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45822U -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45822U CN221845822U CN202422256077.7U CN202422256077U CN221845822U CN 221845822 U CN221845822 U CN 221845822U CN 202422256077 U CN202422256077 U CN 202422256077U CN 221845822 U CN221845822 U CN 2218458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foment
- bag
- package
- heat co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123326 Fom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57 dru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用于连接在热奄包内,多个导热桶,所述导热桶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导热桶用于向热奄包内的药物传导热量;电加热组件,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所述电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热桶加热,使得,多个所述导热桶经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本实用新型,多个导热桶经电加热组件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加热,缩短了热奄包的加热时长,提升了热奄包的加热效率,蓄热环将热量进行蓄积,延长热奄包满足治疗需求的温度时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背景技术
中药热奄包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将加热后的中药药包放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上,利用药包的热蒸汽和药效共同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等治疗效果。对热奄包进行加热时,通常将热奄包置入加热空间内,通过由外到内的方式对热奄包进行加热,热量由热奄包的外侧传导至中心位置,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长,导致热奄包的加热过程较为缓慢,从而需求提升热奄包的加热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实用新型CN215608776U一种中医热奄包加热器,该专利中通过中心轴将热量均匀的散发至四个加热空间,从而同时对多个抽屉内部的热奄包进行加热,该专利实现了对多个热奄包同时进行加热,但是将热奄包置入加热空间内后,是通过由外到内的方式对热奄包进行加热,热量由热奄包的外侧传导至中心位置,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长,导致热奄包的加热过程较为缓慢。
因此,如何提升热奄包的加热效率,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对热奄包进行加热时,热量由热奄包的外侧传导至中心位置,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长,导致热奄包的加热过程较为缓慢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加热,缩短了热奄包加热时长,提升了热奄包加热效率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用于连接在热奄包内,还包括:
多个导热桶,所述导热桶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导热桶用于向热奄包内的药物传导热量;
电加热组件,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所述电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热桶加热,使得,多个所述导热桶经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蓄热环,所述蓄热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桶的外壁上,使得,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时,所述蓄热环蓄积热量,所述电加热组件断电后,所述蓄热环向所述导热桶传导热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
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电源适配器;
多个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源接口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的方式为:
所述导热桶的内侧底端设置有陶瓷垫,所述导热桶内还穿设有陶瓷杆,所述陶瓷杆的底端与所述陶瓷垫抵靠,所述陶瓷杆的顶端一体设置有陶瓷块,所述陶瓷块与所述导热桶的内侧间隙配合,所述电热丝穿设在所述陶瓷杆上,所述陶瓷块上还贯通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用于所述电热丝连接所述线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导热桶的桶底设置为半球状桶底。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方式为:
所述垫板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上,所述连接凸台用于贯通热奄包设置,使得,所述电源接口外露设置在热奄包的外侧,所述连接凸台的周壁上还一体设置有卡板Ⅰ,所述卡板Ⅰ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封塞,所述封塞与所述电源接口密封连接,所述封塞用于热奄包进行热敷时将所述电源接口进行封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垫板设置为橡胶垫板、硅胶垫板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垫板上还对称的一体设置有多个卡板Ⅱ,所述卡板Ⅱ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使得,所述垫板固定在热奄包内。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热奄包,包括上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还包括:
热奄袋,所述热奄袋的袋口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用于将所述热奄袋的袋口进行封闭,所述热奄袋用于盛放药物,所述垫板套设在所述热奄袋内,所述热奄袋上贯通设置有卡口Ⅰ,所述卡板Ⅰ与所述卡口Ⅰ卡合,所述热奄袋上还对称的贯通设置有多个卡口Ⅱ,所述卡板Ⅱ与所述卡口Ⅱ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多个导热桶经电加热组件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加热,缩短了热奄包的加热时长,提升了热奄包的加热效率,蓄热环将热量进行蓄积,电加热组件断电后,蓄热环再将蓄积的热量传导给导热桶,导热桶将热量传导给热奄包内的药物,以此延长热奄包满足治疗需求的温度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蓄热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导热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电源接口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热奄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垫板1,连接凸台11,卡板Ⅰ12,封塞13,卡板Ⅱ14,导热桶2,陶瓷垫21,陶瓷块22,走线孔23,半球状桶底24,电加热组件3,电源接口31,电热丝32,蓄热环4,热奄袋5,魔术贴51,卡口Ⅰ52,卡口Ⅱ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用于连接在热奄包内,还包括:
多个导热桶2,所述导热桶2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1上,所导热桶2用于向热奄包内的药物传导热量;
电加热组件3,所述电加热组件3设置在所述导热桶2内,所述电加热组件3用于将所述导热桶2加热,使得,多个所述导热桶2经所述电加热组件3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
使用热奄包时,将垫板1连接在热奄包内,随后再将药物混合后置入热奄包内,封闭热奄包后进行摇晃,以使得多个导热桶2与热奄包内的药物均匀接触,随后将电加热组件3接通电源,电加热组件3产生的温度对导热桶2进行加热,导热桶2经电加热组件3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以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多点位的加热,直至加热至需求的温度后将电加热组件3断开电源,随后再将加热后的热奄包放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上,进行治疗;在这种技术中,多个导热桶2经电加热组件3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加热,缩短了热奄包的加热时长,提升了热奄包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还包括蓄热环4,所述蓄热环4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桶2的外壁上,使得,所述电加热组件3加热时,所述蓄热环4蓄积热量,所述电加热组件3断电后,所述蓄热环4向所述导热桶2传导热量。
加热后的热奄包放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上,热奄包的热量会消耗流逝,由于热奄包热敷治疗的时间较长,通常在热敷治疗还未结束时,热奄包的温度就低于热敷治疗需求的温度了;因此,在导热桶2的外壁上连接蓄热环4,导热桶2由电加热组件3进行加热时,导热桶2将热量同步传导至蓄热环4,蓄热环4将热量进行蓄积,电加热组件3断电后,蓄热环4再将蓄积的热量传导给导热桶2,导热桶2将热量传导给热奄包内的药物,以此延长热奄包满足治疗需求的温度时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4-图5所示,所述电加热组件3包括:
电源接口31,所述电源接口31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1上,所述电源接口31用于接入电源适配器;
多个电热丝32,所述电热丝32设置在所述导热桶2内,所述电热丝32与所述电源接口31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1内。
对热奄包进行加热时,将电源接口31接入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再连接电源,电源适配器将电源的电压转换后对电源接口31进行供电,电源接口31通过线缆向多个电热丝32供电,电热丝32通电后产生的温度对导热桶2进行加热,电热丝32产生的温度是由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决定的,导热桶2经电热丝32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以由内至外的方式对热奄包内的药物进行多点位的加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电热丝32设置在所述导热桶2内的方式为:
所述导热桶2的内侧底端设置有陶瓷垫21,所述导热桶2内还穿设有陶瓷杆,所述陶瓷杆的底端与所述陶瓷垫21抵靠,所述陶瓷杆的顶端一体设置有陶瓷块22,所述陶瓷块22与所述导热桶2的内侧间隙配合,所述电热丝32穿设在所述陶瓷杆上,所述陶瓷块22上还贯通开设有走线孔23,所述走线孔23用于所述电热丝32连接所述线缆。
电热丝32加热的过程中与导热桶2的内壁抵靠时,会导致导热桶2的局部产生高温,导热桶2局部的高温,则会造成热奄包内的药物受高温损坏失效;因此,在导热桶2的内侧底端设置陶瓷垫21,导热桶2内穿设陶瓷杆,陶瓷杆的顶端一体设置陶瓷块22,电热丝32穿设在所述陶瓷杆上后,再将陶瓷杆穿设进入导热桶2,陶瓷块22与导热桶2的内侧间隙配合后,使得陶瓷杆位于导热桶2的中间位置,陶瓷杆的底端与陶瓷垫21进行抵靠,电热丝32通过走线孔23连接线缆,从而使得电热丝32位于导热桶2内的中间位置,电热丝32无法与导热桶2的内壁产生抵靠接触,避免热奄包内的药物受高温损坏失效;另外,陶瓷垫21、陶瓷杆和陶瓷块22,均会在电热丝32通电加热时进行热量蓄积,电热丝32断电后陶瓷垫21、陶瓷杆和陶瓷块22再将蓄积的热量传导给导热桶2,导热桶2将热量传导给热奄包内的药物,以此延长热奄包的治疗需求温度时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导热桶2的桶底设置为半球状桶底24。
热奄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施加按摩手法进行辅助治疗,医护人员施加按摩手法时,如果导热桶2的桶底形状不规则,则会造成患者的不适;因此将导热桶2的桶底设置为半球状桶底24,在医护人员施加按摩手法时,半球状桶底间隔热奄包对患者施加压力,按摩患者的穴位,以此提升患者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接口31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1上的方式为:
所述垫板1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凸台11,所述电源接口31嵌合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11上,所述连接凸台11用于贯通热奄包设置,使得,所述电源接口31外露设置在热奄包的外侧,所述连接凸台11的周壁上还一体设置有卡板Ⅰ12,所述卡板Ⅰ12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
电源接口31设置在热奄包内,会存在不便于接入电源、电源接口31内蓄水等问题;因此,在垫板1的上一体设置连接凸台11,电源接口31嵌合设置在连接凸台11上,将垫板1连接在热奄包内后,连接凸台11穿设通过卡口Ⅰ52,电源接口31外露在热奄包的外侧,卡板Ⅰ12与卡口Ⅰ52卡合后限制电源接口31在热奄包上的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还包括封塞13,所述封塞13与所述电源接口31密封连接,所述封塞13用于热奄包进行热敷时将所述电源接口31进行封闭。
通过热奄包进行治疗时,热奄包是包裹在治疗巾内的,导致热奄包产生的蒸汽会进入电源接口31内,导致电源接口31内蓄液断路或损坏;因此设置封塞13,在热奄包加热完成断电后,通过封塞13将电源接口31进行封闭,以此避免热奄包包裹在治疗巾内时,热奄包产生的蒸汽进入电源接口31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垫板1设置为橡胶垫板、硅胶垫板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垫板1设置为橡胶垫板、硅胶垫板中的任意一种,使得垫板1具备缓冲性能,医护人员施加按摩手法时,导热桶2的桶底间隔热奄包对患者施加压力时,通过垫板1进行缓冲,以此避免导热桶2的桶底施加的压力过大,造成患者的不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图2所示,所述垫板1上还对称的一体设置有多个卡板Ⅱ14,所述卡板Ⅱ14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使得,所述垫板1固定在热奄包内。
将垫板1置入在热奄包内后,多个卡板Ⅱ14分别穿设卡口Ⅱ53进行卡合,使得垫板1的顶端与热奄包的内壁紧密贴合,避免热奄包内的药物进入垫板1与热奄包的顶端之间,保障对热奄包内药物的加热效果。
实施例2,如图6所示的,
一种热奄包,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还包括:
热奄袋5,所述热奄袋5的袋口设置有魔术贴51,所述魔术贴51用于将所述热奄袋5的袋口进行封闭,所述热奄袋5用于盛放药物,所述垫板1套设在所述热奄袋5内,所述热奄袋5上贯通设置有卡口Ⅰ52,所述卡板Ⅰ12与所述卡口Ⅰ52卡合,所述热奄袋5上还对称的贯通设置有多个卡口Ⅱ53,所述卡板Ⅱ14与所述卡口Ⅱ53卡合。
热奄包用加热装置置入热奄包内时,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在热奄包内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导致热奄包用加热装置的加热无法有效进行;因此,在热奄袋5,上贯通设置卡口Ⅰ52和多个卡口Ⅱ53,将垫板1置入在热奄袋5内后,连接凸台11穿设通过卡口Ⅰ52,电源接口31外露在热奄袋5的外侧,卡板Ⅰ12与卡口Ⅰ52卡合后限制电源接口31在热奄袋5上的位置;多个卡板Ⅱ14分别穿设卡口Ⅱ53进行卡合,使得垫板1的顶端与热奄袋5的内壁紧密贴合;随后再将药物混合后置入热奄袋5内,通过魔术贴51将热奄袋5的袋口进行封闭后摇晃均匀,再将电加热组件3接通电源,对热奄袋5内的药物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用于连接在热奄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导热桶,所述导热桶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导热桶用于向热奄包内的药物传导热量;
电加热组件,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所述电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导热桶加热,使得,多个所述导热桶经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后,在热奄包内多个点位进行热量传导;
还包括蓄热环,所述蓄热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桶的外壁上,使得,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时,所述蓄热环蓄积热量,所述电加热组件断电后,所述蓄热环向所述导热桶传导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
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电源适配器;
多个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源接口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导热桶内的方式为:
所述导热桶的内侧底端设置有陶瓷垫,所述导热桶内还穿设有陶瓷杆,所述陶瓷杆的底端与所述陶瓷垫抵靠,所述陶瓷杆的顶端一体设置有陶瓷块,所述陶瓷块与所述导热桶的内侧间隙配合,所述电热丝穿设在所述陶瓷杆上,所述陶瓷块上还贯通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用于所述电热丝连接所述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桶的桶底设置为半球状桶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方式为:
所述垫板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电源接口嵌合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上,所述连接凸台用于贯通热奄包设置,使得,所述电源接口外露设置在热奄包的外侧,所述连接凸台的周壁上还一体设置有卡板Ⅰ,所述卡板Ⅰ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塞,所述封塞与所述电源接口密封连接,所述封塞用于热奄包进行热敷时将所述电源接口进行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设置为橡胶垫板、硅胶垫板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上还对称的一体设置有多个卡板Ⅱ,所述卡板Ⅱ用于与热奄包卡合连接,使得,所述垫板固定在热奄包内。
9.一种热奄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奄包用加热装置,还包括:
热奄袋,所述热奄袋的袋口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用于将所述热奄袋的袋口进行封闭,所述热奄袋用于盛放药物,所述垫板套设在所述热奄袋内,所述热奄袋上贯通设置有卡口Ⅰ,所述卡板Ⅰ与所述卡口Ⅰ卡合,所述热奄袋上还对称的贯通设置有多个卡口Ⅱ,所述卡板Ⅱ与所述卡口Ⅱ卡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2256077.7U CN221845822U (zh) | 2024-09-14 | 2024-09-14 |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2256077.7U CN221845822U (zh) | 2024-09-14 | 2024-09-14 |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45822U true CN221845822U (zh) | 2024-10-18 |
Family
ID=9304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2256077.7U Active CN221845822U (zh) | 2024-09-14 | 2024-09-14 |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45822U (zh) |
-
2024
- 2024-09-14 CN CN202422256077.7U patent/CN2218458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98397Y (zh) | 具有拔罐和温热功能的低频治疗仪 | |
CN221845822U (zh) | 一种热奄包用加热装置及热奄包 | |
CN108670535B (zh) | 折叠式可收纳的加热面罩 | |
CN1115633A (zh) | 多功能艾灸仪 | |
CN207323709U (zh) | 一种熏针ems针灸按摩器 | |
CN211434086U (zh) | 一种设有旋转机构的内分泌用护理装置 | |
CN216962782U (zh) | 一种多功能中医理疗贴片及理疗仪 | |
CN106730358B (zh) | 一种便携式电磁场效应治疗贴 | |
CN206198276U (zh) | 一种温灸按摩装置 | |
CN213099340U (zh) | 一种中医护理用气囊式护理带 | |
CN212940302U (zh) | 一种膝关节肢体垫 | |
CN209751640U (zh) | 一种灸肛会阴恒温治疗器 | |
CN219127990U (zh) | 一种热敷药包 | |
CN217853568U (zh) | 颞下颌关节病辅助治疗装置 | |
CN2626521Y (zh) | 颈椎康复治疗仪 | |
CN101612078A (zh) | 一种玉石冷热疗按摩器 | |
CN219940971U (zh) | 热敷仪 | |
CN213283707U (zh) | 一种具有移动电源的石墨烯发热片理疗枕 | |
CN218792764U (zh) | 一种药物敷贴 | |
CN210447345U (zh) | 一个可调温充电式膝盖消肿中药热药包 | |
CN213788689U (zh) | 一种膝关节治疗仪 | |
CN209316832U (zh) | 一种远红外药敷装置 | |
CN206167650U (zh) | 一种理疗仪 | |
CN215781068U (zh) | 一种用于面瘫患者康复治疗的智能头盔式超声治疗仪 | |
CN211934732U (zh) |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