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30237U -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30237U CN221930237U CN202420478046.3U CN202420478046U CN221930237U CN 221930237 U CN221930237 U CN 221930237U CN 202420478046 U CN202420478046 U CN 202420478046U CN 221930237 U CN221930237 U CN 2219302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control board
- water
- top wall
- fixedly moun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41000883990 Flabellum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属于IO控制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板本体,控制板本体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散热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控制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靠近顶部的输出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风冷扇叶,控制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水冷组件,水冷组件包括蓄水框,散热板上前侧壁面开设有连通槽,蓄水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板将水冷和风冷进行融合,保证散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散热装置的厚度;解决了现有的散热装置较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O控制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板也是一种电路板,其运用的范围虽不如电路板来的宽泛,但比普通的电路板来的智能、自动化。控制板一般包括面板、主控板和驱动板。控制板就是设备的主要控制中心,整个设备要做什么都需要控制板给出一个详细的操作信息。
公开号为CN214852520U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机床用控制板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螺栓,方便了对安装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套筒左右移动,螺纹套筒带动第一风扇左右移动,对控制板的顶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第二风扇进行转动,对控制板的底部进行散热,避免控制板出现温度较高的现象,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对控制板的热量进行导出,提高散热效果,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风扇,对控制板的上下两侧进行散热,保证控制板的散热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上下两侧都有散热组件,导致该技术方案的厚度较厚,不方便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通过散热板将水冷和风冷进行融合,保证散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散热装置的厚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板本体,控制板本体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散热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控制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顶部壁面上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靠近顶部的输出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风冷扇叶,控制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水冷组件,水冷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顶部壁面上的蓄水框,散热板上前侧壁面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处在散热板上向上突出的部分内部,蓄水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出水孔分别与相近的连通槽对齐。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框的顶部壁面转动安装有至少三个驱动转轴,蓄水框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传动皮带,驱动转轴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扇叶。
在某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传动皮带分别套在相邻的两个驱动转轴的侧壁上,处在中间的驱动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框的外部设置有多个连通管,多个连通管安装在散热板的前后两侧壁面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通槽的内部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的内部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风冷扇叶转动,将散热板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吸入固定框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框的顶部向外排出,提高散热板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板的散热效果;通过传动皮带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可以驱动多个驱动转轴的转动,通过驱动转轴驱动排水扇叶转动,使排水扇叶将蓄水框内部的水通过出水孔输送至连通槽的内部,利用散热板将水冷和风冷进行融合,保证散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该散热装置的厚度;解决了现有的散热装置较厚的问题。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管使相邻的两个连通槽的内部相互连通,方便水在散热板的内部流动,使水能够带走更高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板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蓄水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板本体;2、散热板;3、风冷组件;31、固定框;32、固定架;33、驱动电机;34、风冷扇叶;35、防尘网;4、水冷组件;41、蓄水框;42、连通槽;43、连通管;44、驱动转轴;45、排水扇叶;46、出水孔;47、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图4所示,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板本体1,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板2,散热板2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多个散热槽;通过在散热板2的顶部壁面开设多个散热槽,提高散热板2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散热板2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风冷组件3,风冷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2顶部壁面上的固定框31,固定框3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2,固定架32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上靠近顶部的输出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风冷扇叶34;通过驱动电机33的输出端驱动风冷扇叶34转动,将散热板2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吸入固定框31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框31的顶部向外排出,提高散热板2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板2的散热效果,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水冷组件4,水冷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2顶部壁面上的蓄水框41,散热板2上前侧壁面开设有连通槽42,连通槽42处在散热板2上向上突出的部分内部,蓄水框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46,多个出水孔46分别与相近的连通槽42对齐,蓄水框41的顶部壁面转动安装有至少三个驱动转轴44,处在中间的驱动转轴44与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蓄水框4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传动皮带47,两个传动皮带47分别套在相邻的两个驱动转轴44的侧壁上,驱动转轴44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扇叶45;通过传动皮带47使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可以驱动多个驱动转轴44的转动,通过驱动转轴44驱动排水扇叶45转动,使排水扇叶45将蓄水框41内部的水通过出水孔46输送至连通槽42的内部,通过流动的水,提高散热板2的散热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通槽42内部的水的流动,蓄水框41的外部设置有多个连通管43,多个连通管43安装在散热板2的前后两侧壁面上,且多个连通管4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通槽42的内部连通;通过连通管43使相邻的两个连通槽42的内部相互连通,方便水在散热板2的内部流动,使水能够带走更高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灰尘落入固定框31的内部,固定框31的内部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网35;通过防尘网35对固定框31顶部的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落入固定框31的内部,影响该装置的散热效率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工作方法是:通过在散热板2的顶部壁面开设多个散热槽,提高散热板2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散热板2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通过驱动电机33的输出端驱动风冷扇叶34转动,将散热板2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吸入固定框31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框31的顶部向外排出,提高散热板2上散热槽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板2的散热效果,驱动电机33输出轴的转动,通过传动皮带47的联动下,使多个驱动转轴44的转动,通过驱动转轴44驱动排水扇叶45转动,使排水扇叶45将蓄水框41内部的水通过出水孔46输送至连通槽42的内部,通过流动的水,提高散热板2的散热效果,由于蓄水框41处在风冷扇叶34的底部,当风冷扇叶34将散热板2表面的热量带走时,也会将蓄水框41内部的热量带走,使蓄水框41内部的水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下,保证蓄水框41内部的水对散热板2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Claims (6)
1.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包括控制板本体(1),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板(2),散热板(2)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多个散热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风冷组件(3),风冷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2)顶部壁面上的固定框(31),固定框(3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2),固定架(32)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上靠近顶部的输出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风冷扇叶(34),控制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水冷组件(4),水冷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散热板(2)顶部壁面上的蓄水框(41),散热板(2)上前侧壁面开设有连通槽(42),连通槽(42)处在散热板(2)上向上突出的部分内部,蓄水框(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46),多个出水孔(46)分别与相近的连通槽(42)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框(41)的顶部壁面转动安装有至少三个驱动转轴(44),蓄水框(4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传动皮带(47),驱动转轴(44)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扇叶(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动皮带(47)分别套在相邻的两个驱动转轴(44)的侧壁上,处在中间的驱动转轴(44)与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框(41)的外部设置有多个连通管(43),多个连通管(43)安装在散热板(2)的前后两侧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管(4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通槽(42)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1)的内部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网(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78046.3U CN221930237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78046.3U CN221930237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30237U true CN221930237U (zh) | 2024-10-29 |
Family
ID=9318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78046.3U Active CN221930237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30237U (zh) |
-
2024
- 2024-03-12 CN CN202420478046.3U patent/CN2219302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50115720A (ko) | 브러시리스 모터 | |
CN210859774U (zh) | 一种卧式蜗轮蜗杆减速机 | |
CN221930237U (zh) | 一种io控制板用散热装置 | |
CN118700872A (zh) | 一种充电桩 | |
CN207117378U (zh) | 电机 | |
CN206975592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计算机散热器 | |
CN214170075U (zh) | 一种能够快速散热型的风机房 | |
CN211352903U (zh) | 一种有效散热的功放机 | |
CN211741995U (zh) | 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 |
CN211293887U (zh) |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 | |
CN221710348U (zh) | 一种高散热的航空电子设备舱 | |
CN214960589U (zh) | 一种用于标准外覆盖件的即插式固定模块 | |
CN212586794U (zh) | 风冷散热机箱及电源装置 | |
CN222356477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网管交换机 | |
CN222465131U (zh) | 一种发电机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发电机组 | |
CN215897524U (zh) | 风冷变频调速一体机 | |
CN219288039U (zh) | 具有散热功能的plc控制器 | |
CN221033187U (zh) | 一种电子风扇散热结构 | |
CN211827128U (zh) | 一种计算机机壳散热装置 | |
CN218998642U (zh) |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 | |
CN219266887U (zh) | 一种新型计算机芯片的多重散热结构 | |
CN214411469U (zh) | 一种新型低通滤波器 | |
CN213907288U (zh) | 一种暖通空调的电子模块高效冷却装置 | |
CN222322060U (zh) | 一种水冷板结构 | |
CN210402245U (zh) | 一种具有散热风道的降噪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