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889112U -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889112U CN222889112U CN202420810004.5U CN202420810004U CN222889112U CN 222889112 U CN222889112 U CN 222889112U CN 202420810004 U CN202420810004 U CN 202420810004U CN 222889112 U CN222889112 U CN 2228891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tcher
- gears
- groups
- folding device
- ba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包括两组通过折叠装置连接的担架,两组担架上套设承重垫,还包括挡板和把手,折叠装置包括齿轮和侧挡板,担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担架杆和固定杆,担架杆一端还套设有防滑套,折叠装置上的齿轮设有两个,齿轮外侧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折叠装置上的侧挡板设有两个,侧挡板内侧设有开槽,把手固定在开槽内,另一组开槽内铰接有储药盒,承重垫上阵列排布透气孔,承重垫的一端设有头枕,担架杆外侧固接有U形穿线孔。本实用新型属于野外急救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野外急救担架。有效解决了传统担架不方便进行收纳和移动,且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是一种新型现代化的野外急救担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外急救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急救装置,在重大的医疗抢救和事故救援中用于运输伤病员,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担架都是传统担架,这种担架一般都比较重,而且结构简单,只是在支撑面的两侧串接支撑杆,不但给抬担架的人增加了抢救难度,而且担架上的病人会感觉不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抢救的速度,此外,传统的担架还存在收拢时占据空间较大、躺垫易被弄脏、需要多人合作使用等诸多问题。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20379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野外急救担架,通过让病人躺在支撑布上,将束带系在束扣上,病人脚踩在脚带上,使病人能够得到很好的固定,防止滑落摔下担架造成生命危险,通过设置防滑垫防止了急救人员手部出汗出现滑脱,从而给病人带来危险,背带的设置使得领头的急救人员能够将背带背在肩上,减轻了急救人员手部的力度,缓解了手部疲劳,增加了抬担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右手拇指按压照明灯开关,照明灯亮起,方便了急救人员夜间行走,通过设置有输液挂钩,能够将输液用药袋或药瓶挂在输液挂钩上,行使紧急输液措施,用以应对病人病危需要输液的情况,通过电动伸缩杆,将电动伸缩杆伸长,万向轮接触地面,以致能够完成推移,缓解了急救人员的双手劳动力度,便于快速转移病人。
但上述担架,上述技术结构固定,不方便进行收纳和移动,且不能体现人文关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地问题是:不方便进行收纳和移动,且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包括两组通过折叠装置连接的担架,两组担架上套设承重垫,所述折叠装置位于担架侧部;
还包括挡板和把手,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担架上,所述把手铰接在折叠装置内侧,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齿轮和侧挡板,所述齿轮和侧挡板分别固定在担架的外侧以及上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担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担架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其两端与担架杆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固定杆分别位于担架杆两端,所述担架杆一端还套设有防滑套,远离防滑套的一组固定杆贯穿担架杆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上的齿轮设有两个,并相互啮合;所述齿轮外侧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活动穿设有经过齿轮轮心位置的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上的侧挡板设有两个,所述侧挡板通过其相邻的端部贴合;所述侧挡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设在齿轮轮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垂直焊接在靠近防滑套的固定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内侧设有开槽,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开槽内,另一组开槽内铰接有储药盒。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垫上阵列排布透气孔,所述承重垫的一端设有头枕。
进一步地,所述担架杆外侧固接有U形穿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齿轮之间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侧挡板和穿线孔均贯穿承重垫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折叠装置解决了不方便收纳和移动的问题,通过设有挡板、侧挡板、把手、透气孔和药盒,体现了人文关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的第三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担架,2、折叠装置,3、承重垫,4、挡板,5、把手,6、担架杆,7、固定杆,8、防滑套,9、齿轮,10、侧挡板,11、连接板,12、限位块,13、储药盒,14、透气孔,15、头枕,16、穿线孔。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包括两组通过折叠装置2连接的担架1,两组担架1上套设承重垫3,折叠装置2位于担架1侧部;
还包括挡板4和把手5,挡板4固定连接在担架1上,把手5铰接在折叠装置2内侧,折叠装置2包括齿轮9和侧挡板10,齿轮9和侧挡板10分别固定在担架1的外侧以及上部位置。
为了保证在野外使用时设备的稳定性,担架1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担架杆6和固定杆7,固定杆7通过其两端与担架杆6固定连接;且两组固定杆7分别位于担架杆6两端,担架杆6一端还套设有防滑套8,远离防滑套8的一组固定杆7贯穿担架杆6设置。
为了提高设备在野外使用的灵活度,方便移动和收纳,折叠装置2上的齿轮9设有两个,并相互啮合;齿轮9外侧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活动穿设有经过齿轮9轮心位置的转轴。
为了提高担架1展开时,送病人的强度,并减少反转,折叠装置2上的侧挡板10设有两个,侧挡板10通过其相邻的端部贴合;侧挡板10上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卡设在齿轮9轮缘上。
进一步地,挡板4垂直焊接在靠近防滑套8的固定杆7上。
为了方便使用,侧挡板10内侧设有开槽,把手5固定连接在开槽内,另一组开槽内铰接有储药盒13。
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承重垫3上阵列排布透气孔14,承重垫3的一端设有头枕15。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型,担架杆6外侧固接有U形穿线孔16。
进一步地,连接板11和齿轮9之间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挡板4、侧挡板10和穿线孔16均贯穿承重垫3设置。
具体使用时,担架1处于折叠状态,分别拉住担架杆6两端将担架放平,此时齿轮9相互啮合使担架打开,此时限位块正好卡在俩齿轮之间,将病人抬上承重垫3上,头靠在头枕15上,拿出储药盒13内的药品对病人施救,施救结束后,用带子穿过穿线槽16将病人固定,握住防滑套8将病人抬起,此时病人可以握住收纳在凹槽的把手5将身体二次固定,以上便是整个野外急救担架的使用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通过折叠装置(2)连接的担架(1),两组担架(1)上套设承重垫(3),所述折叠装置(2)位于担架(1)侧部;
还包括挡板(4)和把手(5),所述挡板(4)固定连接在担架(1)上,所述把手(5)铰接安装在折叠装置(2)内侧,所述折叠装置(2)包括齿轮(9)和侧挡板(10),所述齿轮(9)和侧挡板(10)分别固定在担架(1)上的外侧以及上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1)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担架杆(6)和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通过其两端与担架杆(6)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固定杆(7)分别位于在担架杆(6)两端,所述担架杆(6)的一端还套设有防滑套(8),远离防滑套(8)的一组固定杆(7)贯穿担架杆(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2)上的齿轮(9)设有两个,并相互啮合;所述齿轮(9)外侧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上活动穿设有经过齿轮(9)轮心位置的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2)上的侧挡板(10)设有两个,所述侧挡板(10)通过其相邻的端部贴合;所述侧挡板(10)上设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卡设在两组齿轮(9)轮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垂直焊接在靠近防滑套(8)的固定杆(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10)内侧设有开槽,所述把手(5)固定连接在开槽内,另一组开槽内铰接设有储药盒(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垫(3)上阵列排布透气孔(14),所述承重垫(3)的一端设有头枕(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6)外侧固接有U形的穿线孔(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和齿轮(9)之间相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野外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侧挡板(10)和穿线孔(16)均贯穿承重垫(3)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810004.5U CN222889112U (zh) | 2024-04-18 | 2024-04-18 |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810004.5U CN222889112U (zh) | 2024-04-18 | 2024-04-18 |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889112U true CN222889112U (zh) | 2025-05-23 |
Family
ID=9572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810004.5U Active CN222889112U (zh) | 2024-04-18 | 2024-04-18 |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889112U (zh) |
-
2024
- 2024-04-18 CN CN202420810004.5U patent/CN2228891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09044A (zh) | 一种内科护理床 | |
CN222889112U (zh) | 一种野外急救担架 | |
CN211409866U (zh) |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病床 | |
CN204951422U (zh) | 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 |
CN211049907U (zh) | 一种新型急诊护理用担架 | |
CN210631399U (zh) | 一种急诊科室用多功能救助装置 | |
CN210991220U (zh) | 一种新型急诊护理担架 | |
CN212166083U (zh) | 一种小儿输液操作台 | |
CN211460941U (zh) | 一种心内科用自动翻身诊断床 | |
CN212090063U (zh) |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 |
CN2382395Y (zh) | 伸缩式急救担架车 | |
CN203662996U (zh) | 一种担架 | |
CN2376290Y (zh) | 多功能护理操作车 | |
CN215900284U (zh) | 一种用于整形术后辅助活动支架 | |
CN217489134U (zh) | 一种设有口袋的多功能防滑转移护理垫 | |
CN208741368U (zh) | 一种普外科移动用护理架 | |
CN213941256U (zh) | 一种临床护理用床侧护理装置 | |
CN221654849U (zh) | 一种省力型急救担架 | |
CN215779239U (zh) | 一种救护车用安全担架车 | |
CN204147186U (zh) | 新型担架 | |
CN203988717U (zh) | 一种方便的轮椅 | |
CN217162479U (zh) | 一种急诊临床使用的新型担架床 | |
CN217611803U (zh) |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多功能防滑转移护理垫 | |
CN218589321U (zh) | 一种旅行折叠理疗床 | |
CN215606998U (zh) | 一种医护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