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92053U -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92053U CN221792053U CN202323470148.5U CN202323470148U CN221792053U CN 221792053 U CN221792053 U CN 221792053U CN 202323470148 U CN202323470148 U CN 202323470148U CN 221792053 U CN221792053 U CN 2217920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seat
- clamping cylinder
- seat
- cylinder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52 cla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该机床包括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外壳、设置在进料口的进料装置以及设置在出料口的出料装置。工作时,进料装置通过第一夹持缸夹持待磨削的工件后,通过第一升降座上升或第一夹持缸摆动可实现将待磨削的工件夹持抓起,之后通过第一升降座的下降即可使待磨削的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当完成工件磨削后,出料装置的移动座移动至工作台上,通过第二升降座下降可带动第二夹持缸下降至将完成磨削的工件夹持,之后第二升降座上升以及移动座穿过出料口向外移动,即可将工件取出至机床外。此放料和取料的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十分便捷,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并且有利于提高工件批量式磨削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模磨削机床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用模具以注塑或压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外形是一种常规的加工工艺。但是多数材料在经过模具的模压成型而形成的工件中,由于压力和温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工件的表面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毛边,因此后续需要通过机械加工将其清理。为提高清理去除毛边的效率,多数的加工企业会采用数控磨削机床对工件进行磨边加工。
在数控磨削机床加工时,需要由操作人员将待磨削的工件放置到数控磨削机床的工作台的夹具上,由夹具自动夹持固定,待工件完成磨削后,操作人员还需要将工件从数控磨削机床的工作台中取出。可见,现有技术中即使是数控磨削机床也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手动上下料,导致磨削的加工效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该机床内部设置可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待磨削的工件,其中,该机床包括:
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外壳;
设置在进料口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座、摆动件和第一夹持缸,所述升降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并且第一升降座相对所述进料口升降,所述第一夹持缸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座,使第一夹持缸两侧的第一夹持臂相对所述第一升降座移动,并且第一夹持缸相对所述第一升降座摆动;
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移动座、第二升降座和第二夹持缸,所述移动座穿过所述出料口相对所述外壳的内外移动,所述第二升降座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下竖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座下,所述第二夹持缸两侧的第二夹持臂相对所述第二升降座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座,并且摆动气缸具有可90°摆动的摆动臂,所述第一夹持缸固定至所述摆动臂,使所述第一夹持缸相对所述工作台90°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进料口上, 并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所述第一升降座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内在所述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均固定第一滑轨,两所述第一滑轨均适配连接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升降座和两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穿过所述出料口,所述连接梁内的两侧均固定第二滑轨,两所述第二滑轨均适配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移动座和两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下,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所述连接梁底面的中间设置条形的通孔,该通孔的一侧固定齿条,所述齿轮和该齿条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座下固定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下, 并且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所述第二升降座固定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进料装置通过第一夹持缸夹持待磨削的工件后,第一夹持缸相对第一升降座摆动,即可实现自动地将待磨削的工件夹持抓起,并改变其放置固定在工作台上的角度,之后工作台移动至第一夹持缸下,通过第一升降座的下降即可使待磨削的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当完成工件磨削后,出料装置的移动座移动至工作台上,通过第二升降座下降可带动第二夹持缸下降至将完成磨削的工件夹持,之后第二升降座上升以及移动座穿过出料口向外移动,即可将工件自动地取出至机床外,此放料和取料的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十分便捷,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并且有利于提高工件批量式磨削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料装置连接在进料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夹持缸向下摆动后,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夹持缸向上摆动后,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夹持缸移动至外壳外之后,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夹持缸移动至外壳内之后,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的示意图。
图10为移动座连接至连接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如附图1和2所示,该机床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工作台12的数控磨削机床,工作台12用于固定待磨削的工件,并且工作台12相对机床内的刀具沿X轴和Y轴移动。该机床包括外壳11、进料装置2和出料装置3。其中,外壳11设置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2,进料装置2设置在进料口101,出料装置3设置在出料口102。
优选地,进料口101处可设置斜坡架4,该斜坡架4的下端穿过进料口101延伸至外壳11内,并且斜坡架4的两侧以及在进料口101的下端均设置挡板41,待磨削的工件可一次性地排列多个在斜坡架4上,使位于斜坡架4最下方的工件因被挡板41阻挡而始终对应在进料装置2的下方,方便进料装置2直接将待磨削的工件夹持。同时,外壳11外在出料口102处可设置输送带5,以使出料装置3可将完成磨削的工件取出放置在输送带5上,并输出至下一工序。
如附图4和5所示,进料装置2包括第一升降座22和第一夹持缸23。其中,第一夹持缸23可以是夹持气缸,并且第一夹持缸23连接在第一升降座22而相对第一升降座22摆动。第一夹持缸23摆动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摆动气缸25驱动,摆动气缸25具有可90°摆动的摆动臂251,摆动气缸25固定在第一升降座22,第一夹持缸23固定至摆动臂251,使摆动气缸25驱动第一夹持缸23相对工作台12翻转90°。
如附图3和4所示,第一升降座22设置在进料口101处,并且第一升降座22相对进料口101升降。具体地说,外壳11内在进料口101处固定连接架21,连接架21的两侧均固定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261,两第一滑轨261均适配连接可滑动的第一滑块262。第一升降座22和两第一滑块262固定连接,以此限制第一升降座22仅可相对进料口101升降移动。另外,进料装置2还包括第一气缸24,该第一气缸24和连接架21固定,并且第一气缸24位于进料口101上,第一气缸24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第一升降座22固定连接,以此实现通过第一气缸24驱动第一升降座22和第一夹持缸23相对进料口101竖向移动。
当待磨削的工件从进料口101输入至外壳11内后,进料装置2的工作方式如下:
S1:第一气缸24的伸缩杆下降,带动第一升降座22下降,使第一夹持缸23随之下降;
S2:第一夹持缸23的两第二夹持臂231向第一升降座22中间移动,以将待磨削的工件夹持固定;
S3:第一升降座22带动第一夹持缸23随之上升,若需要改变工件的摆放状态,则此步骤中摆动气缸25的摆动臂251可以向上摆动90°,使工件随之向上摆动90°;
S4:工作台12移动至第一夹持缸23下,第一升降座22下降带动第一夹持缸23所夹持的工件随之下降,使工件下放至工作台12的夹具上;
S5:第一气缸24带动第一升降座22向上复位,摆动气缸25的摆动臂向下摆动90°,以带动第一夹持缸23向下摆动90°而实现复位。
优选地,以附图1所示的轴承座的壳体6作为待磨削的工件为例,壳体6磨削时需要将其周边的毛刺去除,因此需要平放,而壳体6在斜坡架4摆放时为方便放置更多则是倒放,所以当壳体6放置在工作台12上磨削需要改变其放置方向,即附图2所示的平放。此时在第一夹持缸23将壳体6夹持后,需要通过摆动气缸25的摆动臂251向上摆动90°以使壳体6形成可以平放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工作台12上的夹具可以是气动三爪卡盘(附图未标识),并且气动三爪卡盘的卡爪穿过壳体6装配轴承的通孔实现将壳体固定。另外,若壳体6在斜坡架4上摆放时为平放的状态,则无需摆动气缸25工作,只需第一夹持缸23将壳体6夹持,并且第一升降座22上升即可。
如附图6至8所示,出料装置3包括移动座35、第二升降座32和第二夹持缸33。移动座35穿过出料口102相对外壳11的内外移动,其移动结构可以是通过固定在外壳11的连接梁31限制。具体地说,连接梁31穿过出料口102而固定在外壳11,连接梁31内的两侧均固定第二滑轨371,两第二滑轨371均适配连接第二滑块372,移动座35和两第二滑块37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轨371和第二滑块372即可限制移动座35仅可穿过出料口102而相对外壳11内外直线地移动。进一步地,出料装置3还包括驱动电机36,驱动电机36固定在移动座35下。再参照附图9,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361,连接梁31底面的中间设置条形的通孔3101,该通孔301的一侧固定齿条362,齿轮361和该齿条362啮合。驱动电机36驱动齿轮361转动时,即可使齿轮361沿齿条362转动并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座35相对外壳11内外直线地移动。
继续参照附图9,移动座35下还固定第二气缸34,该第二气缸34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第二升降座32连接,通过第二气缸34的伸缩杆移动带动第二升降座32竖向升降。第二夹持缸33具有相对移动的两个第二夹持臂331,第二夹持缸33固定在第二升降座32下,并且第二夹持缸33两侧的第二夹持臂331相对第二升降座32的中心同步地移动,以形成夹持的动作。
如附图10所示,移动座35包括移动板351、连接板352和连接杆353,其中移动板351和连接板352之间由连接杆353连接,并且连接杆353穿过连接梁31的通孔3101,移动板351的两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371,使连接板351位于连接梁31下,第二气缸34和驱动电机36均固定至连接梁31下。
当完成磨削工件需要从出料口102取出时出料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
S1:工作台12移动至指定位置,该位置可以是对应在连接梁31末端下的位置;
S2:驱动电机36带动移动座35移动至对应工作台12上方的位置;
S3:第二气缸34带动第二升降座32下降,使第二夹持缸33随之下降;
S4:第二夹持缸33的两第二夹持臂331向中间移动,以将完成磨削的工件夹持固定;
S5:第二气缸34带动第二升降座32上升,使完成磨削的工件随之上升;
S6:驱动电机36带动移动座35穿过出料口102向外移动至指定位置,该位置即为上述输送带5,以便于将完成加工的工件输出至下一工序;
S7:第二气缸34带动第二升降座32下降,使工件随之下降,并下降至上述指定位置上;
S8:第二夹持缸33的两第二夹持臂331移动将工件松开,之后第二气缸34带动第二升降座32向上移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34、第一夹持缸23、第二夹持缸33、摆动气缸25和驱动电机36等均可由数控磨削机床的数控系统控制,以实现有序地执行进料装置2和出料装置3的上述工作方式的动作。由上述进料装置2和出料装置3的工作方式可知,进料装置2可实现自动地将待磨削的工件夹持抓起并通过翻转待磨削工件以改变其放置固定在工作台12上的角度。当完成工件磨削后,本实用新型亦可将工件自动地取出至机床外,此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十分便捷,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并且有利于提高工件批量式磨削的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7)
1.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该机床内部设置可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待磨削的工件,其中,该机床包括:
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外壳;
设置在进料口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座、摆动件和第一夹持缸,所述升降件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并且第一升降座相对所述进料口升降,所述第一夹持缸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座,使第一夹持缸两侧的第一夹持臂相对所述第一升降座移动,并且第一夹持缸相对所述第一升降座摆动;
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移动座、第二升降座和第二夹持缸,所述移动座穿过所述出料口相对所述外壳的内外移动,所述第二升降座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下竖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座下,所述第二夹持缸两侧的第二夹持臂相对所述第二升降座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座,并且摆动气缸具有可90°摆动的摆动臂,所述第一夹持缸固定至所述摆动臂,使所述第一夹持缸相对所述工作台90°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进料口上, 并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所述第一升降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在所述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均固定第一滑轨,两所述第一滑轨均适配连接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升降座和两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穿过所述出料口,所述连接梁内的两侧均固定第二滑轨,两所述第二滑轨均适配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移动座和两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下,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所述连接梁底面的中间设置条形的通孔,该通孔的一侧固定齿条,所述齿轮和该齿条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下固定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下, 并且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末端向下和所述第二升降座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0148.5U CN221792053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0148.5U CN221792053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92053U true CN221792053U (zh) | 2024-10-01 |
Family
ID=9287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70148.5U Active CN221792053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92053U (zh) |
-
2023
- 2023-12-20 CN CN202323470148.5U patent/CN2217920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49955B (zh) | 一种带料盘的全自动立式加工中心 | |
CN111251428A (zh) | 一种新型六工位柱式瓷绝缘子修坯机 | |
CN204430998U (zh) | 发动机转子的全自动生产设备 | |
WO2016115747A1 (zh) | 一种自动化机械手臂 | |
CN221792053U (zh) | 一种自动转移工件的数控磨削机床 | |
CN207807419U (zh) | 一种磨床用自动上下料及翻料机构 | |
CN206605317U (zh) | 五轴数控工艺品加工机 | |
CN219665899U (zh) | 飞轮壳上料系统及飞轮壳自动生产线 | |
CN205465189U (zh) | 压铸齿轮的自动化后续加工系统 | |
CN210550059U (zh) | 一种金属工件去毛刺工作站 | |
CN210360513U (zh) | 一种数控机床机内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09174910U (zh) | 数控车床上下料装置 | |
CN216882672U (zh) | 自动化除毛刺设备 | |
CN214922651U (zh) | 金属工件加工设备 | |
CN213891109U (zh) | 一种自动化出模夹具 | |
CN113103088B (zh) | 汽车控制阀套管的全自动磨削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 |
JPH11165213A (ja) | 加工板材のバリ取り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222113537U (zh) | 一种一体式车床自动上下料设备 | |
CN207723498U (zh) | 一种自动换装零件装置 | |
CN108929029B (zh) | 一种玻璃成型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8746624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平面磨床 | |
CN207840943U (zh) | 一种高效率机械加工件的平整加工装置 | |
CN222199783U (zh) | 一种双工位数控机床的上下料装置 | |
CN206869453U (zh) | 一种机床副台 | |
CN222327470U (zh) | 一种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