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79278U -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79278U CN221579278U CN202322780825.7U CN202322780825U CN221579278U CN 221579278 U CN221579278 U CN 221579278U CN 202322780825 U CN202322780825 U CN 202322780825U CN 221579278 U CN221579278 U CN 2215792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livery device
- atomizing cup
- pipe
- communicated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面罩、雾化器、雾化杯和导管,所述雾化器与雾化杯通过导管连通,所述面罩内设置有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的一端与雾化杯连通,所述面罩内设置有鼻塞,所述鼻塞的一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自由端贯穿面罩与雾化杯连通。其目的是:降低雾化气排入外部的量,减少雾化药液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疫病防治中,通常采用汤剂或丸散剂,然而在治疗疫病时,由于存在首过效应,使得药物进入体循环及肺部的量减少。静脉注射给药虽然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给药手段,但也存在从生产、用药安全及患者顺应性等问题,很难达到快速和有效的改善病情的作用。
随着雾化给药器的到来,可以将药物经口腔和鼻腔直接送入呼吸道,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现有的雾化给药器通常有雾化器主体、输送管、雾化杯以及呼吸面罩组成,其呼吸面罩上设有呼吸孔,呼吸孔与外界连通。在雾化器工作时,雾化后的药液进入呼吸面罩,通过自主呼吸的方式,将空气与雾化后的药液一同吸入呼吸道内,进而实现治疗。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呼吸孔与外界连通,雾化后的药液进入呼吸面罩后,可以经呼吸孔排入空气当中,造成药液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使得雾化气不易排入外部,减少雾化药液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面罩、雾化器、雾化杯和导管,所述雾化器与雾化杯通过导管连通,所述面罩内设置有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的一端与雾化杯连通,所述面罩内设置有鼻塞,所述鼻塞的一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自由端贯穿面罩与雾化杯连通。
进一步,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容纳箱和回液管,所述容纳箱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输气管通过容纳腔与雾化杯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与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的自由端与雾化杯连通。这样设置,通过容纳箱和回液管,在雾化气进入容纳腔后,雾化小液滴之间容易合并形成大液滴,大液滴继续合并形成一定体积的液体,这种汇聚而成的液体可以经回液管回流至雾化杯储液室内,减少药液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回液管靠近容纳腔一端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回液管靠近雾化杯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回液管上连通有挤压球囊,所述挤压球囊位于流量调节器与第一单向阀之间。这样设置,通过按动挤压球囊便于将容纳腔内的液体吸入挤压球囊内,关闭流量调节器后可以通过再次按动挤压球囊将挤压球囊内的液体排入雾化杯的储液室内,储液内回收的药液可以再次雾化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通过第一单向阀使得储液室内的液体不易回流至回液管内。
进一步,所述容纳箱的底部向外突出形成弧形部,所述回液管与容纳腔的连通处位于弧形部的最底端。这样设置,通过在容纳箱靠近回液管一端设计弧形部,并且将回液管与容纳腔的连通处设置在弧形部的最底端,能够尽可能将容纳腔内的药液回收完全,减少药液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鼻塞呈圆台状,所述输气管与外部的连通处位于鼻塞的锥形小端。这样设置,通过将鼻塞设计为圆台状,便于将鼻塞塞入鼻腔,也不易于损伤鼻腔。
进一步,所述鼻塞中间形成腔室,所述鼻塞的锥形大端和锥形小端均设有呼吸孔,所述呼吸孔与腔室连通。这样设置,通过腔室与呼吸孔,在患者进行吸气时,雾化气经输气管进入鼻腔,同时,外部空气经呼吸孔进入鼻腔,能够在吸入雾化气的同时吸入空气,减少了造成呼吸急促的可能,在呼气时,也可经呼吸孔排出。
进一步,所述输气管远离雾化杯的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这样设置,通过第二单向阀,使得雾化气单向流动,在患者吸气时能够将雾化气经输气管排入鼻腔,在呼气时,尽量阻止气体进入输气管,降低了对输气管的污染。
进一步,所述面罩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鼻塞位于面罩内部。这样设置,便于内外气体的流通,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
进一步,所述面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这样设置,通过固定带,便于将面罩固定在头部上,不需要手持面罩即可实现固定,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面罩远离雾化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这样设置,通过环形气囊,在佩戴面罩时,能让患者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鼻塞及输气管,将鼻塞塞入鼻腔内,再打开雾化器,雾化气经雾化杯排入输气管内,再经输气管进入鼻腔内部,在此过程中雾化气不易排入外部而造成雾化药液的浪费;
2、通过腔室与呼吸孔,在患者进行吸气时,雾化气经输气管进入鼻腔,同时,外部空气经呼吸孔进入鼻腔,能够在吸入雾化气的同时吸入空气,减少了造成呼吸急促的可能,在呼气时,也可经呼吸孔排出;
3、通过容纳箱和回液管,在雾化气进入容纳腔后,雾化小液滴之间容易合并形成大液滴,大液滴继续合并形成一定体积的液体,这种汇聚而成的液体可以经回液管回流至雾化杯储液室内,减少药液的浪费;
4、通过按动挤压球囊便于将容纳腔内的液体吸入挤压球囊内,关闭流量调节器后可以通过再次按动挤压球囊将挤压球囊内的液体排入雾化杯的储液室内,储液内回收的药液可以再次雾化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通过第一单向阀使得储液室内的液体不易回流至回液管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中鼻塞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雾化器1、雾化杯2、输气管3、第二单向阀31、鼻塞4、呼吸孔41、面罩5、固定带51、环形气囊52、容纳箱6、回液管7、流量调节器71、第一单向阀72、挤压球囊73、导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的具体含义,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雾化器1、导管8、雾化杯2、输气管3和鼻塞4,雾化器1与雾化杯2的储液室通过导管8连通,输气管3的一端与雾化杯2连通,输气管3的另一端穿设在鼻塞4上、且与外部连通,输气管3远离雾化杯2的一端卡接第二单向阀31,通过第二单向阀31,使得雾化气单向流动,在患者吸气时能够将雾化气经输气管3排入鼻腔,在呼气时,尽量阻止气体进入输气管3,降低了对输气管3的污染。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鼻塞4呈圆台状,便于将鼻塞4塞入鼻腔,也不易于损伤鼻腔;输气管3与外部的连通处位于鼻塞4的锥形小端,鼻塞4中间形成腔室,鼻塞4的锥形大端和锥形小端均设有呼吸孔41,呼吸孔41与腔室连通,外界空气可以经锥形大端上的呼吸孔41进入腔室内部,再经锥形小端上的呼吸孔41吸入体内,通过腔室与呼吸孔41,在患者进行吸气时,雾化气经输气管3进入鼻腔,同时,外部空气经呼吸孔41进入鼻腔,能够在吸入雾化气的同时吸入空气,减少了造成呼吸急促的可能,在呼气时,也可经呼吸孔41排出。
如图3所示,输气管3的一端穿设有面罩5,面罩5内设置有回收组件,本实施例中,回收组件包括容纳箱6,容纳箱6内部设有容纳腔,输气管3的一端与鼻塞4连通,另一端通过容纳腔与雾化杯2连通,输气管3、容纳箱6和鼻塞4均位于腔室内部,通过面罩5,在将鼻塞4塞入鼻腔后可以手持面罩5实现固定,相比于直接手持鼻塞4而言更加方便;同时,在雾化气进入容纳腔后,雾化小液滴之间容易合并形成大液滴,大液滴继续合并形成一定体积的液体,这种汇聚而成的液体落入容纳腔,等待后期回收处理,减少药液的浪费。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纳腔的底部连通有回液管7,回液管7与雾化杯2的储液室连通,回液管7的一端螺纹连接流量调节器71,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单向阀72,回液管7上连通有挤压球囊73,挤压球囊73位于流量调节器71与第一单向阀72之间,通过按动挤压球囊73便于将容纳腔内的液体吸入挤压球囊73内,关闭流量调节器71后可以通过再次按动挤压球囊73将挤压球囊73内的液体排入雾化杯2的储液室内,储液室内回收的药液可以再次雾化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通过第一单向阀72使得储液室内的液体不易回流至回液管7内。本实施例中,回液管7采用柔性材质,便于挤压。
本实施例中,容纳箱6的底部向外突出形成弧形部,回液管7与容纳腔的连通处位于弧形部的最底端,通过在容纳箱6靠近回液管7一端设计弧形部,并且将回液管7与容纳腔的连通处设置在弧形部的最底端,能够尽可能将容纳腔内的药液回收完全,减少药液的浪费。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面罩5的两侧均设有通气孔,便于内外气体的流通,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面罩5的两侧均胶接有固定带51,便于将面罩5固定在头部上,不需要手持面罩5即可实现固定,使得操作更加方便;面罩5的一端胶接有环形气囊52,使得患者在佩戴面罩5时,能够更加舒适。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使用时,将鼻塞4对准鼻腔,手持面罩5将鼻塞4塞入鼻腔内,再用固定带51将面罩5固定在头部。启动雾化器1,雾化气经雾化杯2进入容纳腔,在容纳腔内作短暂停留,在患者做吸气运动时,通过输气管3将容纳腔里的雾化气吸入鼻腔内部,与此同时,外部空气,首先经通气孔进入面罩5内,再经锥形大端上的呼吸孔41进入鼻塞4的腔室内,接着经锥形小端的呼吸孔41进入鼻腔,这就实现了在吸入雾化气的同时吸入空气,使得氧气能够正常供给,增加呼吸的顺畅性,不会造成因为鼻塞4将鼻腔封住,只能通过口腔进行呼吸而引起呼吸急促的状况。即,在患者作呼气运动时,气体可以经锥形小端的呼吸孔41排入鼻塞4的腔室,再经锥形大端上的呼吸孔41排入面罩5内,最后经通气孔排入外部,实现气体交换。同时,在患者进行呼吸运动时,由于存在第二单向阀31的存在,雾化气只会经输气管3排入鼻腔内,并不会将体内的气体排入输气管3内,减少了对输气管3的污染。
雾化气实质为雾化小液滴,雾化小液滴混合碰撞容易汇聚形成大液体,最终形成一定体积的液体,如果不对这些药液进行回收处理,会造成药液的浪费。而在使用本装置时,当雾化小液滴混合碰撞容易汇聚形成大液体后,会在容纳腔底部汇聚形成一定体积的液体,再打开流量调节器71,按动挤压球囊73,将容纳腔底部的液体经回液管7吸入挤压球囊73内部,关闭流量调节器71,再次挤压球囊73,将挤压球囊73内的液体排入雾化杯2的储液室内,减少药液的浪费,第一单向阀72使得雾化杯2储液室内的液体不会流至回液管7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通过鼻塞4及输气管3,将鼻塞4塞入鼻腔内,再打开雾化器1,雾化气经雾化杯2排入输气管3内,再经输气管3进入鼻腔内部,在此过程中雾化气不易排入外部而造成雾化药液的浪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包括面罩(5)、雾化器(1)、雾化杯(2)和导管(8),所述雾化器(1)与雾化杯(2)通过导管(8)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内设置有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的一端与雾化杯(2)连通,所述面罩(5)内设置有鼻塞(4),所述鼻塞(4)的一端连通有输气管(3),所述输气管(3)的自由端贯穿面罩(5)与雾化杯(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容纳箱(6)和回液管(7),所述容纳箱(6)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输气管(3)通过容纳腔与雾化杯(2)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与回液管(7)连通,所述回液管(7)的自由端与雾化杯(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7)靠近容纳腔一端设有流量调节器(71),所述回液管(7)靠近雾化杯(2)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72),所述回液管(7)上连通有挤压球囊(73),所述挤压球囊(73)位于流量调节器(71)与第一单向阀(7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6)的底部向外突出形成弧形部,所述回液管(7)与容纳腔的连通处位于弧形部的最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塞(4)呈圆台状,所述输气管(3)贯穿鼻塞(4)与外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塞(4)中间形成腔室,所述鼻塞(4)的锥形大端和锥形小端均设有呼吸孔(41),所述呼吸孔(41)与腔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远离雾化杯(2)的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5)远离雾化杯(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5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80825.7U CN221579278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80825.7U CN221579278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79278U true CN221579278U (zh) | 2024-08-23 |
Family
ID=9239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80825.7U Active CN221579278U (zh) | 2023-10-17 | 2023-10-17 |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79278U (zh) |
-
2023
- 2023-10-17 CN CN202322780825.7U patent/CN2215792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95564B1 (en) | Breath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a nebulizer | |
US12151066B2 (en) | Aerosol chamber and interface to optimize inhaled dose with neonatal CPAP device | |
CN215608554U (zh) | 一种儿童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 | |
CN201012211Y (zh) | 药物雾化吸入装置 | |
CN111214735A (zh) |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 |
CN109045426A (zh) | 用于雾化治疗的雾化吸入器以及医疗装置 | |
CN201880153U (zh) | 一种储雾罐 | |
CN221579278U (zh) | 一种吸入式鼻腔给药装置 | |
CN210583295U (zh) | 一种减少药物流失的雾化器 | |
CN107970507B (zh) | 一种雾化咬嘴气路 | |
CN212679792U (zh) | 一种药物吸入辅助装置 | |
CN212369389U (zh) | 一种医用雾化装置 | |
CN211561481U (zh) | 吸痰输氧雾化一体化装置 | |
CN210933209U (zh) | 超声科雾化器 | |
CN211611164U (zh) | 一种防止药液遗漏的雾化装置 | |
CN209361574U (zh) | 一种麻醉科用的麻醉呼吸面罩 | |
CN209033410U (zh) | 用于雾化治疗的雾化吸入器以及医疗装置 | |
CN210044627U (zh) | 手持式微网雾化器专用的引流吸嘴 | |
CN221579263U (zh) | 一种鼻疗雾化装置 | |
CN217697547U (zh) | 一种雾化吸入器及雾化吸入装置 | |
CN221787696U (zh) | 防止药物外漏的雾化面罩 | |
CN114364421A (zh) | 用于以新生儿cpap装置优化吸入剂量的气溶胶室和接口的设计 | |
CN215608463U (zh) | 一种医用面罩 | |
CN217067286U (zh) | 一种避免交叉感染的雾化装置 | |
CN214485246U (zh) | 一种具有双通道t型管的药物射流雾化吸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