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60866U -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 Google Patents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60866U CN222460866U CN202421173264.2U CN202421173264U CN222460866U CN 222460866 U CN222460866 U CN 222460866U CN 202421173264 U CN202421173264 U CN 202421173264U CN 222460866 U CN222460866 U CN 2224608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positioning clamping
- positioning
- metal
- metal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温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包括仪表盘、内端连接杆、金属棒二、旋钮、定位卡杆、定位卡杆推簧、定位卡槽、定位卡杆滑腔,仪表盘上转动安装有旋钮,仪表盘上固定安装有内端连接杆,内端连接杆上滑动安装有金属棒二,内端连接杆内开有定位卡杆滑腔,定位卡杆滑腔内滑动安装有定位卡杆,并且定位卡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定位卡杆之间设置有定位卡杆推簧,金属棒二内开有定位卡槽,并且定位卡槽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杆与定位卡槽配合连接,可以相对转动旋钮,方便改变金属棒一的测量角度;同时,沿着内端连接杆滑动金属棒二,使得金属棒二与内端连接杆之间使用的长度发生变化,实现对金属棒二测量长度的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温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背景技术
作为测量中低温的现场显示温度计,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从0~4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的温度。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普遍的工艺采取电阻吊装,在感温元件之上,因两者测量端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导致了仪表当介质不满时会造成电阻显示温度和双金属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影响了现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包括仪表盘、内端连接杆、金属棒二、旋钮、定位卡杆、定位卡杆推簧、定位卡槽、定位卡杆滑腔,所述仪表盘上转动安装有旋钮,仪表盘上固定安装有内端连接杆,内端连接杆上滑动安装有金属棒二,内端连接杆内开有定位卡杆滑腔,定位卡杆滑腔内滑动安装有定位卡杆,并且定位卡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定位卡杆之间设置有定位卡杆推簧,金属棒二内开有定位卡槽,并且定位卡槽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杆与定位卡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旋钮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棒一。
进一步,多个所述的定位卡槽沿着金属棒二中轴线线性阵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定位卡杆推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所述金属棒二和金属棒一的膨胀系数不同。
进一步,所述金属棒二和金属棒一上设置有电阻,电阻和金属棒二和金属棒一在同一个点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有效地解决了电阻和双金属温度计同步性;
2.可以在设备运转不停机的情况下,替换感温元件和电阻芯;
3.通过金属棒二和金属棒一之间不同的膨胀系数,在受热膨胀时,通过仪表盘读取示数;同时,可以相对转动旋钮,方便改变金属棒一的测量角度;同时,沿着内端连接杆滑动金属棒二,使得金属棒二与内端连接杆之间使用的长度发生变化,实现对金属棒二测量长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切线示意图;
图3为图2沿着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A;
图中标记说明:仪表盘1;内端连接杆2;金属棒二3;金属棒一4;旋钮5;定位卡杆6;定位卡杆推簧7;定位卡槽8;定位卡杆滑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盘1、内端连接杆2、金属棒二3、旋钮5、定位卡杆6、定位卡杆推簧7、定位卡槽8、定位卡杆滑腔9,所述仪表盘1上转动安装有旋钮5,仪表盘1上固定安装有内端连接杆2,内端连接杆2上滑动安装有金属棒二3,内端连接杆2内开有定位卡杆滑腔9,定位卡杆滑腔9内滑动安装有定位卡杆6,并且定位卡杆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定位卡杆6之间设置有定位卡杆推簧7,金属棒二3内开有定位卡槽8,并且定位卡槽8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杆6与定位卡槽8配合连接,如此设置,通过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之间不同的膨胀系数,在受热膨胀时,通过仪表盘1读取示数;同时,可以相对转动旋钮5,方便改变金属棒一4的测量角度;同时,沿着内端连接杆2滑动金属棒二3,使得金属棒二3与内端连接杆2之间使用的长度发生变化,实现对金属棒二3测量长度的调节。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所述旋钮5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棒一4。
其中,多个所述的定位卡槽8沿着金属棒二3中轴线线性阵列设置。
其中,所述定位卡杆推簧7处于压缩状态。
其中,所述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的膨胀系数不同。
其中,所述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上设置有电阻,电阻和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在同一个点位。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盘(1)、内端连接杆(2)、金属棒二(3)、旋钮(5)、定位卡杆(6)、定位卡杆推簧(7)、定位卡槽(8)、定位卡杆滑腔(9),所述仪表盘(1)上转动安装有旋钮(5),仪表盘(1)上固定安装有内端连接杆(2),内端连接杆(2)上滑动安装有金属棒二(3),内端连接杆(2)内开有定位卡杆滑腔(9),定位卡杆滑腔(9)内滑动安装有定位卡杆(6),并且定位卡杆(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定位卡杆(6)之间设置有定位卡杆推簧(7),金属棒二(3)内开有定位卡槽(8),并且定位卡槽(8)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杆(6)与定位卡槽(8)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5)上固定安装有金属棒一(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定位卡槽(8)沿着金属棒二(3)中轴线线性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杆推簧(7)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的膨胀系数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上设置有电阻,电阻和金属棒二(3)和金属棒一(4)在同一个点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73264.2U CN222460866U (zh) | 2024-05-24 | 2024-05-24 |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73264.2U CN222460866U (zh) | 2024-05-24 | 2024-05-24 |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60866U true CN222460866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5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73264.2U Active CN222460866U (zh) | 2024-05-24 | 2024-05-24 |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60866U (zh) |
-
2024
- 2024-05-24 CN CN202421173264.2U patent/CN2224608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4017A (zh) | 带有温度校准、监测孔的热电偶 | |
CN222460866U (zh) | φ8远传双金属温度计 | |
CN212207178U (zh) | 一种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装置和系统 | |
CN108896198B (zh) | 一种基于热电阻的直杆式总温探针头部 | |
CN101839872A (zh) | 一种双金属热敏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1595895A (zh) | 一种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装置和系统 | |
CN219810480U (zh) | 一种指示仪表指针量程装置 | |
CN201047779Y (zh) | 带有温度校准、监测孔的热电偶 | |
CN205580651U (zh) | 一种可调式温度压力表 | |
CN219736607U (zh) | 一种加装外层滞止罩的铂电阻总温探针头部 | |
CN216385836U (zh) | 智能型热式气体流量计 | |
CN214951051U (zh) | 内孔测量装置 | |
CN209589282U (zh) | 一种表盘式双金属温度表 | |
CN209707422U (zh) | 一种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及材料温变长度测量设备 | |
CN221346907U (zh) | 一种卡尺式井径测量仪刻度器 | |
CN201152782Y (zh) | 温度显示控制器 | |
CN220418662U (zh) | 一种基于薄膜铂电阻的自修正动态总温探针 | |
CN216747512U (zh) | 金属线膨胀系数实验仪 | |
CN108613751A (zh) | 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温度巡检仪及其制备方法、巡检方法 | |
CN221725391U (zh) | 一种同时显示三种温标的数字温度计 | |
CN2544265Y (zh) | 仰视角双金属温度计 | |
CN218179822U (zh) | 测量工具 | |
CN216954867U (zh) | 一种实验室用可调节温度计 | |
Maier |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for chemists | |
CN2306498Y (zh) | 双金属铂热电阻一体化温度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