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61540U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61540U CN221961540U CN202420450692.9U CN202420450692U CN221961540U CN 221961540 U CN221961540 U CN 221961540U CN 202420450692 U CN202420450692 U CN 202420450692U CN 221961540 U CN221961540 U CN 2219615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lamping plate
- clamping
- power engineering
- threaded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上夹板与下夹板,上夹板的底部设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内部开设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镶嵌第二防滑板,所述下夹板的内部开设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镶嵌第一防滑板。该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通过在下夹板的外部安装连接杆,并且采用转轴连接夹环,并在侧板的外部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由于设有额外的两组夹持结构,当工作人员将下夹板与上夹板进行初步固定后,然后将连段的夹环分别套接在线缆的外部,接着只需要拧动旋转把手,便可将螺纹杆螺纹连接在下侧板顶部的螺纹座内部,这样从而实现三点夹持的,使其达到双重固定的效果,并且在使用时其夹持稳定性较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用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中使用的线夹种类繁多,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线、电缆的连接和固定,其次在选择线夹时,需要考虑其材质、承载能力、使用环境等因素,其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将线缆使用线夹将其进行夹持,更加方便对其进行固定。
现市面上的工程用线夹在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工程用线夹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单个线夹进行夹持,一旦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夹紧或者出现了后期松动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夹持的效果,因此在使用时其夹持稳定性较差;
2、大多数的工程用线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借助夹持力来固定线缆,往往不具备额外的防滑作用,且不能较好的提高摩擦的结构,因此在应用时其防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上夹板与下夹板,上夹板的底部设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内部开设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镶嵌第二防滑板,所述下夹板的内部开设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镶嵌第一防滑板。
优选的,所述下夹板的外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夹环,所述夹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环的外侧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螺纹连接螺纹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插入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二防滑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插入第二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把手,所述螺纹杆的设有挡板,所述螺纹杆呈对称分布形式。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的顶部连接板体,所述板体的内部贯穿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底部固定垫片,所述紧固螺栓的底部螺纹连接防松螺母。
优选的,所述夹环的一侧固定连接上侧板,另一组夹环的外部固定连接下侧板,所述上侧板的内部贯穿螺纹杆,所述下侧板的顶部连接螺纹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具有以下优点:
1.该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通过在下夹板的外部安装连接杆,并且采用转轴连接夹环,并在侧板的外部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由于设有额外的两组夹持结构,当工作人员将下夹板与上夹板进行初步固定后,然后将连段的夹环分别套接在线缆的外部,接着只需要拧动旋转把手,便可将螺纹杆螺纹连接在下侧板顶部的螺纹座内部,这样从而实现三点夹持的,使其达到双重固定的效果,并且在使用时其夹持稳定性较强;
2.该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通过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内部开设卡槽,并且在卡槽的内部镶嵌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并在卡块的顶部连接第一防滑板与第二防滑板,由于安装额外的防滑结构,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线缆进行夹持时,先反向拧动垫片外部的紧固螺栓,然后将线缆分别卡接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内侧,接着只需要拧动紧固螺栓外部的防松螺母,这样便可完成对先练的夹持,其次在内部安装第一防滑板与第二防滑板,可以使其在夹持线缆时防滑效果较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下夹板;2、上夹板;3、第一卡槽;4、第一卡块;5、第一防滑板;6、第二卡槽;7、第二卡块;8、第二防滑板;9、板体;10、垫片;11、紧固螺栓;12、防松螺母;13、连接杆;14、夹环;15、上侧板;16、下侧板;17、螺纹座;18、螺纹杆;19、旋转把手;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上夹板2与下夹板1,上夹板2的底部设有下夹板1,上夹板2的内部开设第二卡槽6,第二卡槽6的内部镶嵌第二防滑板8,由于设有第一卡槽3与第二卡槽6,便于将第一防滑板5与第二防滑板8进行安装,下夹板1的内部开设第一卡槽3,第一卡槽3的内部镶嵌第一防滑板5,由于安装第一防滑板5与第二防滑板8,可以提高其下夹板1与下夹板1内部的防滑性能。
下夹板1的外侧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固定连接夹环14,夹环14通过转轴连接,夹环14的外侧设有螺纹杆18,螺纹杆18的底部螺纹连接螺纹座17,由于安装连接杆13,便于将两侧的夹环14进行固定连接。
第一防滑板5的背面设有第一卡块4,第一卡块4插入第一卡槽3的内部,第二防滑板8的背面设有第二卡块7,第二卡块7插入第二卡槽6的内部,由于设有第一卡块4与第二卡块7,便于将第一防滑板5与第二防滑板8进行插接。
螺纹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把手19,螺纹杆18的设有挡板20,螺纹杆18呈对称分布形式,由于安装旋转把手19,使得更加方便拧动螺纹杆18。
上夹板2的顶部连接板体9,板体9的内部贯穿紧固螺栓11,紧固螺栓11的底部固定垫片10,紧固螺栓11的底部螺纹连接防松螺母12,由于安装垫片10,可以减少紧固螺栓11与板体9之间的摩擦。
夹环14的一侧固定连接上侧板15,另一组夹环14的外部固定连接下夹板1,上侧板15的内部贯穿螺纹杆18,下侧板16的顶部连接螺纹座17,由于设有螺纹座17,便于将螺纹杆18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夹板进行固定。
该电力工程用线夹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力工程用线夹时,先将紧固螺栓11贯穿上夹板2后,接着在贯穿下夹板1,由于在使用夹板时其防滑效果性能较弱,因此将第一防滑板5底部的第一卡块4插入下夹板1内部的第一卡槽3内部,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将第二防滑板8底部的第二卡块7插入上夹板2内侧的第二卡槽6内,这样便可将防滑结构进行初步安装在夹板的内部,然后再将防松螺栓螺纹连接在紧固螺栓11的底部,接着便可将线缆夹持在上夹板2与下夹板1的内部,然后由工作人员拧动紧固螺栓11底部的防松螺栓,这样便可将线夹进行夹持,而且在夹持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线缆起到防滑的作用,并且夹持后的线缆不会出现位置移动的情况,其次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夹紧或者出现了后期松动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夹持的效果,因此在下夹板1的两侧安装连接杆13,然后连接杆13固定连接夹环14,为了使其夹持线缆更加稳定,因此转动转轴使其夹环14进行贴合,其次只需要拧动上侧板15顶部的旋转把手19,使得底部的螺纹杆18螺纹连接在螺纹座17内,这样便可将夹环14进行位置的再次固定,这样从而实现三点夹持的,使其达到双重固定的效果,并且在使用时其夹持稳定性较强。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包括上夹板(2)与下夹板(1),上夹板(2)的底部设有下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2)的内部开设第二卡槽(6),所述第二卡槽(6)的内部镶嵌第二防滑板(8),所述下夹板(1)的内部开设第一卡槽(3),所述第一卡槽(3)的内部镶嵌第一防滑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1)的外侧设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固定连接夹环(14),所述夹环(14)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环(14)的外侧设有螺纹杆(18),所述螺纹杆(18)的底部螺纹连接螺纹座(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板(5)的背面设有第一卡块(4),所述第一卡块(4)插入第一卡槽(3)的内部,所述第二防滑板(8)的背面设有第二卡块(7),所述第二卡块(7)插入第二卡槽(6)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把手(19),所述螺纹杆(18)的设有挡板(20),所述螺纹杆(18)呈对称分布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2)的顶部连接板体(9),所述板体(9)的内部贯穿紧固螺栓(11),所述紧固螺栓(11)的底部固定垫片(10),所述紧固螺栓(11)的底部螺纹连接防松螺母(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工程用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环(14)的一侧固定连接上侧板(15),另一组夹环(14)的外部固定连接下侧板(16),所述上侧板(15)的内部贯穿螺纹杆(18),所述下侧板(16)的顶部连接螺纹座(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50692.9U CN221961540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50692.9U CN221961540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61540U true CN221961540U (zh) | 2024-11-05 |
Family
ID=9327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50692.9U Active CN221961540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61540U (zh) |
-
2024
- 2024-03-08 CN CN202420450692.9U patent/CN2219615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11486U (zh) | 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 | |
CN209200181U (zh) | 一种线缆接头装置 | |
CN206976982U (zh) | 一种夹持稳定的耐张线夹 | |
CN221961540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
CN206041434U (zh) | 快速安装耐张线夹组 | |
CN202405721U (zh) | 一种耐张线夹 | |
CN207213042U (zh) | 一种钢丝收紧机构 | |
CN213484376U (zh) | 一种改进型紧线器 | |
CN217240265U (zh) | 一种通用型耐张线夹防脱落套件 | |
CN215671271U (zh) | 一种2400MPa级钢绞线测试用连接器 | |
CN210380033U (zh) | 一种电力电缆紧线器 | |
CN211220392U (zh) | 一种夹板紧固式电力钢管塔光缆引下夹具联接件 | |
CN209375083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耐张线夹设备 | |
CN110630077B (zh) | 一种输电线杆塔抱杆安装固定装置 | |
CN217934233U (zh) | 一种多场景电焊机接地体 | |
CN207819423U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金具 | |
CN202084890U (zh) | 一种防滑型防震锤结构 | |
CN207705414U (zh) | 一种耐张杆用引流线夹 | |
CN206116330U (zh) | 带负荷更换高压跌落式熔断器的一字绝缘抱杆 | |
CN218997655U (zh) | 一种配电网不停电作业导线固定装置 | |
CN100408904C (zh) | 固定线夹的工具及方法 | |
CN113622736B (zh) | 一种电杆拉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 |
CN205680808U (zh) | 双重锁定碳素纤维芯导线接续管 | |
CN221708954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 |
CN217517852U (zh) | 一种电塔涡激振动抑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