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16049U -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16049U CN221516049U CN202323580622.XU CN202323580622U CN221516049U CN 221516049 U CN221516049 U CN 221516049U CN 202323580622 U CN202323580622 U CN 202323580622U CN 221516049 U CN221516049 U CN 2215160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slide
- inclined guide
- main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主滑座、次滑座和驱动部件。上模设有斜导柱;上模和下模能够合模以形成模腔;主滑座滑动连接于下模,主滑座上设有斜导孔,主滑座靠近模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滑块芯,滑块芯具有与模腔连通的型腔;次滑座滑动连接于主滑座,次滑座设有穿设于型腔的顶针;驱动部件驱动次滑座移动;在开模时,上模和下模相对远离,斜导柱脱离斜导孔且推动主滑座向远离模腔方向移动,滑块芯相对于顶针移动以使顶针顶出产品,驱动部件驱动次滑座向远离模腔方向移动并带动主滑座移动。该结构能够实现二次脱模运动,使得侧面抱紧力大的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提高产品的开模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产品外部侧面常具有倒扣、扣位等结构,在开模时,一般采用滑块结构侧面抽芯脱模。滑块是顺着一定角度侧面抽芯脱模,当滑动一段行程后,这个扣位倒扣的压铸产品位置就脱离了滑块接触,从而使产品能顺利取出。在滑块抽芯过程中,如果产品的抱紧力过大,易发生产品粘结滑块的情况,导致脱模过程容易将产品拉坏,产品无法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所述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包括:
上模,设有斜导柱;
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能够合模以形成模腔;
主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所述主滑座上设有斜导孔,所述主滑座靠近所述模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芯,所述滑块芯具有与所述模腔连通的型腔;
次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滑座,所述次滑座设有穿设于所述型腔的顶针;
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次滑座移动;
在合模时,所述斜导柱的下端插入所述斜导孔内;
在开模时,所述斜导柱脱离所述斜导孔且推动所述主滑座向远离所述模腔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次滑座向远离所述模腔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滑座再次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脱模时,上模和下模的相对远离带动斜导柱脱离斜导孔,在此过程中斜导柱对斜导孔的孔壁施加力,以使主滑座移动以远离模腔,进而带动滑块芯移动,而粘接于滑块芯的型腔内的产品被顶针顶出,驱动部件再驱动次滑座向远离模腔的方向移动,次滑座抵接并推动主滑座移动,再次带动滑块芯移动,以使产品顺利脱离滑块芯,实现滑块芯的二次脱模运动,使得侧面抱紧力大的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提高产品的开模成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设有定位柱,所述下模设有定位孔;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主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滑座设有凸部,所述次滑座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凸部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凸部沿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抵接于所述限位槽左右两侧的槽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次滑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主滑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凸条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件位于所述下模的左侧,所述斜导柱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右侧,所述斜导柱自上而下往靠近所述驱动部件的方向倾斜,所述斜导孔自上而下往靠近所述驱动部件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斜导柱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所述主滑座上设有两个所述斜导孔,两个所述斜导柱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导孔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次滑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针座,所述针座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顶针,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主滑座和所述滑块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滑座设有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一倾斜壁自上而下朝靠近所述驱动部件的方向倾斜,所述上模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相匹配的第二倾斜壁;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第一倾斜壁和所述第二倾斜壁相互抵接并且定位,以使所述斜导柱插入所述斜导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次滑座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能够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左右两侧的槽壁以推动所述次滑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合模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次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次滑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
上模100、斜导柱110、定位柱120、第二倾斜壁130;
下模200、模腔210、定位孔220、导轨230;
主滑座300、斜导孔310、滑块芯320、型腔330、凸部340、固定块350、定位槽351、第一倾斜壁360;
次滑座400、顶针410、限位槽420、凸条430、针座440、安装槽450;
驱动部件500、驱动端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和图11,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包括上模100、下模200、主滑座300、次滑座400和驱动部件500。上模100设有斜导柱110。下模200位于上模100的下方,上模100和下模200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靠近以合模,合模时形成模腔210;上模100和下模200能够沿上下方向相互远离以开模。主滑座300滑动连接于下模200,主滑座300上设有斜导孔310,主滑座300靠近模腔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芯320,即主滑座300的右侧与滑块芯320连接。滑块芯320的右侧具有与模腔210连通的型腔330。次滑座400滑动连接于主滑座300上,次滑座400的右侧设有穿设于型腔330的顶针410。驱动部件500能够驱动次滑座40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参照图2至图4,在合模时,驱动部件500驱动次滑座400向靠近模腔210方向移动,即驱动次滑座400向右移动,随后,上模100和下模200相对靠近,斜导柱110的下端插入斜导孔310内,斜导柱110对斜导孔310的孔壁施加力,进而带动主滑座300向靠近模腔210方向移动,即带动主滑座300向右移动;
参照图2至图4,在开模时,上模100和下模200相对远离,斜导柱110脱离斜导孔310,在此过程中斜导柱110对斜导孔310的孔壁施加力,以使主滑座300向左移动以远离模腔210,进而带动滑块芯320移动,此时次滑座400未移动,即顶针410相对于滑块芯320向右移动,粘接于滑块芯320的型腔330内的成型产品被顶针410向右顶出,驱动部件500再驱动次滑座400向远离模腔210的方向移动,次滑座400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抵接并推动主滑座300向左移动,再次带动滑块芯320向左移动,以使产品顺利脱离滑块芯320,实现滑块芯320的二次脱模运动,避免单次移动脱模导致产品破损,使得侧面抱紧力大的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提高产品的开模成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上模100设有定位柱120,下模200设有定位孔220;上模100和下模200合模时,定位柱120插入定位孔220已完成上模100和下模200的定位,避免跑偏。
优选的,参照图9,下模2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230,主滑座300滑动连接于导轨2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至图7,主滑座300的上端面设有凸部340,次滑座400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槽420,凸部340插入限位槽420内,凸部340沿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抵接于限位槽420左右两侧的槽壁。
可以理解的是,当次滑座400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后,凸部340与限位槽420抵接,次滑座400继续向左移动时会带动主滑座300向左移动;当次滑座400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凸部340与限位槽420抵接,次滑座400继续向右移动会带动主滑座300向右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至图7,次滑座4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430,主滑座300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50,固定块35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槽351,凸条430插入定位槽351内,以使次滑座400与主滑座300滑动连接。
优选的,参照图4,驱动部件500位于下模200的左侧,斜导柱110位于驱动部件500的右侧,斜导柱110自上而下往靠近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倾斜,斜导孔310自上而下往靠近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两个斜导柱110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主滑座300上设有两个斜导孔310,两个斜导柱110分别与两个斜导孔310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0,次滑座4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针座440,针座440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顶针410,顶针410穿设于主滑座300和滑块芯3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和图8,主滑座300设有第一倾斜壁360,第一倾斜壁360自上而下朝靠近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倾斜,上模100设有与第一倾斜壁360相匹配的第二倾斜壁130;上模100和下模200合模时,第一倾斜壁360和第二倾斜壁130相互抵接并且定位,以使斜导柱110插入斜导孔3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倾斜壁360和第二倾斜壁130抵接时,第二倾斜壁130能够推动主滑座300移动,以使斜导柱110能够对齐斜导孔310。
优选的,参照图6和图9,次滑座400设有安装槽450,驱动部件500的驱动端510设于安装槽450内,驱动部件500的驱动端510能够抵接于安装槽450左右两侧的槽壁以推动次滑座4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100),设有斜导柱(110);
下模(200),位于所述上模(100)的下方,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能够合模以形成模腔(210);
主滑座(300),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200),所述主滑座(300)上设有斜导孔(310),所述主滑座(300)靠近所述模腔(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芯(320),所述滑块芯(320)具有与所述模腔(210)连通的型腔(330);
次滑座(400),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滑座(300),所述次滑座(400)设有穿设于所述型腔(330)的顶针(410);
驱动部件(500),用于驱动所述次滑座(400)移动;
在合模时,所述斜导柱(110)的下端插入所述斜导孔(310)内;
在开模时,所述斜导柱(110)脱离所述斜导孔(310)且推动所述主滑座(300)向远离所述模腔(210)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件(500)驱动所述次滑座(400)向远离所述模腔(210)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滑座(300)再次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00)设有定位柱(120),所述下模(200)设有定位孔(220);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合模时,所述定位柱(120)插入所述定位孔(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230),所述主滑座(300)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座(300)设有凸部(340),所述次滑座(400)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槽(420),所述凸部(340)插入所述限位槽(420)内,所述凸部(340)沿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抵接于所述限位槽(420)左右两侧的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滑座(4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430),所述主滑座(300)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50),所述固定块(35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槽(351),所述凸条(430)插入所述定位槽(35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500)位于所述下模(200)的左侧,所述斜导柱(110)位于所述驱动部件(500)的右侧,所述斜导柱(110)自上而下往靠近所述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倾斜,所述斜导孔(310)自上而下往靠近所述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斜导柱(110)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所述主滑座(300)上设有两个所述斜导孔(310),两个所述斜导柱(110)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导孔(310)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滑座(4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针座(440),所述针座(440)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顶针(410),所述顶针(410)穿设于所述主滑座(300)和所述滑块芯(3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座(300)设有第一倾斜壁(360),所述第一倾斜壁(360)自上而下朝靠近所述驱动部件(500)的方向倾斜,所述上模(100)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360)相匹配的第二倾斜壁(130);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合模时,所述第一倾斜壁(360)和所述第二倾斜壁(130)相互抵接并且定位,以使所述斜导柱(110)插入所述斜导孔(3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滑座(400)设有安装槽(450),所述驱动部件(500)的驱动端(510)设于所述安装槽(450)内,所述驱动部件(500)的驱动端(510)能够抵接于所述安装槽(450)左右两侧的槽壁以推动所述次滑座(4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80622.XU CN221516049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80622.XU CN221516049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16049U true CN221516049U (zh) | 2024-08-13 |
Family
ID=9218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80622.XU Active CN221516049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16049U (zh) |
-
2023
- 2023-12-26 CN CN202323580622.XU patent/CN2215160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82765U (zh) |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 |
CN221516049U (zh) | 一种压铸模滑块顶出结构 | |
CN216885016U (zh) | 一种二次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107297870B (zh) | 一种内抽芯机构及空调面框模具 | |
CN217373094U (zh) | 二次抽芯模具装置 | |
CN215283044U (zh) | 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产品脱模机构 | |
CN112936773B (zh) |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112277265B (zh) | 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 |
CN213860444U (zh) | 一种可降低模具厚度的三板模具 | |
CN210362293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内置顶针抽芯结构 | |
CN218477067U (zh) | 滑块抽芯机构及模具 | |
CN113619041A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二次抽芯机构 | |
CN218196610U (zh) | 注塑模具装置及注塑设备 | |
CN218399274U (zh) | 双向顶出模具 | |
CN220562096U (zh) | 一种顶出抽芯装置及模具 | |
CN216465969U (zh) | 一种模具侧进胶机械式模内切结构 | |
CN215472800U (zh) | 注塑模具 | |
CN115157577B (zh) |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 |
CN215921182U (zh) | 一种用于将保险杠的倒扣位拉出的脱扣结构及模具 | |
CN222004290U (zh) | 抽芯机构、注塑模具及喇叭盖板 | |
CN217704544U (zh) | 一种滑块司筒顶出机构 | |
CN220362929U (zh) | 具有机械摆杆脱模结构的模具 | |
CN220390201U (zh) | 一种模具及注塑设备 | |
CN218429729U (zh) | 一种三通管双角度倒扣抽芯结构 | |
CN222198841U (zh) | 一种便于成型且快速脱模的压铸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