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00537U - 一种复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00537U CN221600537U CN202322017250.3U CN202322017250U CN221600537U CN 221600537 U CN221600537 U CN 221600537U CN 202322017250 U CN202322017250 U CN 202322017250U CN 221600537 U CN221600537 U CN 2216005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fixedly connected
- hinged
- pulley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健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轴盘组件,用于锻炼患者手部;所述轴盘组件,包括轴盘、握杆以及轴,所述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轴在轴盘轴心处于轴盘固定连接,所述握杆在轴盘偏心处于轴盘转动连接,所述握杆上包裹有防滑垫圈,所述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轮链传动连接,所述轮链的另一端与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带轮轴,所述带轮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辅助患者进行锻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行动不便的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体因缺乏锻炼而肌肉萎缩,同时由于血液循环缓慢,还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在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康复锻炼,在锻炼时也应保证手部进行相应的锻炼以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现提出一种可同时锻炼腿部与手部的复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健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健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轴盘组件,用于锻炼患者手部;所述轴盘组件,包括轴盘、握杆以及轴,所述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轴在轴盘轴心处于轴盘固定连接,所述握杆在轴盘偏心处于轴盘转动连接,所述握杆上包裹有防滑垫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轮链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轮链的另一端与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带轮轴,所述带轮轴与壳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带轮轴在偏心轮轴心处于偏心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偏心处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两个导杆在两个偏心轮上的位置相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导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撑杆上的铰座与撑杆铰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撑杆通过壳体上的铰座与壳体铰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踏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铰接有靠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相关患者平躺于本壳体上,使其小腿放置于两个底板上,同时握紧握杆,此时相关技术人员调整靠板的角度使患者倚靠,同时相关技术人员控制轴开始转动,使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轴盘同步转动,从而认识轴盘上转动连接的握杆开始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相关患者的手部开始进行康复运动,同时轴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同步转动,使第二带轮在轮链的配合下与第二带轮同步转动,使带轮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偏心轮同步转动,从而使偏心轮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导杆开始转动,使导杆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拉杆开始进行圆周运动,从而使拉杆推动与其铰接的撑杆开始运动看,从而使撑杆带动与其铰接的底板开始同步运动,从而通过模拟人体走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偏心轮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壳体101、轴盘组件2、轴盘201、握杆202、轴203、第一带轮204、轮链205、第二带轮206、带轮轴207、偏心轮208、导杆209、拉杆301、撑杆302、底板303、靠板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健装置,包括壳体101,还包括:
轴盘组件2,用于锻炼患者手部;
所述轴盘组件2,包括轴盘201、握杆202以及轴203,所述轴203与壳体101转动连接,所述轴203在轴盘201轴心处于轴盘201固定连接,所述握杆202在轴盘201偏心处于轴盘201转动连接,所述握杆202上包裹有防滑垫圈。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撑杆302,举例而言,所述握杆202上设有腕带,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握杆202上的腕带对患者的手腕进行约束,从而防止患者手部力量缺失导致无法紧握握杆202;且所述握杆202设置为复合人体手部曲线的形状,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所述轴2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04,所述第一带轮204与轮链205传动连接。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轮链205,举例而言,所述轮链205上设置有防误触壳体,所述防误触壳体与壳体10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防误触壳体对轮链205进行防护,从而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误触。
具体的,所述轮链205的另一端与第二带轮20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206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带轮轴207,所述带轮轴207与壳体101转动连接。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第二带轮206,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带轮206可替换成齿轮,所述轮链205替换成相应的齿链,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通过此种方式防止其在传动过程中打滑。
具体的,所述带轮轴207在偏心轮208轴心处于偏心轮20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208偏心处固定连接有导杆209,所述两个导杆209在两个偏心轮208上的位置相反。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带轮轴207,举例而言,所述带轮轴207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电机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电机与壳体10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电机带动与其输出齿轮啮合的齿轮同步转动,从而使齿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带轮轴207同步转动。
具体的,两个导杆209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拉杆301,所述拉杆301的另一端通过撑杆302上的铰座与撑杆302铰接。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导杆209,举例而言,所述导杆209上设置有轴承组件,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轴承组件减小拉杆301与导杆209转动所受摩擦力,从而防止断轴。
具体的,所述撑杆302通过壳体101上的铰座与壳体101铰接,所述撑杆302的另一端铰接有底板303,所述底板303底部设置有踏板。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底板303,举例而言,所述底板303内侧包裹有软性垫片,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通过软性垫片为人体与其接触提供缓冲,从而增加患者使用体验。
具体的,所述壳体101上铰接有靠板304。
对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的靠板304,举例而言,所述靠板304上设置偶遇颈枕,所述颈枕设置为符合人体头颈曲线的形状,且其上包裹有弹性软垫,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为患者头颈部提供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关患者平躺于本壳体101上,使其小腿放置于两个底板303上,同时握紧握杆202,此时相关技术人员调整靠板304的角度使患者倚靠,同时相关技术人员控制轴203开始转动,使轴20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轴盘201同步转动,从而认识轴盘201上转动连接的握杆202开始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相关患者的手部开始进行康复运动,同时轴203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204同步转动,使第二带轮206在轮链205的配合下与第二带轮206同步转动,使带轮轴207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偏心轮208同步转动,从而使偏心轮208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导杆209开始转动,使导杆209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拉杆301开始进行圆周运动,从而使拉杆301推动与其铰接的撑杆302开始运动看,从而使撑杆302带动与其铰接的底板303开始同步运动,从而通过模拟人体走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复健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盘组件,用于锻炼患者手部;
所述轴盘组件,包括轴盘、握杆以及轴,所述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轴在轴盘轴心处于轴盘固定连接,所述握杆在轴盘偏心处于轴盘转动连接,所述握杆上包裹有防滑垫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轮链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链的另一端与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带轮轴,所述带轮轴与壳体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轴在偏心轮轴心处于偏心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偏心处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两个导杆在两个偏心轮上的位置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导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撑杆上的铰座与撑杆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通过壳体上的铰座与壳体铰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踏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铰接有靠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17250.3U CN221600537U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一种复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17250.3U CN221600537U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一种复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00537U true CN221600537U (zh) | 2024-08-27 |
Family
ID=9243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17250.3U Active CN221600537U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一种复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00537U (zh) |
-
2023
- 2023-07-28 CN CN202322017250.3U patent/CN2216005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6118B (zh) | 机械手揉捏按摩装置 | |
CN111773636B (zh) | 一种医疗康复训练设备 | |
CN107320910A (zh) | 一种上肢柔顺康复外骨骼 | |
CN111700775A (zh) | 一种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 |
CN108354783A (zh) | 一种移动式上肢辅助康复机器人 | |
CN113827445B (zh) | 一种七自由度串并联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 |
CN113244087A (zh) | 一种老年患者腿部训练装置 | |
CN221600537U (zh) | 一种复健装置 | |
CN112155947A (zh) | 一种腕关节训练机器人 | |
CN106038166B (zh) | 一种手摇震动组合按摩器 | |
CN201832101U (zh) | 机械手揉捏按摩装置 | |
CN213157455U (zh) | 一种重症医学科使用的腿部肌肉训练器 | |
CN213607964U (zh) | 一种腕关节训练机器人 | |
CN213346669U (zh) | 一种手臂肌肉锻炼的康复装置 | |
CN212631183U (zh) | 一种康复医疗器械 | |
CN115212512A (zh) | 一种医学护理用气压式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 |
CN208770309U (zh) | 一种医用产科产后护理锻炼装置 | |
CN210698657U (zh) | 一种医疗康复用足踝活动器 | |
CN213432843U (zh) | 一种康复科用具有按摩功能的手臂锻炼器 | |
CN221636555U (zh) | 手臂康复训练设备 | |
CN222488001U (zh) | 一种术后康复用辅助护理装置 | |
CN221013832U (zh) | 一种可调式前臂旋转牵伸装置 | |
CN112370302A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病人康复装置 | |
CN207627574U (zh) | 肘部康复训练仪 | |
CN215740289U (zh) | 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