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23723U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23723U CN221923723U CN202420479425.4U CN202420479425U CN221923723U CN 221923723 U CN221923723 U CN 221923723U CN 202420479425 U CN202420479425 U CN 202420479425U CN 221923723 U CN221923723 U CN 2219237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trol
- plate
- control mounting
- outdoor unit
-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电控散热组件包括:电控安装板,电控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开口;电控安装盒,电控安装盒位于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电控安装板连接;电控板,电控板位于电控安装盒的背离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电控安装盒连接;散热器,散热器位于电控板的朝向电控安装盒的一侧并穿设于第一开口内,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电控安装板和电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散热组件,使得电控安装板作为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大多数空调室外机采用风冷散热时,由于空调室外机内的空间较小,安装散热器和电控安装盒时的操作不便,同时散热器和电控安装盒又需要分别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且需要在空调室外机中将散热器和电控安装盒进行连接,从而导致安装难度较大,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散热组件,所述电控散热组件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电控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散热组件,包括:电控安装板,所述电控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开口;电控安装盒,所述电控安装盒位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控安装板连接;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位于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背离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控安装盒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电控板的朝向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控安装盒、所述电控安装板和所述电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散热组件,通过电控安装盒位于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连接,电控板位于电控安装盒的背离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连接,散热器位于电控板的朝向电控安装盒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的第一开口内,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和电控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作为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和多个第二电器元件,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电控安装盒,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第二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与所述散热器热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或者,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安装盒上具有贯穿所述电控安装盒的第二开口,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连接;或,所述电控板包括第一电控部和第二电控部,所述第一电控部在所述电控安装盒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电控安装盒上,所述第二电控部在所述电控安装盒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在所述电控安装盒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电控部上的电器元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电器元件,所述电控安装盒上具有贯穿所述电控安装盒的第二开口,所述电控散热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器元件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具有定位柱,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具有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电器元件止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具有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弯折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的第一插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空间分割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所述中隔板的上端具有安装口;电控散热组件,所述电控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口处且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电控散热组件,电控安装盒位于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连接,电控板位于电控安装盒的背离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连接,散热器位于电控板的朝向电控安装盒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的第一开口内,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和电控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作为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上端具有挂孔,所述挂孔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挂孔配合的挂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件,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具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插件配合的第二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面的靠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防雨挡板,所述定位防雨挡板位于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控安装盒和所述电控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背离所述风机腔的一侧;翅片,所述翅片设于所述散热板的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一侧,所述翅片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两边沿设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配合的第一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设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方,所述第三凹槽的下端敞开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形成台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面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散热板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每个所述翅片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散热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组翅片和第二组翅片,所述第一组翅片和所述第二组翅片均包括多个所述翅片,所述第一组翅片位于所述第二组翅片的前侧,所述第一组翅片中所述翅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组翅片中的所述翅片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安装板和所述散热器之间以及所述电控安装板和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下边沿具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固定平台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控散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外机,设置电控散热组件,电控安装盒位于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连接,电控板位于电控安装盒的背离电控安装板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连接,散热器位于电控板的朝向电控安装盒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的第一开口内,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和电控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作为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爆炸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未设有支架;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背离风机腔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未设有支架,电控板未示出;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爆炸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背离风机腔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背离风机腔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剖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电控板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且表示的是电控板的基板的第一侧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电控板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且表示的是电控板的基板的第二侧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支架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支架的立体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散热器的朝向风机腔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散热器的背离风机腔的侧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设有支架;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散热器的剖视图,其中,电控散热组件未设有支架;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电控安装板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电控安装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部分立体图,其中,表示的是电控散热组件安装在中隔板上;
图19是图18中A处的放大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部分立体图,其中,表示的是电控散热组件与中隔板拆装的示意;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中隔板的立体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散热组件的散热器和电控安装盒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空调室外机;
1、壳体;11、风机腔;12、压缩机腔;
2、中隔板;21、安装口;22、第二插件;23、挂孔;24、固定平台板;
3、电控散热组件;31、电控安装板;311、第一挡板;312、第二挡板;313、挂钩;314、第一插槽;315、第二插槽;316、定位防雨挡板;317、第一开口;318、第一翻边;319、第二翻边;32、电控安装盒;321、第一插件;322、第二开口;33、电控板;331、定位孔;332、基板;3321、第一侧;3322、第二侧;333、第一电控部;334、第二电控部;34、散热器;341、散热板;3411、凸起;342、翅片;3421、第一组翅片;3422、第二组翅片;343、第一凹槽;344、第二凹槽;345、第三凹槽;343、凸台;35、支架;351、围板;352、底板;353、镂空区;354、定位柱;361、第一紧固件;362、第二紧固件;363、第三紧固件;364、第四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散热组件3。
如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散热组件3,包括:电控安装板31、电控安装盒32、电控板33和散热器34。
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4,电控安装板31上设有第一开口317;电控安装盒32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电控安装盒32与第一开口317相对;电控板33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背离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散热器34位于电控板33的朝向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且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内,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34与电控板33之间通过电控安装盒32或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连接,实现散热器34与电控板33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实现电控板33的散热,从而保证电控板33正常工作,同时,散热器34的远离电控板33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317至散热区域,从而更好地促进散热器34散热,提高了散热器34对电控安装盒32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散热器34对电控板33散热效率,保证了电控散热组件3的正常工作。同时,电控安装盒32保证了电控板33的电气安全要求和结构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散热组件3用于空调室外机10,电控安装板31为电控安装盒32和散热器34的安装基础,电控安装板31固定在空调室外机10中,从而使得电控安装盒32和散热器34可以固定在空调室外机10中,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板33连接,从而使得电控板33也可以固定在空调室外机10中。
其中,在图2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均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散热器34只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也可以是散热器34只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安装板31可以作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安装定位基础,通过将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安装至电控安装板31上,形成一个整体,再通过电控安装板31安装至空调室外机100中,完成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在空调室外机100中的安装,相比于散热器与电控安装盒分别安装至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100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100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100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另外,以图2和图4为例,描述电控散热组件3的组装过程:先将电控板33、散热器34和电控安装盒32连接,将散热器34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再将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连接,完成电控散热组件3的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散热组件3,通过电控安装盒32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电控板33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背离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散热器34位于电控板33的朝向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31的第一开口317内,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31作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100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100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100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电控板33与电控安装盒32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连接,由此,提高了电控板33与电控安装盒3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如图6所示,电控板33与电控安装盒32通过第一紧固件36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安装板31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提高了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36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提高了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之间通过第三紧固件36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板31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提高了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通过第四紧固件36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电控板33包括基板332、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和多个第二电器元件,基板332包括相背的第一侧3321和第二侧3322,第一侧3321朝向电控安装盒32,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设置在基板332上并位于第一侧3321,多个第二电器元件设置在基板332上并位于第二侧3322,第一电器元件与散热器34热连接;其中,第一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或者,第一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小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或者,第一电器元件中温度最低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也就是说,发热量大的电器元件均设置在第一侧3321。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侧3321朝向电控安装盒32,即第一侧3321朝向散热器34,由于发热量大的电器元件均设置在第一侧3321,从而便于把电控板33上高发热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34,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保证空调室外机10可以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控安装盒32上具有贯穿电控安装盒32的第二开口322,散热器34通过第二开口322与电控板33上的电器元件连接,电控板33包括第一电控部333和第二电控部334,第一电控部333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到电控安装盒32上,第二电控部334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在电控安装盒32外,散热器34与第二电控部334上的电器元件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器34通过第二开口322与电控板33上的电器元件连接,从而便于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34,从而使得电器元件可以正常工作,第二电控部334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在第二开口322处,从而便于散热器34通过第二开口322与第二电控部334上的电器元件连接,从而便于第二电控部334上的电器元件的散热。第一电控部333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到电控安装盒32上,从而使得电控安装盒32可以保护和容纳第一电控部333上的电器元件,从而使得第一电控部333上的电器元件可以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电控板33包括基板332和设置在基板332上的电器元件,电控安装盒32上具有贯穿电控安装盒32的第二开口322,电控散热组件3还包括:支架35,支架35设于第二开口322处并与基板332连接,电器元件设置在支架35背离基板332的一侧,散热器34设置在电器元件的背离支架35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电器元件可以为整流桥堆、二极管、IGBT、IPM模块等,电器元件的设置,通过基板332与支架35的连接,可以把电控板33上高发热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34,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地保证空调室外机10可以正常工作,支架35的设置,可以固定和安装电器元件,提高了电器元件的安装可靠性,也使得电器元件能规则贴合于散热器34表面,使得散热可靠。另外,电器元件的朝向电控板33的一侧具有焊接引脚,焊接引脚穿设于电控板33上,通过焊接引脚与电控板33的连接,给电器元件正常供电,使得电器元件可以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架35包括围板351和底板352,围板351环绕底板352设置,围板351的沿电控板33和散热器34排布方向的两端均高于底板352的沿电控板33和散热器34排布方向的两端,底板352的朝向风机腔11一端与电器元件止抵,由此,底板352的朝向散热器34一端与围板351的的朝向散热器34一端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电器元件。另外,底板352上具有镂空区353,镂空区353的设置,可以减轻底板352的重量,从而减轻支架35的重量,有利于支架35的轻量化,从而有利于电控散热组件3的轻量化,也减少电控散热组件3的成本。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当无需设置电器元件时,可以减少支架35的设置,从而来减少电控散热组件3的零件数量,减少电控散热组件3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图12所示,支架35上具有定位柱354,基板332上设有与定位柱354配合的定位孔331。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柱354设置在底板352的朝向压缩机腔12的一端上,通过定位柱354和定位孔331的配合,提高了支架35与电控板3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9-图12所示,定位柱354为多个,定位孔331也为对应的多个,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支架35与电控板3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4所示,散热器34的朝向支架35的一侧具有与支架35相对设置的凸台343,凸台343与电器元件止抵。可以理解的是,凸台343与电器元件止抵,从而便于电器元件与散热器34之间的传热,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凸台343上设有多个连接孔,用于散热器34与电器元件之间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母连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散热器34与电器元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和图16所示,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具有朝向电控安装盒32弯折的第一挡板311,第一挡板311上设有第一插槽314,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插槽314配合的第一插件3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挡板311与第一插槽314的配合,使得电控安装盒32在安装至电控安装板31上时可以进行初步定位,可以便于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后续的安装,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之间的安装可靠性。同时,通过第一挡板311与第一插槽314的配合,可以减少相应的紧固件的设置,从而减少了拆装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时的拆装紧固件的操作,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之间的拆装便携性。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6和图16所示,第一插槽314为沿电控安装板31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第一插件321也为对应的多个,由此,提高了电控安装盒32在安装至电控安装板31上时的定位可靠性,进一步地便于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后续的安装,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之间的安装可靠性和便携性。
例如在图3、图5、图6和图16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插槽314为两个,第一插件321也为对应的两个,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插槽314可以为更多个,第一插件321也为对应的更多个,如3个、4个、5个或6个等。
其中,如图18-图20所示,当需要检修电控板33时,先拆除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的紧固件,以及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的紧固件,再将电控安装盒32下端的第一插件321离开第一插槽314,即可完成电控安装盒32、散热器34以及电控板33与电控安装板31之间的拆卸,实现对电控板33的检修,且拆卸方便。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
如图1、图18和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包括:壳体1、中隔板2和电控散热组件3。
具体地,参考图1、图18、图19和图21所示,中隔板2设于壳体1内,用于将壳体1内空间分割为风机腔11和压缩机腔12,其中,风机设于风机腔11中,压缩机设于压缩机腔12中,风机和压缩机通过中隔板2间隔开,避免风机和压缩机之间的工作干扰,中隔板2可以采用金属制成,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中隔板2的上端具有安装口21,电控散热组件3设于安装口21处且与中隔板2连接,使得空调室外机10可以正常工作,安装口21的尺寸和形状要与电控散热组件3相匹配,以确保组装的稳固性和紧密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1所示,安装口21的沿中隔板2厚度方向的两端敞开,且安装口21上端具有敞开口,从而可以利用重力竖直放置电控散热组件3,无需翻转电控散热组件3,简化了电控散热组件3的安装操作,同时,安装口21处的壁面可以限制电控散热组件3向下移动,又可以限制电控散热组件3沿着中隔板2宽度方向移动,再使得中隔板2宽度方向的两端与电控散热组件3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如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限制电控散热组件3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电控散热组件3与中隔板2之间的连接固定,相比于电控散热组件倒扣在中隔板上,且电控散热组件与中隔板的上端以及中隔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减少了电控散热组件3与中隔板2的上端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拆装电控散热组件3简单,方便检修电控散热组件3。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器34设于电控安装盒32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由于风机腔11中设有风机,风机的转动可以使得风机腔11中的空气流动速度大,散热器34设于电控安装盒32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可以便于散热器34更好地散热,提高了电控散热组件3的散热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室外机10可以更好地工作。
其中,电控安装板31与中隔板2连接,电控安装盒32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电控板33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由此,电控安装板31、电控安装盒32、电控板33和散热器34均可以固定于中隔板2上。
另外,以图2和图4为例,描述电控散热组件3的装配过程:先将电控板33、散热器34和电控安装盒32连接,将散热器34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再将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连接,最后将电控散热组件3安装至中隔板2的安装口21中,完成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控散热组件3,电控安装盒32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电控板33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背离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散热器34位于电控板33的朝向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31的第一开口317内,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31作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100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100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100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9和图21所示,中隔板2的上端具有挂孔23,挂孔23位于安装口21的上方,电控安装板31的上端具有与挂孔23配合的挂钩31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挂孔23和挂钩313的配合,可以使得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可以初步定位,方便后续的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之间的连接操作,也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由于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通过挂孔23和挂钩313的配合,减少了此处的紧固件如螺钉的设置,从而减少了拆装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时的拆卸紧固件的操作,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之间的拆装便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安装口21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件22,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具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的第二挡板312,第二挡板312上设有与第二插件22配合的第二插槽3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插件22和第二插槽315的配合,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由于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通过第二插件22和第二插槽315的配合,减少了此处的紧固件如螺钉的设置,从而减少了拆装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时的拆卸紧固件的操作,提高了电控安装板31和中隔板2之间的拆装便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面的靠近风机腔11的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防雨挡板316,定位防雨挡板316位于中隔板2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机腔11中会有雨水流入,定位防雨挡板31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雨水进入压缩机腔12,从而保护压缩机腔12中内部的部分结构电路结构如电控板33等不受雨水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散热器34包括:散热板341和翅片342,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均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散热板341可以只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或者散热板341可以只和电控安装板31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5所示,散热板341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背离风机腔11的一侧;翅片342设于散热板341的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即翅片342设于散热板341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翅片342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内。可以理解的是,风机设于风机腔11中,风机腔11中的空气流速快,翅片342设于散热板341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可以提高散热器34的散热效率,而散热板341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背离风机腔11的一侧,可以便于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从而便于与电控板33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对电控板33的散热效率。
同时,翅片342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内,而散热板341设于第一开口317的朝向压缩机腔12的一侧,且散热板341的在风机腔11和压缩机腔12排布方向的投影面完全覆盖第一开口317,由此,可以限制散热板341朝向风机腔11移动,从而限制了散热器34朝向风机腔11移动,从而提高了散热器34的安装可靠性。另外,由于散热板341的在风机腔11和压缩机腔12排布方向的投影面完全覆盖第一开口317,从而可以阻挡雨水,从而保护压缩机腔12中内部的部分结构电路结构如电控板33等不受雨水的干扰,提高了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和图17所示,电控安装板31在第一开口317的两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318,第一翻边318沿上下方向延伸,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的两侧设有与第一翻边318配合的第一凹槽34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控安装板31在第一开口317的宽度方向的两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318,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与第一翻边318配合的第一凹槽34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翻边318与第一凹槽343的配合,可以限制散热器34沿电控安装板31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散热器34的安装可靠性,另外,第一凹槽343起到引流的作用,当雨水落在散热板341上时,雨水可以顺着第一凹槽343向风机腔11的底部流动,避免雨水流向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同时,第一凹槽343的槽壁可以阻挡雨水流到其它位置,进一步地提高了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和图17所示,电控安装板31在第一开口317的下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319,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上设有与第二翻边319配合的第二凹槽344,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翻边319沿第一开口317的宽度方向延伸。由此,通过第二翻边319与第二凹槽344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地限制散热器34向下移动,从而提高了散热器34的安装可靠性。
另外,第一开口317宽度方向的两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318,第一翻边318沿上下方向延伸,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与第一翻边318配合的第一凹槽343。第二凹槽344和第一凹槽343连通,定位防雨挡板316位于第二凹槽344的下方,第二凹槽344起到引流的作用,当雨水落在散热板341上时,雨水可以顺着第一凹槽343并流向第二凹槽344,并流向定位防雨挡板316的上端,并朝向风机腔11的底部流动,从而避免雨水流向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提高了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翻边319位于第二凹槽344内,当雨水流至第二凹槽344内时,由于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二翻边319朝向压缩机腔12倾斜,雨水可以顺着第二翻边319流向风机腔11的底部,从而避免雨水在第二凹槽344中的滞留,也可以避免雨水在第二翻边319上滞留,也可以减少雨水流向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从而提高了防水性。
另外,通过第一凹槽343、第二凹槽344以及第二翻边319的设置实现了空调室外机10压缩机腔12的防水和排水,相比于在电控安装板与散热器之间设置密封圈或海绵实现防水,减少了密封圈或海绵的设置,减少了物料,从而减少了空调室外机10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密封圈或海绵老化失效的风险,进一步地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7和图8所示,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345,第三凹槽345位于第二凹槽344上方,第三凹槽345的下端敞开且与第二凹槽344连通,第二凹槽344的深度大于第三凹槽345的深度,第二凹槽344和第三凹槽345形成台阶。
可以理解的是,台阶的形成,使得雨水更加容易进入第二凹槽344,由此,提高了排水效率,进一步地减少雨水在散热板341的滞留,从而减少雨水渗入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从而提高了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二凹槽344的下侧面朝向压缩机腔12倾斜。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雨水在第二凹槽344中的滞留,同时减少雨水渗入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翅片342包括沿散热板341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每个翅片342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多个翅片342可以提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促进对电控板33的散热,使得电控板33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多个翅片342间隔开,从而形成多个排水通道,当雨水落在散热板341上时,可以顺着多个排水通道自上而下流向风机腔11的底部,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减少雨水在散热板341上的滞留。
进一步地,如图13、图15和图22所示,多个翅片342包括沿散热板34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组翅片3421和第二组翅片3422,第一组翅片3421和第二组翅片3422均包括多个翅片342,第一组翅片3421位于第二组翅片3422的前侧,第一组翅片3421中翅片342的高度小于第二组翅片3422中的翅片342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组翅片3422中的翅片342高度高,从而使得第二组翅片3422的换热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散热器34的散热效率,其中,由于在散热板34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组翅片3421相对于第二组翅片3422靠近风机设置,而第一组翅片3421中的翅片342高度低,可以避免第一组翅片3421与风机之间的安装干扰。
由此,通过第一组翅片3421和第二组翅片3422的合理布局,以及第一组翅片3421中翅片342的高度小于第二组翅片3422中的翅片342的高度,从而既保证了散热器34的散热效率,又可以避免第一组翅片3421与风机之间的安装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电控安装板31和散热器34之间以及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当雨水进入第二凹槽344中时,至少部分的雨水会沿着第二翻边319的朝向风机腔11的端面向风机腔11底部流动,而当雨水渗入到第二翻边319与第二凹槽344底壁的间隙时,由于电控安装板31和散热器34之间以及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雨水可以依次顺着电控安装板31和散热器34之间的间隙和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之间的间隙流向压缩机腔12的底部,从而减少雨水流向电控板33等电路结构,提高了排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安装口21的下边沿具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固定平台板24,用于支撑电控散热组件3。由此,提高了电控散热组件3在中隔板2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22所示,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在图2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均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散热板341只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也可以是散热板341只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3-图15所示,散热板341的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起3411,多个凸起3411与散热板341上的多个紧固件如螺栓螺母一一对应,紧固件穿设于相应的凸起3411上。由此,提高了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多个凸起3411与散热板341上的多个紧固件一一对应,凸起3411的设置使得此处的散热板341的强度提高,从而增加了紧固件在散热板341上的安装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包括:壳体1、中隔板2和电控散热组件3。中隔板2设于壳体1内,用于将壳体1内空间分割为风机腔11和压缩机腔12,中隔板2的上端具有安装口21;电控散热组件3设于安装口21处且与中隔板2连接。安装口21的下边沿具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固定平台板24,用于支撑电控散热组件3。
如图2、图3和图16-图22所示,电控散热组件3包括:电控安装板31、电控安装盒32、电控板33、散热器34,电控安装板31和散热器34之间以及电控安装板31和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电控安装板31设于安装口21处且与中隔板2连接,中隔板2的上端具有挂孔23,挂孔23位于安装口21的上方,电控安装板31的上端具有与挂孔23配合的挂钩313,安装口21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件22,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具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的第二挡板312,第二挡板312上设有与第二插件22配合的第二插槽315.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面的靠近风机腔11的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防雨挡板316,定位防雨挡板316位于中隔板2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
如图2、图3和图16-图22所示,电控安装板31上设有第一开口317,电控安装盒32位于电控安装板31背离风机腔11的一侧,电控安装盒32与第一开口317相对且与电控安装板31通过紧固件连接,电控安装板31的下端具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的第一挡板311,第一挡板311上设有第一插槽314,电控安装盒32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插槽314配合的第一插件321。电控板33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背离风机腔1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32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控安装盒32上具有贯穿电控安装盒32的第二开口322,散热器34通过第二开口322与电控板33上的电器元件连接,电控板33包括第一电控部333和第二电控部334,第一电控部333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到电控安装盒32上,第二电控部334在电控安装盒32所在平面的投影在电控安装盒32外,散热器34与第二电控部334上的电器元件连接。
如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电控板33包括基板332、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和多个第二电器元件,基板332包括相背的第一侧3321和第二侧3322,第一侧3321朝向电控安装盒32,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设置在基板332上并位于第一侧3321,多个第二电器元件设置在基板332上并位于第二侧3322,第一电器元件与散热器34热连接;其中,第一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或者,第一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
如图13、图14、图22和图8所示,散热器34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朝向风机腔11的一侧且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内,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均通过紧固件连接。散热器34包括:散热板341和翅片342。散热板341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散热板341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背离风机腔11的一侧,第一开口317宽度方向的两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318,第一翻边318沿上下方向延伸,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与第一翻边318配合的第一凹槽343。第一开口317的下边沿设有朝向压缩机腔12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319,第二翻边319沿第一开口317的宽度方向延伸,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上设有与第二翻边319配合的第二凹槽344。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二翻边319朝向压缩机腔12倾斜。散热板341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表面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345,第三凹槽345位于第二凹槽344上方,第三凹槽345的下端敞开且与第二凹槽344连通,第二凹槽344的深度大于第三凹槽345的深度,第二凹槽344和第三凹槽345形成台阶。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第二凹槽344的下侧面朝向压缩机腔12倾斜。
如图13、图14、图22和图8所示,翅片342设于散热板341的背离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翅片342穿设于第一开口317内。翅片342包括沿散热板341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每个翅片342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翅片342包括沿散热板34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组翅片3421和第二组翅片3422,第一组翅片3421和第二组翅片3422均包括多个翅片342,第一组翅片3421位于第二组翅片3422的前侧,第一组翅片3421中翅片342的高度小于第二组翅片3422中的翅片342的高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电控安装盒32上具有贯穿电控安装盒32的第二开口322,电控散热组件3还包括:支架35,支架35设于第二开口322处并与基板332连接,电器元件设置在支架35背离基板332的一侧,散热器34设置在电器元件的背离支架35的一侧。支架35上具有定位柱354,电控板33上设有与定位柱354配合的定位孔331。散热器34的朝向支架35的一侧具有与支架35相对设置的凸台343,凸台343与电器元件止抵。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空调室外机10,设置电控散热组件3,电控安装盒32位于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板31连接,电控板33位于电控安装盒32的背离电控安装板31的一侧且与电控安装盒32连接,散热器34位于电控板33的朝向电控安装盒32的一侧且穿设于电控安装板31的第一开口317内,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和电控安装板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电控安装板31作为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的连接过程可以在空调室外机100外完成,无需在空调室外机100内进行连接,且散热器34与电控安装盒32可以一次性同时安装至空调室外机100中,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控安装板,所述电控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开口;
电控安装盒,所述电控安装盒位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控安装板连接;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位于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背离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控安装盒连接;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电控板的朝向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控安装盒、所述电控安装板和所述电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至少一个第一电器元件和多个第二电器元件,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电控安装盒,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第二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与所述散热器热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发热最大的电器元件,或者,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器元件中温度最高的电器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安装盒上具有贯穿所述电控安装盒的第二开口,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连接;或,
所述电控板包括第一电控部和第二电控部,所述第一电控部在所述电控安装盒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到所述电控安装盒上,所述第二电控部在所述电控安装盒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在所述电控安装盒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二电控部上的电器元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电器元件,所述电控安装盒上具有贯穿所述电控安装盒的第二开口,所述电控散热组件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电器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电器元件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具有定位柱,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具有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电器元件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具有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弯折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的第一插件。
8.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空间分割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所述中隔板的上端具有安装口;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散热组件,所述电控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口处且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上端具有挂孔,所述挂孔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挂孔配合的挂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下边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件,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具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插件配合的第二插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下端面的靠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防雨挡板,所述定位防雨挡板位于所述中隔板的朝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控安装盒和所述电控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电控安装板的背离所述风机腔的一侧;
翅片,所述翅片设于所述散热板的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一侧,所述翅片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两边沿设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配合的第一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设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配合的第二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电控安装盒的表面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方,所述第三凹槽的下端敞开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形成台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自下至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面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散热板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每个所述翅片沿上下方向延伸,
多个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散热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组翅片和第二组翅片,所述第一组翅片和所述第二组翅片均包括多个所述翅片,所述第一组翅片位于所述第二组翅片的前侧,所述第一组翅片中所述翅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组翅片中的所述翅片的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电控安装板和所述散热器之间以及所述电控安装板和所述电控安装盒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下边沿具有朝向所述压缩机腔弯折延伸的固定平台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控散热组件。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79425.4U CN221923723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79425.4U CN221923723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23723U true CN221923723U (zh) | 2024-10-29 |
Family
ID=9319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79425.4U Active CN221923723U (zh) | 2024-03-12 | 2024-03-12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23723U (zh) |
-
2024
- 2024-03-12 CN CN202420479425.4U patent/CN2219237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40008B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09763320U (zh) | 空调器 | |
US20090133423A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15412220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21923723U (zh)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KR101166387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KR20240028977A (ko) | 전기 제어 박스,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 및 공기조화기 | |
CN217441834U (zh) | 一种电控盒防水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532433U (zh) | 一种主控箱 | |
CN215336740U (zh) | 隔风立板、空调外机和空调器 | |
CN222527803U (zh)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897885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2278362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22527804U (zh) | 电控散热组件、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92373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406702U (zh) | 一种铝型材散热器 | |
CN221948637U (zh) | 散热结构及逆变器组件 | |
CN222941006U (zh) | 水泵电机控制器 | |
CN21695329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8627099U (zh) | 一种电控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6886174U (zh) | 底盘及驻车空调 | |
CN221403272U (zh) | 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6953294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2187170U (zh) | 变频电控装置、室外机以及暖通设备 | |
CN222354338U (zh) | 计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