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39531U -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39531U CN222039531U CN202420250429.5U CN202420250429U CN222039531U CN 222039531 U CN222039531 U CN 222039531U CN 202420250429 U CN202420250429 U CN 202420250429U CN 222039531 U CN222039531 U CN 2220395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synchronous
- belt wheel
- hold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第一带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带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同步带轮组,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三同步带轮组,第三同步带轮组与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同步带轮组相连,第一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二同步带,第三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三传动带,第三同步带轮组通过减速机连接有电机。本装置对现有的通过两个电机同步转动带动挤压管材运动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只通过一套电机提供动力,通过同步带轮的有效组合实现同步的同时改变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传动方向,相比于两个电机进行控制,同步能力强,降低装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小尺寸、高分子管材的挤出,管材外层的编织等都需要有主动牵引管材稳定前进的动力装置。目前常用的牵引设备一般由上下两个电机同步转动带动挤压管材的同步带运动,两个电机的协调和同步能力差,造成管材不能按设定速度前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材牵引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同步带轮组相连,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通过减速机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压力调整组件,所述压力调整组件包括手轮和正反牙梯形丝杠,所述手轮与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的一端相连,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通过第一丝杠支架和第二丝杠支架分别与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通过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第五同步带轮和第六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五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六同步带轮设于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四同步带轮通过气缸连接板与所述气缸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七同步带轮和第八同步带轮,所述第七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八同步带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七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八同步带轮之间设有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九同步带轮和第十同步带轮,所述第九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十同步带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九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十同步带轮之间设有第三惰轮和第四惰轮。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轴,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均与所述支撑轴相连,所述支撑轴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直线导轨和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设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导轨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顶板、侧板和定位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所述定位轴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顶板设于所述支撑轴的顶端,所述定位轴用于定位和引导管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对现有的通过两个电机同步转动带动挤压管材运动的方式进行了改进,本装置只通过一套电机和减速机提供动力,通过同步带轮的有效组合实现同步的同时改变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传动方向,相比于两个电机进行控制,同步能力强,且节省了一套电机和减速器,降低装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有调整组件,可以通过手轮调整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位置进而实现二者之间压力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设有气缸,可通过气缸调节第三同步带,使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在任何位置都可实现良好有效的动力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同步带轮组和同步带的连接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同步带轮组和同步带的连接正视图。
图中:1、第一带轮支撑板;2、第二带轮支撑板;3、第一传动带;4、第二传动带;5、第三传动带;6、电机;7、手轮;8、正反牙梯形丝杠;9、底板;10、第一丝杠支架;11、第二丝杠支架;12、气缸;13、第一同步带轮;14、第二同步带轮;15、第三同步带轮;16、第四同步带轮;17、第五同步带轮;18、第六同步带轮;19、气缸连接板;20、安装块;21、第七同步带轮;22、第八同步带轮;23、第一惰轮;24、第二惰轮;25、第九同步带轮;26、第十同步带轮;27、第三惰轮;28、第四惰轮;29、支撑轴;30、直线导轨;31、滑块;32、顶板;33、侧板;34、定位轴;35、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带轮支撑板1和第二带轮支撑板2,第一带轮支撑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带轮支撑板2的一侧设有第二同步带轮组,第一带轮支撑板1和第二带轮支撑板2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同步带轮组,第三同步带轮组与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同步带轮组相连,第一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一传动带3,第二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二传动带4,第三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三传动带5,第三同步带轮组通过减速机连接有电机6。
具体的,第一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七同步带轮21和第八同步带轮22,第七同步带轮21和第八同步带轮22分别设于第一带轮支撑板1一侧的两端,第七同步带轮21和第八同步带轮22之间设有第一惰轮23和第二惰轮24。
如图3所示,第一惰轮23和第二惰轮24安装在第一带轮支撑板1上。
具体的,第二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九同步带轮25和第十同步带轮26,第九同步带轮25和第十同步带轮26分别设于第二带轮支撑板2一侧的两端,第九同步带轮25和第十同步带轮26之间设有第三惰轮27和第四惰轮28。
如图3所示,第三惰轮27和第四惰轮28安装在第二带轮支撑板2上。
第三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13、第二同步带轮14、第三同步带轮15、第四同步带轮16、第五同步带轮17和第六同步带轮18。
如图5和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同步带轮组、第三同步带轮组、第一传动带3、第二传动带4和第三传动带5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第三同步带轮15通过传动轴与第七同步带轮21相连接,第五同步带轮17通过传动轴与第九同步带轮25相连接,第五同步带轮17和第六同步带轮18的中心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五同步带轮17在左,第六同步带轮18在右,第一同步带轮13和第二同步带轮14的中心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同步带轮13在右,第二同步带轮14在左,第一同步带轮13和第二同步带轮14分别位于第三同步带轮15的右上方和左上方,第三同步带轮15和第五同步带轮17的中心轴在同一竖直面上,第三同步带轮15在上,第五同步带轮17在下,第四同步带轮16在第三同步带轮组的最右方,第三传动带5以第五同步带轮17最下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为起点,依次经过第六同步带轮18最下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第四同步带轮16最右端与竖直方向相切的点、第三同步带轮15最下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最左端与竖直方向相切的点、第一同步带轮13最下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最右端与竖直方向相切的点、第二同步带轮14最上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最终回到第五同步带轮17最下端与水平方向相切的点。
装置在工作时,电机6驱动减速机带动第五同步带轮17旋转,第五同步带轮17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九同步带轮25旋转,同时第五同步带轮17带动第三传动带5从而带动第三同步带轮15旋转,第三同步带轮15通过旋转轴带动第七同步带轮21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的旋转,从而驱动或牵引位于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之间的管材35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对现有的通过两个电机6同步转动带动挤压管材35运动的方式进行了改进,本装置只通过一套电机6和减速机提供动力,通过同步带轮的有效组合实现同步的同时改变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传动方向,相比于两个电机6进行控制,同步能力强,且节省了一套电机6和减速器,降低装置的成本。
如图2所示,装置还包括压力调整组件,压力调整组件包括手轮7和正反牙梯形丝杠8,手轮7与正反牙梯形丝杠8的一端相连,正反牙梯形丝杠8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9,正反牙梯形丝杠8通过第一丝杠支架10和第二丝杠支架11分别与第一带轮支撑板1和第二带轮支撑板2相连。正反牙梯形丝杠8的另一端连接安装固定在底板9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设有调整组件,可以通过手轮7调整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位置进而实现二者之间压力的调整。
如图1所示,装置还包括气缸12,气缸12通过安装块20设于第一带轮支撑板1上,第三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13、第二同步带轮14、第三同步带轮15、第四同步带轮16、第五同步带轮17和第六同步带轮18,第一同步带轮13、第二同步带轮14和第三同步带轮15设于第一带轮支撑板1上,第五同步带轮17和第六同步带轮18设于第二带轮支撑板2上,第四同步带轮16通过气缸连接板13与气缸12相连。
本实用新型设有气缸12,可通过气缸12调节动作带动第四同步带轮16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三同步带,使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在任何位置都可实现良好有效的动力输出。
具体的,气缸12为无杆气缸。
如图3所示,装置还包括支撑轴29,第一带轮支撑板1和第二带轮支撑板2均与支撑轴29相连,支撑轴29的底端连接于底板9上。
具体的,第四同步带轮16设于底板9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装置还包括直线导轨30和导轨滑块31,导轨滑块31设于底板9的下表面上,底板9通过导轨滑块31与直线导轨30相连。
具体的,直线导轨30有两个,平行设置于底板9的下方,导轨滑块31有四个,分别设于底板9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底板9通过导轨滑块31与直线导轨30相连。
如图3和图4所示,装置还包括顶板32、侧板33和定位轴34,顶板32与侧板33相连,定位轴34设置于侧板33上,顶板32设于支撑轴29的顶端,定位轴34用于定位和引导管材35。
侧板33有两个,顶板32与底板9相平行,装置的主体都设于顶板32与底板9之间,顶板32的两端连接有侧板33,在两个侧板33的最下方安装有定位轴34,定位轴34也有两个,一个侧板33上安装一个定位轴34,管材35可以穿过两个定位轴34,使得管材35处于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之间。
具体的,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为加厚的同步带。
装置在工作时,第一步压紧管材35,通过手轮7转动正反牙梯形丝杠8,使得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可同时对称移动,对中间的管材35施加压力。同时无杆气缸12通气,使第四同步带轮16有向外(向右)的力,保证第三传动带5始终处于拉紧状态。第二步牵引管材35,启动电机6作为动力源使第二传动带4转动,同时经过第一同步带轮13、第二同步带轮14、第三同步带轮15、第四同步带轮16、第五同步带轮17、第六同步带轮18与第三传动带5组成的带传动系统,使第一传动带3从动。实现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同步转动并转动方向相反,以达到对管材35牵引的效果。
本装置节省一套电机和减速器,通过同步带轮的有效组合实现同步的同时改变上下加厚同步带(即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的转动方向。利用气缸调节同步带,使上下同步带在任何位置都可实现动力输出。
本装置节省一套电机和减速器,上下加厚同步带(即第一传动带3和第二传动带4)对管材的摩擦力一致,速度精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实用新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8)
1.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同步带轮组,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二同步带轮组相连,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上设有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通过减速机连接有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压力调整组件,所述压力调整组件包括手轮和正反牙梯形丝杠,所述手轮与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的一端相连,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正反牙梯形丝杠通过第一丝杠支架和第二丝杠支架分别与第一带轮支撑板和第二带轮支撑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通过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第五同步带轮和第六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五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六同步带轮设于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上,所述第四同步带轮通过气缸连接板与所述气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七同步带轮和第八同步带轮,所述第七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八同步带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七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八同步带轮之间设有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九同步带轮和第十同步带轮,所述第九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十同步带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九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十同步带轮之间设有第三惰轮和第四惰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轴,所述第一带轮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板均与所述支撑轴相连,所述支撑轴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导轨和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设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导轨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材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侧板和定位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所述定位轴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顶板设于所述支撑轴的顶端,所述定位轴用于定位和引导管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50429.5U CN222039531U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50429.5U CN222039531U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39531U true CN222039531U (zh) | 2024-11-22 |
Family
ID=9351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250429.5U Active CN222039531U (zh) | 2024-02-01 | 2024-02-01 |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039531U (zh) |
-
2024
- 2024-02-01 CN CN202420250429.5U patent/CN2220395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48492U (zh) | 泡沫塑料用切割丝振动、调整及储丝联动装置 | |
CN222039531U (zh) | 一种管材牵引装置 | |
CN217369813U (zh) | 一种用于铝型材成型的三头牵引装置 | |
CN109263009B (zh) | 一种全干式自承光缆的套管的制备装置 | |
CN107896416A (zh) | 一种超导回旋加速器谐振腔微扰棒驱动机构及其工作方式 | |
CN2380584Y (zh) | 一种卷装机 | |
CN209871953U (zh) | 一种线缆用均匀收卷装置 | |
CN213566863U (zh) | 一种锥齿拉膜机构 | |
CN209794693U (zh) | 一种飞机盒折叠装置 | |
CN205651417U (zh) | 切条机传动机构 | |
CN221190213U (zh) | 一种便于进行朝向调节的伸缩皮带机 | |
CN214412077U (zh) |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的铺设装置 | |
CN114178331A (zh) | 一种异型导体电缆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9563522U (zh) | 排发车基础机构及挡位排发车 | |
CN211398461U (zh) | 一种可实现大扭矩传递的无级变速装置 | |
CN220886461U (zh) | 一种扁铜线送线设备 | |
CN220350100U (zh) | 上袋分页机自动调节装置 | |
CN201971488U (zh) | 带材牵引装置 | |
CN201104493Y (zh) | 挖棉机送棉机构的传动装置 | |
CN212684014U (zh) | 一种皮带式伸缩机构 | |
CN221910745U (zh) |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切割机构 | |
CN222910704U (zh) | 一种高强度陶瓷液压泵输送塔轮 | |
CN221070310U (zh) | 一种针刺机牵引机构 | |
CN219859709U (zh) | 间隙可调的送料牵引辊组 | |
CN222475452U (zh) | 一种双段式倍速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