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73535U -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573535U
CN222573535U CN202421270540.7U CN202421270540U CN222573535U CN 222573535 U CN222573535 U CN 222573535U CN 202421270540 U CN202421270540 U CN 202421270540U CN 222573535 U CN222573535 U CN 222573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onveying line
fixed
tir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12705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春明
叶春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Wanjun T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vak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vak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vak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12705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573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573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573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包括:输送单元,其包括主输送线和多个转运输送线,旋转单元,其包括底座,底座位于主输送线和多个转运输送线的交汇处,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旋转台内开设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驱动组件,底座外侧沿其径向等间距固定有多个安装板,安装板内设置有用于将旋转台和主输送线、转运输送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转运输送线,启动电机二使其带动旋转台转动,将主输送线上的轮胎输送至旋转台上,再通过旋转台的转动将轮胎输送至不同位置的转运输送线上进行转运。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输送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背景技术
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是一种在轮胎生产工厂或仓库内广泛应用的设备。公开号CN 216234698 U公开了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台,该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台,旋转组件上设置的过渡板,过渡板位于输送台和支撑台之间,用于轮胎旋转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便轮胎从输送台移动至转动盘上,且方便轮胎从转动盘移动至另一输送台上,旋转组件上设置的护板,护板可用于轮胎旋转过程中的防护,增加轮胎旋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将一条输送线上的轮胎通过旋转平台将其转运至另一台输送线上,而这两条输送线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是通常会利用到旋转平台对轮胎进行转运,而上述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只能将某一条输送线上的轮胎转运至另一条输送线上,并且该两条输送线的反向通常是设定的,即旋转平台只能满足该两条输送线的角度进行转运,实用性差,而且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还会将轮胎输送至多条输送线上,而且输送线和旋转平台之间也需要保持稳定性,目前主要通过螺栓固定,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用于解决只能现有的旋转平台将某一条输送线上的轮胎转运至另一条输送线上,并且该两条输送线的反向通常是设定的,即旋转平台只能满足该两条输送线的角度进行转运,实用性差,而且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还会将轮胎输送至多条输送线上,而且输送线和旋转平台之间也需要保持稳定性,目前主要通过螺栓固定,操作繁琐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包括:
输送单元,其包括主输送线和多个转运输送线;
旋转单元,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主输送线和多个转运输送线的交汇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所述旋转台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底座外侧沿其径向等间距固定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用于将旋转台和主输送线、转运输送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输送辊两端的转轴,且转轴和旋转台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延伸至内腔内端部固定有齿轮,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内齿皮带,且内齿皮带和齿轮相啮合,多个所述齿轮通过内齿皮带进行传动,所述内腔内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和其中一个转轴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内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电机二,所述旋转台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和连接杆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台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滚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供滚轮滚动的环形导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主输送线和转运输送线底部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筒体,且筒体和圆孔相连通,所述筒体和圆孔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定位柱,且定位柱能够嵌设到定位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柱的底部固定有圆柱杆,且圆柱杆贯穿筒体并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圆柱杆外侧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和定位柱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筒体的内壁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柱外侧固定有卡杆,所述筒体内开设有行程槽和卡槽,所述行程槽和卡槽相连通,所述卡杆滑动配合于行程槽和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台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内腔密封的盖板,且盖板通过螺栓和旋转台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转运输送线,启动电机二使其带动旋转台转动,将主输送线上的轮胎输送至旋转台上,再通过旋转台的转动将轮胎输送至不同位置的转运输送线上进行转运,另外将旋转单元和主输送线、转运输送线进行固定时,先将卡杆移动至卡槽中,然后移动主输送线、转运输送线使得定位孔移动至筒体上方,然后反向转动圆柱杆,使得卡杆从卡槽内移动至行程槽内,此时在弹簧回弹力下带动圆柱杆、定位柱上移,从而使得定位柱嵌设到定位孔内,从而使得旋转单元和主输送线、转运输送线相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单元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0、输送单元;101、主输送线;102、转运输送线;200、旋转单元;201、底座;202、旋转台;203、凹槽;204、输送辊;205、内腔;207、安装板;208、固定组件;2081、定位孔;2082、筒体;2083、定位柱;209、驱动组件;2091、转轴;2092、齿轮;2093、内齿皮带;2094、电机一;210、圆柱杆;211a、行程槽;211b、卡槽;212、卡杆;213、弹簧;214、圆孔;215、收纳槽;216、电机二;217、滚轮;218、环形导向槽;219、连接杆;2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包括:输送单元100和旋转单元200;
其中,输送单元100包括主输送线101和多个转运输送线102;
旋转单元200包括底座201,底座201位于主输送线101和多个转运输送线102的交汇处,底座20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台202,旋转台202顶部开设有凹槽203,凹槽203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204,旋转台202内开设有内腔205,旋转台20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内腔205密封的盖板220,且盖板220通过螺栓和旋转台202相固定,内腔20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204转动的驱动组件209,底座201外侧沿其径向等间距固定有多个安装板207,安装板207内设置有用于将旋转台202和主输送线101、转运输送线102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208。
驱动组件209包括固定于输送辊204两端的转轴2091,且转轴2091和旋转台202转动连接,转轴2091延伸至内腔205内端部固定有齿轮2092,内腔205内设置有内齿皮带2093,且内齿皮带2093和齿轮2092相啮合,多个齿轮2092通过内齿皮带2093进行传动,内腔205内安装有电机一2094,电机一2094的输出端和其中一个转轴2091相固定,底座201内开设有收纳槽215,收纳槽215内安装有电机二216,旋转台202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219,电机二216的输出端和连接杆219相固定。
使用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转运输送线102,启动电机二216使其带动旋转台202转动,将输送辊204转动至和主输送线101上的输送辊平行时,电机二216停止转动,使得主输送线101上的轮胎输送至旋转台202上,然后再启动电机二216使其带动旋转台202转动,将输送辊204转动至所需转运输送线102上的输送辊平行时,然后启动电机一2094使其带动其中一个转轴2091、齿轮2092转动,通过内齿皮带2093即可带动所有的齿轮2092转动,即带动输送辊204转动,使得输送辊204对轮胎进行输送,使得轮胎输送到所需位置的转运输送线102上,从而使得轮胎能够从不同位置的转运输送线102上的转运。
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电机一2094和电机二216均为市面上购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型号的选用或进行定制,本专利中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其设定方式、安装方式和电性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只要按照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试操作即可,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且电机一2094和电机二216均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即可。
此外,旋转台202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滚轮217,底座201的顶部开设有供滚轮217滚动的环形导向槽218,固定组件208包括开设于主输送线101和转运输送线102底部的定位孔2081,安装板207内开设有圆孔214,安装板207的底部固定有筒体2082,且筒体2082和圆孔214相连通,筒体2082和圆孔214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定位柱2083,且定位柱2083能够嵌设到定位孔2081内,定位柱2083的底部固定有圆柱杆210,且圆柱杆210贯穿筒体2082并与筒体2082滑动连接,圆柱杆210外侧套设有弹簧213,且弹簧213的一端和定位柱2083相抵,弹簧213的另一端和筒体2082的内壁相抵,定位柱2083外侧固定有卡杆212,筒体2082内开设有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相连通,卡杆212滑动配合于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内。
使用时,将旋转单元200和主输送线101、转运输送线102进行固定时,先向下拉动圆柱杆210使其带动定位柱2083下移,此时卡杆212在行程槽211a内下移,当卡杆212移动至行程槽211a底部时,转动圆柱杆210使其定位柱2083和卡杆212转动,将卡杆212移动至卡槽211b中,此时定位柱2083移动至圆孔214内,并且弹簧213被压缩,然后移动主输送线101、转运输送线102使得定位孔2081移动至筒体2082上方,然后反向转动圆柱杆210,使得卡杆212从卡槽211b内移动至行程槽211a内,此时在弹簧213回弹力下带动圆柱杆210、定位柱2083上移,从而使得定位柱2083嵌设到定位孔2081内,需要说明的是主输送线101和转运输送线102的一侧均为弧形面,移动主输送线101和转运输送线102时,当主输送线101、转运输送线102的弧形面和旋转台202的外环面相贴合时,此时的定位孔2081位于筒体2082上方。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单元(100),其包括主输送线(101)和多个转运输送线(102);
旋转单元(200),其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位于主输送线(101)和多个转运输送线(102)的交汇处,所述底座(20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台(202),所述旋转台(202)顶部开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内设置有多个输送辊(204),所述旋转台(202)内开设有内腔(205),所述内腔(20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辊(204)转动的驱动组件(209),所述底座(201)外侧沿其径向等间距固定有多个安装板(207),所述安装板(207)内设置有用于将旋转台(202)和主输送线(101)、转运输送线(102)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9)包括固定于输送辊(204)两端的转轴(2091),且转轴(2091)和旋转台(20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091)延伸至内腔(205)内端部固定有齿轮(2092),所述内腔(205)内设置有内齿皮带(2093),且内齿皮带(2093)和齿轮(2092)相啮合,多个所述齿轮(2092)通过内齿皮带(2093)进行传动,所述内腔(205)内安装有电机一(2094),所述电机一(2094)的输出端和其中一个转轴(2091)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1)内开设有收纳槽(215),所述收纳槽(215)内安装有电机二(216),所述旋转台(202)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219),所述电机二(216)的输出端和连接杆(219)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202)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滚轮(217),所述底座(201)的顶部开设有供滚轮(217)滚动的环形导向槽(2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8)包括开设于主输送线(101)和转运输送线(102)底部的定位孔(2081),所述安装板(207)内开设有圆孔(214),所述安装板(207)的底部固定有筒体(2082),且筒体(2082)和圆孔(214)相连通,所述筒体(2082)和圆孔(214)内共同滑动连接有定位柱(2083),且定位柱(2083)能够嵌设到定位孔(208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083)的底部固定有圆柱杆(210),且圆柱杆(210)贯穿筒体(2082)并与筒体(2082)滑动连接,所述圆柱杆(210)外侧套设有弹簧(213),且弹簧(213)的一端和定位柱(2083)相抵,所述弹簧(213)的另一端和筒体(2082)的内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083)外侧固定有卡杆(212),所述筒体(2082)内开设有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所述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相连通,所述卡杆(212)滑动配合于行程槽(211a)和卡槽(211b)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20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内腔(205)密封的盖板(220),且盖板(220)通过螺栓和旋转台(202)相固定。
CN202421270540.7U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Active CN222573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270540.7U CN222573535U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1270540.7U CN222573535U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573535U true CN222573535U (zh) 2025-03-07

Family

ID=9479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1270540.7U Active CN222573535U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573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2573535U (zh) 一种轮胎输送线用旋转平台
CN107985991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用可旋转工作台
CN209834700U (zh) 一种自行车生产用连续输送装置
CN220946648U (zh) 一种汽车外饰条的弯曲设备
CN116946664A (zh) 一种发动机配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CN111113798A (zh) 具有共用驱动装置的换模系统
CN218260751U (zh) 一种镦锻步进式排料装置
CN217191826U (zh) 一种双向弯圆机构及双向弯圆机
CN212147288U (zh) 具有共用驱动装置的换模系统
CN214521815U (zh) 一种橡胶挤出机的喂料装置
CN213058764U (zh) 一种新型同步输送装置
CN211757803U (zh) 压力钢管加劲环卷制设备
CN210753282U (zh) 喷粉固化烘箱内升降回转结构
CN220896216U (zh) 一种汽车线束橡胶件的扩张工装
CN221542875U (zh) 凸轮式顶升移载机
CN113562423A (zh) 一种轮毂输送装置
CN220299413U (zh) 一种用于复杂环境的传送带
CN206393185U (zh) 一种专用于汽车发动机数控合装机的预定位数控移动装置
CN220555504U (zh) 组合式结构可调输送机
CN218490718U (zh) 一种新型旋转输送滚床
CN219429089U (zh) 一种托盘的顶升旋转机构
CN218511445U (zh) 一种用于冻干机的对接装置
CN215049579U (zh) 一种立体异位发酵床同步培养带用传动轴
CN219708963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自定心回转机构
CN218907267U (zh) 一种设备间断性搬迁用的换向组合滚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319

Address after: No. 36, East Side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Chuangye Avenue, Guangzo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054000

Patentee after: Hebei Wanjun Ti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0000 Danyang Community, Hengxi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ovak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