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43455U -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43455U
CN221943455U CN202420130611.7U CN202420130611U CN221943455U CN 221943455 U CN221943455 U CN 221943455U CN 202420130611 U CN202420130611 U CN 202420130611U CN 221943455 U CN221943455 U CN 221943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necting pipe
section
welding groove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306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洪杰
孙俊杰
屈晓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306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43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43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43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管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管组件及换向阀。接管组件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的一端能够插接于第二接管内,第二接管的内壁开设有焊槽,焊槽用于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焊接时供焊料流动,以使焊料能够通过焊槽渗入第一接管的外壁和第二接管的内壁之间,并焊接固定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其中,第一接管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二接管的材料硬度。本申请提供的接管组件及换向阀,解决了现有不锈钢接管上的焊槽加工困难,从而导致换向阀成本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管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不锈钢制换向阀由于结构重量轻且成本低廉,正逐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但是,由于空调系统内部的管路仍多为铜管,换向阀的不锈钢接管较难直接与空调管路焊接,因此,常常会设置铜制的转接管。
现有不锈钢接管与铜制转接管焊接时,仍采用传统的铜制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也即,在换向阀的不锈钢接管的外壁加工出焊槽,当不锈钢管插入铜制转接管内时,焊槽的设置便于融化的焊料渗入不锈钢接管和铜制转接管的间隙内,从而便于焊接。但是,不锈钢接管由于自身硬度较大,在加工焊槽时易造成加工工装的磨损,导致加工难度增大,从而变相增加了换向阀的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管组件及换向阀,以解决现有不锈钢接管上的焊槽加工困难,从而导致换向阀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管组件,该接管组件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管内,所述第二接管的内壁开设有焊槽,所述焊槽用于在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焊接时供焊料流动,以使所述焊料能够通过所述焊槽渗入所述第一接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接管的内壁之间,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其中,所述第一接管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接管的材料硬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管的内壁朝远离自身中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焊槽。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焊槽的加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槽沿所述第二接管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焊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管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管内的长度。
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焊接牢固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管包括主体段、连接段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和所述连接段的第一扩口段,沿所述第二接管的轴向,且自所述主体段至所述连接段的方向,所述第一扩口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内壁能够止挡于所述第一接管,以阻止所述第一接管朝向所述第二接管内部的移动,所述焊槽设于所述连接段。
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管还包括第二扩口段和转接段,所述转接段通过所述第二扩口段连接所述主体段;其中,沿所述第二接管的轴向,且自所述主体段至所述转接段的方向,所述第二扩口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便于第二接管和空调管路的定位和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焊槽沿所述第二接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如此设置,有效保证了沿第二接管周向的焊接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槽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矩形或弧形。
如此设置,焊槽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过盈配合。
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管配置为钢管,所述第二接管配置为铜管或铝管。
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第一接管的制造成本,且便于与空调管路焊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接管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接管组件及换向阀,由于第二接管的材料硬度较低,将焊槽设置在第二接管上,有效降低了在第二接管上加工焊槽的难度,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加工焊槽的工装的磨损,从而大大延长了工装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接管组件的加工成本。并且,将焊槽设置于第二接管的内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焊槽的长度,降低焊槽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不会对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焊接造成影响,同时,又避免了对第一接管的外表面加工,以此保证了第一接管外表面的完整性,降低第一接管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受腐蚀的概率,从而极大提高了第一接管使用时的安全性。此外,在外观上,焊槽也不易被观测到,使得接管组件的结构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接管组件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接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接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接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接管组件;10、第一接管;20、第二接管;201、焊槽;21、主体段;22、第一扩口段;23、连接段;24、第二扩口段;25、转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不锈钢制换向阀由于结构重量轻且成本低廉,正逐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但是,由于空调系统内部的管路仍多为铜管,换向阀的不锈钢接管较难直接与空调管路焊接,因此,常常会设置铜制的转接管。
现有不锈钢接管与铜制转接管焊接时,仍采用传统的铜制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也即,在换向阀的不锈钢接管的外壁加工出焊槽,当不锈钢管插入铜制转接管内时,焊槽的设置便于融化的焊料渗入不锈钢接管和铜制转接管的间隙内,从而便于焊接。但是,不锈钢接管由于自身硬度较大,在加工焊槽时易造成加工工装的磨损,导致加工难度增大;并且,在加工焊槽时,通常要求不锈钢接管表面的焊槽的长度要超出铜制转接管的外边沿,才能确保焊液能够流入焊槽中,从而变相增加了换向阀的加工成本。
请参阅图1-图4,为解决现有不锈钢接管上的焊槽加工困难,从而导致换向阀成本增加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接管组件100。该接管组件100应用于换向阀中,用于换向阀与空调管路的连通。当然,本申请提供的接管组件100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场景中。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接管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第一接管10的一端能够插接于第二接管20内。第二接管20的内壁开设有焊槽201,焊槽201用于在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焊接时供焊料流动,以使焊料能够通过焊槽201渗入第一接管10的外壁和第二接管20的内壁之间,并焊接固定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其中,第一接管10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二接管20的材料硬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的结构中,位于第一接管外表面的焊槽通常会较长,也即,焊槽的至少部分是位于第二接管的套设范围外,以便于焊料的渗透。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二接管20的材料硬度较低,将焊槽201设置在第二接管20上,有效降低了在第二接管20上加工焊槽201的难度,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加工焊槽201的工装的磨损,从而大大延长了工装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接管组件100的加工成本。并且,将焊槽201设置于第二接管20的内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焊槽201的长度,降低焊槽201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且不会对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焊接造成影响,同时,又避免了对第一接管10的外表面加工,以此保证了第一接管10外表面的完整性,降低第一接管10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受腐蚀的概率,从而极大提高了第一接管10使用时的安全性。此外,在外观上,焊槽201也不易被观测到,使得接管组件100的结构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接管组件100的美观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配置为钢管,钢的价格较低,能够降低第一接管10的制造成本。其中,第一接管10用于连接换向阀的阀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管20配置为铜管,第二接管20用于将换向阀连接至空调管路。由于空调系统内的接管多为铜材质,利用铜制的第二接管20,能够轻易地实现与空调管路连接,有利于降低焊接难度,提高换向阀的安装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接管20也可配置为铝管,以便于与空调系统内的铝制管路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管20的内壁朝远离自身中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焊槽201,如此,焊槽201的成型简单,能够提高焊槽201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焊槽2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焊槽201沿第二接管2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如此,极大提高了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焊接强度,且有效保证了沿第二接管20周向的焊接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焊槽201沿第二接管20的轴向延伸,且焊槽20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接管10插接于第二接管20内的长度。
也即,第一接管10插入第二接管20内的部分均能够与焊槽201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焊接牢固程度。
具体地,焊槽201延伸并贯穿至第二接管20的端部,以便于焊料的流动渗入。
但不限于此,焊槽201也可不与第二接管20的轴向平行,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加工,只要能够满足沿第二接管20的轴向,焊槽201的两端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接管10插置于第二接管20内的长度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焊槽20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矩形或弧形。如此,焊槽201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0呈直管状,便于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接管20包括主体段21、连接段23以及连接主体段21和连接段23的第一扩口段22。沿第二接管20的轴向,且自主体段21至连接段23的方向,第一扩口段2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扩口段22的内壁能够止挡于第一接管10,以阻止第一接管10朝向第二接管20内部的移动。
如此,便于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定位,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的装配效率,并降低焊接难度。
其中,在对第二接管20进行扩口处理时,可同步进行焊槽201的加工,以减少第二接管20整体的加工工序,缩短第二接管20的加工周期。并且,由于第二接管20的材料硬度较低,能够降低在第二接管20上加工扩口的难度。
具体地,焊槽201设于连接段23,且焊槽201延伸至连接段23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管20还包括第二扩口段24和转接段25,转接段25通过第二扩口段24连接主体段21。其中,沿第二接管20的轴向,且自主体段21至转接段25的方向,第二扩口段24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同样的,第二接管20在连接空调管路时,第二扩口段24的内壁能够止挡于空调管路,以便于定位和后续的焊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接管组件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管(10)和第二接管(20),所述第一接管(10)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管(20)内,
所述第二接管(20)的内壁开设有焊槽(201),所述焊槽(201)用于在所述第一接管(10)和所述第二接管(20)焊接时供焊料流动,以使所述焊料能够通过所述焊槽(201)渗入所述第一接管(1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接管(20)的内壁之间,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接管(10)和所述第二接管(20);
其中,所述第一接管(10)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接管(20)的材料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20)的内壁朝远离自身中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焊槽(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槽(201)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焊槽(20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管(10)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管(20)内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20)包括主体段(21)、连接段(23)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21)和所述连接段(23)的第一扩口段(22),
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轴向,且自所述主体段(21)至所述连接段(23)的方向,所述第一扩口段(2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第一扩口段(22)的内壁能够止挡于所述第一接管(10),以阻止所述第一接管(10)朝向所述第二接管(20)内部的移动,所述焊槽(201)设于所述连接段(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20)还包括第二扩口段(24)和转接段(25),所述转接段(25)通过所述第二扩口段(24)连接所述主体段(21);
其中,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轴向,且自所述主体段(21)至所述转接段(25)的方向,所述第二扩口段(24)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槽(2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焊槽(201)沿所述第二接管(2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槽(201)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矩形或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和所述第二接管(20)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0)配置为钢管,所述第二接管(20)配置为铜管或铝管。
10.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管组件。
CN202420130611.7U 2024-01-18 2024-01-18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Active CN221943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30611.7U CN221943455U (zh) 2024-01-18 2024-01-18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30611.7U CN221943455U (zh) 2024-01-18 2024-01-18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43455U true CN221943455U (zh) 2024-11-01

Family

ID=9324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30611.7U Active CN221943455U (zh) 2024-01-18 2024-01-18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43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9979U (zh) 空调配管
JP2013066911A (ja) 銅管とステンレス鋼管の接続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943455U (zh) 接管组件及换向阀
CN213631075U (zh) 集气管组件
WO2024187997A1 (zh) 储液器出气管结构及其储液器
CN203162424U (zh) 一种消音器
WO2024260049A1 (zh) 油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CN205481966U (zh) 一种不锈钢集气管组件
WO2025001362A1 (zh) 连接管路
EP4283220A1 (en) Gas collecting pipe assembly
WO2024088067A1 (zh) 针阀连接结构
CN206779730U (zh) 钢管球形承插式焊接接头
CN105115345A (zh) 集流管、具有该管的微通道结构、热水换热器及热水器
CN106040834B (zh) 空调系统、冲压三通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KR20240025015A (ko) 삼방관 및 상기 삼방관을 이용한 공조 시스템
CN211344365U (zh) 一种管路连接的快插结构
CN219345833U (zh) 一体式拉伸成型y型分歧管结构
CN201621389U (zh) 金属波纹管
CN208204228U (zh) 一种汽车空调膨胀阀接头
CN222503065U (zh) 一种一体化连接管结构
CN218914166U (zh) 一种带波纹段不锈钢消音器
CN220366068U (zh) 一种连接管组件
CN213712134U (zh) 一种不锈钢弯管
CN201615294U (zh) 一种金属波纹管
CN216242782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