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4066Y -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 Google Patents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54066Y CN2854066Y CN 200520144423 CN200520144423U CN2854066Y CN 2854066 Y CN2854066 Y CN 2854066Y CN 200520144423 CN200520144423 CN 200520144423 CN 200520144423 U CN200520144423 U CN 200520144423U CN 2854066 Y CN2854066 Y CN 285406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spring
- hole
- fittings body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修井作业时专用泄油器。接头体上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接头体上有泄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泄油装置的结构是在接头体上有轴向孔,轴向孔内有密封活塞和弹簧,弹簧顶部有弹簧压帽,接头体内部有横向进液孔,进液孔与轴向孔下部连通,接头体外部有横向泄油孔,泄油孔与轴向孔连通。在油井上修施工准备完毕,用泵车将60℃左右的热水沿油管打入油井内,油管内的热水将油杆上和油管内的原油和蜡质溶解,泵压升至10MPa时,打压止回型泄油器的密封活塞顶起压紧弹簧,建立起油管与油套环型空间之间的通道,进行泄油。泵车压力释放后泄油器弹簧将密封活塞送回坐封状态,使油套环型空间的混合液不能进入油管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时的专用井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起出油井内深井泵前将抽油杆上和油管内壁的原油和蜡质泄到油套环型空间;并确保环型空间里的原油和蜡质不再进入油管内的一种装置。是油田修井作业环保配套的技术。
背景技术
油田修井使用的油井内常规泄油器,是通过控制块打开泄油孔或是通过剪断销钉打开泄油孔,然后油管内的原油和蜡质在压差的作用下,经过泄油孔流进入油套环型空间。在修井作业时达到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作业的环保目的。
但是,对于有些油田的原油和蜡质含量较高、原油较稠的油井来说,由于原油的流动性较差,靠压差根本不能流动,原油就不能自动进入油套环型空间,在修井作业时就达不到环保的目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和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原油蜡质含量较高、原油较稠的特点,开发研制了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压止回型泄油器,为原油蜡质含量较高、原油较稠的油井修井作业施工时提供完善的泄油技术,确保油井修井作业施工时,原油泄出速度快,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克服常规泄油器在原油蜡质含量高、较稠情况下,泄入油套环型空间速度慢或不能泄入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打压止回型泄油器是由接头体所组成,接头体上部有内螺纹,接头体下部有外螺纹。接头体上有泄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泄油装置的结构是在接头体上有轴向孔,轴向孔内有密封活塞和弹簧。密封活塞与轴向孔滑动配合。弹簧顶部有弹簧压帽。接头体内部有横向进液孔,进液孔与轴向孔下部连通。接头体外部有横向泄油孔,泄油孔与轴向孔连通。
为了加快泄油速度,在接头体的周围均布有2-6个泄油装置。最好是均布有4个泄油装置。
所述的轴向孔的直径在10-25毫米之间;进液孔直径在8-20毫米之间;泄油孔直径在6-15毫米之间。
所述的弹簧采用螺旋压缩弹簧。
所述的弹簧压帽上有通孔。
简述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工作原理,有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修井施工作业前,将打压止回型泄油器连接在抽油管柱上。即其上部采用内螺纹与油管相连接,其下部采用外螺纹与深井泵的上压紧接箍相连接。
当修井施工准备完毕,卸去毛辫子、盘根盒,起出光杆。用泵车将60度左右的热水沿油管打入油井内,进入油管内的热水随将油杆上和油管内的原油和蜡质溶解,当泵压升至10MPA(兆帕)时,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的密封活塞,顶起压紧弹簧。此时在油井内就建立起来了油管与油套环型空间之间的通道,所以油井内的油杆上和油管内的原油和蜡质被热水溶解后就会随之进入油套环型空间,再经套管闸门和油套连接管线进入油井生产管汇,实现了油井起管柱前要达到泄油的目的。
继续打入热水至10方左右时油井内的油杆上和油管内的原油和蜡质就会被热水溶解和冲洗的干干净净。当泵车的压力释放后泄油器的压紧弹簧就会将密封活塞送回坐封状态,使油套环型空间的混合液不能再回到油管内,确保了泄油的彻底,油管内没有原油和蜡质。
由于本装置的泄油施工过程完全是在密闭的管线内进行的,所以为油田的无污染作业和环境保护起到了坚强有利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适合于原油粘度较稠和蜡质含量较高的油井,如原油粘度在30厘泊左右的原油。
2、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具有止回作用:
当泵车的压力释放后泄油器的压紧弹簧就会将密封活塞送回坐封状态,使油套环型空间的混合液不能再回到油管内。
3、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的泄油施工时间短:
只用一个泵车和一个罐车,在30分钟内即可以完成。
4、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的施工效果好:
油杆和油管起出后几乎没有原油和蜡质,用高温蒸汽清蜡一个小时即可完成清蜡这道工序,假如不用此打压止回型泄油器,清蜡时间需8小时,其效益显而易见,很可观。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有较大的改进,完全符合油田修井环保的需要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项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半剖面示意图。是压止回型泄油器处于座封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半剖面示意图。是压止回型泄油器处于泄油状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热水、原油和蜡质混合物流出的方向。
图中,1.内螺纹,2.弹簧压帽,3.弹簧,4.密封活塞,5.泄油孔,6.进液孔,7.接头体,8.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阅附图1。一种打压止回型泄油器,接头体(7)长度300毫米,外径95毫米,内径50毫米。接头体(7)上部内螺纹(1)为锥管螺纹,接头体(7)下部外螺纹(8)为锥管螺纹。接头体(7)上有4个泄油装置。泄油装置的结构是在接头体(7)上有4个直径为10毫米轴向孔,轴向孔内有密封活塞(4)和弹簧(3)。密封活塞(4)长度50毫米,弹簧(3)采用螺旋压缩弹簧。密封活塞(4)与轴向孔滑动配合,弹簧(3)顶部有弹簧压帽(2),弹簧压帽(2)上有通孔。弹簧压帽(2)与接头体(7)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接头体(7)内部有横向进液孔(6),进液孔(6)直径为10毫米。进液孔(6)与轴向孔下部连通。接头体(7)外部有横向泄油孔(5),泄油孔(5)直径为6毫米。泄油孔(5)与轴向孔连通。
Claims (5)
1、一种打压止回型泄油器,是由接头体(7)所组成,接头体(7)上部有内螺纹(1),接头体(7)下部有外螺纹(8),接头体(7)上有泄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泄油装置的结构是在接头体(7)上有轴向孔,轴向孔内有密封活塞(4)和弹簧(3),密封活塞(4)与轴向孔滑动配合,弹簧(3)顶部有弹簧压帽(2),接头体(7)内部有横向进液孔(6),进液孔(6)与轴向孔下部连通,接头体(7)外部有横向泄油孔(5),泄油孔(5)与轴由向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其特征在于:在接头体(7)的周围是横向沟槽与活塞腔连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孔的直径在10-25毫米之间;进液孔(6)直径在8-20毫米之间;泄油孔(5)直径在6-15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3)采用螺旋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打压止回型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压帽(2)上有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44423 CN2854066Y (zh) | 2005-12-16 | 2005-12-16 |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44423 CN2854066Y (zh) | 2005-12-16 | 2005-12-16 |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54066Y true CN2854066Y (zh) | 2007-01-03 |
Family
ID=3758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1444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54066Y (zh) | 2005-12-16 | 2005-12-16 |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54066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5901A (zh) * | 2015-02-17 | 2015-06-10 | 李锋 | 机械式泄油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916909A (zh) * | 2016-10-09 | 2018-04-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挡板泄油器 |
-
2005
- 2005-12-16 CN CN 200520144423 patent/CN285406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5901A (zh) * | 2015-02-17 | 2015-06-10 | 李锋 | 机械式泄油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4695901B (zh) * | 2015-02-17 | 2017-03-01 | 李锋 | 机械式泄油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916909A (zh) * | 2016-10-09 | 2018-04-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挡板泄油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58602B (zh) | 煤层气井同心管水力活塞排采装置及方法 | |
CN2854066Y (zh) | 打压止回型泄油器 | |
CN210033376U (zh) | 一种负压解堵工具 | |
CN204163964U (zh) | 环阀式液力反馈抽油泵 | |
CN109057732A (zh) | 一种泥浆式灌浆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708002Y (zh) | 强制调偏式液力反馈抽油泵 | |
CN201078219Y (zh) | 游梁抽油机驱动式无杆液力抽油系统 | |
CN207813581U (zh) | 液压泄油器及使用该泄油器的油井液力举升采油装置 | |
CN106014910B (zh) | 复合式双作用杆式抽油泵及其采油方法 | |
CN202531106U (zh) | 螺杆泵洗井阀 | |
CN201705632U (zh) | 无杆液压深井抽油泵 | |
CN2775343Y (zh) | 潜水提水泵 | |
CN204532798U (zh) | 一种抽油泵进油阀 | |
CN200982187Y (zh) | 压裂水力喷射泵 | |
CN2720147Y (zh) | 一种无杆采油系统设备 | |
CN2535558Y (zh) | 抽油井泵下掺液热循环采油装置 | |
CN202645953U (zh) | 一种浸入杆式抽稠油泵 | |
CN208934622U (zh) | 一种泥浆式灌浆循环装置 | |
CN202228320U (zh) | 串联式三腔抽油泵 | |
CN219061959U (zh) | 一种双柱塞测试联作泵 | |
CN201671590U (zh) | 一种压缩式注水可洗井封隔器 | |
CN203476281U (zh) | 扩张式防漏洗井封隔器 | |
CN214196275U (zh) | 一种具有新型密封插头结构的同心双管射流泵 | |
CN111021999B (zh) | 一种排液采气一体化管柱 | |
CN107061252B (zh) | 柱塞射流泵及出油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