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44495U -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44495U CN222444495U CN202420535688.2U CN202420535688U CN222444495U CN 222444495 U CN222444495 U CN 222444495U CN 202420535688 U CN202420535688 U CN 202420535688U CN 222444495 U CN222444495 U CN 222444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traint
- strap
- waist
- shank
- le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包括手部约束套、腰部约束带和腿部约束带,所述手部约束套和所述腰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约束方式灵活,患者的受约束肢体的关节活动弧度增大,且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患者自行拔管,使得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人性化的关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为患者治疗需要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如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伤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头部引流管和输液管道等等,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拨出,其原因是因为病人在患病期间特别是有些危重病人,由于身体原因,会产生气愤、易怒情绪,致使其行为失去理智,会躁动、自伤、他伤、抓挠,非计划性拔管是医护人员头疼的事情,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防止和处理这些状况的发生是首要问题,选择合适的约束保护是防止意外拨管的方式之一。
约束手套常用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保护性约束,以防止患者意外自行拔管,从而保障置管安全。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观察记录等优点,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 216417467U)公开了一种防拔管多功能手套,包括手套掌面和手套背面,手套掌面与手套背面通过缝纫构成中间具有容纳腔,手腕部开口和侧边开口的约束手套,手腕部开口与侧边开口连通,手腕部开口两端分别车缝约束绑带,侧边开口分别设有连接件,使侧边开口可开合。手套掌面由双层纯棉布缝纫制作为夹层结构,夹层内设置防抓板,防抓板正反面均包裹珍珠棉层,手套掌面对应4个手指关节处设有第一约束带,大拇指关节处设有第二约束带,有效解决病人拔管、自伤、他伤、躁动、抓挠等问题,杜绝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保证躁动患者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诊疗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护理事故,提高医疗护理效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和配合度。
但这类约束手套仍存在以下问题:
1、未从根本上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约束器的有效性建立在其约束部位的完整作用上,但由于临床工作的繁杂与医疗约束用具易损,在约束过程中时有约束带脱落或被患者挣脱等情况,因此约束带这种单纯约束方式对于预防拔管的有效性仍有不足。
2、忽视了患者身体舒适度和心理需求:约束手套作为一种限制自由的工具,往往难以让患者从内心接受,长时间的约束与无法自主活动使患者感到不受尊重,自身心理体验较差,对患者心理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抱有负面的拒绝情绪。
3、约束方式有限、影响患者舒适度:临床多使用手套状、乒乓球拍状等类型的手套对患者进行手部保护性约束,并将固定端安置于患者身体两侧的床栏上,但由于约束位置、姿势的单一以及活动范围的有限性,常导致患者上肢的关节活动度不够,约束处皮肤破损、疼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降低了患者肢体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约束方式灵活、患者的受约束肢体的关节活动弧度增大、且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的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使得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人性化的关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包括手部约束套、腰部约束带和腿部约束带,所述手部约束套和所述腰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所述手部约束套包括约束袋体,所述约束袋体设置有供患者的手掌部伸入的入口,所述约束袋体对应入口的位置设置有腕部绑带以及供所述腕部绑带穿过的第一扣环,所述腕部绑带上设置有自粘贴件,以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环绕人体的一面为内,以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背离人体的一面为外,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腰部固定带,所述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所述腰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腰部约束带的腰部粘贴件,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腿部固定带,所述腿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所述腿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腿部约束带的腿部粘贴件,所述腿部约束带的两端上还分别设置有与病床的床栏相固定的固定绑带。
所述约束袋体为球拍式约束袋体,所述约束袋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手掌部和手背部,所述手背部的周沿和所述手掌部的周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所述自粘贴件为魔术贴。
所述第一可调节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一调节扣。
所述第二可调节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
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所述腰部固定带穿过的第二扣环,所述第二扣环设置在所述腰部固定带固定在所述腰部约束带的一端处。
所述腰部粘贴件和所述腿部粘贴件均包括相互粘合的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
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所述腿部固定带穿过的第三扣环,所述第三扣环设置在所述腿部固定带固定在所述腿部约束带的一端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包括手部约束套、腰部约束带和腿部约束带,且手部约束套和腰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腰部约束带和腿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使用时,将患者的手部固定在手部约束套内,腰部约束带环绕固定在患者的腰部,腿部约束带环绕固定在患者的其中一个腿上,从而通过肢体相互制约的方式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该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在约束过程中时可有效防止手部约束套脱落或被患者挣脱等情况;
2、约束方式较为灵活,使得患者的上肢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活动,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舒缓烦躁、悲哀的情绪;
3、这种灵活的约束方式能够使得患者感受到尊重,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约束方式灵活、患者的受约束肢体的关节活动弧度增大、且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的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使得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人性化的关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手部约束套 1 腕部绑带 11
第一扣环 12 魔术贴 13
腰部约束带 2 第二扣环 21
腿部约束带 3 第三扣环 31
第一可调节连接带 4 第一调节扣 41
第二可调节连接带 5 第二调节扣 51
腰部固定带 6 魔术贴勾面 71
魔术贴毛面 72 腿部固定带 8
固定绑带 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手部约束套1、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手部约束套1和腰部约束带2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4,第一可调节连接带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一调节扣41。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5,第二可调节连接带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51。第一可调节连接带4和第二可调节连接带5的结构均为常规的调节带结构,如背包调节带。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节连接带4的长度,从而调节手部约束套1的活动自由度,通过调节第二可调节连接带5的长度,调节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的距离,使得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能够实现对约束部位的固定。
手部约束套1包括约束袋体,约束袋体设置有供患者的手掌部伸入的入口,约束袋体对应入口的位置设置有腕部绑带11以及供腕部绑带11穿过的第一扣环12,腕部绑带11上设置有魔术贴13,腕部绑带11绕着约束袋体靠近入口的位置缠绕,并穿过第一扣环12,实现自粘贴,从而实现对患者手部的约束。约束袋体为球拍式约束袋体,约束袋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手掌部和手背部,手背部的周沿和手掌部的周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该约束袋体可采用公知的约束手套结构,如采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19963221U)一种带有康复功能的医用约束手套中袋体的结构。
以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环绕人体的一面为内,以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背离人体的一面为外,腰部约束带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腰部固定带6,腰部固定带6的一端固定在腰部约束带2的外表面上,此端部为腰部固定带6的固定端,腰部固定带6的另一端为活动端。腰部固定带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腰部约束带2的腰部粘贴件,腰部粘贴件包括相互粘合的魔术贴勾面71和魔术贴毛面72。魔术贴勾面71沿着腰部固定带6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其外表面上,魔术贴毛面72设置在腰部固定带6的活动端的内表面上。腰部约束带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腰部固定带6穿过的第二扣环21,第二扣环21设置在腰部约束带2对应腰部固定带6的固定端处。先将腰部约束带2环绕人体的腰部,然后将腰部固定带6的活动端沿着腰部约束带2的绕设方向穿过第二扣环21,最后将活动端的魔术贴毛面72与腰部固定带6上的魔术贴勾面71相贴合,从而实现腰部约束带2的固定和约束。当然,腰部粘贴件中魔术贴勾面71和魔术贴毛面7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同样能够实现粘合效果。
腿部约束带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腿部固定带8,腿部固定带8的一端固定在腿部约束带3的外表面上,此端部为腿部固定带8的固定端,腿部固定带8的另一端为活动端。腿部固定带8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腿部约束带3的腿部粘贴件,腿部粘贴件也包括相互粘合的魔术贴勾面71和魔术贴毛面72,此魔术贴勾面71沿着腿部固定带8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其外表面上,魔术贴毛面72设置在腿部固定带8的活动端的内表面上。腿部约束带3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腿部固定带8穿过的第三扣环31,第三扣环31设置在腿部约束带3对应腿部固定带8的固定端处。先将腿部约束带3环绕在人体的其中一条腿上,然后将腿部固定带8的活动端沿着腿部约束带3的绕设方向穿过第三扣环31,最后将活动端的魔术贴毛面72与腿部固定带8上的魔术贴勾面71相贴合,从而实现腿部约束带3的固定和约束。当然,腿部粘贴件中魔术贴勾面71和魔术贴毛面7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同样能够实现粘合效果。
腿部约束带3的两端上还分别设置有与病床的床栏相固定的固定绑带9,实现患者的腿部固定,从而实现对患者完整的约束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包括手部约束套1、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且手部约束套1和腰部约束带2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4,腰部约束带2和腿部约束带3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5,使用时,将患者的手部固定在手部约束套1内,腰部约束带2环绕固定在患者的腰部,腿部约束带3环绕固定在患者的其中一个腿上,从而通过肢体相互制约的方式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1~2个该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在约束过程中时可有效防止手部约束套脱落或被患者挣脱等情况;
2、约束方式较为灵活,使得患者的上肢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活动,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舒缓烦躁、悲哀的情绪;
3、这种灵活的约束方式能够使得患者感受到尊重,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约束方式灵活、患者的受约束肢体的关节活动弧度增大、且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的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使得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人性化的关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8)
1.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包括手部约束套、腰部约束带和腿部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约束套和所述腰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一可调节连接带,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之间连接有第二可调节连接带,所述手部约束套包括约束袋体,所述约束袋体设置有供患者的手掌部伸入的入口,所述约束袋体对应入口的位置设置有腕部绑带以及供所述腕部绑带穿过的第一扣环,所述腕部绑带上设置有自粘贴件,以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环绕人体的一面为内,以所述腰部约束带和所述腿部约束带背离人体的一面为外,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腰部固定带,所述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所述腰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腰部约束带的腰部粘贴件,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腿部固定带,所述腿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所述腿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腿部约束带的腿部粘贴件,所述腿部约束带的两端上还分别设置有与病床的床栏相固定的固定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袋体为球拍式约束袋体,所述约束袋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手掌部和手背部,所述手背部的周沿和所述手掌部的周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贴件为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节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一调节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调节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所述腰部固定带穿过的第二扣环,所述第二扣环设置在所述腰部固定带固定在所述腰部约束带的一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粘贴件和所述腿部粘贴件均包括相互粘合的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约束带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供所述腿部固定带穿过的第三扣环,所述第三扣环设置在所述腿部固定带固定在所述腿部约束带的一端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35688.2U CN222444495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35688.2U CN222444495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44495U true CN222444495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4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535688.2U Active CN222444495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44495U (zh) |
-
2024
- 2024-03-19 CN CN202420535688.2U patent/CN222444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25994U (zh) | 医用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护具 | |
CN205885610U (zh) | 一种上肢约束护具 | |
CN222444495U (zh) | 一种防拔管肢体约束装置 | |
CN209916332U (zh) | 含握力球约束手套 | |
CN208446690U (zh) | 一种穿戴式约束手套 | |
CN218305264U (zh) | 一种改良后约束安全手套 | |
CN108542581A (zh) | 医用多功能防拔管约束护具 | |
CN206630750U (zh) | 掌式约束手套 | |
CN213250210U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约束带 | |
CN208785031U (zh) | 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 | |
CN212996946U (zh) | 一种预防患者拔管的多功能约束护理套件 | |
CN210112757U (zh) | 一种儿童外科重症护室保护性约束装置 | |
CN203263958U (zh) | 静脉输液护理手套 | |
CN209236521U (zh) | 老年痴呆患者关节置换术后上肢用约束袖套 | |
CN215080550U (zh) | 上肢固定约束套 | |
CN215385017U (zh) | 一种烦躁病人约束装置 | |
CN221450902U (zh) | 一种临床护理用约束手套 | |
CN219230324U (zh) | 一种约束手帕 | |
CN214157646U (zh) | 一种新型膝关节约束带 | |
CN221600347U (zh) |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约束手套 | |
CN219743066U (zh) | 一种新型球状约束手套 | |
CN215131223U (zh) | 一种手套式约束带 | |
CN216455556U (zh) | 用于约束重症患者上肢的多功能约束带 | |
CN217908123U (zh) | 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 | |
CN217697022U (zh) | 肩袖式约束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