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635270U -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635270U
CN222635270U CN202420433713.6U CN202420433713U CN222635270U CN 222635270 U CN222635270 U CN 222635270U CN 202420433713 U CN202420433713 U CN 202420433713U CN 222635270 U CN222635270 U CN 222635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heat exchanger
tubes
pip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337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瑞萍
冯昌龙
朱德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4337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635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635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635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设备。换热器包括U管和翅片;翅片与U管相接,且U管和翅片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U管为若干排且每排中U管的数量为多根,U管的总数量为22~26根,U管的外径为4.7~5.5mm,U管的管距为13.5~19.5mm。换热设备包括上述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及换热设备,不但成本较低,而且换热性能较佳。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空调器和除湿机均具有换热器,以实现相应的温度调节功能和除湿功能。
现有的换热器一般都存在较多的铜质结构,而铜的价位较高,导致换热器整体成本较高;目前,存在一些换热器,将部分或全部铜质结构替换成了铝质结构,因铝相较于铜而言价位较低,故可节省成本,但铝的导热性能不如铜,导致单纯更换材质的这些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换热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的成本高、换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包括U管和翅片。
所述翅片与所述U管相接,且所述U管和所述翅片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U管为若干排且每排中所述U管的数量为多根,所述U管的总数量为22~26根,所述U管的外径为4.7~5.5mm,所述U管的管距为13.5~19.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利用铝或铝合金作为U管和翅片的材质,相较于利用铜或铜合金作为U管和翅片的材质的方案而言,可实现成本的降低;通过将U管的外径由原来的7mm左右减小至4.7~5.5mm,将U管的管距由20.5mm左右减小至13.5~19.5mm,并相应将U管的总数量由12根提升至22~26根,可显著提升U管换热面积和翅片换热面积,相应显著提升了冷媒侧换热面积和空气侧换热面积,弥补了铝或铝合金材质的U管和翅片因导热性能较差而产生的换热损失,提升了换热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不但成本较低,而且换热性能较佳。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U管的总数量为24根;和/或,所述U管的外径为5mm;和/或,所述U管的管距为14.5mm。
有益效果在于,可较好地平衡成本和换热性能,减小对换热器结构布局的影响。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U管为三排,任意两排中所述U管的数量均相等,相邻两排中的所述U管交错排布。
有益效果在于,可较好地平衡成本和换热性能。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U管为内螺纹铝管;和/或,所述U管为3系喷锌铝管。
有益效果在于,可提升冷媒侧换热效果、U管的耐腐性及整机可靠性。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翅片为若干排,一排所述翅片对应一排所述U管,每排中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片且沿所述U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任一排所述U管中的多根所述U管均穿插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翅片中的各片所述翅片。
有益效果在于,可充分发挥U管和翅片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翅片的片宽为11~18mm;
和/或,所述翅片的片距为1.1~1.5mm。
有益效果在于,可平衡翅片的成本和换热性能,并获得良好地散热效果。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翅片的片宽为12.56mm;
和/或,所述翅片的片距为1.2mm。
有益效果在于,可平衡翅片的成本和换热性能,并获得良好地散热效果。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翅片的类型为亲水开窗片、波纹片或桥片;
和/或,所述翅片的材质为铝箔。
有益效果在于,可提高翅片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铝箔的厚度为0.075~0.2mm。
有益效果在于,可使翅片获得良好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U管相连,所述侧板用于与固定所述换热器的结构固接,所述侧板为铝板。
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换热器与其他结构的相对固定。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侧板为3系铝板或5系铝板;
和/或,所述侧板的厚度为0.8~1.3mm。
有益效果在于,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设备为空调器或除湿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设备,因具有上述换热器,故具有上述换热器的所有优点,不但成本较低,而且换热性能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管;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U管1和翅片;翅片与U管1相接,且U管1和翅片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U管1为若干排且每排中U管1的数量为多根,U管1的总数量为22~26根,U管1的外径a为4.7~5.5mm,U管1的管距b为13.5~19.5mm。其中,U管1的管距b即为U管1对应U形两侧的两段直管的中心线的间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利用铝或铝合金作为U管1和翅片的材质,相较于利用铜或铜合金作为U管1和翅片的材质的方案而言,可实现成本的降低;通过将U管1的外径a由原来的7mm左右减小至4.7~5.5mm,将U管1的管距b由20.5mm左右减小至13.5~19.5mm,并相应将U管1的总数量由12根提升至22~26根,可显著提升U管1的换热面积和翅片的换热面积,相应显著提升了冷媒侧换热面积和空气侧换热面积,弥补了铝或铝合金材质的U管1和翅片因导热性能较差而产生的换热损失,提升了换热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不但成本较低,而且换热性能较佳。
优选地,可将U管1的总数量设置为24根,将U管1的外径a设置为5mm,将U管1的管距b设置为12.5mm,可较好地平衡成本和换热性能。
进一步地,可将U管1设置为三排,将任意两排U管1中的U管数量均设置为相等,并将相邻两排U管1中的U管1交错排布,相当于每排U管1中的U管1数量为8根,相较于外径为7mm、管距为20.5mm的2排共12根U管1的换热器而言,在垂直于U管1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变化较小,便于减小对换热器结构布局的影响。
优选地,可将U管1设置为内螺纹铝管,便于增大U管1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媒侧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可将U管1设置为3系喷锌铝管,表面喷锌可提高U管1的耐腐性及整机可靠性。具体地,U管1的材质可以是3003牌号的铝合金。
具体地,可将翅片设置为若干排,并使一排翅片对应一排U管1,将每排翅片中的翅片数量设置为多片,并将同排中的多片翅片沿U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将任一排U管1中的多根U管1均穿插到对应的一排翅片中的各片翅片,以充分发挥U管1和翅片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可将翅片的片宽c设置为11~18mm,以平衡翅片的成本和换热性能。具体地,可将翅片的片宽c设置为12.56mm。若翅片为两排以上,则相连两排翅片的中心距与翅片的片宽一致。
优选地,可将翅片的片距设置为1.1~1.5mm,以获得良好地散热效果。具体地,可将翅片的片距设置为1.2mm。
上述翅片的类型可以是亲水开窗片、波纹片或桥片。
可将翅片的材质设置为铝箔,以提高翅片的换热性能。其中,铝箔的厚度可以是0.075~0.2mm,优选0.094mm,可使翅片获得良好的换热性能。
换热器的高度d可设置为246.5mm。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具体结构中,还可设置侧板2,将侧板2与U管1相连,并将侧板2与固定换热器的结构固接,从而,可实现换热器与其他结构的相对固定,其中,侧板2为铝板,保证换热器为全铝结构(包括铝合金)。
实际上,侧板2与翅片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侧板2可以为一个,设置在换热器的其中一侧;上述侧板2也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换热器的两侧,此种情况下,所有的翅片均被夹在两个侧板2之间。
优选地,可将侧板2设置为3系铝板或5系铝板,其中,5系铝板耐腐性能高于3系铝板,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选用不同牌号的铝板。当选用3系铝板时,具体可采用3003牌号的铝合金加工为侧板2;当选用5系铝板时,具体可采用5050牌号的铝合金加工为侧板2。
进一步地,可将侧板2的厚度设置为0.8~1.3mm,以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具体地,可将侧板2的厚度设置为1.0mm。
具体地,可通过胀管工艺使U管1与翅片、侧板2过盈配合,U管1可以直插或斜插。
换热器两个侧板2的距离e可根据换热器壳体大小及换热量要求设计,换热器扩口侧的端面到相邻侧板的距离f以及U管1对应U形底部的部分到相邻侧板的距离g根据工艺要求加工即可。
通过优化流路、风量等措施后,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达到铜换热器效果。
下表中方案1和方案2为对比例,方案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一个具体例子,三个方案中U管1和翅片的材质一致。由下表可知,方案1仅更改材料,因铝管壁厚高于铜内螺纹管,所以冷媒侧换热面积减少,理论换热能力无法达到铜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方案2在更改材料的基础上,将U管1的管径由φ7减小为φ5,换热面积总体有提升,但是因材料导热差异及U管1压降增大,导致换热能力仍无法达到铜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方案3,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相较于铜换热器而言,冷媒侧换热面积可提升30%左右,空气侧换热面积可提升55%左右,总成本可下降16元左右,换热能力略高出3%左右。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其包括上述换热器,该换热设备可以是空调器,也可以是除湿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因具有上述换热器,故具有上述换热器的所有优点,不但成本较低,而且换热性能较佳。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配合其他铝弯头、铝管组、四通阀、压缩机、节流装置构成整个空调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管(1)和翅片;
所述翅片与所述U管(1)相接,且所述U管(1)和所述翅片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U管(1)为若干排且每排中所述U管(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U管(1)的总数量为22~26根,所述U管(1)的外径为4.7~5.5mm,所述U管(1)的管距为13.5~19.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管(1)的总数量为24根;和/或,所述U管(1)的外径为5mm;和/或,所述U管(1)的管距为14.5mm;
和/或,所述U管(1)为三排,任意两排中所述U管(1)的数量均相等,相邻两排中的所述U管(1)交错排布;
和/或,所述U管(1)为内螺纹铝管;和/或,所述U管(1)为3系喷锌铝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若干排,一排所述翅片对应一排所述U管(1),每排中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片且沿所述U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任一排所述U管(1)中的多根所述U管(1)均穿插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翅片中的各片所述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片宽为11~18mm;
和/或,所述翅片的片距为1.1~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片宽为12.56mm;
和/或,所述翅片的片距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类型为亲水开窗片、波纹片或桥片;
和/或,所述翅片的材质为铝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的厚度为0.075~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侧板(2),所述侧板(2)与所述U管(1)相连,所述侧板(2)用于与固定所述换热器的结构固接,所述侧板(2)为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为3系铝板或5系铝板;
和/或,所述侧板(2)的厚度为0.8~1.3mm。
10.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设备为空调器或除湿机。
CN202420433713.6U 2024-03-06 2024-03-06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Active CN222635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33713.6U CN222635270U (zh) 2024-03-06 2024-03-06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33713.6U CN222635270U (zh) 2024-03-06 2024-03-06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635270U true CN222635270U (zh) 2025-03-18

Family

ID=9496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433713.6U Active CN222635270U (zh) 2024-03-06 2024-03-06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635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4609B (zh) 换热器及其波纹翅片
CN107314573B (zh)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07677147B (zh)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204177261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EP3171114B1 (en) Fi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fin
EP2956728B1 (en) Multiple bank flattened tube heat exchanger
CN213932180U (zh) 一种高效换热管、高效换热器及高效散热片
US11619453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22635270U (zh)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07610570U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及室内采暖系统
CN110849196B (zh) 一种高效型满液式换热管
CN216694561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441093Y (zh) 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CN212081691U (zh) 一种冰箱用强化空气侧传热冷凝器
WO2021057984A1 (zh) 换热器
CN222086738U (zh) 一种竖插翅片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106403694A (zh)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7785349U (zh) 换热器和除湿机
CN221802587U (zh) 换热器、热泵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05425534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JP7357773B2 (ja) 扁平管、マイクロチャネル熱交換器及び空調
CN219368480U (zh) 换热器
CN215216469U (zh) 换热器、管道式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
CN108826752B (zh) 新型换热器、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