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38156U -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338156U
CN222338156U CN202420118990.8U CN202420118990U CN222338156U CN 222338156 U CN222338156 U CN 222338156U CN 202420118990 U CN202420118990 U CN 202420118990U CN 222338156 U CN222338156 U CN 222338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moving
main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189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祚勇
彭琼
谢亚丽
李志豪
蒋顾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189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338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338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338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涉及低压电器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以及同轴并排设置于触头支架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上述设计得到的动触头结构,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通过夹持式连接的第一触头或第二触头提高短时耐受电流性能,以避免被烧灼,提高了该动触头结构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低压电器领域,直流只能达到DC1500V,而DC1500V产品不再能满足客户需求,亟需更新换代。现有的隔离开关,通常是在触头打开后由电弧进入灭弧室进行灭弧,电弧的熄灭与电弧电压有直接关系,而灭弧室中灭弧栅片的数量决定了电弧电压的强弱,栅片越多,电弧电压越强。因此要提高直流电压值,需要增加灭弧栅片的数量。
现有的隔离开关的动触头通常包括单一的主触头板,而随着直流电压增大,动静触头接触时的电弧电压增大,现有的动触头的短耐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动触头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和隔离开关,其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通过夹持式连接的第一触头或第二触头提高短时耐受电流性能,以提高该动触头结构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以及同轴并排设置于触头支架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触头为主触头,第二触头为弧触头,弧触头设置于两主触头之间。
可选地,动触头结构受驱朝向触头系统的静触头运动时,弧触头先于主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动触头结构受驱朝向远离触头系统的静触头运动时,弧触头后于主触头与静触头分离。
可选地,主触头包括多片并排设置的分片主触板,弧触头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分片弧触头板;两分片弧触头板分别受到相邻的主触头的分片主触板的夹持力,两夹持力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分片弧触头板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分片主触板沿延伸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绝缘隔板,绝缘隔板设置于主触头与弧触头之间,两绝缘隔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隔,弧触头设置于预设间隔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头系统,其包括静触头和上述的动触头结构,动触头结构的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静触头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和弧静触点,主动触点能够与主静触点相连接,弧动触点能够与弧静触点相连接。
可选地,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间的开距大于弧动触点与弧静触点间的开距。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其包括壳体和上述的触头系统,触头系统设置于壳体内。
可选地,壳体内设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有预设数量的灭弧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以及同轴并排设置于触头支架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拍合式电连接。上述设计得到的动触头结构,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通过夹持式连接的第一触头或第二触头提高短时耐受电流性能,以避免被烧灼,提高了该动触头结构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触头系统,其包括静触头和上述的动触头结构,动触头结构的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静触头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和弧静触点,主动触点能够与主静触点相连接,弧动触点能够与弧静触点相连接。上述设计得到的触头系统,其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也具备良好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隔离开关,其包括壳体和上述的触头系统,触头系统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能够为触头系统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上述设计得到的隔离开关,其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也具备良好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触头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动触点与弧静触点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100-动触头结构;110-触头支架;120-主触头;121-分片主触板;122-主动触点;130-弧触头;131-分片弧触头板;132-弧动触点;140-绝缘隔板;200-触头系统;210-静触头;211-主静触点;212-弧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100,包括触头支架110以及同轴并排设置于触头支架110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触头结构100,该动触头结构100包括触头支架110和分别设置于触头支架110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触头支架110能够为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提供一定的支持力;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端部同轴且并排设置,以能够在触头系统200合闸或分闸时同步朝向靠近或远离静触头210的方向运动。
其中,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夹持式电连接的方式有着较高的短耐能力,夹持式电连接的触头有更高的触头压力,更有利于短时耐受电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头为主触头120,第二触头为弧触头130,弧触头130设置于两主触头120之间。第一触头为主触头120,以用于与静触头210接触以实现低压电器的主回路的合闸;第二触头为弧触头130,高电压电弧能够集中在弧触头130上并被导入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内进行灭弧。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弧触头130为夹持式电连接的触头、主触头120为拍合式电连接的触头,即两拍合式电连接的主触头120之间设置有一夹持式电连接的弧触头130;当然,除了上述方案外,本申请的动触头结构100还可以设置为弧触头130为拍合时电连接的触头、主触头120为夹持式电连接的触头,即两夹持式电连接的主触头120之间设置有一拍合式电连接的弧触头130,如图2所示。本申请对于动触头结构100的主触头120、弧触头130的具体电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提供的动触头结构100,包括触头支架110以及同轴并排设置于触头支架110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或者,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第二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上述设计得到的动触头结构100,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通过夹持式连接的第一触头或第二触头提高短时耐受电流性能,以避免被烧灼,提高了该动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弧触头130先于主触头120与静触头210接触;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远离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弧触头130后于主触头120与静触头210分离。
具体地,本申请的动触头结构100受驱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的方向运动,以与静触头210接触合闸,或与静触头210分离分闸。其中,当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弧触头130能够先与静触头210接触,然后动触头再与静触头210接触;当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远离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动触头能够先与静触头210分离,然后弧触头130再与静触头210分离。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该动触头结构100与静触头210合闸或分闸的过程中,弧触头130与静触头210先接触后分离,以使电弧在弧触头130上起弧,并最终集中在弧触头130上由灭弧室熄灭电弧,从而保护了该动触头结构100不被电弧灼烧,提高了该动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主触头120包括多片并排设置的分片主触板121,弧触头130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分片弧触头板131;两分片弧触头板131分别受到相邻的主触头120的分片主触板121的夹持力,两夹持力的方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主触头120由多个分片主触板121并排组合而成,弧触头130包括两片分片弧触头板131,两分片弧触头板131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隔,以便于两分片弧触头板131通过间隙夹持静触头210的弧触头130点,实现良好的电连接。
如图5所示,由于弧触头130设置于两主触头120之间,因此,两分片触头板能够分别受到来自相邻一侧的主触头120的分片主触板121的夹持力,两分片触头板受到的两夹持力方向相反,均朝向相对的方向。当电流变大时,两分片触头板受到的两夹持力逐渐增大,从而更有利于增加该动触头结构100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弧触头130在与静触头210夹持时,其受到机构弹簧压紧时静触头210所产生的斥力,斥力的方向与弧触头130下压静触头210的压力方向相反,本申请的两分片触头板以夹持电连接的方式夹持静触头210的弧静触点212,因此斥力较小,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该动触头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
进一步地,分片弧触头板131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分片主触板121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其中,弧触头130板的延伸方向即为弧触头130板的板长方向,主触板的延伸方向即为主触板的板长方向。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弧触头130板的力臂比主触头120板小,因此其与静触头210的弧静触点212夹持连接的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力也更小,从而进一步地减小了与静触头210电连接时的斥力,进一步地增加了该动触头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施方案中,动触头结构100还包括绝缘隔板140,绝缘隔板140设置于主触头120与弧触头130之间,两绝缘隔板140之间具有预设间隔,弧触头130设置于预设间隔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动触头结构100还包括绝缘隔板140,优选地,绝缘隔板14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主触板的长度,以保证绝缘性的良好;绝缘隔板140设置于主触头120和弧触头130之间,以防止主触头120和弧触头130之间的左右起弧击穿,进一步提高了该动触头结构100的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两绝缘隔板140之间设置有预设间隔以形成窄缝,弧触头130设置于该预设间隔内,以提高分断和临界电流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头系统200,其包括静触头210和上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动触头结构100的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122、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132;静触头210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211和弧静触点212,主动触点122能够与主静触点211相连接,弧动触点132能够与弧静触点212相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头系统200,该触头系统200包括动触头结构100和静触头210,动触头结构100能够与静触头210接触或分离。动触头结构100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122、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132;对应地,静触头210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211和弧静触点212,主静触点211和弧静触点212的位置分别与主动触点122、弧动触点132相适配;主静触点211可以为用于拍合的平面或用于夹持的凸起部,以用于拍合或夹持;弧静触点212可以为用于拍合的平面或用于夹持的凸起部,以用于拍合或夹持。其中,动触头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已在上文作出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触头系统200,其包括静触头210和上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动触头结构100的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122、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132;静触头210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211和弧静触点212,主动触点122能够与主静触点211相连接,弧动触点132能够与弧静触点212相连接。上述设计得到的触头系统200,其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也具备良好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主动触点122与主静触点211间的开距大于弧动触点132与弧静触点212间的开距。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当动触头结构100朝向静触头210运动时,弧动触点132由于开距小于主动触点122,能够保证先与静触头210的弧静触点212拍合、后与静触头210的弧静触点212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图中未示出),其包括壳体和上述的触头系统200,触头系统200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能够对其内部的触头系统200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触头系统200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已在上文做出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计得到的隔离开关,其能够在电弧电压增大时也具备良好的短时耐受电流性能,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有预设数量的灭弧栅片。
具体地,该隔离开关的壳体内还设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置有灭弧栅片,灭弧栅片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直流电源大小的需求进行增减,起到切割电弧的作用,用于熄灭触头系统200开断时产生的电弧,以保证该隔离开关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支架(110)以及并排设置于所述触头支架(110)上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所述第一触头能够与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能够与所述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触头能够与所述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夹持式电连接,所述第二触头能够与所述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拍合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为主触头(120),所述第二触头为弧触头(130),所述弧触头(130)设置于两所述主触头(1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所述弧触头(130)先于所述主触头(120)与所述静触头(210)接触;所述动触头结构(100)受驱朝向远离触头系统(200)的静触头(210)运动时,所述弧触头(130)后于所述主触头(120)与所述静触头(210)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头(120)包括多片并排设置的分片主触板(121),所述弧触头(130)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分片弧触头板(131);两所述分片弧触头板(131)分别受到相邻的所述主触头(120)的分片主触板(121)的夹持力,两所述夹持力的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弧触头板(131)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分片主触板(121)沿延伸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100)还包括绝缘隔板(140),所述绝缘隔板(140)设置于所述主触头(120)与所述弧触头(130)之间,两所述绝缘隔板(140)之间具有预设间隔,所述弧触头(130)设置于所述预设间隔内。
7.一种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210)和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所述动触头结构(100)的第一触头上设有主动触点(122)、第二触头上设有弧动触点(132);所述静触头(210)上对应设有主静触点(211)和弧静触点(212),所述主动触点(122)能够与所述主静触点(211)相连接,所述弧动触点(132)能够与所述弧静触点(212)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点(122)与所述主静触点(211)间的开距大于所述弧动触点(132)与所述弧静触点(212)间的开距。
9.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上述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系统(200),所述触头系统(200)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设有预设数量的灭弧栅片。
CN202420118990.8U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Active CN222338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18990.8U CN222338156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18990.8U CN222338156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338156U true CN222338156U (zh) 2025-01-10

Family

ID=9414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18990.8U Active CN222338156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338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515279A (ja) 電弧の急速移動と伸長に有利な遮断器
CN221596320U (zh) 一种开关电器
KR20100039318A (ko) 아크 제거기와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
CN107359066B (zh) 一种断路器用钳式灭弧装置
CN115799014A (zh) 多室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US10256059B2 (en) Magnetic switch
JP4467887B2 (ja) 接続可能な電流制限器を有する開閉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付属装置
CN217086445U (zh) 旋转式电器开关
CN216161643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及断路器
CN222338156U (zh) 一种动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隔离开关
CN117877937A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单极模块和断路器
CN215183691U (zh) 一种等电位结构的隔离开关
CN211719468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CN102024614B (zh) 断路器开关
CN211907278U (zh) 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
CN215183823U (zh) 一种新型智能微型断路器
CN109755065B (zh) 一种用于负荷开关的灭弧机构
CN215680590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接触系统的静触头
US20210313128A1 (e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provided with same
KR100519888B1 (ko) 저압 차단기/개폐기 소호부용 불연속 다단형 아크런너
CN221008809U (zh) 一种灭弧性能好的双极微动开关
CN21401284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接线柱安装结构
CN219610301U (zh) 用于快速开关的大电流导电动连接结构
CN219350124U (zh) 具有高分断能力的断路器结构
KR20160130058A (ko) 회로차단기의 가동접촉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