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743595U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743595U CN222743595U CN202421137314.1U CN202421137314U CN222743595U CN 222743595 U CN222743595 U CN 222743595U CN 202421137314 U CN202421137314 U CN 202421137314U CN 222743595 U CN222743595 U CN 222743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t
- indoor unit
- positioning
- lifting mechanism
- inner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5 dual-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位于滚筒线上方;靠近所述滚筒线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当第一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隔离第一分体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当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机构下降,第二分体内机向前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上升,隔离第二分体内机和第三分体内机。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下降,直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顶部,此时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滚筒线可以一次性运输两个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分体内机经生产线装配完成并打包后,经生产线输送至码垛位置。码垛机器人抓取空调分体内机,将空调分体内机放置到插板上。
但是,码垛机器人一次只能抓取和放置一个空调分体内机,在有大量空调分体内机需要抓取和放置的情况下,在逐个抓取模式下码垛效率受限,会导致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将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使得码垛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抓取和放置两个空调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该叠放装置可以将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顶部,使得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滚筒线一次性可以运输两个分体内机,码垛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抓取和放置两个空调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滚筒线上方;靠近所述滚筒线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当第一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隔离第一分体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当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机构下降,第二分体内机向前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上升,隔离第二分体内机和第三分体内机。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下降,直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顶部,此时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形成一个整体。阻挡机构下降,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运动至码垛工位,使得滚筒线可以一次性运输两个分体内机,码垛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抓取和放置两个空调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吸盘,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底部与所述吸盘连接,所述吸盘朝向所述滚筒线。
当第一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第一升降气缸下降,吸盘与第一分体内机的顶部接触,吸盘吸附第一分体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靠近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定位机构与滚筒线连接,第一分体内机到达升降机构下方时,定位机构对第一分体内机进行位置固定,方便升降机构的吸盘吸附第一分体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固定端,所述定位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固定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
定位固定端可以在第一分体内机运动到升降机构下方时,对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固定端包括固定件和第一夹持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抵接。
第一夹持件穿过固定件的通孔,第一夹持件的第一端相对于固定件的通孔伸出,第二端与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抵接,第一夹持件可以对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移动端,所述定位移动端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移动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
定位移动端可以在第一分体内机运动到升降机构下方时,对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移动端包括定位气缸和第二夹持件,所述定位气缸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抵接。
定位气缸可以带动第二夹持件前后运动,当不需要对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进行夹持时,定位气缸带动第二夹持件朝远离第一分体内机的方向运动;当需要对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夹持时,定位气缸带动第二夹持件朝靠近第一分体内机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光电检测器,所述光电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下方,所述光电检测器用于检测分体内机是否到位。
第一分体内机朝靠近升降机构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分体内机经过光电检测器时,说明第一分体内机已经到位,此时控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共同夹持第一分体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第一升降气缸与框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码垛夹具,码垛夹具设置于所述滚筒线上;所述码垛夹具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高度的两倍,所述码垛夹具用于对堆叠后的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和所述第二分体内机进行固定。
码垛夹具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分体内机的宽度,码垛夹具靠近码垛工位设置。当第一分体内机叠放在第二分体内机上之后,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共同向前运动,直到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进入码垛夹具的开口,码垛机器人一次性抓取堆叠在一起的两个分体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滚筒线上方;靠近所述滚筒线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当第一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上升,隔离第一分体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当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机构下降,第二分体内机向前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运动至升降机构下方时,阻挡机构上升,隔离第二分体内机和第三分体内机。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分体内机下降,直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顶部,此时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形成一个整体。阻挡机构下降,第一分体内机和第二分体内机运动至码垛工位,使得滚筒线可以一次性运输两个分体内机,码垛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抓取和放置两个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移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升降机构;11、第一升降气缸;12、吸盘;2、阻挡机构;21、阻挡板;22、第二升降气缸;3、定位机构;31、定位固定端;311、固定件;312、第一夹持件;32、定位移动端;321、定位气缸;322、第二夹持件;4、滚筒线;5、第一分体内机;6、第二分体内机;7、光电检测器;8、框架;9、码垛夹具;10、第三分体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滚筒线4设置于空调内机生产线和工业码垛机器人之间,空调内机生产线用于装配空调分体内机,滚筒线4用于将装配好的空调分体内机运输至码垛工位,码垛机器人对码垛工位上的装配好的空调分体内机进行搬运,将装配好的空调分体内机放置到插板上。
在滚筒线4的多个位置设置阻挡机构2,阻挡机构2和滚筒线4的长度相关,滚筒线4的长度越长,阻挡机构2的数量越多。本实施例以在滚筒线4上设置2个阻挡机构2,其中一个阻挡机构2位于升降机构1的前方,另一个阻挡机构2位于升降机构1的后方为例。阻挡机构2用于阻挡相邻的分体内机,例如,第二分体内机6位于第一分体内机5后方,当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时,阻挡机构2上升至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之间,隔离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当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上升时,阻挡机构2下降,使得第二分体内机6向前运动,从而保证相邻的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涉。
当阻挡机构2下降之后,第二分体内机6朝靠近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6位于提升机构1的下方时,阻挡机构2上升,隔离第二分体内机6和第三分体内机10。提升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向下运动,直至第一分体内机5叠放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顶部,使得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机形成一个整体。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机向前运动至码垛工位,码垛机器人抓取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
如图4所示,阻挡机构2包括阻挡板21和第二升降气缸22,阻挡板21的底部与第二升降气缸22连接,第二升降气缸22带动阻挡板21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阻挡板21的形状为T型,当第一分体内机5到达升降机构1下方时,对第一分体内机5进行位置校正,此时第二升降气缸22带动阻挡板21上升,阻挡板21阻挡第二分体内机6,从而分隔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当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第二升降气缸22带动阻挡板21向下运动,使得第二分体内机6向前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当需要隔离相邻的分体内机时,多个阻挡机构2同步上升;当不需要隔离相邻的分体内机时,多个阻挡机构2同步下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当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时,阻挡机构2上升,隔离第一分体机和第二分体内机6。当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机构2下降,第二分体内机6向前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6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时,阻挡机构2上升,隔离第二分体内机6和第三分体内机10。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下降,直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顶部,此时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形成一个整体。阻挡机构2下降,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运动至码垛工位,使得滚筒线4可以一次性运输两个分体内机,码垛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抓取和放置两个分体内机,从而提高加工线的整体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如图6所示,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1和吸盘1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1的底部与所述吸盘12连接,所述吸盘12朝向所述滚筒线4。
本实施例以升降机构1包括两个第一升降气缸11,每个第一升降气缸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吸盘12为例。当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时,第一升降气缸11下降,吸盘1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顶部接触,吸盘12吸附第一分体内机5。第一升降气缸11向上运动,向上提升第一分体内机5。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靠近所述升降机构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1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定位机构3与滚筒线4连接,第一分体内机5到达升降机构1下方时,定位机构3对第一分体内机5进行位置固定,方便升降机构1的吸盘12吸附第一分体内机5。
本实施例的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1和吸盘1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1的底部与所述吸盘12连接,所述吸盘12朝向所述滚筒线4。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靠近所述升降机构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1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当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至升降机构1下方时,定位机构3对第一分体内机5进行位置固定。第一升降气缸11带动吸盘12下降,吸盘12吸附第一分体内机5。第一升降气缸11向上运动,向上提升第一分体内机5。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靠近所述升降机构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1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例如对第一分体内机、第二分体内机和第三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固定端31,所述定位固定端31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固定端31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
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固定端31包括固定件311和第一夹持件312,所述固定件31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311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抵接。
固定件311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或圆形的通孔,第一夹持件312穿过固定件311的通孔。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相对于固定件311的通孔伸出,第二端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抵接,第一夹持件312的形状为T型。优选地,固定件31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穿过固定件311顶部的通孔,与第一夹持件312抵接,从而增强第一夹持件312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夹持件312在固定件311侧壁的通孔内发生位移。
可替代地,固定件311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或圆形的盲孔,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插入该盲孔,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二端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抵接。
可替代地,固定件311的侧壁开设有方形或圆形的通孔,固定件311内设置有多根支撑件。若支撑件的数量为两根,则两根支撑件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抵接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若支撑件的数量为四根,则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抵接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支撑件可以为支撑柱,也可以为支撑块,此处不作限定。使用固定件311内的多根支撑件,可以对第一夹持件312进行限位。
第一夹持件312位于滚筒线4的上方,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二端沿滚筒线4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增大第一夹持件31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的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固定端31,所述定位固定端31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固定端31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所述定位固定端31包括固定件311和第一夹持件312,所述固定件31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311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抵接。使用定位固定端31,可以对到位的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进行固定。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靠近所述升降机构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1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机构3还包括定位移动端32,所述定位移动端32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移动端32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
所述定位移动端32包括定位气缸321和第二夹持件322,所述定位气缸32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定位气缸3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22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22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抵接。
第二夹持件322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中部为直线型,两端与中部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二夹持件322的延伸方向与滚筒线4的长度方向相同,从而增大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接触面积。
定位气缸321可以带动第二夹持件322前后运动,当不需要对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进行夹持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远离第一分体内机5的方向运动;当需要对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夹持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靠近第一分体内机5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抵接。
定位气缸321与滚筒线4的第二侧可拆卸连接,将定位气缸321从滚筒线4的第二侧上拆卸下来,调整定位气缸321的位置,将定位气缸321安装在滚筒线4的第二侧上,从而调整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夹持位置。
本实施例的所述定位机构3还包括定位移动端32,所述定位移动端32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移动端32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所述定位移动端32包括定位气缸321和第二夹持件322,所述定位气缸32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定位气缸3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22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22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抵接。当第一分体内机5到位之后,第二夹持件322夹持住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当升降机构1向下运动,直到升降机构1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顶部接触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远离第一分体内机5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分离,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1和吸盘1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1的底部与所述吸盘12连接,所述吸盘12朝向所述滚筒线4。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靠近所述升降机构1设置,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1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固定端31,所述定位固定端31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固定端31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
所述定位固定端31包括固定件311和第一夹持件312,所述固定件31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311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3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抵接。
所述定位机构3还包括定位移动端32,所述定位移动端32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移动端32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
所述定位移动端32包括定位气缸321和第二夹持件322,所述定位气缸321与所述滚筒线4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定位气缸3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22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22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抵接。
第一分体内机55、第二分体内机66和第三分体内机10均位于滚筒线44上,滚筒线44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分体内机从进料口进入滚筒线44。滚筒线44的第二端设置有码垛工位,码垛机器人抓取码垛工位上堆叠好的双层分体内机取。第一分体内机5与码垛工位的距离最远,第三分体内机10与码垛工位的距离最近,第二分体内机6位于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之间。
当第一分体内机5运动至升降机构1的下方时,使用第一夹持件312固定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一端,使用第二夹持件322固定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第一夹持件312可以是与第二夹持件322同时抵接第一分体内机5,也可以是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先后抵接第一分体内机5,此处不作限定。在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的共同作用下,对第一分体内机5进行位置固定。
固定第一分体内机5的位置之后,第一升降气缸11带动吸盘12从上往下运动,直到吸盘12吸附第一分体内机5的顶部。此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远离第一分体内机5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分离,第一升降气缸1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当第二分体内机6接近第二分体内机6的下方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靠近第二分体内机6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二分体内机6的第二端抵接。此时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共同对第二分体内机6进行位置固定,第一升降气缸11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下降,直到将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使得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形成一个整体。
当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之后,第二分体内机6与码垛工位之间的阻挡机构2向下运动,使得堆叠后的两个分体内机朝靠近码垛工位的方向运动。当堆叠后的两个分体内机到达码垛工位时,码垛机器人抓取堆叠后的两个分体内机。
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固定端31和定位移动端32,当需要固定第一分体内机5时,定位气缸321带动第二夹持件322朝靠近第一分体内机5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夹持件322与第一分体内机5的第二端抵接。在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的配合下,可以更好地固定第一分体内机5,防止第一分体内机5到位后发生位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包括升降机构1,所述升降机构1位于所述滚筒线4上方;所述靠近所述滚筒线4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1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5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6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2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1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1和吸盘1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1的底部与所述吸盘12连接,所述吸盘12朝向所述滚筒线4。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光电检测器7,所述光电检测器7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下方,所述光电检测器7用于检测分体内机是否到位。
第一分体内机5朝靠近升降机构1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分体内机5经过光电检测器时,说明第一分体内机5已经到位,此时控制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共同夹持第一分体内机5。优选地,可以调节第二夹持件322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一分体内机5的位置,对第一分体内机5的位置进行校正。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框架8,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1安装于所述框架8的顶部。优选地,框架8的顶部设置有两条滑轨,第一升降气缸11与滑轨滑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码垛夹具,码垛夹具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上;所述码垛夹具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高度的两倍,所述码垛夹具用于对堆叠后的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和所述第二分体内机6进行固定。
码垛夹具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分体内机5的宽度,码垛夹具靠近码垛工位设置。当第一分体内机5叠放在第二分体内机6上之后,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共同向前运动,直到第一分体内机5和第二分体内机6进入码垛夹具的开口,码垛机器人一次性抓取堆叠在一起的两个分体内机。
本实施例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还包括光电检测器和码垛夹具,所述光电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的下方,所述光电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是否到位。码垛夹具设置于所述滚筒线4上;所述码垛夹具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的高度的两倍,所述码垛夹具用于对堆叠后的所述第一分体内机5和所述第二分体内机6进行固定。当第一分体内机5经过光电检测器时,说明第一分体内机5已经到位,此时控制第一夹持件312和第二夹持件322共同夹持第一分体内机5。码垛夹具的开口与堆叠后的两个分体内机的尺寸相同或相似,可以将堆叠后的两个分体内机固定在码垛工位,方便码垛机器人抓取。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滚筒线上方;靠近所述滚筒线设置有多个阻挡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分体内机升降,直到将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堆叠在第二分体内机的上方,所述阻挡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向上运动时,阻挡其他分体内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吸盘,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底部与所述吸盘连接,所述吸盘朝向所述滚筒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靠近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升降机构下方的分体内机进行位置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固定端,所述定位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固定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端包括固定件和第一夹持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一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移动端,所述定位移动端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移动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移动端包括定位气缸和第二夹持件,所述定位气缸与所述滚筒线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第二端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检测器,所述光电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滚筒线的下方,所述光电检测器用于检测分体内机是否到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框架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垛夹具,码垛夹具设置于所述滚筒线上;所述码垛夹具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体内机的高度的两倍,所述码垛夹具用于对堆叠后的所述第一分体内机和所述第二分体内机进行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37314.1U CN222743595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37314.1U CN222743595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743595U true CN222743595U (zh) | 2025-04-11 |
Family
ID=9533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37314.1U Active CN222743595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743595U (zh) |
-
2024
- 2024-05-23 CN CN202421137314.1U patent/CN2227435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10651U (zh) | 一种粘板分离装置 | |
CN108568410A (zh) | 一种锂电池分选设备 | |
CN108686980A (zh) | 锂电池检测和分选设备 | |
CN108957332A (zh) | 锂电池成品检测设备 | |
CN109941762B (zh) |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码卸垛装置和码卸垛方法 | |
CN113501319A (zh) | 一种自动隔纸收板机及收板方法 | |
CN213691982U (zh) | 一种芯片组装上下料机 | |
CN113526143A (zh) | 一种用于自动添加垫木的装置 | |
CN222743595U (zh)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
CN208722855U (zh) | 一种硅片传输装置及硅片传输系统 | |
CN214893622U (zh) | Fpc上料检测装置及fpc自动检测线 | |
CN212328948U (zh) | 一种硅片检测分选机用上料装置 | |
CN108526040A (zh) | 全自动锂电池分选机 | |
CN219258886U (zh) | 一种金属板材码垛装置 | |
CN118419612A (zh) | 一种空调分体内机双层叠放装置 | |
CN219817091U (zh) | 一种PCB板X-out标识检测分拣设备 | |
KR101692902B1 (ko) | 연료전지 스택 자동 적층 장치 | |
KR101654277B1 (ko) | 연료전지 스택 적층을 위한 단위셀 부품 정렬 이송 컨베이어 | |
CN216995069U (zh) | 多工位协同分级叠砖设备及叠砖系统 | |
CN208531656U (zh) | 一种多功能横移拾取装置 | |
CN111319949A (zh) | 钢片取放装置 | |
CN213923169U (zh) | 用于层叠极片上料的转盘式上料机构 | |
CN215325676U (zh) | 立柱式低位瓶子码垛机 | |
CN213201459U (zh) | 用于锂电池极片的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 | |
CN216271886U (zh) | 一种多工位定子搬运及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