附裝 至飛機客搶中的座位執道上。於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單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元係使用三該等固定裝置充分地牢固至座位執道上。 該殼610配置一座位620用的適合支撐結構,其係包括 一座位底盤622、一背靠624以及一背靠延伸部分626(見第 20A-20C圖)。特別地,容納單元之殼61〇包括一下座位底 5盤628(見第19圖),其係配置與後隔板612相鄰,並具有一 大體上為平坦、水平的上表面,用以支撐座位底盤622。 該座位底盤622係在其之前邊緣623處樞接至下座位底盤 628 ,以及背靠,其通常係維持在一大體上係直立的位置 ,罪著後隔板612之内部表面,係於其之下端部625處樞接 10至座位底盤的後端部。該背靠延伸部分626在如上所述的 通常位置下,係在背靠624之上邊緣的上方並且大體上係 為連續的一位置處,永久地固定至後隔板612之内部表面。 該封閉的乘客空間618進一步地包括一托架640,其係 支撐在殼610上的客艙地板上方與前隔板614鄰接。可任擇 15地,該托架640係可調整高度,其係為熟知此技藝之人士 所熟知的任一合宜的方式。 位在後隔板612之後方,座位單元之殼61〇係按適當形 狀製作,用以形成一中空的足箱63〇(見第21A及21B圖)。 於第18及19圖中,係顯示相鄰座位的足箱63〇,。該足箱 20 630包括一大體上為水平的内殼,其所配置的垂直高度大 體上係與下座位底盤628的高度相同,以及一開口 629係構 成在殼610之後隔板612中,緊接著處在標準位置之背靠 624的後方,用以容許進出該足箱63〇的内部。 該足箱包括一第一側壁632其係構成部分之相鄰單元 7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之殼610的互連侧壁616,其之方向大體上係與單元之抽象 的縱軸平行。足箱630進一步地包括一第二相對側壁634, 其係與單兀之抽象的縱軸成一對銳角,以致足箱之平面視 圖係為具有一大體上為三角形或是梯形的形狀。於第18_ 5 21圖中,容納單元之足箱具有一大體上為三角形的形狀, 但疋可在二側壁632、634之間截頭成一端壁,將足箱構成 為一梯形的形狀。可交替地,在希望將座位與一壁並列配 置處,第一侧壁632係可省略以致足箱之第一橫向側邊係 為開啟的。足箱630之末端係位在後隔板612之上邊緣的下 10方,具有一大體上平坦的上壁636。該上壁636係構成為一 大體上之三角形、平坦的部分638,其係使用作為供相鄰 早元所用的一飲料用側臺(side-table)。 如第19圖中所示,位在足箱630與下座位底盤628内的 上表面,係以厚的墊塞製作坐墊,或是支撐一床墊部分 15 652。同樣地,將座位底盤622之底側以及背靠624之後側 製作墊子。 於一“座位形式,,中,座位底盤622與背靠624通常係如 第18、20A及21A圖中所示地配置,以致一乘客係可坐在 座位上。然而,當乘客希望睡覺時,他或她可自座位起來 20 並手動地將背靠624拉離後隔板612。如第20B圖中所示, 背靠624係可相對於座位底盤622樞轉,並且連續地拉動背 靠624 ’致使座位底盤622之後端部向上地提昇離開下座位 底盤,並相關於其之前邊緣623樞轉。如第20C及21B圖中 所示,係可操作座位底盤622及背靠624,用以提供一大體
Ί "ή 75 3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上平坦且為連續的睡眠表面,其中背靠624之前側係支撐 在托架640的一上表面上,介於背靠624、座位底盤622以 及下座位底盤628之間的接頭係如第20C圖中所示地固定, 用以構成一“床舖形式’’。乘客因而可將他或她的頭部朝向 5刖隔板614而躺臥在平坦的表面上。藉由將背靠624自後隔 板612移開,露出通過殼61〇的開口 629,容許乘客伸展他 或她的下腿部通過開口進入足箱63〇中。在床舖形式中, 擱板與下座位底盤628之裝有墊子的上表面,以及座位底 盤622的底侧與背靠624之背側係可裝配適合的床單諸如床 10單與毯子,以及一乘客用枕頭係可放置在背靠624之後方 。於床舖形式中所使用之單元的表面係可製作並裝上與在 座位形式中所使用之不相同的墊子。當在客艙中所有的大 部分單元係處在一或另一形式時,能夠在客艙内產生一特 別的氣氛。 15 藉由將容納單元配置與飛機之前進方向約成40_5〇度 的角度,較佳係約為45度,能夠提供一全長上達7呎(213 公尺)的乘客用床舖,同時配置大部分通常用在頭等艙的 側檯638。與第圖之座位單元4〇以及第3_5圖之座位總成 相較,第18-21圖之容納單元係裝配用作為床舖形式,本 20發明之容納|元提供-大體上為水平的睡眠表面。 第22-27圖中所示係為本發明之另一乘客容納單元。 第22-27圖之單元的多數元件’係與上述於第㈣圖之單 元的對應元件相似。因此,為了清楚可見,該等元件係以 相同的代表符號加上100作為代表符號。因此,經由實例
7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當第18-21圖之單元的後隔板係以代表符號612標示時, 則第22-27圖之單元的後隔板係以代表符號712標示。 因此,如第22圖中所示,另一乘客容納單元包括由二 半殼710a及710b所構成的一殼71〇。該殼71〇包括一後隔板 5 712以及一前隔板714,其係藉由一互連的側壁716而相互 連接。於後隔板712的後方,殼包括一中空的足箱730其係 具有相對之侧壁732以及一上壁736,該上壁736包括一大 體上平坦、水平的部分738 ,其係使用作為供一相鄰座位 所用的飲料用侧檯。 10 第22-27圖之殼710係安裝在一底座(piinth)76〇上。該 底座760係由一適合的飛機等級、重量輕的結構材料所製 成,典型地係與殼710之材料相同,並且具有一平面的下 壁762,其係配裝有適合的固定裝置(未顯示),用於將底座 大體上固定至座位執道。 15 該底座760係構成有一凹部764,其係由具有一朝向内 之上邊緣765的一直立側壁763所形成。該凹部764係在整 個座位下方自前隔板714延伸進入足箱730中,該足箱係配 置在地板高度。凹部764容納適於形成乘客用床舖的床墊 或是相似的坐墊或墊塞。該凹部係按適當形狀製作用以抵 2〇銷於飛行當中飛機的些微傾斜,以致該床墊大體上係為水 平的。與前隔板714並列的殼710承載一可移動托架74〇, 其係可在一大體上之垂直軸上,於第22及24A圖中所示之 一下展開位置,與如第24B圖中所示之一升高的儲藏位置 之間移動。儘管對於熟知此技藝之人士而言顯而易見的是
7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複數種機構用於達成該托架的移動,但適合之機構的一實 例係為配裝在前隔板714之内表面以及托架74〇上的互相嚙 合滑道。配置適合的裝置,用於將托架74〇固定在上與下 位置。 5 該殼710形成一乘客個人空間718,其係容納一座位 720係包括一座位底盤722以及一背靠724。該背靠724係永 久地固定至後隔板712之内表面,同時座位底盤係在其之 後邊緣723處樞接至後隔板712之内表面,用於在第22及 24A圖中所示之一下展開位置,與如第23及24^圖中所示 10之一儲藏位置之間移動。於展開位置中,座位底盤722之 刖邊緣725 ’係由構成在殼71〇上朝向内的突出部分752所 支撐,其係構成座位總成720用的支撐結構。 在座位底盤722的下方,殼710之後隔板712係構成有 一開口 729,容許從乘客空間718進入足箱730之内部。該 15床塾係在座位總成720下方延伸通過開口 729進入足箱730 内。 位在座位底盤722與托架740的中間位置,凹部764係 由一可移開假的地板嵌板770所覆蓋,其係由一適合的航 空標準、承重材料所製成。該假的地板嵌板77〇較佳地係 20與該互連侧壁716連接,用於在第22圖中所示之一下展開 位置,與一儲藏位置之間移動,該儲藏位置中嵌板77〇大 體上垂直地延伸並與側壁716連續。於儲藏位置中配置牢 固構件用於牢固嵌板。 與一相鄰單元之座位底盤並列的足箱之第一侧壁732, 7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其係構成一外凹部733,,在與相鄰單元之座位底盤722 相同高度處配置一裝有墊子的擱板735,,用以提供該座位 底盤722之一橫向延伸部分。 容納單元720因而可在如第22及24A圖中所示的一‘‘座 5 位形式’,,其中座位底盤722係展開的,與如第23及24B圖 中所示的一 “床舖形式,,,其中座位底盤722係相關於其之 後邊緣723向上樞轉,之間具選擇性地操作用以在儲藏位 置中平靠著背靠724之内表面。於床舖形式中,可移開假 的地板嵌板770係可移動至儲藏位置,並且將托架74〇自其 10 之下位置升局至其之上升位置’從而露出位在托架760之 凹部764内的床墊。將座位底盤722升高至其之儲藏位置, 係有助於進入足箱730,並在床舖形式下於殼71〇内提供一 更為寬敞的個人空間718。 因此,於如第24A圖中所示的座位形式下,一乘客係 15 坐在由早元720所提供之座位上,如有所需,並可在其之 下位置中將他或她的腳擱置在托架740上。假若乘客希望 睡覺,因而他或她可起立並抬起座位底盤722至其之儲藏 位置,如第24B圖中所示。托架740可升高至其之升高的位 置,並可將假的地板嵌板770移開。乘客因而可躺臥在凹 20部764内的床墊上,他或她的頭係朝向前嵌板714並且將他 或她的腿伸入足箱730。藉由將座位定向約成4〇_5〇度的角 度,例如’與載具之前進方向約成45度,並提供整體長度 約上達7叹(2.13公尺)的一床舖。前隔板714係在睡著時用 以保護乘客的頭部,並且托架760提供進入乘客個人空間 79 5Ml. Λ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的一遞增部分,對多數乘客而言係具吸引力的。位在足箱 上方的殼係可按適當形狀製作,用以提供一橫向座位延伸 部分735 ,供一相鄰座位的座位底盤722所用,以及一大部 分臨時的側檯738供相鄰座位所使用。 5 於第22_24圖之其他容納單元的一變化形式中,座位 底盤722,於其之儲藏位置中,不相關於其之後邊緣723樞 轉而平躺靠著背靠724之前表面,係可配置在如第26A圖中 所概略顯示的一前位置,與於第25及26c圖中所示的一收 回位置之間相對於殼710而滑動。於收回的位置中,座位 10底盤722或是至少為座位底盤722之大部分,係可於床墊上 方垂直隔開的一位置處容納在足箱73〇内。適合達成該座 位底盤722之滑動的複數種機構,對於熟知此技藝之人士 而言係不言而喻的,例如配置在與座位底盤722鄰接之殼 710的内部表面上的線性軸承。有利地,滑動機構可配置 15 一或更多的棘爪(未顯示),用於選擇地在至少一中間位置 ,諸如第26B圖中所示,停止座位底盤722移動。因此,於 如第26A圖中所示之完全伸展的位置中,該單元係可針對 放鬆而符合人類工程學地裝配而成,同時在如第26B圖中 所示的中間位置,該單元係可裝配用以提供,例如,適於 20用餐或工作的一更加直立的乘客位置。於完全收回的位置 中,當座位係處在床舖形式時,大體上將座位底盤722儲 藏用以容許進入足箱730。 於第27圖中所示係為第22_24圖之容納單元的另一變 化形式,其中可移開假的地面嵌板7 7 〇係鉸接至互連側壁 8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716,用於在一展開位置與一如第27圖中所示的儲藏位置 之間移動,於展開位置中嵌板大體上係水平地覆蓋凹部 764用以保護床墊,於儲藏位置中嵌板大體上於垂直方向 係為平坦,靠著互連側壁716。假的地板嵌板770之底侧 5 772係以適當的塾塞物製成墊子,以致連同床墊764,其係 提供一沙發狀配置;於床舖形式,一乘客係可將他或她的 背靠靠在後板770之底侧772而斜向一邊地坐在床墊764上。 於第28圖中所示,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第28 圖之特定系統係特別地設計使用在波音747-400⑧型飛機的 10上與下甲板,但該糸統可用在任一客機上,特別是在商務 艙。第28圖之座位系統,在每一上與下甲板上,包括複數 之本發明的乘客谷納單元8〇〇,例如第18_2i圖或第22—27圖 之容納單元。該每一容納單元8〇〇係與一客艙侧壁81〇並列 ,並且其之方向與並列的側壁81〇之縱方向約成4〇_5〇度的 15角度,較佳約為45度,將單元之背部朝向壁810,以致座 位大體上係面向艙内。藉由將單元8〇〇面向内,與座位大 體上係前後對正的客艙相比較,此客艙係顯現較不擁擠的 外觀母一單元在單元的背部與並列的客搶側壁8丨〇之間 ,具有一大體上為三角形或梯形的伸展箱或空間83〇。一 20般地,飛機客艙壁在内部係為凹入的,並因此每一單元 800之延伸箱或空間830,係延伸進入由壁所形成之凹部内 ,而能夠最有效地利用客艙中空間。每一單元800包括用 以提供如上所述之床舖的構件,其係延伸入伸展箱或空間 中,用以將可用的床舖長度達到最大。 81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於一些飛機地板平面圖中,同時可有足夠的空間用以 朝向客艙之中心配置一或更多的單元,於第28圖中所示, 係針對波音747-400⑧型飛機的下甲板。於該具體實施例中 ,配置二中央行之單元,其中每一單元的方向係與飛機前 5進方向約成45度的角度。中央單元800係成對地配置,每 座位大體上係面向客臉之前方並面向外,以致每對之二 單元在向前的方向上相互叉開,並在後方之成對的單元的 前方,在單元的後方大體上形成一四邊形空間。該四邊形 空間840容納與每一單元800結合的伸展箱或空間,為了針 10對每一單元提供一伸展的床長。每一單元8〇〇包括相關於 第18-21圖及第22-27圖之上述說明類型的一中空足箱處, 每一足箱之上壁係可用以提供一方便的侧檯或是其他的傢 倶裝置供另一單元所用。 相關於第29A至29C圖,本發明之一乘客载具用,例 15如,諸如飛機,第二乘客座位總成900,包括一固定的支 撐結構,一般係以代表符號910標示,用於支撐離開載具 之地板F的座位總成。該支撐結構91〇包括適於將座位總成 附襄至地板的構件。例如,於座位總成9〇〇安裝在飛機上 處,該支撐結構910典型地包括一或更多的固定裝置,用 2〇於將座位總成附裝至通常為飛機客艙之地板所用之類型的 座位執道。與第圖之座位單元40或是第3-5圖之第一座 位總成相較,第二座位總成9〇〇之支撐結構可包括一底座 或遵腋片,用於附裝至該座位執道。該支撐結構91〇進而 包括一升鬲的乘客支撐構件912、914,該每一構件大體上 8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具有一平坦、水平的上表面(用以抵銷於飛行當中飛機的 稍微傾斜)。該乘客支撐構件912、914係為隔開的,用以 在支撐結構内形成一腔室916。 該支撐結構910係可以任一為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熟 5 知之適合的、飛機等級結構材料所製成。該支撐結構係可 為骨骼狀,或可包括一或更多的實壁。典型地,該支撐結 構係以一重量輕的合成材料所製成,但是前述之用於將支 撐結構牢固至飛機中座位執道或是其他地板的固定裝置, 係可包括一或更多之輕鋼材或銘質的強化樑或底座。 10 該腔室916容納一乘客座位,一般係以代表符號920加 以標示。該乘客座位920大體上係由支撐結構910所支撐, 並包括一背靠元件922以及一座位底盤元件924。該背靠元 件以及一座位底盤元件922及924,係藉由一座位移動機構 ,一般係以代表符號930加以標示,與支撐結構910連接。 15 該座位移動機構930包括二相似的不規則形狀之多邊 形板932,其係安裝在座位920之任一側邊上。應察知的是 ,於第29A至29C圖之側視圖中,僅能見到該其中之一板 932。每一多邊形板932係構成有一大體上為線性、伸長的 狹縫934,其係與板之一邊緣935並列。與一相對邊緣936 20 並列,該板932承載二隔開的、朝向内之凸耳937。介於凸 耳937之間的一直線,係與該線性狹縫934成一對銳角。與 該板932之另一邊緣939並列,該另一邊緣大體上在該一與 相對邊緣93 5、936之間橫向地延伸,該板932係與一二配 件連桿組裝置940之一端部連接。該連桿組裝置940包括一 8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一構件941,其係樞接至該板932,以及一第二構件942 其係於一端部處樞接至第一構件941,用以構成一 ’’膝部” 接頭943,並於另一端部處與位在該支撐結構910上的一固 定樞轉點944連接。 5 該座位移動機構包括用於將座位底盤與背靠連接的構 件’以致背靠的下端部維持與座位底盤之後端部連續,同 時容許該座位底盤與背靠彼此相對地樞轉。 該線性狹縫934具有上及下末端954、955,並滑動地 容納一凸耳構件951,其係自座位底盤924之個別侧邊突出 10 。與其之前端部925並列,該座位底盤924係與每一側邊樞 接,於樞轉點952處,樞接至一線性支柱961的一端部。該 線性支柱961係於其之另一端部962處樞接至一滑動臺架構 件(未顯示),該構件係與位在座位底盤924下方的支揮結構 910連接。該滑動臺架構件係可移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91〇 15 ’以致滑動臺架構件能夠在和第29A至29C圖對應的一上 位置,與和第30A及30B圖對應的一下位置之間移動。配 置適合的偏壓構件,例如,諸如彈簧、氣體支柱或相似物 ,用於將滑動臺架構件偏壓入上位置。具選擇性可鬆開的 機械固定裝置通常係同時提供,用於將滑動臺架構件固定 20 在其之上位置。 該線性支柱961係搖動地安裝至滑動臺架構件,以致 其能夠在如於第29A圖中所示的一大體上為直立的位置, 與如第29C圖中所示的一向前躺下位置之間搖動。 該位在多邊形板932上隔開的凸耳937,係與一曲線的 8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執道971嚙合,其係固定地牢固至背靠922的個別侧邊上。 如由第29A至29C圖及30A至30C圖中可見,該曲線的軌道 971係方便地構成在一伸長的板構件972中,其係附裝至背 靠的侧邊。該曲線的執道971分別具有上與下末端973、 5 974。 相關於第29A圖,當該座位920係配置在一直立或“用 餐”位置時,該二配件式連桿組裝置940係為一伸展的形式 ’以致第一與第二構件941、942大體上係互相為共平面的 ,並且該二第一與第二構件941、942大體上係自該樞轉點 10 944向上且向前延伸。該板932自附裝點向後延伸至第一連 桿構件941,並定向以致該線性狹縫934向上並向後延伸。 背靠部分922係位在一直立位置,而該隔開的凸耳937係配 置在曲線的執道971之下末端處。座位底盤的方向大體上 為水平,(於飛行當中)並且凸耳951係配置在線性狹縫934 15之上末端954處。滑動臺架構件(未顯示)係配置在如上所述 其之上位置中,並且可搖動的線性支柱961其之方向大體 上為垂直的。座位底盤924因而係在二乘客支撐構件912、 914之間向後地配置在腔室916中。 該座位底盤924具有一上表面926,其係適當地裝上墊 20子使用作為一座位元件。同樣地,該背靠元件922具有一 别表面923,其係適當地裝上墊子使用作為一座位元件。 較佳地’背靠元件之前表面923係經裝飾用以與座位底盤 924之上表面926配合。該其中之一的乘客支撐構件914係 配置在座位920的前方,並使用作為一固定的腿靠部分928 8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該腿靠部分928具有一上表面929。 該線性支柱961係可操作地與一可具選擇性地操作的 固定馬達傳動裝置(未顯示),其係能夠傳動支柱961,如上 所述地,在第29A圖之直立位置與第29C圖之前傾位置之 5間相關於其之上端部962而搖動。在座位總成中配置適合 的使用者控制裝置(未顯示),讓使用座位的一乘客能夠操 作該固定傳動裝置。 該背靠部分922具有一後表面921,其大體上係為平面 的。當座位係如第29A圖所示為直立時,該後表面921係以 10 小間隙913與乘客支樓構件912隔開。該後表面921承載 床塾部分(未顯示),用以使用作為部分的床舖,該床墊 部分係附裝至背靠部分922之後表面921,以致當背靠係為 直立時,並未將床墊部分拆卸。該乘客支撐構件912同時 具有一上表面911,其係支承著一床墊部分。一可移動充 15填之乘客支撐構件915係樞接至該乘客支撐構件912的一前 方橫向邊緣917。該充填構件915大體上係為直線的並具有 一上表面918,該大體上為平坦的上表面918係承載一床墊 部分(未顯示)。該充填構件915係可滑動地與背靠元件922 之後表面921連接。如第29A圖中所示,於直立位置中,充 2〇填構件915在固定的乘客支撐構件912與位在該間隙913中 座位920的背靠元件922之間,大體上係直立地延伸。 除了固定傳動馬達用於傳動線性支柱961之外,配置 另一可具選擇性操作的機動化傳動裝置,用於相關於固定 的樞轉點944向後地搖動該二配件式連桿組裝置94〇之第二
86 2〇〇4〇2382 玖、發明說明 連桿構件942。該第二連桿構件942包括一向後延伸的鉸接 部分945(見第30A圖),用於與該另一傳動馬達(未顯示)連 接。 ' 同時可使用該使用者控制裝置,用以操作該機械固定 5裝置,在操作該第二傳動裝置的同時自其之上位置鬆開座 位底盤。 當座位係如第29A圖中所示為直立時,該座位係可藉 由操作固定傳動馬達,用以相關於其之另一端部962而向 月’J搖動該線性支柱961使座位後仰,同時滑動臺架構件(未 1〇顯示)支撐線性支柱961保持在其之上位置。藉由向前地搖 動線性支柱961 ,座位之座位底盤元件924於腔室916内係 向前地受牵拉,並且凸耳951係沿著該狹縫934從該上末端 954滑動,朝向該下末端955。座位底盤之向前移動同時致 使背靠922之下端部向前移動。背靠部分係受限制而於曲 15線執道971内,藉由凸耳937之嚙合而沿著一預定路徑移動 。執道971係按適當形狀製作,致使背靠922在座位底盤向 月1J移動時,漸進地向後後仰。 當座位後仰時’凸耳93 7係沿著該曲線執道971,經由 如第29B圖中所示的一中間位置而移動,並且該二凸耳937 20係緊靠著曲線執道971之上末端973,於該點處座位不能夠 再進一步地移動,而座位係處在如第29C圖中所示之一後 仰或是“倚靠,,位置。應察知的是,固定傳動馬達之固定動 作容許座位停止並固定在由第29A及29C圖所代表的二末 端之間的任一所需之中間位置處。 8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當使用本發明之第二座位總成9〇〇的一乘客希望睡覺 時’違座位總成係此夠轉換成一床舖。乘客操作該使用者 控制裝置’用以將座位底盤由其之上位置鬆開,並致使第 二機動化致動器如第30A圖中所示相關於該樞轉點944,向 5後地搖動連桿組裝置940之第二連桿構件942。當第二連桿 構件942向後搖動時,介於第一及第二連桿構件941、942 之間的膝部接頭係中斷,容許第一連桿構件941相關於膝 部接頭943而向前並向下地搖動,從而致使座位920之背靠 元件在腔室916内向前移動,並由其之直立位置向前地樞 1〇轉。當背靠元件922向前地樞轉時,其係在座位底盤部分 924上向下地推動,因而受引動在該滑動臺架構件(未顯示) 上向下地移動’抵擔偏壓構件之動作。第二連桿組構件 942之持續的向後移動,致使多邊形板932及背靠元件922 朝向載具之地板F向下地移動直至,如第30B圖中所示,背 15 靠元件922之後表面921係大體上水平地配置(於飛行當中) ,並且與乘客支撐構件912、914共平面為止。配置連桿組 構件940、多邊形板932、曲線軌道971以及凸耳937,以致 在如第30B圖中所示的床舖形式中,背靠元件922之上端部 係緊靠著該向前乘客支撐構件914的後邊緣,用以與之構 20 成一連續的表面。配置適合、可鬆開的固定裝置,用於將 背靠922固定在端部位置。 再者,如第30A圖中清楚可見,當背靠元件922在腔室 916内向前搖動,並平移地向前移動時,充填構件915沿著 背靠元件之後表面921滑動,受引動或容許向前樞轉直至 8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如第30B圖中所示,當背靠元件大體上係水平配置時, 充填構件915在乘客支撐構件912與背靠元件922之後表面 921之間構成一橋接部分為止,以致乘客支撐構件912之上 表面911、918、921、充填構件915以及背靠元件922大體 5上係為共平面,並構成一連續的表面。應察知的是,由乘 客支撐構件912所承載的床墊部分、充填構件915以及該背 罪兀件922之後表面921,構成一伸長的床墊供乘客睡在其 上。再者’在座位920之前方乘客支撐構件914之上表面 929,同時可承載一床墊部分,進一步地伸展由處在第3〇B 10圖之床舖形式的座位所構成的床舖。本發明之座位總成容 許構成一連續的床舖表面,其之長度至少為78_8〇吋(198_ 2.032公尺)。於一些狀況下,由乘客支撐構件912、914之 上表面911、918、921、929、充填構件915以及該背靠元 件922之後表面921所構成的床舖,其之長度可超過85吋 15 (2.16公尺)。 為了將座位總成900回復至一座位形式,第二馬達傳 動裝置係受引動,用以相關於該固定的樞轉點944向前地 搖動二配件式連桿組裝置940之第二連桿構件942,從而致 使第一連桿構件941向後搖動,依次,致使多邊形板932向 20後搖動並向上移動,漸進地將背靠元件922恢復至其之直 立位置。當背靠元件922回復至直立位置時,容許座位底 盤元件924在該偏壓構件(同時未顯示)影響下,回復至位在 承載構件(未顯示)上其之上位置。當座位底盤回復至其之 上座位位置時’機械固定構件係自動地再次喃合,用以將 8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座位保持在其之上位置。 由檢閱第29A至20C圖可察知的是,該乘客支撐構件 912之上表面911,以及該充填構件915之上表面918,當座 位總成係裝配為座位形式時,在座位920後方構成一便利 5 的凹部980。該凹部980係至少部分地由座位920之背靠部 分922所隱藏而不致看到。因此,該凹部980,例如,係可 用於儲藏寢具材料,諸如枕頭、羽絨被及相似物。當座位 總成係移動至第3 0B圖之床舖形式時,乘客能夠輕易地取 用寢具材料並展開由如上述之座位總成之元件所構成的床 10 舖表面。 之前所說明之乘客座位總成900的另一優點在於,該 背靠元件922之前表面923以及座位底盤元件924之上表面 926,能夠特別地裝上墊子並覆蓋使用作為座位元件。因 此,例如,背靠元件與底盤元件922、924可承載發泡塾塞 15層,其係經特別的造型而使用作為座位構件。墊襯物之組 織、圖案及/或色彩設計,以及用於覆蓋背靠元件之前表 面923與座位底盤元件之上表面926的裝飾材料,係可為經 特別選定使用作為座位的材料。相反地,由乘客支樓構件 912所承載的床墊部分、充填構件915以及背靠元件922之 20後表面921係可特別經設計用於使用作為寢具材料。因此 ’所使用之内部的彈起床墊部分或是發泡墊塞層係特別地 按適當的形狀製作,而在將座位當作床舖使用時帶給乘客 最大的舒適。特別地,用於裝飾床墊部分的材料與織物係 可具有紋理、色彩等,其係特別地適於使用作為寢具材料 9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用於裝飾床塾部分的寢具材料,以及用以裝飾座位總成 ^座位部分的材料,彼此間係有相當不同的外觀。然而, ,X $知的疋,當該座位係裝配使用作為一座位時,寢具 材料大部分係藉由背靠元件922加以隱藏,而僅能看到該 座位之實際構成部分之座位的該等部分。同樣地,當重新 裝配座位而使用作為床舖時,背靠元件之前表面以及座位 底盤7C件之上表面大體上係經隱藏而看不到,而僅能夠看 到具材料,其係包括位在乘客支撐元件912上的床墊部 刀充填構件915以及背靠元件922之後表面921。 1〇 於一載具客艙中,例如,在飛機上安裝複數之本發明 的乘客座位總成,其係可用以根據大部分的座位總成係配 置為床舖形式或是座位形式,而帶給飛機客艙二種不同的 視覺外觀或氣氛。因此,在白天飛行期間,或是在一持久 飛行的白天部分,大部分的乘客座位總成係配置為座位形 15式,如第29八至29(:圖之其中一圖所示。寢具材料大體上 係經隱藏,而僅能夠看到總成之座位表面。當然,座位總 成係可裝飾成任一所需的設計但,例如,座位總成裝上墊 子並經裝飾帶給客艙具有私人會員倶樂部的外觀。例如, 座位底盤元件924之上表面926以及背靠元件922之前表面 20 923係可裝上皮質的墊子。在夜間飛行期間,或是在一持 久飛行的夜間部分,大部分或是所有的座位總成係裝配為 床舖形式’如第30B圖所示,於該狀況下,總成之座位部 分大體上係受隱藏,而僅能夠看到乘客支撐構件912、914 之上表面911、918、921、929、充填構件915以及該背靠 91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元件922所支承的寢具材料。用於裝飾床墊部分的材料, 與用以裝飾背靠元件922之背面的座位侧的材料相較具有 一顯著地“較為柔和”的外觀,為了帶給乘客客艙一適於睡 眠之具吸引力、悠閒的氣氛。 5 第31及3 2圖係分別地顯示二不同的座位系統,每一系 統包括複數之於之前相關於第2 9 _ 3 0圖所示類型的座位總、 成。於第3 1圖中,一飛機客搶尤其係由二相對的曲線壁 1001、1002所形成。為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所廣為熟知的是 ’該每一壁1001、1002大體上在其之内部表面上係為凹入 10 的。與該每一壁1001、1002並列地配置一行1〇29本發明之 乘客座位總成900。關於其中之一代表的座位總成9〇〇,每 一座位總成900形成一係以代表符號1012標示的抽象的縱 軸。座位總成900係定向相關於鄰接之客艙壁1〇〇1、1〇〇2 成一對銳角。第31圖同時顯示與壁1〇〇1並列的一抽象的“ 15向前”軸1〇14。應察知的是,朝向飛機前方的“向前,,軸 1014’事實上並未相關於飛機之前進方向而精確地向前定 向’但方向大體上係與鄰接側壁1001之前後方向平行,而 忽略該側壁1001的些微彎曲。該每一乘客座位總成9〇〇的 方向’係在座位總成之抽象縱軸1012與飛機客艙之抽象的 20 “向前’’軸1〇14之間形成一約為4〇度的α角度。每一座位總 成係配置以致乘客支撐構件912延伸進入由該侧壁1〇〇1、 1002之凹入特性所形成之凹部。座位920相關於客艙係配 置面向前並向内’以及一低的隱私隔板927係構成環繞著 乘客支撐構件914的前端部,俾便環繞著每一座位總成形 9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成一乘客個人空間。藉由定位每一座位總成,以致乘客支 撐構件912延伸進入由凹入的側壁1〇〇1、1〇〇2所形成的凹 部’而在飛機客艘中形成最大的可使用空間。可以察知的 是’在將座位配置為床舖形式時,乘客支撐構件912係僅 5由乘客所使用,因而在乘客支撐構件912上方不需要全高 淨空高度(full-height headroom)。 在鄰接的座位之間配置合適的隱私隔板,並如第3 i圖 中所示,與每一座位總成鄰接並位在相鄰座位總成之乘客 支撐構件912後方的一空間1 〇 15,係可用以提供一座位高 10 度的表面,使用作為一雞尾酒檯或是類似裝置。 於客艙空間容許的位置處,除了與客艙壁1()01、1〇〇2 並列的座位總成900行之外,係可安裝一或更多之中央行 1030的座位總成900。第31圖係顯示一客艙設備,其中係 安裝二中央行1030的座位總成。在每一中央行1〇3〇内,如 15 上所述,座位總成900係配置與飛機客艙之前後向軸成一 對銳角。座位總成900同時係配置為二列,於每一列中, 座位總成係背對背地配置,因此位在相同列内鄰接座位之 乘客支#構件912係互相連續地配置,因此位在相同列内 鄰接座位之乘客支撐構件912,係互相連續地配置,並且 20 在座位係為座位形式時,大體上係由並列的座位920之背 靠元件加以隱藏而不致看見。 第32圖係顯示適用於包括三行1129、1130之座位總成 900的一種座位系統,其係包括二行1129,分別地與客驗 之二縱向壁1101、1102並列,以及一單一的中央行。與於
9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31圖中所示的設置相較,在與其中之一客搶壁、 1102並列的每一行1129中的座位總成900,其係定向以致 座位相關於客搶係面向前並向内。位在中央行1130内的座 位總成,同時係配置成面向前且面相一侧邊。每一座位總 5 成在座位總成之抽象縱軸1112與客艙之前後向軸1114 之間,係形成一約為49度的對銳角β。 第33Α至33C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第三乘客座位總成 。對於第33A至33C圖之第三乘客座位總成的元件而言, 係與第29A至29C圖以及第30A與30B圖之總成的對應元件 10相似,因而使用相對應的代表符號,但於符號之前加上 “12”以取代“9”。因此,第33八至33(:圖之第三座位總成的 支撐結構1210,係與第29A至29C圖之第二座位總成的支 撐結構910相對應。 第33A至33C圖之第三座位總成包括一支撐結構,一 15 般係以代表符號1210標示,用於支撐總成離開一載具之地 板F,例如,諸如一飛機客艙的地板。與上述第29及3〇圖 之第二座位總成相似,第33A至33C圖之第三座位總成包 括二升高、輔助的乘客支撐元件1212、1214,其係隔開並 互相對置用以在支撐結構内構成一腔室1216。該腔室1216 20 容納一座位,一般係以代表符號1220標示,該座位包括一 背靠元件1222以及一座位底盤1224。該座位底盤1224具有 一刖端部1225以及一後端部1223,並係在其之後端部1223 樞接至背靠元件1222之一下端部1226。該座位底盤1224係 藉由一座位移動機構(未顯示)而可移動地連接至支樓結構 9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1210,容許座位底盤1224於腔室1216内,大體上在如第 33A圖中所不的一上位置’與如第33C圖中所示的一下位 置之間垂直地移動。配置適合的偏壓構件(未顯示),用於 將座位底盤1224偏壓入上位置,並配置可具選擇性操作的 5 固定裝置,用於將座位底盤1224固定在上位置。 該背靠元件1222係於一固定的樞轉點1230處,樞接至 該支撐結構1210。該背靠元件1222具有一後表面1221,其 係包括一延伸部分123 1位在背靠元件1222之下端部丨226, 當背Λ元件1222係位在一直立位置時,延伸部分123 1係向 10 下延伸越過固定的樞轉點1230。 座位底盤元件1224之上表面與背靠元件1222之前表面 ’係裝上以特別設計針對使用作為座位的材料製成的塾子 並覆盍。乘客支撐元件1214係與座位1220之前方格隔開, 並能夠在座位1220處在第33Α圖中所示的直立位置時,能 15夠使用作為一擱腳部分元件1228。乘客支撐元件1212係配 置在背靠元件1222之後方,並與其隔開一小的間隙1213。 該背靠元件1222之後表面1221大體上係為平坦的,並 承載一第一床墊部分(未顯示),其係經特別地設計並裝飾 使用作為寢具元件。該乘客支撐元件1212具有一上表面 20 1211,其同時係承載一床墊部分。背靠元件1222與乘客支 撐元件1212,在背靠元件1222的後方形成一凹部128〇,其 係用於儲藏寢具材料,諸如枕頭、羽絨被、小毯、毛毯及 相似物。本發明之第三乘客座位總成的一優點在於,當背 Λ係位在如第33Α圖中所示的直立位置時,凹部128〇係被 r > * λ · \ .:DC· 9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隱藏而不致看到,因此整齊地將任何的儲藏在凹部内之寢 具材料隱藏。 該背靠元件1222相關於該固定樞轉點1230由第33 A圖 中的一直立位置,樞轉至於第33C圖中所示的一床舖位置 5 。該背靠元件1222以及該樞轉點1230係經設計,利用乘客 支撐元件1212、1214,以致,於床舖位置中,背靠元件 1222之後表面1221係配置與該二乘客支撐元件1212、1214 為連續的,用以構成一大體上為平坦並與之為連續的表面 。於第33C圖之床舖形式中,由乘客支撐元件1212之上表 10面1211所承載的第二床墊部分,以及由背靠元件1222之後 表面1221所承載的第一床墊部分係互相緊靠或是幾乎緊靠 ’用以構成一伸展的床舖,可供使用該座位的乘客睡覺。 乘客支撐元件1214之上表面1229,同時構成一作為床舖的 伸展表面。與上述之第一與第二座位總成相較,根據第三 15座位總成,其係能夠用以構成一床舖,其之點對點的總長 度係至少為78-80吋(1.98-2.032公呎),並且在一些例子中 ,至少為85吋(2.16公尺)。 背靠元件1222在第33A及33C圖之直立與床舖位置之 間的移動係可機動化(未顯示),並可鄰接於座位丨220配置 2〇適合的可使用者操作控制裝置(同時未顯示),使乘客能夠 控制座位的作動。當座位係處在如第33A圖中所示的直立 位置時,係可將固定機構移開從而將座位底盤自其之上位 置鬆開,並作動馬達傳動裝置致使背靠元件1222相關於固 疋的樞轉點1230向前地搖動。當背靠元件1222向前搖動時 9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其係緊靠在座位底盤元件1224上,在腔室1216中向下地 推動座位底盤元件1224,抵擋前述偏壓構件的作用。 於第33C圖中所示的床舖位置中,座位底盤元件1224 係完全地由背靠元件1222所隱藏。因此,與上述第一與第 5 二座位總成相較,背靠元件1222之前表面與座位底盤元件 1224之上表面係可以材料覆蓋,所造成之視覺外觀與客艙 氣氛,與用以裝飾由背靠元件1222之後表面1221以及乘客 支撐元件1212之上表面1211之寢具配件的該等材料所造成 之視覺外觀與客艙氣氛相較係完全不同。當背靠元件1222 10 係為直立時,可見到背靠元件1222與座位底盤元件1224之 座位表面,同時背靠元件1222之後表面1221與乘客支撐元 件1212之上表面1211的寢具表面係被隱藏。另一方面,當 座位係處在第33C圖之床舖形式中,背靠元件1222與座位 底盤元件1224之座位表面係被隱藏,同時可看見寢具表面 15 1221及1211 。 根據以上最先說明的第二及第三座位總成的一特別觀 點,因此,背靠元件922 ; 1222具有一第一座位表面923 其係與上表面926構成部分的座位;-座位底盤924 ; 1224以及一相對的床舖表面921 ; 1221係用以構成具有一 20 或更多之其他輔助的乘客支撐元件912、914 ; 1212、1214。 本發明之乘客座位總成因而係特別有利的,因為其容 許在飛機客艙或是其他載具中提供一乘客用之長的床舖, 在最小的座位間距下甚至能夠提供身高超過78_80吋(1.98-2.032公尺)之高個子乘客舒適地乘坐。根據本發明,藉由 9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配置一座位總成與一凹入艙壁並列,將後乘客支撐元件 912; 1212配置與該客艙壁相冑,能夠㈣率地使用客搶 内的可用空間。於-座位形式中,背靠元件922 ; 1212係 以後乘客支撐元件912 ; 1212構成一凹部980 ; 1280,其能 5夠用以整齊地將寢具材料,諸如小毯、毛毯、枕頭等加以 隱藏。背靠元件922 ; 1212之座位與寢具表面能夠分別地 造成不同的視覺外觀,以致在一客艙設施中,包括複數之 本發明的座位總成,當所有或是大部分座位總成係配置為 座位形式時,能夠達到一第一客艙氣氛,當所有或是大部 10 分座位總成係配置為床舖形式時,能夠達到一第二、不同 的客搶氣氛。再者,座位與寢具表面係能夠分別地針對其 之特定的用途使用。因此,例如,背靠元件922 ; 1212之 座位表面係可配置發泡墊塞或相似物,並係經特別造型而 使用作為一座位元件,同時背靠部分之寢具表面係可配備 15 一床墊部分或是其他舒適、彈性層,其係按適當形狀特別 地製作用以作為一床舖元件。本發明之座位總成的另一優 點在於,於床舖形式中,座位底盤元件924 ; 1224係完全 地或大體上係由背靠元件922 ; 1212所隱藏,以致用於覆 蓋座位底盤元件之材料的外觀,不至損壞由寢具材料所提 20 供的外觀及氣氛。較佳地,本發明之座位總成包括一腿靠 部分928 ; 1228,係與座位920 ; 1220的前方隔開,於床舖 形式中,腿靠元件構成部分之伸展的床舖表面。 【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係為一飛機機身的一前部分的截面、概略平面 'V 9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種包含複數之個別的座位單元的座位 系統。 第1A圖係為第1圖之部分的放大視圖,顯示三相鄰的 座位單元。 第2圖係為第ία圖之三相鄰的座位單元的等角視圖。 於第2圖中,《中之一座位單元係顯示為直立座位形式, 另一所示為後仰座位形式,以及第三者係顯示為一床舖形 式。 第2A圖係顯示於第2圖中所示類型的個別座位單元的 1〇 -支撐結構的-部分,其帽可移動餘元件移開。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一種載具用第一乘客座位總成的 一概略侧視圖,係顯示一直立的座位形式。 第4圖係為第3圖之第一乘客座位總成的另一概略的側 視圖,係顯示一完全後仰的座位形式。 15第5圖係為第3及4圖之第-座位總成的另-概略的側 視圖,係顯示一床舖形式。 第6圖係顯示第3至5圖處在直立座位形式之第一座位 總成的部分的-等角視圖’其中將坐墊移除。 第6A圖係為構成部分之第6圖的第一座位總成的一背 20 靠元件的一侧視圖。 ㈣圖係為第6八圖之背靠元件的一等角視圖。 第7圖係為在第6圖中所示之部分的第—座位總成之另 等角視圖,其中座位總成係處在完全後仰的座位形式。 第8圖係為第6及7圖之部分的第一座位總成的另—等 «W ·:4 9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角視圖,其中座位總成係處在床舖形式。 第9圖係為第3至8圖之部分的第—座位總成的-座位 移動機構的-等角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第10圖係為第9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側視圖 5 ,其中所示為座位形式。 第11圖係為第9及10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另一 侧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第12圖係為第9至U圖之部分的座位移動機構的一放 大的等角視圖。 10 第13圖係為第3至8圖之第一座位總成的部分之座位後 仰子機構的一等角視圖。 第14圖係為第3至8圖之第一座位總成的部分之座位轉 換子機構的一等角視圖,其中所示為床舖形式。 第15圖係為第14圖之部分的座位轉換子機構的另一等 15角視圖,其中所示為一座位形式將一蝸桿(w〇rm-Screw)自 一對應的蝸輪(worm gear)中移開,用以容許在座位與床舖 形式之間手動地移動座位轉換子機構。 第16圖係為第14及15圖之部分的座位轉換子機構之一 放大、截面侧視圖。 第17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的一截面、概略平 面圖。 第18圖係為本發明之一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 其中所示係為一座位形式。 第19圖係為第18圖之一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 100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其中所示係為一床舖形式。 第20A-20C圖係顯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在床 舖形式與座位形式之間互相轉換的概略側視圖。 第21A圖係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5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座位形式下的座位。 第21B圖係為第18及19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床舖形式下的座位。 第22圖係為本發明之另一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其 中所示為一座位形式。 1〇 苐23圖係為第22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等角視圖,甘 中所示為一床舖形式。 第24A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座位形式下的座位。 第24B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概略、 15等角視圖,顯示一乘客使用處在床舖形式下的座位。 弟25圖係為苐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一變化形式 的等角視圖,其中係包含一滑動座位底盤。 第26A-26C圖係概略地顯示滑動座位底盤之不同位置 的侧視圖。 20 第27圖係為第22及23圖之乘客容納單元的另一變化形 式的等角視圖。 第28圖係為一飛機機身 < 一前冑分的上及下甲板的概 略、截面平面圖,顯示本發明之另一座位系統應用在一波 音747-400®型飛機之上與主甲板。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第29A圖係為本發明之一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概略 侧視圖,其中所示的座位總成係處在進餐位置。 第29B圖係為第29A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概略 侧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中間後仰位置。 5 第29C圖係為第29A及29B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 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完全後仰位置。 第30A圖係為第29A至29C圖之第二乘客座位總成的一 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另一中間轉換位置。 第30B圖係為第29A至29C圖以及第30A圖之座位總成 10 的一概略側視圖,其中所示係處在床舖形式。 第31圖係為包括本發明之複數的乘客總成的另一座位 系統的一概略平面圖。 第32圖係為包括本發明之複數的乘客座位總成的另一 座位系統的一概略平面圖。 15 第33A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三乘客座位的一概略側視圖 ,其中所示之座位總成係處在一座位形式。 第33B圖係為第33 A圖之第三座位總成的一概略侧視 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中間位置。 第33C圖係為第33A及33B圖之第三總成的一概略正視 20 圖,其中所示係處在一床舖形式。 【圖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10…飛機機身 15.··鼻部分 11.. .前端部 20···乘客客艙 12.. .前端部部分 21…乘客客艙 “V…r 4 102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22.. .公用區域 23…廚房 24.. .乘客盥洗室 26.. .表面部分 27…間隙 28.. .表面部分 29···行 3 0...地板或甲板 32.. .座位執道 3 4...座位執道 36.. .空間 38…二隔開點 39_··單一點 40…座位單元 42…支撐結構 43.. .座位外殼 44·..凹部 45.. ·第一凹入橫向邊緣 46·"點 47·.·三角形的表面 48…三角形的表面 49.. .第二橫向邊緣 5 0...轉動軸 51.. .前端部 5 2...後端部 53.. .相對侧邊 54…相對侧邊 60.. .拱形隔板 61.. .凸面的後部分 62.. .線性前部分 65.. .軟塾凳 66.. .上表面 67.. .坐墊 68…隱私隔板 71.. .座位底盤 72…背靠 73.. .前表面 74.. .後表面 75…臂靠 76…充填元件 80.. .座位模組 130.. .地板 140.. .第一乘客座位總成 142.. .支撐結構 143.. .座位外殼 144.. .凹部 147…第一上表面 148.. .第二上表面 103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151…前端部 152.. .後端部 153.. .相對側邊 154···相對側邊 165…軟墊凳 166··.上表面 167.. .坐墊 169.. .平坦上表面 201.. .上端部 202.. .前端部 203.. .後端部 204…後壁 205.. .側壁 206.. .側壁 221.. .耳軸 222…旋轉軸承 223.. .搖動板 224…第一邊緣 225.. .第二邊緣 226.. .面向外之表面 227.. .内表面 228.. .上端部 229.. .下端部 230…第一扭力管 231…相對端部 232.. .相對端部 235.. .凹部 241.. .連桿 242.. .端部 243.. .端部 244···端部 245.. .搖臂 246.. .端部 250.. .扭力管 251.. .端部 252.. .端部 2 5 3...軸承 260.. .中空蝸輪外殼 261…底部表面 262.. .内腔室 263.. .上壁 265··.凸耳 270.. .蜗桿 271.. .媧輪 272·.·推力軸承 273…蝸桿外殼 2 7 5...心轴 280.. .電氣馬達 104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281.. .馬達外殼 282.. .連桿 283.. .連桿 284.. .端部 285.. .端部 286.. .第二端部 301…凹部 302.. .下端部 303.. .上端部 304.. .線性螺桿 305.. .上端部 306.. .下端部 307…軸承 308…轉動軸承 310.. .齒輪外殼 311.. .斜齒輪 312.. .傳動軸 313…端部 314.. .端部 315.. .小齒輪 316.. .小齒輪 318.. .步進馬達 320…螺帽 321.. .主體 322.. .滑件部分 324·.·翼部分 325.. .外表面 326.. .内表面 329.. .水平自由接頭 330.. .膜片 331.. .橫向側邊緣 332.. .橫向側邊緣 333.. .後端部 334.. .前端部 341.. .上端部 342.. .懸垂桿 343.. .端部 345…滑件 350.. .滑道 351.. .上端部 352.. .下端部 354.. .下端部 355…拖戈支柱 356.. .上端部 360.. .拱形執道 361.. .上端部 362.. .下端部 365.. .線性狹缝 105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366.. .上端部 367.. .下端部 371…摩擦塊件 372.. .外表面 373.. .下側構件 374…下背靠元件 375.. .上端部 376.. .下端部 377…線性後邊緣 378·.·腳部分 379…鼻部分 380.. .蓋板 381.. .前邊緣 385…膜片 386…後方下凹部 387…前方下凹部 390.. .腔室 391.. .周圍側壁 392…搖桿 393.. .上翼件 394…上背靠元件 395.. .下翼件 396.. .鈍角頂點 397.. .插銷 398…凸耳 402.. .上側構件 403.. .上膜片 404.. .後邊緣 4 0 5…前邊緣 406…前上凹部 407.. .後上凹部 408…坐墊 409.. .上端部 410.··樞轉點 411.. .下端部 412.. .腳部分 414.. .切除部分 420.. .無效運動裝置 431.··凸耳 432.. .臂構件 433.. .端部 434.. .端部 440.. .充填膜片構件 442…坐墊 443.. .上表面 450.. .折線構件 451.. .樞轉點 452.. .第一翼件 106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453…鉤 454…第二翼件 455.. .凸輪從動件 456.. .支撐插銷 457.. .停止插銷 460…凸 510.. .飛機機身 515.. .鼻部分 520.. .客艙 526.. .内部表面部分 528.. .内部表面部分 529···行 5 3 0...地板表面 532.. .座位執道 5 3 4...座位執道 536.. .空間 537.. .群組 538.. .群組 610.. .殼總成 610a...半殼 610b...半殼 610’...相鄰座位 611.. .底部邊緣 612.. .後隔板 614.. .前隔板 616.. .線性側壁 618…乘客空間 620···座位 622.. .座位底盤 623.. .前邊緣 624.. .背靠 625.. .下端部 626…下端部延伸部分 628.. .下座位底盤 629".開口 630.. .足箱 630’…足箱 632.. .側壁 634.. .側壁 636.. .上壁 638·.·平坦的部分 640…托架 652.. .床墊 710".殼 710a...半殼 710b.··半殼 712.. .後隔板 714.. .前隔板 107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716.. .側壁 718.. .乘客個人空間 720…座位 722.. .座位底盤 723.. .後邊緣 724.. .背靠 725.. .前邊緣 729···開口 730.. .足箱 732.. .側壁 732’...側壁 733,·.·外凹部 735.. .座位延伸部分 735’…搁板 736.. .上壁 738.. .水平部分 740.. .托架 752.. .突出部分 760.. .底座 762…下壁 763.. .直立的側壁 764.··凹部 765.. .上邊緣 770.. .地板嵌板 7 7 2...底側 800.. .乘客容納單元 810.. .客艙側壁 830.. .空間 840.. .四邊形空間 900…第二乘客座位總成 910.. .支撐結構 911·.·上表面 912.. .乘客支撐構件 913.. .間隙 914.. .乘客支撐構件 915.. .乘客支撐構件 916.. .腔室 917…橫向邊緣 918.. .上表面 920…乘客座位 921.. .後表面 922.. .背靠元件 923.. .前表面 924.. .座位底盤元件 925.. .前端部 926··.上表面 927…隱私隔板 928…腿靠部分 108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929...上表面 980·.·凹部 930...座位移動機構 1001...曲線壁 932...多邊形板 1002...曲線壁 9 3 4...狹缝 1012…縱軸 935...邊緣 1014...向前軸 936…邊緣 1015...空間 937…凸耳 1029…行 9 3 9...邊緣 1030...中央行 940…連桿組裝置 1101...縱向壁 941…第一構件 1102...縱向壁 942...第二構件 1112…縱軸 943…膝部接頭 1114...前後向軸 944···樞轉點 1129···行 945...鉸接部分 1130···行 951...凸耳構件 1210...支撐結構 952...樞轉點 1211···上表面 954... 1212...輔助的乘客支撐元件 955···末端 1213…間隙 961...線性支柱 1214...輔助的乘客支撐元件 962…端部 1216…腔室 971...曲線的執道 1220…座位 972...板構件 1221...後表面 973...上末端 1222...背靠元件 974...下末端 1223...前端部 109 200402382 玖、發明說明 1224…座位底盤 1225.. .後端部 1226.. .下端部 1228.. .搁腳部分元件 1229.. .上表面 1230.. .樞轉點 1231…延伸部分 1280.. ·凹部 F...地板
110

Claims (1)

  1.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載具用乘客容納單元,特別係為飛機用,其係用 以提供乘客用之自備、個別的座位與睡眠舖位,該座 位總成包含:支撐結構,其係用於支撐該離開載具之 地板的單元;一或更多的可移動乘客支承、結構性元 件;以及用於將該可移動、結構性元件連接至該結構 的構件,以致該元件係可選擇地在一座位形式,其中 位在該一或更多之結構性、可移動元件上複數之乘客 支承表面或是該支撐結構用以構成一乘客用座位,以 及一床舖形式,其中複數之該支承表面係大體上為共 ίο 15 平面且連續地配置用以構成一乘客用的床舖,之間移 動;其之特徵在於至少一該可移動元件係為雙側的, 包含第一與第二相對之側邊,該其中之一側邊具有一 第一座位表面係在該座位形式中構成部分之座位,以 及另-側邊具有-第二床舖表面係在該床舖形式中構 成該部分之床舖。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至少一 雙侧可移動元件係為一背靠元件。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背靠元 件係可與該支撐結構連接,以 以致其係可選擇地在一第
    置用以構成該部分之床舖。 元,其中該背靠元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乘客容納單 111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件之該第一床舖表面’於該第二傾斜位置中,大體上 係為水平的。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一 或更多的該乘客支承表面係包括一座位底盤,並且其 中該背靠元件係可與結構連接以致,於第二傾斜位置 ’背罪元件係覆蓋座位底盤。 如申明專利乾圍第5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座位底 盤包括一或更多的該可移動元件,其係與該結構連接 用以在一上展開位置與一下儲藏位置之間具有一垂直 1〇 疋件的一方向上移動,並且配置座位底盤移動構件在 ▲奇罪元件係由直立位置移動至傾斜位置時,用於將 座位底盤從上展開位置移動至下儲藏位置。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_6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容納單元, 其中該一或更多的該乘客支承表面係包含一床舖延伸 表面,在忒座位开> 式中’該床舖延伸表面係配置或可 展開而將座位向前或向後配置。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背靠元 件可與結構連接,以致在該傾斜位置中,該第二床舖 表面與該床舖延伸表面構成一大體上連續的表面。 2〇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床 舖延伸表面係可配置或可展開而將座位底盤元件向前 配置以致,在座位形式中,該床舖延伸表面係可使用 作為一擱腳部分。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容納單元, 112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该一或更多之該乘客支承表面包括一位在該背靠 疋件後方的背面延伸表面,並且其中該背靠元件係可 與結構連接,以致在該傾斜位置中,該第二床舖表面 與該延伸表面大體上係為共平面的。 5 η·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背靠 元件於該傾斜位置中,係可與該背面延伸表面之前方 隔開,並且配置一可移動充填元件,其係與該結構連 接以致可在一儲藏位置與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當該 充填元件展開時,該充填元件包括一乘客支承充填表 10 面’其係在該背靠元件與該背面延伸表面之間延伸, 以致該背面延伸表面、充填表面以及第二床舖表面構 成一大體上為連續的表面,並且其中可配置構件當背 Λ元件自直立位置移動至傾斜位置時,用於將充填元 件由該儲藏位置移動至該展開位置。 15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1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容納單元 ’其中該背靠元件係與結構連接用於在一直立位置與 一完全後仰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其中背靠元件係 相對於直立位置向後地搖動。一或更多之該可移動元 件係可包含一座位底盤,其係與支撐結構連接以致其 2〇 係可在一第一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相對於支撐結構樞轉 ,並且配置構件當背靠元件係自直立位置向後地樞轉 至完全後仰位置時,用於將座位底盤從第一位置漸進 地樞轉至第二位置。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一戈 113 30S6 W0402382 fe、申請專利範塵 更多之該可移㈣件係可包含—座位底盤,其係與支 撐結構連接以致其係可在-第-位置與-第二位置之 間相對於背靠元件樞轉,並且其中配置構件當背靠元 件係自直立位置向後地樞轉至完全後仰位置時,用於 將座位底盤從第-位置漸進地_至第二位置。 ίο •如任先則之申請專利範圍的乘客容納單元,其中該 雙側的可移動疋件之該一侧邊,承載一發泡填塞層其 之輪廓表面係按適當形狀製作,使用作為一座位元件 ’並且該另-側邊承載具有一大體上為平坦表面的一 發泡填塞層,使用作為部分之床舖。
    15 15·-種乘客載具用乘客座位總成,尤指飛機用,該總成 係用以提供乘客用座位及睡眠設施,該單元包括: 支撐結構,其係用以支撐離開載具地板的總成; 複數之座位元件’其係包括一座位底盤元件以及 方罪元件’該背靠元件包含第一與第二相對侧邊, 該其中之一侧邊具有一第一座位表面,而另一側邊具 有一大體上平坦的第二床舖表面;
    20 一或更多的輔助容納元件,其係與該支撐結構連 接或是構成為部分之該支撐結構,並係可配置或是可 展開地與該座位並列配置,該或每一輔助容納元件具 有一輔助的、大體上為平坦的乘客支承表面;以及 一座位移動機構,其係用以將座位元件連接至支 撐結構’該座位移動機構包括一座位轉換子機構,其 係用以容許並控制座位元件移動,以致座位元件能夠
    114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具選擇性地在-用以提供乘客用座位的座位形式,與 用以提供乘客用床舖的床舖形式之間移動,該座位轉 換子機構係用以控制背靠元件的移動,以致該背靠元 件係可由一第一直立位置,其中背靠元件的該第一座 位表面與該座位底盤元件配合用於構成座位,柩轉至 一第二傾斜位置,其中第二床舖表面大體上係配置與 一或更多的該輔助乘客支承表面共平面或是連續,用 以構成床舖。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移動機構係用以控制該座位底盤元件及,該背靠元件彼 此相關地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 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用以控制該背靠元件的移動,以 致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該背 靠元件係向前地樞轉覆蓋座位底盤元件,並且位在第 二傾斜位置的該背靠元件係疊置覆蓋座位底盤元件。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轉換子機構係可用以控制該座位底盤元件的移動,以 致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直立位置移動至第二傾斜位置 時’該座位底盤元件係受引動相對於支撐結構而向下 地移動。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8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其中該座位移動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座位後仰子機 構’其係用以容許該座位具選擇性地自一直立位置後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仰至一完全後仰的位置,該座位後仰機構係用以控制 背靠元件的移動,以致當座位係自直立位置後仰至完 全後仰的位置,該背靠元件向後地自第一直立位置搖 動至一第三完全後仰的位置。 5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後仰子機構係用以控制該座位底盤元件之移動,以致 當背靠元件係自第一直立位置向後地搖動至第三完全 後仰的位置時,導致該座位底盤元件向後傾斜。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_20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1〇 ,其中該一或更多的輔助元件係配置或是可展開地配 置在座位的前方或後方。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一或 更多之該輔助容納元件包括一搁腳部分,其係配置或 可展開地配置在該座位的前方,並且其中於該第二位 15 置中,背靠元件之第二床舖表面大體上係配置與該擱 腳部分共平面並連續。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一或 更多之該輔助元件包含一固定的背面延伸表面,配置 在座位的後方。 2〇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包括一可移動充填元件,以及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可 用以容許該充填元件在一下、儲藏位置與一升高、可 展開位置之間移動,其中該充填元件在該第二傾斜位 置延伸大體上與該背靠元件之該第二表面共平面並連 116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續,以及該背部延伸表面,從而構成一大體上平坦、 伸展的床舖表面,並且其中該座位轉換子機構係進一 V地用以控制该充填元件的移動,以致當背靠元件係 由該第一直立位置移動至該第二傾斜位置時,該充填 5 元件係受引動由該儲藏位置移動至該展開位置。該充 填元件係可樞轉地與背靠元件之下端部連接,以致當 背靠元件係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充填元件 係受引動由儲藏位置移動至展開位置。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_24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1〇 ,其中該背靠元件之該一側邊承載一具有輪廓相符之 第一表面的發泡墊塞層,其係用以構成一背靠或是一 座位之部分的座位背靠,而另一側邊承載一具有一大 體上平坦的第二表面的發泡墊塞層,其係用以構成部 分之床舖。 15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b-25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其中該座位轉換子機構包含一座位支撐裝置,其係 樞接至该支撐結構’用於在一第一座位位置與一第一 床舖位置之間搖動,該背靠元件係可安裝在支撐裝置 上,以致該背靠元件係可藉由將該支撐裴置由該第一 2〇 位置搖動至該第二位置,而能夠自第一直立位置樞轉 至該第二傾斜位置,以及可鬆開的固定裝置用於具選 擇性地將該支撐裝置固定在該第一及第二位置。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底盤元件係可樞轉地安裝在該支撐裝置上,該佈置以 117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致當該支撐裝置係由第一位置搖動至第二位置時,座 位底盤元件係受引動由一上展開位置向下地移動至一 下儲藏位置,並且背靠元件係向前地搖動覆蓋座位底 盤兀件,以致在該第二傾斜位置,背靠元件係覆蓋座 5 位底盤元件。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底盤元件相對於該背靠元件包括一前端部以及一後端 部,该座位底盤元件係可在該後端部處或是朝向該後 端部樞接至支撐裝置,並且其中該座位移動機構進一 10 步地包括一座位底盤支撐裝置,用於支撐座位底盤元 件之前端部。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底盤支摔冑S:包含一滑道,其係配置在該座位底盤元 件的下方、一腳構件具有二相對端部,該其中之一端 Η 邛係了樞接至座位底盤元件的前端部,而另一端部係 可滑動地於該滑道中嚙合,以及一拖矣支柱係將該腳 構件的另一端部連接至支撐裝置;該配置以致當支撐 裝置係自第-位置搖動至第二位置時,移動拖夷支柱 用以引動或是容許腳構件之該另一端部在該滑道中滑 2〇 自’該滑道所具之外形以致當支撐裝置從第-位置移 動至第二位置時,腳構件係向下移動,從而致使或容 許座位底盤元件之前端部漸進地向下移動。 30·如申清專利範圍第25-29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八中該座位移動機構進_步地包括—座位後仰子機 118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箪有圍 構,其係用以當該支撐裝置係配置在該第一座位位置 時,容許該座位元件具選擇性地在一直立位置與一完 全後仰的位置之間移動。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綱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5 ㈣子機構包括-曲線的執道,其係附裝至支撐裝置 、並,、有一相對之執道端部,以及複數之間隔開的軌 道從動件係附裝至該背靠元件,該軌道從動件係用以 沿著軌道嚙合並滑動,裝配執道以致當軌道從動件沿 著執道從一端部滑動至另一端部,引動背靠元件漸進 1〇 向後地從第一直立位置搖動至一第三完全後仰位置。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該座 位後仰子機構可進一步地包括一可具選擇性操作的雙 向傳動裝置,其係用於平移地將該背靠元件相對於支 撐農置而移動,該配置致使該傳動裝置作動將執道從 15 動件沿著該曲線執道滑動,從而致使背靠元件漸進地 在該第一與第三位置之間搖動。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傳動 裝置包括一線性致動器係於該背靠元件與該支撐裝置 之間連接。 2〇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線性 致動器包括一線性螺桿固定地牢固至該支撐裝置、一 螺桿喃合裝置樞接至該背靠元件以及一藉由該支撐裝 置所承載的可具選擇性操作的雙向馬達,用於轉動地 傳動該線性螺桿。 119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ίο 15 20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 座位底盤元件相對於該背靠元件可具有一前端部以及 後端部,並且該線性致動器可樞轉地於該支撐裝置 與該座位底盤元件之間連接,該線性致動器係於該後 编邛處或疋朝向該後端部處附裝至座位底盤元件,用 於相對於支撐結構漸進地向下傳動該座位底盤元件, 從當背靠元件係位在該第一直立位置時的一第一上位 置至當背靠元件係位在該第三完全後仰位置時的一第 一下位置,並且其中該座位移動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 座位底盤支撐裝置,用於當座位底盤元件之後端部係 受傳動向下時,支撐座位底盤元件之前端部,從而致 使座位底盤在背靠元件向後搖動時漸進地向後傾斜。 36.如申睛專利範圍第33、34或35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 中該線性致動器可經由一無效運動裝置〇〇st m〇ti〇n device)與該背靠元件連接,容許在該座位底盤與背靠 元件之間小程度地相對橫移。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_36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其中該座位轉換子機構進一步地包含一可具選擇性 操作的雙向致動器,用於將該支撐裝置固定在該第一 座位位置與該第二床舖位置之間搖動。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致動 器包括一四桿雙搖動連桿組(four-bar double-rocker linkage),該連桿組包括一搖桿與連接器連桿係在該支 撐裝置與該搖桿中間連接,以及可具選擇性操作的雙 120 &、申請專利範圍 向旋轉式傳動裝置,用於作動該搖桿,該配置致使該 搖桿作動導致該支撐裝置在該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搖 動。 9.如申请專利範圍第38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該旋 轉式傳動裝置可包括一馬達、一螞輪(w〇rm geai>)以及 一蜗輪(worm Wheel),其中該蝸輪(w〇rm wheel)係固定 地牢固至搖桿。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蜗輪 (〜〇〇1^631')係自蝸輪(^〇〇11从11^1)脫離,容許將該支撐 裝置手動地在該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搖動。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_4〇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其中該致動器係附裝至支撐結構,位在該座位元件 下方。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_41項中之任一項的乘客座位總成 ,其中該支撐裝置包括二間隔開的側構件,其係分別 地配置在該背靠元件之相對側邊上。 43.如申請專㈣圍第42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巾該連接 器連桿係可與侧構件連#,位在支撑裝置與支律結構 之間的樞軸下方。 44·一種乘客載具用座位系統,尤指飛機用,其係包括複 數之座位單元,每一座位單元界定一抽象的座位縱抽 ,並包括一支撐結構係用以將座位單元附裝至—載具 之一地板,成型構件或是經配置用於形成包含-絲 底盤與-背靠的一座位的構件;特徵在於該座位單元 200402382 is、申g靑專利範匿 係配置用以構成一行(column)界定一抽象的縱行軸,該 订中該座位單元係以縱向偏移的關係,在與抽象的行 軸成一銳角下並列地配置,從而形成每一座位之背面 空間,每一座位單元進一步地包括成形構件或是經配 5 置用於形成一大體上為平坦的床舖,床舖之主要部分 係配置在座位位置的前方,床舖向後延伸進入該空間 中用以伸展該平坦的床舖。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料項之座位系統,其之特徵在於該 銳角係位在30_60度的範圍中,較佳地係為4〇_5〇度,例 10 如,45度。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或45項之座位系統,其之特徵在 於該載具包括一客艙,該客艙係界定一抽象的客艙縱 車由’並且其中該抽象的行軸大體上係可與該客搶軸平 行,或是成一對銳角。 15 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45或46項之座位系統,其之特 徵在於該座位單元係配置與載具之一侧壁相鄰並且面 向内地配置。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_47項中之任一項的座位系統,其 之特徵在於該每一座位單元進一步地包括一擱腳部分 其係配置在座位的前方。 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座位系統,其之特徵在於該 每一座位單元進一步地包括一擱腳部分,其係配置在 座位的前方。 5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49項中之任一項的座位系統,其 場 / 122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之特徵在於該座位成型構件以及該床舖成型構件係可 包括一或更多的可移動乘客支承元件,其係具選擇性 地配置用以,於座位形式下,至少構成部分的乘客用 座位,或是,在床舖形式下,用以至少構成部分之該 平坦的床舖,並且其中在床舖形式下平坦的床位,係 配置在大體上與在座位形式下座位底盤相同之高度。 5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〇項之座位系統,其中該每一座位 單元在座位之該後方空間中包括一第一乘客支撐元件 ,當該可移動元件係裝配成床舖形式時,該第一乘客 支撐元件大體上係配置與該一或更多的可移動元件共 平面,並係用以構成該部分的平坦床舖。 5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座位系統,其中該每一座位 單元進一步地包括一第二乘客支撐元件,固定至每一 座位之一侧邊,該第二乘客支撐元件大體上係配置與 該第一乘客支撐元件共平面,並係當在該床舖形式下 裝配可移動元件時,用以構成該部分的平坦床舖,從 而橫向地伸展該平坦的床舖。 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座位“,其中該—座位單 元之該第一固疋元件大體上係配置與一相鄰座位單元 之第一固定疋件連續,並且該第一與第二元件係可藉 由一第一隱私隔板而相互分開。 .種後仰座位總成,其特別係在,例如一飛機,之載 具上使用,其係包括一固定的支樓部分,用以支撐離 開載具之地板之總成、一可後仰的座位部分,其係包 123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含一座位底盤以及一背靠、以及座位連接裝置係用以 將該座位部分與該支撐部分連接,該連接裝置包括一 座位後仰機構係用以容許並控制該座位部分在一第一 直立位置與一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的移動,以及可 5 具選擇性操作之雙向馬達,係用以在該第一與第二位 置傳動該座位部分;其中該座位後仰機構包括一不可 逆線性致動器於該馬達裝置與該座位部分之間連接。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不可 逆線性致動器係可包括一引導螺桿傳動裝置或是一滾 10 珠螺桿傳動裝置。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線性 致動器包括一線性螺桿或滾珠螺桿,附裝至該支撐部 分與該座位部分之其中之一部分(或是一部分連接),以 及一螺桿嚙合裝置係附裝至該座位部分與該支撐部分 15 之其中的另一部分(或是一部分連接)。 57·如申明專利範圍第54、55或56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 中該線性致動器可與該座位底盤連接,用於沿著相對 於該支撐部分,介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的 一預定線性路徑,傳動該座位底盤。 20 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座位 底盤相對於背靠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後端部,並且該線 性致動器係可在該後端部處或是朝向該後端部樞接至 該座位底盤,並係可配置用於在其由第一位置移動至 第二位置時向下地傳動座位底盤之該後端部,並且其 一VAV:.A 124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中各亥座位後仰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支擇裝置,當座位 底盤之後端部向下傳動時,用於支撐座位底盤之前端 邛,從而當背Λ向後搖動時,致使座位底盤向後傾斜。 5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_58項中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 5 線性致動器係與該背靠連接,用於在一第一直立位置 與一第二後仰位置之間平移地傳動該背靠,該座位後 仰機構進一步地包括一引導裝置,當背靠係由第一直 立位置移動至第一完全後仰位置時,用於相對於支撐 部分漸進向後地搖動該背靠。 60.如申明專利範圍第59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引導 裝置包括一曲線軌道,其係附裝至支撐部分或是一部 刀與支撐部分連接,以及複數之隔開的軌道從動件, 其係附裝至該背靠,該執道從動件係用以沿著該執道 唾合並滑動。 5 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或61項之後仰座位總成,其中該 線性致動器可樞接至該座位底盤,並係可經由一無效 運動裝置而樞接至該背靠,容許該座位底盤與背靠之 間的相對植轉及平移。 62. —種具有一可後仰背靠的座位,該座位包括一固定的 - 支撐部分’其係用以支撐該離開地板的座位、一座位 部分包括一可後仰的背靠以及座位連接構件,其係用 以將该座位部分與該支撐部分連接,該連接構件包括 一背靠後仰機構,其係用以容許並控制該背靠在一第 一直立位置與一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的移動;其中 200402382 拾、申0靑專利範圍 該背靠包括一呈古 -第二上背▲:端部的第一下背靠構件,以及 第- 構件’其 在上端部處或是朝^ 1在該“構件上,並係 平務務μ * 部而㈣,俾便於其間傳動 ―:且其中該背靠後仰機構包括附裝至支撐 ίο 15 20 驗: :厂導轨分與該支轉部分連接的第-與第二伸長 為第—轨道具有二相對的轨道端部、複數 之第一隔開的軌道嗔合從動構件,其係附裝至第一背 靠構件並用以於該其令之一軌道中喝合並滑動,以及 一第二軌道唾合從動構件,其係附裝至第二背靠構件 部分與該背靠構件連接,該第一軌道係為曲線 :,以致當第-軌道嗔合從動構件沿著該第一軌道從 -端部滑動至另一端部時,致使第一背靠構件在第一 直立位置與第二完全後仰位置之間相對於支撐部分漸 也搖動以及s亥第一軌道的外形致使當該第二軌 嚙合從動構件係受影響沿著該第二軌道滑動時,致使 第二背靠構件相關於第一背靠構件漸進地搖動。 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之可後仰背靠,其中該背靠後 仰機構包括-搖桿係具有成一對鈍角之二臂’該搖桿 係在該二臂中間的一位置處樞接至該第—背靠構件, 該其中之一臂承載該第二軌道嚙合從動構件,以及具 有二相對端部的-連桿,該其中之一端部係拖接至該 搖桿的另一臂,而另一端部係固定地牢固至第二背靠 構件;該配置致使當第二從動構件係受影響沿著該= 二轨道滑動時,搖桿係受影響相關於其之樞軸搖動至 126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一背靠構件,從而致使該連桿相關於其之樞軸樞轉 至搖桿的另一臂,從而致使第二背靠構件相關於其之 樞軸樞接至第一背靠構件。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或63項之具有一可後仰背靠的座 位,其中该座位連接構件進一步地包括一可具選擇性 操作的雙向線性致動器,其係在該支撐部分或是與支 撐部分連接的一部分和該背靠之間連接,用於相對於 該支撐部分平移地移動該背靠,該配置致使當背靠受 引動而相對支撐部分平移地移動時,位在該第一背靠 構件上的第一從動構件係受引動而沿著該第一軌道漸 進地滑動,從而致使該背靠在該第一直立位置與第二 完全後仰位置之間漸進地搖動。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之具有一可後仰背靠的座位, 其中該座位部分包括一座位底盤,並且該線性致動器 係與該座位底盤連接,用於將該座位底盤沿著一預定 的線性路徑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具有—可後仰背#的座位, 其中該線性致動器係樞接至該座位底盤。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料㈣之具有一可後仰背靠 的座位,其中該線性致動器藉由—無效運動裝置而極 接至該背靠。 68·-種乘客載具用座位模組,該座位模組包含—座位部 ^7 ' ' _單_的支撐結構用於支撐該座位 ^刀及j離開载具地板的擱腳部分以及附裝構件用於 30/i 127 200402382 拾、申請專利箪爸圍 將該支撐結構附裝至位在載具之地板中的一對座位軌 道;其之特徵在於該附裝構件包含二隔開的固定部分 用於將支撐結構在二隔開點處固定至該對執道中的其 中之一執道,以及一第三固定部分用於將支撐結構固 5 定至另一軌道,從而在座位模組與座位執道之間提供
    一 3點式固定;該配置致使複數之該座位模組係可附裝 至一對座位執道,一個接著一個,從而構成複數之座 位單元,每一座位單元包含一模組之座位部分,以及 另一相鄰模組的擱腳部分。 10 6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或40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之特 徵在於在第一位置中搖桿與連接器連桿成一 180度之對 角,用以構成一支柱藉此施於支撐裝置的力量係經由 搖桿線性地傳達,並未轉動地傳達至蝸桿。 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之乘客座位總成,其中該蜗輪 15 (worm-gear)係經由一中斷鏈結裝置與該蜗輪(worm-
    wheel) 結合 ,該 裝置係 用以防 止蜗輪 (worm-gear) 不注 意地自蜗輪(worm-wheel)脫離,但能夠選擇性地作動用 以容許蜗輪(worm-gear)自蜗輪(worm-wheel)脫離。 128
TW092101637A 2002-08-09 2003-01-24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TW59306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GB2002/003701 WO2003013903A1 (en) 2001-08-09 2002-08-09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382A true TW200402382A (en) 2004-02-16
TW593064B TW593064B (en) 2004-06-21

Family

ID=3407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1637A TW593064B (en) 2002-08-09 2003-01-24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593064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93064B (en) 2004-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3597B2 (en)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AU2002355368A1 (en)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GB2406269A (en) A motorised reclining seat
TW200402382A (en)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AU2007201819A1 (en)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ZA200401259B (en)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