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13158U -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13158U CN221513158U CN202322366393.5U CN202322366393U CN221513158U CN 221513158 U CN221513158 U CN 221513158U CN 202322366393 U CN202322366393 U CN 202322366393U CN 221513158 U CN221513158 U CN 2215131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nula
- layer
- track
- main body
- connecting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包括U型主体、衬部、插管部和连接带;所述U型主体的两臂末端分别为膨大部,所述衬部分别固定在所述膨大部的内侧;所述U型主体的底部设计为两层结构,其中贴近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内层,远离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外层;所述轨道内层和轨道外层之间的缝隙为移动通道,供所述插管部沿U型主体的底部自由移动;所述插管部,包括管状的插管通道、环状的移动环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车管通道和移动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面部,在不拆卸插管的情况下可移动插管位置,便于检查、清理口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产品是一种在临床抢救、急救、麻醉和重症监护过程中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为经口气管插管,它是建立人工呼吸通道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非计划性拔管是气管插管最常见的意外之一。在抢救、急救及重症情况下,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及心理上的焦虑,经口气管插管会使患者吞咽功能受阻、局部压迫感明显、咽喉壁黏膜受到刺激等产生强烈的不适,在昏睡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患者为了舒适会本能的用手或借助外力将气管插管拔除。也有可能因气管插管固定不牢在搬运患者、吸痰、整理导线时将导管牵拉而拔除。非计划性拔管通常会导致患者反复插管致使气道黏膜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室息等严重不良事件。
目前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主要措施是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固插管。对经口气管插管的加固方式多采用传统的胶带、绷带来固定,比如“工”型胶带固定法、兔耳固定法等。其次也借助一些简易装置与胶带、绑带结合来对插管进行固定。总体来讲,气管插管固定装置比传统固定方法好一些,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固定插管,减少插管随患者自身的动作、搬运等行为而晃动脱落的概率,且固定器视觉效果会好一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的尊严。但固定装置的缺点在于,一方面易造成患者的面部受压损伤,尤其是重症患者,通常面部消瘦,缺少脂肪缓冲,固定装置不能很好的贴和,固定装置与患者面部相互摩擦、积压,导致损伤。另一方面,目前的辅助固定装置安装繁琐,通过胶带、绑带固定在患者口腔周边或者面部,不方便插管的拆卸和重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救时,耽误急救时间,甚至会妨碍施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面部,在不拆卸整体固定装置和插管的情况下便可自由移动插管位置,便于检查、清理口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细节设计周全,整体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包括U型主体、衬部、插管部和连接带;
所述衬部,包含左衬部和右衬部;使用时贴于左右脸颊,起到固定支撑U型主体的作用;
所述U型主体的两臂末端分别为左膨大部和右膨大部,所述左衬部和所述右衬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左膨大部和所述右膨大部内侧;所述U型主体的底部设计为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结构构成移动轨道;其中贴近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内层,远离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外层;所述轨道内层和轨道外层之间的缝隙为移动通道,供所述插管部沿U型主体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左膨大部和所述右膨大部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左连接耳和右连接耳);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左连接耳和所述右连接耳;
所述插管部,包括插管通道、移动环和连接臂;
所述插管通道为管状,一端的管壁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环为环状,连接于所述U型主体底部的轨道外层上,可沿U型主体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移动环和所述插管通道,带着所述插管通道随移动环的移动而移动。
优选的,所述衬部贴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合剂层,用于将衬部黏于皮肤上。
优选的,所述左膨大部和右膨大部均呈手形或扇形。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外层与所述轨道内层接触的一侧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根档条,所述档条在第一侧壁上间隔出若干卡位,用于容纳所述移动环,并限定移动环的位置,使其不会随意沿所述轨道外层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插管通道固定连接后继续延伸折成凹字形状的锁定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移动环底面呈钝角;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插管通道的筒壁呈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环为闭合的圆环或者C型环。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槽上还包括固定带和锁扣;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锁定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可绕插管一周后置于所述锁定槽内;所述锁扣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臂上;另一端扣接于所述锁定槽的末端,与所述锁定槽形成封闭空的,用于锁定固定带的末端,从而对插管起到加固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增加摩擦力,不易滑脱。
进一步的,在所述插管通道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2个U型缺口,将管壁分为至少两部分,其中至少一部分管壁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缺口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管壁被两个U型缺口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U型主体底部的轨道内层上设置有支撑件,使用时,所述支撑件位于患者皮肤与U型主体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插管通道的管壁上沿轴心方向,开设有一条豁口,使所述插管通道的管壁的截面成C型。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凹字形,所述支撑件的背脊呈弧形,与所述U型主体的轨道内层的弧度一致;其两个支撑腿高度由内向外逐减,以适应人中两侧的面部弧度,如此的设计将着力点设在人中两侧,可以避免支撑件直接压迫人中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优选弹性材料,可调节两个连接耳之间距离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头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充分考虑了危重患者的面部特点,以面部骨骼为基础,设计着力点,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面部,在不拆卸插管的情况下可移动插管位置,便于检查、清理口腔。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设置的左膨大部和右膨大部,考虑到了患者面部的情况,模拟了双手捧脸的场景,配合衬部对皮肤的保护,使装置与面颊部的接触部贴合更稳、更舒适。同时,选取人中附近的位置作为第三个着力点,三点支撑,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U型主体底部,作为移动环滑动导轨的轨道外层上由档条形成了若干卡位,在不妨碍移动环移动的前提下,所述卡位容纳和限定移动环的位置,使装置带着插管可以在U型主体底部上的任意预设位置稳定的停留,减少非计划性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支撑件,将着力点设在人中两侧,可以使支撑件避免直接压迫人中位置,且其形状的设计可以更好的适应U型主体的内层结构以及人中两侧的面部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插管通道的管壁上,开设U型缺口,将管壁分成多部分,分解、转移了连接臂牵拉力,维持了插管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多管情况下的分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U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U型主体的轨道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插管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插管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带豁口的插管通道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带豁口的插管通道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U型主体;101、左膨大部;102、右膨大部;103、连接耳;104、轨道内层;105、轨道外层;1051、档条;1052、卡位;1503、第一侧壁;106、支撑件;1061、背脊;1062、支撑腿;20、衬部;201、左衬部;202、右衬部;203、粘合剂层;30、连接带;40、插管部;401、插管通道;402、移动环;403、连接臂;4011、U型缺口;4012、第一管壁;4013、第二管壁;4014、豁口;4031、锁定槽;4032、固定带;4033、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 “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包括U型主体10、衬部20、插管部40和连接带30;
所述衬部20,包含左衬部201和右衬部202;使用时贴于左右脸颊,固定起到固定支撑U型主体的作用。
所述U型主体10的两臂末端分别为左膨大部101和右膨大部102,所述左衬部201和所述右衬部202分别固定在所述左膨大部101和所述右膨大部102内侧;所述U型主体10的底部设计为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结构构成移动轨道;其中贴近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内层104,远离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外层105;所述轨道内层104和轨道外层105之间的缝隙为移动通道,供所述插管部40沿U型主体10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左膨大部101和所述右膨大部102上分别设置连接耳103;所述连接带30连接所述两个连接耳103;
所述插管部40,包括插管通道401、移动环402和连接臂403;
所述插管通道401为管状;一端的管壁通过所述连接臂403与所述移动环402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环402为环状,连接于所述U型主体10底部的轨道外层104上,可沿U型主体10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连接臂403连接所述移动环402和所述插管通道401,带着所述插管通道401随移动环402的移动而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部20贴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合剂层203,用于将衬部20黏于皮肤上。也可以喷涂螯合剂之类的物质,使衬部20贴近脸的一侧与皮肤贴合紧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膨大部101和右膨大部102均呈手形或扇形。有利于患者面部的着力。
详细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外层105与所述轨道内层104接触的一侧为第一侧壁1503,所述第一侧壁1503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根档条1051,所述档条1051在第一侧壁1053上间隔出若干卡位1052,用于容纳所述移动环402,并限定移动环402的位置,使其不会随意沿所述轨道外层105滑动。
详细参见图4和图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403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402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插管通道401固定连接后继续延伸折成凹字形状的锁定槽4031。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403与所述移动环402的底面呈钝角;所述连接臂403与所述插管通道401的筒壁呈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环402为闭合的圆环或者C型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槽4031上还包括固定带4032和锁扣4033;所述固定带4032一端与所述锁定槽403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可绕插管一周后置于所述锁定槽4031内;所述锁扣4033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臂403上;另一端扣接于所述锁定槽4031的末端,与所述锁定槽4031形成封闭空的,用于锁定固定带4032的末端,从而对插管起到加固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4032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起(图中未示出),增加摩擦力,不易滑脱。所述固定带4032优选硅胶材质,在随时锁定槽4031和/或锁扣4033的挤压下产生形变,可以更牢固的固定在锁定槽40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插管通道401与所述连接臂403连接的一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2个U型缺口4011;U型缺口4011将管壁分为至少两部分,其中至少一部分管壁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当移动时,插管通道401会受连接臂403牵拉,导致置于插管通道401中的插管晃动厉害,会增加插管与口腔、咽喉、气管等的摩擦,影响插管的稳定性;由于U型缺口4011的设计,连接臂403的牵拉力主要集中到了与之固定连接的管壁上,其他管壁可以避免受到牵拉,使插管受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当插管通道401中有多条管时,U型缺口4011有助于分流,便于不同管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U型缺口401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两个U型缺口4011将管壁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管壁4012和第二管壁4013;所述第一管壁4012与所述连接臂403固定连接。当移动时,插管通道401会受连接臂403牵拉,连接臂403的牵拉力主要集中到了第一管壁4012上,第二管壁4013可以避免受到牵拉,使插管受影响较小。
详细参见图6和图7,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插管通道401的管壁上沿轴心方向,开设有一条豁口4014,使所述插管通道401的管壁的截面成C型。使用时,插管从所述豁口4014进入插管通道401的管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管通道401位于口腔内部分的开口末端边缘为弧形,避免在口腔内滑动是擦伤口腔器官或黏膜。
详细参见图1和图8,
在一些实施例中,U型主体10底部的轨道内层104上设置有支撑件106,使用时,所述支撑件106位于患者皮肤与U型主体10之间。一方面为U型主体10提供着力点,不易晃动;另一方面避免U型主体10直接压迫在患者的皮肤上,造成皮肤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06为凹字形,所述支撑件106的背脊1061呈弧形,与所述U型主体10的轨道内层104的弧度一致;其两个支撑腿1062的高度由内向外逐减,以适应人中两侧的面部弧度,如此的设计将着力点设在人中两侧,可以避免支撑件106直接压迫人中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30优选弹性材料,可调节两个连接耳103之间距离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头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使用时,先将U型主体10、衬部20、插管部40和连接带30组装好(也可以是出厂时即组装好的);揭掉衬部20的粘合剂层203上的保护膜,将左衬部201贴于患者右脸颊,右衬部202贴于患者左脸颊,所述U型主体10通过支撑件106加设于人中之上,插管通道401的自由端伸入患者口腔中,将一次性插管置于插管通道401内,用固定带4033固定好后,根据患者头围收放连接带30调整好松紧度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包括U型主体、衬部、插管部和连接带;
所述衬部,包含左衬部和右衬部;
所述U型主体的两臂末端分别为左膨大部和右膨大部,所述左衬部和所述右衬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左膨大部和所述右膨大部内侧;所述U型主体的底部设计为两层结构,所述两层结构构成移动轨道;其中贴近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内层,远离皮肤的一层为轨道外层;所述轨道内层和轨道外层之间的缝隙为移动通道,供所述插管部沿U型主体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左膨大部和所述右膨大部上分别设置有左连接耳和右连接耳;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左连接耳和所述右连接耳;
所述插管部,包括插管通道、移动环和连接臂;
所述插管通道为管状,一端的管壁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移动环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环为环状,连接于所述U型主体底部的轨道外层上,可沿U型主体的底部自由移动;
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移动环和所述插管通道,带着插管通道随移动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外层与所述轨道内层接触的一侧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根档条,所述档条在第一侧壁上间隔出若干卡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环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插管通道固定连接后继续延伸折成凹字形状的锁定槽;所述锁定槽上还包括固定带和锁扣;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锁定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可绕插管一周后置于所述锁定槽内;所述锁扣一端铰接与所述连接臂上;另一端扣于所述锁定槽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管通道的管壁上沿轴心方向,开设有一条豁口,使所述插管通道的管壁的截面成C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为闭合的圆环或者C型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管通道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一端,在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U型缺口,将管壁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其中至少一部分管壁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缺口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管壁被两个U型缺口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主体底部的轨道内层上设置有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凹字形,所述支撑件的背脊呈弧形,与所述U型主体的轨道内层的弧度一致;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支撑腿厚度由内向外逐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部贴近脸的一侧设置有粘合剂层;所述左膨大部和右膨大部均呈手形或扇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6393.5U CN221513158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6393.5U CN221513158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13158U true CN221513158U (zh) | 2024-08-13 |
Family
ID=9218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66393.5U Active CN221513158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13158U (zh) |
-
2023
- 2023-09-01 CN CN202322366393.5U patent/CN2215131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5656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a breathing passage | |
US5056515A (en) | Tracheostomy tube assembly | |
US4331143A (en) | Endotracheal tube holder | |
US20050133038A1 (en) | Adjustable collar and retainer for endotracheal tube | |
US4537192A (en) | Unitary endotracheal tube holder | |
JPH05212120A (ja) | 医療−外科用装置 | |
JPH03501220A (ja) | 経気管カテーテル装置 | |
US4574798A (en) | Surgical appliance support | |
KR101495307B1 (ko) | 의료용 기관삽관튜브 고정 장치 | |
WO1999032182A1 (en) | Mouthpiece for endotracheal tube | |
KR20170109393A (ko) | 기관내 튜브 고정장치 | |
KR101780958B1 (ko) | 기관삽관튜브 고정 장치 | |
CN221513158U (zh) | 一种适用于经口插管的可移动固定装置 | |
CN108939238A (zh) | 可固定经口插管的嘴形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1245028U (zh) | 一种口咽通气管 | |
CN217938851U (zh) | 多用途插管固定器 | |
CN215916073U (zh) | 适用于无牙患者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 |
CN215024455U (zh) | 一种可拆卸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 | |
CN214762691U (zh) | 一种口咽通气道 | |
CN218106526U (zh) | 一种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 |
CN209108346U (zh) | 可固定经口插管的嘴形撑开器 | |
CN208973808U (zh) | 一种医用防窒息胃镜牙垫 | |
CN213191935U (zh) | 一种嵌套式多功能口咽通气管 | |
CN219700751U (zh) | 一种改良的吸氧管 | |
CN215938714U (zh) | 一种便于固定且减小损伤的鼻胃管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