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23772U -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 Google Patents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23772U
CN221923772U CN202420288108.4U CN202420288108U CN221923772U CN 221923772 U CN221923772 U CN 221923772U CN 202420288108 U CN202420288108 U CN 202420288108U CN 221923772 U CN221923772 U CN 221923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al
power generation
purpose integrated
refrigeration
integrat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881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莹
唐海达
张琬琨
田向宁
李翠敏
朱晓姣
吕原丽
柳文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202881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23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23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23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其中,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支架、两用集成板以及驱动机构,两用集成板转动设于支架,两用集成板包括间隔层叠设置的光伏层和辐射制冷层,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端,驱动端连接两用集成板,驱动机构驱动两用集成板转动,以使光伏层或辐射制冷层能够朝上显露于支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用集成板转动,当处于日间时,两用集成板的光伏层一面朝向上设置,以吸收太阳光能;当处于夜间时,驱动机构驱动两用集成板转动180°以使得辐射制冷层一侧朝向上设置,以向宇宙辐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实现了环保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在工厂或离现场的制造基地中,通过预先制造和预装配构件和模块,然后将其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一般用于工地、厂房等,以工厂内的工业设备间为例,工业设备间通常需要制备大量的冷水和热水来满足生产和工艺过程,而装配式建筑不易取电,无法进行冷水和热水的制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清洁能源来实现冷热水的制备的屋面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
支架;
两用集成板,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两用集成板包括间隔层叠设置的光伏层和辐射制冷层;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连接所述两用集成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以使所述光伏层或所述辐射制冷层能够朝上显露于所述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用集成板还包括TPT背板,所述TPT背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光伏层和所述辐射制冷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层背向所述TPT背板的一侧设有钢化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层背向所述TPT背板的一侧设有PE盖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多个两用集成板,多个所述两用集成板均匀间隔设于所述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横梁,各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所述横梁;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于其中之一所述横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横梁,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还包括固定座,两所述横梁均设于所述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屋面构件,所述屋面构件包括发电制冷两用设备,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
支架;
两用集成板,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两用集成板包括间隔层叠设置的光伏层和辐射制冷层;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连接所述两用集成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以使所述光伏层或所述辐射制冷层能够朝上显露于所述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其中,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支架、两用集成板以及驱动机构,两用集成板转动设于支架,两用集成板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光伏层和辐射制冷层,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两用集成板转动,当处于日间时,两用集成板的光伏层一面朝向上设置,以吸收太阳光能,从而来达到生产热水的目的;当处于夜间时,驱动机构驱动两用集成板转动180°以使得辐射制冷层一侧朝向上设置,以向宇宙辐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来生产冷水的目的,本装置通过清洁能源来实现冷热水的制备,实现了环保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两用集成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安装在房顶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发电制冷两用设备进行制冷水制热水的管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在工厂或离现场的制造基地中,通过预先制造和预装配构件和模块,然后将其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一般用于工地、厂房等,以工厂内的工业设备间为例,工业设备间通常需要制备大量的冷水和热水来满足生产和工艺过程,而装配式建筑不易取电,无法进行冷水和热水的制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清洁能源来实现冷热水的制备的屋面构件,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电制冷两用设备所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包括支架1、两用集成板2以及驱动机构3,两用集成板2转动设于支架1,两用集成板2包括间隔层叠设置的光伏层21和辐射制冷层22,驱动机构3设于所述支架1,驱动机构3设有驱动端,驱动端连接两用集成板2,驱动机构3驱动两用集成板2转动,以使光伏层21或辐射制冷层22能够朝上显露于支架1。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和屋面构件2000,其中,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包括支架1、两用集成板2以及驱动机构3,两用集成板2转动设于支架1,两用集成板2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光伏层21和辐射制冷层22,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两用集成板2转动,当处于日间时,两用集成板2的光伏层21一面朝向上设置,以吸收太阳光能,从而来达到生产热水的目的;当处于夜间时,驱动机构3驱动两用集成板2转动180°以使得辐射制冷层22一侧朝向上设置,以向宇宙辐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来生产冷水的目的,本装置通过清洁能源来实现冷热水的制备,实现了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水路包括并联的冷水箱2110和热水箱,冷水箱2110和热水箱的入水水管分别设有冷水阀2130和热水阀2140,水路的部分水管能够通过光伏层21发热进行加热或通过辐射制冷层22进行制冷,当通过光伏层21进行热水制备时,冷水阀2130处于关闭状态,热水阀2140处于打开状态;当通过辐射制冷层22进行制冷时,冷水阀2130处于打开状态,冷水阀2130处于关闭状态。此外,在完成热水的制备后,剩余的光伏能会被储存到蓄电池5000中,从而可以供给设备间内其他用电设备的用电。
为实现光伏层21和辐射制冷层22的安装和支撑,两用集成板2还包括TPT背板,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4,TPT背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光伏层21和辐射制冷层22,TPT背板由TPT材料构成,TPT材料是一种由胶合的三层复合材料,其中T代表背板(Tedlar),P代表聚合物(Polymer)。TPT材料通常由聚酯薄膜、聚合物薄膜和背板材料组成,TPT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很好地保护光伏层21和辐射制冷层22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TPT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阻止电流泄漏,光伏层21的效率;此外,TPT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以抵御外部冲击和应力,增加光伏层21的稳定性。
为保护光伏层21结构,光伏层21背向TPT背板的一侧设有钢化玻璃25,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4,钢化玻璃25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和耐冲击性,能够有效保护光伏层21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如风雨、冰雹等。其次,钢化玻璃25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阳光透射到光伏层21表面,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此外,钢化玻璃25还具有抗紫外线特性,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线对光伏层21的损伤。总的来说,设置钢化玻璃25作为太阳能板的外层能够提供可靠的保护和优化光吸收,进一步提升光伏层21的性能和寿命。
为减少辐射制冷层22的热量传导,辐射制冷层22背向TPT背板的一侧设有PE盖板,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4,PE(聚乙烯)盖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挡热量的传导,减少辐射制冷层22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提高制冷效果。其次,PE材料具有较低的热传导性能,可防止热量通过辐射制冷层22的盖板传递到其它部分,保持辐射制冷层22的低温环境。此外,PE材料还具有较高的耐化学性,能够抵抗一些化学物质的侵蚀,确保辐射制冷层22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总的来说,设置PE盖板可以提供良好的绝缘和热隔离效果,保证辐射制冷层22的正常运行和制冷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包括多个两用集成板2,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1和图5,每一块两用集成板2的两端通过转轴32转动连接在支架1的横梁11上,通过设置多块两用集成板2可以增加太阳能的吸收面积,从而提高发电效率。此外,多块两用集成板2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上接收阳光和辐射热量,使得发电系统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这样一来,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安装两用集成板2,支架1包括两个横梁11,各两用集成板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横梁11,驱动机构3设于其中之一横梁11,两个横梁11的下方通过安装件111安装在屋顶或墙面,屋顶或墙面上设有混凝土安装基座5用以安装两用集成板2,以保证集成板的安装可靠。
为方便两用集成板2的安装和拆卸,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还包括安装架4,具体地,请进一步参阅图2,安装架4朝向两用集成板2的一侧设有安装槽41,两用集成板2的两端边缘卡接在安装槽41内,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若需要对集成板进行拆卸更换或维修,只需取下紧固螺栓即可实现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屋面构件2000,该屋面构件2000包括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该发电制冷两用设备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屋面构件2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用集成板,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两用集成板包括间隔层叠设置的光伏层和辐射制冷层;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连接所述两用集成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两用集成板转动,以使所述光伏层或所述辐射制冷层能够朝上显露于所述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集成板还包括TPT背板,所述TPT背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光伏层和所述辐射制冷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背向所述TPT背板的一侧设有钢化玻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层背向所述TPT背板的一侧设有PE盖板。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包括多个两用集成板,多个所述两用集成板均匀间隔设于所述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横梁,各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所述横梁;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于其中之一所述横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朝向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两用集成板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电机本体设于所述横梁,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制冷两用设备还包括固定座,两所述横梁均设于所述固定座。
10.一种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制冷两用设备。
CN202420288108.4U 2024-02-06 2024-02-06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Active CN221923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8108.4U CN221923772U (zh) 2024-02-06 2024-02-06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8108.4U CN221923772U (zh) 2024-02-06 2024-02-06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23772U true CN221923772U (zh) 2024-10-29

Family

ID=9319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88108.4U Active CN221923772U (zh) 2024-02-06 2024-02-06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23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83871B2 (ja) 光発電−集熱ハイブリッドパネル、並びに該光発電−集熱ハイブリッドパネルを備える屋根パネル、屋根ユニット、ソーラシステム及びソーラシステム建物
US8316841B2 (en) Energy transmitting panel, for invisible incorporation into a building and a cassette comprising such panel
NZ547590A (en) Solar tiles which form an overlapping relationship with conventional tiles
US20120167492A1 (en) Solar Panel Modules Having Structural Properties
EP3316478B1 (en) All-in-one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triple power module "itm"
US20120145223A1 (en) Solar thermal energy collector
WO2006099028A2 (en)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JP4148325B1 (ja) 太陽光コジェネレイション装置
CN221923772U (zh) 发电制冷两用设备和屋面构件
CN211690906U (zh) 墙体单元及墙体
CN113136980A (zh) 墙体单元及墙体
CN111564512A (zh) 一种低温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5976252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其屋顶及光伏储能系统
CN101100890A (zh) 与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Peterpaul Solar panel module and support therefor
CN221227408U (zh) 一种非穿透金属板基座及光伏安装结构
CN113530104B (zh) 遮阳板
JPH085160A (ja) ソーラーエネルギ利用屋根
JPH0646116B2 (ja) 外装パネル
CN220538982U (zh) 一种采用微通道平板热管的建筑一体化光伏光热幕墙组件
CN215563912U (zh) 一种光伏压顶结构
CN221825965U (zh) 一种追踪式微通道热管式光伏光热耦合相变蓄热装置
CN219060656U (zh) 一种bipv厂房屋面板
JP2009105364A (ja) 太陽光コジェネレイション
CN210403746U (zh) 一种低温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