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63102U - 移运平板车 - Google Patents
移运平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63102U CN221563102U CN202323485880.XU CN202323485880U CN221563102U CN 221563102 U CN221563102 U CN 221563102U CN 202323485880 U CN202323485880 U CN 202323485880U CN 221563102 U CN221563102 U CN 221563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mp
- transfer
- car body
- section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转运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运平板车,移运平板车包括用于承载移运物的车体,车体上铰接有坡道结构,坡道结构具有用于引导移运物从地面移动至车体上的坡道,坡道结构包括在坡道延伸方向上分体设置的至少两个坡道段,相邻两坡道段铰接以使坡道结构为可折叠结构,在需要小车行走而将坡道结构收起时,可以将坡道结构的各坡道段进行折叠,这样在坡道有较长的长度时,坡道结构收起时的高度可以较低,避免影响移运平板车的通过性,提高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转运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运平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力机器人具有自走功能,但其本体底部通常距离地面很近,因而只能在平坦地面移动,而无法在路况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自行移动,电力机器人构成可自走的移运物,电力机器人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及材料特性,在机器人本体上不会设置吊点或叉车孔,因此为了实现不平地面上的移运,一般是采用吊带捆绑机器人,再通过吊车将机器人移运至目标位置,而使用吊带捆绑机器人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吊车需要临时支派,在很多偏僻地区,吊车并不能及时到位,影响机器人的移运效率。
现有技术中也有比较简易且便于移运物上车的平板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5659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手推车,其车体包括底板,底板构成承载台,底板的前端铰接有斜坡板,斜坡板构成坡道结构,使用时,可以旋转斜坡板至接触地面,使移运物沿着沿斜坡板移动至底板上合适位置,在需要小车行走时,则需要旋转斜坡板至竖直状态并固定以形成挡板,这种小车可以常备,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便于实现移运。
然而,对于电力机器人这样的移运物,当坡道很陡时会上不去,因而需要斜坡板设置地很长以便于减小坡度,而这样在使斜坡板收起到竖直状态时,高度会很高,影响小车的通过性,在一些对高度有限制的场景不能很好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运平板车,以解决目前的移运平板车在坡道长度较长时会使坡道结构收起时的高度较高而影响通过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移运平板车的技术方案是:
移运平板车,包括用于承载移运物的车体,车体上铰接有坡道结构,坡道结构具有用于引导移运物从地面移动至车体上的坡道,坡道结构包括在坡道延伸方向上分体设置的至少两个坡道段,相邻两坡道段铰接以使坡道结构为可折叠结构。
进一步地,各坡道段均具有成夹角设置的引导侧面和支撑侧面,引导侧面用于形成坡道,支撑侧面用于支撑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相邻两坡道段之间还设有用于在折叠时进行钩挂连接的钩挂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坡道结构的靠近车体的坡道段构成连接坡道段,连接坡道段一端与车体铰接、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设有连接结构,车体上设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上设有与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车体上设有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部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在固定部分上的活动部分,活动部分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固定部分包括安装座,活动部分包括安装在安装座上的丝杆,丝杆用于在旋拧时使活动部分抵紧、松开移运物。
进一步地,活动部分还包括与丝杆传动连接的滑座,车体上设有与滑座止转配合的止转配合部,丝杆用于在旋拧时带动滑座滑动以使滑座抵紧、松开移运物。
进一步地,车体上靠近坡道结构的一侧可活动地设有限位体,限位体具有供移运物移动到车体上的让开状态以及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的阻挡状态。
进一步地,车体上设有吊点和/或叉车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中的移运平板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对坡道结构进行分段,利用各分段部分铰接以形成可折叠结构,在需要使移运物从地面移动至车体上时,可以使坡道结构的各坡道段展开以形成完整的坡道,从而引导移运物上车,在需要小车行走而将坡道结构收起时,可以将坡道结构的各坡道段进行折叠,这样在坡道有较长的长度时,坡道结构收起时的高度可以较低,避免影响移运平板车的通过性,提高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运平板车承载有移运物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运平板车承载有移运物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移运平板车的坡道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移运平板车的前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移运平板车的侧限位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移运平板车的侧限位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手轮与驱动丝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后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连接销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承载台上的滑轨的示意图。
图中:100、移运物;1、承载台;11、叉车孔;12、滑轨;2、坡道结构;21、第一坡道段;22、第二坡道段;23、第一合页;24、锁紧搭扣;3、第一侧支架;31、吊耳;32、车体连接耳;4、第二侧支架;5、前支架;6、前限位架;61、前架主体;62、前缓冲块;7、侧限位架;71、滑座;72、安装座;73、手轮;74、蝶形螺母;75、侧缓冲块;76、驱动丝杆;77、限位轴;8、后限位架;81、后架支杆;82、销轴;83、开口销;84、限位杆;85、后缓冲块;9、连接销;10、第二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移运平板车通过对坡道结构进行分段,利用各分段部分铰接以形成可折叠结构,在需要使移运物从地面移动至车体上时,可以使坡道结构的各坡道段展开以形成完整的坡道,从而引导移运物上车,在需要小车行走而将坡道结构收起时,可以将坡道结构的各坡道段进行折叠,这样在坡道有较长的长度时,坡道结构收起时的高度可以较低,避免影响移运平板车的通过性,提高不同场景的适应能力。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移运平板车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10所示,移运平板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承载台1以及设置在承载台1上的前支架5、第一侧支架3、第二侧支架4,承载台1包括底部框架以及设置在底部框架上的顶部平板,底部框架的四角分别设有滚轮以便于移运平板车移动。前支架5固定在顶部平板的前侧边缘,第一侧支架3和第二侧支架4分别固定在顶部平板的左右两侧边缘,顶部平板用于承载移运物100,本实施例中的移运物100为具有自走功能的电力机器人。
前支架5上设有供人力推拉移运平板车的把手。承载台1的底部框架上设有叉车孔11,以便于通过叉车对移运平板车进行升降。第一侧支架3和第二侧支架4的顶部均设有吊耳31,吊耳31构成吊点,吊耳31上设有吊孔,以便于吊车对移运平板车进行起吊,使移运平板车与移运物100一同升降。
为了便于移运物100移动到车体上,车体上铰接有坡道结构2,坡道结构2具有用于引导移运物100从地面移动至承载台1上的坡道,坡道结构2包括在坡道延伸方向上分体设置的两个坡道段,两坡道段铰接以使坡道结构2为可折叠结构,两坡道段分别为第一坡道段21和第二坡道段22,坡道结构2自身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其展开状态如图3所示,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坡道段21相较第二坡道段22更远离车体,第一坡道段21与第二坡道段22通过第一合页23进行铰接,第二坡道段22远离第一坡道段21的一端通过第二合页10与车体铰接,以使第一坡道段21可相对第二坡道段22转动,第二坡道段22可相对车体转动,以实现折叠和展开的操作。
各坡道段均具有成夹角设置的引导侧面和支撑侧面,引导侧面用于形成坡道,支撑侧面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在坡道结构2处于展开状态时,引导侧面倾斜朝上,第一坡道段21的引导侧面和第二坡道段22的引导侧面共同构成坡道,坡道与承载台1的台面高度一致,两坡道段的相邻端的端面相对,两坡道段均可以支撑在地面,比较稳定,有利于承受大重量的移运物100。
在坡道结构2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2所示,两坡道段的支撑侧面相贴,坡道段均处于竖直状态,为了保持两坡道段的相对位置,在两坡道段之间设有锁紧搭扣24,锁紧搭扣24构成用于在折叠时进行钩挂连接的钩挂连接结构,利用锁紧搭扣24将两坡道段连接在一起,方便操作,锁紧可靠。第二坡道段22构成坡道结构2的靠近车体的连接坡道段,第二坡道段22的远离车体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坡道连接耳,第一侧支架3和第二侧支架4分别具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上设有车体连接耳32,坡道连接耳构成连接结构,车体连接耳32构成连接配合结构,车体连接耳32和坡道连接耳上均设有销孔以通过连接销9进行连接,连接销9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插销部分,两个插销部分的一端一体相连,两插销部分用于分别插入车体连接耳32和坡道连接耳上的销孔以实现坡道结构2和车体的连接,保持坡道结构2相对于车体的位置。
车体的承载台1上还设有前限位架6、侧限位架7和后限位架8,侧限位架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承载台1的左右两侧,前限位架6、侧限位架7和后限位架8均构成用于对移运物100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以在移运物100上车后在其四侧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其中,前限位架6包括与承载台1固定的前架主体61以及设置在前架主体61上的前缓冲块62,前缓冲块62有多个,以在移运物100的前端碰撞到前限位架6时进行缓冲。
侧限位架7为可以调节的限位结构,侧限位架7包括滑座71、安装座72、手轮73、蝶形螺母74、侧缓冲块75、驱动丝杆76、限位轴77,安装座72构成固定部分,手轮73、驱动丝杆76、限位轴77和滑座71构成活动部分,安装座72固定在承载台1上,驱动丝杆76安装在安装座72上,驱动丝杆76一端连接手轮73、另一端连接限位轴77,限位轴77两端粗、中间细,限位轴77的中间较细部分穿设在滑座71上的连接孔内,滑座71为框架结构,滑座71的前后两侧底部分别设有滑块,承载台1上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12,滑轨12具有供滑块伸入的滑槽以使滑座71能够沿滑轨12左右滑动,滑轨12构成车体上的与滑座71止转配合的止转配合部,在通过手轮73旋拧丝杆时,可以带动滑座71左右滑动以使滑座71抵紧、松开移运物100。侧缓冲块75设置在滑座71的朝向移运物100的一侧,以缓冲滑座71与移运物100之间的作用力。蝶形螺母74用于在拧紧时保持驱动丝杆76的位置,避免驱动丝杆76松动。
后限位架8包括后架支杆81、销轴82、开口销83、限位杆84、后缓冲块85,后架支杆81有两个,两后架支杆81之间的距离满足移运物100通过,后架支杆81竖直设置,限位杆84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82连接在两后架支杆81的上端,销轴82的一端穿设有开口销83以避免销轴82脱出,限位杆84构成车体上的靠近坡道结构2的一侧的限位体,当将开口销83拔出,进而将销轴82拔出时,限位杆84可拿掉,限位杆84可拆连接在后架支杆81上,以使限位杆84具有供移运物100移动到车体上的让开状态以及用于对移运物100进行限位的阻挡状态,在让开状态时,限位杆84被拆下来,不会阻挡移运物100移动至车体上,在阻挡状态时,限位杆84被装上,能够对移运物100的向后运动进行限位,后缓冲块85设置在限位杆84的中部,以在移运物100的后端碰撞到后限位架8时进行缓冲。
在电力机器人跨区域移动时,移运平板车的使用过程如下:
展开移运平板车:松开锁紧搭扣24,将第一坡道段21展开;拆去连接销9,将第二坡道展开,拆去限位杆84,分别往外调整侧限位架7。
机器人上车:通过操控机器人或人工推送,使机器人沿着坡道缓慢爬上车体并在接触前限位架6时停止。
锁定机器人:安装限位杆84,并分别调整两侧限位架7,使侧限位架7抵紧机器人侧面。
移动机器人:人工推送移运平板车,使机器人乘坐移运平板车移动至目标位置。
机器人下车:到达目标位置后,通过操控机器人或人工推送,使机器人沿着坡道缓慢行至地面。
在机器人上下货车时,可以使叉车货叉伸进叉车孔11内,并将移运平板车连同机器人一起举升至货车上。或者采用四根吊索系挂在四个吊耳31上,通过吊车将移运平板车连同机器人一起吊升至货车上。机器人下货车时同理。
该移运平板车可以实现机器人自爬上车、随移运平板车跨区域移动、配合吊车或叉车高效上下货车等功能,提高了移运效率,而且可以适用不同场景,通用性好。
其他实施方式中,坡道段也可以由平板形成,在坡道结构展开时,仅第一坡道段的远离车体一端支撑在地面上。
其他实施方式中,坡道结构也可以有三个坡道段。
其他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坡道段也可以在坡道结构折叠时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中,各限位结构也可以都是固定在车体上的限位座。
其他实施方式中,可调的限位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的可调固定座,车体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通过使可调固定座连接到不同螺栓连接孔实现可调固定座在车体上的固定位置的调节。
其他实施方式中,车体上也可以仅设置吊点或者仅设置叉车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地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移运平板车,包括用于承载移运物的车体,车体上铰接有坡道结构,坡道结构具有用于引导移运物从地面移动至车体上的坡道,其特征是,坡道结构包括在坡道延伸方向上分体设置的至少两个坡道段,相邻两坡道段铰接以使坡道结构为可折叠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各坡道段均具有成夹角设置的引导侧面和支撑侧面,引导侧面用于形成坡道,支撑侧面用于支撑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相邻两坡道段之间还设有用于在折叠时进行钩挂连接的钩挂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坡道结构的靠近车体的坡道段构成连接坡道段,连接坡道段一端与车体铰接、靠近另一端的部位设有连接结构,车体上设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上设有与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车体上设有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限位结构包括固定部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在固定部分上的活动部分,活动部分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固定部分包括安装座,活动部分包括安装在安装座上的丝杆,丝杆用于在旋拧时使活动部分抵紧、松开移运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活动部分还包括与丝杆传动连接的滑座,车体上设有与滑座止转配合的止转配合部,丝杆用于在旋拧时带动滑座滑动以使滑座抵紧、松开移运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车体上靠近坡道结构的一侧可活动地设有限位体,限位体具有供移运物移动到车体上的让开状态以及用于对移运物进行限位的阻挡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运平板车,其特征是,车体上设有吊点和/或叉车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85880.XU CN221563102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移运平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85880.XU CN221563102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移运平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63102U true CN221563102U (zh) | 2024-08-20 |
Family
ID=9229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85880.XU Active CN221563102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移运平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63102U (zh) |
-
2023
- 2023-12-20 CN CN202323485880.XU patent/CN2215631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11318A (en) | Air transportable container adjunct | |
US3934740A (en) | Transport vehicle with tiltable chassis | |
US574370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mounted hoisting system | |
CN102264575B (zh) | 用于运输货物集装箱的拖车及其使用方法 | |
US5352083A (en) | Towing and wrecker truck construction having an extensible wheel lift | |
US5829948A (en) | Multipurpose lift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A2075087C (en) | Cargo handling apparatus | |
US4231709A (en) | Demountable transporter for containers | |
US20030180132A1 (en) | Mobile lift | |
US10723605B2 (en) | Forklift adapter | |
EP0775666B1 (en) | Fork lift | |
CN111114201B (zh) | 折叠式自行走工具车 | |
JP2016533972A (ja) | 動力付き入換用ドーリおよび緊締装置 | |
US5478189A (en) | Lift gate cargo cart | |
KR101820768B1 (ko) | 레일 이동형 계단 운용 대차 | |
US20070020073A1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tractor trailers | |
CN221563102U (zh) | 移运平板车 | |
CN117681937A (zh) | 一种移运平板车 | |
CN214653320U (zh) | 一种货物搬运车 | |
CN112298303A (zh) | 一种稳定支撑型电动爬楼拉货车 | |
US5374155A (en) | Stowable load stabilizer for forklift mast | |
US5165840A (en) | Clamp attachment for a lift truck | |
CN110155912A (zh) | 一种叉车 | |
KR101650889B1 (ko) | 지게차 적재장치가 구비된 화물차 | |
CN214399669U (zh) | 一种多功能平衡运输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