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29333U - 微波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微波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29333U CN221829333U CN202323654609.4U CN202323654609U CN221829333U CN 221829333 U CN221829333 U CN 221829333U CN 202323654609 U CN202323654609 U CN 202323654609U CN 221829333 U CN221829333 U CN 221829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eat dissipation
- upper plate
- frame
- microwave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微波发生器,包括:框体,框体内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将所述框体内分割;上板和下板分别设置于框体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框体内形成两个空间以分别放置其他部件;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框体的一端位于防护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上板设置有散热口,上板靠近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位于上板远离第一散热机构的一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形成的空间内按照散热情况的不同划分类别,将发热高、散热差的微波发生器的部件放在防护板与上板所在的空间内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他发热一般的可以放置在防护板下方所在的空间内,使得在各部件发热不同的状况下,解决微波发生器内部散热不均匀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波发生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的装置,微波发生器在通信系统、雷达、医疗设备、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19104110U)公开了微波发生器,其包括磁控管、散热风扇、激励腔、微博电源和外壳,其中将微波电源固定于外壳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将磁控管固定于外壳的内部空间的下部,外壳背面为镂空网板,散热风扇设于镂空网板与微波电源和/或磁控管之间,然而该种设置由于在微波发生器的各部件在工作状态中产生的热量不同,会造成微波发生器内部散热不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微波发生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微波发生器内各部件发热不同造成内部散热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微波发生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微波发生器,其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沿着所述框体的高度方向水平设置将所述框体内分隔成两部分;
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所述框体内形成两个空间以分别放置其他部件;
所述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框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护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上板设置有散热口,所述上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所述上板远离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均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一端内壁,一对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靠近所述散热口的边缘设置于所述上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远离所述散热口设置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波纹面,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条。
优选地,所述波纹面的截面为依次交错设置的半圆形,若干所述导流条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
优选地,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上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
优选地,靠近所述下板的所述框体内壁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装配孔。
优选地,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上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单向阀结构,所述单向阀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内壁连接,所述单向阀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防护板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框体装配时,所述单向阀结构的顶部抵接所述上板。
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优选地,所述下板远离背离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对支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发生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板将框体内分割,其中所形成的空间内按照散热情况的不同划分类别,框体的两端分别安装若干透气孔,以使得框体内可形成对流的空气流通通道,框体一端位于防护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散热机构使得引导两个空间内的气体流动,增加对空间内的散热效果,其中上板的散热口处设置的第二散热机构,在与上板所在空间内的第一散热机构的配合下,对上板所在的空间内的各部件进行散热,以提高对上板所在空间内的散热效果,在具体放置时,将发热高、散热差的微波发生器的部件放在防护板与上板所在的空间内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他发热一般的可以放置在防护板下方所在的空间内,使得在各部件发热不同的状况下,解决微波发生器内部散热不均匀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波纹面以使得增了上板、下板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在上板和下板对框体内的热量向外传递时,以增大换热面和换热效果,上板和下板靠近防护板的一侧的若干导流条使得在上板和下板所在空间内产生热量后,凸出的导流条将热量传递给上板和下板,最后利用上板和下板向框体外进行传递热量、散热,以增加对框体内各部件的散热;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防护板靠近上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单向阀结构,单向阀结构可以是特斯拉单向阀,以使得在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配合时,使得上板所在的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方向为单一的,使得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块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网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波纹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框体;2、防护板;3、上板;4、下板;5、透气孔;6、散热口;7、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9、滤网;10、波纹面;11、导流条;12、固定框;13、小孔;14、固定部;15、单向阀结构;16、通孔;17、支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微波发生器,其包括:
框体1,所述框体1内设置有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沿着所述框体1的高度方向水平设置将所述框体1内分隔成两部分;
上板3和下板4,所述上板3和所述下板4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1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所述框体1内形成两个空间以分别放置其他部件;
所述框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5,所述框体1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护板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上板3设置有散热口6,所述上板3靠近所述防护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所述上板3远离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的一端。如图1-7所示,微波发生器包括内部设置各部件的框体1、上板3以及下板4,框体1内设置防护板2,防护板2将框体1内分割,上板3和下板4分别安装在框体1的顶部和底部,使得在上板3、下板4以及框体1的配合下形成两个空间以分别放置其他部件,其中所形成的空间内按照散热情况的不同划分类别,框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若干透气孔5,以使得框体1内可形成对流的空气流通通道,框体1一端位于防护板2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散热机构使得引导两个空间内的气体流动,增加对空间内的散热效果,其中上板3的散热口6处设置的第二散热机构,在与上板3所在空间内的第一散热机构的配合下,对上板3所在的空间内的各部件进行散热,以提高对上板3所在空间内的散热效果,在具体放置时,将发热高、散热差的微波发生器的部件放在防护板2与上板3所在的空间内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他发热一般的可以放置在防护板2下方所在的空间内,使得在各部件发热不同的状况下,解决微波发生器内部散热不均匀的缺陷,其中防护板2为隔热较好的板材,上板3和下板4为热传递较好的板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第一风机7,所述第一风机7均设置于所述框体1的一端内壁,一对所述第一风机7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2两侧。如图1-7所示,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7,第一风机7市售可得,其可以是抽风机或者吹风机,当为抽风机时,其可以将框体1外的新风从框体1另一端的透气孔5吸入,从抽风机所在的框体1一端送出;当为吹风机时,将框体1内的空气从另一端的框体1吹出,使得吹风机所在的一端新风进入,加速框体1内空气向外的流动,引导新风进入,对各部件进行风冷式换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8,所述第二风机8靠近所述散热口6的边缘设置于所述上板3靠近所述防护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8远离所述散热口6设置有滤网9。如图1-7所示,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8,第二风机8市售可得,当上板3所在的第一风机7为抽风机时,第二风机8为向框体1外送风的吹风机,当上板3所在的第一风机7为吹风机时,第二风机8为向框体1内抽风分抽风机,以进一步加速上板3所在空间内的空气流动,提高该空间内的换热效率,滤网9对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和起到对第二风机8的防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板3和所述下板4远离所述防护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波纹面10,所述上板3和所述下板4靠近所述防护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条11。如图1-7所示,上板3和下板4远离防护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波纹面10,波纹面10以使得增了上板3、下板4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在上板3和下板4对框体1内的热量向外传递时,以增大换热面和换热效果,上板3和下板4靠近防护板2的一侧的若干导流条11使得在上板3和下板4所在空间内产生热量后,凸出的导流条11将热量传递给上板3和下板4,最后利用上板3和下板4向框体1外进行传递热量、散热,以增加对框体1内各部件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波纹面10的截面为依次交错设置的半圆形,若干所述导流条11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上板3和所述下板4。如图1-7所示,波纹面10的截面为依次交错设置的半圆形,使得在上板3和下板4进行传递式散热时,可以增大散热面,提升散热效果,导流条11均匀地分布在上板3和下板4上,在上板3和下板4所在的空间内产生热量后,通过导流条11均匀地将其传递给上板3和下板4,通过上板3和下板4向框体1外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2靠近所述上板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12,所述固定框12的一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固定框12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13。如图1-7所示,防护板2靠近上板3的一侧设置固定框12,固定框12与防护板2之间可以是卡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框12的一端设置入口,在将一些产生热量较高,需要较好的微波发生器的部件固定时,通过固定框12与其他部件做到分割,其中固定框12上的小孔13有助于空气的流通,以对内部放置的部件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下板4的所述框体1内壁上设置有固定部14,所述固定部14内设置有装配孔。如图1-7所示,靠近下板4的框体1内壁上设置有固定部14,固定部14内设置有装配孔,在将其他产热一般的部件固定时,可通过固定部14内的装配孔与其连接,其中可以是通过螺栓将其部件固定在固定部14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2靠近所述上板3的一侧还设置有单向阀结构15,所述单向阀结构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1内壁连接,所述单向阀结构15的底部与所述防护板2连接,所述上板3与所述框体1装配时,所述单向阀结构15的顶部抵接所述上板3。如图1-7所示,防护板2靠近上板3的一侧还设置有单向阀结构15,单向阀结构15的两端分别框体1内壁连接,单向阀结构15的底部与防护板2连接,上板3与框体1装配时,单向阀结构15的顶部抵接上板3,以使得通过单向阀结构15将上板3所在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单向阀结构15的流行根据第一风机7和第二风机8所配合的流行而定,单向阀结构15可以是特斯拉单向阀,以使得在第一风机7与第二风机8配合时,使得上板3所在的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方向为单一的,使得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6。如图1-7所示,防护板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6,在上板3和下板4所在空间内部件之间需要接线时,通过其通孔16穿过导线,通孔16适配通孔塞,在不需要使用时,通过通孔赛将其关闭,以保持防护板2两侧的分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板4远离背离所述防护板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对支块17。如图1-7所示,下板4远离背离防护板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对支块17,在框体1放置在工作面时,支块17将其支撑,使得下板4与工作面之间留有间隙,以保证其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沿着所述框体的高度方向水平设置将所述框体内分隔成两部分;
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所述框体内形成两个空间以分别放置其他部件;
所述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框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护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上板设置有散热口,所述上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所述上板远离所述第一散热机构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均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一端内壁,一对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靠近所述散热口的边缘设置于所述上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远离所述散热口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波纹面,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导流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纹面的截面为依次交错设置的半圆形,若干所述导流条均匀地分布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上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下板的所述框体内壁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装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上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单向阀结构,所述单向阀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内壁连接,所述单向阀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防护板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框体装配时,所述单向阀结构的顶部抵接所述上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板远离背离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对支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4609.4U CN221829333U (zh) | 2023-12-31 | 2023-12-31 | 微波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4609.4U CN221829333U (zh) | 2023-12-31 | 2023-12-31 | 微波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29333U true CN221829333U (zh) | 2024-10-11 |
Family
ID=9295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54609.4U Active CN221829333U (zh) | 2023-12-31 | 2023-12-31 | 微波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29333U (zh) |
-
2023
- 2023-12-31 CN CN202323654609.4U patent/CN2218293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70536U (zh) | 变流器模块和变流器机柜 | |
CN207652767U (zh) | 一种带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电路板 | |
CN221829333U (zh) | 微波发生器 | |
JPH09120918A (ja) | 変圧装置 | |
CN219659252U (zh) | 一种降温除湿的安全性配电箱 | |
CN218602560U (zh) | 一种电池模块散热结构 | |
JP2017112190A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 |
CN212910570U (zh) | 一种带有风冷结构的散热型滤波器 | |
CN211908156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开关柜 | |
CN211351402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变电箱 | |
CN209963940U (zh) |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源适配器 | |
CN217240084U (zh) | 一种电源控制柜 | |
CN209824276U (zh) | 用于电气设备的机箱通风结构 | |
CN217741019U (zh) | 一种电气工程用具备高效快速散热的电器柜 | |
CN112769050A (zh) | 一种高效散热高压柜 | |
CN222127426U (zh) | 一种一体化电源装置 | |
CN218109636U (zh) |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焊机机壳 | |
CN119730202B (zh) | 储能变流器 | |
CN220653862U (zh) | 一种电路板快速散热的拖车 | |
CN215453746U (zh) |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 |
CN222296357U (zh) | 一种新型柴油发电机组进排风装置 | |
CN210928464U (zh) | 工业交换机散热柜 | |
CN216566044U (zh) | 一种电控盒散热装置及高温热水机组 | |
CN202603119U (zh) | 一种带有双风道散热的电子单元 | |
CN217523108U (zh) | 一种变频电源散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