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80533U -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80533U CN222380533U CN202420008175.6U CN202420008175U CN222380533U CN 222380533 U CN222380533 U CN 222380533U CN 202420008175 U CN202420008175 U CN 202420008175U CN 222380533 U CN222380533 U CN 2223805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assembly
- arc
- main
- circuit br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头组件及断路器,触头组件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与断路器的灭弧组件电气连接,包括静触头组件,包括多个静触头,静触头包括电连接的静主触头和引弧片;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相接触或相分离的设置,动触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和多个第二动触头,第一动触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触头和第一弧触头,第一弧触头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二动触头具有第二主触头,第二主触头与第一主触头电连接,在断路器的合闸状态下,第一接触部与引弧片相接触的设置,第二接触部与静主触头相接触的设置。本申请的触头组件及断路器,能够保证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弧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避免断路器分断失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断路器结构中,通常会具有触头组件、产气件和灭弧栅片,触头组件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能够通过产气件进入灭弧栅片中进行灭弧。
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通常包括主触头和弧触头,主触头能够对合闸时长期通过的电流进行负担,弧触头则在分断时产生电弧。然而,弧触头在电弧的作用下,会逐渐产生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合闸状态下弧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具有间隙,使得仅主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电弧在主触头处产生,产气件会阻碍电弧向灭弧栅片运动,从而导致电弧持续在主触头处燃烧,造成分断失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及断路器,能够保证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弧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避免断路器分断失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其中,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与断路器的灭弧组件电气连接,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组件,包括多个静触头,静触头包括电连接的静主触头和引弧片;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相接触或相分离的设置,动触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和多个第二动触头,第一动触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触头和第一弧触头,第一弧触头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二动触头具有第二主触头,第二主触头具有第二接触部,在断路器的合闸状态下,第一接触部与引弧片相接触的设置,第二接触部与静主触头相接触的设置。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第一接触部凸出于第一弧触头的朝向引弧片的表面设置,第二接触部凸出于第二主触头的朝向静主触头的表面设置。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沿动触头组件至静触头组件的方向,第一接触部的厚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厚度。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由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制成。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静主触头具有第三接触部,引弧片具有第四接触部,在触头组件的合闸状态下,第三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接触的设置,第四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相接触的设置。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第一主触头具有避让部,避让部凹设于第一主触头的朝向静主触头的表面,避让部与第三接触部位置相对的设置,用于避让第三接触部。
如上的触头组件,其中,还包括:隔板,与静触头组件及动触头组件均相连接的设置,第四接触部和第一接触部均设于隔板的朝向灭弧组件的一侧,第三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设于隔板的远离灭弧组件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中,包括上述的触头组件,断路器还包括灭弧组件和产气组件,产气组件设于触头组件和灭弧组件之间。
如上的断路器,其中,产气组件包括两个产气件,两个产气件间隔设置形成排弧通道,多个第一弧触头和多个与第一弧触头对应设置的引弧片均设于排弧通道内部,静主触头和第二主触头均设于产气件的远离灭弧组件的一侧。
如上的断路器,其中,断路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连接于动触头组件远离静触头组件的一侧面,多个第一弹性件与多个第一动触头一一对应的设置,多个第二弹性件与多个第二动触头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本申请的触头组件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包括多个静触头,静触头包括电连接的静主触头和引弧片,动触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和多个第二动触头,第一动触头通过其第一弧触头的第一接触部能够与引弧片相接触的设置,第二动触头通过其第二主触头的第二接触部能够与静主触头相接触的设置,既保证了第二动触头的第二主触头能够与静主触头处于接触状态,又保证了第一动触头的第一弧触头与引弧片在接触状态下,第一动触头的第一主触头始终不会与静主触头相接触,在第一弧触头的第一接触部磨损后,仍然能够与引弧片相接触,因此断路器在分断时第一弧触头与引弧片相分离,电弧会在第一弧触头与引弧片处产生,而不会在第一主触头处产生,避免了电弧持续在第一主触头处燃烧,从而避免了断路器的分断失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的第二主触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的第一动触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的引弧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静触头组件;11、静触头;111、静主触头;112、引弧片;113、第三接触部;114、第四接触部;20、动触头组件;21、第一动触头;211、第一主触头;212、第一弧触头;213、第一接触部;214、避让部;22、第二动触头;221、第二主触头;222、第二接触部;30、隔板;
100、触头组件;200、灭弧组件;300、产气组件;310、产气件;320、排弧通道;40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头组件,其中,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与断路器的灭弧组件200电气连接,触头组件100包括:静触头组件10,包括多个静触头11,静触头11包括电连接的静主触头111和引弧片112;动触头组件20,与静触头组件10相接触或相分离的设置,动触头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21和多个第二动触头22,第一动触头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触头211和第一弧触头212,第一弧触头212具有第一接触部213,第二动触头22具有第二主触头221,第二主触头221具有第二接触部222,在断路器的合闸状态下,第一接触部213与引弧片112相接触的设置,第二接触部222与静主触头111相接触的设置。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触头组件100包括静触头组件10和动触头组件20,静触头组件10包括多个静触头11,静触头11包括静主触头111和引弧片112,动触头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21和多个第二动触头22,第一动触头21通过其第一弧触头212的第一接触部213能够与引弧片112相接触的设置,第二动触头22通过其第二主触头221的第二接触部222能够与静主触头111相接触的设置,保证了第二动触头22的第二主触头221能够与静主触头111处于接触状态,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电流能够长时间由相连通的第二主触头221和静主触头111处经过,而且由于第一动触头21和第二动触头22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同时与连接母排相连接,因此第二主触头221中的电流能够流经第一主触头211,从而使第一主触头211、第二主触头221和静主触头111能够共同对合闸时长期通过的大部分电流起到负担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通过设置与静主触头111电连接的引弧片112,并使第一弧触头212能够与引弧片112相接触的设置,使引弧片112能够具有静弧触头的功能。当第一动触头21的第一弧触头212与引弧片112在接触状态下,第一动触头21的第一主触头211始终不会与静主触头111相接触,在第一弧触头212的第一接触部213磨损后,仍然能够与引弧片112相接触,因此断路器在分断时第一弧触头212与引弧片112相分离,电弧会在第一弧触头212与引弧片112处产生,而不会在第一主触头211处产生,避免了电弧持续在第一主触头211处燃烧,从而避免了断路器的分断失败。
而且,引弧片112还具有引弧作用,引弧片112的一端与灭弧组件200电气连接,引弧片112与第一弧触头212之间所产生的电弧能够在引弧片112自身的引弧作用下进入灭弧组件200内进行灭弧,使电弧不会滞留在引弧片112与第一弧触头212之间,提升了断路器整体的灭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断路器中的弧触头部分设于产气材料的通道内,使的弧触头部分分开产生的电弧能够接触产气材料,产气材料产生气体后会推动电弧进入灭弧室,而通常断路器中的主触头部分设于产气材料之外,因此产生的电弧大部分无法受到产气材料产生气体的推力,从而无法进入灭弧室进行灭弧。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弧触头212与引弧片112均设于两个产气件310之间的排弧通道320内,第一主触头211、第二主触头221和静主触头111则设于排弧通道320之外,因此电弧若是在第一主触头211、第二主触头221和静主触头111处产生时,会无法进入灭弧组件200内,从而导致电弧持续在第一主触头211、第二主触头221和静主触头111处燃烧,导致断路器的分断失败。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第一接触部213凸出于第一弧触头212的朝向引弧片112的表面设置,第二接触部222凸出于第二主触头221的朝向静主触头111的表面设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的凸出设置,使得动触头组件20在朝向静触头组件10运动时,第一弧触头212能够仅通过第一接触部213与引弧片112相接触,第二主触头221能够仅通过第二接触部222与静主触头111相接触,而且凸出设置的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均具有一定厚度,在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处产生电弧发生烧蚀时,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仍能够保证二者的凸出设置,从而保证在断路器的合闸状态下,动触头组件20始终能够与静触头组件10相接触并相连通的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沿动触头组件20至静触头组件10的方向,第一接触部213的厚度大于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
具体实施时,第一接触部213的厚度大于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使得动触头组件20在朝向静触头组件1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13能够首先与引弧片112相接触,在第一接触部213被引弧片112压缩至一定厚度时,第二接触部222与静主触头111发生接触,从而完成了断路器的合闸;在动触头组件20远离静触头组件10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较小,且在合闸时发生的形变较小,因此能够早于第一接触部213处于与静触头组件10分开的状态,在第二接触部222与静主触头111相隔一段距离后,第一接触部213才能够与引弧片112相分离,从而完成断路器的分闸。因此,第一接触部213与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弧触头212的先合后分的特点,使得在断路器分闸时,电弧能够由第一弧触头212处产生,而并非由第二主触头221处产生,避免了电弧持续在第二主触头221处燃烧,从而避免了断路器的分断失败。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由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制成。
具体实施时,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均具有较高的承载电流的能力,能够保证在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中稳定通过,而且电弧对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造成的磨损较小,保证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不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从而保证第一接触部213和第二接触部222的接触能够早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静主触头111具有第三接触部113,引弧片112具有第四接触部114,在触头组件100的合闸状态下,第三接触部113与第二接触部222相接触的设置,第四接触部114与第一接触部213相接触的设置。
具体实施时,第三接触部113和第四接触部114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弧触头212与引弧片112之间以及第二主触头221与静主触头111之间的整体接触,动触头组件20与静触头组件10之间均通过接触点进行接触,能够提升电流的通过效果,而且使动触头组件20与静触头组件10之间更容易分开,避免产生较长的电弧。
具体地,第三接触部113和第四接触部114均在各自的触头上朝向动触头组件20凸出设置,且第三接触部113和第四接触部114均由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制成,提升了第三接触部113和第四接触部114的电流承载能力,并受电弧的影响较小,不易受到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主触头211具有避让部214,避让部214凹设于第一主触头211的朝向静主触头111的表面,避让部214与第三接触部113位置相对的设置,用于避让第三接触部113。
具体实施时,避让部214的设置能够避免动触头组件20在朝向静触头组件10运动时,第一主触头211与第三接触部113之间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第一主触头211与第三接触部113之间的接触使第一弧触头212远离引弧片112运动,避免了第四接触部114无法与第一接触部213相接触的情况,使第一弧触头212能够实现先合后分的运动过程,保证了断路器整体的分断可靠性。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头组件,其中,还包括:隔板30,与静触头组件10及动触头组件20均相连接的设置,第四接触部114和第一接触部213均设于隔板30的朝向灭弧组件200的一侧,第三接触部113和第二接触部222均设于隔板30的远离灭弧组件200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隔板30能够避免第四接触部114和第一接触部213分开所产生的电弧向下运动,运动至第三接触部113和第二接触部222的接触位置,从而造成分断失败的情况,在隔板30的隔离作用下,电弧能够全部在隔板30以上运动,并最终进入至灭弧组件200内部进行灭弧。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中,包括上述的触头组件,断路器还包括灭弧组件200和产气组件300,产气组件300设于触头组件100和灭弧组件200之间。
具体实施时,触头组件100所产生的电弧能够经过产气组件300,产气组件300在电弧的接触下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能够推动电弧运动,使电弧进入至灭弧组件200内进行灭弧,避免电弧滞留在触头组件100处而使断路器无法成功分断。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其中,产气组件300包括两个产气件310,两个产气件310间隔设置形成排弧通道320,多个第一弧触头212和多个与第一弧触头212对应设置的引弧片112均设于排弧通道320内部,静主触头111和第二主触头221均设于产气件310的远离灭弧组件200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第一弧触头212和引弧片112设于排弧通道320内部,在产生电弧时,排弧通道320内部能够及时产生气体,以推动电弧进入至灭弧组件200内进行灭弧,提高了灭弧效率,避免了第一弧触头212和引弧片112所产生的电弧无法进入排弧通道320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其中,断路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连接于动触头组件20远离静触头组件10的一侧面,多个第一弹性件与多个第一动触头21一一对应的设置,多个第二弹性件与多个第二动触头22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具体实施时,采用弹力大小不同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对第一动触头21和第二动触头22的运动进行控制,能够使第一动触头21和第二动触头22的运动速度以及行程不同,而且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这样第一动触头21能够受到的推力更大,能够先于第二动触头22与静触头组件10相接触,在静触头组件10与动触头组件20分开时,由于第一动触头21受到的阻力更大,因此能够晚于第二动触头22与静触头组件10分开,从而实现了先合后分的运动过程,保证了断路器整体的分断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断路器具有两个安装槽400,用于安装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断路器的通断,与所述断路器的灭弧组件(200)电气连接,所述触头组件(100)包括:
静触头组件(10),包括多个静触头(11),所述静触头(11)包括电连接的静主触头(111)和引弧片(112);
动触头组件(20),与所述静触头组件(10)相接触或相分离的设置,所述动触头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动触头(21)和多个第二动触头(22),所述第一动触头(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触头(211)和第一弧触头(212),所述第一弧触头(212)具有第一接触部(213),所述第二动触头(22)具有第二主触头(221),所述第二主触头(221)具有第二接触部(222),在所述断路器的合闸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部(213)与所述引弧片(112)相接触的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与所述静主触头(111)相接触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凸出于所述第一弧触头(212)的朝向所述引弧片(112)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凸出于所述第二主触头(221)的朝向所述静主触头(111)的表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动触头组件(20)至所述静触头组件(10)的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由银金属或银合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主触头(111)具有第三接触部(113),所述引弧片(112)具有第四接触部(114),在所述触头组件(100)的合闸状态下,所述第三接触部(11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相接触的设置,所述第四接触部(114)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3)相接触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触头(211)具有避让部(214),所述避让部(214)凹设于所述第一主触头(211)的朝向所述静主触头(111)的表面,所述避让部(214)与所述第三接触部(113)位置相对的设置,用于避让所述第三接触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30),与所述静触头组件(10)及所述动触头组件(20)均相连接的设置,所述第四接触部(114)和所述第一接触部(213)均设于所述隔板(30)的朝向所述灭弧组件(200)的一侧,所述第三接触部(113)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均设于所述隔板(30)的远离所述灭弧组件(200)的一侧。
8.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组件,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灭弧组件(200)和产气组件(300),所述产气组件(300)设于所述触头组件(100)和所述灭弧组件(2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300)包括两个产气件(310),两个所述产气件(310)间隔设置形成排弧通道(320),多个所述第一弧触头(212)和多个与第一弧触头(212)对应设置的所述引弧片(112)均设于所述排弧通道(320)内部,所述静主触头(111)和所述第二主触头(221)均设于所述产气件(310)的远离所述灭弧组件(20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连接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0)远离所述静触头组件(10)的一侧面,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与多个所述第一动触头(21)一一对应的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与多个所述第二动触头(22)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08175.6U CN222380533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08175.6U CN222380533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80533U true CN222380533U (zh) | 2025-01-21 |
Family
ID=94247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08175.6U Active CN222380533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80533U (zh) |
-
2024
- 2024-01-02 CN CN202420008175.6U patent/CN2223805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80891B (zh) | 一种触头灭弧系统、低压断路器及灭弧系统 | |
JP2017515279A (ja) | 電弧の急速移動と伸長に有利な遮断器 | |
CN213583681U (zh) | 一种断路器 | |
US11676778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C current interrupter based on thermionic arc extinction via anode ion depletion | |
CN110379670B (zh) | 一种带有固定断口的高通流能力真空灭弧室 | |
CN204215989U (zh) | 一种利于电弧快速移动和拉长的断路器 | |
CN101083187A (zh) | 电路断路器 | |
CN222380533U (zh) | 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 |
CN112447449A (zh) | 一种平衡力式高压直流密封继电器 | |
CN216161643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及断路器 | |
CN211719468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 |
CN202373539U (zh) | 高分断能力的动触头结构 | |
CN215496584U (zh) | 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112017924B (zh) |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
CN109473307B (zh) | 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装置及其断路器 | |
CN215183823U (zh) | 一种新型智能微型断路器 | |
CN221176127U (zh) | 一种触头装置 | |
CN222338156U (zh) |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 |
CN221486337U (zh) | 一种开关的触头结构 | |
CN221573842U (zh) | 一种操作机构 | |
CN221008809U (zh) | 一种灭弧性能好的双极微动开关 | |
TWI677894B (zh) | 可耐高壓暨大電流之繼電器 | |
CN113823539B (zh) | 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 | |
CN220065602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119626831B (zh) | 一种电容取电式深度融合柱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