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786517U - 一种幼苗培育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幼苗培育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786517U CN222786517U CN202421778911.2U CN202421778911U CN222786517U CN 222786517 U CN222786517 U CN 222786517U CN 202421778911 U CN202421778911 U CN 202421778911U CN 222786517 U CN222786517 U CN 2227865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in body
- arms
- connecting arms
- plate
- separati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幼苗培育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内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盆体分隔成上部的存放腔和下部的空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供根须穿出的通孔,所述分隔板上方设置有泥土及幼苗;所述分隔板可沿所述盆体内壁上下移动且所述分隔板可与所述盆体内壁相接触;其可避免幼苗根部扎根于地下而造成移栽时幼苗受损,同时可满足不同品种植物所需要的不同大小盆体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幼苗培育盆。
背景技术
幼苗培育盆用于对种子或幼苗进行培育养大,由于在培育种子过程中,当种子长成幼苗后会进行移栽处置,由于培育盆都是放置于地上,且现有的培育盆底部都具有通气口并直接与地面接触,这样当幼苗长大后,幼苗的根须会穿过通气口扎根到地面。如果扎根地面,当需要移栽幼苗拔出时,扎根地面的根须会扯断,从而使得移栽成活率降低。
除此之外,本领域公知花卉或植物的新苗在栽种的时候最忌讳“小花用大盆”,因为极容易造成花卉或植物烂根。因此,针对不同品种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盆体大小不同,因而,如何使得培育盆满足对不同品种植物培育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苗培育盆,其可避免幼苗根部扎根于地下而造成移栽时幼苗受损,同时可满足不同品种植物所需要的不同大小盆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幼苗培育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内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盆体分隔成上部的存放腔和下部的空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供根须穿出的通孔,所述分隔板上方设置有泥土及幼苗;所述分隔板可沿所述盆体内壁上下移动且所述分隔板可与所述盆体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上方设置有手提袋,泥土及幼苗设置于手提袋内,所述手提袋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盆体呈上宽下窄的倒圆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支撑挂臂,一对所述支撑挂臂相对分隔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挂臂顶端与所述盆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挂臂顶端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盆体外侧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连接绳缠绕于所述限位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置物板,以及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之间的连接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为弧形连接臂,且所述弧形连接臂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相对的内侧壁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边缘沿弧度方向设置有用于放置弧形连接臂的第一通槽,一所述第一通槽与一所述弧形连接臂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为直线连接臂,且所述直线连接臂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线连接臂均匀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相对的两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内沿横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直线连接臂的第二通槽,一所述第二通槽与一所述直线连接臂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幼苗培育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分隔板将幼苗根部与地面之间进行了分隔,避免幼苗根部扎根于地下而造成移栽时幼苗受损,这样在需要移栽时,即可保持幼苗整体的完整性,幼苗品质更好,成活率更高;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品种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盆体大小不同,过小的植株置于过大的盆体内种植时,容易造成植物的死亡,即成活率低,因此,为了满足对不同植物培育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分隔板可沿盆体内壁上下移动,这样即可使得分隔板上部的植物放置空间进行适应性的改变,从而满足不同植物幼苗培育时所需要的培育空间,大大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幼苗培育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标:1-手提袋,2-支撑挂臂,3-连接绳,4-限位杆,5-盆体,6-分隔板,61-通孔,62-置物板,63-弧形连接臂,64-第一通槽,65-直线连接臂,66-第二通槽,7-空腔,7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1
一种幼苗培育盆,包括盆体5,所述盆体5内设置有一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将盆体5分隔成上部的存放腔和下部的空腔7,所述分隔板6上开设有多个供根须穿出的通孔61,所述分隔板6上方设置有泥土及幼苗;所述分隔板6可沿所述盆体5内壁上下移动且所述分隔板6可与所述盆体5内壁相接触。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培育盆利用分隔板6将幼苗根部与地面之间进行了分隔,避免幼苗根部扎根于地下而造成移栽时幼苗受损,这样在需要移栽时,即可保持幼苗整体的完整性,幼苗品质更好,成活率更高;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品种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盆体5大小不同,过小的植株置于过大的盆体5内种植时,容易造成植物的死亡,即成活率低,因此,为了满足对不同植物培育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分隔板6可沿盆体5内壁上下移动,这样即可使得分隔板6上部的植物放置空间进行适应性的改变,从而满足不同植物幼苗培育时所需要的培育空间,大大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6上方设置有手提袋1,泥土及幼苗设置于手提袋1内,所述手提袋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这样在移栽时,仅需将手提袋1提出,即可将幼苗即土壤整体完整的移出,保持了幼苗的完整性,且移栽更加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7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孔71;从而可作为透气腔或储水腔给培育盆内部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幼苗质量,较优地,透气孔71设置于靠上位置,避免底部,这样即可不影响空腔7内部可存较多的水,从而为幼苗提供更多的生长水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盆体5呈上宽下窄的倒圆台结构,可更好地适应不同大小手提袋1的存放及幼苗的生长存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6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支撑挂臂2,一对所述支撑挂臂2相对分隔板6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挂臂2顶端与所述盆体5活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撑挂臂2顶端设置有连接绳3,所述盆体5外侧面设置有限位杆4,所述连接绳3缠绕于所述限位杆4上;这样即可适应性的调整分隔板6的位置并将分隔板6固定,即可利用支撑挂臂2顶端的连接绳3缠绕于限位杆4上,将支撑挂臂2及分隔板6限位固定,保持分隔板6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分隔板6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置物板62,以及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62之间的连接臂,一对所述支撑挂臂2分别设置于一所述半圆形置物板62侧边;从而使得分隔板6与盆体5内侧最大限度的相贴合,减少分隔板6与盆体5的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为弧形连接臂63,且所述弧形连接臂63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62相对的内侧壁的端部;所述置物板62边缘沿弧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弧形连接臂63滑动的第一通槽64,一所述第一通槽64与一所述弧形连接臂63对应设置;当向上抬升分隔板6时,由于盆体5内经增大,此时即可利用两个支撑臂向外扩展进而带动两个半圆形置物板62相远离,与此同时,弧形连接臂63在两个半圆形置物板62内的第一通槽64内滑动,从而使得两个半圆形置物板62所构成的分隔板6内径增大,从而使得两个半圆形置物板62外侧壁与盆体5内壁尽可能相贴合,此时将手提袋1置于分隔板6上即可。需要说明的,第一通槽64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从而防止弧形连接臂63滑出第一通槽64。
实施例2
本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臂为直线连接臂65,且所述直线连接臂6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线连接臂65均匀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62相对的两侧之间;所述置物板62内沿横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直线连接臂65的第二通槽66,一所述第二通槽66与一所述直线连接臂65对应设置;使用方法与上述类似,在调整分隔板6内径时,直线连接臂65在两个置物板62相对的内侧面的第二通槽66内滑动,从而使得分隔板6的内径改变,进而与盆体5内侧面更加贴合,且多个直线连接臂65可减小两个置物板62之间的间隔空间,可对手提袋1进行更加稳固的支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幼苗培育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呈上宽下窄的倒圆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盆体分隔成上部的存放腔和下部的空腔,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供根须穿出的通孔,所述分隔板上方设置有泥土及幼苗;所述分隔板可沿所述盆体内壁上下移动且所述分隔板可与所述盆体内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方设置有手提袋,泥土及幼苗设置于手提袋内,所述手提袋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至少设置有一对支撑挂臂,一对所述支撑挂臂相对分隔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挂臂顶端与所述盆体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挂臂顶端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盆体外侧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连接绳缠绕于所述限位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置物板,以及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之间的连接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弧形连接臂,且所述弧形连接臂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相对的内侧壁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边缘沿弧度方向设置有用于放置弧形连接臂的第一通槽,一所述第一通槽与一所述弧形连接臂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直线连接臂,且所述直线连接臂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直线连接臂均匀设置于两个所述置物板相对的两侧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幼苗培育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内沿横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直线连接臂的第二通槽,一所述第二通槽与一所述直线连接臂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778911.2U CN222786517U (zh) | 2024-07-25 | 2024-07-25 | 一种幼苗培育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778911.2U CN222786517U (zh) | 2024-07-25 | 2024-07-25 | 一种幼苗培育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786517U true CN222786517U (zh) | 2025-04-25 |
Family
ID=9540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778911.2U Active CN222786517U (zh) | 2024-07-25 | 2024-07-25 | 一种幼苗培育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786517U (zh) |
-
2024
- 2024-07-25 CN CN202421778911.2U patent/CN2227865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182867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 |
JPS6310974B2 (zh) | ||
CN208227823U (zh) | 一种可拆卸式花卉育苗穴盘 | |
KR102039379B1 (ko) | 식재가 용이한 저수조 멀티 화분 | |
CN209861758U (zh) | 一种苗圃培育器 | |
CN203748326U (zh) | 伸展式育苗装置 | |
CN222786517U (zh) | 一种幼苗培育盆 | |
CN216701232U (zh) | 一种白菜水培装置 | |
CN210328687U (zh) | 一种育苗盘 | |
CN209994957U (zh) | 育苗容器以及育苗装置 | |
KR20180124408A (ko) | 이식용 조경수의 화분 | |
WO2020098781A1 (zh) | 育苗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 |
CN219803108U (zh) | 一种育苗装置 | |
CN216853202U (zh) | 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 |
CN216362808U (zh) | 一种大葱立体培育装置 | |
CN212970887U (zh) | 一种便于起苗的茶苗育苗容器 | |
CN216853351U (zh) | 带根收获的定植杯及栽培装置 | |
CN219919807U (zh) | 一种蝴蝶兰组合盆栽专用花盆 | |
CN216438098U (zh) | 用于西红柿的育苗装置 | |
CN210432486U (zh) | 一种育苗营养袋 | |
CN215648409U (zh) | 用于培育观赏山茶盆栽的花盆 | |
JPS62275620A (ja) | 育苗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221178596U (zh) | 一种草莓繁殖盆 | |
RU230361U1 (ru) | Посадоч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эпифитных растений, учитывающий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азвития корневой системы и роста побегов | |
CN221355261U (zh) | 一种便于移栽的漂浮育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