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904509U -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904509U CN222904509U CN202421681024.3U CN202421681024U CN222904509U CN 222904509 U CN222904509 U CN 222904509U CN 202421681024 U CN202421681024 U CN 202421681024U CN 222904509 U CN222904509 U CN 222904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raw materials
- filtering mechanism
- stirring tank
- h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凝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顶部设有进料管和搅拌电机,搅拌罐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轴连接,搅拌罐顶部安装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底部设有排灰口,排灰口与搅拌罐顶部的进料管连通,过滤机构的顶部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上设有吸风管,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真空泵,过滤机构的侧壁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连接有上料斗,采用真空泵和过滤机构能够通过吸尘和过滤进行除尘,防止粉尘外溢,原料通过上料斗及管式螺旋输送机均先经过滤机构过滤,既能输送大颗粒质量重的干燥骨料,又可以输送小颗粒质量轻的胶凝材料或外加剂,清理过滤机构时粉尘会进入搅拌罐中,确保除尘工序不会影响干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拌混凝土搅拌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干拌混凝土是在远离施工现场的另外一个区域按既定配比,将水泥、干燥骨料、粉料、外加剂等拌制成混合物,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施工人员只需要按比例加水搅拌后即可使用,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其次,由于不含水,干拌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可以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减少了湿拌混凝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泄漏污染、水分蒸发或凝结的问题,同时,原材料的配比是按照国家标准或特定的工程要求进行生产,更加科学,有效提升了砂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质量和应用水平,因此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但由于干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需保持混合物的干燥状态,搅拌混合过程以及散装或包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导致工作环境条件较差。
中国专利号:ZL201620510586.0公开了一种预拌混凝土掺合料均化装置,包括均化仓,均化仓的仓体盖上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除尘器;均化仓下部的壁体内侧固设有环形充气管道,充气管道内侧的管壁上开设有多处充气孔,且该充气管道上连接有充入压缩气体的进气管道;均化仓的卸料口处设有自动控制的推拉式密封装置,该技术方案通过充入压缩气体,使均化仓内粉料流态化,实现均化仓内粉料混合均化的目的,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的推拉式密封装置,使得卸料口处密封良好,混合均化过程中不会漏气;启闭方便,卸料速度快,防止卸料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机内的潮湿气体进入均化仓内,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没有上料装置,使用时需要人工将多种原料倾倒进均化仓中,导致人工上料时粉尘逸散严重,其次,通过充入压缩气体使均化仓内粉料流化态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原料附着在排气口处的除尘器内,没有用于混合,如添加含量很少的外加剂时,会导致原料的配比发生变化,影响混凝土科学配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防止混凝土搅拌时除尘过程影响原料配比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上料过程中粉尘易逸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真空吸附上料结合管式螺旋输送机上料,能够边抽气除尘边上料,上料完成后清灰时能够将过滤机构中的粉尘送至搅拌罐中与其他原料一同混合搅拌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顶部设有进料管和搅拌电机,搅拌罐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轴连接,所述搅拌罐顶部安装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底部设有排灰口,排灰口与搅拌罐顶部的进料管连通,所述过滤机构的顶部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上设有吸风管,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真空泵,所述过滤机构的侧壁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连接有上料斗。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真空泵和过滤机构能够在上料、混合以及排料过程中通过吸尘和过滤进行除尘,防止粉尘外溢而影响生产区域的工作环境。
(2)原料通过上料斗及管式螺旋输送机均先进入过滤机构,经过滤机构吸附的粉尘向下掉落从排灰口进入搅拌罐中,被过滤机构阻挡的粉尘也能在清理过滤机构时从排灰口落入搅拌罐,确保除尘工序不会影响干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
(3)采用管式螺旋输送机既能向搅拌罐中输送一些大颗粒、质量重的干燥骨料,又可结合真空泵的吸力输送小颗粒质量轻的胶凝材料、外加剂、防腐剂等粉料,在粉尘最多的上料阶段减少粉尘泄露,大幅提升了上料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上料区的工作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侧的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均安装有滤袋,滤袋内均安装有支撑骨架,滤袋顶部的开口处通过支撑骨架与安装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壳体内的安装板便于安装滤袋,通过支撑骨架便于固定滤袋,同时支撑骨架能够在真空泵将空气从滤袋外部抽吸至滤袋内部时防止滤袋变形后表面积减小而影响过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滤袋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褶皱处,滤袋中部褶皱的外侧边缘设有加固带,多个褶皱的最外侧通过环形的加固带依次连接。
通过滤袋侧壁上的多个褶皱能够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在反吹清灰时能够利用褶皱的变形快速清除附着在滤带表面的粉尘;通过加固带防止脉冲喷吹清灰时滤带过分膨胀。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纵向支撑杆和支撑骨架中部沿竖直方向等距间隔排列的固定环,固定环与纵向支撑杆之间通过多个轴向支撑杆固定连接。
通过支撑骨架上的纵向支撑杆能够在吸附粉尘时使滤带保持形状,防止滤带变形而导致过滤面积减小,通过固定环和轴向支撑杆便于固定多个纵向支撑杆的位置和形状,同时不影响滤袋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一灰斗,第一灰斗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二灰斗,进料口设置在第一灰斗与第二灰斗之间的侧壁上。
通过第一灰斗便于承接脉冲喷吹清灰时从滤袋表面掉落的粉尘,使其能够沿着第一灰斗从排灰口重新落回搅拌罐中,第二灰斗便于将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输送进来的原料暂存在第二灰斗上,搅拌时在将原料从排灰口后排放至搅拌罐中,利用第一吹灰斗阻挡从第二吹灰斗向下掉落的原料被向上吸附,降低滤带的工作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有气包,气包上设有多个喷吹管,喷吹管穿过壳体后延伸进壳体内且正对滤袋顶部开口中心处的喷吹管底部均设有喷气口。
通过气包和喷吹管以及喷吹管上的喷气口便于利用脉冲喷吹对所有滤袋反吹清灰,通过反吹及滤带膨胀将附着在滤带表面的灰尘吹落及震落,便于回复滤袋的过滤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排灰口设置在第二灰斗的底部,所述排灰口上设有气动阀。
通过气动阀便于控制排灰口的连通或封闭,通过在真空上料斗投放粉状原料时关闭气动阀便于在过滤机构中产生真空从而将上料斗中的原料吸附至过滤机构中,粉状原料上料完毕后打开气动阀将分装原料投放至搅拌罐中;搅拌罐搅拌时关闭气动阀能够防止粉尘外溢,排料时打开气动阀便于原料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斗的底部与管式螺旋输送机的底部连通,管式螺旋输送机的顶部与过滤机构顶部的进料口连通。
通过上料斗底部直接与管式螺旋输送机的底部连通,使倾倒至上料斗中的所有原料能够向下掉落至管式螺旋输送机够中后,自动被管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过滤机构中,上料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斗的底部设有支架,支架的顶部与上料斗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
通过支架支撑和固定上料斗,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每次上料斗中放入原料的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排料管。
通过排料管导出搅拌混合后的原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A处剖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袋和支撑骨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袋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滤袋和支撑骨架剖视状态的立体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1-真空泵,11-吸风管,2-过滤机构,21-壳体,211-吸风口,212-安装板,213-滤袋,2131-褶皱,2132-加固带,214-支撑骨架,2141-纵向支撑杆,2142-轴向支撑杆,2143-固定环,22-进料口,23-第一灰斗,24-第二灰斗,25-排灰口,251-气动阀,26-气包,261-喷吹管,2611-喷气口,3-搅拌罐,31-进料管,32-搅拌轴,33-搅拌电机,34-排料管,4-管式螺旋输送机,5-上料斗,51-支架,5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包括搅拌罐3,搅拌罐3顶部设有进料管31和搅拌电机33,搅拌罐3内设有搅拌轴32,搅拌轴32与搅拌电机33轴连接,所述搅拌罐3顶部安装有过滤机构2,过滤机构2的底部设有排灰口25,排灰口25与搅拌罐3顶部的进料管31连通,所述过滤机构2的顶部设有吸风口211,吸风口211上设有吸风管11,吸风管11的另一端连接真空泵1,所述过滤机构2的侧壁设有进料口22,进料口22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4连接有上料斗5,采用真空泵1和过滤机构2能够通过吸尘和过滤进行除尘,防止粉尘外溢而影响生产区域的工作环境,原料通过上料斗5及管式螺旋输送机4先进入过滤机构2,经过滤机构2吸附粉尘后的原料能够从排灰口25落入搅拌罐3中,被过滤机构2阻挡的粉尘也能在清理过滤机构2时通过排灰口25落入搅拌罐3,确保除尘工序不会影响干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采用管式螺旋输送机4既能向搅拌罐3中输送一些大颗粒、质量重的干燥骨料,又可结合真空泵1的吸力输送小颗粒质量轻的胶凝材料、外加剂、防腐剂等粉料,在粉尘最多的上料阶段减少粉尘泄漏,大幅提升了上料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上料区的工作环境。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侧的中部设有安装板212,安装板21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均安装有滤袋213,滤袋213内均安装有支撑骨架214,滤袋213顶部的开口处通过支撑骨架214与安装板212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壳体21内的安装板212便于安装滤袋213,通过支撑骨架214便于固定滤袋213,同时支撑骨架214能够在真空泵1将空气从滤袋213外部被抽吸至滤袋213内部时防止滤袋213变形后表面积减小而影响过滤效果。
参照图6-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袋213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褶皱2131处,滤袋213中部褶皱2131的外侧边缘设有加固带2132,多个褶皱2131的最外侧通过环形的加固带2132依次连接,通过滤袋213侧壁上的多个褶皱2131能够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在反吹清灰时能够利用褶皱2131的变形快速清除附着在滤袋213表面的粉尘;通过加固带2132防止脉冲喷吹清灰时滤袋213过分膨胀。
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214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纵向支撑杆2141和支撑骨架214中部沿竖直方向等距间隔排列的固定环2143,固定环2143与纵向支撑杆2141之间通过多个轴向支撑杆2142固定连接,通过支撑骨架214上的纵向支撑杆2141能够在吸附粉尘时使滤袋213保持形状,防止滤袋213变形而导致过滤面积减小,通过固定环2143和轴向支撑杆2142便于固定多个纵向支撑杆2141的位置和形状,同时不影响滤袋213变形。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12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一灰斗23,第一灰斗23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二灰斗24,进料口22设置在第一灰斗23与第二灰斗24之间的侧壁上,通过第一灰斗23便于承接脉冲喷吹清灰时从滤袋213表面掉落的粉尘,使其能够沿着第一灰斗23从排灰口25重新落回搅拌罐3中,第二灰斗24便于将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4输送进来的原料暂存在第二灰斗24上,搅拌时再将原料从排灰口25后排放至搅拌罐3中,利用第一吹灰斗阻挡从第二吹灰斗向下掉落的原料被向上吸附,降低滤袋213的工作压力。
参照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外侧壁上设有气包26,气包26上设有多个喷吹管261,喷吹管261穿过壳体21后延伸进壳体21内且正对滤袋213顶部开口中心处的喷吹管261底部均设有喷气口2611,通过气包26和喷吹管261以及喷吹管261上的喷气口2611便于利用脉冲喷吹对所有滤袋213反吹清灰,通过反吹及滤袋213膨胀将附着在滤袋213表面的灰尘吹落及震落,便于恢复滤袋213的过滤性能。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灰口25设置在第二灰斗24的底部,所述排灰口25上设有气动阀251,通过气动阀251便于控制排灰口25的连通或封闭,通过在真空上料斗5投放粉状原料时关闭气动阀251便于在过滤机构2中产生真空从而将上料斗5中的原料吸附至过滤机构2中,粉状原料上料完毕后打开气动阀251将分装原料投放至搅拌罐3中;搅拌罐3搅拌时关闭气动阀251能够防止粉尘外溢,排料时打开气动阀251便于原料排出。
参照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斗5的底部与管式螺旋输送机4的底部连通,管式螺旋输送机4的顶部与过滤机构2顶部的进料口22连通,通过上料斗5底部直接与管式螺旋输送机4的底部连通,使倾倒在上料斗5中的所有原料能够向下掉落至管式螺旋输送机4够中后,自动被管式螺旋输送机4输送至过滤机构2中,上料方便。
参照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斗5的底部设有支架51,支架51的顶部与上料斗5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52,通过支架51支撑和固定上料斗5,通过压力传感器52能够检测每次上料斗5中放入原料的重量。
参照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罐3的底部设有排料管34,便于混合完成后排出搅拌混合后的原料。
实施例2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多种原料按种类分别倾倒在上料斗5内,通过压力传感器52检测记录各原料的重量后,打开管式螺旋输送机4和真空泵1,关闭气动阀251使过滤机构2下端封闭,便于真空泵1产生吸力;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4将原料向上输送至过滤机构2中的第二灰斗24上方,通过过滤机构2防止粉尘逸散,输送小颗粒质量轻的粉状原料时,管式螺旋输送机4可作为导管的作用将粉状原料吸入到过滤机构2中,减少粉尘逸散最严重的胶凝材料、外加剂等粉状原料上料时粉尘泄漏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
粉尘在真空泵1的作用下进入过滤机构2中后,大部分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在第二灰斗24上,部分粉尘从第二灰斗24向上被吸附在滤袋213表面,空气则穿过滤袋213后经真空泵1排出,通过支撑骨架214能够限制滤袋213的变形量,确保吸附除尘时滤袋213的外表面存在大量褶皱2131,增加了滤袋213表面的吸附面积,增加了能够吸附粉尘的量;
输送大颗粒质量较重的骨料等原料时,经管式螺旋输送机4将原料输送至过滤机构2中,骨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第二灰斗24上,骨料中的轻质粉尘经第一灰斗23遮挡,减少大部分粉尘被真空泵1吸附在滤袋213表面;
上料完成后,经过滤机构2吸附粉尘后,打开气动阀251,使暂存在第二灰斗24上的原料落入搅拌罐3中开始进行搅拌混合,清理滤袋213表面附着的灰尘时,关闭真空泵1,然后利用气包26储存的气体经喷吹管261向过滤机构2中的滤袋213开口处喷出气体,气体使滤袋213鼓胀,利用气体的反吹及滤袋213的变形使附着在滤袋213表面的粉尘脱离并掉落进搅拌罐3中与正在搅拌的原料一同混合搅拌,确保干拌混凝土原料的配比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动,搅拌完成后混合后的原料从排料管34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包括搅拌罐(3),搅拌罐(3)顶部设有进料管(31)和搅拌电机(33),搅拌罐(3)内设有搅拌轴(32),搅拌轴(32)与搅拌电机(33)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3)顶部安装有过滤机构(2),过滤机构(2)的底部设有排灰口(25),排灰口(25)与搅拌罐(3)顶部的进料管(31)连通,所述过滤机构(2)的顶部设有吸风口(211),吸风口(211)上设有吸风管(11),吸风管(11)的另一端连接真空泵(1),所述过滤机构(2)的侧壁设有进料口(22),进料口(22)通过管式螺旋输送机(4)连接有上料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侧的中部设有安装板(212),安装板(21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均安装有滤袋(213),滤袋(213)内均安装有支撑骨架(214),滤袋(213)顶部的开口处通过支撑骨架(214)与安装板(212)可拆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213)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褶皱(2131)处,滤袋(213)中部褶皱(2131)的外侧边缘设有加固带(2132),多个褶皱(2131)的最外侧通过环形的加固带(2132)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214)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纵向支撑杆(2141)和支撑骨架(214)中部沿竖直方向等距间隔排列的固定环(2143),固定环(2143)与纵向支撑杆(2141)之间通过多个轴向支撑杆(214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2)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一灰斗(23),第一灰斗(23)下方设有漏斗状的第二灰斗(24),进料口(22)设置在第一灰斗(23)与第二灰斗(24)之间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外侧壁上设有气包(26),气包(26)上设有多个喷吹管(261),喷吹管(261)穿过壳体(21)后延伸进壳体(21)内且正对滤袋(213)顶部开口中心处的喷吹管底部均设有喷气口(26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口(25)设置在第二灰斗(24)的底部,所述排灰口(25)上设有气动阀(2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5)的底部与管式螺旋输送机(4)的底部连通,管式螺旋输送机(4)的顶部与除尘机构顶部的进料口(22)联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5)的底部设有支架(51),支架(51)的顶部与上料斗(5)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5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3)的底部设有排料管(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681024.3U CN222904509U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681024.3U CN222904509U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904509U true CN222904509U (zh) | 2025-05-27 |
Family
ID=9576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681024.3U Active CN222904509U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904509U (zh) |
-
2024
- 2024-07-16 CN CN202421681024.3U patent/CN222904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97669U (zh) | 大米除尘装置 | |
CN207137769U (zh) | 一种耐火材料环保生产系统 | |
CN217491026U (zh) | 矿石破碎装置 | |
CN222904509U (zh) | 一种混凝土原料混合用除尘装置 | |
CN212421774U (zh) | 一种混凝土骨料分配装置 | |
CN205929033U (zh) | 一种具有除尘效果的干混砂浆搅拌装置 | |
CN212216181U (zh) | 黄沙的多级筛分装置 | |
CN218871574U (zh) | 一种干粉砂浆生产用降尘装置 | |
CN212167041U (zh) | 一种烟气脱硫用石灰石投放装置 | |
CN112604410B (zh) | 用于水泥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 | |
CN107020702B (zh) | 一种干粉砂浆生产设备及工艺 | |
CN214209946U (zh) | 一种水泥生产用除尘环保装置 | |
CN212284764U (zh) | 一种用于砂浆生产的制砂机储料罐用防尘输送装置 | |
CN209533836U (zh) | 一种干混砂浆成品下料除尘装置 | |
CN111804099A (zh) | 一种封闭式搅拌站 | |
CN209718176U (zh) | 一种干混砂浆搅拌机除尘装置 | |
CN222489737U (zh) | 一种硅酸钠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 |
CN221187061U (zh) | 一种水泥生产混合装置 | |
CN217144402U (zh) | 一种干混砂浆卸料装置 | |
CN221999211U (zh) | 一种干混砂浆生产用除尘箱 | |
CN217616061U (zh) | 一种干混砂浆生产用骨料风选除杂装置 | |
CN221338928U (zh) | 一种混凝土缓凝减水剂的干粉预混装置 | |
CN218748679U (zh) | 一种涂料树脂生产用固体粉料加料装置 | |
CN217834156U (zh) | 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 |
CN213895212U (zh) | 一种活性炭混合筛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