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ents

Search tools Text Classification Chemistry Measure Numbers Full documents Title Abstract Claims All Any Exact Not Add AND condition These CPCs and their children These exact CPCs Add AND condition
Exact Exact Batch Similar Substructure Substructure (SMARTS) Full documents Claims only Add AND condition
Add AND condition
Application Numbers Publication Numbers Either Add AND condition

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

Abstract

一种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采用能够将三轮车浮在水上浮筒,以及推动三轮车前进的划水板和控制方向的实心车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本附件由浮力架1,划水轮架2、方向板3和车链防水盒3,足踏塑料防水盒罩4构成。

Landscapes

Show more

CN2449977Y

Chin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Inventor
刘汉刚
Current Assignee
Individual

Worldwide applications
2000 CN

Application CN 00244942 events
2001-09-26
Application granted
Anticipated expiration
Expired - Fee Related

Description

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配件,特别是一种能够使普通三轮车在水上行驶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
目前,国内已有发明了水陆自行车配合装置,经对这些装置的细致研究,发现其主要有以下不足:
1、配合装置为固定型装置;A、加宽了在陆上行驶的占道面积,整车占道宽度增加了近一倍,陆上行驶的安全系数大为降低和增加了驾驶的不便性;B、安装、拆卸十分不便,必须使用拆卸工具,耗时耗力。如果只安装或拆卸浮筒,占道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如将前后配合装置全部安装或拆卸,耗时必将在一小时左右。C、拆卸后解决携带问题难度较大。
2、传动装置与水接触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每次下水使用后将导致链条、链盘、飞轮生锈,影响整车使用寿命或加大保养工作量。
3、驾驶者双脚必须没入水中,如在秋冬季节,水温降低,则会使人生畏。
4、外形缺乏美观性,商业价值降低;由于多数配合装置采用的材料为角钢,加工方法为焊接,表面处理虽采用油漆,但由于外型的本身无法改观,因此在外观上就很难做到美观,这必然要影响到它的商业价值,使之在推广上产生相应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够使普通三轮车在水上行驶、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而且外观美观、使用非常安全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轮车在水上行驶的浮力采用浮筒,以及推动力采用增加划水板,来加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是:
本附件由浮力架1,划水轮架2和方向板3构成。就完整地解决了普通三轮车在水中行驶必须解决的浮力、前进和方向问题。
浮力架1,由浮筒1.1,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前固定支撑架1.2和后固定支撑架1.3组成。
前固定支撑架1.2由前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固定椎1.2.1,两根固定支撑杆1.2.2,一个固定套1.2.3,以及一根弧形连接杆组成。后固定支撑架1.3由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弯杆1.3.1和与其连接的四方架1.3.2。
划水轮架2由可以附加固定在两边后轮轴上的划板固定架2.1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划水板2.2与划水板固定轮圈2.3构成。
方向板3由一块固定在前轮上,能够随前轮转动的板状体制成。
为克服传动装置的防水问题,配制一个车链防水盒3,即可解决链条防水保护,在水上行驶时可有效防止链条、链盘、飞轮沾水生锈。为解决秋冬季节在水中行驶双脚浸入水中令人畏寒的问题,特配足踏塑料防水盒罩4固定于车体之上的防水盒,即使在冬季,驾驶者也不担心双脚会沾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为克服固定型装置的弱点,除前支撑夹和后支撑架采用固定安装再三轮车体上以外,其余各处均采用活动型装配,并用可折式锁钉固定。有效解决了占道宽、拆卸与安装难,携带难三大问题。折装时,由于各连接处采用可折式锁钉,折装不需用工具,只需拨掉或插上锁钉即可,无论装配还是拆卸,时间仅为3-5分钟:拆卸后,一对浮筒可置于蓬布架之上,由于浮筒的宽度小于车身的宽度,固定于浮筒的连杆可旋转到顺浮筒方向,因此在陆上行驶不存在占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携带难的问题。
2、由于方向板3是能够随前轮转动的板状体,所以前进的方向仍然由三轮车龙头控制。由于方向控制是在前面,前进方向是正面控制,非常容易掌握。而一般船舵是在后面和反方向控制,一般人们不人们不习惯,很不容易掌握。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组装示意图。
图2是浮力架总体结构图。
图3是划水板固定轮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划水板形状示意图。
图5是划水板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车链防水盒示意图。
图7是足踏塑料防水盒罩示意图。
其中,1、浮力架;1.1、浮筒;1.2、前固定支撑架;1.2.1、支撑杆固定椎;1.2.2、旋转支撑杆;1.2.3、固定套;1.2.4、弧形连接支撑杆;1.3、后固定支撑架;1.3.1、四方架弯杆;1.3.2、四方架;2、划水轮架;2.1、划水板固定架;2.2、划水板;2.3、划水板固定轮圈;3、实心轮方向板;4、足踏塑料防水盒罩;5、车链防水盒。
实施例
具体制作、装配连接如下:
浮筒1用塑料板作支撑板,外层采用玻璃钢密封,里面是发泡笨板。
前固定支撑架1.2固定在三轮车方向把轴(龙头)承套上。后固定支撑架固定于三轮车后座与车架之间。
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固定椎1.2.1和,四根四方架弯杆1.3.1在密封焊接前用加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的螺帽旋紧固定。
两根固定支撑杆1.2.2通过固定套1.2.3将三轮车把轴承套固定,以及一根弧形连接杆组成。后固定支撑架1.3由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弯杆1.3.1和与其连接的四方架1.3.2。
划水轮架2由可以附加固定在两边后轮轴上的划板固定架2.1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划水板2.2与划水板固定轮圈2.3构成。
方向板3由一块圆形实心板固定在前轮上构成,能够随前轮转动的板状体制成。

Claims (6)
Hide Dependent

1、一种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采用能够将三轮车浮在水上浮筒,以及推动三轮车前进的划水板和控制方向的实心车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本附件由浮力架(1),划水轮架(2)、实心轮方向板(3)和车链防水盒(3),足踏塑料防水盒罩(4)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架(1),由浮筒(1.1),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前固定支撑架(1.2)和后固定支撑架(1.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固定支撑架(1.2)由前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固定椎(1.2.1),两根固定支撑杆(1.2.2),一个固定套(1.2.3),以及一根弧形连接杆组成;后固定支撑架(1.3)由四根固定在浮筒(1.1)上的弯杆(1.3.1)和与其连接的四方架(1.3.2)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划水轮架(2)由可以附加固定在两边后轮轴上的划板固定架(2.1)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划水板(2.2)与划水板固定轮圈(2.3)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向板(3)由一块固定在前轮上,能够随前轮转动的圆形板状体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水陆两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链防水盒(5)是一只固定在车架上的长形扁盒;足踏塑料防水盒罩(4)是两只船形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