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65801U -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165801U CN222165801U CN202420272707.7U CN202420272707U CN222165801U CN 222165801 U CN222165801 U CN 222165801U CN 202420272707 U CN202420272707 U CN 202420272707U CN 222165801 U CN222165801 U CN 2221658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plate
- plate body
- assembly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其中,第一组件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的第一板体,在第一板体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第一板体上同侧的所有肋片尖端抵靠在光壁板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采用所述第一板体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与光壁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管箱式换热器采用前述换热板组件作为换热芯体,换热板组件立式布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板组件及其管箱式换热器,不仅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消除换热介质冷热膨胀而导致的换热板变形,还能够抗磨损能力强、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文献CN218469638U公开了一种大通道换热元件及烟气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相邻换热板之间的空间作为冷媒通道,位于换热板外侧且与冷媒通道相邻的空间作为热媒通道,在冷媒通道中设置有隔条,隔条被夹紧在两块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烟气换热器采用了该大通道换热元件。通过隔条将换热元件内的冷媒通道分隔成多条供介质流动的通道,使得冷媒介质能够顺着分隔后的通道顺利流动,避免换热介质在远离冷媒介进口的换热器对角部位处出现流动过慢甚至无法流动的情况,借助于隔条支撑换热板,保证了换热元件及换热器的抗变形能力。在该方案中,主要是借助于隔条支撑换热板,保证了换热元件及换热器的抗变形能力。然而,其在消除换热介质冷热膨胀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至少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板组件,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其中,第一组件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的第一板体,在第一板体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第一板体上同侧的所有肋片尖端抵靠在光壁板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采用所述第一板体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与光壁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的肋片与第一板体垂直或者基本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所述的肋片与第一板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上异侧的所有肋片尖端朝向相反。
作为优选方案之三,所述的肋片与第一板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上同侧面的第一肋片尖端与第二肋片尖端朝向相反。
作为优选方案之四,位于第一板体上同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一肋片尖端抵靠在光壁板上的同一位置,由这两个第一肋片和第一板体共同构成三角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二组件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一种管箱式换热器,采用前述换热板组件作为换热芯体,换热板组件立式布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板组件及其管箱式换热器,不仅具有
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消除换热介质冷热膨胀而导致的换热板变形,还能够抗磨损能力强、换热效率高等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板组件及其管箱式换热器方便组装和维修,能够以类似于“堆积木”的方式快速实现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板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侧向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组件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排列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排列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排列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中换热板组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排列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换热板组件,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1的第一板体2,在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3,第一板体2上同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1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3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11采用所述第一板体2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2与光壁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其中,肋片1与第一板体2垂直或者基本垂直。第二组件11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10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实施例2:结合图6所示,一种换热板组件,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1的第一板体2,在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3,第一板体2上同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1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3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11采用所述第一板体2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2与光壁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其中,肋片1与第一板体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2上异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朝向相反。第二组件11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10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实施例3:结合图7所示,一种换热板组件,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1的第一板体2,在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3,第一板体2上同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1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3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11采用所述第一板体2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2与光壁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其中,肋片1与第一板体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2上同侧面的第一肋片101尖端与第二肋片102尖端朝向相反。第二组件11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10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实施例4:结合图8所示,一种换热板组件,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1的第一板体2,在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3,第一板体2上同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1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3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11采用所述第一板体2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2与光壁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其中,位于第一板体2上同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一肋片10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上的同一位置,由这两个第一肋片101和第一板体2共同构成三角支撑(侧向方向呈三角支撑,垂直于第一板体2视角方向而言,相邻两个第一肋片101在竖向方向相互错开);第二组件11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10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实施例5:一种管箱式换热器,采用实施例1-4中任一换热板组件作为换热芯体,换热板组件立式布置。实施过程中,管箱式换热器的两种换热介质流向采用逆流(通常只有一级)或者交叉流,交叉流可以采用一级或者多级管箱式换热器串联。
Claims (7)
1.一种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逐层、交替排列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两个侧壁均设置有肋片(1)的第一板体(2),在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光壁板(3),第一板体(2)上同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的同一壁面,所有肋片(1)尖端共同作为光壁板(3)的阵列支撑点;第二组件(11)采用所述第一板体(2)相同的结构;所有相邻布置的第一板体(2)与光壁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换热介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片(1)与第一板体(2)垂直或者基本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片(1)与第一板体(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2)上异侧的所有肋片(1)尖端朝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片(1)与第一板体(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板体(2)上同侧面的第一肋片(101)尖端与第二肋片(102)尖端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板体(2)上同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一肋片(101)尖端抵靠在光壁板(3)上的同一位置,由这两个第一肋片(101)和第一板体(2)共同构成三角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组件(11)所在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第一组件(10)内部的空间作为空气通道。
7.一种管箱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件作为换热芯体,换热板组件立式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72707.7U CN222165801U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72707.7U CN222165801U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165801U true CN222165801U (zh) | 2024-12-13 |
Family
ID=9378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272707.7U Active CN222165801U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165801U (zh) |
-
2024
- 2024-02-04 CN CN202420272707.7U patent/CN2221658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473604A (en) |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 | |
CN111707115A (zh) | 一种具有组合换热板片的扩散焊紧凑式换热器 | |
CN107314573B (zh) |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 |
JPH06117790A (ja) | 熱交換器 | |
CN212482206U (zh) | 一种具有组合换热板片的扩散焊紧凑式换热器 | |
CN103868394A (zh) |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 |
CN211903856U (zh) | 一种换热模块及换热器 | |
CN101713617A (zh) | 换热器的扁管构造及其换热器 | |
CN222165801U (zh) | 一种换热板组件及管箱式换热器 | |
CN101424490A (zh) | 一种平板间不连续双斜交叉肋强化换热方法 | |
CN113251833A (zh) | 一种换热模块及换热器 | |
JP200321472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2748977A (zh) | 换热器的扁平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 |
CN213599909U (zh) | 应用在空气冷却器冷风机上的翅片 | |
CN210689292U (zh) | 一种换热器芯体结构 | |
JPH033824Y2 (zh) | ||
US20080202731A1 (en) | One-Piece Turbulence Insert | |
CN216282927U (zh) | 一种多单元组合排列的h型翅片管束 | |
CN101539376A (zh) | 一种新型换热器 | |
CN217764484U (zh) | 一种具有宽通道的自支撑式换热板组 | |
WO2017212872A1 (ja) |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 |
CN222086761U (zh) | 一种高效安全可靠型板翅式换热器 | |
CN213631708U (zh) | 高粘度流体用冷却器 | |
CN218210899U (zh) | 一种气流分区的多管板翅片管簇 | |
CN219572764U (zh) | 钎焊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