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41675U -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41675U CN221641675U CN202420088729.8U CN202420088729U CN221641675U CN 221641675 U CN221641675 U CN 221641675U CN 202420088729 U CN202420088729 U CN 202420088729U CN 221641675 U CN221641675 U CN 2216416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core
- arc
- shaped shel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0112 shell-mould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包括定模、动模、斜顶机构和抽芯机构,定模上安装有定模仁,动模上安装有动模仁,抽芯机构安装于动模仁与定模仁之间,定模仁、动模仁、斜顶机构和抽芯机构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抽芯机构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动模上设置有顶针机构,顶针机构用于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斜顶机构安装于顶针机构上,顶针机构在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斜顶机构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本申请具有提高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它能够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的结构和精确的尺寸。注塑成型是一种批量生产某些复杂形状部件时常用的加工方法,产品通常是通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制得。
薄板制件通常是使用注塑模具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得,注塑模具一般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形成用于成型薄板制件的型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型腔中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制得薄板制件。
目前存在一种弧形壳体制件,参照图1,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其侧边以及内表面处还具有第一扣位1、第二扣位2、第三扣位3、第四扣位4及第五扣位5,使得其形状外形不规则,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制件上的扣位特征会对脱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还缺乏一种能够快捷且高质量成型的模具结构,因此还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得注塑模具能够快捷且高质量成型薄片制件,本申请提供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斜顶机构和抽芯机构,所述定模上安装有定模仁,所述动模上安装有动模仁,所述抽芯机构安装于所述动模仁与所述定模仁之间,所述斜顶机构包括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和第四斜顶组件,所述定模仁、所述动模仁、所述第一斜顶组件、所述第二斜顶组件、所述第三斜顶组件、所述第四斜顶组件和所述抽芯机构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所述抽芯机构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所述动模上设置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用于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所述第一斜顶组件、所述第二斜顶组件、所述第三斜顶组件和所述第四斜顶组件均安装于所述顶针机构上,所述顶针机构在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斜顶组件、所述第二斜顶组件、所述第三斜顶组件和所述第四斜顶组件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模仁、动模仁、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第四斜顶组件和抽芯机构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注塑成型后,模具开模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抽芯机构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顶针机构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顶针机构在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和第四斜顶组件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与动模仁脱模分离,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脱模与模具开模及顶针顶出操作同步进行,该过程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定模仁上开设有环绕所述型腔的排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壳体制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排气困难的问题,设置排气槽,可将气体排出,减少弧形壳体制件气泡缺陷,提升弧形壳体制件的生产质量。
优选的,所述抽芯机构包括导向推杆、抽芯滑移块、第一抽芯块、第二抽芯块、第三抽芯块、第四抽芯块和第五抽芯块,所述导向推杆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推杆自定模内侧向定模外侧呈倾斜设置,所述抽芯滑移块与所述动模仁滑移连接,所述导向推杆的端部贯穿所述抽芯滑移块,所述抽芯滑移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避位口,所述第一抽芯块、所述第二抽芯块、所述第三抽芯块、所述第四抽芯块和所述第五抽芯块均与所述抽芯滑移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芯块、所述第二抽芯块、所述第三抽芯块、所述第四抽芯块和所述第五抽芯块并排设置,所述抽芯滑移块、所述第一抽芯块、所述第二抽芯块、所述第三抽芯块、所述第四抽芯块、所述第五抽芯块和所述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一注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芯滑移块、第一抽芯块、第二抽芯块、第三抽芯块、第四抽芯块、第五抽芯块和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一注塑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一注塑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一扣位,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朝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由于抽芯滑移块与动模仁固定连接,动模仁移动会带动抽芯滑移块一起远离定模仁移动,又由于导向推杆贯穿抽芯滑移块且呈倾斜设置,使得抽芯滑移块受到来自导向推杆的倾斜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抽芯滑移块与动模仁发生水平滑移,由于第一抽芯块、第二抽芯块、第三抽芯块、第四抽芯块、第五抽芯块与抽芯滑移块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抽芯块、第二抽芯块、第三抽芯块、第四抽芯块、第五抽芯块和抽芯滑移块共同远离第一注塑腔,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的脱模,脱模操作与模具开模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顶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滑移导向块、第一主斜顶块和斜顶抽芯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上,所述第一滑移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动模仁上,所述第一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滑移导向块后贯穿所述动模仁,所述第一主斜顶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避位口,所述斜顶抽芯块固定于所述第一主斜顶块的侧壁,所述第一主斜顶块、所述斜顶抽芯块和所述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二注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斜顶块、斜顶抽芯块和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二注塑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二注塑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二扣位,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朝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顶针机构再将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由于第一固定座固定于顶针机构上,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时会带动第一固定座移动,又由于第一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主斜顶块与第一固定座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又由于第一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第一滑移导向块固定于动模仁上,第一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第一滑移导向块后贯穿动模仁,第一固定座移动时第一主斜顶块受到来自第一固定座的力和来自第一滑移导向块的倾斜方向的力,使得第一主斜顶块相对动模仁发生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一主斜顶块远离第二注塑腔,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的脱模,脱模操作与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斜顶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滑移导向块和第二主斜顶块,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上,所述第二滑移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动模仁上,所述第二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滑移导向块后贯穿所述动模仁,所述第二主斜顶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避位口,所述第二主斜顶块和所述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三注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主斜顶块和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三注塑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三注塑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三扣位,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朝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顶针机构再将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由于第二固定座固定于顶针机构上,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时会带动第二固定座移动,又由于第二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二主斜顶块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又由于第二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第二滑移导向块固定于动模仁上,第二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第二滑移导向块后贯穿动模仁,第二固定座移动时第二主斜顶块受到来自第二固定座的力和来自第二滑移导向块的倾斜方向的力,使得第二主斜顶块相对动模仁发生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二主斜顶块远离第三注塑腔,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的脱模,脱模操作与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斜顶机构还包括第三斜顶组件,所述第三斜顶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三滑移导向块和第三主斜顶块,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上,所述第三滑移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动模仁上,所述第三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座上,所述第三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三滑移导向块后贯穿所述动模仁,所述第三主斜顶块的端部设置有第四避位口,所述第三主斜顶块和所述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四注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主斜顶块和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四注塑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四注塑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四扣位,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朝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顶针机构再将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由于第三固定座固定于顶针机构上,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时会带动第三固定座移动,又由于第三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第三固定座上,第三主斜顶块与第三固定座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又由于第三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第三滑移导向块固定于动模仁上,第三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第三滑移导向块后贯穿动模仁,第三固定座移动时第三主斜顶块受到来自第三固定座的力和来自第三滑移导向块的倾斜方向的力,使得第三主斜顶块相对动模仁发生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三主斜顶块远离第四注塑腔,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的脱模,脱模操作与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斜顶机构还包括第四斜顶组件,所述第四斜顶组件包括第四固定座、第四滑移导向块和第四主斜顶块,所述第四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上,所述第四滑移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动模仁上,所述第四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座上,所述第四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所述第四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所述第四滑移导向块后贯穿所述动模仁,所述第四主斜顶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五避位口,所述第四主斜顶块和所述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五注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主斜顶块和动模仁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五注塑腔,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五注塑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五扣位,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朝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顶针机构再将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由于第四固定座固定于顶针机构上,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时会带动第四固定座移动,又由于第四主斜顶块滑移设置于第四固定座上,第四主斜顶块与第四固定座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又由于第四主斜顶块呈倾斜设置,第四滑移导向块固定于动模仁上,第四主斜顶块的端部贯穿第四滑移导向块后贯穿动模仁,第四固定座移动时第四主斜顶块受到来自第四固定座的力和来自第四滑移导向块的倾斜方向的力,使得第四主斜顶块相对动模仁发生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四主斜顶块远离第五注塑腔,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的脱模,脱模操作与顶针机构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动模仁上固定有成型块,所述定模仁上开设有成型槽,所述成型块与所述成型槽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状制件的第二型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型腔的设置使得模具可同时成型两个不同的弧形制件,提高模具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定模仁、动模仁、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第四斜顶组件和抽芯机构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注塑成型后,模具开模使得动模仁与定模仁分离,抽芯机构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顶针机构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顶针机构在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和第四斜顶组件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与动模仁脱模分离,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脱模与模具开模及顶针顶出操作同步进行,该过程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抽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动模、斜顶机构和顶针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斜顶机构和顶针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弧形壳状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弧形主板;2、第一扣位;3、第二扣位;4、第三扣位;5、第四扣位;6、第五扣位;7、定模;8、动模;81、动模仁底板;82、动模架;9、斜顶机构;91、第一斜顶组件;911、第一固定座;912、第一滑移导向块;913、第一主斜顶块;914、斜顶抽芯块;92、第二斜顶组件;921、第二固定座;922、第二滑移导向块;923、第二主斜顶块;93、第三斜顶组件;931、第三固定座;932、第三滑移导向块;933、第三主斜顶块;94、第四斜顶组件;941、第四固定座;942、第四滑移导向块;943、第四主斜顶块;10、抽芯机构;101、导向推杆;102、抽芯滑移块;103、第一抽芯块;104、第二抽芯块;105、第三抽芯块;106、第四抽芯块;107、第五抽芯块;11、定模仁;12、动模仁;13、容置槽;14、顶针机构;141、顶针板;142、顶针;15、限位块;16、凸块;17、第一避位口;18、第一注塑腔;19、第二避位口;20、第二注塑腔;21、第三避位口;22、第三注塑腔;23、第四避位口;24、第四注塑腔;25、第五避位口;26、第五注塑腔;27、排气槽;28、弧形壳状制件;29、成型块;30、成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一种弧形壳体制件。参照图1,一种弧形壳体制件,包括弧形主板1,弧形主板1上设置有第一扣位2、多个第二扣位3、多个第三扣位4、多个第四扣位5和多个第五扣位6,第一扣位2、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均拥有各自的特定形状。第一扣位2、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均与弧形主板1底部一体成型,且呈不规则分布,使得弧形壳体制件形状外形不规则,因此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制件上的扣位特征会对脱模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照图2和图3,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7、动模8、斜顶机构9和抽芯机构10,定模7上安装有定模仁11,动模8上安装有动模仁12。为了适配工件的形状加工的需求,斜顶机构9包括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和第四斜顶组件94。定模仁11、动模仁12、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第四斜顶组件94和抽芯机构10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
抽芯机构10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动模8包括动模仁底板81和动模架82,动模架82上开设有容置槽13,动模仁12容置于容置槽13内。动模仁底板81上设置有顶针机构14,具体的,顶针机构14包括顶针板141和若干根顶针142,顶针板141与动模仁底板81滑移连接,顶针142垂直固定于顶针板141上,动模仁12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顶针孔,顶针142端部容置于顶针孔内,顶针142用于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和第四斜顶组件94均安装于顶针板141上,顶针板141在带动顶针142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及第四斜顶组件94共同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
定模仁11、动模仁12、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第四斜顶组件94和抽芯机构10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注塑成型后,模具开模使得动模仁12与定模仁11分离,抽芯机构10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顶针142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顶针板141在带动顶针142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和第四斜顶组件94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与动模仁12脱模分离,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脱模与模具开模及顶针142顶出操作同步进行,该过程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抽芯机构10包括导向推杆101、抽芯滑移块102、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抽芯滑移块102、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均呈水平设置,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依次排布,第五抽芯块107的位置高于第四抽芯块106的位置。导向推杆101与定模7固定连接,导向推杆101自定模7内侧朝定模7外侧倾斜设置。
动模仁12上固定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块15水平相向设置,限位块15呈倒L型设置,抽芯滑移块102的两侧设置有凸块16,凸块16向抽芯滑移块102的两侧延伸,使得抽芯滑移块102呈T型设置。凸块16的侧壁与限位块15的侧壁抵接,凸块16的顶部与限位块15的底部抵接。抽芯滑移块102滑移设置于两个限位块15之间,抽芯滑移块102的上表面与限位块15的上表面齐平。导向推杆101的端部贯穿抽芯滑移块102,抽芯滑移块102靠近型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位口17,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均与抽芯滑移块102固定连接,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均容置于第一避位口17内。第一扣位2包括五个子扣位,结合图6,抽芯滑移块102、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第五抽芯块107和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的五个子扣位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一注塑腔18。
对应的,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一注塑腔18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一扣位2。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8朝远离定模7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12与定模仁11分离,由于抽芯滑移块102水平滑移设置于动模仁12上,动模仁12朝远离定模仁11的方向竖直移动时会带动抽芯滑移块102一起远离定模仁11移动。又由于导向推杆101贯穿抽芯滑移块102且呈倾斜设置,使得抽芯滑移块102受到来自导向推杆101的倾斜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抽芯滑移块102与动模仁12发生水平滑移。由于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均与抽芯滑移块102固定连接,抽芯滑移块102水平滑移使得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第五抽芯块107和抽芯滑移块102共同远离第一注塑腔18,从而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的脱模,脱模操作与模具开模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10,第一斜顶组件91包括第一固定座911、第一滑移导向块912、第一主斜顶块913和斜顶抽芯块914,第二斜顶组件92包括第二固定座921、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和第二主斜顶块923,第三斜顶组件93包括第三固定座931、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和第三主斜顶块933,第四斜顶组件94包括第四固定座941、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和第四主斜顶块943。第一固定座911、第二固定座921、第三固定座931和第四固定座941均固定于顶针板141上,第一滑移导向块912、第二滑移导向块922、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及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均固定于动模仁12上。第一主斜顶块913滑移设置于第一固定座911上,第二主斜顶块923滑移设置于第二固定座921上,第三主斜顶块933滑移设置于第三固定座931上,第四主斜顶块943滑移设置于第四固定座941上。第一主斜顶块913、第二主斜顶块923、第三主斜顶块933及第四主斜顶块943均呈倾斜设置,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贯穿第一滑移导向块912后贯穿动模仁12,斜顶抽芯块914固定于靠近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一侧,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贯穿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后贯穿动模仁12,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贯穿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后贯穿动模仁12,第四主斜顶块943的端部贯穿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后贯穿动模仁12。
参照图10和图12,第一主斜顶块91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主斜顶块913呈一字排布平行设置,两个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贯穿动模仁12的中部,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避位口19,第一主斜顶块913、斜顶抽芯块914和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二注塑腔20。第二主斜顶块92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主斜顶块923呈一字排布,两个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贯穿动模仁12远离抽芯滑移块102的一侧,两个第二主斜顶块923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的排布方向呈平行设置。结合图11,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避位口21,结合图5和图7,第二主斜顶块923和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4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三注塑腔22。
参照图10和图11,第三主斜顶块933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三主斜顶块933呈一字排布平行设置,三个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贯穿动模仁12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三个第三主斜顶块933的排布方向与两个第二主斜顶块923的排布方向呈垂直设置,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设置有第四避位口23。结合图5、图8和图9,第三主斜顶块933和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5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四注塑腔24。第四主斜顶块94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四主斜顶块943与三个第三主斜顶块933呈一字排布平行设置,第四主斜顶块943与第三主斜顶块933相向设置,第四主斜顶块943的端部设置有第五避位口25。第四主斜顶块943和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6形状一致且连通于型腔的第五注塑腔26。
熔融状态的塑胶通入第二注塑腔20、第三注塑腔22、第四注塑腔24和第五注塑腔26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弧形壳体制件的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成型完成后,启动动模8朝远离定模7的方向移动,使得动模仁12与定模仁11分离,顶针板141带动顶针142再将弧形壳体制件顶出,由于第一固定座911、第二固定座921、第三固定座931和第四固定座941均固定于顶针板141上,顶针142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时会带动第一固定座911、第二固定座921、第三固定座931和第四固定座941移动。又由于第一主斜顶块913滑移设置于第一固定座911上,第二主斜顶块923滑移设置于第二固定座921上,第三主斜顶块933滑移设置于第三固定座931上,第四主斜顶块943滑移设置于第四固定座941上,第一主斜顶块913与第一固定座911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第二主斜顶块923与第二固定座921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第三主斜顶块933与第三固定座931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第四主斜顶块943与第四固定座941之间可发生相对滑移。
又由于第一主斜顶块913、第二主斜顶块923、第三主斜顶块933和第四主斜顶块943均呈倾斜设置,第一滑移导向块912、第二滑移导向块922、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和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均固定于动模仁12上,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贯穿第一滑移导向块912后贯穿动模仁12,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贯穿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后贯穿动模仁12,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贯穿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后贯穿动模仁12,第四主斜顶块943的端部贯穿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后贯穿动模仁12。第一固定座911移动时第一主斜顶块913受到来自第一固定座911的力和来自第一滑移导向块912的倾斜方向的力,第二固定座921移动时第二主斜顶块923受到来自第二固定座921的力和来自第二滑移导向块922的倾斜方向的力,第三固定座931移动时第三主斜顶块933受到来自第三固定座931的力和来自第三滑移导向块932的倾斜方向的力,第四固定座941移动时第四主斜顶块943受到来自第四固定座941的力和来自第四滑移导向块942的倾斜方向的力。使得第一主斜顶块913、第二主斜顶块923、第三主斜顶块933和第四主斜顶块943相对动模仁12发生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一主斜顶块913远离第二注塑腔20,第二主斜顶块923远离第三注塑腔22,第三主斜顶块933远离第四注塑腔24,第四主斜顶块943远离第五注塑腔26,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的脱模。脱模操作与顶针142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另一方面,参照图13,弧形壳体制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排气困难的问题,为了减少弧形壳体制件气泡缺陷,提升弧形壳体制件的生产质量,参照图11,定模仁11上开设有环绕型腔的排气槽27。排气槽27可将气体排出,达到减少弧形壳体制件气泡缺陷,提升弧形壳体制件的生产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5和图14,动模仁12上固定有成型块29,定模仁11上开设有成型槽30,成型块29与成型槽30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状制件28的第二型腔。第二型腔的设置使得模具可同时成型两个不同的弧形制件,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模具合模时,将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注入型腔中,等待塑胶冷却凝固。注塑成型后,模具开模使得动模仁12与定模仁11分离,抽芯滑移块102与动模仁12发生水平滑移。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第五抽芯块107和抽芯滑移块102共同远离第一注塑腔18,从而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的脱模。顶针142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同时第一主斜顶块913、第二主斜顶块923、第三主斜顶块933和第四主斜顶块943相对动模仁12发生滑移运动,第一主斜顶块913远离第二注塑腔20,第二主斜顶块923远离第三注塑腔22,第三主斜顶块933远离第四注塑腔24,第四主斜顶块943远离第五注塑腔26,从而实现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的脱模。
至此弧形壳体制件完全脱模。脱模操作与模具开模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的多个子扣位的碰撞和摩擦,脱模操作与顶针142顶出弧形壳体制件操作同步进行且减少了脱模过程中对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第三扣位4、第四扣位5和第五扣位6的碰撞和摩擦,提高了该种的弧形壳体制件的成型脱模加工效率和脱模加工质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7)、动模(8)、斜顶机构(9)和抽芯机构(10),所述定模(7)上安装有定模仁(11),所述动模(8)上安装有动模仁(12),所述抽芯机构(10)安装于所述动模仁(12)与所述定模仁(11)之间,所述斜顶机构(9)包括第一斜顶组件(91)、第二斜顶组件(92)、第三斜顶组件(93)和第四斜顶组件(94),所述定模仁(11)、所述动模仁(12)、所述第一斜顶组件(91)、所述第二斜顶组件(92)、所述第三斜顶组件(93)、所述第四斜顶组件(94)和所述抽芯机构(10)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体制件的型腔,所述抽芯机构(10)在模具开模时与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所述动模(8)上设置有顶针机构(14),所述顶针机构(14)用于将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顶出,所述第一斜顶组件(91)、所述第二斜顶组件(92)、所述第三斜顶组件(93)和所述第四斜顶组件(94)均安装于所述顶针机构(14)上,所述顶针机构(14)在顶出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斜顶组件(91)、所述第二斜顶组件(92)、所述第三斜顶组件(93)和所述第四斜顶组件(94)与成型的弧形壳体制件脱模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11)上开设有环绕所述型腔的排气槽(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机构(10)包括导向推杆(101)、抽芯滑移块(102)、第一抽芯块(103)、第二抽芯块(104)、第三抽芯块(105)、第四抽芯块(106)和第五抽芯块(107),所述导向推杆(101)与所述定模(7)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推杆(101)自定模(7)内侧向定模(7)外侧呈倾斜设置,所述抽芯滑移块(102)与所述动模仁(12)滑移连接,所述导向推杆(101)的端部贯穿所述抽芯滑移块(102),所述抽芯滑移块(10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避位口(17),所述第一抽芯块(103)、所述第二抽芯块(104)、所述第三抽芯块(105)、所述第四抽芯块(106)和所述第五抽芯块(107)均与所述抽芯滑移块(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芯块(103)、所述第二抽芯块(104)、所述第三抽芯块(105)、所述第四抽芯块(106)和所述第五抽芯块(107)并排设置,所述抽芯滑移块(102)、所述第一抽芯块(103)、所述第二抽芯块(104)、所述第三抽芯块(105)、所述第四抽芯块(106)、所述第五抽芯块(107)和所述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一扣位(2)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一注塑腔(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组件(91)包括第一固定座(911)、第一滑移导向块(912)、第一主斜顶块(913)和斜顶抽芯块(914),所述第一固定座(911)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14)上,所述第一滑移导向块(912)固定于所述动模仁(12)上,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911)上,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滑移导向块(912)后贯穿所述动模仁(12),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避位口(19),所述斜顶抽芯块(914)固定于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的侧壁,所述第一主斜顶块(913)、所述斜顶抽芯块(914)和所述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二扣位(3)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二注塑腔(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顶组件(92)包括第二固定座(921)、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和第二主斜顶块(923),所述第二固定座(921)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14)上,所述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固定于所述动模仁(12)上,所述第二主斜顶块(923)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921)上,所述第二主斜顶块(923)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滑移导向块(922)后贯穿所述动模仁(12),所述第二主斜顶块(92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避位口(21),所述第二主斜顶块(923)和所述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三扣位(4)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三注塑腔(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机构(9)还包括第三斜顶组件(93),所述第三斜顶组件(93)包括第三固定座(931)、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和第三主斜顶块(933),所述第三固定座(931)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14)上,所述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固定于所述动模仁(12)上,所述第三主斜顶块(933)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座(931)上,所述第三主斜顶块(933)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三滑移导向块(932)后贯穿所述动模仁(12),所述第三主斜顶块(933)的端部设置有第四避位口(23),所述第三主斜顶块(933)和所述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四扣位(5)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四注塑腔(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机构(9)还包括第四斜顶组件(94),所述第四斜顶组件(94)包括第四固定座(941)、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和第四主斜顶块(943),所述第四固定座(941)固定于所述顶针机构(14)上,所述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固定于所述动模仁(12)上,所述第四主斜顶块(943)滑移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座(941)上,所述第四主斜顶块(943)呈倾斜设置,所述第四主斜顶块(943)的端部贯穿所述第四滑移导向块(942)后贯穿所述动模仁(12),所述第四主斜顶块(943)的端部设置有第五避位口(25),所述第四主斜顶块(943)和所述动模仁(12)之间形成与弧形壳体制件侧边的第五扣位(6)形状一致且连通于所述型腔的第五注塑腔(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仁(12)上固定有成型块(29),所述定模仁(11)上开设有成型槽(30),所述成型块(29)与所述成型槽(30)在模具合模时形成用于注塑弧形壳状制件(28)的第二型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88729.8U CN221641675U (zh) | 2024-01-13 | 2024-01-13 |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88729.8U CN221641675U (zh) | 2024-01-13 | 2024-01-13 |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41675U true CN221641675U (zh) | 2024-09-03 |
Family
ID=9251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88729.8U Active CN221641675U (zh) | 2024-01-13 | 2024-01-13 |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41675U (zh) |
-
2024
- 2024-01-13 CN CN202420088729.8U patent/CN2216416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88574U (zh) | 一种前后模均不同的双色塑胶制品的注塑模具 | |
CN113510900B (zh) | 一种模内快速成型的水桶注塑模具 | |
CN110815735A (zh) | 一种汽车柱上装饰板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 |
CN215039799U (zh) | 一种模内快速成型的水桶注塑模具 | |
CN206357577U (zh) | 一种复印机的把手注塑模具双斜侧下抽芯机构 | |
CN221641675U (zh) | 一种弧形壳体成型注塑模具 | |
CN216992940U (zh) | 一种汽车油壶上壳模具的斜抽芯脱模结构 | |
CN222039465U (zh) | 一种薄壳片材零件成型模具 | |
CN217454802U (zh) | 具有大滑块同步外抽芯机构的大型汽车副仪表板模具 | |
CN212795716U (zh) | 一种斜顶出模具 | |
CN207448992U (zh) | 一种压差传感器塑胶外壳注塑模具 | |
CN111451478A (zh) | 一种带活动镶件成型产品倒扣的高性能压铸模具 | |
CN222156487U (zh) | 一种模具延迟顶出结构 | |
CN112757583A (zh) | 一种实现将注塑件顶出的注塑模具及操作方法 | |
CN215550616U (zh) | 型芯反置的注塑模具 | |
CN215396660U (zh) | 注塑模具 | |
CN113246411B (zh) | 一种二次顶出斜向脱模机构 | |
CN216100195U (zh) | 一种精密模具斜抽结构 | |
CN220297722U (zh) | 一种汽车油壶注塑模具抽芯脱模结构 | |
CN209903788U (zh) | 一种生产精密智能车钥匙底盖用推拉式模具 | |
CN222495269U (zh) | 具有倾斜滑动顶出机构的汽车前柱装饰板注塑模具 | |
CN216465988U (zh) | 一种针对透明产品的无痕脱模模具 | |
CN220562086U (zh) | 行位碰斜顶无缝对接模具 | |
CN215791537U (zh) | 具有扶手位侧抽机构的电子产品专用周转箱模具 | |
CN221271880U (zh) | 一种中控台模具的导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