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07988U -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07988U
CN222007988U CN202420623455.8U CN202420623455U CN222007988U CN 222007988 U CN222007988 U CN 222007988U CN 202420623455 U CN202420623455 U CN 202420623455U CN 222007988 U CN222007988 U CN 22200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urizing
furnace body
carburizing furnace
alloy steel
top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6234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
徐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Hengru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Hengru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Hengru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Hengrui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6234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07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0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07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碳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本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座的右侧壁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右端设置有渗碳炉体,所述渗碳炉体的左端设置有封闭盖,所述渗碳炉体的外壁设置有齿环,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支撑座、支撑柱和封闭盖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一致,有利于对合金钢进行渗碳作业;通过设置液压缸、移动架和渗碳炉体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进行密封,避免渗碳炉体内部的热量流失,有利于进行渗碳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渗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渗碳炉是在密闭容器中对金属工件进行渗碳处理的设备,能够改善金属工件的表面性能,气体渗碳炉的渗碳过程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加热处理和保温处理,现有的渗碳炉在进行渗碳加热时需通过燃气对炉体进行加热,底部加热易导致炉体内的温度不均匀,影响合金钢的渗碳作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渗碳炉在进行渗碳加热时需通过燃气对炉体进行加热,底部加热易导致炉体内的温度不均匀,影响合金钢的渗碳作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座的右侧壁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右端设置有渗碳炉体,所述渗碳炉体的左端设置有封闭盖,所述渗碳炉体的外壁设置有齿环,所述支撑座的顶壁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右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渗碳炉体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端设置有扇叶,所述支撑柱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所述转杆与所述传动杆的外壁均设置有链轮,下侧所述链轮位于所述作用槽的内腔,所述链轮的外壁设置有链条,所述支撑座的顶壁设置有燃烧嘴。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右侧壁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设置有移动架,所述封闭盖设置于所述移动架的左侧壁,所述封闭盖的左侧壁设置有封闭转环。
优选的,所述封闭盖的左侧壁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壁均匀开设有网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壁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顶壁均匀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位于所述渗碳炉体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壁设置有保温罩,所述渗碳炉体位于所述保温罩的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通过设置支撑座、支撑柱和封闭盖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一致,有利于对合金钢进行渗碳作业;
2、该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通过设置液压缸、移动架和渗碳炉体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进行密封,避免渗碳炉体内部的热量流失,有利于进行渗碳作业;
3、该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通过设置放置架、封闭盖和渗碳炉体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通过放置架对合金钢部件进行放置,便于将合金钢送入渗碳炉体的内腔,有利于进行上下料。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渗碳炉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00、支撑座;101、支撑柱;102、渗碳炉体;103、封闭盖;104、齿环;105、驱动电机;106、传动杆;107、齿轮;108、转杆;109、扇叶;110、链轮;111、链条;112、燃烧嘴;113、液压缸;114、移动架;115、放置架;116、托架;117、转轮;118、保温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支撑座100呈L型设置,支撑座10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1,通过支撑柱101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支撑,支撑柱101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渗碳炉体102,通过渗碳炉体102便于对合金钢进行渗碳作业,渗碳炉体102的左端卡接有封闭盖103,通过封闭盖103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密封,渗碳炉体1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齿环104,通过设置齿环104便于带动渗碳炉体102进行旋转,支撑座100的顶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5,通过驱动电机105便于带动传动杆106进行旋转,驱动电机1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6,通过传动杆106便于带动齿轮107进行旋转,传动杆10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07,通过齿轮107便于带动齿环104进行旋转,齿轮107与齿环104相啮合,渗碳炉体102内腔的左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杆108,通过转杆108便于带动扇叶109进行旋转,转杆10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09,通过扇叶109带动渗碳炉体102内腔的空气进行流动,支撑柱101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转杆108与传动杆106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链轮110,通过链轮110便于带动链条111进行旋转,下侧链轮110位于作用槽的内腔,链轮110的外壁套接有链条111,通过链条111使两组链轮110进行同步旋转,支撑座100的顶壁固定连接有燃烧嘴112,通过燃烧嘴112便于通入天然气进行燃烧,;将合金钢部件送入渗碳炉体102的内腔,然后关闭封闭盖103进行密封,天然气通过燃烧嘴112燃烧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加热,然后向渗碳炉体102内腔的通入含碳气体,通过驱动电机105带动传动杆106进行旋转,通过传动杆106带动齿轮107进行旋转,通过齿轮107旋转带动齿环104进行旋转,通过齿环104带动渗碳炉体102进行旋转,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均匀的加热,通过传动杆106带动上侧链轮110进行旋转,通过链轮110带动链条111进行旋转,通过链条111带动下侧链轮110进行旋转,通过下侧链条111带动转杆108进行旋转,通过转杆108带动扇叶109进行旋转,使炉内气体流动,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均匀的加热,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一致,有利于对合金钢进行渗碳作业,支撑座100的顶壁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13,通过液压缸113便于带动移动架114进行移动,液压缸1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114,通过移动架114便于对封闭盖103进行支撑,封闭盖103固定连接于移动架114的左侧壁,封闭盖103的左侧壁转动连接有封闭转环,通过封闭转环便于与渗碳炉体102进行封闭,有利于渗碳炉体102进行旋转;通过设置液压缸113便于推动移动架114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架114带动封闭盖103进行移动,通过封闭盖103移动使封闭转环贴合于渗碳炉体102的右侧壁,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密封,避免渗碳炉体102内部的热量流失,有利于进行渗碳作业,封闭盖103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架115,放置架115的顶壁均匀开设有网孔;通过设置放置架115便于对合金钢部件进行放置,便于将合金钢送入渗碳炉体102的内腔,有利于进行上下料,支撑座100的顶壁设置有托架116,托架116的顶壁均匀固定连接有转轮117,通过转轮117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支撑,转轮117位于渗碳炉体102的外壁;通过设置托架116便于对转轮117进行支撑,通过转轮117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支撑,转轮117滚动便于渗碳炉体102进行转动,支撑座100的顶壁固定连接有保温罩118,保温罩118采用耐火保温棉制成,减少热量流失,渗碳炉体102位于保温罩118的内腔;通过设置保温罩118便于进行保温,避免温度流失造成能源的浪费。
工作原理:将合金钢部件送入渗碳炉体102的内腔,然后关闭封闭盖103进行密封,天然气通过燃烧嘴112燃烧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加热,然后向渗碳炉体102内腔的通入含碳气体,通过驱动电机105带动传动杆106进行旋转,通过传动杆106带动齿轮107进行旋转,通过齿轮107旋转带动齿环104进行旋转,通过齿环104带动渗碳炉体102进行旋转,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均匀的加热,通过传动杆106带动上侧链轮110进行旋转,通过链轮110带动链条111进行旋转,通过链条111带动下侧链轮110进行旋转,通过下侧链条111带动转杆108进行旋转,通过转杆108带动扇叶109进行旋转,使炉内气体流动,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可以使装置便于对渗碳炉体102进行均匀的加热,使炉内温度保持均匀一致,有利于对合金钢进行渗碳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包括支撑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0)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座(100)的右侧壁设置有支撑柱(101),所述支撑柱(101)的右端设置有渗碳炉体(102),所述渗碳炉体(102)的左端设置有封闭盖(103),所述渗碳炉体(102)的外壁设置有齿环(104),所述支撑座(100)的顶壁设置有驱动电机(105),所述驱动电机(105)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106),所述传动杆(106)的右端设置有齿轮(107),所述齿轮(107)与所述齿环(104)相啮合,所述渗碳炉体(102)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转杆(108),所述转杆(108)的右端设置有扇叶(109),所述支撑柱(101)的顶壁开设有作用槽,所述转杆(108)与所述传动杆(106)的外壁均设置有链轮(110),下侧所述链轮(110)位于所述作用槽的内腔,所述链轮(110)的外壁设置有链条(111),所述支撑座(100)的顶壁设置有燃烧嘴(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0)的顶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右侧壁设置有液压缸(113),所述液压缸(113)的伸缩端设置有移动架(114),所述封闭盖(103)设置于所述移动架(114)的左侧壁,所述封闭盖(103)的左侧壁设置有封闭转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盖(103)的左侧壁设置有放置架(115),所述放置架(115)的顶壁均匀开设有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0)的顶壁设置有托架(116),所述托架(116)的顶壁均匀设置有转轮(117),所述转轮(117)位于所述渗碳炉体(102)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0)的顶壁设置有保温罩(118),所述渗碳炉体(102)位于所述保温罩(118)的内腔。
CN202420623455.8U 2024-03-28 2024-03-28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Active CN222007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623455.8U CN222007988U (zh) 2024-03-28 2024-03-28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623455.8U CN222007988U (zh) 2024-03-28 2024-03-28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07988U true CN222007988U (zh) 2024-11-15

Family

ID=9341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623455.8U Active CN222007988U (zh) 2024-03-28 2024-03-28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07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1721U (zh) 一种预热工业炉
CN104894343A (zh) 压力控制井式回火炉
CN220472327U (zh) 一种可回收热量的热处理炉
CN201195715Y (zh) 旋转式外热型炭化炉
CN222007988U (zh) 一种低碳合金钢的渗碳装置
CN102515160A (zh) 物理法活性炭回转炉
CN202390208U (zh) 物理法活性炭回转炉
CN207659486U (zh) 一种箱式电阻炉
CN206989218U (zh) 污泥旋转热解结构
CN210862168U (zh) 一种成品率高的节能低耗焙烧炉
CN206847357U (zh) 一种易清理的渗金属用滚筒炉
CN208414494U (zh) 一种铝合金连续式热处理炉
CN107420916B (zh) 一种污泥旋转热解结构
CN209292403U (zh) 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
CN212545295U (zh) 一种全自动热风滚筒煎饼机
CN220969772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涂布烘箱
CN215337701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烧结炉
CN214881715U (zh)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生产用热处理炉
CN204803348U (zh) 压力控制井式回火炉
CN217192435U (zh) 蓄热式旋转圆形焙烧炉
CN213680853U (zh) 一种行星齿轮生产用渗碳炉
CN112694897A (zh) 一种内置多管式、高换热面积的间接加热的回转炭化炉
CN22012381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烘烤装置
CN222688795U (zh) 一种精准控温的碳素电极加工烧结设备
CN117109306B (zh) 一种多温区管式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