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847553U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847553U CN222847553U CN202421869404.XU CN202421869404U CN222847553U CN 222847553 U CN222847553 U CN 222847553U CN 202421869404 U CN202421869404 U CN 202421869404U CN 222847553 U CN222847553 U CN 222847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der
- pull rod
- supporting beam
- horizontal pull
- steel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属于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吊设在上层支撑横梁上的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所述上层支撑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层加强支撑横梁,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支撑立柱和右侧支撑立柱上,所述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A和两组倾斜拉杆A,所述右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B和两组倾斜拉杆B,所述水平拉杆B的另一端均与右侧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属于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结构厂房特点有:1、钢结构建筑质量轻,强度高,跨度大;2、钢结构建筑施工工期短,相应降低投资成本;3、钢结构建筑防火性高,防腐蚀性强;4、钢结构建筑搬移方便,回收无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属轻型钢结构的一个分枝,这种结构型式的主要特点是:体现轻钢结构轻型、快速、高效的特点。
专利号为CN202020955739.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门式刚架结构。包括屋顶主椽梁钢结构、左侧边立柱和右侧边立柱,屋顶主椽梁钢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边立柱和右侧边立柱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端连接件和右端连接件,左侧边立柱的顶部安装有左端连接件,所述屋顶主椽梁钢结构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左端连接件上,右侧边立柱的顶部安装有右端连接件,所述屋顶主椽梁钢结构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右端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缩短单根屋顶主椽梁钢结构吊装占用吊装设备的时间,缩短施工周期;因其拼装、拆除均方便,可重复使用;连接安全可靠,降低了投资。
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实现排气功能,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现有的立柱和横梁通常使用工字钢,横梁端部与立柱连接,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横梁强度不够,或承受载力过大,横梁会发生扭曲,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有待改进。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亟待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与左侧吊杆、右侧吊杆、中间吊杆协同配合,对支撑在左侧支撑立柱、右侧支撑立柱上的上层支撑横梁进行加固,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为此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包括吊设在上层支撑横梁上的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撑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层加强支撑横梁,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支撑立柱和右侧支撑立柱上,所述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及中间吊杆的底端均与下层加强支撑横梁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A和两组倾斜拉杆A,所述水平拉杆A的另一端均与左侧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所述右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B和两组倾斜拉杆B,所述水平拉杆B的另一端均与右侧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
本申请利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与左侧吊杆、右侧吊杆、中间吊杆协同配合,对支撑在左侧支撑立柱、右侧支撑立柱上的上层支撑横梁进行加固,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为圆管,其两端设置有端部法兰,且通过对应的连接螺栓C与左侧支撑立柱或右侧支撑立柱连接。通过下层加强支撑横梁的设置,能对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及中间吊杆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吊杆为矩形方管,所述左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左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A,所述上顶板A通过连接螺栓A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加工便捷,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拉杆A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水平拉杆A包括螺纹管A,所述螺纹管A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A和右侧螺杆A,所述左侧螺杆A和右侧螺杆A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A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A,所述连接板A通过固定螺栓A与左侧支撑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螺杆A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连接套A,所述竖向连接套A套设在左侧吊杆上,且与左侧吊杆焊接连接。
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底层水平拉杆A及两组倾斜拉杆A协同左侧吊杆对上层支撑横梁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且通过螺杆与螺纹管的配合,实现了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的长度调节,增强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连接套A上设置有与倾斜拉杆A铰接的铰接座。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拉杆A包括螺纹管B,所述螺纹管B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所述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铰接座铰接,所述右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上层支撑横梁或下层加强支撑横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吊杆为矩形方管,所述右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右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右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B,所述上顶板B通过连接螺栓B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拉杆A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B、中层水平拉杆B及底层水平拉杆B。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水平拉杆B包括螺纹管C,所述螺纹管C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C和右侧螺杆C,所述左侧螺杆C和右侧螺杆C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C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C,所述连接板C通过固定螺栓C与右侧支撑立柱2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螺杆C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连接套C,所述竖向连接套C套设在右侧吊杆上,且与右侧吊杆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倾斜拉杆B均与竖向连接套C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利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与左侧吊杆、右侧吊杆、中间吊杆协同配合,对支撑在左侧支撑立柱、右侧支撑立柱上的上层支撑横梁进行加固,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所述左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左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A,所述上顶板A通过连接螺栓A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加工便捷,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底层水平拉杆A及两组倾斜拉杆A协同左侧吊杆对上层支撑横梁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通过螺杆与螺纹管的配合,实现了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的长度调节,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吊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吊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层水平拉杆A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侧支撑立柱 2、右侧支撑立柱 3、上层支撑横梁 4、下层加强支撑横梁5、左侧吊杆 6、右侧吊杆 7、水平拉杆A 7.1、连接板A 7.2、固定螺栓A 7.3、左侧螺杆A7.4、螺纹管A 7.5、右侧螺杆A 7.6、竖向连接套A 7.7、铰接座 8、倾斜拉杆A 9、水平拉杆B10、倾斜拉杆B 11、左侧连接套 12、上顶板A 13、连接螺栓A 14、右侧连接套 15、上顶板B16、连接螺栓B 17、中间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所述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包括吊设在上层支撑横梁3上的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和中间吊杆17,所述上层支撑横梁3的下方设置有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支撑立柱1和右侧支撑立柱2上,所述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和中间吊杆17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及中间吊杆17的底端均与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连接,所述左侧吊杆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A7和两组倾斜拉杆A8,所述水平拉杆A7的另一端均与左侧支撑立柱1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A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3、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所述右侧吊杆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B9和两组倾斜拉杆B10,所述水平拉杆B9的另一端均与右侧支撑立柱2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B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3、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
现有的立柱和横梁通常使用工字钢,横梁端部与立柱连接,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横梁强度不够,或承受载力过大,横梁会发生扭曲,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有待改进。本申请利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与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中间吊杆17协同配合,对支撑在左侧支撑立柱1、右侧支撑立柱2上的上层支撑横梁3进行加固,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3的支撑性能。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所述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包括吊设在上层支撑横梁3上的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和中间吊杆17,所述上层支撑横梁3的下方设置有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支撑立柱1和右侧支撑立柱2上,所述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和中间吊杆17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及中间吊杆17的底端均与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连接,所述左侧吊杆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A7和两组倾斜拉杆A8,所述水平拉杆A7的另一端均与左侧支撑立柱1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A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3、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所述右侧吊杆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B9和两组倾斜拉杆B10,所述水平拉杆B9的另一端均与右侧支撑立柱2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B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3、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为圆管,其两端设置有端部法兰,且通过对应的连接螺栓C与左侧支撑立柱1或右侧支撑立柱2连接。通过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的设置,能对左侧吊杆5、右侧吊杆6及中间吊杆17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吊杆5为矩形方管,所述左侧吊杆5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的左侧连接套11焊接连接,所述左侧吊杆5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A12,所述上顶板A12通过连接螺栓A13与上层支撑横梁3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加工便捷,且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拉杆A7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水平拉杆A包括螺纹管A7.4,所述螺纹管A7.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A7.3和右侧螺杆A7.5,所述左侧螺杆A7.3和右侧螺杆A7.5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A7.3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A7.1,所述连接板A7.1通过固定螺栓A7.2与左侧支撑立柱1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螺杆A7.5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连接套A7.6,所述竖向连接套A7.6套设在左侧吊杆5上,且与左侧吊杆5焊接连接。
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底层水平拉杆A及两组倾斜拉杆A8协同左侧吊杆5对上层支撑横梁3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3的支撑性能。且通过螺杆与螺纹管的配合,实现了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的长度调节,增强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连接套A7.6上设置有与倾斜拉杆A8铰接的铰接座7.7。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拉杆A8包括螺纹管B,所述螺纹管B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所述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铰接座7.7铰接,所述右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上层支撑横梁3或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吊杆6为矩形方管,所述右侧吊杆6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4上的右侧连接套14焊接连接,所述右侧吊杆6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B15,所述上顶板B15通过连接螺栓B16与上层支撑横梁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拉杆A7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B、中层水平拉杆B及底层水平拉杆B。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水平拉杆B包括螺纹管C,所述螺纹管C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C和右侧螺杆C,所述左侧螺杆C和右侧螺杆C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C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C,所述连接板C通过固定螺栓C与右侧支撑立柱2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螺杆C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连接套C,所述竖向连接套C套设在右侧吊杆6上,且与右侧吊杆6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倾斜拉杆B10均与竖向连接套C铰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利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与左侧吊杆、右侧吊杆、中间吊杆协同配合,对支撑在左侧支撑立柱、右侧支撑立柱上的上层支撑横梁进行加固,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所述左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左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A,所述上顶板A通过连接螺栓A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加工便捷,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底层水平拉杆A及两组倾斜拉杆A协同左侧吊杆对上层支撑横梁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上层支撑横梁的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通过螺杆与螺纹管的配合,实现了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的长度调节,增强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包括吊设在上层支撑横梁上的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撑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层加强支撑横梁,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支撑立柱和右侧支撑立柱上,所述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和中间吊杆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吊杆、右侧吊杆及中间吊杆的底端均与下层加强支撑横梁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A和两组倾斜拉杆A,所述水平拉杆A的另一端均与左侧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所述右侧吊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水平拉杆B和两组倾斜拉杆B,所述水平拉杆B的另一端均与右侧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两组倾斜拉杆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层支撑横梁、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为圆管,其两端设置有端部法兰,且通过对应的连接螺栓C与左侧支撑立柱或右侧支撑立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吊杆为矩形方管,所述左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左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左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A,所述上顶板A通过连接螺栓A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拉杆A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A、中层水平拉杆A及底层水平拉杆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水平拉杆A包括螺纹管A,所述螺纹管A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A和右侧螺杆A,所述左侧螺杆A和右侧螺杆A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A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A,所述连接板A通过固定螺栓A与左侧支撑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螺杆A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连接套A,所述竖向连接套A套设在左侧吊杆上,且与左侧吊杆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套A上设置有与倾斜拉杆A铰接的铰接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拉杆A包括螺纹管B,所述螺纹管B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所述左侧螺杆B和右侧螺杆B螺纹相反,所述左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铰接座铰接,所述右侧螺杆B的另一端与上层支撑横梁或下层加强支撑横梁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吊杆为矩形方管,所述右侧吊杆的底端与套设在下层加强支撑横梁上的右侧连接套焊接连接,所述右侧吊杆的顶部焊接有上顶板B,所述上顶板B通过连接螺栓B与上层支撑横梁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拉杆A共设置有三根,分别是上层水平拉杆B、中层水平拉杆B及底层水平拉杆B。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869404.XU CN222847553U (zh) | 2024-08-05 | 2024-08-05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869404.XU CN222847553U (zh) | 2024-08-05 | 2024-08-05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847553U true CN222847553U (zh) | 2025-05-09 |
Family
ID=9557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869404.XU Active CN222847553U (zh) | 2024-08-05 | 2024-08-05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847553U (zh) |
-
2024
- 2024-08-05 CN CN202421869404.XU patent/CN2228475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36298U (zh) | 一种双杆斜拉式悬挑脚手架 | |
CN219080947U (zh) | 一种可调式悬挑支座 | |
CN212427712U (zh) | 一种玻璃幕墙支撑系统 | |
CN109441101B (zh) | 一种高空作业混凝土圆形屋顶的施工平台 | |
CN111472531A (zh) | 悬挑支撑架 | |
CN222847553U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建筑新型加强连接件 | |
CN113137102B (zh) | 一种拼装式库顶房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3390842U (zh) | 一种钢桁架局部承重支撑结构 | |
CN111350359B (zh) | 一种可用于大跨度结构整体提升的方法及菱形装置 | |
CN220319071U (zh) | 一种吊篮的间距可调悬挂机构 | |
CN102444082A (zh) | 上跨电气化铁路桥梁轻型棚架防护结构 | |
CN112049464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架 | |
CN213329975U (zh) | 一种钢拉杆吊拉悬挑承力钢梁构造 | |
CN213509662U (zh) | 一种可用于大跨度结构整体提升的菱形装置 | |
CN207277893U (zh) | 一种用于高空悬挑的型钢平台支模结构 | |
CN210420898U (zh) | 一种新型钢箱梁0号块支架 | |
CN209837748U (zh) | 一种顶撑式防护架 | |
CN212105059U (zh) | 一种高支模的轻型桁架 | |
CN108729644B (zh) | 一种悬吊梁支架及其安装使用方法 | |
CN215948984U (zh) | 一种悬挑防护单元及装置 | |
CN110778124A (zh) | 带篮板预制阳台的工具式挂架的安装方法 | |
CN219808248U (zh) | 钢桥桥板支撑结构 | |
CN219259298U (zh) | 一种钢模板表面处理吊架夹具 | |
CN218564566U (zh) | 钢结构屋面双c型檩条下挂管道安装支吊架装置 | |
CN221256137U (zh) | 一种楼承板临时支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