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512732U -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512732U CN222512732U CN202421391272.4U CN202421391272U CN222512732U CN 222512732 U CN222512732 U CN 222512732U CN 202421391272 U CN202421391272 U CN 202421391272U CN 222512732 U CN222512732 U CN 2225127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s
- tower
- limiting
- cross
-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包括:下支架,其包括两个横梁,其水平间隔设置;支撑板,其水平设置在两个横梁之间;行走装置,其设置在下支架底部;两组竖梁,其相对设置在两个横梁上,任一组竖梁包括两个竖梁,其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并竖直设置在对应横梁的顶部;多个限位架,任一限位架包括四个连接梁,其分别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竖梁;四个限位机构,其对应安装在四个连接梁的中部内侧并用于限制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支架、竖梁与限位架配合实现对塔器的稳定支撑、限位和防护,通过牵引或吊装支撑移位装置可实现塔器的一次性就位,简化了移运工序,有效提高了移运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器设备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塔器在移位和运输中多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即先对塔器上影响吊装移位的附件进行切割拆除并对塔器外观进行防护,再起吊塔器进行移位,待移位完成后还需要对附件进行焊接恢复并拆除多余的防护结构。这种施工方案步骤繁琐,且各工序间关联性强,任一工序出现质量问题时均会导致下一道工序无法开展,存在移运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质量系数低、施工安全性低、施工工期长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塔器移运施工效率并保证移运到位后的塔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通过下支架、竖梁与限位架配合实现对塔器的稳定支撑、限位和防护,在施工时可通过牵引或吊装支撑移位装置实现塔器的一次性就位,大幅度简化了移运工序,有效提高了移运施工效率,保证了塔器附件、外观质量和施工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包括:
下支架,其包括两个横梁,其水平间隔设置;支撑板,其水平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之间并与其连接形成H型平台;
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的底部,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在地面上移动;
两组竖梁,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组竖梁包括两个竖梁,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任一竖梁竖直设置在对应横梁的顶部;
多个限位架,其沿所述竖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限位架包括四个连接梁,其分别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竖梁并在水平面上形成矩形框架;四个限位机构,其对应安装在所述四个连接梁的中部内侧并设置为用于限制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下支架还包括两个滑槽,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的内侧壁上,任一滑槽沿对应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横移机构,其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横移机构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滑槽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平板,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任一平板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两个油缸,其与所述两个平板对应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两端,任一油缸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其内侧壁上且顶推端与对应的平板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下支架还包括两个辅助梁,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任一辅助梁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横梁,所述辅助梁的中部外侧设有挂钩。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组移动单元,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底部,任一组移动单元包括两个移动单元,其沿对应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架,其水平设置在所述横梁底部,所述移动架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与所述横梁转动连接;滚轮,其支撑在地面上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与所述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还包括两组斜撑,其与所述两组竖梁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组斜撑包括两个斜撑,其相对设置在同一组竖梁的外侧,任一斜撑沿斜向连接对应的竖梁和横梁。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任一竖梁的顶端设有吊耳。
优选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任一限位机构包括顶推装置,其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固定端与对应的连接梁固定连接;限位块,其固定在所述顶推装置的顶推端,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顶推装置的端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塔器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支架、竖梁与限位架配合实现对塔器的稳定支撑、限位和防护,在施工时可通过牵引下支架或吊装竖梁来实现塔器的一次性就位,不需要反复拆装塔器附件和额外的防护结构,大幅度简化了移运工序,提高了移运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减少了人工、机械设备上的成本投入,且移运过程中外部作用力均作用在支撑移位装置上,有效保证了塔器附件、外观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横梁连接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支架;11、横梁;12、支撑板;13、滑槽;14、横移机构;15、辅助梁;16、挂钩;21、移动架;22、滚轮;3、竖梁;4、吊耳;5、斜撑;6、限位架;61、连接梁;62、顶推装置;6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包括:
下支架1,其包括两个横梁11,其水平间隔设置;支撑板12,其水平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之间并与其连接形成H型平台;
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的底部,所述下支架1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在地面上移动;
两组竖梁3,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上,任一组竖梁3包括两个竖梁3,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12的两侧,任一竖梁3竖直设置在对应横梁11的顶部;
多个限位架6,其沿所述竖梁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限位架6包括四个连接梁61,其分别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竖梁3并在水平面上形成矩形框架;四个限位机构,其对应安装在所述四个连接梁61的中部内侧并设置为用于限制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12垂直于横梁11设置且支撑板12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11固定连接形成水平设置的H型平台(即横梁的长度方向为支撑板的宽度方向),横梁11的长度大于支撑板12的宽度,任一横梁11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撑板12的两侧外缘并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四个竖梁3分别位于支撑板12的四个角点处但不与其直接接触,各竖梁3的底端固定在横梁11的相应位置上,各限位架6沿水平方向将四个竖梁3顺次连接形成闭环,从而,使支撑板12和竖梁3、限位架6配合形成顶部开口、底部支撑、侧面限位的立体框架结构。在使用时,塔器可直接按原形态(立式状态)从上方下放至上述立体框架结构内,由支撑板12进行支撑,由限位架6进行限位,具体的,支撑板12支撑在塔器底部,限位架6的各连接梁61内侧设有限位机构,塔器下放后,各限位机构沿水平方向与塔器外侧壁抵接,由于限位机构分设在塔器的四个方位上,可以实现对塔器水平方向位移的有效限制,同时塔器的重力荷载主要由下方的支撑板12及横梁11承担,在移运中也不会因侧向限位结构(限位架)对塔器外观造成额外的损伤。限位架(限位机构)在设置时需选取合适的高度和间距,以避让塔器附件等不适合进行限位受力的结构,避免对塔器外观或功能造成破坏。此外,下支架1底部设有行走装置,通过常规的牵引机构(牵引索)将下支架与拖车连接,即可使整体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沿地面自由行走。行走装置与下支架(横梁)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当塔器移运至靠近目标位置时,可通过吊装竖梁的方式整体起吊支撑移位装置和塔器,然后将行走装置拆下,再下放剩余的支撑移位装置与塔器,从而,避免塔器移运到位后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位置偏移等问题,也有利于后续对支撑移位装置的快速拆除。
将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应用在塔器移运施工中,能够取消传统移运施工中切割塔器附件和防护塔器重要点位等步骤,在塔器下放至支撑移位装置上后通过吊装竖梁或牵引下支架等方式实现塔器移运的一次性就位,塔器移运到位后也不需要按照传统施工步骤进行切割恢复等操作,从而有效简化了移运工序,大大降低了大型设备移运施工的难度系数和安全风险,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材料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此外,竖梁和限位架除限位作用外,还在塔器外侧自然形成框架式立体防护结构,有利于移运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塔器外观质量)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即横梁11、支撑板12、竖梁3、限位架6等部件均采用可拆卸式拼装结构,在塔器移运到位后从外侧拆除各装配式部件即可,操作方便且高效。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下支架1还包括两个滑槽13,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的内侧壁上,任一滑槽13沿对应横梁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12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13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横移机构14,其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横梁11上,任一横移机构14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12沿所述滑槽13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12能够在横移机构14的作用下沿滑槽13移动,具体的,支撑板12的初始位置与四个竖梁3的平面位置相对应,即位于横梁11中部,当横移机构14静止不动时,支撑板12也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对上方的塔器进行稳定支撑;当塔器移运到位后,可通过横移机构14驱动支撑板12向横梁11端部移动,在支撑板12与塔器底部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支撑板12对塔器的支撑力也逐渐减小,限位机构对塔器的支撑力逐渐增大,当支撑板12彻底离开塔器的横截面范围时,限位机构对塔器的侧向支撑力(竖向摩擦力)无法再满足塔器维持原位平衡的需要,塔器在水平限位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下滑落至地面/设定好的安装平台上。所述横移机构可选用油缸、千斤顶等常规设备,其伸缩部内嵌在相应的滑槽13内,不会影响塔器的移动。这种可移动式支撑板的设计有利于在塔器到位后对支撑移位装置的快速拆卸,且由于支撑板12与横梁11底面的间距很小,塔器的下落过程稳定,不易发生偏位或安全问题。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支撑板12包括两个平板,其沿所述横梁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任一平板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13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移机构14包括两个油缸,其与所述两个平板对应设置在所述滑槽13的两端,任一油缸沿所述横梁11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其内侧壁上且顶推端与对应的平板端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采用分离式结构,在驱动支撑板横移与塔器分离时,两侧平板同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各限位机构对塔器的支撑力能够更加均匀、平稳的增加,从而,在平板彻底离开塔器支撑面时,塔器能够保持在原姿态稳定下落,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12拆除、塔器落地过程的稳定性,保证了塔器到位的精确性。此外,在移运过程中,通过同一横移机构14的两个油缸可使两侧的平板在横梁11中点处稳定抵接,不易发生横向移动/晃动,所述两个油缸分别对平板施加向内的压紧力,保证了分离式支撑板在对塔器进行支撑时自身的拼合稳定性和定位可靠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下支架1还包括两个辅助梁15,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11的两端,任一辅助梁15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横梁11,所述辅助梁15的中部外侧设有挂钩16。其中,辅助梁15一方面提高了下支架的整体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沿地面运输塔器时,可直接将牵引索连接在辅助梁15中部的挂钩16上,然后拖动整体支撑移位装置前进,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对下支架施加的牵引力均匀,有利于提高移运施工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组移动单元,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底部,任一组移动单元包括两个移动单元,其沿对应横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架21,其水平设置在所述横梁11底部,所述移动架21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与所述横梁11转动连接;滚轮22,其支撑在地面上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与所述移动架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下支架1底部共设有四个移动单元,各移动单元采用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万向搬运机构,移动架21的一端通过滚轮22支承在地面上,另一端支撑在横梁11底部并通过转轴与其水平转动连接。四个移动单元即可在下支架1底部共同形成稳定的支撑和移动机构,当牵引方向发生改变时,各移动单元的移动架21相对横梁11的角度能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滚轮22的设置(前进)方向发生适应性调整。上述移动单元结构能够满足大型(大重量)设备的移运要求,并保证移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移动单元对应设置在四个竖梁3的正下方,有利于提高行走装置的受力和运输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还包括两组斜撑5,其与所述两组竖梁3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11上,任一组斜撑包括两个斜撑5,其相对设置在同一组竖梁3的外侧,任一斜撑5沿斜向连接对应的竖梁3和横梁11。从而,有效提高了竖梁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保证移运过程中限位架对塔器的限位作用力的稳定性,提高塔器下落和到位精确度。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任一竖梁3的顶端设有吊耳4。从而,在需要对塔器进行吊装移运时,可通过吊装竖梁3上的四个吊耳4来实现,操作方便快捷且易于拆装;同时,吊装机构不需要与塔器进行直接接触,省去了在塔器本体上安装辅助吊装装置等冗余步骤,也避免了对塔器外观的损伤。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任一限位机构包括顶推装置62,其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固定端与对应的连接梁61固定连接;限位块63,其固定在所述顶推装置62的顶推端,所述限位块63远离所述顶推装置62的端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塔器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机构的位置和形态可根据待运输的塔器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塔器放入支撑移位装置前,顶推装置62处于初始位置(顶推距离为0),限位块63处于远离限位架6中心的位置,为塔器的下放留出足够的横向空间,避免塔器下放时与限位机构发生磕碰;在塔器放入后,通过顶推装置62驱动对应的限位块63向塔器靠近直至与其外侧壁抵接,由于限位块63端部的凹槽与塔器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在限位块63被顶推至与塔器外侧壁适应性贴合后即完成对塔器的可靠横向限位,塔器在移运过程中与限位架6之间产生的横向压力可通过限位块63均匀分摊至塔器外周,有效降低了塔器外观损伤、变形等风险。其中,顶推装置62可选用伸缩油缸,限位块63可选用橡胶材料制作,且限位块63与顶推装置62的顶推端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不同的塔器规格进行更换。在塔器移运到位后,还可以通过顶推装置62复位(回缩)实现限位架6与塔器的快速分离,有利于后续支撑移位装置的高效、安全拆装。
以一多晶硅项目为例,以往,在多晶硅项目施工中,施工队伍均采用传统方法对各类塔器进行移位吊装,其中,机械准备、塔器附件切割、成品保护和附件恢复焊接等步骤需耗费大量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成本,施工周期也较长,不能及时满足现场进度要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后,减少了施工机具和机械使用数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投入成本降低,在设备安全防护用品方面降低了5万元~15万元的成本投入;同时,简化了移运工序,不仅降低了人力资源和施工材料上的成本投入,在工人安全防护用品上的投入也对应减少;此外,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相应的项目管理费用也有所下降。综上所述,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的应用达成了缩短工期、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标,同时实现了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目的,在大型设备移运施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架,其包括两个横梁,其水平间隔设置;支撑板,其水平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之间并与其连接形成H型平台;
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的底部,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在地面上移动;
两组竖梁,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组竖梁包括两个竖梁,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任一竖梁竖直设置在对应横梁的顶部;
多个限位架,其沿所述竖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限位架包括四个连接梁,其分别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竖梁并在水平面上形成矩形框架;四个限位机构,其对应安装在所述四个连接梁的中部内侧并设置为用于限制塔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还包括两个滑槽,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的内侧壁上,任一滑槽沿对应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横移机构,其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横移机构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滑槽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平板,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任一平板的两端配合卡设在所述两个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两个油缸,其与所述两个平板对应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两端,任一油缸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其内侧壁上且顶推端与对应的平板端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还包括两个辅助梁,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任一辅助梁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横梁,所述辅助梁的中部外侧设有挂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组移动单元,其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底部,任一组移动单元包括两个移动单元,其沿对应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架,其水平设置在所述横梁底部,所述移动架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与所述横梁转动连接;滚轮,其支撑在地面上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与所述移动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斜撑,其与所述两组竖梁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横梁上,任一组斜撑包括两个斜撑,其相对设置在同一组竖梁的外侧,任一斜撑沿斜向连接对应的竖梁和横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竖梁的顶端设有吊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限位机构包括顶推装置,其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固定端与对应的连接梁固定连接;限位块,其固定在所述顶推装置的顶推端,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顶推装置的端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塔器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391272.4U CN222512732U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391272.4U CN222512732U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512732U true CN222512732U (zh) | 2025-02-21 |
Family
ID=9461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391272.4U Active CN222512732U (zh) | 2024-06-18 | 2024-06-18 |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512732U (zh) |
-
2024
- 2024-06-18 CN CN202421391272.4U patent/CN2225127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34043B (zh) | 履带式液压支架安装机 | |
CN212828416U (zh) | 一种轨道桥式转向架更换装置 | |
CN110155733B (zh) | 托举式码垛机 | |
CN113530575B (zh) | 一种用于隧道多功法施工的拱架安装台车 | |
CN222512732U (zh) | 大型塔器支撑移位装置 | |
CN115535863A (zh) | 多功能自变形吊运机 | |
CN111115461B (zh) | 一种钢筋及模具运输和自动拼装设备 | |
CN111531689A (zh) |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及其装拆模板的方法 | |
CN217627191U (zh) | 一种轻型可移动龙门架结构 | |
CN111764613A (zh) | 轨道交通工程轨行区内高空设备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7972319U (zh) | 一种机械安装用吊装龙门架 | |
CN212985240U (zh) | 一种适用于异形洞断面的组合式钢模台车 | |
CN201980887U (zh) | 履带式液压支架吊运车 | |
CN212399906U (zh) |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 | |
CN212295587U (zh) | 仓筒水平环形焊接施工平台 | |
CN214327032U (zh) | 一种用于搬运液压立柱的夹抱机械手及叉车 | |
CN214877598U (zh) | 钢板组合梁加工装置 | |
CN111877762B (zh) | 一种可移动预制混凝土墙板自动安装工装系统 | |
CN115263378A (zh) | 拱架安装台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5676687A (zh) | 一种用于飞机垂直尾翼装配后下架的专用设备 | |
CN219139082U (zh) | 隧道多功能门架式台车 | |
CN113764157A (zh) | 一种变压器分段顶推式安装就位平台及安装就位施工方法 | |
CN220301335U (zh) | 一种拆换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辅助装置 | |
CN215052198U (zh) | 一种钢结构桥梁施工结构 | |
CN221416922U (zh) | 建筑3d打印分段顶升式打印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