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85742U -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185742U CN222185742U CN202323666787.9U CN202323666787U CN222185742U CN 222185742 U CN222185742 U CN 222185742U CN 202323666787 U CN202323666787 U CN 202323666787U CN 222185742 U CN222185742 U CN 2221857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bearing
- sun gear
- gear shaft
- final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防磨损结构,包括:太阳轮轴、终传动轴和旋转件;所述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旋转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二圆环上。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终传动轴磨损进而损坏齿轮副影响变速箱性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技术即无级变速技术,它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
在CVT耐久试验过程中发现变速箱终传动轴端面存在磨损问题,容易造成材料剥落并进入到齿轮副中,容易损坏齿轮副,影响变速箱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以解决终传动轴磨损进而损坏齿轮副影响变速箱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包括:太阳轮轴、终传动轴和旋转件;所述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旋转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二圆环上。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内圈,所述终传动轴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的轴承孔内,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内圈上。
可选的,所述太阳轮轴朝向所述终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外圈,所述终传动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外圈上。
可选的,所述太阳轮轴朝向所述终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包括:太阳轮轴、终传动轴和旋转件;所述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上;所述旋转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内圈,所述太阳轮轴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的轴承孔内,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
可选的,所述终传动轴朝向所述太阳轮轴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外圈,所述太阳轮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终传动轴朝向所述太阳轮轴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终传动轴的端部增加旋转件,其中,第一圆环安装在终传动轴上,第二圆环与第一圆环可相对转动,当太阳轮轴在压力作用下向终传动轴方向窜动时,使太阳轮轴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圆弧上,而不与终传动轴的端面发生接触,有效避免磨损问题的出现,防止材料剥落损坏齿轮副并影响变速箱性能,保证了整机性能的稳定性。而且,终传动轴或终传动轴的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现有的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旋转件安装在轴承孔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旋转件安装在轴承座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旋转件安装在轴承孔内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旋转件安装在轴承座上的示意图;
图中:1、行星轮;2、太阳轮轴;3、行星架;4、终传动轴;5、旋转件;51、第一圆环;52、第二圆环;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左侧芯部为终传动太阳轮轴2,终传动太阳轮轴2上设置有行星轮1,右侧芯部为终传动轴4,终传动轴4上设置有行星架3。如图1所示,变速箱与终传动壳体之间是隔离开的,申请人发现,在变速箱运转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太阳轮轴2在压力作用下会向终传动轴4方向运动,使太阳轮轴2与终传动轴4的端面发生接触。而当车速较高时,终传动太阳轮转速与行星架3之间会产生比较大的转速差(也即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之间具有较大的转速差),两者配合处容易产生高温进而产生磨损,容易造成材料剥落并进入到齿轮副中,损坏齿轮副并影响变速箱性能。为保证整机性能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包括:太阳轮轴2、终传动轴4和旋转件5;所述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同轴布置,左侧为太阳轮轴2,右侧为终传动轴4,二者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即在正常工况下,太阳轮轴2的右端和终传动轴4的左端具有一定的间隙,将所述旋转件5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4上;其中,所述旋转件5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所述第一圆环51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4上,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二圆环52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终传动轴4的端部增加旋转件5,其中,第一圆环51安装在终传动轴4上,第二圆环52与第一圆环51可相对转动,当太阳轮轴2在压力作用下向终传动轴4方向窜动时,使太阳轮轴2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圆弧上,而不与终传动轴4的端面发生接触,有效避免磨损问题的出现,防止材料剥落损坏齿轮副并影响变速箱性能,保证了整机性能的稳定性。而且,太阳轮轴2或终传动轴4的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件5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51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52为轴承内圈,所述终传动轴4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4的轴承孔内,轴承外圈与轴承孔可以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内圈上。所述太阳轮轴2朝向所述终传动轴4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通过凸台的设置,保证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分别作用在两个圆环上,起到防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例在终传动轴4上设置轴承孔,并在轴承孔中增加了角接触球轴承,同时将太阳轮轴2的端面设置凸台,将两个轴安装后使该凸台与角接触轴承的轴承内圈配合。通过将两个存在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面和面接触改变为角接触轴承的滚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磨损问题,同时由于接触点的变化,使其中的一个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件5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51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52为轴承外圈,所述终传动轴4设置有轴承座,即从端面突出的圆台,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4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外圈上。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轮轴2朝向所述终传动轴4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通过盲孔的设置,保证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分别作用在两个圆环上,起到防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终传动轴4上设置轴承座,并在轴承座上套接角接触球轴承,同时将太阳轮轴2的端面设置盲孔,将两个轴安装后使该盲孔与角接触轴承的轴承外圈配合。通过将两个存在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面和面接触改变为角接触轴承的滚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磨损问题,同时由于接触点的变化,使其中的一个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为旋转件5的安装位置不同。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包括:太阳轮轴2、终传动轴4和旋转件5;所述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5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2上;所述旋转件5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所述第一圆环51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2上,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带动第二圆环52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4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终传动轴4的端部增加旋转件5,其中,第一圆环51安装在终传动轴4上,第二圆环52与第一圆环51可相对转动,当太阳轮轴2在压力作用下向终传动轴4方向窜动时,使太阳轮轴2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圆弧上,而不与终传动轴4的端面发生接触,有效避免磨损问题的出现,防止材料剥落损坏齿轮副并影响变速箱性能,保证了整机性能的稳定性。而且,太阳轮轴2或终传动轴4的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件5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51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52为轴承内圈,所述太阳轮轴2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2的轴承孔内,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带动角接触轴承使第二圆环52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4上。进一步的,所述终传动轴4朝向所述太阳轮轴2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通过凸台的设置,保证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分别作用在两个圆环上,起到防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例在太阳轮轴2上设置轴承孔,并在轴承孔中增加了角接触球轴承,同时将终传动轴4的端面设置凸台,将两个轴安装后使该凸台与角接触轴承的轴承内圈配合。通过将两个存在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面和面接触改变为角接触轴承的滚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磨损问题,同时由于接触点的变化,使其中的一个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件5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51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52为轴承外圈,所述太阳轮轴2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2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2在轴向窜动时带动角接触轴承移动,使第二圆环52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4上;进一步,所述终传动轴4朝向所述太阳轮轴2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通过盲孔的设置,保证太阳轮轴2和终传动轴4分别作用在两个圆环上,起到防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太阳轮轴2上设置轴承座,并在轴承座上套接角接触球轴承,同时将终传动轴4轴的端面设置盲孔,将两个轴安装后使该盲孔与角接触轴承的轴承外圈配合。通过将两个存在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面和面接触改变为角接触轴承的滚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磨损问题,同时由于接触点的变化,使其中的一个端面不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实施例3
基于上述防磨损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该变速箱中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防磨损结构,由于上述防磨损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采用该防磨损结构的变速箱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轮轴、终传动轴和旋转件;
所述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
所述旋转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第二圆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内圈,所述终传动轴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的轴承孔内,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内圈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轴朝向所述终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外圈,所述终传动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终传动轴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抵接在所述轴承外圈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轴朝向所述终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
6.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轮轴、终传动轴和旋转件;
所述太阳轮轴和终传动轴同轴布置,且在轴向上具有设定间隙,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上;
所述旋转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外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内圈,所述太阳轮轴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的轴承孔内,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传动轴朝向所述太阳轮轴的端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尺寸小于轴承外圈的内径尺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一圆环为轴承内圈,第二圆环为轴承外圈,所述太阳轮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内圈安装在所述太阳轮轴的轴承座上,所述太阳轮轴在轴向窜动时第二圆环抵接在所述终传动轴上;所述终传动轴朝向所述太阳轮轴的端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径尺寸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
10.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6787.9U CN2221857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6787.9U CN2221857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185742U true CN222185742U (zh) | 2024-12-17 |
Family
ID=9382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66787.9U Active CN222185742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185742U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23666787.9U patent/CN2221857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639286U (zh) | 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 | |
US20040214684A1 (en) | Drive roller control for toric-drive transmission | |
CN108488326A (zh) | 多曲轴摆线针轮减速机 | |
CN222185742U (zh) |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防磨损结构及变速箱 | |
CN110067834B (zh) | 一种大扭矩径齿轮滚针减速机 | |
CN215950151U (zh) | 一种线缆用旋转轴承 | |
CN205715512U (zh) | 一种丝杆传动双球面滑动旋转装置 | |
CN105757179B (zh) | 一种螺旋杆滚轴动力传输系统 | |
CN108278344A (zh) | 一种自动无级变速装置 | |
CN110953308B (zh) | 齿圈偏心旋转无级变速法 | |
CN221048177U (zh) | 一种行星磨头磨削半径补偿装置 | |
CN201212551Y (zh) | 非对称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 | |
CN111594580A (zh) | 一种带平行轴齿轮传动的准双曲面减速机 | |
CN110195777A (zh) | 一种差速器润滑系统 | |
CN201137685Y (zh) | 多激波圆柱滚子变速轴承 | |
CN209430701U (zh) | 一种同轴减速装置 | |
CN116025675A (zh) | 一种高精密全密封摆线针轮减速机 | |
CN205423798U (zh) | 内转子电机双锥形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 |
CN212744894U (zh) | 一种带平行轴齿轮传动的准双曲面减速机 | |
JP3617645B2 (ja) | マイクロ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 | |
CN208935173U (zh) | 一种差速器总成用推力圆柱滚子球面轴承 | |
US20080234095A1 (en) | Planetary Gear | |
CN112377583A (zh) | 钢球锥轮式无级变速器 | |
CN109340331A (zh) | 一种同轴减速装置 | |
CN222596685U (zh) | 一种高效低摩擦型轴间差速器结构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