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23568U -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23568U
CN222123568U CN202420311400.3U CN202420311400U CN222123568U CN 222123568 U CN222123568 U CN 222123568U CN 202420311400 U CN202420311400 U CN 202420311400U CN 222123568 U CN222123568 U CN 222123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3114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彬
任善军
何建奇
毛守博
孟庆良
周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enter Air Conditioner 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enter Air Conditioner 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enter Air Conditioner Engineering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enter Air Condition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3114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23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23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23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集液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集液管,包括:主管;多个支管,支管包括弧管段和直管段,其中弧管段的第一端连通于主管,直管段的第一端连通于弧管段的第二端,直管段的第二端被构造为缩口段;并且,缩口段的外径小于直管段的外径,缩口段用于伸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这样,利用缩口段伸入换热管内,提高了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强度,可以防止由于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处折弯而引起的换热器失效。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Description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液管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的制冷循环中,集液管通常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连接着压缩机和冷凝器。当制冷剂从冷凝器流出时,它会通过集液管进入蒸发器。集液管的作用是收集制冷剂液体并将其均匀地分配给蒸发器的各个分支,以确保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充分蒸发,从而吸收室内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液管,包括主管和多个支管,每一支管用于联通换热器的换热管。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支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强度较差,支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处容易折弯,进而可能导致换热器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解决了支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强度较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管包括:
主管;
多个支管,支管包括弧管段和直管段,其中弧管段的第一端连通于主管,直管段的第一端连通于弧管段的第二端,直管段的第二端被构造为缩口段;并且,缩口段的外径小于直管段的外径,缩口段用于伸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
可选地,缩口段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1-0.15mm。
可选地,缩口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多个支管的缩口段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缩口段的长度大于直管段第一端的长度。
可选地,直管段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05-0.08mm。
可选地,三条支管环绕主管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所述集液管。
可选地,换热器还包括:
换热管,支管的缩口段伸入换热管内,且缩口段与换热管的接口处进行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换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冷媒可由主管流入,然后经由多个支管流向对应的换热管内。或者,换热管内的冷媒经由对应的支管流向主管,然后从主管流出。这里,支管采用弧管段和直管段的组合,这样可以引导冷媒以更稳定的方式流动,减少冷媒的湍流和涡旋,使得冷媒在集液管中的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利用缩口段伸入换热管内,提高了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强度,可以防止由于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处折弯而引起的换热器失效。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管;110:支管;111:弧管段;112:直管段;113:缩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液管,包括主管100和多个支管110。其中,支管110包括弧管段111和直管段112,其中弧管段111的第一端连通于主管100,直管段112的第一端连通于弧管段111的第二端,直管段112的第二端被构造为缩口段113;并且,缩口段113的外径小于直管段112的外径,缩口段113用于伸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
在本实施例中,冷媒可由主管100流入,然后经由多个支管110流向对应的换热管内。或者,换热管内的冷媒经由对应的支管110流向主管100,然后从主管100流出。这里,支管110采用弧管段111和直管段112的组合,这样可以引导冷媒以更稳定的方式流动,减少冷媒的湍流和涡旋,使得冷媒在集液管中的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利用缩口段113伸入换热管内,提高了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强度,可以防止由于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处折弯而引起的换热器失效。
可选地,缩口段113从换热管的接口处伸入换热管内,并且两者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的连接方式通常比传统的螺纹或法兰连接更为可靠,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变化。这里,采用焊接使得缩口段113和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有利于减少了由于冷媒压力或温度变化导致的连接松动或泄漏的风险,提高了密封性能。
可选地,支管110的数量与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对应,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伸入对应的换热管内,进而实现集液或分液的效果,保障换热器的稳定运行。
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两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两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两条换热管的接口内。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三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三条支管110,且三条支管110环绕主管100布置,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三条换热管的接口内。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四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四条支管110,且四条支管110环绕主管100布置,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四条换热管的接口内。
可选地,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1-0.15mm。
在本实施例中,缩口段113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以便于缩口段113伸入换热管,进而两者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并且,将该环形间隙的宽度限定为0.1-0.15mm,提高了缩口段113和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这样,假如换热管发生变形,缩口段113能够与换热管的内径相互抵触,进而防止进一步变形。
示例性地,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可以选择0.1mm、0.12mm、0.125mm、0.13mm、0.135mm、0.14mm、0.145mm或0.15mm。
可选地,多个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相同。
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两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两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两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为0.1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三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三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三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为0.12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四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四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四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为0.15mm。
可选地,集液管的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合金、铝合金、钛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场景需求。其中,碳素钢、低合金钢是最常用的换热管材料,价格适中,焊接方便。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可以抗酸、抗碱、抗盐腐蚀,同时耐用性也较好。铜和铜镍合金也是传统的换热器内管材质,价格适中,热传导性好,耐蚀性强。钛合金则是一种优良的内管材质,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热传导性能好、耐腐蚀性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集液管材质时,应考虑流体性质(如腐蚀性、温度、压力等)、工况条件(如温度、压力、振动等)、经济性以及环保要求等多个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兼容性和焊接工艺等细节问题,以确保集液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在本实施例中,较长的缩口段113能够提供更大的刚性和稳定性,使得集液管与换热管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并且,较长的缩口段113能够在换热管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提供更长的接触区域,从而增强连接强度。
示例性地,缩口段113的长度可以选择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2mm、25mm或30mm。
可选地,多个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支管110的缩口段113长度相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标准化和简化。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所有支管110的缩口段113长度相同,这使得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更容易进行批量处理。这样,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两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两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两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0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三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三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三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2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四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四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四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5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五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五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五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五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五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20mm。
可选地,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直管段112第一端较短,有利于装配集液管和换热器时,节省布置管路的安装空间。缩口段113的长度较长,有利于在缩口段113伸入换热管后,提高缩口段113和换热管的连接强度。并且,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还可以优化冷媒在管内的流动特性。
可选地,多个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第一端长度相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标准化和简化。这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所有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第一端长度相同,这使得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更容易进行批量处理。这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两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两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两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基于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设计,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0mm,每一支管110的第一端的长度均为6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三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三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三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基于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设计,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2mm,每一支管110的第一端的长度均为7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四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四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四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基于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设计,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15mm,每一支管110的第一端的长度均为8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五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五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五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五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基于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设计,每一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均为20mm,每一支管110的第一端的长度均为10mm。
可选地,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05-0.08mm。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直管段112的第一端无需伸入换热管的接口内,但采用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通过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有利于焊接设备向缩口段113与换热管的接口处的焊缝充注。并且,将该环形间隙的宽度限定为0.05-0.08mm,能够提高焊接强度。
示例性地,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可以选择0.05mm、0.055mm、0.06mm、0.65mm、0.07mm、0.075mm、或0.08mm。
可选地,多个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相同。
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两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两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两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两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选择0.05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三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三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三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三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为0.06mm。
又一示例性地,换热器包括四条换热管,集液管包括四条支管110,每一支管110设有一个缩口段113。这样,四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分别插入四条换热管的接口内。并且,每一支管110的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均为0.08mm。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集液管。
在本实施例中,将集液管应用于换热器,能够提高换热器的安全性能。使用时,冷媒可由主管100流入,然后经由多个支管110流向对应的换热管内。或者,换热管内的冷媒经由对应的支管110流向主管100,然后从主管100流出。这里,集液管的支管110采用弧管段111和直管段112的组合,这样可以引导冷媒以更稳定的方式流动,减少冷媒的湍流和涡旋,使得冷媒在集液管中的流动更加顺畅。并且,利用集液管的缩口段113伸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提高了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强度,可以防止由于集液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处折弯而引起的换热器失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换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内部安装有压缩机,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被送到冷凝器进行散热,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体。液体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等节流元件,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液体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吸收热量后,液体再次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并流回压缩机重新压缩。这里,蒸发器和/或冷凝器为具有上述集液管的换热器。这样,能够提高空调器的安全性能。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集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100);
多个支管(110),支管(110)包括弧管段(111)和直管段(112),其中弧管段(111)的第一端连通于主管(100),直管段(112)的第一端连通于弧管段(111)的第二端,直管段(112)的第二端被构造为缩口段(113);并且,缩口段(113)的外径小于直管段(112)的外径,缩口段(113)用于伸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缩口段(113)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1-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多个支管(110)的缩口段(113)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缩口段(113)的长度大于直管段(112)第一端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直管段(112)的第一端的外径与换热管的内径形成的环形间隙的宽度为0.05-0.0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
三条支管(110)环绕主管(100)布置。
8.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管,支管(110)的缩口段(113)伸入换热管内,且缩口段(113)与换热管的接口处进行焊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换热器。
CN202420311400.3U 2024-02-20 2024-02-20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22123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11400.3U CN222123568U (zh) 2024-02-20 2024-02-20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11400.3U CN222123568U (zh) 2024-02-20 2024-02-20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23568U true CN222123568U (zh) 2024-12-06

Family

ID=9368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311400.3U Active CN222123568U (zh) 2024-02-20 2024-02-20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23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4116U (zh) 具有轧入铝管支撑件的铝管的换热器
WO2007013439A1 (ja) 熱交換器
CN102278838A (zh) 板管式蒸发器以及冰箱
US5092398A (en) Automotive parallel 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CN101004339B (zh) 热交换器
CN100476339C (zh) 圆管平行流换热器
CN200940977Y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22123568U (zh) 集液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4174727A (zh) 冷冻装置及所述冷冻装置的制冷剂配管
JP2005133966A (ja) 熱交換器
CN218722286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5115345A (zh) 集流管、具有该管的微通道结构、热水换热器及热水器
CN2937740Y (zh) 家用空调系统室内、外机组间的连接管路
CN211400880U (zh) 一种套管装置及空调器
JPS60103295A (ja)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JP7436790B2 (ja) プレート型冷媒配管、及び、冷凍装置
CN103256713B (zh)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32058U (zh) 一种除湿机
CN222783968U (zh) 换热器和暖通设备
CN101017041A (zh) 管束带式换热器
CN218001876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用热交换器
CN221944536U (zh) 一种干式蒸发壳管一体式进出水管结构
CN216692482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内外机连接的连接管
CN214502162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N214039661U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螺纹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