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19463U -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19463U
CN221919463U CN202420120952.6U CN202420120952U CN221919463U CN 221919463 U CN221919463 U CN 221919463U CN 202420120952 U CN202420120952 U CN 202420120952U CN 221919463 U CN221919463 U CN 221919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s
intensive
anchor rod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209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煜
曹青
司鹏飞
周鹏超
郝以根
熊灿
彭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209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19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19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19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边坡工程支护领域,公开了一种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锚杆和圬工体,圬工体包括冠梁、现浇钢筋砼面板和腰梁。支护桩为由多根微型桩按照一定间距集约式密排布置形成的微型群桩,并在桩顶设置冠梁,桩外侧设置现浇钢筋砼面板及腰梁,腰梁上设置锚杆锚入深部地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挡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形式灵活多变、且受力合理明确、施工简便快速、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施工、造价更低。同时,施工对工作面宽度要求低、适性强、能够较好的满足各类周边环境复杂工况下的建筑边坡支挡领域。

Description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边坡工程支护领域,具体为一种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及支护空间狭小、对安全等级要求更高、对变形控制更严格的永久性建筑边坡支护工程中。
背景技术
常用于建筑边坡支挡加固的结构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土墙、加筋土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墙、锚杆格构挡墙等。这些支挡结构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且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计算模型和实践经验。但同时,这些传统支挡结构同样具备诸多缺点:要么圬工体积更大、对工作面要求更高;要么对机械化施工的依赖性更强、造价更高;要么施工工序复杂,不便于快速施工等。这就导致在很多工况下,特别是当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及支护空间狭小时,传统支挡结构无法实施。
微型桩一般是指桩径约70~300mm的小直径钻孔桩,具备施工简便、桩位布置灵活、施工速度快、对施工场地的适应性强、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但是微型桩又由于单桩长细比大、刚度较小,导致其在对安全等级要求更高、对变形控制更严格的永久性建筑边坡支护工程领域鲜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基于以上原因,亟需开发一种新型支挡结构,既能摒弃传统支挡的缺点,又能充分发挥微型桩支护的优势,使其能够应用在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及支护空间狭小、且对安全等级要求更高、对变形控制更严格的永久性建筑边坡支护工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支挡在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及支护空间狭小而无法实施,且微型桩鲜有成功应用在永久性建筑边坡支护工程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及支护空间狭小、对安全等级要求更高、对变形控制更严格的永久性建筑边坡支护工程中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锚杆和圬工体;其中,所述支护桩为由多根微型桩按照一定间距集约式密排布置形成的微型群桩,且多根支护桩按一定间距沿坡体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圬工体包括冠梁、现浇钢筋砼面板和腰梁,所述冠梁设于支护桩的桩顶,将所有支护桩连接成整体,所述腰梁设于最外排支护桩外侧,多根所述锚杆按照一定间距锚入坡体内并锁定在所述腰梁上,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设于最外排支护桩的外侧,其顶部与冠梁连接,底部锚固于深部地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多根微型桩按照300~500mm的间距呈矩形阵列的密排布置形成微型群桩。这种设计能够大大增强整个微型桩支护体的刚度,避免采用单根微型桩作为支护桩由于抗弯刚度不足发生挠曲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桩采用小型地质钻机成孔,孔内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桩内筋材采用横截面为圆形、U型、“工”型中的一种。这种设计可以为支护结构提供足够的水平抗剪力及竖向承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顶部的主筋与冠梁的主筋绑扎相连,其下部通过钻孔注浆的方式植入深部地层,钻孔孔径约50~90mm,深度根据是地层硬度情况决定,一般为1.0~3.0m,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冠梁的宽度B≥(n-1)b+2d,其中:n为微型桩的排数,b为微型桩的中心距,d为微型桩的桩径,所述冠梁的高度H≥0.8B。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锚杆采用预应力锚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上按照一定间距至少布置一排泄水孔,所述泄水孔采用PVC管材,且伸入坡体内一定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冠梁上设有斜面,在斜面上加设一排锚入坡体内的锚杆。这种设计适用于对变形要求更加严格的工程,同时该锚杆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冠梁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联合支护结构,结构形式灵活多变、且受力合理明确,能够克服传统支挡结构及微型桩单桩支护的缺点,且施工简便快速、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施工、造价更低,施工对工作面宽度要求低、适性强,特别适用于施工空间及支护空间受限、周边环境复杂且支护结构对变形要求较高的建筑边坡工程支护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提供的冠梁与支护桩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微型桩、2—冠梁、2.1—斜面、3—腰梁、4—锚杆、5—现浇钢筋砼面板、6—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支护桩、锚杆4和圬工体,其中的圬工体包括冠梁2、现浇钢筋砼面板5和腰梁3。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护桩为由多根微型桩1按照300~500的间距集约式密排布置形成的微型群桩,优选为呈矩形阵列密排布置,多根支护桩按一定间距沿坡体长度方向排布,这种设计能够大大增强整个微型桩支护体的刚度,避免采用单根微型桩作为支护桩由于抗弯刚度不足发生挠曲破坏。具体实施时,微型桩1选用500mm的间距布置,桩长12.0m,钻孔孔径200mm,孔深5.8m;一般而言,边坡高度越高,排数越多,桩越长,主要通过计算具体确定。微型桩采用小型地质钻机成孔,孔内灌注水泥浆或M30水泥砂浆,灌注方法采用孔底返浆法。若地层位于填土或其他松散地层,可在桩身开孔,采用二次加压注浆,提高锚固地层强度。微型桩桩内筋材采用横截面为圆形、U型、“工”型中的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具体选用哪种通过抗弯、抗剪计算确定,同时需考虑钢材的型号,保证满足抗弯、抗剪能力要求。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冠梁2设于支护桩的桩顶,将所有支护桩连接成整体。所述冠梁2的宽度B≥(n-1)b+2d,其中:n为微型桩的排数,b为微型桩的中心距,d为微型桩的桩径,所述冠梁的高度H≥0.8B。本实施例以3排微型桩、桩径为200mm、中心距为500mm计算,所述冠梁2宽度为1.4m,高度1.1m,采用C30钢筋砼现浇。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腰梁3设于最外排支护桩外侧,多根所述锚杆4按照一定间距锚入坡体内并锁定在所述腰梁3上,腰梁一方面为锚杆提供反力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支护体侧向刚度。具体的,腰梁采用C30钢筋砼结构,腰梁截面尺寸根据其上设置的锚杆情况按照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计算;锚杆采用预应力锚索,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锚杆长度根据所施加的预应力通过计算确定。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现浇钢筋砼面板5设于最外排支护桩的外侧,其顶部的主筋与冠梁2的主筋绑扎相连,其下部通过钻孔注浆的方式植入深部地层。具体的,现浇钢筋砼面板的厚度一般为300~400mm,采用C30钢筋砼现浇,其竖向主筋上端与冠梁连接,下端则采用钻孔注浆植筋方式与地基锚固。钻孔孔径约50~90mm,深度根据是地层硬度情况决定,一般为1.0~3.0m,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现浇钢筋砼面板5上按照一定间距至少布置一排泄水孔6,所述泄水孔6采用PVC管材,且伸入坡体内一定深度,用于排出坡体内的渗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冠梁2上再增加一道锚杆4,适用于对变形要求更加严格工程。同时,锚杆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冠梁尺寸。但是,当坡顶分布既有管线时,则需加以避开。具体实施时,所述冠梁2上设置斜面2.1,在斜面上加设一排锚入坡体内的锚杆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锚杆和圬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护桩为由多根微型桩按照一定间距集约式密排布置形成的微型群桩,且多根支护桩按一定间距沿坡体长度方向排布;
所述圬工体包括冠梁、现浇钢筋砼面板和腰梁,所述冠梁设于支护桩的桩顶,将所有支护桩连接成整体,所述腰梁设于最外排支护桩外侧,多根所述锚杆按照一定间距锚入坡体内并锁定在所述腰梁上,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设于最外排支护桩的外侧,其顶部与冠梁连接,底部锚固于深部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微型桩按照300~500mm的间距呈矩形阵列的密排布置形成微型群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采用小型地质钻机成孔,孔内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桩内筋材采用横截面为圆形、U型、“工”型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顶部的主筋与冠梁的主筋绑扎相连,其下部通过钻孔注浆的方式植入深部地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的宽度B≥(n-1)b+2d,其中:n为微型桩的排数,b为微型桩的中心距,d为微型桩的桩径,所述冠梁的高度H≥0.8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采用预应力锚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砼面板上按照一定间距至少布置一排泄水孔,所述泄水孔采用PVC管材,且伸入坡体内一定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上设置斜面,在斜面上加设一排锚入坡体内的锚杆。
CN202420120952.6U 2024-01-17 2024-01-17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Active CN221919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20952.6U CN221919463U (zh) 2024-01-17 2024-01-17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20952.6U CN221919463U (zh) 2024-01-17 2024-01-17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19463U true CN221919463U (zh) 2024-10-29

Family

ID=9320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20952.6U Active CN221919463U (zh) 2024-01-17 2024-01-17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19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66242A (zh) * 2024-11-01 2025-01-07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低扰动立体框架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66242A (zh) * 2024-11-01 2025-01-07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低扰动立体框架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207B (zh) 一种穿越浅埋偏压松散堆积体大跨度隧道综合进洞结构施工方法
CN112554198B (zh) 紧邻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898916B (zh) 迷你桩复合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669365A (zh) 一种外斜拉内斜撑人字型基坑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25356A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49745A (zh) 一种桁架式钢管注浆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21919463U (zh) 集约式微型群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
CN110792095A (zh) 一种多桩承台-螺旋锚复合基础
CN208136903U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式地下连续墙
CN101691760A (zh) 一种锚杆联合掏挖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82942U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的支护结构
CN111236949A (zh) 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
CN111197312A (zh) L型预应力拉锚咬合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59983U (zh) 一种水泥土搅拌桩结合抗拔锚杆的软土地区建筑地基结构
CN220580008U (zh) 一种无撑组合式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2506313U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8330963A (zh)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CN205917713U (zh) 一种桁架式钢管注浆桩基础
CN117646437A (zh) 边坡与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111962522A (zh) 一种倾斜楔形桩与竖直管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08309592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17896527U (zh) 一种微型空心钢管桩和灌注桩的土岩二元基坑支护结构
CN111270682B (zh) 具有高竖向承载力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573978U (zh) 紧邻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防护结构
CN211898436U (zh) 具有高竖向承载力的地下连续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