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630692U -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630692U CN222630692U CN202420541989.6U CN202420541989U CN222630692U CN 222630692 U CN222630692 U CN 222630692U CN 202420541989 U CN202420541989 U CN 202420541989U CN 222630692 U CN222630692 U CN 222630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carbon fiber
- assembly
- guide
- support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681 fiber dr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与纱筒相配合,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包括:纱架组件、牵引组件和接料组件。纱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多个导纱杆,多个导纱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两侧。牵引组件包括限位结构、导辊结构、驱动电机和脚踏开关,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环和导向长筒,限位环和限位长筒位于导辊结构两侧,导辊结构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脚踏开关设置在驱动电机与电源的接线上。接料组件和牵引组件具有高度差,接料组件高度低于牵引组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丝效率低和拉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在开松复合成网胎之前,需要将一卷一卷的长丝碳纤维装在纱架上,通过拉线将多根长丝碳纤维聚合成一股股集束,然后再通过短切机进行短切,将长丝碳纤维切成长度均匀的短切丝。在这个过程之中,拉丝的效率决定了整个短切工序段的工作效率。目前,拉丝工作采用人工拉丝作业,人工拉丝的效率完全取决于人力,导致拉丝作业中,纱架上可装的纱筒数量有限,同时,由于人工拉丝作业时,长丝被施加的拉力不均匀,导致在拉丝作业中,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拉丝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丝效率低和拉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与纱筒相配合,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包括:纱架组件、牵引组件和接料组件。纱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多个导纱杆,多个导纱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两侧。牵引组件包括限位结构、导辊结构、驱动电机和脚踏开关,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环和导向长筒,限位环和限位长筒位于导辊结构两侧,导辊结构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脚踏开关设置在驱动电机与电源的接线上。接料组件和牵引组件具有高度差,接料组件高度低于牵引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脚踏开关包括踩踏板、底板、弹性件、连接柱和导线连接片,踩踏板中部和底板可转动地连接,弹性件设置在踩踏板和底板之间,弹性件靠近踩踏板第二端,导线连接片通过连接柱和踩踏板第一端连接至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辊结构具有主辊、副辊和第二支撑架,主辊和副辊均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副辊设置在主辊的上方,主辊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调节长孔,副辊包括第一转轴和副辊辊体,第一转轴可移动地穿设在调节长孔内,并通过螺母拧紧,副辊辊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包括第二转轴和主辊辊体,驱动电机和第二转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主辊辊体和第二转轴固接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的直径大于副辊的直径,主辊与副辊的直径比在1.35:1至1.15: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辊体和副辊辊体表面均设置有胶质层,胶质层选用的胶质为抗静电胶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纱杆呈阵列设置,的导纱杆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15°至3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具有多个导杆,多个导杆均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多个导杆与导辊结构平行设置,多个导杆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纱架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设置在远离纱架组件的一侧,导向长筒固接在第三支撑架上,且向下倾斜。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纱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导纱杆上,每个纱筒上均缠绕有长丝碳纤维,通过人工将多个长丝碳纤维一端拧接在一起,缠绕形成线束,再由人工拉动线束穿过限位环放至导辊结构处。驱动电机驱动导辊结构转动,导辊结构转动带动人工拧接成的线束移动,进而带动未拧接的多个长丝碳纤维移动逐渐形成线束。脚踏开关设置在驱动电机与电源的接线上,通过人工踩踏脚踏开关实现驱动电机与电源的接通,进而使得导辊结构的转动可控,减少人工放置线束时,由于导辊结构的转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将线束放至导辊结构上后,后续的拉丝与形成线束均通过导辊结构的转动实现,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拉丝效果,并且导辊结构拉丝相较于手动拉丝,拉力更加均匀,拉丝效果更好,线束穿过导向长筒,防止出现线束位移。接料组件和牵引组件具有高度差,接料组件高度低于牵引组件,线束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接料组件内,由接料组件盛装为后续操作做准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丝效率低和拉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脚踏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纱架组件;11、第一支撑架;111、导杆;12、导纱杆;13、第三支撑架;20、牵引组件;21、限位结构;211、限位环;212、导向长筒;22、导辊结构;221、主辊;222、副辊;223、第二支撑架;23、驱动电机;24、脚踏开关;241、踩踏板;242、底板;243、弹性件;244、连接柱;245、导线连接片;30、接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涉及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与纱筒相配合,包括:纱架组件10、牵引组件20和接料组件30。纱架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多个导纱杆12,多个导纱杆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两侧。牵引组件20包括限位结构21、导辊结构22、驱动电机23和脚踏开关24,限位结构21包括限位环211和导向长筒212,限位环211和导向长筒212位于导辊结构22两侧,导辊结构22和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脚踏开关24设置在驱动电机23与电源的接线上。接料组件30和牵引组件20具有高度差,接料组件30高度低于牵引组件2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纱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导纱杆12上,每个纱筒上均缠绕有长丝碳纤维,通过人工将多个长丝碳纤维一端拧接在一起,缠绕形成线束,再由人工拉动线束穿过限位环211放至导辊结构22处。驱动电机23驱动导辊结构22转动,导辊结构22转动带动人工拧接成的线束移动,进而带动未拧接的多个长丝碳纤维移动逐渐形成线束。脚踏开关24设置在驱动电机23与电源的接线上,通过人工踩踏脚踏开关24实现驱动电机23与电源的接通,进而使得导辊结构22的转动可控,减少人工放置线束时,由于导辊结构22的转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将线束放至导辊结构22上后,后续的拉丝与形成线束均通过导辊结构22的转动实现,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拉丝效果,并且导辊结构22拉丝相较于手动拉丝,拉力更加均匀,拉丝效果更好,线束穿过导向长筒212,防止出现线束位移。接料组件30和牵引组件20具有高度差,接料组件30高度低于牵引组件20,线束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接料组件30内,由接料组件30盛装为后续操作做准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丝效率低和拉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纱架组件10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23上,支撑板远离导向长筒212设置,多个限位环211均设置在支撑板顶端,支撑板与导辊结构22平行设置,多个长丝碳纤维穿过限位环211进入导辊结构22。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脚踏开关24包括踩踏板241、底板242、弹性件243、连接柱244和导线连接片245,踩踏板241中部和底板242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弹性件243设置在踩踏板241和底板242之间,弹性件243靠近踩踏板241第二端,导线连接片245通过连接柱244和踩踏板241第一端连接至一起。脚踏开关24还包括第三转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在底板242上,踩踏板241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三转轴分别穿设第一支架、踩踏板241的中部和第二支架,使得踩踏板241能够进行转动,脚踏开关24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接通状态下,踩踏板241第二端受到向下的力,此时踩踏板241第一端逆时针向上转动,带动连接柱244与导线连接片245同步进行移动,此时导线连接片245与线路接通,使得驱动电机23与电源相接通,导辊结构22进行转动。断开状态下,移出踩踏板241第二端的力,弹性件243复位带动踩踏板241顺时针向上转动,踩踏板241带动连接柱244与导线连接片245同步进行移动,此时导线连接片245与线路断开,使得驱动电机23与电源断开,导辊结构22转动停止。操作人员通过控制踩踏板实现对导辊结构22的转动控制,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能够大幅提高安全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辊结构22具有主辊221、副辊222和第二支撑架223,主辊221和副辊222均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23上,副辊222设置在主辊221的上方,主辊221和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3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23上。驱动电机23带动主辊221进行同步转动,线束位于主辊221与副辊222之间,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线束逐渐移动,副辊222同步进行转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223上设置有调节长孔,副辊222包括第一转轴和副辊辊体,第一转轴可移动地穿设在调节长孔内,并通过螺母拧紧,副辊辊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第二支撑架223上设置有两个调节长孔,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调节长孔内,可沿着调节长孔移动,在使用螺母进行紧固,进而主辊221与副辊222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能够适配更多尺寸的线束,副辊222作为压辊使用,其压力也可实现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辊221包括第二转轴和主辊辊体,驱动电机23和第二转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主辊辊体和第二转轴固接同步转动。驱动电机23驱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主辊辊体同步转动且与副辊辊体相配合实现对线束的拉动。主辊221的直径大于副辊222的直径,主辊221与副辊222的直径比在1.35:1至1.15:1之间。由于主辊221受驱动电机23驱动,副辊222受摩擦力驱动实现转动,因此主辊221的直径大于副辊222的直径使得副辊222更易实现转动,本实施例选用主辊221与副辊222的直径比为1.25:1。主辊辊体和副辊辊体表面均设置有胶质层,胶质层选用的胶质为抗静电胶质。胶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线束刮在导辊结构22表面,防止出现停机除线,耽误生产的现象。胶质可选用合成橡胶或硅胶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纱杆12呈阵列设置,导纱杆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上,导纱杆12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15°至30°之间。导纱杆12均向上倾斜,这种设置方式是为了纱筒放置在导纱杆12上,在对长丝碳纤维拉动时,纱筒不易从导纱杆12上脱离,且不需要额外增加限位的装置,一卷纱筒其上长丝碳纤维全部用完后,只需抽出换上新的纱筒即可,新的长丝碳纤维与旧的长丝碳纤维拧接至一起即可继续拉丝。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1具有多个导杆111,多个导杆111均与第一支撑架11相连接,多个导杆111与导辊结构22平行设置,多个导杆11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各长丝碳纤维先通过导杆111使其位于同一直线在拉入导辊结构22中,这就使得导辊结构22在工作过程中,线束受力更加均匀,进而能够大大提高线束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导杆111包括、导杆辊体、连接轴、第一抵顶板和第二抵顶板,连接轴位于第一抵顶板和第二抵顶板之间,连接轴固接在第一支撑架11上,导杆辊体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轴的周向外侧,第一抵顶板与连接轴的第一端相固接,第二抵顶板和连接轴的第二端相固接,第一抵顶板和第二抵顶板的尺寸均大于导杆辊体的尺寸,这就使得长丝碳纤维在导杆辊体上移动时,第一抵顶板和第二抵顶板能够分别对长丝碳纤维进行限位,防止长丝碳纤维从导杆辊体上脱出。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纱架组件10还包括第三支撑架13,第三支撑架13设置在远离纱架组件10的一侧,导向长筒212固接在第三支撑架13上,且向下倾斜。第三支撑架13用于对导向长筒212支撑,线束从主辊221与副辊222之间流出后先经过导向长筒212再流入接料组件30,导向长筒212能够对线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线束能够精准流入接料组件3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脚踏开关24包括抵顶块、踩踏板241、底板242、弹性件243、连接柱244和导线连接片245,抵顶块可移动地设置在踩踏板241和底板242之间,踩踏板241中部和底板242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弹性件243设置在踩踏板241和底板242之间,弹性件243靠近踩踏板241第二端,导线连接片245通过连接柱244和踩踏板241第一端连接至一起。脚踏开关24还包括第三转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在底板242上,踩踏板241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三转轴分别穿设第一支架、踩踏板241的中部和第二支架,使得踩踏板241能够进行转动,脚踏开关24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接通状态下,靠近踩踏板241的第二端的位置,操作人员将抵顶块放置在踩踏板241和底板242之间,此时踩踏板顺时针转动,连接柱244和导线连接片245同步进行转动,弹性件243处于拉伸状态,导线连接片245下移与线路接通,使得导辊结构22与电源接通,工作状态下,操作人员无须其他操作,此时一直处于接通状态,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操作人员将抵顶块踢走,此时弹性件回弹,踩踏板241逆时针转动,连接柱244和导线连接片245同步进行转动,导线连接片245上移与线路断开,使得导辊结构22与电源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所述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与纱筒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纱架组件(10),所述纱架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多个导纱杆(12),多个所述导纱杆(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两侧;
牵引组件(20),所述牵引组件(20)包括限位结构(21)、导辊结构(22)、驱动电机(23)和脚踏开关(24),所述限位结构(21)包括限位环(211)和导向长筒(212),所述限位环(211)和所述导向长筒(212)位于所述导辊结构(22)两侧,所述导辊结构(22)和所述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所述脚踏开关(24)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源的接线上;
接料组件(30),所述接料组件(30)和所述牵引组件(20)具有高度差,所述接料组件(30)高度低于所述牵引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开关(24)包括踩踏板(241)、底板(242)、弹性件(243)、连接柱(244)和导线连接片(245),所述踩踏板(241)中部和所述底板(24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弹性件(243)设置在所述踩踏板(241)和所述底板(242)之间,所述弹性件(243)靠近所述踩踏板(241)第二端,所述导线连接片(245)通过所述连接柱(244)和所述踩踏板(241)第一端连接至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结构(22)具有主辊(221)、副辊(222)和第二支撑架(223),所述主辊(221)和所述副辊(222)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23)上,所述副辊(222)设置在所述主辊(221)的上方,所述主辊(221)和所述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23)上设置有调节长孔,所述副辊(222)包括第一转轴和副辊辊体,所述第一转轴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调节长孔内,并通过螺母拧紧,所述副辊辊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221)包括第二转轴和主辊辊体,所述驱动电机(23)和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所述主辊辊体和所述第二转轴固接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221)的直径大于所述副辊(222)的直径,所述主辊(221)与所述副辊(222)的直径比在1.35:1至1.15: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辊体和所述副辊辊体表面均设置有胶质层,所述胶质层选用的胶质为抗静电胶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杆(12)呈阵列设置,所述导纱杆(12)具有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15°至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具有多个导杆(111),多个所述导杆(111)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相连接,多个所述导杆(111)与所述导辊结构(22)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导杆(11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架组件(10)还包括第三支撑架(13),所述第三支撑架(13)设置在远离所述纱架组件(10)的一侧,所述导向长筒(212)固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上,且向下倾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41989.6U CN222630692U (zh) | 2024-03-20 | 2024-03-20 |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41989.6U CN222630692U (zh) | 2024-03-20 | 2024-03-20 |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630692U true CN222630692U (zh) | 2025-03-18 |
Family
ID=94935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541989.6U Active CN222630692U (zh) | 2024-03-20 | 2024-03-20 |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630692U (zh) |
-
2024
- 2024-03-20 CN CN202420541989.6U patent/CN2226306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15302A (zh) | 电缆自动绕线装置 | |
CN117466081B (zh) | 一种纺丝机用的丝线牵引拉伸机构 | |
CN1135203C (zh) | 合成纤维卷绕器和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 | |
CN203080239U (zh) | 卧式胶管编织机锭子 | |
CN222630692U (zh) | 碳纤维拉丝牵引装置 | |
CN211112411U (zh) | 一种纺纱用纱线张紧调节装置 | |
CN214779884U (zh) | 一种电缆线捆扎装置 | |
CN219951334U (zh) | 一种纺织棉线加工用捻线装置 | |
CN214779935U (zh) | 纱线防起毛导纱机 | |
CN211812710U (zh) | 一种同步绕制多个导电纤维丝团的装置 | |
CN209859702U (zh) | 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 | |
CN219769090U (zh) | 一种纤维牵断机纺织加工的纤维丝线进料拉直装置 | |
CN220281781U (zh) | 一种地毯纱线打包设备 | |
CN217756241U (zh) | 一种机械操作的便捷式拉根机 | |
CN219906499U (zh) | 一种橡胶管加工用合股机 | |
CN112176464A (zh) | 一种纺织加工用高强度股线加捻生产线 | |
CN117646300B (zh) | 一种便于上线的纺织纤维纺织设备 | |
CN217102478U (zh) | 一种针织大圆机绕线卷机构 | |
CN219218272U (zh) | 一种加弹机的导丝机构 | |
CN214361850U (zh) | 科普用手摇式蚕茧抽丝装置 | |
CN222159351U (zh) | 一种高匀度涤纶线收卷装置 | |
CN220925933U (zh) | 一种纱线上料装置 | |
CN217920822U (zh) | 一种包芯丝生产设备 | |
CN219567133U (zh) | 一种手套纺织用绕线装置 | |
CN214244773U (zh) | 一种针织设备的张力拉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9 and No.11 Songhai Road, Huimin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1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Xi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nd Floor, Building 2, No. 11 Songhai Road, Huimin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