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18251U -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18251U CN221618251U CN202323616543.XU CN202323616543U CN221618251U CN 221618251 U CN221618251 U CN 221618251U CN 202323616543 U CN202323616543 U CN 202323616543U CN 221618251 U CN221618251 U CN 221618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thpiece
- groove
- gas pipe
- ball
- fix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包括咬嘴、绑带和输气管,绑带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咬嘴的两侧,绑带可为布料材质,咬嘴的前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槽,咬嘴的前侧底端设有连通通槽的卡槽,卡槽的顶壁嵌设有的第一滚珠,卡槽的底壁嵌设有第二滚珠,输气管可穿套在通槽内,输气管的外侧套设有卡环,使用时,可将卡环插入卡槽内,当患者摆动头部带动咬嘴轴向转动时,第一滚珠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与卡环顶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第二滚珠也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与卡环底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以便卡环与咬嘴相对转动,从而降低咬嘴转动对输气管的影响,避免咬嘴轻易带动输气管转动引起患者气管的不适,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现有的输气管固定装置通常包括咬嘴,输气管穿套在咬嘴上,使用时患者咬住咬嘴,以固定输气管的端部。
然而,现有的输气管往往直接固定在咬嘴上,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摆动头部,则可能通过咬嘴带动输气管在气管内转动,引起患者不适,使用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管往往直接固定在咬嘴上,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摆动头部,则可能通过咬嘴带动输气管在气管内转动,引起患者不适,使用体验欠佳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包括咬嘴、绑带和输气管,所述绑带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咬嘴的两侧,所述咬嘴的前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槽,所述咬嘴的前侧底端设有连通通槽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顶壁嵌设有的第一滚珠,所述卡槽的底壁嵌设有第二滚珠,所述输气管可穿套在通槽内,所述输气管的外侧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可滑动插入卡槽内,所述卡环的顶壁可与第一滚珠抵接,所述卡环的底壁可与第二滚珠抵接,所述卡环的厚度小于第一滚珠与第二滚珠在咬嘴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均至少设有三个,多个第一滚珠沿卡槽顶壁的轮廓线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滚珠与第一滚珠对称。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在靠近咬嘴前侧处均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凸条的间距小于卡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咬嘴包括入口部和限位部,所述入口部设置在限位部的顶壁上,所述通槽沿入口部与限位部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卡槽设置在限位部上,所述入口部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入口部呈柱状,并垂直设置在限位部的顶壁上。
优选地,所述通槽的底端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咬嘴的前侧相邻,所述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小于输气管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绑带的内侧设有柔性材质的防护层。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包括硅胶层与安普贴水胶敷料层,所述硅胶层设置在绑带上,所述安普贴水胶敷料层设置在硅胶层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绑带为弹性材质。
优选地,所述绑带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的气管固定装置之后,使用时,可将卡环插入卡槽内,并将输气管套入通槽内,使输气管的两端从通槽的两端伸出,输气管的一端通过口部伸入患者的体内后,患者只需咬住咬嘴的顶端,便可通过卡槽与卡环的配合限制输气管在轴向上的移动,同时避免患者损坏或咬断输气管,当患者摆动头部带动咬嘴轴向转动时,第一滚珠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与卡环顶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第二滚珠也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与卡环底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以便卡环与咬嘴相对转动,从而降低咬嘴转动对输气管的影响,避免咬嘴轻易带动输气管转动引起患者气管的不适,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去输气管后在仰视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咬嘴;11、入口部;12、限位部;13、通槽;14、卡槽;15、凸条;16、限位块;2、绑带;3、输气管;31、软管;32、卡环;33、连接管;41、第一滚珠;42、第二滚珠;5、防护层;51、硅胶层;52、安普贴水胶敷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输气管3固定装置,包括咬嘴1、绑带2和输气管3,绑带2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咬嘴1的两侧,绑带2可为布料材质,咬嘴1的前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槽13,咬嘴1的前侧底端设有连通通槽13的卡槽14,卡槽14的顶壁嵌设有的第一滚珠41,卡槽14的底壁嵌设有第二滚珠42,输气管3可穿套在通槽13内,输气管3的外侧套设有卡环32,卡环32可滑动插入卡槽14内,卡环32的顶壁可与第一滚珠41抵接,卡环32的底壁可与第二滚珠42抵接,卡环32的厚度小于第一滚珠41与第二滚珠42在咬嘴1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以便卡环32伸入第一滚珠41与第二滚珠42之间,降低卡环32插入卡槽14的难度。
具体的,咬嘴1的前侧是指与咬嘴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侧外壁;输气管3包括相连的软管31和连接管33,卡环32位于软管31与连接管33的连接处,连接管33用于将软管31连接到输氧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可将卡环32插入卡槽14内,并将输气管3套入通槽13内,使输气管3的两端从通槽13的两端伸出,输气管3的一端通过口部伸入患者的体内后,患者只需咬住咬嘴1的顶端,便可通过卡槽14与卡环32的配合限制输气管3在轴向上的移动,同时避免患者损坏或咬断输气管3,最后将两根绑带2绕至脑后系紧即可,当患者摆动头部带动咬嘴1轴向转动时,第一滚珠41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1与卡环32顶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第二滚珠42也可通过滚动抵消咬嘴1与卡环32底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以便卡环32与咬嘴1相对转动,从而降低咬嘴1转动对输气管3的影响,避免咬嘴1轻易带动输气管3转动引起患者气管的不适,提升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滚珠41和第二滚珠42均至少设有三个,多个第一滚珠41沿卡槽14顶壁的轮廓线间隔分布,第二滚珠42与第一滚珠41对称,以便多个第一滚珠41支撑卡环32的顶壁与卡槽14的顶壁保持间隔平行,避免卡环32的顶壁与卡槽14的顶壁接触,进一步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第二滚珠42同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珠41和第二滚珠42均设有四个,并以通槽13为中心两个为一组地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卡槽14的两侧内壁在靠近咬嘴1前侧处均设有凸条15,凸条15沿通槽1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凸条15的间距小于卡环32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咬嘴1为具备一定弹性的塑料材质,当患者将卡环32插入卡槽14内时,凸条15可与卡环32的侧壁抵接,且随着卡环32的逐渐插入,卡环32的侧壁将挤压凸条15,驱使咬嘴1进行适应性的形变,以便卡环32中心端通过凸条15滑入卡槽14内,而当卡环32插入卡槽14后,由于两个凸条15的间距小于卡环32的直径,因此凸条15可将卡环32限制在卡槽14内,防止卡环32轻易脱离卡槽14,从而提升输气管3与咬嘴1的连接稳定性,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更易于推广。
进一步地,咬嘴1包括入口部11和限位部12,入口部11设置在限位部12的顶壁上,通槽13沿入口部11与限位部12的连线方向设置,卡槽14设置在限位部12上,入口部11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12的横截面积,以便患者咬住入口部11,并通过限位部12与患者的嘴部抵接,防止患者误吞咬嘴1,提升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入口部11呈柱状,并垂直设置在限位部12的顶壁上,以使入口部11的外部轮廓适配人体的嘴部曲线,提升患者咬住咬嘴1时的接触体验。
进一步地,通槽13的底端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咬嘴1的前侧相邻,限位块16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管33的直径,当连接管33套入通槽13内后,与上述凸条15同理,限位块16可防止连接管33轻易脱离通槽13,进一步提升输气管3与咬嘴1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绑带2的内侧设有柔性材质的防护层5,在使用时防护层5的位置与患者的两侧脸颊对应。
进一步地,防护层5包括硅胶层51与安普贴水胶敷料层52,硅胶层51设置在绑带2上,安普贴水胶敷料层52设置在硅胶层51的内侧,材料柔软不易对皮肤造成损伤,并且还能有效避免皮肤溃疡或压疮。
具体的,绑带2的内侧以及硅胶层51的内侧均指在使用时靠近患者脸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绑带2为弹性材质,可为弹性布料或硅胶材质,以便绑带2通过形变适应不同头围的患者使用,提升输气管3固定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绑带2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附图未示出),以便绑带2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快速连接或拆卸,提升使用便捷性。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咬嘴、绑带和输气管;
所述绑带设有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咬嘴的两侧,所述咬嘴的前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槽,所述咬嘴的前侧底端设有连通通槽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顶壁嵌设有的第一滚珠,所述卡槽的底壁嵌设有第二滚珠;
所述输气管可穿套在通槽内,所述输气管的外侧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可滑动插入卡槽内,所述卡环的顶壁可与第一滚珠抵接,所述卡环的底壁可与第二滚珠抵接,所述卡环的厚度小于第一滚珠与第二滚珠在咬嘴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均至少设有三个,多个第一滚珠沿卡槽顶壁的轮廓线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滚珠与第一滚珠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在靠近咬嘴前侧处均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凸条的间距小于卡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嘴包括入口部和限位部,所述入口部设置在限位部的顶壁上,所述通槽沿入口部与限位部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卡槽设置在限位部上,所述入口部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呈柱状,并垂直设置在限位部的顶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底端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咬嘴的前侧相邻,所述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小于输气管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内侧设有柔性材质的防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包括硅胶层与安普贴水胶敷料层,所述硅胶层设置在绑带上,所述安普贴水胶敷料层设置在硅胶层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为弹性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16543.XU CN221618251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16543.XU CN221618251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18251U true CN221618251U (zh) | 2024-08-30 |
Family
ID=9248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16543.XU Active CN221618251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18251U (zh) |
-
2023
- 2023-12-28 CN CN202323616543.XU patent/CN2216182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ees et al. | A technique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with a nasotracheal tube | |
CN118662742B (zh) | 一种具有药物涂层保护功能的鼻孔通气式插管 | |
CN221618251U (zh) | 一种输气管固定装置 | |
CN204106783U (zh) | 一种气管插管、牙垫组合套件 | |
CN219662549U (zh) | 一种防止气管插管脱落的牙垫 | |
CN207341998U (zh) | 一种气管插管 | |
CN211986607U (zh) | 气管插管固定器 | |
CN209996801U (zh) | 经口插入式胃管 | |
CN215231305U (zh) | 一种可固定气管插管 | |
CN204932513U (zh) | 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 |
CN200991486Y (zh) | 气管插管固定器 | |
CN219049970U (zh) | 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 | |
CN218106526U (zh) | 一种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 |
CN213191935U (zh) | 一种嵌套式多功能口咽通气管 | |
CN215130419U (zh) | 一种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辅助组件 | |
CN215938673U (zh) | 一种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 | |
CN211383294U (zh) | 一种气管插管防拔管装置 | |
CN221600936U (zh) | 一种可滑动气管插管护理固定架 | |
CN2531801Y (zh) | 牙垫防脱软片 | |
CN2196488Y (zh) | 鼻导管固定带 | |
CN213609135U (zh) | 改良式气管插管装置 | |
CN217067312U (zh) | 一种可吸氧以及气道湿化的口咽通气管 | |
CN221181301U (zh) |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吸氧湿化固定器 | |
CN219481196U (zh) | 一种医用防脱气管插管用系带 | |
CN102380152B (zh) | 依托鼻梁骨的气管插管全刚性固定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