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24685U -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24685U
CN221924685U CN202420528965.7U CN202420528965U CN221924685U CN 221924685 U CN221924685 U CN 221924685U CN 202420528965 U CN202420528965 U CN 202420528965U CN 221924685 U CN221924685 U CN 221924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xedly connected
tank
coi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528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洋
张曙明
张一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ou Shengye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kou Shengy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ou Shengye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kou Shengy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528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24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24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24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罐,换热罐内设置有盘管,盘管的一端固接并连通有第一水箱,盘管的另一端与除氧器的排汽管路固接并连通;盘管套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换热罐内壁固定连接,换热罐侧壁上下两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的一侧面固接并连通有导出管,导出管与进水管固接并连通;导出管、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串联有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进水管的一端串联有水泵。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换热罐将导入的废汽进行冷凝放热,并利用第二水箱对其热量进行吸收,再对余热进行后续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中的除氧器是一种用于去除锅炉给水中氧气的装置,通常采用热力除氧的方式。除氧器通过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并缓慢地注入除氧头,在除氧头中水被加热到沸点并除去氧气。然后,除氧水通过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的方式返回到锅炉中,完成除氧过程。除氧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有4‰排汽量排放到外部空气中,因为锅炉用水量巨大,所以,会造成很大的废汽余热的浪费。为了充分的对除氧器排放的废汽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能够利用换热罐将导入的废汽进行冷凝放热,并利用第二水箱对其热量进行吸收,再对余热进行后续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罐,所述换热罐内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的一端固接并连通有第一水箱,所述盘管的另一端与除氧器的排汽管路固接并连通;所述盘管套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换热罐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罐侧壁上下两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一侧面固接并连通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与所述进水管固接并连通;所述导出管、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分别串联有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串联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所述盘管套设于所述桨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盘管为螺旋盘管,所述盘管靠近所述换热罐内壁设置,所述盘管为铜管或铝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罐顶面固接并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外部的抽气机固接并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面始终淹没所述盘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阀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箱,所述第三水箱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段贯穿所述第三水箱的底面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箱的水面下,所述热管的放热段设置于所述第三水箱内;所述第三水箱两端分别与外部的冷却水管路串联。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箱与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转轴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二水箱内腔底面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换热罐对除氧器的排汽管路排出的废热汽进行热量回收,通过在第二水箱内的盘管将水汽进行放热冷凝,冷凝水通过盘管的一端流出至第一水箱内进行收集,并利用冷凝水将空气与盘管内腔隔绝,降低冷凝水的含氧量,便于后期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罐内增加搅拌组件,能够增加冷却水与盘管的换热效率,提高废汽中含有的余热的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管能够在第二水箱的余热的吸收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提高热量的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水管、导出管和出水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罐;2、盘管;3、第一水箱;4、进水管;5、出水管;6、第二水箱;7、导出管;8、第一水阀;9、第二水阀;10、第三水阀;11、水泵;12、横梁;13、电机;14、转轴;15、桨叶;16、抽气管;17、第三水箱;18、热管;19、冷却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所有部件需要必备的供水、供油、供电、供气的附加设施进行驱动或/和控制,若未进一步的阐述则默认为现有技术进行使用和配备,无需进行特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图1-2所示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罐1,换热罐1内设置有盘管2,盘管2的一端固接并连通有第一水箱3,盘管2的另一端与除氧器的排汽管路固接并连通,第一水箱3内的水面始终淹没盘管2的一端。盘管2套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换热罐1内壁固定连接,换热罐1侧壁上下两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5,进水管4的一端、出水管5的一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第二水箱6,第二水箱6的一侧面固接并连通有导出管7,导出管7与进水管4固接并连通;导出管7、进水管4、出水管5分别串联有第一水阀8、第二水阀9和第三水阀10;进水管4的一端串联有水泵11。
进一步的,进水管4的底端与出水管5的出口上下方向相互靠近,水平方向相互远离,便于将第二水箱6内存放的冷却水在换热罐1内不断循环,冷却盘管2。
本实用新型利用换热罐1对除氧器的排汽管路排出的废热汽进行热量回收,通过在第二水箱6内的盘管2将水汽进行放热冷凝,冷凝水通过盘管2的一端流出至第一水箱3内进行收集,并利用冷凝水将空气与盘管2内腔隔绝,降低冷凝水的含氧量,便于后期的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在换热罐1内增加搅拌组件,能够增加冷却水与盘管2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由图1和3所示,搅拌组件包括横梁12,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梁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15;盘管2套设于桨叶15的外侧,通过电机13带动桨叶15旋转,能够搅动换热罐1内的冷却水旋转,同时,盘管2内的水汽沿盘管2的通路旋转下行,且与桨叶15的旋转方向相反,增加了盘管2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的相对速度,提高了换热的效率。
进一步的,换热罐1内的冷却水通过导出管7可导出,并与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实现循环使用。则第二水箱6必然与外部冷却水源相连通,实现冷却水的不断补给,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也不在附图进行表示。
进一步优化方案,盘管2为螺旋盘管2,盘管2靠近换热罐1内壁设置,盘管2为铜管或铝管,增加了热传导的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换热罐1顶面固接并连通有抽气管16,抽气管16与外部的抽气机(常规技术,附图未表示)固接并连通,通过抽气机将换热罐1的内部腔室空间内的空气抽离,降低了换热罐1内腔的空气压力,同时,换热罐1内腔盛放的冷却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加速析出,并被抽离,降低了换热罐1内冷却水的含氧量,便于换热罐1内冷却水的重复利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水泵11分别与第一水阀8、第二水阀9相连通,水泵11设置于进水管4的一端,第二水阀9设置于远离水泵11的一端,通过水泵11能够分别向第一水阀8、第二水阀9进行泵水。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水箱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箱17,第三水箱17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热管18,热管18的吸热段贯穿第三水箱17的底面并设置于第二水箱6的水面下,热管18的放热段设置于第三水箱17内;第三水箱17两端分别与外部的冷却水管路19串联,第三水箱17可与导出管7同时设置,也可与导出管7分别独立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水箱3与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转轴14的底端面与第二水箱6内腔底面滑动连接,第一水箱3内的水经过冷凝后,含氧量杂质会大幅降低,可作为除氧器的优质水源进行重复利用。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除氧器的废汽排出口将废汽通过盘管2的一端导入,废汽经过盘管2的螺旋部分旋转而下,同时过程中,盘管2将废汽的热量与换热罐1内冷却水进行交换,废汽冷凝为水流,导入到第一水箱3内,并且在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接口导出至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实现重复利用。
抽气机将换热罐1空腔的空气抽气,降低了换热罐1内空腔的气压,提高了换热罐1内冷却水内溶解氧以及其他气体的析出速度,降低了冷却水的含氧量,提高了冷却水的品质。
启动水泵11,打开第二水阀9、第三水阀10,关闭第一水阀8,实现了将第二水箱6内的冷却水不断的进入到换热罐1以及不断从换热罐1内导出,循环往复。
当第二水箱6内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后,其冷却效率会降低,则通过打开第一水阀8、关闭第二水阀9,将换热罐1内的冷却水从导出管7抽出,参与除氧器的运行。过程中,外部的冷却水源会不断进行足量的补充。
同时,为了提高余热的利用率,利用热管18将第二水箱6内的冷却水的热量快速吸出,并经过外部的冷却水管路19的冲刷带走,实现余热的最大程度的回收。
进一步的,第二水箱6的冷却水的余热,还能够与市政的供热管网进行热交换,利用废汽的热量加供热一级网水,使排氧余热充分得到再利用,从而达到排氧余热回收目的。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罐(1),所述换热罐(1)内设置有盘管(2),所述盘管(2)的一端固接并连通有第一水箱(3),所述盘管(2)的另一端与除氧器的排汽管路固接并连通;所述盘管(2)套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换热罐(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罐(1)侧壁上下两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所述出水管(5)的一端分别固接并连通有第二水箱(6),所述第二水箱(6)的一侧面固接并连通有导出管(7),所述导出管(7)与所述进水管(4)固接并连通;所述导出管(7)、所述进水管(4)、所述出水管(5)分别串联有第一水阀(8)、第二水阀(9)和第三水阀(10);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串联有水泵(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横梁(12),所述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15);所述盘管(2)套设于所述桨叶(15)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2)为螺旋盘管(2),所述盘管(2)靠近所述换热罐(1)内壁设置,所述盘管(2)为铜管或铝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罐(1)顶面固接并连通有抽气管(16),所述抽气管(16)与外部的抽气机固接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3)内的水面始终淹没所述盘管(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1)分别与所述第一水阀(8)、所述第二水阀(9)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箱(17),所述第三水箱(17)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热管(18),所述热管(18)的吸热段贯穿所述第三水箱(17)的底面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箱(6)的水面下,所述热管(18)的放热段设置于所述第三水箱(17)内;所述第三水箱(17)两端分别与外部的冷却水管路(19)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3)与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转轴(14)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二水箱(6)内腔底面滑动连接。
CN202420528965.7U 2024-03-19 2024-03-19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Active CN221924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28965.7U CN221924685U (zh) 2024-03-19 2024-03-19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528965.7U CN221924685U (zh) 2024-03-19 2024-03-19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24685U true CN221924685U (zh) 2024-10-29

Family

ID=9320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528965.7U Active CN221924685U (zh) 2024-03-19 2024-03-19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24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1721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荒煤气orc发电系统
CN107941028A (zh) 具有有机朗肯循环的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101638998B (zh) 一种前置火电机组双压吸热回热循环热力系统
CN205424891U (zh) 一种锅炉汽轮机系统中除氧器乏汽的热能回收装置
CN104132541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CN221924685U (zh) 一种除氧器热量回收装置
CN211650196U (zh) 一种汽动给水泵小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9798582A (zh) 一种深度乏汽余热回收的热泵供热系统
CN208619182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朗肯循环系统及联合循环系统
CN102435015A (zh) 发电厂凝结热回收装置
CN112696656A (zh) 一种具有双工质的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
CN102650218B (zh) 配有蒸发式氢气冷却系统的汽轮发电机
CN109098797A (zh) 一种燃煤气发电系统
CN214307058U (zh) 一种具有双工质的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
CN105605552A (zh) 一种锅炉汽轮机系统中除氧器乏汽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06468383U (zh) 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装置
CN205807387U (zh) 电厂除盐水吸收余热回收系统
CN205858429U (zh) 汽轮机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13270009U (zh) 一种石灰窑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108625915A (zh) 一种以锅炉排污水和烟气为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4405458B (zh) 火电厂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12005629U (zh) 一种热力站用的热能动力循环装置
CN207247933U (zh) 一种空冷岛换热装置
CN100498054C (zh) 水力抽真空热力可逆循环发电系统
CN221402991U (zh) 利用低品位热源产生蒸汽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