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24551U -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324551U
CN222324551U CN202420175642.4U CN202420175642U CN222324551U CN 222324551 U CN222324551 U CN 222324551U CN 202420175642 U CN202420175642 U CN 202420175642U CN 222324551 U CN222324551 U CN 222324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stern
reservoir
sewage
sewage treatm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756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存照
方咏梅
程修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unt Huangshan Jinl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unt Huangshan Jinl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unt Huangshan Jinl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unt Huangshan Jinl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756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324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324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324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包括第一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右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右侧设置有第三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顶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左右贯穿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第一蓄水池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贯穿支撑板设置有液压杆。该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污水进入第一蓄水池投放絮凝剂,絮凝剂和污水充分反应后絮凝团沉淀,液压杆抬起升降板,将第一蓄水池内的污水向上顶出,穿过过滤板进入第二蓄水池,絮凝团被留在第一蓄水池内,重复上述动作将污水层层过滤,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污水的过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在现有技术中,有许多集合了絮凝效果的污水处理设备,例如现有技术:CN206735881U,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包括过滤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内部的絮凝剂混合机构,所述过滤框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絮凝剂加入管道连接,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絮凝剂混合机构与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部的旋转电机连接。
另有现有技术:
CN205023997U,一种折板絮凝沉池污泥排放装置;
CN210313664U,一种可收集絮凝物的水处理设备。
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絮凝团沉淀分离,来实现污水的净化,但絮凝池较为简单且仅有一个,这就使得絮凝效果一般,不能多次絮凝过滤,需要增加多个絮凝池并相互连通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包括第一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右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右侧设置有第三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顶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左右贯穿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第一蓄水池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贯穿支撑板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底部设置有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外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背面固定连接有絮凝剂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内壁靠近顶部设置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上方设置有手轮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左侧靠近顶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第三蓄水池右侧靠近底部开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孔需根据絮凝团大小来设置孔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蓄水池和第三蓄水池之间的隔离板高度要低于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的隔离板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蓄水池右侧可根据需要再增加相应的蓄水池。
优选的,所述多个絮凝剂池内可存放不同种类的絮凝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一蓄水池,通过投料管投放絮凝剂,待絮凝剂和污水充分反应后,絮凝团沉淀,这时液压缸控制液压杆抬起,升降板抬起将第一蓄水池内的污水向上顶出,穿过过滤板进入第二蓄水池,絮凝团被留在第一蓄水池内,重复上述动作将污水层层过滤,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污水的过滤效率。
2、该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每处蓄水池对应的絮凝剂池是单独隔开的,可以放入不同的絮凝剂来实现过滤污水中的不同砸在,更换过滤板上过滤孔的目数大小能过滤不同大小的絮凝团,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灵活,通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A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蓄水池;2、第二蓄水池;3、第三蓄水池;4、隔离板;5、过滤板;6、过滤孔;7、升降板;8、密封圈;9、液压杆;10、液压缸;11、支撑板;12、絮凝剂池;13、投料管;14、手轮开关;15、进水口;1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其中,第一蓄水池1右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2,第二蓄水池2右侧设置有第三蓄水池3,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之间设置有隔离板4,隔离板4顶部设置有过滤板5,过滤板5左右贯穿开设有过滤孔6,第一蓄水池1底部设置有升降板7,升降板7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1,升降板7底部中心贯穿支撑板11设置有液压杆9,液压杆9底部设置有液压缸10。
本实施例中,每两个蓄水池之间都设置有隔离板4将蓄水池分开,底部的支撑板11为十字型,保护液压杆9在升降时不会倾斜,污水最先在第一蓄水池1,投入絮凝剂充分反应后,污水中的部分杂物会析出并抱团成絮凝团,这时液压缸10启动,液压杆9升起推动升降板7向上抬升,第一蓄水池1内部的污水也跟随抬升,当水位超过隔离板4时,污水会穿过过滤板5上的过滤孔6进入第二蓄水池2,而絮凝团则因为体积较大无法穿过过滤孔5被留在了第一蓄水池1中,在第二蓄水池2中过滤过一次的污水中继续投入絮凝剂,同上述操作进行二次过滤。
其中,升降板7外侧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8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8能隔绝污水,防止在升降板7升降时从升降板7和蓄水池之间的缝隙中渗出造成污水渗漏。
其中,第一蓄水池1背面固定连接有絮凝剂池12,第一蓄水池1内壁靠近顶部设置有投料管13,投料管13上方设置有手轮开关14。
本实施例中,每个蓄水池的对应位置都设有絮凝剂池12,絮凝剂池12内可以存放絮凝剂,投料管13一头折弯90°对准蓄水池底部,另一头穿过蓄水池壁连接在絮凝剂池12上,打开手轮开关14使得絮凝剂穿过投料管13流入对应的蓄水池中,通过手轮开关14可以控制投入的絮凝剂量。
其中,第一蓄水池1左侧靠近顶部开设有进水孔15,第三蓄水池3右侧靠近底部开设有出水口16。
本实施例中,进水孔15设在高处,防止污水回流,出水口16设在低处,方便将蓄水池内的水排空。
其中,过滤孔6需根据絮凝团大小来设置孔径。
本实施例中,过滤板5可以从隔离板4上拆卸下来,用以更换过滤板5,不同污水中含有的杂质不同,生成的絮凝团大小也不同,因此用以过滤的过滤孔孔径也需要随之改变,以达到最理想的过滤效果。
其中,第二蓄水池2和第三蓄水池3之间的隔离板4高度要低于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之间的隔离板4高度。
本实施例中,每块隔离板4都比左侧的隔离板4高度要矮,这样在蓄水池内污水向右侧蓄水池转移时,会优先向隔离板4矮的一侧流动,防止污水回流至上一个蓄水池。
其中,第三蓄水池3右侧可根据需要再增加相应的蓄水池。
本实施例中,增加蓄水池和对应设施数量能增加污水过滤次数,来达到最好的过滤效果。
其中,多个絮凝剂池12内可存放不同种类的絮凝剂。
本实施例中,每个絮凝剂12可以存放同种规格的絮凝剂来多次对污水进行过滤,也可以存放不同规格的絮凝剂来清除污水中的各种杂质,由操作人员进行自主调控。
工作原理:污水从进水孔15进入第一蓄水池1中,打开手轮开关14,絮凝剂池12中的絮凝剂通过投料管13投入第一蓄水池1中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污水中析出了部分絮凝团,这时第一蓄水池1底部的液压缸10启动,液压杆9伸长顶起升降板7,将污水向上顶出,污水经过隔离板4上方的过滤板5时,通过重力作用穿过过滤板5表面的过滤孔6流入第一蓄水池1旁边的第二蓄水池2中,污水中的絮凝团因体积大于过滤孔6被阻挡留在了第一蓄水池1,第二蓄水池2中已经被过滤一次的污水再度和从第二蓄水池2胖的絮凝剂池12投放下来的絮凝剂混合,再度发生反应,重复上述动作至过滤至第三蓄水池3中,最后通过出水孔16排出完成过滤,操作人员将各个蓄水池内的絮凝团清理掉,准备进行下一次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包括第一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1)右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2),所述第二蓄水池(2)右侧设置有第三蓄水池(3),所述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之间设置有隔离板(4),所述隔离板(4)顶部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左右贯穿开设有过滤孔(6),所述第一蓄水池(1)底部设置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升降板(7)底部中心贯穿支撑板(11)设置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底部设置有液压缸(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7)外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1)背面固定连接有絮凝剂池(12),所述第一蓄水池(1)内壁靠近顶部设置有投料管(13),所述投料管(13)上方设置有手轮开关(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1)左侧靠近顶部开设有进水孔(15),所述第三蓄水池(3)右侧靠近底部开设有出水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6)需根据絮凝团大小来设置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池(2)和第三蓄水池(3)之间的隔离板(4)高度要低于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之间的隔离板(4)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蓄水池(3)右侧可根据需要再增加相应的蓄水池。
CN202420175642.4U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Active CN222324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75642.4U CN222324551U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75642.4U CN222324551U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324551U true CN222324551U (zh) 2025-01-10

Family

ID=9414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75642.4U Active CN222324551U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324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9111B (zh) 一种物理法油田水处理达标装置及处理工艺
CN202516410U (zh) 一种复合沉淀过滤池
CN107055954B (zh) 一种生物炭循环型共聚气浮池净水系统及方法
CN103922506B (zh) 水质净化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
CN107473471A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2924746U (zh)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
CN102616999A (zh) 污水净化回用装置
CN103539280A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
CN111450616A (zh) 具有耦合深度过滤功能的高效活性污泥截留型二沉池工艺系统
CN105060644A (zh)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安装方法及污水深度处理方法
CN202346852U (zh) 一体化全自动反冲净水设备
CN109678301A (zh) 分户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2232455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池结构
CN209143980U (zh) 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处理系统
CN2110047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17516812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4984572A (zh) 一种高效活性流动床净化器
KR101151908B1 (ko) 초기우수와 오염하천수를 동시에 처리 가능한 시설 및 그 처리방법
CN212283191U (zh) 基于物化生物协同的过滤沉淀耦合新型二沉池系统
CN206337062U (zh) 一体化电絮凝全自动净水器
CN212954667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CN100556830C (zh) 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CN204848603U (zh)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8083507A (zh) 一种集成式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