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48623U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48623U
CN221648623U CN202323629765.5U CN202323629765U CN221648623U CN 221648623 U CN221648623 U CN 221648623U CN 202323629765 U CN202323629765 U CN 202323629765U CN 221648623 U CN221648623 U CN 221648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 box
outdoor unit
electric contro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297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承琪
吴俊鸿
吴庆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6297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48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48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48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冷凝器和电控盒,所述壳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进风口;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电控盒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本公开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冷凝器和电控盒之间的隔板设置进风口,使得流经冷凝器的外界气流可以直接通过进风口进入电控盒内,实现对电控盒内发热元件的冷却散热。由此,可以缩短进风口与电控盒之间的流动路径,减小外界气流到达电控盒内的流动阻力,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的电子元件(例如电控板)为了满足防水防尘要求,多布置在密闭的电控盒内,导致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严重影响电子元件的寿命。相关技术中,在压缩机侧底部设置了进风口,进风口与电控盒内部连通,外界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电控盒内部,气流在电控盒内部与电子元件换热后流出,从而将电子元件的热量带出电控盒,实现对电控盒内电子元件的冷却散热。由于进风口距离电控盒较远,且流动路径容易被压缩机侧的管路和隔音棉等阻挡,导致气流从进风口到电控盒的流动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最终导致电控盒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以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本公开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冷凝器和电控盒,所述壳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进风口;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电控盒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进风口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侧,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所述盒体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罩设于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挡雨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上下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板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的下端低于所述进风口的下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包括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盒体连通;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散热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板包括内侧板体和外侧板体,所述外侧板体相对所述内侧板体更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外侧板体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内侧板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盒体均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低于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风机,所述壳体具有风机腔,所述风机和所述散热器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公开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冷凝器和电控盒之间的隔板设置进风口,使得流经冷凝器的外界气流可以直接通过进风口进入电控盒内,实现对电控盒内发热元件(例如电子元件)的冷却散热。由此,可以缩短进风口与电控盒之间的流动路径,减小外界气流到达电控盒内的流动阻力,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俯视图的剖视图(未示出风机)。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左视图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其中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隔板;111、进风口;112、第一部分;12、冷凝器腔;13、压缩机腔;14、风机腔;15、进气口;16、隔音棉;101、后壳;102、顶盖;
2、冷凝器;
3、电控盒;31、盒体;311、出风板;3111、第一出风口;3112、第二出风口;3113、外侧板体;3114、内侧板体;32、发热元件;321、第一发热元件;322、第二发热元件;33、第一安装板; 34、第二安装板;
4、挡雨板; 41、第一板体; 42、第二板体;
5、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冷凝器2和电控盒3,壳体1包括隔板11,隔板11设有进风口111。冷凝器2和电控盒3均设于壳体1内,冷凝器2和电控盒3分别设于隔板11的两侧,电控盒3与进风口111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冷凝器2和电控盒3之间的隔板11设置进风口111,使得流经冷凝器2的外界气流可以直接通过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内,实现对电控盒3内发热元件32(例如电子元件)的冷却散热。由此,可以缩短进风口111与电控盒3之间的流动路径,减小外界气流到达电控盒3内的流动阻力,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电控盒3包括盒体31和至少一个发热元件32,发热元件32设于盒体31内,进风口111对应至少一个发热元件32设置。其中,进风口111对应发热元件32设置,是指:进风口111与发热元件32对齐设置。
例如,发热元件3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进风口111对应其中一个发热元件32设置。其中,进风口111可以对应电控板设置。
通过将进风口111对应至少一个发热元件32设置,可以缩短进风口111与该至少一个发热元件32之间的距离,减小外界气流到达该至少一个发热元件32处的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隔板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设于第一部分112的下侧。进风口111设于第一部分112。盒体31的一部分形成第一部分112。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可以一体成型,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也可以粘接或粘接。其中,上下方向如图5和图7所示。
例如,冷凝器2设于电控盒3的后侧。盒体31包括后侧板,后侧板在前后方向上设于冷凝器2和发热元件32之间,进风口111设于后侧板,后侧板形成第一部分112。其中,前后方向如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
通过将盒体31的一部分形成隔板11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缩短进风口111与发热元件32之间的距离,减小外界气流到达发热元件32处的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简化壳体1的结构,降低空调室外机的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具有冷凝器腔12、压缩机腔13和风机腔14,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和风机6。冷凝器2设于冷凝器腔12内,压缩机设于压缩机腔13内,风机6设于风机腔14内。其中,风机腔14与压缩机腔13连通,风机6用于对外界气流提供流经冷凝器2且流出风机腔14的动力。其中,压缩机和风机6均设于冷凝器2的后侧,电控盒3设于压缩机的上侧。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壳体1包括后壳101、顶盖102和前壳,后壳101设有气流进口,气流进口处设有进气格栅(图中未示出);前壳设有气流出口,气流出口处设有出气格栅(图中未示出)。进气格栅设于冷凝器2的后侧,外界气流通过进气格栅进入冷凝器腔12内,出气格栅设于风机的前侧,风机腔14内的气流通过出气格栅流出。顶盖102罩设在压缩机、冷凝器2、风机和电控盒3的上侧。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挡雨板4,挡雨板4罩设于进风口111。
可以理解的是,雨水会通过进气格栅处进入冷凝器腔12。冷凝器腔12内的雨水容易从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内。通过在进风口111设置挡雨板4,可以避免冷凝器腔12内的雨水进入电控盒3内,提高了电控盒3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挡雨板4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与上下方向相交,第二板体4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板体41设于进风口111的上侧,第二板体42的下端低于进风口111的下端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板体41,可以避免位于进风口111上侧的雨水进入进风口111。通过设置第二板体42,使得混合有雨水的气流先向下绕过第二板体42的下端,再向上流动至进风口111处。在混合有雨水的气流绕过第二板体42的过程中,雨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而不会随气流到达进风口111处。由此,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雨水通过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盒体31包括出风板311,出风板311设有第一出风口3111,第一出风口3111与盒体31连通。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散热器5,散热器5与盒体31连接,散热器5对应第一出风口3111设置。散热器5用于对电控盒3进行冷却散热。其中,散热器5对应第一出风口3111设置,是指:散热器5与第一出风口3111对齐设置。
如图6所示,流经冷凝器2的外界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内,在电控盒3内与发热元件32换热后,通过出风板311的第一出风口3111流出,之后流经散热器5,实现对散热器5的冷却散热。由此,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发热元件32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部分发热元件32为第一发热元件321,另一部分发热元件32为第二发热元件322。盒体31包括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第一安装板33低于第二安装板34设置。第一发热元件32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3上,第二发热元件322安装在第二安装板34上。
第一安装板33低于第二安装板34设置,进风口111对应第一发热元件321设置,散热器5与第二安装板34的下侧连接。由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主要用于对第一发热元件321进行冷却散热,散热器5主要用于对第二发热元件322进行冷却散热。
可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出风板311包括内侧板体3114和外侧板体3113,外侧板体3113相对内侧板体3114更靠近散热器5设置。外侧板体3113设有第一出风口3111,内侧板体3114设有第二出风口3112。第一出风口3111和盒体31均与第二出风口3112连通,第二出风口3112低于第一出风口3111设置。
例如,散热器5设置在电控盒3的左侧,外侧板体3113设置在内侧板体3114的左侧。
在电控盒3内与发热元件32换热后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二出风口3112和第一出风口3111流出,之后流经散热器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控盒3内的温度较高,导致其内部的气流容易向上流动,而不易向下流动,这就使得进入电控盒3内的气流不易流经电控盒3的下侧,导致电控盒3下侧的散热效果较差。
通过将第二出风口3112设为低于第一出风口3111,使得电控盒3内的气流只有先向下流动,才可以通过靠下设置的第二出风口3112流出,从而提高电控盒3下侧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出风口3112的至少一部分低于发热元件32设置。其中,第二出风口3112可以整个低于发热元件32设置,也可以部分低于发热元件32设置。
通过将第二出风口3112的至少一部分低于发热元件32设置,使得电控盒3内的气流更易流经发热元件32的下侧,实现对发热元件32下侧的冷却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风机6和散热器5均设于风机腔14内。
通过将散热器5设于风机腔14内,一方面,使得流经冷凝器2的外界气流,可以直接流过散热器5,实现对散热器5的冷却散入,进一步提高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从散热器5流过的气流,可以在风机腔14内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出气格栅流出至外界环境中,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气流实现对该部分气流的冷却散热。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压缩机腔13的腔壁设有进气口15。进气口15与电控盒3连通。
例如,如图7所示,外界气流通过进气口15进入压缩机腔13内后,向上绕过隔音棉16后再进入电控盒3内,与电控盒3内的发热元件32换热,之后通过第二出风口3112和第一出风口3111流出,实现对电控盒3的冷却散热。
如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其中一股外界气流a流经冷凝器2后,绕过挡雨板4经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内;另一股外界气流b经进气格栅进入冷凝器腔12后,之后通过顶盖102和冷凝器2之间的缝隙进入电控盒3和冷凝器2之间,之后绕过挡雨板4经进风口111进入电控盒3内;还有一股外界气流c经进气口15进入电控盒3内。之后,进入电控盒3内的气流,在电控盒3内与第一发热元件321换热后,通过第二出风口3112和第一出风口3111流至风机腔14内的散热器5处,对散热器5进行冷却散热。之后,该部分气流在风机腔14内风机的驱动下,通过出气格栅流出空调室外机且流入外界环境中。在外界环境中,该部分气流与外界环境中的气流对流换热,实现对该部分气流的冷却散热。
此外,通过对散热器5进行冷却散热,可以将第二发热元件322传递至散热器5的热量带走,间接实现对第二发热元件322的冷却散热。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新增的散热通道(进风口111形成的气流通道)与冷凝器2的气流方向一致,且散热通道距离较短,沿程阻力小,大大提升了电控盒3的散热效果。一方面,在电控盒3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可以减小散热器5的体积,进而降低空调室外机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热元件32的温升,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由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3散热效果好,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可靠性更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进风口;
冷凝器和电控盒,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控盒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电控盒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进风口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侧,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所述盒体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罩设于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上下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板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的下端低于所述进风口的下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包括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盒体连通;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散热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包括内侧板体和外侧板体,所述外侧板体相对所述内侧板体更靠近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外侧板体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内侧板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盒体均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低于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风机,所述壳体具有风机腔,所述风机和所述散热器均设于所述风机腔内。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323629765.5U 2023-12-27 2023-12-27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21648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29765.5U CN221648623U (zh) 2023-12-27 2023-12-27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29765.5U CN221648623U (zh) 2023-12-27 2023-12-27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48623U true CN221648623U (zh) 2024-09-03

Family

ID=9250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629765.5U Active CN221648623U (zh) 2023-12-27 2023-12-27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48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0352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
CN209763320U (zh) 空调器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21648623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785064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09962840U (zh) 新型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WO2024041055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12050295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878912A (zh)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844927U (zh)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0211952U (zh) 一种汽车空调迎风散热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21375831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183904A (zh) 电器盒、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19889854U (zh) 冰箱
CN221375829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329944U (zh) 冷媒冷却ip54防护等级变频柜壳体及变频柜
CN2213758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958702U (zh) 一种顶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18627099U (zh) 一种电控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0985724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391864U (zh) 一种矿车用控制柜及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