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87718U -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87718U CN221887718U CN202323499329.0U CN202323499329U CN221887718U CN 221887718 U CN221887718 U CN 221887718U CN 202323499329 U CN202323499329 U CN 202323499329U CN 221887718 U CN221887718 U CN 2218877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edge
- cup
- pulling
- f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3861 Supernumerary breast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应用在女性内衣技术领域,通过设置边缘呈圆弧形的侧比,以及分别连接侧比、罩杯与肩带的提拉结构,可代替传统内衣中在腋下设置的支撑条,用以固定脂肪,提高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度,同时,采用提拉结构承托女性胸部,实现聚拢定型的效果,因此,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具有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女性内衣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背景技术
女性内衣的基本结构由罩杯、下扒、后比、鸡心、侧比、背扣与肩带构成。罩杯是内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托以及包容胸部的主要单位;下扒、后比、下扒、侧比、背扣部分为罩杯的固定与支撑物,起到支撑收纳胸下围部分的作用;肩带则为后背与罩杯的连接枢纽,以提拉来对罩杯固定起到更大优化。
由于女性的腋下容易堆积脂肪形成副乳,特别是对于胸部较大的女性来说,选择具有固定脂肪、聚拢脂肪作用的内衣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具有该固定脂肪、聚拢脂肪作用的内衣均会在侧比靠近腋下的位置设置支撑条,支撑条的材料多为金属、胶骨或者胶条等,如公告号为CN2200886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具有弧形软支撑部的舒适型文胸;同时,为了更好的承托胸部,防止胸部脂肪下垂,会在下扒部位采用多层布料粘合形成强支撑力的结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女性对内衣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内衣的功能,更多的是讲究穿着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的产品通常会在腋下使用支撑条固定脂肪,这就使得女性在穿着内衣时,腋下部分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异物感,无法完全做到舒适无感,且现有的聚拢型内衣为了做到聚拢定型的效果,通常会在下扒部位采用多层布料粘合的结构,增强下扒部位的承托力,该结构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当女性在运动,或者饱食之后,胸腔起伏打开时,下扒部位的展开弹性不足,导致胸部脂肪容易发生移位,降低女性穿着该内衣的舒适度。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内衣。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通过设置边缘呈圆弧形的侧比,以及分别连接侧比、罩杯与肩带的提拉结构,可代替传统内衣中在腋下设置的支撑条,用以固定脂肪,提高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度,同时,采用提拉结构承托女性胸部,实现聚拢定型的效果,因此,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具有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下扒、与所述下扒连接的侧比、与所述侧比连接的后比,以及肩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侧比、所述罩杯、所述肩带连接的提拉结构;
所述侧比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所述下扒,且所述第一侧边的圆弧向后比所在侧凸起;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提拉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提拉结构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的第三侧边、与所述罩杯连接的第四侧边、与所述肩带连接的第五侧边、两端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五侧边的第六侧边,以及两端点分别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五侧边的第七侧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下扒、与所述下扒连接的侧比、与所述侧比连接的后比,以及肩带,还包括分别与侧比、罩杯以及肩带连接的提拉结构,其中,下扒用于承托胸部,提拉结构用于将胸部的脂肪向上提拉,使女性在穿戴该内衣时胸部更加挺拔。该侧比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下扒,与下扒连接,相较于传统内衣结构中第一侧边呈竖直的直线或倾斜的直线而言,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呈圆弧形的侧比能够在不设置支撑条的情况下,固定住胸部脂肪,且第一侧边的圆弧向后比所在侧凸起,使第一侧边能够将腋下脂肪向胸部中心挤压并固定;第二侧边与提拉结构固定,提拉结构用于将侧比固定住的脂肪向上提拉,防止胸部脂肪向腋下、后背等位置扩散,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且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的间距保持一致,能够使侧比的形状更加规则,有利于侧比向腋下脂肪提供均匀的挤压力度,使腋下脂肪能够被侧比固定住,不会向胸部以外的地方扩散。提拉结构通过第三侧边与第二侧边直接连接,有利于提拉结构直接将侧比聚拢的脂肪向上提拉,通过直接与罩杯连接的第四侧边,有利于固定胸部脂肪,防止其外扩或者下垂,通过直接与肩带连接的第五侧边,有利于将罩杯向上提拉,使女性的胸部形状更加优美,通过第六侧边连接第三侧边与第五侧边,通过第七侧边连接第四侧边与第五侧边,使提拉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提拉效果更好。因此,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具有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侧比至少包括两层第一支撑布料,所述第一支撑布料为任意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通过在侧比位置设置至少两层第一支撑布料,提高侧比固定脂肪的能力,使侧比能够将腋下脂肪向胸部内侧挤压、固定。第一支撑布料为任意裁,使侧比边缘更加平整,布料不会走丝,提高该兜拉提内衣结构的美观性以及穿着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提拉结构与所述下扒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布料与第二支撑布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中,提拉结构与下扒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布料与第二支撑布料,根据提拉结构与下扒所需要的弹力采用两种不同的布料,能够提高提拉结构与下扒的支撑、提拉胸部脂肪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布料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布料内部并与胸部皮肤接触,所述第二支撑布料为弹力网,且所述第二支撑布料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支撑布料的厚度尺寸。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第二支撑布料设置在第一支撑布料内部与胸部皮肤直接接触,第二支撑布料为弹力网,一方面,弹力网在接触皮肤时其质地更加柔软,能够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另一方面,弹力网的弹力优于任意裁,在提拉结构与下扒位置设置弹力网可以提高提拉结构与下扒的弹力,使女性在饱食或者运动之后,胸腔起伏打开时,提拉结构与下扒仍能够将脂肪固定在罩杯内,使其不向外扩张;且第二支撑布料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支撑布料,使下扒与提拉结构的厚度尺寸小于侧比的厚度尺寸,使女性在穿着该内衣时,胸部两侧的提拉结构与胸部下方的下扒不会凸出显示,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下扒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05%至110%,回复率的范围为92%至97%,模量的范围为3.9至4.2;所述下扒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20%至140%,回复率为90%至95%,模量为4.0至4.5。
进一步的,所述下扒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08.8%,回复率为95%,模量为4.069;所述下扒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35.2%,回复率为93%,模量为4.339。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交,且交点所在位置对应的夹角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交点位于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范围内,所述第一范围为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下扒相连的端点至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下扒一侧的三等分点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边为圆弧形,且所述第四侧边的圆弧向所述罩杯所在侧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侧边为圆弧形,且所述第六侧边的圆弧向所述罩杯所在侧凸起。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下扒、与所述下扒连接的侧比、与所述侧比连接的后比,以及肩带,还包括分别与侧比、罩杯以及肩带连接的提拉结构,其中,下扒用于承托胸部,提拉结构用于将胸部的脂肪向上提拉,使女性在穿戴该内衣时胸部更加挺拔。该侧比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下扒,与下扒连接,相较于传统内衣结构中第一侧边呈竖直的直线或倾斜的直线而言,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呈圆弧形的侧比能够在不设置支撑条的情况下,固定住胸部脂肪,且第一侧边的圆弧向后比所在侧凸起,使第一侧边能够将腋下脂肪向胸部中心挤压并固定;第二侧边与提拉结构固定,提拉结构用于将侧比固定住的脂肪向上提拉,防止胸部脂肪向腋下、后背等位置扩散,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且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的间距保持一致,能够使侧比的形状更加规则,有利于侧比向腋下脂肪提供均匀的挤压力度,使腋下脂肪能够被侧比固定住,不会向胸部以外的地方扩散。提拉结构通过第三侧边与第二侧边直接连接,有利于提拉结构直接将侧比聚拢的脂肪向上提拉,通过直接与罩杯连接的第四侧边,有利于固定胸部脂肪,防止其外扩或者下垂,通过直接与肩带连接的第五侧边,有利于将罩杯向上提拉,使女性的胸部形状更加优美,通过第六侧边连接第三侧边与第五侧边,通过第七侧边连接第四侧边与第五侧边,使提拉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提拉效果更好。因此,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具有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提拉结构与侧比的组合结构图。
图中:1、侧比;2、罩杯;3、下扒;4、肩带;5、提拉结构;6、后比;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51、第三侧边;52、第四侧边;53、第五侧边;54、第六侧边;55、第七侧边;13、第一支撑布料;31、第二支撑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标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产品通常会在腋下使用支撑条固定脂肪,这就使得女性在穿着内衣时,腋下部分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异物感,无法完全做到舒适无感,且现有的聚拢型内衣为了做到聚拢定型的效果,通常会在下扒部位采用多层布料粘合的结构,增强下扒部位的承托力,该结构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当女性在运动,或者饱食之后,胸腔起伏打开时,下扒部位的展开弹性不足,导致胸部脂肪容易发生移位,降低女性穿着该内衣的舒适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具体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3,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2、下扒3、与下扒3连接的侧比1、与侧比1连接的后比6,以及肩带4,还包括:分别与侧比1、罩杯2、肩带4连接的提拉结构5;
侧比1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第一侧边11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下扒3,且第一侧边11的圆弧向后比6所在侧凸起;第二侧边12与提拉结构5连接,且第二侧边12与第一侧边11的间距保持一致;
提拉结构5至少包括与第二侧边12连接的第三侧边51、与罩杯2连接的第四侧边52、与肩带4连接的第五侧边53、两端点分别连接第三侧边51与第五侧边53的第六侧边54,以及两端点分别连接第四侧边52与第五侧边53的第七侧边55。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2、下扒3、与下扒3连接的侧比1、与侧比1连接的后比6,以及肩带4,还包括:分别与侧比1、罩杯2、肩带4连接的提拉结构5;本申请中的兜拉提内衣结构目的是为了聚拢、提拉胸部脂肪,使胸部形状更加优美,现有技术中具有同样作用的内衣往往会在腋下设置支撑条,而非设置提拉结构5连接侧比1、罩杯2以及肩带4,两种方式虽然均具有对胸部聚拢定型的效果,但传统的设置支撑条的方式并没有兼顾到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度,而本申请中的提拉结构5并非设置在腋下,因此,无法仅凭提拉结构5起到聚拢的作用,为了辅助该提拉结构5,本申请的侧比1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第一侧边11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下扒3,与下扒3连接,下扒3为四边结构,宽度尺寸较窄,在8mm至2cm的范围内,其中,第一侧边11与下扒3的宽边所在边缘的底端连接。第一侧边11将腋下的脂肪向胸部内侧挤压固定,由于第一侧边11的圆弧向后比6所在侧凸起,因此腋下脂肪在被第一侧边11挤压时,会斜向上靠近第二侧边12,第二侧边12与提拉结构5直接连接,腋下脂肪在被挤压到第二侧边12的位置时,会受提拉结构5向上的拉力,从而使女性胸部更加挺拔,穿着该内衣的效果更加良好。第二侧边12与第一侧边11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便于提供给脂肪均匀的挤压力度,能够稳定固定脂肪,使女性穿着该内衣时体感更加舒适。
其中,提拉结构5至少包括与第二侧边12连接的第三侧边51,为了保证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51连接的整齐效果,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51的展开长度尺寸相等,且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51采用车缝工艺连接,使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51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然,既不会影响内衣的美观,也不会影响内衣穿着的舒适度。提拉结构5通过第三侧边51与侧比1的第二侧边12直接连接,在侧比1将腋下脂肪挤压至第二侧边12位置时,提拉结构5可顺势将其向上提拉固定,使胸部更加挺拔,实现聚拢提拉的效果,使女性穿着该内衣的体验更加良好。且通过该侧比1与提拉结构5的配合设置,可以取消腋下固定的支撑条,降低支撑条对女性腋下脂肪的抵触感,提高女性穿着内衣的舒适度。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提拉结构5还包括与罩杯2连接的第四侧边52,第四侧边52呈半包围形式包覆罩杯2边缘,罩杯2用于承托女性主要的胸部脂肪,通过第四侧边52连接罩杯2的侧边,提拉结构5可以更好的提拉被罩杯2兜住的胸部脂肪,起到良好的提拉效果。为了实现提拉结构5的提拉效果,提拉结构5还应包括与肩带4连接的第五侧边53,肩带4与后比6连接,在实际穿戴时,通过肩带4的拉力,会将提拉结构5向上提拉,从而将提拉结构5包覆的胸部脂肪向上提拉定型。为了保证提拉结构5的稳定性,提拉结构5还包括连接第三侧边51与第五侧边53的第六侧边54,以及连接第四侧边52与第五侧边53的第七侧边55,其中,第六侧边54设置在腋下,具有适应腋下的弯曲的圆弧,该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避免女性在穿着该内衣时感到腋下绷紧或者存在异物感;第七侧边55设置在胸部上方,与连接在罩杯2侧边的第四侧边52配合,能够更好的提拉罩杯2内的胸部脂肪。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通过该提拉结构5与侧比1的配合,取消了传统聚拢内衣中在腋下设置支撑条固定脂肪的形式,达到了既能固定、聚拢、提拉承托女性胸部脂肪,又兼顾了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侧比1至少包括两层第一支撑布料13,第一支撑布料13为任意裁。
请参照图2,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侧比1至少包括两层第一支撑布料13,采用两层第一支撑布料13可以提供给腋下脂肪更好的支撑力,在侧比1的第一侧边11将腋下脂肪向胸部中间聚拢时,两层第一支撑布料13能够更好的将腋下脂肪固定住,使其不往腋下或后背扩散,通过该结构,使内衣即使取消支撑条后,仍能起到固定腋下脂肪的作用。第一支撑布料13为任意裁,采用任意裁能够使侧比1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的边缘位置不会因为裁剪而走丝,能够更好的与其他部位缝制连接,且在外观上不会形成凸起,影响美观。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拉结构5与下扒3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布料13与第二支撑布料31。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提拉结构5需要具备良好的弹性以将侧比1聚拢的腋下脂肪以及罩杯2承托的胸部脂肪向上提拉,而下扒3需要良好的弹性以在女性胸腔起伏打开时仍能够完好的兜住胸部脂肪,避免胸部脂肪下垂脱离内衣的包括范围,因此,提拉结构5与下扒3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布料13与第二支撑布料31,第一支撑布料13为任意裁,使提拉结构5与下扒3在剪裁时边缘不会走丝,且缝制效果更加美观;第二布料为弹性较好的布料,用于增强提拉结构5与下扒3的弹性。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布料31设置在第一支撑布料13内部并与胸部皮肤接触,第二支撑布料31为弹力网,且第二支撑布料31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支撑布料13的厚度尺寸。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支撑布料31设置在第一支撑布料13内部并与胸部皮肤接触,第二支撑布料31为弹力网,一方面,弹力网在接触皮肤时其质地更加柔软,能够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另一方面,弹力网的弹力优于任意裁,在提拉结构5与下扒3位置设置弹力网可以提高提拉结构5与下扒3的弹力,使女性在饱食或者运动之后,胸腔起伏打开时,提拉结构5与下扒3仍能够将脂肪固定在罩杯2内,使其不向外扩张;且第二支撑布料31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支撑布料13,使下扒3与提拉结构5的厚度尺寸小于侧比1的厚度尺寸,使女性在穿着该内衣时,胸部两侧的提拉结构5与胸部下方的下扒3不会凸出显示,提高女性的穿着体验。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扒3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05%至110%,回复率的范围为92%至97%,模量的范围为3.9至4.2;下扒3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20%至140%,回复率为90%至95%,模量为4.0至4.5。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下扒3经向方向和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回复率以及模量代表了下扒3在竖直方向以及横向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传统的聚拢内衣在下扒3处通过粘合的方式合并了多层布料,其支撑强度较强,但粘合的多层布料其弹力有限,在静止状态下能够提供给女性胸部脂肪较强的支撑力,但在动态状态下,却由于其弹力有限难以抑制脂肪向外扩张,因此,本申请在下扒3处采用第一支撑布料13与第二支撑布料31并通过车缝工艺将二者重叠缝制,使其具有良好的弹力效果,即使在动态状态下,下扒3在胸部脂肪有外扩趋势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将胸部脂肪固定在下扒3上方的罩杯2中。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扒3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08.8%,回复率为95%,模量为4.069;下扒3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35.2%,回复率为93%,模量为4.339。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下扒3为四边形结构,其在横向(纬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远远大于竖向(经向)方向的宽度尺寸,因此,下扒3在纬向方向的弹性要优于经向方向的形变,且女性在胸腔发生起伏时,胸部底围会大大增加,对下扒3在纬向方向的弹性要求也较高,而本申请中下扒3在纬向方向弹力数据在实际验证中能够满足女性在运动时胸腔起伏打开时仍能包裹胸部脂肪的需求。在优选的方案中,下扒3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08.8%,回复率为95%,模量为4.069;下扒3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35.2%,回复率为93%,模量为4.339。其中,经向与纬向为布料编织时丝线竖向与横向排列的走向,为现有技术中的名词。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侧边52与第三侧边51相交,且交点所在位置对应的夹角小于90°。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提拉结构5的第四侧边52与第三侧边51相交,且相交的夹角小于90°,优选在15°至45°之间,使第四侧边52尽量向侧比1的第二侧边12靠拢,将第二侧比1固定的腋下脂肪向上提拉。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交点位于第三侧边51的第一范围内,第一范围为第三侧边与下扒3相连的端点至第三侧边51靠近下扒3一侧的三等分点之间的区域。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提拉结构5能够更好的将腋下脂肪,以及胸部向外侧扩张下垂的脂肪向下提拉,第三侧边51与第四侧边52的交点应靠近第三侧边51的下端,由于第三侧边51与第二侧边12缝合在一起,交点位于第三侧边51的下端即位于第二侧边12的下端,该设计可以使提拉结构5能够将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之间靠近下端部分固定的脂肪向上提拉。具体的,交点可以位于第一范围内,第一范围为第三侧边与下扒3相连的端点至第三侧边51靠近下扒3一侧的三等分点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侧边52为圆弧形,且第四侧边52的圆弧向罩杯2所在侧凹陷。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第四侧边52为圆弧形,且第四侧边52的圆弧向罩杯2所在侧凹陷,其凹陷形状更加符合罩杯2边缘的形状,在提拉过程中,能够将罩杯2内的胸部脂肪从侧面向上提起,而罩杯2正下方设置有下扒3兜住胸部脂肪,通过提拉结构5、侧比1以及下扒3的配合,实现聚拢、提拉胸部脂肪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六侧边54为圆弧形,且第六侧边54的圆弧向罩杯2所在侧凸起。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第六侧边54为圆弧形,且第六侧边54的圆弧向罩杯2所在侧凸起,使提拉结构5靠近腋窝一侧存在凹陷,避开腋窝所在位置,从而更加贴合人体结构,使该内衣在穿着时更加舒适。
另外,在本申请中,该兜拉提内衣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度,使用具有两层不同材质布料的下扒3兜住胸部脂肪,取代传统技术中围绕罩杯2的钢圈,采用圆弧状侧比1以及提拉结构5代替腋下的支撑条,为了进一步提升穿着的舒适度,取消了罩杯2内的海绵,并在后比6上缝制有交叉状的花纹,以提高该内衣的视觉效果。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提出的兜拉提内衣结构在满足了女性对内衣聚拢提拉功能需求下,同时满足了女性对内衣穿着舒适度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包括罩杯(2)、下扒(3)、与所述下扒(3)连接的侧比(1)、与所述侧比(1)连接的后比(6),以及肩带(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侧比(1)、所述罩杯(2)、所述肩带(4)连接的提拉结构(5);
所述侧比(1)至少包括呈圆弧形的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所述第一侧边(11)从腋下对应的位置延展至所述下扒(3),且所述第一侧边(11)的圆弧向后比(6)所在侧凸起;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提拉结构(5)连接,且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一侧边(11)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提拉结构(5)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12)连接的第三侧边(51)、与所述罩杯(2)连接的第四侧边(52)、与所述肩带(4)连接的第五侧边(53)、两端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侧边(51)与所述第五侧边(53)的第六侧边(54),以及两端点分别连接所述第四侧边(52)与所述第五侧边(53)的第七侧边(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比(1)至少包括两层第一支撑布料(13),所述第一支撑布料(13)为任意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结构(5)与所述下扒(3)至少包括第一支撑布料(13)与第二支撑布料(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布料(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布料(13)内部并与胸部皮肤接触,所述第二支撑布料(31)为弹力网,且所述第二支撑布料(31)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支撑布料(13)的厚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扒(3)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05%至110%,回复率的范围为92%至97%,模量的范围为3.9至4.2;所述下扒(3)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的范围为120%至140%,回复率为90%至95%,模量为4.0至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扒(3)经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08.8%,回复率为95%,模量为4.069;所述下扒(3)纬向方向的拉伸程度为135.2%,回复率为93%,模量为4.33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边(52)与所述第三侧边(51)相交,且交点所在位置对应的夹角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点位于所述第三侧边(51)的第一范围内,所述第一范围为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下扒(3)相连的端点至所述第三侧边(51)靠近所述下扒(3)一侧的三等分点之间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边(52)为圆弧形,且所述第四侧边(52)的圆弧向所述罩杯(2)所在侧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侧边(54)为圆弧形,且所述第六侧边(54)的圆弧向所述罩杯(2)所在侧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99329.0U CN221887718U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99329.0U CN221887718U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87718U true CN221887718U (zh) | 2024-10-25 |
Family
ID=9313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99329.0U Active CN221887718U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87718U (zh) |
-
2023
- 2023-12-21 CN CN202323499329.0U patent/CN2218877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2519A (zh) | 裤子 | |
JP4413548B2 (ja) |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 |
JP2698755B2 (ja) | 乳房受けカップを有する衣類 | |
US20130189900A1 (en) | Piece of clothing | |
CN221887718U (zh) | 一种兜拉提内衣结构 | |
CN205671502U (zh) | 文胸后比位交叉稳定结构 | |
CN201008350Y (zh) | 塑身内衣 | |
JP3111510U (ja) | チューブブラ | |
CN216796517U (zh) | 一种柔软轻薄文胸 | |
CN215270700U (zh) | 显小托胸居家睡眠内衣 | |
CN211703554U (zh) | 一种抹胸式大胸显小内衣 | |
CN215381519U (zh) | 一种超薄承托无痕内衣 | |
CN221670990U (zh) | 一种前领带竖向装饰结构的文胸 | |
CN222565139U (zh) | 一种内衣 | |
CN216601693U (zh) | 一种3d立体文胸 | |
CN221012037U (zh) | 一种推拢提托文胸 | |
CN217218230U (zh) | 一种塑身衣 | |
CN222510192U (zh) | 一种内衣 | |
CN222565138U (zh) | 一种内衣 | |
CN220800097U (zh) | 一种提臀束腰紧身裤 | |
CN220875968U (zh) | 一种透气文胸 | |
CN217038922U (zh) | 一种女士塑形腰背夹 | |
CN211379660U (zh) | 一种无钢圈可折叠型舒适文胸 | |
CN222322906U (zh) | 美臀结构 | |
CN222284728U (zh) | 一种带有无痕罩杯的文胸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